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時報陳祐誠」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274 篇文章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花蓮港多處受損。(圖/台灣港務公司提供)

403強震重傷花蓮港 港務公司維修、損失粗估5億元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花蓮港多處受損,台灣港務公司今日表示,營運損失預估達6600萬元,而修復9座碼頭、24橋台局部整建等,總工程規模約4.95億元。港務公司指出,地震造成花蓮港外港17至25號碼頭產生15至70公分不等的陷落,以及24橋台部分開裂。預計2024年12月底前完成4座碼頭鋪面整建、24橋台局部整建與相關緊急搶修工程,2025年6月底前完成另外5座碼頭整建。9座碼頭整建工程、24橋台局部整建與相關緊急搶修工程,總工程規模約4.95億元,2024年動支2.8億,2025年動支約2.15億。而地震造成的營運損失,預估為6600萬元,包括棧埠費用減少約4800萬、租賃收入減少1600萬元、港灣收入減少約200萬元。地震之後,花蓮港貨運量減少約250萬噸,郵輪航次減少約5航次,旅客人次減少約1.3萬人次。

國道客運路線高速公路段基本運價上次調整已是2006年,交通部交通費率審議會今同意調整。(圖/中國時報資料照)

客運價格17年來沒動過「如今要漲了」 基本運價漲幅最多近2成

國道客運基本運價17年未調整,業界爭取調漲,交通部交通費率審議會於12日下午就「國道客運18項營運成本暨每延人公里基本運價」檢討案進行審議,同意業者提出的基本運價調整,國道客運四排座基本運價每延人公里漲幅不超過5%、三排座基本運價每延人公里漲幅不超過19.5%。現行國道客運路線高速公路段基本運價是交通部2006年8月23日核定,距今已17年,所核定的18項成本基礎及運價水準已不符社會現況及營運需要。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於2023年10月向交通部公路局提出申請國道客運路線運價檢討計畫,今日由運輸研究所交通費率審議會辦理審議。審議委員就國道客運路線每車公里合理成本、合理經營報酬率、補貼款成本減項、每車公里載客人數等進行討論,考量17年來油價波動、《勞基法》修法、基本薪資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確實造成路線經營成本的實際變動,且業者亦配合政府發展公共運輸政策,提出較樂觀的每車公里載客人數做為計算基準,吸收部分運價漲幅。經試算後,審議會認為可同意公路局所報國道客運路線高速公路路段每延人公里基本運價調整,國道客運四排座基本運價每延人公里漲幅不超過5%、三排座基本運價每延人公里漲幅不超過19.5%。審議會指出,以2006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基準,相較2023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為23.8%,上述基本運價調整漲幅仍小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本次檢討調整後的基本運價,將報給交通部核定後實施。

由於缺乏陸客挹注,觀光署長周永暉30日坦言,今年1200萬人次來台觀光目標恐無法達成。圖為桃園機場一群剛下機的越南旅客準備搭車離開。(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

缺陸客挹注 觀光署:將下修外國旅客至1000萬人次

交通部觀光署設定今年外國旅客要有1200萬人次來台的目標,其中200至250萬為大陸旅客,但隨著兩岸互動冷淡、陸客來台前景不明,署長周永暉坦言,若到暑假仍看不到陸客團,將下修目標至1000萬人次。旅遊業則批評,官方用數字來美化觀光,業者無感,呼籲政府先釋善意、解除赴大陸禁團令,恢復兩岸旅遊才是上策。觀光署預計2024年要吸引1200萬名外國旅客訪台,其中包含200萬名陸客,但現已3月底,大陸仍無放鬆旅遊團來台的規畫。我方對此也祭出禁團令,6月後暫停組團赴陸旅遊。據統計,今年1月至3月15日,外國旅客來台近190萬人次,恢復至疫情前約8成,但與每月平均100萬人次的目標仍有段距離。周永暉表示,韓國、日本、港澳為今年第1季前3大市場,而新南向市場也很樂觀,不過陸客不來,1200萬旅客的目標難達成。他說,大陸遲未開放團客與自由行旅客來台,若到暑假都沒有結果,將檢討設定目標,今年來台旅客會下修至1000萬人次。周強調,1000萬人次為基本要求,1200萬人次則是樂觀目標,觀光署仍會繼續努力,接下來日本市場是要加強力道的方向,新南向國家如泰國、菲律賓以及雙印(印度、印尼),也會積極爭取。旅行公會全聯會研究發展委員會召集人高洺塗認為,不只今年1200萬人次達不成,恐連1000萬人次也很難做到,台灣的行銷方向錯誤,只用數字來美化觀光成果,事實是新南向旅客難以取代陸客,問題不在數量,主要還是消費力差一大截。高洺塗批評,政府拿人民納稅錢對東南亞旅客團體補助、給日本旅客補助機票或辦護照的錢,這樣子達到1000萬的人數有意義嗎?試問全世界哪一個好玩的地方,會拿錢拜託人家來玩?旅館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洪崇元也指出,業界已經很習慣這些空洞數字,中央喊來喊去,何時發布多少人來、哪時要下修多少人,實際上業者連客人在哪都不知道。他說,無論是1200萬還是1000萬,甚至是去年的600萬,業者都感受不到旅遊市場的活絡。洪崇元表示,開放陸客對旅館業者最有感,陸客團一來就是7個晚上,且行程走環島,每個縣市雨露均霑,阿里山、日月潭到花東地區都能受惠,而現在的旅遊狀況是只有北部地區有旅客。

