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林志成」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280 篇文章
政大化南新村宿舍開放男女混住。(圖/政大提供)

政大宿舍開放「男女混宿」超額報名1.7倍 創大學首例

一般大學宿舍分男生宿舍、女生宿舍,不過政大「化南新村」宿舍本學期開放讓學生自行組隊申請入住,男女可混宿,創下大學學生宿舍首例。「化南新村」宿舍原來是教職員宿舍,外觀散發古老建築風,現在改為學生宿舍,學生入住興趣也很高,超額報名達1.7倍。政大表示,「化南新村」宿舍為雙拼式兩層樓房,共有22棟建築提供學生申請,並設立獨立電表且無性別上限制,提供床組、桌椅、冰箱、洗衣機等設備。「化南新村」四房型、五房型宿舍的每月租金分別為為2萬元、2.5萬元,分別可給8人、10人居住,平均每人每月租金為2500元,和政大其他宿舍差不多。政大「化南新村」宿舍共提供200個床位,由大學部在學舊生8到10人自行組隊申請入住,且沒有性別上的限制,也就是由學生尋找室友住在一起的概念,男女可以混宿創下大學生宿舍的首例。此外,政大正興建指南校區新宿舍,爭取教育部「學生宿舍提升基本設施及公共空間整體改善補助計畫」,將規畫公共廚房、小型研討室、輔導室、各樓層交誼廳等更豐富多元的公共設施,融入學習、同儕交流及創意機能,營造校內學習翻轉、團隊互動之場域。政大表示,指南校區新宿舍畫一旦獲教育部審核通過後,將依照最新設計圖重新招標,預計最快2026年完工,屆時將可提供1810床位。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及高教工會等團體今天召開座談會,呼籲消弭公私校差異,推動高教公共化。(圖/林志成攝)

政府投入公私校經費差距逾10倍 學者:補助私校生3.5萬學雜費「為德不卒」

教育部明年2月起將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3.5萬元,不過在今天一場座談會中,學者專家表示,現在教育部投入公私校學生的經費差距在10倍以上,加上社經地位較差家庭的小孩及弱勢生主要集中在私校,教育部這項政策仍是「為德不卒」。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守護台灣教育平台、高教工會、台灣教授協會及台灣學生聯合會等等團體今天共同舉行「高等教育改革論台」,他們共同主張消彌公私校差異、推動高教公共化。民進黨立委范雲指出,依教育部110學年的資料,政府投入台大、清大學生的經費是每人22萬元、成大及陽明交大是19萬元、東吳是1.5萬元、輔大是1.2萬元,由此可見公私立大學學生所受到的差別待遇有多大。教育部明年起要補助私校學生學雜費3.5萬元,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仍舊不夠。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表示,台灣公部門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僅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0.39%(約為724億4500萬元),遠遠不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1.4%。周平表示,現在公立大專每年學雜費平均6.2萬元、私立大專則約11萬元,明年2月起教育部補助私立大專學生3.5萬元,但仍是「為德不卒」。他認為,社經地位較差家庭的小孩及弱勢生主要讀私校,政府應該增加高教投資,以照顧私校學生。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監事會召集人陳秋瑩說,如果政府願意,可以再逐年補助私校生6500元學雜費,兩年就可以拉平公私立學校學生1.3萬元的學雜費差距,113年、114年增加的預算僅是38.2億元、71.4億元,並不會很多。陳秋瑩進一步說,明年起公立大專校院教師學術研究費調高15%,但私校則要自己可以負擔7.5%,教育部才會相對補助7.5%,這沒有幾所私校做得到。她建議教育部,只要私校願意調高一定的比例,例如5%,教育部就要相對補助5%,這樣私校教師才可以真正被加薪。今天與會的教育團體一致主張,政府應該投入更多高教經費,消彌公私校差異,讓學生學雜費齊一;教職員待遇齊一,盡速推動高教公共化。

台中市配合雙語教學政策,找來外籍老師上課。(圖/報系資料照)

