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評論

泰公開講/劉泰英:王蔣大戰給貨幣經濟的啟示

王作榮(左)、蔣碩傑(右)(圖/報系資料庫)

王作榮(左)、蔣碩傑(右)(圖/報系資料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高萍娜(Gita Gopinth)六月三十日警告,因接種新冠疫苗機會不均等,各從疫情中復甦的速度並不均衡,尤其美國投資人擔憂聯準會可能撤回政策支持(指因應通膨,恐減少貨幣供給),但她認為目前的通膨因素應該是暫時的,明年通膨應可回復正常水平。

全球經濟才稍微脫離疫情威脅,沒想到美國又開始擔憂通膨風險,全球經濟學者急忙預測未來經濟走向,只是看法明顯有別,這讓我想起一九八一年台灣經濟學界最有名的「王蔣大戰」。

「王蔣大戰」的主角,一是時任《中國時報》總主筆王作榮,二是台灣經濟研究院首任院長蔣碩傑,二位都是我的老師。蔣碩傑屬於貨幣學派,主張貨幣一定要控制數量,否則國家經濟會很危險;王作榮則認為,就算增加貨幣發行,但因為利息會降低,企業借錢更方便,多餘的錢用於投資,經濟就會起飛。

哪一方正確呢?視國家經濟體質而定。如果國內勞動力尚未充分就業,游資及未利用的土地很多,增加貨幣供給能刺激生產,不會通貨膨脹。不過,一旦供給量增加太多,對刺激經濟成長效果將趨減。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當貨幣供給不斷增加,還可能引發通貨膨脹,所以在貨幣供給調高過程中,決策者必須在「刺激經濟」與「通貨膨脹」間取捨,降低負面衝擊。

王作榮前半生在政府部門服務,還曾在聯合國工作,後半生則專注研究如何借鏡日本等國家的發展經驗,協助台灣經濟現代化,被視為「日本式計畫經濟」在台實行的倡導者。即使在六○年代末期,台灣經濟發展面臨停滯與通貨膨脹雙重困境,王作榮仍主張經濟應以追求成長為優先,即使遭異議者圍剿,仍堅持經濟理論不能與現實脫節。

王作榮與蔣碩傑等經濟學家,當年最被外界推崇之處,是願為學術信仰及價值觀據理力爭,還藉由投書爭取外界重視及討論,不惜將自己暴露在攻訐和謾罵砲火下,堅持學者當諫當言。

古人說:「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儘管眼前面臨的問題,已與他們仗筆直言的年代不同,但包括美國貨幣寬鬆政策影響、政治人物爭權奪利,其實政經環境都似曾相識,期待更多人效法王作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與風骨,以諤諤諍言助台灣邁向更民主、開放和正道的現代化之路。

作者/劉泰英 1936年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總統時期,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與李前總統關係密切,外界當時也以財經國師、國民黨大掌櫃等稱號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