下周就是清明節4天連續假期,桃園國際機場又迎來一波出國旅遊高峰,估計每天有13萬人次出國,航空公司建議旅客提早3小時至機場報到。(圖/報系資料照)

清明連假出國潮 提前3小時報到最保險

下周就是清明節4天連續假期,桃園國際機場又迎來一波出國旅遊高峰,估計每天有13萬人次出國,航空公司建議旅客提早3小時至機場報到。高速公路局則提醒,預估連假車潮接近歷史最大量,尤其國5南向更有可能創新紀錄,中南部則可能出現30度以上高溫。目前桃園機場平日出入境旅客約為10萬人次,預估清明連假期間,每日旅客上看13萬人次。台灣虎航呼籲旅客提早3小時抵達機場,以避免趕不上航班。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桃園機場的海關、證照查驗、檢疫、安全檢查等,已經歷多次連續假期的考驗,雖然連假會塞一點,但不管在陸側或空側,桃機都會全力以赴,讓大家放心出國。高速公路局指出,清明連假首日南下交通量為平日的1.6倍,接近歷史最大量,檢視歷年數據,研判假期前2天是以南向車流為主,末2日以北向車流為主。高公局說,假期首日為掃墓、返鄉旅次,第2至4日主要為旅遊旅次。由於這次清明連假首日就是清明節,研判一早即有大量返鄉掃墓車流,當天提前於清晨5時起至中午12時實施西部國道高乘載管制,以及時段性封閉部分匝道、匝道儀控等措施。高公局表示,清明連假國5雪山隧道南向全日最大交通量前10名,清明節連假首日即占8名,今年預估連假第一天雪隧南向將有機會創下歷史最大交通量,其餘各日亦將有大量旅遊車潮。天氣部分,中央氣象署預估,清明前2天,會有北方雲系再靠近台灣,北部、東半部、中部山區局部短暫雨。沒下雨的時候,北部、東半部高溫26至29度,中部、南部可達30度以上。

交通部觀光署11日公布2023年旅宿業調查,本國籍住客成長超過2成。圖為馥麗溫泉大飯店。(圖/中國時報陳祐誠攝)

房價昂貴仍不減熱度 觀光署公布統計「國旅住宿增2成」

歷經3年新冠肺炎疫情,邊境解封後,掀起一波出國熱潮,而國內飯店房價多次被拿來與國外做比較,被許多網友酸是「有錢人才國旅,窮人只能出國」。但交通部觀光署11日公布2023年旅宿業調查,雖然旅宿業整體房價不斷升高,但整體住客人次仍達7983.3萬人次,不僅比2019年微幅增加約2萬人次,本國籍住客更成長超過2成。觀光署統計,觀光旅館業去年平均房價為4660元,較2022年平均房價4195元增加465元(成長11.08%);旅館業去年平均房價為2671元,較2022年平均房價2479元增加192元(成長7.75%);民宿去年平均房價為2509元,較2022年平均房價2487元增加22元(成長0.88%)。儘管旅宿業房價年年創高,但整體住客人數已超越疫情前水準,去年本國籍住客約為6383.5萬人次,較疫情前的5153萬人次,增加1230.4萬人次(成長23.88%),顯示在國境開放後,國內旅遊仍然熱絡,國旅動能強勁,外籍旅客則持續回流中。觀光署說明,房價上漲主要受各項營運成本提高所致,去年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2.5%,創15年來次高,其中服務類漲2.87%;去年上半年電價平均調漲11%,並拉長尖峰電價時段,電費成本大幅增加;基本工資亦逐年調升,由2019年2萬3100元增至去年2萬6400元,調升14.29%。旅宿業缺工也讓營運面臨挑戰,在房務、清潔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許多旅館未能提供全數房源,只能提高房價彌補損失。

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出境大廳內,旅客正在排隊辦理報到手續。(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

