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旺報王少筠」記者的文章列表

共發表 36 篇文章
俄羅斯總統普京。(圖/新華社)

白俄羅斯允普丁部署 聯合國:核武風險達冷戰後新高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3月31日應烏克蘭要求、獲美國與阿爾巴尼亞支持召開會議,討論俄國總統普丁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武器的計畫。聯合國副祕書長、裁軍事務高級代表中滿泉(Izumi Nakamitsu)在會上警告,當前的核武風險已達到冷戰爆發後的歷史新高,這正反映在俄烏戰爭上。她呼籲:「每個國家都有必要,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升級、疏失或誤判的行動。」普丁2月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時,宣布暫停執行美俄間僅存的制核架構《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缺少這項管控後,除了美俄核武平衡被打破,亦恐促使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擴大建立核武庫,全球陷入核風險遽升的危機。中滿泉在會上特別敦促俄國回歸《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並重申所有《核武禁擴條約》(NPT)的締約國都必須恪守承諾與義務。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3月31日發表行政年度演說時直接表示,如果俄羅斯做出決定,白俄羅斯不僅會在本國境內部署戰術核武器,還有可能部署洲際彈道核彈。如果有必要,他和普丁將決定並引入戰略武器,如果白俄羅斯受到毀滅威脅,在得到俄羅斯同意的情況下,他有可能使用這類武器。與此同時,普丁3月31日簽署批准新版《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構想》,將美國定位成威脅俄國安全的「源頭」,這是2016年來這份文件首度更新。文件將華府描述為「西方集體反俄的組織者和執行者」。相較之下,中國和印度被俄國視為「友好、具主權的全球權力中心」,與俄方對世界秩序的展望相同。伊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與埃及也都是俄國重要盟友。俄國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方在擬訂此一新戰略時,面臨「不友好國家」帶來的「生存威脅」。俄國上議院議員普希科夫(Alexey Pushkov)說:「從中、長期來看,這份文件將是我們採取實際行動的基礎。」

《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烏軍有一支「國際軍團」,裡面有些志願者不斷在內耗,揮霍捐款。圖為烏克蘭國家衛隊9周年的慶祝活動。(圖/摘自烏克蘭總統府官網)

烏俄交戰陷膠著!《紐時》曝烏克蘭「國際軍團」亂象叢生

俄烏戰爭綿延1年,兩軍陷入膠著,各有外援。俄方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烏軍則有一支龍蛇雜處的「國際軍團」,其中許多來自美國的志願者。《紐約時報》一篇調查報導指出,這些志願者承諾將軍事經驗、金錢與物資帶到戰場,在家鄉不僅獲媒體稱頌,更收到數百萬美元的資助。然而,這些志願者大多時候都在內耗,揮霍捐款,甚至打著慈善的幌子從這場戰爭中牟利。《紐時》報導,這群志願者包括一名來自維吉尼亞州的退役海軍陸戰隊中校,他正遭聯邦調查局(FBI)調查可能非法外洩軍事技術;一名前陸軍士兵抵達烏克蘭後,叛國投奔俄羅斯;一名男子謊稱是來自康乃狄克州正規軍人,除了不斷發布戰場的即時動態,更吹噓自己很容易取得美製武器。另外,還有一名曾從事建築工作的男子,使用假護照從巴基斯坦和伊朗走私人口。《紐時》分析,這些魚目混珠的人都能在俄烏戰場上「各謀其位」,是因為美國政府在援烏上「留有一手」的關係。報導說,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在過去1年大筆提供基輔武器和資金,卻拒絕派出專業軍隊,意味著那些曾經參與美國主導的戰士的軍人,都不被允許靠近烏克蘭前線,而那些人才真正可以毫不受阻使用美國武器和軍事裝備。記者查閱志願者與志願軍團內部上百份文件,並採訪30多位志願者、戰士、籌款人、捐助者與美烏官員。結果發現,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向國際求助時,一系列的欺瞞、錯誤、紛爭都拖累了基輔招募國際志願軍的努力。由於戰爭初期基輔也遭受襲擊,政府難以確實從上千名志願者中進行篩選,因此一些品行不良或偽造從軍史的人,都順利進入烏方國際軍團。《紐時》向烏軍求證時,士官多不願討論,僅稱烏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俄軍滲透。烏軍情報界代表切尼亞克(Andriy Cherniak)說:「我們調查了這些案件,涉案者已送交執法部門。」

英國威廉王子22日訪問位於波蘭邊界的基地,探訪駐守當地的英國及波蘭部隊。(圖/摘自英國王室官網)

