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專欄

大老闆書單/福壽洪堯昆談循環經濟 許多浪費往往是資源錯置

百年企業福壽實業在轉型綠色企業的努力,2022國家永續獎得獎企業中是唯一食品製造業者,圖為福壽董事長洪堯昆。(圖/李蕙璇攝)

百年企業福壽實業在轉型綠色企業的努力,2022國家永續獎得獎企業中是唯一食品製造業者,圖為福壽董事長洪堯昆。(圖/李蕙璇攝)

食品大廠福壽(1219)橫跨食糧、飼糧、畜水產、油脂、穀物、寵食、農資材等多面向,長期推動並力行「糧農循環經濟」,在事業體間建立獨特循環經濟模式,四年多前即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驗證的食品業者,董事長洪堯昆在春節假期間,為CTWANT讀者親自導讀《循環台灣》一書,介紹甚麼是循環經濟:

我推薦大家可以閱讀由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執行長陳惠琳共同出版的這一本書《循環台灣》,裏頭有許多台灣新世代創業家實踐資源循環的經驗,有成功、有失敗;有挑戰、有突破;有挫折,還有更多感人的過程。

近年來「循環經濟」一直是個熱門的議題,但到底甚麼是循環經濟呢?對環境對社會又有甚麼影響呢?在1990年Pearce & Turner《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一書中提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依據永續發展的原則建立資源管理架構,使經濟系統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循環經濟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及能量循環,使得資源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循環經濟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是一個未來真正可永續發展、零浪費,並可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共生的想法。

各國大力倡導 由傳統經濟轉為循環經濟模式

傳統經濟模式為「開採→製造→消費→拋棄」單向的線性模式,因此要發展經濟,勢必需開採更多大自然資源、製造及銷售更多的商品,連帶的也拋棄更多的廢棄物;這種線性經濟思維無法永續發展,同時也因而造成氣候暖化日益嚴重,也促使各國開始正視這些問題。

循環經濟則強調是一種「資源可回復、可再生的經濟與產業系統」,發展模式建立在「製造→使用→循環」封閉的循環,透過重新設計經濟發展的模式、改變我們的思維,在循環經濟體系下將不會有所謂的廢棄物存在。

現今有許多的浪費往往是由於資源的錯置,某個產業的廢棄物對於另一個產業來說可能是珍貴的資源,但是在資訊不夠流通、科技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兩者往往沒有合作的機會。

若能將製程中所謂的產品以及廢棄物,轉換思維定義為「正產品」與「負產品」,如此將有助於企業重新思考如何將產品由負轉正,而非將廢棄物一味的做去化處理。

資源充分運用 商模重新設計

在資源的運用上,聯合國提出了三重「脫鉤」的概念,也就是利用更少的資源、更少的汙染,來創造更高的價值。例如經濟活動與資源脫鉤(Resource Decoupling):讓每份資源的產出效益極大化,追求資源生產力的提升。

經濟活動與環境衝擊脫鉤(Environmental ImpactDecoupling):著眼在追求經濟活動時對環境衝擊的最小化。資源使用與人類福祉脫鉤(Well-beingDecoupling):消費者的幸福不單純建立在物質之上,怎樣能夠認同產品價值進而將人類社會的幸福感與資源的消耗脫鉤。

商業模式的重建在書中也多有描述,例如鼓勵企業以提供服務來替代提供商品、農業或建築業等的資源循環等等,尤其在「循環台灣,全面啟動」章節裡,作者提出台灣屬缺乏天然資源的島國,國內企業應將眼光放得更遠,不走削價競爭的路線,透過產業升級推動高品質高價值的業態正是台灣最大的優勢。

企業方面從基層員工開始著手,社會方面則從教育入門,如此相輔相成下台灣才有機會領先全球,提升自我價值,成為全球局勢中無可取代的合作夥伴;未來如何擴大體系兼顧企業經營及環境永續作為,實為下一步該好好思考的重點,也希望福壽能在永續經營理念下朝下一個百年邁進。

福壽推行「糧農循環經濟」在2018年獲得SGS驗證通過BS:8001循環經濟標準及最適化最高等級,是台灣第一家食品業者獲得驗證;2022年還獲得農委會科技菁創獎及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等肯定。

福壽董事長洪堯昆推薦天下雜誌出版的《循環台灣》,認識循環經濟。(圖/翻攝自誠品書店官網)
福壽董事長洪堯昆推薦天下雜誌出版的《循環台灣》,認識循環經濟。(圖/翻攝自誠品書店官網)

作者/洪堯昆 日本駒澤大學經營學系、淡江大學國際亞研所商學碩士;現為福壽、中聯油脂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