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王家瑜」記者的文章列表

大陸5大呼吸道疾病齊發 疾管署宣布:機場港口全面提高戒備
大陸北方呼吸道疾病疫情連續5周攀升,流感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和新冠病毒5種病菌齊發,主要影響兒童族群,這波疫情已引發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注。疾病管制署25日表示,即起全國機場港埠檢疫站全面提高警覺,於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陸港澳入境旅客,如有症狀應就醫並告知旅遊史。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大陸北方呼吸道感染疫情連續5周上升,高於過去3年同期,根據WHO公布最新資料顯示,這一波流行以兒童為主,是已知的多重病原造成,另報載部分地區如北京、遼寧等醫院有「大量病患上升」等情況。近期大陸全國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流行的病原體包括流感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和新冠病毒等。以黴漿菌為例,該病原導致兒童肺炎的機率較其他年齡層高,WHO建議應持續監測、觀察社區疫情狀態。羅一鈞表示,兩岸民眾往來頻繁,我國機場港埠檢疫站已經提高警覺,全國機場、港埠檢疫站於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陸港澳入境旅客,如有呼吸道症狀,應主動告知檢疫人員,並洽檢疫站及發燒篩檢進行評估,重症者後送就醫,輕症者則開立「就醫敬告單」,由地方衛生局追蹤。羅一鈞建議近期前往大陸的民眾,出發前先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XBB.1.5疫苗;抵達當地後,落實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潮擁擠場所。

錯誤觀念影響…治黴漿菌抗生素抗藥性竟達6成 醫示警:對兒童造成極大威脅
國內最新認知調查顯示,6成民眾對於抗生素抱持錯誤觀念,包括擅自停藥、未按指示服藥等,恐加劇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近期中國大陸爆發黴漿菌肺炎疫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示警,治療黴漿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日舒」在國內抗藥性已達6成,未來將對兒童造成極大威脅。抗生素是對抗細菌感染的治療利器,但近年由於不當使用,越來越多細菌產生抗藥性。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針對3261位民眾進行抗生素認知調查,結果顯示,6成民眾對於抗生素觀念有誤、3成民眾誤用抗生素。中華民國診所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分享一病例,58歲王女士因為泌尿道感染就診,醫師開立3天份的抗生素,並叮囑她3天後回診,但王女士服藥2天後,自覺症狀好轉就擅自停藥,直到發燒、後腰劇痛、小便不適感加劇才回診,已演變成急性腎盂腎炎,必須住院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黃建賢指出,錯誤使用抗生素不僅無法治好疾病,還可能引起抗藥性,未來恐面臨無藥可用。國外文獻顯示,感染抗藥性細菌的患者,治療成本比一般感染者多出4成,住院天數增加1周以上,致死率也比一般感染者高出6成。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國內近年除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抗藥性略減,其它細菌都呈現上升,導致醫師開藥選擇縮減。這幾年疾管署已制定抗生素管理規範和使用準則,例如要求醫院內部管理二線以後抗生素,需經感染科醫師同意開立。羅一鈞透露,疾管署正和食藥署及農業部研提5年期「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希望從2025年起,針對醫療用、動物用抗生素等製品,從更多角度管理及合理使用。

冬令進補要小心!養生不成反傷身 醫提醒「這幾類人」需注意
俗話說「補冬補嘴空」,時序已過立冬,不少民眾準備大啖薑母鴨、麻油雞養生。但中醫師提醒,現代人平時飲食已經相當豐盛,進補前務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三高、慢性腎病或長期茹素者,應遵守中醫師建議正確進補,以免越補越糟!坊間常見補品包括羊肉爐、麻油雞、何首烏雞湯、燒酒雞、烏骨雞、薑母鴨、九尾草雞湯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提醒,應依照寒、熱、虛、實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辛、涼、甘、溫等進補方式;避開高油脂帶皮肉品,享受藥膳湯頭時先撈去浮油,少吃加工肉品及高鹽分調料,享受新鮮食材原味。林源泉以羊肉爐為例,因為羊肉屬性溫熱,三高患者不宜食用,可加入蘋果、冬瓜、蘿蔔等涼性食材,避免上火。建議做法是先將羊肉塊汆燙、去除浮沫,和切塊蔬果一起煮滾,接著加入東洋蔘、川芎、當歸、桂枝、枸杞等中藥材,燜煮直到羊肉軟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指出,過去物質沒有那麼豐富的年代,冬天需要進補,為新的一年做準備,但現代人平時飲食豐富,一般以「平補」為主,例如四神湯就是一道很好的補方。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中西醫師簡采汝指出,長期茹素者體質偏冷,烹飪方式可調整為煲湯、燉、紅燒,添加薑、花椒、八角、咖哩等熱性食材,改變蔬菜寒涼性味。至於三高患者,簡采汝說,建議選擇當歸、黃耆、枸杞子與紅棗等中藥材,搭配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等高纖食物,並注意少油、少鹽、少糖原則;慢性腎病患者的藥膳調理重點是「以清為補」,著重補腎、補氣、補血,並且注意湯品含有高量的鈉、鉀、普林,避免攝取過多,以免造成水腫及腎臟負擔。陳朝宗提醒,感冒或有急性感染時不宜進補,適逢生理期、孕婦進補前應先諮詢中醫師,如患有消化道疾病,則建議先治療腸胃再行進補,如果有同時服用西藥,最好間隔1小時以上,避免彼此影響。