4班百人僅1人聽懂英語上課 雙語教學引反彈

蔡政府推出「雙語政策」2年8個月以來,教師、家長與學生都反彈,甚至有老師說「4個班、逾百人,只有1人聽得懂英語上課」。教師團體要求立即停止實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說,不論2024誰當選總統,都應立即停止現行的雙語政策,不要再以英語去教其他專業學科,否則將造成學生英語及學科都學不好的「雙貧乏」現象。賴清德2017年 規畫政策副總統賴清德2017年接任閣揆後,開始規畫「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發會和教育部推出「2021年至2024年雙語政策」,目標是要在高中以下學校運用英語進行多領域學習,並在大專校院設立雙語標竿學校,培養本土雙語人才。政策目標很宏大,但在中小學執行時,出現不少亂象。例如,目標之一是在2024年培育6000位雙語教師,鼓勵在職教師先進修,以取得雙語教師資格,但在職教師對此意願低落,現距離2024年不到半年,僅培育出1001位。師資配套不足 亂象一堆侯俊良表示,雙語教師人才不足,造成許多會說英語,但是專業不足的人當老師,例如在體育課有雙語教師授課,重點放在教學生如何以英語說「三步上籃」,而不是三步上籃的動作。宜蘭縣公正國小雙語老師鄭祺怡有歐洲學歷與工作經驗,她說,先前教3年級音樂課與表演藝術課,用英語教學時,4個班級、每班28個學生中,只有1個學生聽得懂,大半學生處於放空狀態。她趕緊調整教學方式,先用英語講一次,再用國語講一次,確定學生都懂。在課堂上,聽不懂的學生私下問英語好的同學,「老師在講什麼?」這種情形很常見。侯俊良說,二手傳播教法,學生的專業科目及英語都學不好。「雙語政策當然做不下去!」台師大英語系兼任教授周中天說,賴清德想必是想將台灣打造成如新加坡的雙語社會,但新加坡已經失敗,他們提倡英語,導致當地各族群愈來愈少使用母語,台灣不應重蹈覆轍。英語及專業科目 都學不好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學生社團及語言學者4月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檢討雙語政策、回歸教育正軌」倡議,不到3天就衝破成案門檻。教育部與國發會雖在7月14日有答覆,但被批是避重就輕,答非所問。教師工會團體呼籲各政黨總統參選人就此表態,賴清德競辦表示,每學年度都會參考專家學者及教學現場相關意見,滾動調整,希望能持續修正,努力找出符合台灣情境推動雙語計畫的執行策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表示,雙語政策已有許多問題浮現,相關法令與規定之修正應當邀集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人士代表一同討論並取得共識,必要時也應召開公聽會,進行政策溝通。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競辦強調,政策的推出必須全面規畫,第1先備齊雙語師資人力、第2教材課程應經完整設計,否則雙語教育只會流於形式,造成老師與學生的負擔,難以有實質成效。3組總統參選人的答覆都令教師團體失望。侯俊良說,3人對英語政策的主張類似,而且都有英語迷思,認為「英語等於競爭力」,奉勸各參選人,無論誰當選,應立即停止現行的雙語政策,要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應回到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建構友善英語環境這兩方面來進行。

台大學生輔導委員會已正式通過了「心理健康假」。(圖/報系資料照)

台大跟進推動「心理健康假」 每學期最多申請這天數

台大學生會今天在臉書揭露,經過多時的努力,今年6月,台大學生輔導委員會已正式通過了「心理健康假」,無須檢附證明文件,每學期至多申請3日,可於當日申請。事實上,包括中山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實踐大學、台北大學皆陸續推動「心理假」,台大的腳步算是比較慢的。以台師大和成大為例,學生因心理或精神不適,便可申請心理假,每學期至多請假5日。台大學生會表示,當同學因心理不適或精神情況不佳,致上課有困難時,只要上請假系統,得於當日向授課老師請心理健康假,無須檢附證明文件。每學期總共可請3天的心理健康假,在同學們第2次申請,或請假滿2天時,系統將通知學輔中心及心輔中心,啟動關心同學的輔導機制。台大學生會說,心理健康假的通過,昭示的是校方對於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態度。選擇正視心理假對同學們的正面意義,也是希望能洗去外界對心理問題的汙名化。停下腳步,讓身心靈有喘口氣的空隙,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第25屆世界童軍大露營在韓國新萬金營地舉行,卻傳出許多童軍因高溫中暑,台東縣有60多名學子參加,經縣府教育處與隨團老師聯繫,目前均平安。(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卡努颱風將至!世界童軍大露營改室內營地 我代表團不撤離:配合到底

