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大陸

辣嗆大陸金融監理 馬雲:不能用管火車站來管機場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圖/新華社)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圖/新華社)

馬雲說,是以民間非專業人士身份演講,非螞蟻集團立場,也非螞蟻集團上市前的公關活動今天我這個金融的非官方非專業人士,很高興來到這個非官方論壇分享看法。

今天要不要來講,坦白說我也很糾結。但是我想我們這批人,有一個東西是責無旁貸的,就是為未來思考的責任,因為這個世界雖然留給我們的發展機會很多,但是關鍵性的機會也就一兩次,現在就是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我想我反正已經退休,在非官方的論壇上,暢所欲言一下,分享一個外行非專業人士的專業觀點,供大家參考,可能不成熟,講得不對,貽笑大方,大家估且一聽。

我們所師從的、以巴塞爾協議為代表的、源自歐美的金融監管制度,是在扼殺創新,我們的監管制度對創新的影響,可想而知。

我一直覺得在今天的形勢下,填補空白這句話是有問題的,不是因為歐美的就是先進的,就是我們要去填補的。如果永遠重複別人的語言,討論別人設定的主題,我們不但會迷失現在,更會錯失未來。

巴塞爾協議本身也讓歐洲的整體創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在金融數字化方面。

巴塞爾協議比較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

我們的金融系統還年輕,應當優先追求發展

中國的金融和其他剛成長起來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在金融業是青春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生態系統,沒有完完全全的流動起來,大銀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動脈,但是我們今天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種各樣的沼澤地。

今天,我很自豪的宣布,昨天晚上確定了螞蟻上市的定價,這是第一次科技大公司在紐約以外的地方定價,這是三年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但是今天發生了。世界的變化是神奇的。

要發展,就要創新。要創新,就要忍受風險。不能忍受風險的監管會扼殺創新。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這世界上沒有沒風險的創新。很多時候,把風險控制為零才是最大的風險。

當年的赤壁之戰,曹操把船連起來的思考就是最早的航母的思考,但是一把火讓中國一千年再也沒有人敢去想航母這個事,一旦想到這把火,誰還敢去創新,這是一個錯誤消滅一個時代的創新。

有時候,監管該管的卻沒管好,P2P亂象就是監管不力的後果。

七八年前我提出過互聯網金融,但我們一直強調互聯網金融必須有三個核心要素:一是豐富的數據;二是基於大數據的風控技術;三是基於大數據信用體系。

用這三個標準衡量,就會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聯網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為P2P把整個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的創新給否定了。

幾千家P2P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今天我們的監管確實很難。

其實監和管是兩件事,監是看著你發展,關注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才去管,但是我們現在管的能力很強,監的能力不夠,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監管政策不能由書呆子制訂。

監和管不一樣,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樣,今天是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政策是機制建設,激勵發展。今天需要「政策專家」,而不是文件專家,制訂政策是一門技術活。

我們現在的文件越來越多,導致誰幹都可能出事情。

理論和系統是不一樣的,專家和學者是不一樣的,專家是乾出來的,幹得很厲害,但不一定會總結,很多學者是不具體幹,但是能從別人的實踐中形成理論。

我們需要來自實踐的理論,不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P2P很多,就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正確理解P2P給我們的巨大教訓,不是否定互聯網技術,更不要再重複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監管要有大局觀,不能只管自己天不出問題,不顧經濟發展死活

我覺得有一個現象,全球很多監管部門監管到後來,變成了自己沒有風險,自己部門沒有風險,但是整個經濟有風險,整個經濟不發展的風險。

未來的比賽是創新的比賽,不僅僅是監管技能的比賽。我的理解,習主席說的執政能力的提升,是指在監管有序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監管了沒發展。

靠抵押徵信,不靠大數據徵信,是上古時期的金融風控技術,效果很差。

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舖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舖。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管理,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舖思想,依靠信用體系。

但是靠資產和抵押的體制會走極端,這幾年跟很多企業家交流,中國的金融當舖思想最為嚴重,要么是資產全押了出去,壓力巨大,壓力大以後動作變形;要么肆無忌憚貸款,不斷加槓桿,負債搞的很大。

大家都知道:你向銀行借10萬塊,你有點慌;借1,000萬,你和銀行都有點慌;借10個億,你一點不用慌,銀行會很慌。

還有一個習慣,銀行喜歡給好企業、不需要錢的企業貸款,結果讓很多好企業變成了壞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錢太多也惹很多事。

抵押的當舖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來30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的。

我們必須藉助今天的技術能力,用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係來取代當舖思想,這個信用體係不是建立在IT基礎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會的基礎上,必須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讓信用等於財富。

今天的金融體係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是為了解決工業化而設置的全面的金融體系,是「28理論」。什麼叫「28理論」?為了投資20%來解決80%的問題。

而未來的金融體係是要解決「82理論」,幫助80%的小企業和年輕人,來帶動20%的人。要從過去的「人找錢」、「企業找錢」到轉型為「錢找人」、「錢找企業」、「錢找好企業」。

我們今天有這個責任和思考,去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未來、屬於年輕人和下一代,屬於這個時代的金融體系。今天我們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們的技術發展讓我們已經完全可以做到這些,遺憾的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做。

今天全球的金融體系必須改革,不然不僅僅是失去機會的問題,而是讓全世界會陷入更多的混亂,因為創新走在監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當創新遠遠走在監管前面的時候,當創新的豐富度和深度遠遠超過監管想像的時候,就不正常了,社會和世界會陷入混亂。

數字貨幣到底要解決未來的什麼實際問題?十年以後的數字貨幣和今天的數字貨幣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個數字貨幣不是從歷史上去找,不應該從監管角度去找,不應該從研究機構去找,而是從市場去找,從需求去找,從未來去找。

這件事事關重大,我們的研究機構不應該是政策機構,政策機構也不能僅僅依賴自己的研究機構。

基於大數據的新金融體係是必然的趨勢,不創新,就落伍。

最後我想說,今天人類社會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千萬不要小看這場疫情,這場疫情是倒逼人類社會進步的力量,不亞於二戰。

新金融體係是未來的方向,不管我們高興不高興,它一定會起來,不管我們做不做,一定會有人去做。

未來我相信改革是要付出犧牲的、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這一代人要做這樣的改革,可能下一代才能看到,我們可能是負重前行的一個人,這是歷史的機遇,也歷史的責任。

螞蟻集團雖然市值2萬億,製造了很多億萬富翁,但同時也是為人民服務。

過去16年,螞蟻金服一直圍繞著綠色、可持續和普惠發展,如果綠色、可持續和普惠、包容的金融是錯誤的話,我們將會一錯再錯、一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