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舒心BAR/吳若權:面對批評 謝謝指教

舒心BAR/吳若權:面對批評 謝謝指教(圖/123RF)

舒心BAR/吳若權:面對批評 謝謝指教(圖/123RF)

理性面對回饋,管理自己受到的情緒刺激,聽取對方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看見自己。當然有時候你也必須學會設下界線,在自己盡力之後,向對方的意見,說「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剛剪了新的髮型,連自己都還不太習慣,進辦公室就被本來交情算不錯的同事補一刀:「ㄟ,你的新髮型,怎麼看起來怪怪的,顯得臉特別大?」

或是,出門時換一條褲子,伴侶直接給意見說:「跟你的上衣不搭!」

酸民,真是無所不在啊!並不是只有網紅,才會有面對批評指教的困擾。如果,我們把批評指教,很中性地定義為「回饋」(feed-back),那這整個世界,正充滿無數的「回饋」。

我有一個好友,在一家工作服務超過七年,每年都為考績影響心情超過兩個月。因為他所服務的公司,並非以實際工作績效為打考績的唯一標準,而是採取等比例的配額制度,無論他多麼努力表現,輪流配額的結果,當他拿到「乙」或「丙」時,都感到不平與無奈。

就像我要分享給你的這本書《謝謝你的指教》說的:我們生活在各界批評指教的汪洋大海之中。究竟該如何面對這些批評指教,轉化這些看似無情到負面意見,成就更好的自己呢?

從找碴到願聞其詳

面對「回饋」的真正困難,在於心理糾結於非常矛盾的兩端:我們既渴望學習,也渴望被人接受。

或許人類天生就適合學習,但是自我探索,卻往往十分痛苦。尤其當別人是以毫不體貼的方式,給予各種批評指教時,我們乍聽的同時,還真巴不得,當場有個洞可以鑽進去、或可以立刻逃走。

但認真回想起來,回饋確實能幫助我們變得強壯,讓我們繼續成長。因此,在成功地接受「回饋」之前,我們可能更需要學習的是:有技巧地進行自我對話,經過深思之後,再決定是否使用這份資訊。

而成功接受「回饋」,是指:管理自己受到的情緒刺激,聽取對方的意見,並允許自己從不同的角度看自己。有時候,你也必須學會設下界線,在自己盡力之後,向對方的意見,說「不」。

「回饋」,從「接收」到「接受」之間,是個意義重大的學習過程。從覺得對方「找碴」,到保持好奇地「願聞其詳」,中間有一個很關鍵的轉折,叫做「找差異」,也就是「對方認知」與「自我認知」的不同。

了解對方提出批評指教的動機,以及他「所指為何」的內容是不是有事實根據?然後比對自己的看法與行為表現,檢查中間是不是有造成彼此誤解的盲點。

身為接受指教的這一方,我們不該憑自己的想法,去否定對方提出的批評,但也不應完全放棄自己的意見。

就算是後來發現,一切都起因對方的情緒或偏見,或可能是基於同樣的事實,只是彼此詮釋的角度不一樣,還是可以共同往下一階段,尋找積極的改善建議,也就是:那,你希望我怎麼做?

在此之前,先來學習了解腦內路線、與性格,是如何影響我們對於「回饋」的詮釋,不但可以解決彼此面對「回饋」的情緒衝突,也比較容易找到改進的做法。

腦內線路影響判斷

大腦有一個很重要優先的功能,就是讓自己趨吉避凶:我們往往會親近帶來快樂的事物,遠離令人痛苦的事物。

因為腦內線路關係,針對「回饋」,我們不是被它拖下水、就是讓自己幾乎全面防水。壞事的衝擊力,總是勝過好事帶來的影響力。

我們對於威脅與不愉悅的反應,總是比較快速、比較強烈,而且比較難以抑制。即使對方給你四百句的讚美中,只藏了一句批評,我們偏偏對那句批評耿耿於懷。

人類的腦內線路,內建搜尋威脅的保全團隊,只要偵測到現實或想像的危險,就會立即反應。保全團隊的關鍵成員是杏仁核(amygdala),它和腦幹有直接連結,能啟動戰鬥或逃跑的反應。

因此你要學著拆解扭曲的印象,看見「回饋」的實際大小。不要無情地打壓自己、也不要對別人的批評指教照單全收。尤其對於別人的誤解,既然是無法控制的,就接受它的存在。

培養成長型的自我

有些回饋,很可能否定或損害我們對自己的詮釋,甚至是印證心中最糟糕的自我形象。如果想從回饋中學習,不僅要注意自己看待回饋的方式,還得重新調整自我,建立強韌、而且樂於接受回饋的自我,而不是脆弱、不堪一擊、或是極端拒絕回饋的自我。

你要試著在對方給你的回饋中,認清彼此的共同目標,就是幫助你改進。把回饋引向為善意的指導,而不是惡意的批判。

你確實無法完全控制,別人給你最初的評量,但你有能力控制自己對它的反應;你給自己的第二次評分,會比別人給你的第一次評量更重要許多。

人生,不會每次都成功,但你可以認真從失敗中學習。把事情處理好,並不等於否定痛苦,也不代表你會完好無缺地走出來。但你最終會在所有的經歷中學習成長,而且可以優雅、堅強地面對痛苦。

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先覺出版《謝謝你的指教》,我所為你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是不是能以平常心,面對別人的批評指教?往後,需要對別人提出意見時,你是不是也更能夠有同理心,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呢?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

《謝謝你的指教》書封(無/先覺出版提供)
《謝謝你的指教》書封(無/先覺出版提供)

《謝謝你的指教》

本書主旨在引導讀者面對批評指教,轉化來自別人的負面意見,成就更好的自己!我們需要別人支持,但無法獲得全世界的贊同。所以要理性看待回饋意見,幫助自己成長。

———————————————

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吳若權 身兼暢銷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企管顧問、生涯顧問、情感與親子專家,以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