澤倫斯基視察刻松 預告烏軍即將反攻

俄國總統普丁高調走訪克里米亞半島與烏東頓巴斯(Donbas)占領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不遑多讓,大膽直搗戰事前線,23日從烏東巴赫姆特(Bakhmut)附近軍事陣地,轉往部分區域仍受俄軍控制的烏南刻松(Kherson)首府,誓言重建住宅和民用基礎設施。兩軍在烏國境內多處持續激戰,烏克蘭陸軍總司令席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表示,烏軍「很快」將發起規畫已久、為期4個月的反攻。澤倫斯基在一段自拍影片中說道,他正在刻松視察,「由於俄軍全面入侵,波薩德-波克羅夫斯克村(Posad-Pokrovske)的房屋和民用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我與當地人討論他們面臨的問題及需求。我們將恢復和重建一切被破壞的東西。」他並授勳駐守烏軍,感謝他們為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犧牲奉獻。據官員說法,當地居民陸續回流,城鎮百廢俱興。刻松兩周前才遭俄軍接連砲擊,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澤倫斯基22日則到訪巴赫姆特附近的軍事陣地。巴赫姆特是俄軍入侵以來,兩軍交戰時間最長的地點。該城戰前約有8萬人,如今只剩斷瓦殘垣。烏克蘭陸軍總司令席爾斯基23日誓言,將對巴赫姆特附近「筋疲力竭」的俄軍發動逆襲。他指出,俄國在這條戰線的主要戰力來自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 ),「侵略部隊的人力和裝備雖已減損,仍未放棄不惜代價攻占巴赫姆特的希望。」席爾斯基說:「俄軍絕不手軟的結果是軍力大幅減弱,筋疲力竭,很快我軍就能利用這個機會發動逆襲。」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烏南頓內茨克州市鎮阿夫迪夫卡(Avdiivka)的軍事行政首長巴拉巴希(Vitalii Barabash)表示,當地正遭受俄軍猛烈攻擊,官員憂心這座市鎮可能成為巴赫姆特第二,同樣從有大型金屬冶煉廠的工業鎮淪為荒城。另外,英國威廉王子22日罕見突訪波蘭與烏國邊界,探訪駐守當地的英國及波蘭部隊,讚揚他們「為支持烏克蘭人民及他們的自由進行合作」。威廉還在當地會見波蘭國防部長布拉查克(Mariusz Blaszczak),觀看軍事裝備展示,並探視烏克蘭難民,聆聽他們的經歷。

俄羅斯總統普丁因戰爭罪被捕的機會趨近於零。(圖/翻攝俄羅斯總統府官網)

ICC仰賴締約國配合 普丁被判入獄的機會近趨於零

國際刑事法院(ICC)向俄國總統普丁發出逮捕令後,使其淪為與蘇丹遭罷黜的前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巴爾幹屠夫」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同等級的人物。然而ICC的局限性眾所皆知,除了沒有法警,亦不能對犯嫌進行缺席審判,全仰賴《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123個締約國合作。未來除非普丁外訪時,有任一締約國願將其逮補並引渡到荷蘭海牙,或是俄國出現政權更迭,否則普丁被判入獄的機會近趨於零。俄國與烏克蘭都非《羅馬規約》締約國,但烏國接受ICC管轄。莫斯科第一時間就對普丁和總統專員利沃瓦-貝洛瓦的逮捕令提出反駁,稱俄國在任何情況都不會把本國公民引渡到海牙。ICC院長霍夫曼斯基(Piotr Hofmanski)表示,ICC正在盡「作為法院」之責,但實際執行則「取決於國際合作」。前美國國務院戰爭罪行問題無任所大使芮普(Stephen Rapp)表示,只有普丁外訪,「就有被捕的機會。這永遠不會消失。」但《華爾街日報》、法新社認為,涉及在任國家領袖的案件時,有些締約國可能不願意配合。《紐約時報》指出,只要能不被捕,ICC即可能永遠訴究不到被告。美國作為反俄陣營之首,官員卻不願公開對ICC的決定歡呼,美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甚至在面對記者提問時直接轉身離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國際刑法教授沙達特(Leila Sadat)告訴《美國之音》,考慮到華府與海牙法院過去的緊張時期,「他們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的立場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歷任政府多對美軍可能受到ICC審判感到擔憂,這種擔憂尤其在2012年ICC決定就塔利班、阿富汗政府軍和美軍可能犯下的戰爭罪啟動訴訟程序達到高峰。前美國總統川普甚至在2020年對時任ICC首席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和法院的其他高級官員實施制裁,直到總統拜登上任後才解禁。

英相蘇納克啟程訪美,將在AUKUS領袖會期間,發布新版英國《外交國防安全政策綜合檢討》報告,內容據悉提及中國對台灣構成的威脅。圖為英首相蘇納克出席記者會。(圖/新華社)

