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科技師徒制3/房仲轉當高級工程師 吐心聲「老天為我開了一道門!」

因應科技人才荒,台灣大學積極辦理校園徵才活動。(圖/黃威彬攝)

因應科技人才荒,台灣大學積極辦理校園徵才活動。(圖/黃威彬攝)

為快速補上科技產業人才缺口,產官學使出渾身解數,今年由工研院端出的「師徒制」新型態產學研合作方案,每年可提前培訓約1000名在校生,培訓完後畢業即就業,因而受到學生關注。CTWANT記者採訪數個個案都肯定此一「師徒制」,也給了非台清交非理工科系的學生一條新出路。

「就像老天幫我開了一道門!」剛成婚生子的司馬英傑告訴CTWANT記者,原本對於未來感到茫然,但參與資策會「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計畫課程後,「人生整個開闊了。」當年錄取政治大學統計系的司馬英傑,出社會後曾擔任過房仲業務等工作,但他覺得唸統計對於未來職涯沒有幫助,而他對於寫程式更有興趣,所以重返校園,參與由資策會啟動的人才培育計畫,花費6個月學習程式語言,結業後也順利銜接科技產業。

他說,計畫中有來自產業界的業師參與,讓學員可以提前了解業界生態,縮短學用落差,且他認為台灣是科技大島,未來前景大有可期,光是初階工程師月薪就有5、6萬起跳,如果成為高階工程師,月薪都超過10萬元,政府這個計畫很有幫助。

如今他對於未來規畫已有藍圖。「產學端提早媒合,對於人才培育大有助益,未來人才需求一定越來越多。」這位從房仲業斜槓到科技產的高階工程師說。

事實上,過去國內科技大廠多半偏愛錄用台、清、交、成等排名較優的大學畢業生,且僅限於本科系出身者。為此,工研院「師徒制」產學研合作計畫,鎖定一般大學及私立大學、科技大學等人才培育,讓產業更能接受。

就讀科技大學的蔡佳瑋,因政府擴大人才培育,因而有機會斤入科技產業任職。(圖/蔡佳瑋提供)
就讀科技大學的蔡佳瑋,因政府擴大人才培育,因而有機會斤入科技產業任職。(圖/蔡佳瑋提供)

自高雄科技大學畢業的蔡佳瑋,是成功案例之一。目前在頎邦科技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一職的蔡佳瑋說,原先只想畢業後進入研究所,對於未來出路沒有特別想法,直到參與師徒制的產學合作計畫後,由產業人士帶著學生直接進入實務操作階段,有問題也能隨時提問,對他非常有幫助。

他認為,學校能教的東西還是有限,透過產業端進入大學提前培育人才,讓學生更熟悉半導體、IC設計等專門技術,對於銜接職涯有正面幫助。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必須不斷去接觸世界最頂尖的科技,不能停下腳步,要穩定自己,提早學會更多東西。」年僅22歲、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資工系四年級的邱依璇表示,她會參加這樣的產學合作計畫,主因產業與老師共同選題,內容還滿特別的,未來也蠻有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學生邱依璇也透過師徒制的產學合作計畫,順利進入產業實習。(圖/邱依璇提供)
清華大學學生邱依璇也透過師徒制的產學合作計畫,順利進入產業實習。(圖/邱依璇提供)

即將畢業升碩一的她也說,目前也進入聯發科實習,參與與VR相關的技術研究,對於未來職涯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基本上參與計畫的學生,大部分想法都是儘量精進自己、培養實務經驗,成為產業需要的人才,避免未來找不到工作,期待未來能發揮更多。」邱依璇說。

另名清華大學資工系學生王依婷也說,高中時就已相中科技產業前景可期,並稍微接觸相關領域,決定投入相關科系。她說,「師徒制」很有幫助,有助於學生先了解產業運作模式,透過專案執行和開發產品,更能縮短學用落差,她現於一間新創科技公司實習,主要開發眼神追蹤技術,也是透過這個計畫才有機會。

她指出,透過產學合作,非常有機會直接與產業接軌,她有其他同學與台積電合作,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任職,因此從實習轉正職的可能性一定是存在的。

清華大學學生王依婷透過產學合作機會,目前順利進入聯發科實習。(圖/王依婷提供)
清華大學學生王依婷透過產學合作機會,目前順利進入聯發科實習。(圖/王依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