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美旅

玩家帶路/台南鹽水 古意遊

雕梁畫棟的「天主聖神堂」裡,還有寺廟常見的宮燈,與一般教堂迥異,洋溢著中國風。(圖/宋岱融攝)

雕梁畫棟的「天主聖神堂」裡,還有寺廟常見的宮燈,與一般教堂迥異,洋溢著中國風。(圖/宋岱融攝)

沒有鑼鼓喧天的蜂炮與陣仗,才能瞧見的台南鹽水淡雅之姿,從斑駁屋瓦、建築史蹟緩緩蔓延,在日常時光走訪鹽水小鎮,去探尋另一種迷人風貌吧!

人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四月津」指的便是台南鹽水。現代人只將鹽水和蜂炮劃上等號,卻不知道這是小鎮風光過的證明。清代時為驅趕瘟疫,家家戶戶大手筆放起鞭炮,遶境至天明的習俗延續保留;而通商大船駛入月津港(舊鹽水港),沿著港灣而建的大戶人家,與店舖商號林立著的鹽水第一街「橋南老街」卻已沒落。

特色教堂 中西式合璧

昔日船隻停泊月津港口的舊址,現今為「鹽水大眾廟」前西側,沿著西門路往東漫步,首站是錯過可惜的「鹽水天主聖神堂」。當年的神父為了傳教而突破傳統,將東方文化揉入西洋文化中,像是大剌剌地立著十字架的教堂,卻採用中國風建築,外觀極似寺廟;壁畫上「最後的晚餐」,不是「達文西版本」,而是「東方臉孔」吃著包子饅頭的模樣;走到前方,還能看見一個大香爐,供信眾拿香祭拜,「中西合璧」的奇觀,至今仍吸引不少人來一探究竟。

壁畫上「最後的晚餐」裡的主角是東方臉孔,拿著筷子吃著包子饅頭,以爵飲酒。(圖/宋岱融攝)
壁畫上「最後的晚餐」裡的主角是東方臉孔,拿著筷子吃著包子饅頭,以爵飲酒。(圖/宋岱融攝)

走進天主聖神堂對面的「王爺巷」,往左彎可見到「八角樓」,這座豪宅大院由經營糖商致富的葉家所建,以求航運平順的「壓艙石」(花崗石)為建材,福州杉作梁柱,石灰磚條為門前台階,搭建出少見的氣派樓閣宅第,不僅因特殊的八角形屋頂而得名,同時也見證鹽水的繁華時期。

走進「八角樓」後方的連成巷,可造訪以古月津八景之「赤兔望月」為靈感的裝置藝術。(圖/宋岱融攝)
走進「八角樓」後方的連成巷,可造訪以古月津八景之「赤兔望月」為靈感的裝置藝術。(圖/宋岱融攝)

繞回王爺巷,再到鹽水第一街「橋南老街」,雖然嘈雜聲早已消散,但首間打鐵舖「泉利」的老匠人李一男守著木造街屋,拾起鐵器,演示舊式工法的傳統手藝,激起響亮的敲打聲,吸引旅人們注意,彷彿將時光拉回百年前,人聲鼎沸的那天。

 「泉利鐵舖」的老匠人李一男訴說老店歷史,也常吸引遊客前來造訪合影。(圖/宋岱融攝)
「泉利鐵舖」的老匠人李一男訴說老店歷史,也常吸引遊客前來造訪合影。(圖/宋岱融攝)

步行十分鐘的「永成戲院」,前身為日治時期黃直經營的「永成碾米廠」(民國三十二年落成),二戰重創之後,風光不再,才改建為戲院。放映廳裡是第二代黃怡祿親自操持著老電影播放,和藹地介紹著檜木長座椅及老電影放映機等文物,有時還會有布袋戲、歌仔戲等表演,過了一甲子依舊是鎮上的藝文育樂場所。

古色古香的「永成戲院」,至今仍播放著電影,並不時有戲曲演出。(圖/宋岱融攝)
古色古香的「永成戲院」,至今仍播放著電影,並不時有戲曲演出。(圖/宋岱融攝)
前身為「永成碾米廠」的「永成戲院」,目前由第二代黃怡祿經營。(圖/宋岱融攝)
前身為「永成碾米廠」的「永成戲院」,目前由第二代黃怡祿經營。(圖/宋岱融攝)

在地意麵 肉燕酥絕配

和蜂炮、月津港並列鹽水三寶的「意麵」,絕對是不可漏掉的美食。老字號的鹽水意麵在製麵時,以鴨蛋來代替水分,讓麵條堅韌帶有蛋香,擀麵時出力發出的「噫、噫」聲,也成為「意麵」名稱的由來。

