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娛樂
即時

影爆點/翁煌德:《好好拍電影》 一生懸命

本片不只看到許鞍華人生的轉變,也呈現香港和電影界的轉變。(圖/傳影互動提供)

本片不只看到許鞍華人生的轉變,也呈現香港和電影界的轉變。(圖/傳影互動提供)

二○二○年九月,威尼斯影展將「終身成就金獅獎」殊榮,頒給香港導演許鞍華,使之地位幾乎與影史級大師齊肩。不過,在聚焦許鞍華生平與創作脈絡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中,導演文念中無意造神,而是將她描繪成一個再平實不過的常人。光是這種切入點,就與許鞍華的電影有互通聲氣之趣,因為她廣受肯定的作品如《天水圍的日與夜》與《桃姐》,都淡化了星味與戲味,凸顯人物最質樸的樣貌。

電影以一位年過70仍精力充沛的短髮女人,舉步生風邁向舞台的面相來講述故事。(圖/傳影互動提供)
電影以一位年過70仍精力充沛的短髮女人,舉步生風邁向舞台的面相來講述故事。(圖/傳影互動提供)

透過一連串的受訪畫面,我們看見了許鞍華對電影的赤忱之心,更確切地說,她的人文精神其實先於電影信仰,對社會處境及人類尊嚴的關照高於一切。本片亦爬梳了許鞍華的際遇與作品主題的映照,也有一大部分,描寫了她與商業市場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其作品如《千言萬語》聚焦弱勢社運團體、《桃姐》關乎老人安養院,橫看豎看都沒什麼市場潛力可言,卻逐一成為香港影史的瑰寶,原因就是她向來不隨市場起舞。早在一九八二年,許鞍華就拍攝了描述南越淪陷後處境的《投奔怒海》,作品盡現一種身分被剝奪的焦慮。香港已經再無條件拍攝這種電影,所幸許鞍華從來只審視自己當下看到了什麼,以及想為這個時代甚或未來的香港留下什麼。

究竟許鞍華是如何「煉」成的,本片提供了不少線索,值得深省。

《好好拍電影》上映日期:1月15日

《好好拍電影》電影海報(圖/傳影互動提供)
《好好拍電影》電影海報(圖/傳影互動提供)

影評/翁煌德 臉書粉絲專頁「無影無蹤」,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

娛樂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