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人物

台灣人都吃過2/砸5千萬做廢水處理 被笑「做不起來就倒了」

豪砸5,000萬元做廢水處理設備的谷王食品,曾被同業取笑太笨。(圖/宋岱融攝)

豪砸5,000萬元做廢水處理設備的谷王食品,曾被同業取笑太笨。(圖/宋岱融攝)

年輕時的高明泉,從沒想過會踏入麵筋產業。「1982年,我預官退伍第7天,父親中風,從此放棄出國進修的念頭,留在嘉義。」當時,高明泉的叔叔接下經營不善的谷王工廠,看中他不怕生的個性,邀他入股、跑業務;高明泉和媽媽商量後賣掉田地,開始到谷王上班。

豈料自第二年起,身為股東的總經理及廠長陸續出走,還另立門戶打對台,高明泉這個小業務員臨危受命當起總經理,卻被外界看衰。

30多年前物資不豐,富含植物性蛋白的麵筋物美價廉,深受家家戶戶喜愛。而且,只需麵粉加水洗攪就能生產的麵筋,入行門檻不高,競爭家數多達30家。

麵輪油炸後,傾瀉而出的景象相當壯觀。(圖/宋岱融攝)
麵輪油炸後,傾瀉而出的景象相當壯觀。(圖/宋岱融攝)

高明泉形容,各家麵筋廠了為搶市佔,殺得你死我活,簡直像春秋戰國,生意非常難做,他苦思後決定反其道而行,只用3成兵力去守傳統市場,7成重兵轉攻剛興起的罐頭加工麵筋市場,「傳統市場比加工市場大好幾倍,雖是兵家必爭卻無利可圖,希望讓谷王流血比較少!」

當時,所有麵筋工廠都是手工洗筋,品質不穩是最難克服的問題,加工市場雖然價格較好,但品質要求嚴格,廠商交貨的麵筋泡不但要軟要Q,生產速度還得要快要穩,連工廠籃子都要求非不鏽鋼不可,能達到要求的麵筋廠非常少。

高明泉心知,要領先業界搶下訂單,就得將人工生產改成機械化,但台灣沒有麵筋相關的自動化設備,他花了數百萬元學費,在台灣找工程師研發機器,結果機器不良率太高,最後在日本找到類似可用的機器,慢慢導入使用,「手工年代,生產6公噸的麵筋要30人;半自動化後只要3人,差了10倍。」

另一方面,傳統麵筋市場通路價格戰,一打18年,苦撐到2006年,麵粉價格暴漲,早就殺到傷筋動骨的麵筋工廠紛紛不支倒閉。「我一直很懷疑,他們為什麼可以賣這麼便宜?直到他們全部倒了,我才知道他們也很辛苦,真的沒有賺錢,賠到退出市場。老實說,我沒有統一天下,谷王是活下來接收其他人的市場,市佔率才變第一。」高明泉苦笑。

成了最後勝利者的高明泉,話講得謙虛,他投資工廠的豪氣卻非同小可,「該花的錢要花,有些同業捨不得換油,麵筋炸起來就有油臭味,谷王天天換油,產品不會有油臭味;10年前花我5千萬做儲存槽、搞曝氣池,大家笑我笨,笑我一旦做不起來公司就倒了,但谷王訂單持續成長,廢水處理量不足,當初不做的話,現在可能像一些老廠因為環保問題而關廠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