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直擊

孩子守護神1/不忍天使「沒出生就離開」 台東「泰美」夫妻為百嬰找新家

台東縣晨光之家基金會牧師潘國憲與美籍妻子潘符蒂娜,長年關心未婚媽媽議題,從手術台上搶救無數寶貴生命。(圖/黃威彬攝)

台東縣晨光之家基金會牧師潘國憲與美籍妻子潘符蒂娜,長年關心未婚媽媽議題,從手術台上搶救無數寶貴生命。(圖/黃威彬攝)

孩子本該是上天最好的禮物,卻有不少媽媽意外懷孕,讓驚喜變成驚嚇,台東縣晨光之家基金會泰雅族原住民牧師潘國憲(57歲)與美籍妻子潘符蒂娜(48歲),不忍未婚女性懷孕後不敢聲張、秘密墮胎,甚至做出傷害自己或孩子的行為,這對「泰美」血緣結合的夫妻14年來已協助200多位媽媽生下嬰兒,並出養近百位孩子到國外,送子鳥版圖遍布歐美,有如台東的「天使」守護神。

上月31日上午,本刊造訪位於台東市區的基督教「晨光之家」,樸素的教會就坐落在街角,室內空間不大卻溫馨且溫暖,二樓的空間則擺放著嬰孩需要的奶粉、尿布和新生兒的可愛小衣服,對許多意外懷孕的女性而言,晨光之家不只是教會,更是她們生命重新開始的起點。

潘國憲牧師自神學院畢業後便擔任牧師、傳教服務,他與妻子潘符蒂娜結婚後原定居台中,後為關心原民同胞而搬到台東,兩人共育有5名子女,並於2006年創立晨光之家。

潘符蒂娜回憶,她1995年首次來到台灣時還是大學生,暑假來台服務並與潘國憲相識,2人隔年底訂婚,並於1997年結婚,起初是在台中生活,但他們注意到花東中輟問題嚴重,許多孩子在家庭環境影響下無法升學,國中還沒畢業就外出打工,又因學識不足只能靠勞力賺錢,他們希望能改變這個「惡的循環」,2001年決定舉家搬來台東。

潘國憲夫妻協助原生家庭無力撫養的嬰兒出養,14年來協助近百孩子找到新家,送子鳥版圖更遍及歐美。(圖/讀者提供)
潘國憲夫妻協助原生家庭無力撫養的嬰兒出養,14年來協助近百孩子找到新家,送子鳥版圖更遍及歐美。(圖/讀者提供)

一開始,夫妻倆先在家扶基金會當義工,潘國憲教當地學生彈吉他,潘符蒂娜則教他們學英文,接著2人成為寄養家庭,幫忙照顧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孩子,然後他們迎來人生中第一位「小媽媽」。

「我那時候懷孕,我的婦產科醫生說有人想墮胎,問說能不能幫忙,我想應該可以。」潘芙蒂娜回憶,那名小媽媽尚未成年,男方知道她懷孕後就「不見了」,家人擔心鄰里指指點點而難容於她,小媽媽無處可去,最終被潘符蒂娜接回家中照顧,還親自進產房陪同,一起見證天使降臨的瞬間。

「那時候妹妹(潘符蒂娜女兒)剛生,我跟牧師一人哄一個,這個哭完換另一個。」潘符蒂娜說,孩子出生後還是由2人照顧,她也為這名小媽媽坐月子、調理身體,而生母深思熟慮後,認為自己無力撫育,當時美國正好有夫妻想領養孩子,潘符蒂娜覺得這是上帝的安排,於是開始辦理國外出養手續。

但把一個孩子送到美國並不容易,潘符蒂娜將所有的文件翻譯成雙語,還要找出當地州的相關法規,孩子得健康檢查,對方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必須經過審核,在「蓋了很多很多印章後」,台美雙方終於完成所有的程序,孩子也在大西洋的彼岸開啟新的人生,如今已是14歲的大男孩。

晨光之家二樓擺放著各種嬰孩用品,潘符蒂娜還將小衣服依顏色分類,贈送給適合的寶寶。(圖/黃威彬攝)
晨光之家二樓擺放著各種嬰孩用品,潘符蒂娜還將小衣服依顏色分類,贈送給適合的寶寶。(圖/黃威彬攝)

「然後我的醫生又打來,說還有一個。」潘符蒂娜說,當醫院、婦產科和社工知道他們能幫忙後,來自各地未婚媽媽紛紛在晨光的港灣落腳,2人「全盛時期」同時照顧14名嬰兒,請來十多名保母三班制輪流看護,而他們的送子鳥版圖透過美國教會與歐洲認可的領養機構聯繫媒合後,如今領養人已遍及歐美,先後出養近百名嬰孩,並幫助超過200位媽媽,當中更有上百人在他們的協助下重拾勇氣,決定「為母則強」擔起養娃重任。

十多年來,潘國憲夫妻從手術台上搶救無數生命,更有許多腦性麻痺、肢體障礙的孩子在養父母超越血緣的愛中茁壯成長,並在完整醫療計畫的照顧下不斷進步,但社會大眾普遍認為未婚媽媽們「不負責任」而拒絕支持,甚至指責他們是在「賣小孩」。

2人對於各種罵聲一笑置之,但近年發現多位決定「自己養」的媽媽,因工作忙碌而無法周全照顧孩子,還有小孩得靠營養午餐才能得到溫飽,潘國憲與妻子商量後,目前基金會的重心放在實物銀行,幫助台東的貧困家庭得到物資,確保每個孩子「有奶喝、有尿布可用」,也協助部落老人進行危險建築修繕。

「我們不只在乎小孩,更關心的是這些媽媽們。」潘國憲說,許多未婚媽媽都還與他們保持聯絡,有人如今成為護理師,在醫院救死扶傷,也有人結婚成家、人生重回正軌,更有國外的養父母飄洋過海,帶著孩子回來與生母團聚,他們夫妻也將持續努力,希望每個「上帝的禮物」都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