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黃惠華」作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1 篇文章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兩岸關係陷冰點 專家籲:台灣需推反戰運動

23年前的9月21日,台灣一場大地震,摧毀了多數人的家園,地震帶來的破壞力不亞於戰爭;烏俄戰爭之下,烏克蘭一些城市及基礎設施被戰爭摧毀得體無完膚,無論是戰爭還是地震帶來的殺傷力,都能讓大家觸目驚心。因此在921大地震滿23年的這一天,呂秀蓮發起了一場「愛和平、保台灣」遊行,並且呼籲民進黨,「你很愛台灣,一定也不希望你執政時把台灣帶向戰爭」,希望喚醒政府與台灣社會反戰、重視和平主義的意識。前副總統呂秀蓮由於憂心台灣淪為下一個烏克蘭,對此提出了「避戰」的兩岸和平論,呂秀蓮的「避戰」論述,反映出多數台灣民眾想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期望。尤其是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最新民調顯示,「如果中共武力犯台,國人對民進黨政府保衛台灣能力;約5成2沒信心,其中3成極端缺乏信心」。在沒有信心打贏戰爭的情況下,主張和平的民眾當然會越不想要看到兩岸戰爭。1901年第十屆世界和平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當時「和平主義」用來指代一種譴責所有類型戰爭的意識形態。從那時起,主張和平主義的人物,稱之為「和平主義者」。「和平主義者」堅信人類生命具有非凡價值,代表人物有,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印度聖雄甘地、約翰藍儂、馬丁路德金等。這些人物通常譴責各種戰爭,主張維護和平、改善人類生活。例如西藏政治及精神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認為暴力是人類的主要問題之一,源於憤怒與恐懼。和平主義可以控制人類情緒並克制破壞性衝動本質。和平主義反戰目的不是為了逃避社會道德義務,與國家決策唱反調,而是強調人類生命的價值應該要高過於任何政治意識形態。多年來政府「抗中保台」意識形態多少觸發民眾的負面情緒,但是根據台灣國際戰略學會民調顯示,55.8%民眾表示支持呂秀蓮到中國大陸訪問,以尋求兩岸和平,顯示多數人希望兩岸能夠有推動和平的代表人物與力量。法國政治家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早年積極參與反軍國主義運動,他曾強調:「今天,所有和平與裁軍支持者都應該以防止戰爭威脅為目標」。目前台灣需要「反戰運動」,尤其美國試圖想在台海複製烏克蘭戰爭模式,利用小國拖垮敵對的大國,這就迫使台灣提高軍事預算,陷入軍備競賽之中。兩岸關係陷入冰點之際,是時候提出「新和平主議」倡議,此時不提,更待何時?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