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第43屆時報文學獎1,299件參賽今頒獎 李永得:「華文世界相當具指標性」

現場與會嘉賓以及得獎者拿著講座大合影。(圖/林士傑攝)

現場與會嘉賓以及得獎者拿著講座大合影。(圖/林士傑攝)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第43屆「時報文學獎」頒獎典禮,今(3)日在中國時報大樓舉行。本屆除了延續網路報名徵件、維持影視小說首獎獎金50萬以外,也提供報導文學、散文及新詩共4類徵件。

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表示,「後疫情時代更需要文學的心靈洗禮」,走過43屆的「時報文學獎」,邀請全球華文作家參與歷史書寫,意義非凡。文化部長李永得也出席現場,他提到「時報文學獎在華文世界相當具指標性,現今許多作家都是出自這個獎項。」

典禮一開始即邀請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樂團「碰樂團」,帶來「菊花台」、「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想到你呀」3首經典歌曲,為時報文學獎頒獎典禮揭開序幕。

第43屆時報文學獎自今(2022)年7月1日至7月31日截止收件,透過網路報名及掛號報名,共收到1,299件參賽作品,其中包含影視組387篇、散文組372篇、新詩組472首、報導文學組58篇,來自中國大陸、美洲、東南亞等地區作品年年增加。

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樂團「碰樂團」,為典禮揭開序幕。(圖/劉芯衣攝)
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樂團「碰樂團」,為典禮揭開序幕。(圖/劉芯衣攝)

今年報導文學組首獎得獎者為尹雯慧〈除了死亡還剩下什麼?〉,表達出在華麗平地起的背後,如何正視工殤問題;二獎得獎者為廖珮岑〈氂牛吃草的地方〉,寫出人類工業化後改變大草原動物生態,究竟如何維持生態系的平衡;佳作得獎者有2位,分別是羅邢志強〈漢人牧師委身部落從「埋怨」到甘甜〉,描述漢人牧師深入原民部落教學的心情轉換、林殷敏〈我們的命運,有辦法自己決定嗎?〉,表現全世界上千萬無國籍者為何選擇做無國籍者,以及國籍代表什麼意義?

首獎得獎者尹雯慧表示,「想藉這個機會、這個舞台,將這個獎獻給為台灣這塊土地努力的每一位勞工夥伴。」

新詩組首獎得獎者是賴文誠〈大夜班的護理紀錄〉,準確記錄大夜班護理師的日常;二獎得獎者是馬玉紅〈海的詞性〉,夜讀一本海洋書後,將想像化作文字;佳作2位得獎者是田煥均〈弟子歸〉道盡為人師表的心情、楊瀅靜〈外婆腦海的風景〉,以鮮明意象描繪出與失智外婆的祖孫心情。

新詩組得獎者賴文誠表示,「我寫的主題與我的生活切身相關,因為我的老婆和女兒都是護理師。」透過理解夜班生活,認為護理師生活相當辛苦,「如果我沒有寫出來,覺得會是個遺憾。」

散文組首獎得獎者為黃亭瑀〈蛛生〉,藉由馴養跳蛛隱喻生育的不易;二獎得獎者是張笛韻〈自由〉,表達在各種疫情政策下,想追求自由的人難道只能「勿響」;佳作2位得獎者為黃胤諴〈求投餵〉,描述當疫情困住人們腳步時,生活在大陸的台幹工作心情,以及黃庭鈺〈啞光〉,比喻剛成家女子的內心世界。

首獎得獎者黃亭瑀表示,「文學的包容性很高,可以把我想的東西都寫在裡面,希望可以繼續寫下去。」

影視小說首獎得獎者從缺,是時報文學獎首獎獎金50萬元以來首次從缺;2位二獎得獎者為陳柏煜〈愛的藝術〉、吳道順〈蓮花紅〉;佳作2位得獎者分別是吳懷晨〈不要讓海忘了你〉、鄭昀〈銃天堂〉。

決審評審蘇偉貞建議寫作者「把自己逼向邊界,並且打破這種邊界,可以找到更多人生面向。」此外,3位決審評審共同認為15篇決審小說其實充滿閱讀樂趣,也富有實驗和開創,但是「劇本和小說是完全不同兩件事」,在挖掘和思辨的深度及人性的複雜,「小說有他獨特的從容和自由,絕對不是在替影視服務」。

本屆講座沿用雕刻大師朱銘所設計的「創造者」獎座,其設計理念呈現穿著寬袍大袖的文人舉起如火樹銀花般的星子,後由琉園王俠軍改以琉璃脫蠟鑄造工法,傳承意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