生活
綜合

後疫情「推廣教育」新趨勢 文大校長徐興慶:線上學習為關鍵

受到疫情影響,文大校長徐興慶表示,近年國內蓬勃發展的推廣教育,也必須轉型才能面對挑戰。

追求終身學習是推廣教育發展蓬勃的主因,全台目前參與推廣教育學習的族群,已經超過50萬人,逼近全台大專院校學生數量的一半,儼然成為一股風潮。然而後疫情時代推廣教育不得不面臨轉型,文化大學校長徐興慶接受專訪時指出,除了線上教育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必須落實外,也冀望教育制度能夠更自由彈性,才能讓人才面對挑戰,提升競爭優勢。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全球民眾生活步調,各國國門紛紛關閉,從淺層的旅遊業成為疫情海嘯震央,甚而深層的教育層面都遭遇嚴苛考驗。在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舉辦、甫結束的「2020臺灣推廣教育論壇」,今年主軸便是「後疫情時代推廣教育的創新與挑戰」,透過產官學的演講與研討,希冀從疫情過後的推廣教育發展方向,尋求創新與改變的軌跡,以因應未來發展。尤其近年已有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透過推廣教育來充實、投資自身,如何讓這股風潮延續,精進國家人才實力,至關重要。

徐興慶校長指出,即便人因疫情關在島內,跨技能、跨語文、跨領域的挑戰還是無法避免。

「所謂『推廣教育』,就是讓許多社會人士前來學習,他們最需要並非文憑,重點在於能力,因此課程設計理念是讓學習者在就業上擁有更強的素質。」徐興慶校長表示。然而他也不諱言,疫情發生後過去人與人、無國界的接觸通通暫停,台灣同樣屬於鎖國狀態,「但即便人關在島內,需不需要跨國界的視野?面對跨技能、跨語文、跨領域的挑戰?同樣無法避免,我覺得學員必須跟校方一起去面對與突破目前的困境。」

面臨後疫情 線上學習將成趨勢

新冠疫情對推廣教育的影響,最直接的莫過於群聚的風險,徐興慶校長指出,不僅台灣、全世界都面臨同樣的危機,因此推廣教育勢必面臨轉變之一,就是「線上學習」模式,「線上學習不只是把學習環境搬到線上而已,包括課程設計、理念甚至教育模式都需重新思索規劃,相當複雜。」他也強調,初期學員一定會難以適應新科技帶來的轉變,因此授課教師的責任就是讓學習者能夠安心,可以循序漸進適應線上學習,若無法融入應對,就失去推廣教育的功能,因此雙向溝通十分重要。

文化大學推動豐富多元的推廣教育課程,每年都有大量的社會人士就讀以充實自身技能。

文大超前部屬 實名制管控追蹤

疫情讓社交距離成了警戒線,這對推廣教育發展的確是個警訊,學習者擔憂前往校區受到感染,進而裹足不前影響學習意願,這讓原本蓬勃的推廣教育市場漸趨保守,故除利用線上學習應變之外,消弭學員在硬體環境上的憂慮也是校方須致力之處。徐興慶校長就認為,要免於恐懼疫情,學校衛生環境必須用心做好,「文化大學便是超前部署,每棟樓層除提供消毒必備品外,校方還透過掃條碼的實名制進出館樓,有感染便可追蹤,讓學員能夠安心學習。」

全齡化學習 推廣教育「學分認證」成焦點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推廣教育勢必得做出改變才能因應潮流,尤其推廣教育精神為「全齡化學習」,亦即活到老學到老,疫情改變學習環境,場域不再僅限於區域或課堂。徐興慶校長呼籲,教育制度應該可以更加彈性自由,像是政府如何去認可非正式的學習,或許將培訓證書轉換為正式學分就是可以努力的方向,「這在歐盟行之有年,我們希望終身學習在推廣教育當中也能獲得正規學分,因此在教育及訓練體制上,該怎麼改變顯得非常重要。」

徐興慶校長認為,線上學習與推廣教育「學分認證」,是必須面對的下一步。

全球化競爭讓「斜槓」成了近年最流行的詞彙,發展如水母般多觸角技能,方是立足職場不敗該具備的質素。徐興慶校長表示,推廣教育就是幫學習者「不斷開發能力」,尤其對於過去環境不好、失去正規教育機會的人來說,更是彌補缺憾的途徑。他舉文大與知名餐飲集團三井的產學合作為例,透過該計畫讓喜歡餐飲、想要從事餐飲工作的學生「入學就讀等同就業」,產學無縫接軌,讓學生將所學應用於實務,再輔以紮實的英日語學習,進一步拓展學生國際視野,進而強化經營管理能力,能夠學以致用,這就是推廣教育提升人才實力的最佳典範。

提升競爭優勢 推廣教育提供跨領域學習

後疫情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情勢瞬息萬變,與時代接軌的推廣教育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世界早已扁平化的現在,人才培育的終身學習是條只能前進的道路,若慢下腳步,競爭力隨時就有被超車的危機。「我們期待課程創新能提升學員的能力,引領學習者共同成長,然而教育不應僅是一個制度,後疫情時代該鬆綁與思考的,是教育的自由化和彈性,不管從政府單位或是到學校,都應該義不容辭地去落實。」徐興慶校長強調,如今職場環境為「無經濟接觸時代」,網路科技讓競爭已經跨越實際國界的藩籬,想要提升職場競爭優勢,必須開拓視野與能量,懂得跨領域學習,「讓自己的學習領域無法被電腦取代,才能保持競爭優勢。」

徐興慶校長建議職場人士,必須讓自己的學習領域無法被電腦取代,才能保持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