籲總量管制入法!醫護「黑十字運動」19日上凱道 衛福部回應了
由西醫、中醫、牙醫、藥師、護理師等醫事人員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發起象徵醫療改革的「黑十字運動」,將在19日號召千人至總統府前靜坐抗議,高舉破裂的黑色十字,呼籲教育部和衛福部將醫事人力總量管制原則盡速入法。活動發起人、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表示,醫療環境未改善,又大開醫事人員名額,「就像是毒水池,再多的魚進來都會死掉!」醫療環境逐漸惡化,醫事人員紛紛出走,教育部近年陸續增開3所學士後醫學系,又開放中醫、藥學、護理系增額,引發基層反彈。林元敏表示,台灣並不缺醫事人力,而是分配不均、勞動條件不佳,希望喚起政府對於醫療環境的重視,讓流失的醫事人員回到工作崗位。社區藥師王鐘鎰指出,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CED)會員國,每萬人有8.6位藥師服務,美國9.5位、日本16位,台灣則是13位,但美國、日本已有很多流浪藥師和派遣工作,我國教育部應該考慮客觀條件,不應濫開總量大門。中醫師、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召集人陳嘉帆指出,教育部長潘文忠2018年承諾,如果各校系無法減少中醫招生名額,將以「總量招生入法」方式來管制,但6年過去了,不但沒有入法,還變本加厲在今年8月31日放行增設中醫系,以外加方式增加30個名額,對原本人力過剩的中醫師執業環境更是加雪上加霜。「為什麼不好好下定決心改善執業環境?」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質疑,政府喊出護理師加薪、夜班費等政策,都要等到明年,等於是期約賄選,沒有投票給執政黨,就沒有辦法加薪或改變。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醫事人員多寡要隨需求評估,如果用固定數字框住,究竟是不是好的主張還有待評估。他強調,專技人員的「教考訓用」都要做檢討,大家著重在「用」的部分,包括職場環境等等,但人力來源還是需要檢討,同時並進。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醫事人員總量管理牽涉到教育部、考選部和衛福部,當有學校申請新設科系或增額,衛福部會提供該職類的人力評估結果,供教育部參考。醫事人員人力評估由衛福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執行,過程中一定會找基層代表來討論,原則上各職類至少每5年評估一次,若有特殊需求也不排除調高檢討頻率。

肺癌擠下大腸癌成癌王!女性罹患大增 3年內人數將達高峰
肺癌被稱為「新國病」,國民健康署10日公布2021年國人癌症登記報告,肺癌首度超越大腸癌,躍升十大癌症首位,其中女性罹癌人數大幅增加,可能和室內外空汙有關。肺癌權威直言,肺癌超車大腸癌「一點都不意外」,而且隨著肺癌篩檢推行,個案數會越來越多,預估在2、3年內到達「年增2.5萬人」高峰。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新發生個案以男性較多,但與2020年相比,女性大幅增加426人,男性僅增84人。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男性患者多半是因抽菸引起的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而女性患者則較常罹患肺腺癌,和吸菸無關,可能和室內外空汙相關。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肺癌召集人王金洲指出,在台灣,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的55%到60%,自己曾收治至少30、40對姊妹或母女患者,可見遺傳基因是一大危險因子;國內研究也曾發現,空汙較高的地區,肺腺癌發生比率較高,但仍有待更精準的科學證據。肺癌2021年新發生人數為1萬6880人,28年來首度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一。陳晉興表示,隨著肺癌篩檢推行,未來肺癌發生人數只會越來越多,預計在2到3年內達到顛峰,每年新診斷人數達2.5萬人,之後就會趨於穩定。陳晉興指出,肺癌發生人數增加並非壞事,如果早期診斷病人增加、死亡人數下降就是好事。例如肝癌以前是「國病」,在篩檢和疫苗普及之下,如今已退居十大癌症第四位,希望肺癌發生人數也能在未來10到20年逐漸下降。◎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