包機資訊不透明頻爆停飛糾紛!旅遊業者盼直接公開 民航局回應了

某航空日前傳出日本的包機臨時取消,其實是有不肖業者打著取得包機的名義銷售,事後未通過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核准,造成消費糾紛。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指出,包機消費市場越來越大,要業者逐一向民航局確認太不科學,希望推動包機資訊透明化。旅行社若看好某航點的商機,但該航點沒有定期航班時,有些業者會與航空公司合作包機。試行一段時間之後,航空公司觀察市場若覺得成熟,則會將其變成定期航班。但包機是否能成行,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下游銷售業者「只能相信」飛機真的會飛。日前發生有業者宣稱與航空公司合作包機飛日本,結果臨時喊卡,其他業者事後才知道該包機根本沒被核准。品保協會祕書長吳美惠表示,現在包機消費市場大,協會希望推動包機資訊透明化,如果有人申請了包機,無論主管機關准或不准,都希望有個管道讓旅行社或消費者查詢。吳美惠稱,若資訊未公開,旅行社要確認資訊,逐一去求證的方式很不科學,倒不如直接公開,例如某航空公司每周有幾班包機、核准日期多長等,不僅有利產業正向發展,若有人亂打包機名義,卻不在公開資訊內,業者也會小心。民航局則回應,由於包機係屬旅行業者與航空公司間雙方合作營運模式,包機核准資訊的提供,將再洽航空公司研議評估。

國人對於旅遊品質日趨講究,業者必須包裝出更好的產品才能吸引民眾。圖為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出境大廳內,旅客正在排隊辦理報到手續。(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

憂年代旅遊丟包噩夢重演 履約保證險近20年沒調整喊漲

旅遊團費年年漲,保障旅客權益的履約保證保險門檻卻近20年沒有調整,甲種旅行社最低保額門檻僅500萬元,但團費收破千萬不是難事,一旦業者財務出狀況,保險完全不夠賠,交通部觀光署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有意將門檻提高。但也有業者認為,門檻不是重點,而要看旅行社的規模,例如超大旅行社單月營收就破20億,保險就算有個1億,也是遠遠不足。而拉高的結果,對中、大型旅行社每年支出將是筆可觀金額,結果「羊毛出在羊身上」,保費轉嫁回旅客身上。國人對旅遊品質越來越重視,出遊的各項細節都相當講究,包括交通、住宿、餐飲、遊程、服務等,旅行社必須包裝更高規格的元素才能吸引旅客,加上通貨膨脹、新冠肺炎疫情,各種因素墊高旅遊團費,旅行社只要收個幾團,團費很容易就破千萬元。不過,根據「旅行業管理規則」第53條規定的履約保證保險門檻,綜合旅行業6000萬元、甲種旅行業2000萬元、乙種旅行業800萬元;若是有加入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的會員,門檻降為綜合旅行業4000萬元、甲種旅行業500萬元、乙種旅行業200萬元。以過年期間年代旅遊的案例做比較,年代最低只要投保500萬元,業者自行提高保到1000萬元,但最後衍生的糾紛估為2000萬元,只夠賠一半。如果發生在規模更大的旅行社身上,產生的糾紛將驚人。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祕書長吳美惠認為,履約保證保險上一次調整是將近20年前,額度確實有檢討必要,加上春節期間年代旅遊爆發的問題,都讓問題浮上檯面,但接下來要調多少、費率如何計算等,現在還難預估,且漲價金額最後也是消費者來分攤。以目前最低的500萬元門檻,旅行社1年保費大約5000多元,保1000萬元的保費是1萬多元。元本旅遊董事長游國珍則認為,問題重點不在投保門檻,而在於旅行社的規模,國內超大型旅行社單月營收破20億元,假如出現問題,影響的不會只有1個月而是3個月,等於有60億元的影響,就算投保破億,也是遠遠不足。觀光署長周永暉則回應,最低投保金額涉及業者負擔,調幅還要與業界及相關公協會討論。

年代旅遊富國島旅客丟包引發關注,交通部觀光署16日表示由於該公司財務異常因此勒令停業3個月。圖為桃機第一航廈出境大廳內,出國團客準備辦理報到手續。(圖中非新聞當事人)(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

