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直擊

應思聰在我家2/遭家暴刺激精神異常 高雄「阿月姊」成擾鄰狂無法管

全台有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無「自傷傷人」之虞下,即使生病仍無法得到幫助,其身邊的家屬親友則飽受壓力。(圖/123RF)

全台有許多精神疾病患者在無「自傷傷人」之虞下,即使生病仍無法得到幫助,其身邊的家屬親友則飽受壓力。(圖/123RF)

《精神衛生法》1月中通過修正草案,行政院強調此次大修是以強化社會安全網和推動心理健康促進為宗旨,本刊卻發現,全台有許多患者在無「自傷傷人」之虞下,即使生病仍無法獲助,其親友鄰居更飽受影響,如高雄婦人阿月(化名),她遭受家暴性情大變,母喪後精神越發不穩,常深夜摔家具到巷弄內,製造噪音更有公安疑慮,卻始終無法可管,成為鄰里間的「不定時炸彈」。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精彩、發人省思,當中的角色「應思聰」細膩刻劃「思覺失調」患者的痛苦,而我國《精神衛生法》規定,患者須有自傷傷人之虞才能強制就醫,也讓許多「沉默的應思聰」潛藏在社會各角落,不知何時何地會突然爆發傷人。

高雄婦人阿月(化名)因家暴和接連變故而精神失常,時常會在深夜大吼、砸東西,成為鄰里間的頭痛人物。(圖/宋岱融攝)
高雄婦人阿月(化名)因家暴和接連變故而精神失常,時常會在深夜大吼、砸東西,成為鄰里間的頭痛人物。(圖/宋岱融攝)

「晚上聽到她在砸東西,偶爾還會哭、大叫,真的跟女鬼一樣。」與阿月比鄰而居二十多年的小榮(化名)透露,阿月長年來沒有工作,靠領政府補助維生,阿月的丈夫則是當地知名的「浪蕩子」,無業軟爛還有許多惡習,甚至會對妻小施暴,夫妻倆分合多年,阿月也越發精神不穩。

小榮說,阿月的老母親以前還會約束女兒的行為,但在丈夫和媽媽接連去世後,阿月行為更加脫序,連兒子都無法忍受而選擇搬到朋友家住,她平時獨居在家、日夜顛倒,總會在深夜時大呼小叫,還數度從頂樓丟擲桌椅家具,但沒有人因此受傷,報警也只有威嚇效果,附近居民早已不堪其擾。

本刊調查,阿月是當地的知名人物,超商店員、便當店老闆娘以及飲料攤販都認得她,鄰里間認為她可憐又可悲,附近的商家過去還會免費提供食物飲水,一片好心換來的卻是無情詛咒。

「她嘴巴很壞,指名要貴的吃,不給就會在店門口罵街。」便當店老闆娘無奈表示,過去有好心人曾資助阿月三餐,贊助停止後她原也歡迎這個「苦命人」來吃飯,但阿月專挑較高價的菜色,店家考慮成本和營養均衡曾制止,阿月竟直接破口大罵,連「全家死光光」這種話都說出口,久而久之就不再同意阿月上門。

在記者採訪時,讓附近住戶「百感交集」的阿月也來到便當店前,只見她在微寒的天仍穿著單薄的短褲衣衫,手腳四肢被大片白斑覆蓋,腳掌更微微變形,她看著菜色的眼神透露渴望,記者見狀連忙買來便當讓她享用,她的話語雖含糊不清,仍不忘記連連致謝,難以相信這個瘦弱的6旬婦人竟是鄰里眼中的「頭痛人物」,場景令人五味雜陳。

「政府像這種的就不好好照顧,我們只能盡量做,又能說什麼?」當地里長邱滄來也已關心阿月多年,他透露,阿月身世坎坷,還曾遇上無良仲介試圖用50萬騙走她名下的透天厝,所幸被他即時發現制止,而阿月造成附近鄰里困擾,但因為沒有「自傷傷人」也無法強制就醫,只能由鄰居間相互照應,包容這個「病人」。

阿月精神失常卻又無法得到良好照顧,時常罵人砸東西外,還會徒步十多公里「閒晃」,腳掌疑似因此腫脹變形。(圖/宋代融攝)
阿月精神失常卻又無法得到良好照顧,時常罵人砸東西外,還會徒步十多公里「閒晃」,腳掌疑似因此腫脹變形。(圖/宋代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