第25屆世界童子軍大露營近日在韓國新萬金營地舉行,來自158個國家4.3萬人參加,卻傳出高溫、蚊蟲叮咬及卡努颱風將至,部分歐美國家已陸續拔營,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昨天原本提出要將我方1600人全數撤離,但韓國主辦方決定將所有參加者遷移到其他地點的室內空間以避颱風,我方接受,願意配合到底。不過有3名學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在營區隔離中。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卡努颱風預計9日、10日襲韓,原本的露營場地是一望無際的沙灘地很危險。但韓國主辦方決定8日起將所有人遷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我方接受這樣的安排,會參與到最後。中華民國童軍總會也表示,在新萬金營地進行的活動將提前結束,大會將安排4萬多名來自各國的參加人員前往不同地點的室內空間,以排除颱風的影響,11日則會有一場精彩的K-POP音樂會,為活動畫下完美句點。中華民國童軍代表團第14分團團長黃菘豐接受越洋電訪表示,韓國目前氣溫攝氏34到35度,新北3分團146名師生有1人輕微中暑,2到3人被蚊蟲叮咬導致皮膚過敏,無人確診。童軍適應環境能力強,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留下來,畢竟童軍生涯可能只有這次大露營的機會。台北市教育局學務校安室主任黃國忠說,北市400名親師生目前平安,有1名童軍疑似中暑、1名臉部曬傷,休息及擦藥後都已恢復健康,有30名童軍被蚊蟲咬傷,現場經清消後也正常活動,另有3名童軍確診新冠肺炎在營區休息隔離,有大人陪同。台東縣共有2支童軍團赴韓,包括台東專科學校老師吳惠娟率日光寺佛光童軍團5名國、高中童軍參與,返台時間未確定;台東童軍團家長陳先生說,雖然孩子身體健康,一切安好,但主辦國國際經驗不足,沒能以學童安全為首要考量,危機處理尚待精進。

暨南大學可能從113學年起實施每學期16周制度。(圖/報系資料照)

台大、台科及台師大8月起「每學期16周」 北大暨大有望明年跟進

教育部今天表示,8月1日新學期開始,有台大、台科大及台師大等3校實施一學期16周制度,而台北大學及暨南大學則可望於113學年跟進。台大、台師大、台科大等三校組成的台灣大學系統,從去年8月起,將每學期18周改為16周,不過台大、台科大已經完成學則修改,但台師大則沒有。另台師大也要推動一學期16周制度。因此,根據教育部的資料,今年8月起推動一學期16周的有台大、台科大及台師大。此外,台北大學也在今年初向教育部申請每學期16周制度,並在7月下旬獲得教育部完成備查,成為國內第4所獲得教育部同意實施的大學。不過台北大學表示,校方之前在行政會議決議已先設下目標,若5月底之前獲教部備查通過,今年8月起新學年就推動一學期16周,若5月底尚未備查完成,112學年就維持「16+2」。台北大學說,由於教育部7月下旬才通過備查,所以新學期仍沿用「16+2」,但會要求老師,盡量在16周內完成進度,為113學年正式實施每學期16周制度做準備。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他們早在兩年前就實施「16+2」制度,16周上正式課程,最後2周由老師彈性安排。不過老師對於每學期16周有不同看法,有些人支持、有的則表示課程上不完,因此學校仍持續蒐集意見,預計113學年有可能實施每學期16周制度。教育部表示,依《大學法》施行細則規定,大學學分之計算,原則以授課滿18小時為一學分。目前於學則訂定學期周數彈性之學校,學則規定仍以授課18小時學分為原則,實驗或實習每學期36至54小時為1學分,但課程得於16周內完成。

專家預料若不大量招聘教師,5、6年後可能師資不足。圖為一位即將上場應試的考生坐在考場門口複習試教的內容,身旁擺放了各種教具。(圖/報系資料照)