新版英國安全報告出爐!首列入大陸犯台威脅

英國首相蘇納克啟程訪美,他表示,將在「AUKUS安全協議」領袖會期間,發布新版英國《外交國防安全政策綜合檢討》(Integrated Review,IR)報告,內容據悉提及中國對台灣構成的威脅,反映英國對中政策轉變。蘇納克啟程前還致電北約組織(NATO)祕書長史托騰柏格,簡述新版IR內容,他稱這份報告是「我們承諾實踐的未來——安全、繁榮與夥伴並肩同行」。英國政府在前首相強森領導下於2021年3月首度發表IR報告,取代過去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與《戰略防衛與安全評估》(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鑑於俄國入侵烏克蘭、中國日益強勢等地緣政治變化,前首相特拉斯去年9月宣布翻新報告,蘇納克上任後延續政策走向。英國《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報導,新版IR將制定更有力的方法應對中國帶來的威脅。知情人士說,這樣的修正是為了回應「俄國在總統普丁領導下存在的嚴峻風險、中國共產黨日益令人擔憂的行為,以及兩者交雜為英國經濟和能源安全帶來的威脅」。報導指出,新版IR不會建議政府與中國完全切斷外交管道,強調雙方在氣候變遷與公共衛生領域合作的重要性。原版IR將中國定義為「體制性競爭者」(systemic competitor),蘇納克去年11月在一場指標性外交政策演說中,稱中國的作為已對英國利益和價值觀構成「體制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蘇納克所屬保守黨部分鷹派人士認為,應將中國升級為「體制性威脅」(systemic threat)。前保守黨黨魁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批評,中國威脅入侵台灣,「我們一句重話都沒說」,顯然內閣首長仍對「激怒中國」感到恐慌。他說:「政府必須對中國下定決心,勿再袖手旁觀。」史密斯表示,「中國唯一懂的只有『實力』,如今他們看到英國軟弱且自相矛盾」,若新版IR未能制定更嚴格、詳細的方式應對中國,將會有「為數眾多」的保守黨議員質疑這樣的報告無意義。

聯合國發出警告,女權在世界各地都遭受濫用與迫害,性別平等愈來愈遙遠。圖為2017年3月8日紐約舉行「沒有女性的一天」婦女節集會。(圖/新華社)

女權倒退嚕 聯合國預測:全球性平還需300年

伊朗各地數百名女學生無故中毒,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將女性拒於大學之外。國際婦女節前夕,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全球女權進展「正從我們眼前消逝」,「依現況來看,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認為需要300年」,才能實現性別平等。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今年主推擊倒「數位貧窮」(digital poverty),致力消除科技領域上的男女落差。古特雷斯6日在第67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UNCS)開幕式致詞表示,女權在世界各地都遭受濫用與迫害,女性迄今面臨包括孕婦死亡率、女童失學、照顧者找不到工作、強迫童婚等危機。他說:「數十年來的進步正在我們眼前消逝。」「性別平等愈來愈遙遠。」古特雷斯提到,阿富汗在塔利班統治下,女性和女孩都不得參與公眾生活,局勢尤為艱困,但他未點名伊朗等其他女權發展嚴重受限的國家。德黑蘭大力鎮壓去年9月開始由女性領導的示威活動,因而遭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UNESCl)逐出婦女地位委員會。針對數位貧窮,聯合國副祕書長暨婦女署執行長巴胡斯(Sima Bahous)指出,這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種新型態貧窮,「以毀滅性的方式將女人與女孩排除在外」。她舉例,全球女性可以取得智慧型手機的機會較男性少18%,更不用說網路近用權,「單單過去一年,可以上網的男性比女性多出2.59億人」。研究指出,全球25個國家或地區,有8成兒童暴露在網路性虐待或剝削的危機,其中尤以青少女最為弱勢。另一項針對全球125個國家或地區女記者的調查發現,其中有4分之3在工作上遭受網路霸凌,3分之1會在公開發表言論前進行自我審查。「我們持續看到激進團體和部分政府利用社群媒體攻擊女性,尤其是女權捍衛者。」巴胡斯呼籲:「我們必須比他們更快,採取更有力的保護措施,並且下定決心。」古特雷斯說:「數百年來的父權制度、歧視和有害的刻板印象,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產生了性別鴻溝。」他在推特上呼籲:「讓我們擊退女性貶抑(misogyny),為女人、女孩和我們的世界向前邁進。」

俄烏戰爭持續,札波羅熱一處公寓遭俄軍襲擊死傷慘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推特上貼文譴責俄羅斯恐怖惡行。(圖/摘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推特)

