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歌后罹帕金森1/旁人發現居多 動作障礙是確診關鍵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以動作障礙為主,如單邊手部顫抖或手掌張開困難。(圖/報系資料庫)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以動作障礙為主,如單邊手部顫抖或手掌張開困難。(圖/報系資料庫)

台語天后詹雅雯自己在臉書上自曝,自己罹患帕金森氏症,兩個月已經瘦了八公斤,檢查發現左腦已經呈現中度萎縮,罹病消息一出震驚各界。因為詹雅雯才五十四歲,也讓人好奇為何才五十歲就罹患帕金森氏症?

台語天后詹雅雯日前自曝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令粉絲震驚。(圖/莊立人攝)
台語天后詹雅雯日前自曝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令粉絲震驚。(圖/莊立人攝)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神經外科主任陳淑美指出,根據統計,帕金森氏病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好發年齡為50-60歲,65歲以上的人口約有1%罹患帕金森氏病,80歲以上人口約有2%-4%,全台近4萬人罹病。當然門診中也不乏四十幾歲就罹患此疾病的患者。陳淑美表示,帕金森氏病是因人體的中腦黑質退化細胞漸漸凋亡,負責神經傳遞的多巴胺減少,無法正確傳遞神經訊息;一旦多巴胺減少程度達50%-60%即出現帕金森氏病的症狀。初期症狀如靜止狀態時,單邊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

正常人腦部影像的中腦黑質緻密部,會出現燕子尾巴分岔狀特徵(右),帕金森氏症病患則因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燕子尾巴特徵會慢慢消失(左)。(圖/北醫提供)
正常人腦部影像的中腦黑質緻密部,會出現燕子尾巴分岔狀特徵(右),帕金森氏症病患則因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燕子尾巴特徵會慢慢消失(左)。(圖/北醫提供)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祖功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以動作障礙為主,動作變慢是醫師考慮帕金森氏症的最基本診斷條件。但臨床發現多數病人都是由旁人發現病患的動作問題,例如臉部表情僵硬如撲克臉、眨眼次數變少等。通常都是由單邊開始,慢慢變成兩邊。林祖功指出,很多病人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後,就會像詹雅雯一樣,擔心自己的腦袋壞掉了。「事實上,統計顯示從診斷到生命結束,帕金森氏症平均歷程為十七到二十年。對平均壽命其實影響不大。因此,一旦確診要更注重後續治療,延緩退化時間。」

(圖/鄭清元攝)
(圖/鄭清元攝)

林祖功解釋,現行治療就是以促進多巴胺分泌藥物為主,如果是典型帕金森氏症,藥物改善效果可達五成到六成;雖然非典型藥物改善效果較差,但還是有效果;因此,如果一旦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千萬不可以中斷治療,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協助醫師有效掌控病情變化。另外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病患多會擔心醫師調整藥物劑量而逃避治療。林祖功說,多巴胺細胞原本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這是屬於退化問題,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增加藥物劑量是必須的;這不是因為出現抗藥性問題,而是針對多巴胺逐漸降低必須採取的行為。這也是定期回診的重要性,讓醫師確認藥物是否需增加劑量,改善動作障礙。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症狀主要發生在腳部,患者不會在沒有動作時抖動,但可能會雙腿無力。(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鄭清元攝)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症狀主要發生在腳部,患者不會在沒有動作時抖動,但可能會雙腿無力。(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鄭清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