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全民夯綠電1/金管會能源局互踢皮球 「綠能煉金術」藏風險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未能掌握公民電廠這類新型態商業模式的發展,以及其中的交易風險,讓執政黨立委相當不滿。(圖/周刊王合成圖)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未能掌握公民電廠這類新型態商業模式的發展,以及其中的交易風險,讓執政黨立委相當不滿。(圖/周刊王合成圖)

蔡英文總統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台灣朝再生能源轉型沒有回頭路,其中太陽能、風電和生質能等綠能產業的討論聲量日益上升,全民電廠等新經濟模式也逐漸蓬勃發展。然而「投資報酬率8%」、「6%內部報酬率」、「穩定收益20年」等廣告用語滿天飛,卻暗藏陷阱,因為綠能也有潛在的天災和人為等風險,但由金管會和能源局主導的法規卻相對落後,對綠能投資行為規範不清,讓立委憂心「綠色經濟」恐蒙上陰影。

全台灣第一家綠能全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馮嘯儒表示,鼓勵民眾投入太陽能發電是好事,但對於目前市場上的廣告說法、行銷用語如「保證收益」、「固定收入」、「保證贖回」等字眼卻要小心,因為太陽能發電後的維運、檢測,甚至是效能,每一個執行環節都是有成本風險的,沒有人可以保證不會出錯,所以不應該誤導民眾保證收益。

馮嘯儒坦言,兩年前已有些業者開始提醒金管會和能源局要注意,除規範廣告用語外,也要向民眾說明相關風險。全民電廠可以帶來很大的正面影響力,但一不小心,負面後座力也很大,他得知有立委已注意到綠能產業與投資理財商品必須畫出紅線,認為這對產業的未來發展絕對是好事。

對此議題開出第一槍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委員郭國文向本刊表示,很多有環保概念的民眾支持政府再生能源政策,願意將資金投入全民電廠,這些有ESG(Environmental 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概念的投資者非常難得,為降低民眾投資到相對有風險商品的機會,政府應該適時給予遊戲規則保護民眾。

立委郭國文認為,能源局和金管會必須跨部會合作訂規範,才能避免公民電廠淪為投機性理財商品標的。(圖/張文玠攝)
立委郭國文認為,能源局和金管會必須跨部會合作訂規範,才能避免公民電廠淪為投機性理財商品標的。(圖/張文玠攝)

為何會注意到太陽能發電可能會淪為投資理財商品?郭國文指出,自己選區近年有很多太陽能廠商進駐,導致在地居民不滿,後來又出現所謂的全民電廠,稱民眾不用拿太多第一桶金,就有年報酬率6%、8%,隨便喊的。

由於乍看很像投資理財商品,郭國文便向金管會詢問,該會卻推說這是一般物權交易,因此不管;他又問能源局,該局也霧煞煞,才發現行政部門對這類新商業模式根本沒有概念。

郭國文說,這些太陽能板如果輸出的電量不如預期,投資報酬率就不會像預估得高;或是維修技術不佳,太陽能板要提早報廢,甚至是廠商中途倒閉,以及颱風天災等太多不確定因素,若沒有實質保障,隱藏的風險恐讓民眾權益受損。

進一步了解全民電廠後,郭國文說,他知道有些新創業者想將公益政策目標結合商業模式,但政府若沒有明確的行政規範,最終可能會拖累創新作為。現在投入全民電廠的公司型態有兩種,一種是像陽光伏特家這類新創平台,負責作光電產業資源整合,另一種則是向民眾募集資金,再投入集團旗下的光電事業。後者的方式歸經濟部主責,並不屬於金管會管理,可是經濟部從次長到商業司都不知道相關產業狀況。

除了融資公司插手太陽能板必須受到規範外,郭國文也質疑,「一塊板賣1萬7千元,稱多久之後能讓民眾領回2萬5千多元,這種金融術語、招攬會員的手法,基本就像是吸金行為。」這些太陽能板之後能不能自由買賣,若可以二手交易,還會有流通性問題,就可能變成投資商品。

「能源局稱這是綠色金融,講得很好聽!」郭國文批評,金管會卻說這只是一般商品,兩個單位踢來踢去。郭國文強調,創新模式的紅線、行為準則要建立,業者才不會踩到,但金管會竟稱要看司法判決,由司法累積案例,再看怎麼訂遊戲規則,難道一定要等到出事?而能源局也不知道業者申請登記的太陽能板,到底是要自己投資,還是要向大眾募資?能源局最新掌握只有60片太陽能板是屬於民眾交易的,其他還在審查,只能說金管會等政府部門動作真的很慢。

 現有核電廠將逐步退場,穩定供電必須透過風電等再生能源補上,以防台灣缺電危機。(圖/趙文彬攝)
現有核電廠將逐步退場,穩定供電必須透過風電等再生能源補上,以防台灣缺電危機。(圖/趙文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