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俄羅斯百年來首見「外幣主權債務違約」! 台灣投資人也遭殃

位於俄國首都莫斯科的俄羅斯中央銀行。(圖/達志/路透社)

位於俄國首都莫斯科的俄羅斯中央銀行。(圖/達志/路透社)

俄烏戰爭爆發後,以歐美為首的全球多國接連對俄羅斯祭出制裁,導致莫斯科當局難以向海外債權人支付外債款項和利息,俄羅斯昨天(26日)正式面臨1918年以來首次的「外幣主權債務違約」,部分持有俄羅斯歐洲債券的台灣投資人亦是這次俄國外債違約的受害者,他們尚未收到已於5月27日到期的債券利息。

通常外匯儲備耗盡或是政府不願付款才會導致一國陷入外債違約的困境,但俄國坐擁全世界1/6的大宗商品,每年都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而且還在最近的俄烏戰爭期間因為能源和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在美國實施核彈級SWIFT金融封鎖的情況下,呈現倍增的貿易順差。

雖然債務違約不太會對目前經濟情勢良好,無須向國際借貸的俄羅斯構成太大的威脅,但違約還是會影響俄羅斯的名譽和信用,增加未來國際借貸的成本和難度,外國債權人還可以因此向當地法院申請扣押俄羅斯的海外資產,最後,如果西方與俄羅斯重修舊好,讓俄國重新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它可能也會因債務違約而面臨一個漫長且成本高昂的債務重組過程。

但壞消息還是發生了,24日歐盟針對提供俄國支付歐元債券服務的公司提出制裁,導致俄國2筆1億美元的歐洲債券款項錯過了支付期限後30天的寬限期,其中2900萬美元是以歐元計價的債券,7100萬美元則是用美元計價,而且這2筆歐洲債券沒有附加盧布兌付的條款,因此俄國也無法透過盧布支付債券利息,儘管莫斯科當局上週才宣布將以盧布支付約400億美元的未償還國際債券。

另據路透社報導稱,雖然上述的400億美元債券約有一半由外國投資者持有,但所幸這些俄羅斯債券在台灣所持債券中的佔比不到0.5%。

俄羅斯財政部長先前才稱俄國債務違約是西方的一場鬧劇,克林姆林宮表示,俄羅斯經濟情勢良好,不應該會發生違約,但由於歐美的制裁,他們無法向海外的債券持有人匯款,莫斯科當局還指責西方,試圖用「人為操作」將俄國推向債務違約的窘境。

俄羅斯的債務違約也讓部分投資人擔心,與俄羅斯金融市場資金互動頻繁的歐洲是否會因此產生連鎖反應。對此,國際貨幣基金 (IMF) 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3月時曾表示,即使俄羅斯出現債務違約,也不會導致全球金融危機,因為國際銀行對俄羅斯的曝險總額只有約1200億美元,儘管數字不小但「並非系統重要性」。

自1998年俄羅斯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俄國還沒有發生任何形式的債務違約,而俄羅斯上次發生外債違約則是要追溯到1918年的布爾什維克革命爆發之後,當時推翻沙皇政權的蘇共領導人列寧(VladimirLenin)因為拒絕承認俄羅斯帝國的債務而拖欠外債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