台旅客富國島被丟包...觀光署處置慢半拍 拖累整個旅行業

春節向來是出國旅遊最大旺季,今年卻有292名台灣旅客因美加旅行社財務問題在越南富國島被丟包,難得出國的興致被打壞,國人都為其打抱不平,觀光署沒有果斷處理反讓議題持續發酵,直到輿論炸鍋才加速勒令美加停業,使本來就虛弱的旅行業繼續失血。富國島丟包事件不僅台灣媒體重視,還驚動越南旅遊相關單位調查,且明快給出事件時序,雙方何時談合作、約好何時給錢、地接社拿了多少訂金,說明得一清二楚。觀光署並非完全沒有做事,只是與越南相比之下,調查的過程小心翼翼,並以擠牙膏式回應外界質疑,留給社會一種政府沒有作為的印象。連日來,許多旅遊業者都直言美加旅行社的作法離譜,更分析是財務出了問題,觀光署也沒有大動作禁止繼續出團或向旅客示警,才會發生16名旅客昨天到了機場,才得知自己「跟團變成自由行」的誇張情況。觀光署要勒令美加旅行社停業前,其實是要給業者3天的陳述期,15日才會透露調查於下周出爐。但或許是高層終於感受到社會的不耐,將陳述期改為1天,昨日時限一過,立刻勒令停業,品保協會也依慣例同步讓美加出會,盼別繼續失血。旅行業挺過疫情3年困頓,春節放假前又接到赴陸旅遊團再度暫停的噩耗,已是叫苦連天,如今一間旅行社的錯誤拖累到整個行業形象,許多業者私下相當氣憤,加上觀光署未強烈介入、替業者發聲,更使業界感到無助。

觀光署長周永暉。(圖/陳祐誠攝)

赴陸旅行團解禁!3/1公布相關細節 觀光署:以每天2000人當參考值

交通部去年解除赴大陸旅遊團的禁團令,3月1日正式上路,觀光署長周永暉今表示,預計下周就會發布詳細的實施辦法,告知各旅行社,並以每天2000人當參考上限值。至於兩岸再度因M503航路產生糾紛,可能讓陸客市場更加悲觀,周表示今年1200萬外籍客來台的目標不變,會加強新南向市場的攬客。交通部今舉行新春記者會,部長王國材談到觀光時表示,2023年有640萬國際旅客來台,雖然陸客沒來,但還是達到了設定目標。他坦言,若今年陸客還是沒來,要達成1200萬國際旅客的目標不會改變,但會「很辛苦」。周永暉說明,3月1日開放組團赴大陸旅遊的時間不變,預計下周,可能是2月6日或7日,會宣布實施辦法的細節。至於組團限額問題,會依照實際攬客情形,以每天2000人當作參考上限值。王國材補充,去年與陸委會談是以每天2000人為原則,但陸委會也同意酌予調整。外界擔憂陸客市場仍不樂觀,周永暉強調,還是很歡迎大陸朋友來台旅遊,台灣人本身就好客,觀光署也推出2024、2025年入境振興計畫,在全球布局裡面,2月份在印度孟買設點、3月則是印尼雅加達。新南向市場部分,會希望今年旅客量多一點,若陸客不來,可以補上缺口。

(圖/報系資料照)

未來航班更貼近海峽中線…壓縮台空防縱深 專家解讀互異

大陸國台辦昨晚突拋出取消M503航路由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動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運行,未來航班將更貼近海峽中線飛行,對此民航專家有不同解讀,有人認為大陸民航局是在權限內做事;也有人分析該舉動「不友善」,在兩岸關係冷淡的當下,陸方已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要溝通的意思。M503航路貼近海峽中線,從規畫到大陸宣布生效,兩岸已爭執多年,馬政府還在2018年為此拒絕陸籍航空的176班春節加班機申請。後來陸方M503航路上的航班,被安排飛在偏西6海里處,而W122、W123銜接航路,只有運行由東向西繞進大陸。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曾為文指出,大陸若加大M503航路使用量,不但擴大其使用權及管制權,也象徵其管轄權的擴張,相對壓縮我原有的空中戰略縱深。國家政策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也認為,中共之舉不但壓縮我空防縱深及預警時間,試圖徹底抹去、否認海峽中線的存在,也形同用技術手段,否定我方依照自身法律所劃設的限航區,具有法律戰的意味。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則認為從北京啟用相關航路,經6年實際運作,我空防從未漏失空防動態情報,且海峽空域民航活動頻繁密集,南來北往國內外航班,不計其數,而兩岸軍機、無人機與汽球穿梭其間,我空防單位嚴密掌握成效卓著,現在對岸不過將民航航路稍為調整,我方大可不必過度反應。有民航專家表示,大陸劃設M503之前,大家早就知道有其他航路可代替,偏偏要劃一條M503,讓我方覺得受到衝擊,但大陸一切是在合法權限內做事,就算有再多揣測或不滿,台灣也無權干預。不願具名的航空界人士則分析,該舉動擺明了「不友善」,但在兩岸關係冷淡的當下,陸方已經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要溝通的意思,台灣能談判的籌碼已越來越少,接下來對方或許還會有其他小動作。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