「阿姬意麵」口感Q彈的乾意麵,淋上香噴噴的肉燥,滋味絕佳。(四○元/碗)(圖/宋岱融攝)
「阿姬意麵」口感Q彈的乾意麵,淋上香噴噴的肉燥,滋味絕佳。(四○元/碗)(圖/宋岱融攝)

中山路上,取名「阿」字頭的意麵攤就有四、五攤,在地人推薦「阿姬意麵」,通常點乾意麵會順便搭上一碗「肉燕酥」。肉燕酥是用新鮮的魚漿豬肉拌成餡,油炸成金黃色後加入大骨湯上桌,吸附湯汁的麵衣酥脆可口,是鹽水的特殊吃法。

口感類似酥炸餛飩的「肉燕酥」,有乾、湯兩種吃法。(30元/碗)(圖/宋岱融攝)
口感類似酥炸餛飩的「肉燕酥」,有乾、湯兩種吃法。(30元/碗)(圖/宋岱融攝)

飽餐一頓後,當然要來杯飲料!阿姬意麵旁的「點心城冬瓜茶」,老闆一大早用手工切好冬瓜後,慢火煉煮、依循古法炒著冬瓜糖,讓冬瓜茶喝來清甜冰鎮。若還不夠飽,對街「鹽水觀光美食城」裡,有著經營四十多年的「胡家豬頭飯」,也是外地吃不到的美食。店家用米粒鬆散、偏硬不黏的在來米,以豬頭大骨高湯炊煮,配上紅糟肉、豬頰肉、滷魚等家常小菜,保證心滿意足。

「點心城冬瓜茶」的老闆在店門前熱情講解製作冬瓜茶的方法,並協助小朋友親自體驗炒冬瓜糖。(圖/宋岱融攝)
「點心城冬瓜茶」的老闆在店門前熱情講解製作冬瓜茶的方法,並協助小朋友親自體驗炒冬瓜糖。(圖/宋岱融攝)
經營四十多年的「胡家豬頭飯」,白飯選用米粒鬆散、偏硬不黏的在來米,再配上一桌家常小菜,成為在地人日常的早餐。(圖/宋岱融攝)
經營四十多年的「胡家豬頭飯」,白飯選用米粒鬆散、偏硬不黏的在來米,再配上一桌家常小菜,成為在地人日常的早餐。(圖/宋岱融攝)

搭菱角船 快樂採蓮子

除了老街小吃,還有不少得跟著當地人才知道的好料。來到「台南菱角番茄園」直擊「鹽地番茄」的產地,帶有較高鹽分土壤種植出的「帥哥番茄」品種酸中帶甜,很適合做果乾,遊客還能親自種下一株番茄幼苗,體驗田園樂趣。

鹽水農會的「帥哥番茄果乾」和「日曬意麵」,都是限定款的人氣伴手禮。(圖/宋岱融攝)
鹽水農會的「帥哥番茄果乾」和「日曬意麵」,都是限定款的人氣伴手禮。(圖/宋岱融攝)
走進番茄園,遊客可親自種下一株番茄幼苗,體驗田園樂趣。(圖/宋岱融攝)
走進番茄園,遊客可親自種下一株番茄幼苗,體驗田園樂趣。(圖/宋岱融攝)

熱情的農家在蓮子產季尾聲時,大方地將池子整理一番、設計了獨一無二的「搭菱角船去採蓮子」,小船搖曳入花池,在現場採到的蓮子、蓮蓬通通能帶回家,相當有趣。相距不遠的菱角田,老闆謝隆泰穿上青蛙裝,從水田上一叢叢地翻著菱角,同時細心解說如何分辨菱角是否成熟及正確採收方式,民眾也能將新鮮菱角帶回家簡單蒸煮料理,品嘗散發清香的滋味。

趁著蓮花季的尾聲,可以前來體驗「搭菱角船採蓮子」,在現場採到的蓮子也能帶回家。(圖/宋岱融攝)
趁著蓮花季的尾聲,可以前來體驗「搭菱角船採蓮子」,在現場採到的蓮子也能帶回家。(圖/宋岱融攝)
趁著蓮花季的尾聲,可以前來體驗「搭菱角船採蓮子」,在現場採到的蓮子也能帶回家。(圖/宋岱融攝)
趁著蓮花季的尾聲,可以前來體驗「搭菱角船採蓮子」,在現場採到的蓮子也能帶回家。(圖/宋岱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