公校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 專家憂心「5、6年後師資恐不足」

一般認為,台灣因為少子化,教師僧多粥少。不過由於教育部為解決「代理教師比例過高」亂象,要大降代理教師比例,一舉釋出約1萬名正式教師職缺;另未來3年內幼兒園生師比也降低,再加上疫情期間停辦教甄及延退潮,專家預料公立學校若不大量招聘教師,5、6年後甚至可能師資不足。教育部最新統計,去年及今年公立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出專任教師職缺均超過6000人,約是2021年1007人的6倍。為何有這麼多正式教師職缺?首先過去代理教師比例過高,達13.7%,教育部盼逐年降至8%,將釋出萬名正式教師職缺;其次今年8月起教育部將幼兒園生師比從一班30人配2師降至一班24人配2師,也需要增聘很多教師。第三個因素是教師的退休潮。此前108課綱上路導致教師負擔加重,行政院2020年讓高中職教師員額(約1400名)鬆綁,但到111學年才補了一半,公立高中職還缺713名。另一方面年改造成的延退效應遞減,預估55歲以上現職教師2至4年後將以每年3000人至5000人的速度大量退休。政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忠泰表示,最近2年公校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讓一些縣市無法再以少子化為由停辦教甄,也瓦解了「因教師延退所以不缺老師」的論調。他現在反而擔心幾年後我國教師將供應不足。台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說,培育一個教師最快2年,通常要4年,若未來幾年公校繼續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我國儲備教師量很快會用完,可能5、6年後開始出問題,許多學校將聘不到教師。正職變好考,讓未來成為「代理教師的春天」,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表示,近2年公校開出大量正式教師職缺,對代理教師是好事,很多人紛紛「上岸」成為正式教師。不過黃湘仙也說,希望每年公校開出的正式教師職缺維持穩定,因為一旦變化太大,每年錄取標準不同,校園內教師品質將產生落差。

高中與國立大學合併成立附中蔚為風潮,陽明交大日前也表示邀請新竹女中成為附屬高中。(圖/報系資料照)

全台為何掀「附中熱潮」?專家分析給解答

為何愈來愈多高中想成為大學附中?專家分析,高中基於恐懼及擔憂去找國立大學合作,可得到師資、課程及經費的支援,對招生有很大幫助;而大學則可藉此綁住優秀學生,並讓教育學院學生有地方實習。這種合作方式對高中及大學均有利,因此形成風潮。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桃園市內壢高中老師高孟琳表示,六都出現後,只要直轄市提出申請,原本國立高中職可以改隸直轄市。在六都出現初期,許多國立高中擔心主管機關變成地方政府後,官員、民代會來干預校務,就想辦法成為國立大學的附中,以繼續維持國立學校的身分。至於近來這波高中要變成大學附中的熱潮,高孟琳說,高中一旦變成大學的附中,課程及師資均有大學的支援,而依教育部規定,大學還要補助附中每年經常門經費5%。假設一所高中每年經常門經費1億元,變成附中後,大學要額外補助500萬元,對高中運作有幫助。大學找一所高中變成附中,對大學有何好處?高孟琳表示,大學和附中之間會有不少教學及課程上的互動,雙方師生熟悉,高中生畢業後有很大機會直接進入這所大學。簡單來說,大學藉由這種方式提早綁住優秀高中生,成為未來的生源。「由於恐懼跟擔憂,愈來愈多高中想成為國立大學附中。」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高中職委員會主委林金財說,有了六都後,國立及私立高中職可改隸直轄市,不過直轄市財政不若中央好,許多國立高中改隸直轄市後,在經費和員額都出現變動,對未來發展不利。像台南市因財政考量到現在都不想承接市內國立高中職。林金財還說,國立大學一定是有教育學院或具有培育師資的責任,才會找高中合作,有了附中,教育學院學生要實習就很方便,而且可進行各項教育實驗,有利整體發展。

大同技術學院(見圖)、明道大學及環球科大今起停招,明年7月31日停辦。(圖/報系資料照)