《人工生殖法》擬修法…凍卵若放寬 醫界評估可望年增5000新生兒
隨著國人生育年齡延後,女性凍卵風潮漸起,第一名模林志玲早在2014年就到醫院凍卵,2019年結婚後,2022年宣布順利生下寶寶。婦產科醫師指出,現行《人工生殖法》僅限異性夫妻執行人工生殖,凍卵後實際使用率不高,若修法後開放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適用,可望提升我國生育率,每年增加3000到5000名新生兒。台北生基生殖醫學中心總院長張甫軒說明,女性在35歲之後卵子儲存量會下降,品質也會變差,有生育計畫的女性可考慮在35歲前凍卵,有如「凍住青春」。他舉例說明,35歲時冷凍的卵子,解凍成功使用率可達8、9成,但若是35到40歲凍卵,未來解凍成功使用率僅剩5成左右。張甫軒說明,凍卵從超音波檢查、注射到手術,全套流程費用約10萬元,建議冷凍期限為10年,每年約需支付9000元保管費,未來需要時再取出解凍使用。高雄長庚醫院婦產科教授藍國忠表示,目前國內凍卵後解凍使用率並不高,若《人工生殖法》放寬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適用,使用率自然會提升,以臨床醫師角度而言,這是正面的方向。而為了為提高女性生育意願,桃園市政府自4月17日推出凍卵營養金補助計畫,本人或配偶只要設籍桃園市且年齡為25至40歲女性,將提供凍卵營養金及保存相關費用,截至本月7日已有131人完成繳交補助資料。新竹市政府自今年5月11日起,推動「祝妳好孕凍卵補助試辦計畫」,提供25到40歲設籍新竹市的婦女,卵巢功能評估及凍卵療程補助,已幫助到12%的不孕症夫妻。台北市衛生局則說,明年起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未來40歲以下罹癌女性,並經腫瘤科醫師認定因罹癌或接受罹癌治療影響生育功能,可獲凍卵補助費用及連續4年的保存費用補助。

《家暴防治法》第7次修法 散布性私密影像納入保護令
由於數位性暴力犯罪及侵害事件漸增,已成為家庭暴力新型態,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2日初審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散布性私密影像」納入聲請保護令範圍,並擴大家庭成員定義,增訂納入同性婚姻當事人及其配偶親屬,凡經合法登記而有婚姻關係的同性配偶間,應適用本法認定的家庭成員,以利保護令聲請及社會工作者介入協助,將提報院會討論。過條文明定,為強化被害人性影像的保護措施,增列防止被害人性影像遭散布的相關保護措施為保護令類型。並增訂網路平台服務提供者,知有家暴被害人的性影像應先行限制瀏覽或移除,違者最重可處新台幣60萬元罰鍰。時力立委王婉諭指出,我國在2019年5月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配偶在家暴防治法受到的保護仍有差別;現行第3條規定,夫妻一方被他方姻親施以暴力時可聲請保護令,但釋字第748號解釋並不承認同性配偶和對方是姻親關係,因此產生差異。為因應實務需求,本次針對家暴法第3條的家庭成員定義,增訂納入同性婚姻當事人及其配偶親屬。凡經合法登記而有婚姻關係的同性配偶間,應適用本法認定的家庭成員,以利保護令聲請及社會工作者介入協助。另數位性暴力犯罪及侵害事件漸增,已成為家庭暴力新型態。本次修法重點是將性私密影像納入第14條保護令相關條文,增列類型包括:禁止相對人未經被害人同意,重製、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被害人的性影像;命相對人交付所持有的被害人性影像予被害人;必要時,並得命其刪除。還有命相對人刪除或向網際網路平台提供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者或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申請移除已上傳的被害人性影像。審查會還通過5項附帶決議,其中1項請衛福部增訂相關指引,供性影像中心、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或警察機關,協助被害人取得私密性影像上傳相關證據;法院亦得請求提供移除私密性影像合理期限的建議,以核發適切可執行的保護令內容。

