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人物

王品愛用1/大陸貨血洗難回天 鶯歌老窯靠「燒不壞砂鍋」逃關門命運

蘇俊霖退伍後回家幫忙並學習生產流程,努力為工廠轉型建立品牌形象。(圖/馬景平攝)

蘇俊霖退伍後回家幫忙並學習生產流程,努力為工廠轉型建立品牌形象。(圖/馬景平攝)

2020年冬至這一天,位於新北市鶯歌區的五福窯異常忙碌,原本停工兩周的隧道窯重新開窯,載著鍋具陶胚的窯車,宛如火車過山洞,一車又一車通過長達15公尺的窯體,經歷預熱、燒成、冷卻,在攝氏1200度的烈焰高溫燒製下,煅煉成美麗又精緻的鍋具餐盤。

王品集團旗下品牌使用的餐盤,多為五福窯生產。(圖/馬景平攝、翻攝自王品臉書)
王品集團旗下品牌使用的餐盤,多為五福窯生產。(圖/馬景平攝、翻攝自王品臉書)

其實這20多年來,在不敵大陸、東南亞的陶瓷工廠割喉競爭下,鶯歌數百間製陶工廠關門,窯場剩不到10座,老街被進口陶瓷攻陷,本地陶業奄奄一息。1973年成立的五福窯,早年生產馬克杯等陶瓷禮品外銷暢望,在陶業大蕭條下,工廠差點關門,但三代製陶的蘇家人不放棄,轉攻國內餐廳開發精緻碗盤,更以「燒不壞」的砂鍋打出名聲,成了餐飲集團像王品、美食-KY的供應商。

「今年因為疫情影響,開窯時間較不固定,幸好5月國內解封後,餐具訂單漸回穩,也幸虧自煮風氣興起,耐熱砂鍋銷量大增,回補不少業績。」五福窯第三代蘇俊霖說,他和父親蘇正義站在窯口前,檢視剛燒出來的陶瓷碗盤,稍有裂痕或瑕疵就淘汰。

早年製陶多為手工,後來才有機器支援,以鐵皮覆蓋的隧道窯吞吐量大,在台灣已不多見。(圖/馬景平攝、五福窯提供)
早年製陶多為手工,後來才有機器支援,以鐵皮覆蓋的隧道窯吞吐量大,在台灣已不多見。(圖/馬景平攝、五福窯提供)

蘇正義解釋:「現在的生產環境和以前差很多,20年前外銷很好做,像聖誕節之前,貿易商急著拉貨出口,馬克杯就算把手燒裂要淘汰,貿易商也硬要出貨!現在做內銷不一樣,品質要高、產品量少又多樣化,而且都是急單,客戶一開口,我馬上答應一周內交貨,速度之快連客戶都嚇到,這就是我們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