3私立大專院校今起停招!逾千學生需安置、超過400名教師面臨失業

之前因財務不佳而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的大同技術學院、明道大學及環球科大,被教育部勒令從今(1)日起停招,明年7月31日停辦。3校停招且經教育部重新組織董事會後,得申請退場基金墊付未來1年正常運作費用,教職員工薪資也可追溯至今年7月正常領。另東方設計大學因為找不到資金挹注,主動申請今日起停招,明年7月31日停辦,跟其他3校被勒令停招不一樣。台灣首府大學及中州科大則從昨天起停辦。大同技術學院、明道大學及環球科大等3校均因負債及欠薪問題被列為專輔學校,由於未在期限內改善,被教育部勒令112學年(今年8月1日起)停止全部招生,112學年結束時(明年7月31日)停辦。這些學校停辦後,將有1120名學生需安置,超過400名教職員面臨失業。為維護學校教職員生權益,教育部表示,正依《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辦理這3校董事會重新組織事宜,並由重組後的董事會協助學校於停辦前維持校務正常運作。教育部指出,3校停招之後,完成重組法人董事會,法人得申請退場基金墊付維持學校正常運作所需經費及教職員薪資。但重組董事會前已積欠的薪資,非屬退場基金墊付範圍,將於解散清算過程中處分校產清償。3校明年7月31日停辦,教育部預定於停辦前1學期(即112學年度第2學期)到校辦理說明會,並協助停辦時仍在校學生分發至其他學校就讀。依教育部資料,明道大學負債和欠薪約3.28億元,停辦後共有462名學生需安置,另有190名教職員將由退場基金墊付資遣費;環球科大負債約1.8億元,停辦後有556名學生需安置,另有184名教職員得墊付資遣費;大同學院負債約5000萬元,停辦後預計有102名學生需安置,另有52名教職員得墊付資遣費。3校未來1年運作的經費,將由退場基金墊付,其中大同技術學院需要1.7億元、明道大學5.5億元、環球科大5.1億元,3校共12.3億元。

因為兩篇論文的掛名問題,陽明交大食安所副教授指稱他們所長及另外一位副教授涉及違反學術倫理。(圖/中國時報林志成攝)

陽明交大食安所論文疑爆學倫爭議 校方回應了

陽明交大食品安全所副教授魏國晋向本報投訴指出,他們所長楊登傑擔任通訊作者發表在國際期刊的兩篇論文,用的都是他的質譜儀技術,卻未將他列名,而讓所上另一個教師廖伯霖為第一作者,他認為,楊登傑及廖伯霖兩人已涉及違反學術倫理。對此,校方表示,經學倫調查,並給予當事人與相關人員說明與事證後,由校教評會作出楊登傑未違反學術倫理決議。同時,校教評會也認定廖伯霖在兩篇論文上,無違反共同列名原則。陽明交大食安所2018年2月聘請了質譜儀領域的專家魏國晋,之後在教育部專案支持約千萬元經費下,先後購進了3台質譜儀,並由魏國晋負責管理,並開了「儀器分析」課程,教導學生操作質譜儀。魏國晋指出,陽明交大食安所購進了昂貴的質譜儀,所長楊登傑不熟練技術,卻要自己指導的張姓、沈姓兩個學生分別以質譜儀檢測豆製品、食品是否含有致癌物質「雜環胺」來做碩士論文。魏國晋表示,張姓和沈姓學生關於質譜儀的操作,原理都是他教的,兩位學生只要遇到質譜儀的相關問題,也都會來問他,而他也是張姓學生論文的口試委員。他強調,「楊登傑實驗室的質譜技術全是我教的」。楊登傑執行科技部計畫,張姓、沈姓學生是他團隊的成員,他彙整包括這兩個學生論文在內的研究成果,分別在2021年12月、2022年1月發表在國際期刊《食品化學》上,皆由他擔任通訊作者,廖伯霖與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江舟峰兩人則並列第一作者,但未將魏國晋放入。魏國晋表示,廖伯霖專長在分子毒理學,不是質譜儀領域的專家,有何貢獻在這兩篇論文列名第一作者?去年上半年,陽明交大藥物科學院院長是康照洲,是國內食安界的大咖學者,也是廖伯霖讀台大毒理所博士班時的指導教授。廖伯霖成為這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後,去年2月申請從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由楊登傑擔任召集人的所教評會及康照洲擔任召集人的院教評會,先後通過廖伯霖的升等案,而康照洲在去年7月已卸下藥物科學院院長的職務。對於未在兩篇論文列名,魏國晋表示,楊登傑刻意忽略他的貢獻,已涉及違反學術倫理。同時,他認為,廖伯霖提升等時,康照洲是院長,廖升等過後,康的院長任期也結束,時機上好巧。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