藥品供應不穩…必要藥品清單擴增為481項 藥師認仍無法解決缺藥問題
缺藥問題未解,民眾用藥權益大受影響。食藥署1日公告修正《藥事法》第27條之2必要藥品清單,共新增117項,包括國內曾嚴重缺貨的抗生素安蒙西林(Amoxicillin)。但藥師認為無法解決缺藥問題,「為何政府可以補助雞蛋進口,卻不清楚藥品和食品孰重孰輕?」受到疫情、俄烏戰爭、通膨、解封後傳染病增加等情事影響,各國都面臨藥品供應不穩問題,食藥署今年7月17日預告、11月1日公告修正「藥事法第27條之2必要藥品清單」,從109年的398項擴增為481項,共新增117項、刪除34項。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明,藥品被列入必要藥品清單後,若藥商無法繼續製造、輸入或不足供應,須依《藥事法》第27條規定,至少6個月前通報。如違反規定,得公開藥商名稱、地址、負責人姓名等;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可處6萬到30萬元罰鍰。新增的117項必要藥品項目中,前三大類別分別是抗感染藥品、抗腫瘤及免疫調節劑及心血管藥品。抗心律不整藥Adenosine在今年4月遭通報全球性缺貨,國內僅剩1個月庫存量,食藥署曾啟動公開徵求替代品項,本次被列入必要藥品清單。另外,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牙科等疾病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安蒙西林,去年10月起就叫不到貨。本次必要藥品清單中,除了原有的安蒙西林複方注射劑型之外,新增了同複方成分的口服劑型,以及適用於兒童的單方口服劑型。社區藥師沈采穎指出,擴增必要藥品清單無法真正解決缺藥問題,例如安蒙西林複方口服劑型,目前每家藥局每天只能向廠商訂購一盒,但光是接一張泌尿科處方箋,一個病人就用掉一盒。沈采穎指出,每項藥品對於病人來說都是必要的,究竟哪些藥品需要進入必要藥品清單,目的已經有點模糊了。她認為,在全球性缺藥狀態下,必要藥品的最低庫存量應從6個月提高到10個月、甚至1年,非必要藥品也應該規範至少6個月庫存量。

換廠牌也沒用!她打2劑新冠疫苗都掛急診 獲2萬元救濟金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審議結果,共有17案獲救濟。一名50多歲女性接種2劑新冠疫苗後都急診住院治療,先是接種AZ疫苗後當場視力模糊,之後陸續發冷、起疹,第二劑打莫德納疫苗竟又發燒、腹痛。該案經醫療委員鑑定,無法確定與疫苗接種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2萬元。根據VICP第210次會議紀錄,本次共審議141案,其中17案獲救濟,其中5案經審議「與接種疫苗相關」,另12案判定「無法確定關聯性」。本次獲救濟案案件皆為接種新冠疫苗,廠牌分別為AZ 7案、莫德納4案、BNT 4案、高端1案,另有一案施打2劑疫苗。新竹市50多歲王姓女子先後接種AZ和莫德納疫苗,皆因出現症狀而急診就醫住院。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該個案接種第一劑(AZ)後當場視力模糊、連續2天發冷,第3天身上起疹子急診就醫住院治療,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當晚發燒發冷,次日因發燒、腹痛急診就醫住院治療。經醫療委員初步鑑定,該個案2次疫苗施打後皆發燒等急診就醫住院治療,無法確定與接種新冠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2萬元。另外,本次獲最高救濟金額的是新北市40多歲林姓男子。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因四肢麻木與無力等情形而就醫,神經傳導檢查結果顯示多發性神經病變,經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40萬元。

醫護今號召上街爭勞權 衛福部回應了
行政院上月拍板護理師夜班費補助政策,引發醫界及護理界反彈,反映出國內醫療投資不足、醫事人員執業環境欠佳等困境,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天將號召千名醫療人員走上街頭。據了解,衛福部趕在遊行前,於昨(21)日下午召開意見交流會,針對薪資和健保給付問題,衛福部長薛瑞元坦言,「未來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資」,已和各公會團體表明了政府努力的方向。衛福部21日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下午會議情形,共有21個醫事公會全聯會、29位代表出席,歷經2.5小時。薛瑞元指出,大家發言踴躍,列出來的問題非常多,一大部分是薪資和健保給付問題,其次是人力問題,另外則是業務面,例如法規進一步鬆綁。醫事團體同時也提出薪資及健保給付不足問題,薛瑞元說,未來可能需要更多的投資,已和各公會團體表明了政府努力的方向。至於人力問題,有些新的職類人數不夠多,或是設立或評鑑標準需要合理調整,例如牙體技術師、驗光師、語言治療師、聽力師、諮商及臨床心理師等,衛福部將進一步盤點,並通盤檢討。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所有與會團體提出的問題都會入案辦理,部分問題已當場約時間細談;預計每年召開2到3次會議,針對各團體提出相同性質的問題,展開分組討論。對於工會團體今天將走上街頭遊行,王必勝表示,工會的訴求主要和勞動權益相關,衛福部也非常重視他們的意見,本次會議亦有邀請工會團體出席,但他們希望遊行過後再討論,目前預計本周邀集14個工會團體來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