死守烏東城市巴赫姆特7個月 烏軍坦承:人間煉獄

俄國入侵烏克蘭逾1年,兩軍在烏東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的戰役持續長達7個月。根據英國國防部4日發布情報,當地烏軍壓力愈來愈大,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已攻進巴赫姆特北郊,城內2座重要橋梁在過去36小時遭摧毀,烏軍掌控的補給線逐漸限縮。烏國國民警衛隊指揮官形容:「巴赫姆特的每小時都像在地獄。」與此同時,屢受俄軍空襲的烏南城市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又有一棟公寓遭飛彈轟炸,罹難數截至5日達到11人。巴赫姆特採鹽業興盛,當地原有7萬人口,俄軍進攻後已成斷垣殘壁,仍有4千餘平民困在城內。基輔表示,正努力疏散這些平民,但隨著道路遭斷、砲火猛烈,這項任務變得日益艱難。《紐約時報》5日報導,巴赫姆特已成為俄軍重振旗鼓的中心。報導指出,雖然尚無證據顯示俄軍在其他地方取得進展,但愈來愈多跡象表明,巴赫姆特恐遭俄方拿下。烏克蘭武裝部隊參謀總部則稱,正派遣精銳部隊增援當地烏軍,在過去一天擊退了試圖圍攻的俄軍。澳洲退役陸軍少將、戰略家萊恩(Mick Ryan)表示,撇除重大傷亡,俄軍正「緩慢且穩定占領巴赫姆特及周邊地區」。他說:「俄國正在扼殺(但尚未能阻止)烏方保衛這座城市的能力。」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也認為,俄軍不太可能短時間就包圍巴赫姆特,但藉由斬斷烏軍補給線,很可能迫使基輔選擇棄守。萊恩指出:「事實是,若俄軍確實攻下巴赫姆特,他們就是在占領瓦礫堆。」他解釋,巴赫姆特不具戰略重要性,幾乎沒有剩餘的基礎設施支撐占領軍,俄方為此投入大量資源,「充分說明他們的戰略有多差」。與此同時,烏國家緊急服務部門表示,札波羅熱一棟5層樓公寓2日遭一枚俄軍S-300飛彈擊中,截至5日,已有11人罹難,包括1名孩童。烏國總統澤倫斯基痛斥:「邪惡無法統治我們的土地。」「我們會把所有侵略者趕出去,他們將會為一切罪行負責。」

剛果礦產豐富,是世界第一「鈷國」,擁有世界鈷儲量的75%。(新華社)

美中競逐非洲稀土礦 8成精煉鋰被中國掌握

非洲礦業投資大會(Indaba Mining Conference)上周在南非首都開普敦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美國正與中國競逐非洲稀土元素開採。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次卿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指出,電動車將在2030年占據全球市場一半,鋰的需求到了2040年預計增長42倍,然而世界有8成的精煉鋰被中國掌握。費南德茲呼籲擁有豐富稀土資源的非洲國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稀土之於現代文明不可或缺,不僅是生產智慧型手機、電動車和風力渦輪機的關鍵材料,對於快速發展的綠色能源領域也尤其重要。中國長年來在非洲稀土精煉與供應占主導地位,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趕上。費南德茲在大會致詞時說:「我不需要提醒你們,當供應鏈中斷或過度依賴單一供應鏈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已經歷過,這是我們需要共同根治的弱點。」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齊塞克迪(Felix Tshisekedi)說,政府數年來向中國要求更好的條件,仍未從「以礦產交換建設」中獲益。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最近訪問民主剛果時,譴責存在非洲的「經濟殖民主義」,也被視為對北京的抨擊。費南德茲則向與會非洲國家保證,美國重視環境、社會、管理等面向標準。投顧公司菖蒲資本(Acorus Capital)總監卡洛爾(Tony Carroll)就說,這次大會對西方而言恰逢其時。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去年組織「礦物安全夥伴關係」(MSP),民主剛果是出席首場會議的非夥伴國之一。隨後在拜登12月舉辦的美非峰會上,民主剛果與尚比亞都和美國簽署協議,共同發展電動車電池的供應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非洲研究項目兼任教授卡洛爾(Katarina Carroll)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雖然晚一步加入戰局,如今「已經覺醒」,對於在採礦、加工領域「和志同道合的夥伴結盟雄心勃勃」。

澳洲央行「澳洲儲備銀行」2日表示,英國君主將從澳洲紙鈔上消失,新版5元鈔將以致敬原住民文化的設計,取代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肖像。圖為舊版澳洲5元紙鈔上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肖像。(圖/摘自澳洲儲備銀行官網)

澳洲紙鈔「去英化」!新版5元鈔移除女王肖像

英國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年9月辭世後,澳洲隨即又興廢除君主制的聲浪。澳洲央行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2日表示,經徵求總理艾班尼斯所屬中間偏左勞工黨政府,英國君主將從新版5元鈔上消失,改由「致敬原民文化與歷史」的設計取代。這項決定獲原民運動團體及政治領袖歡迎,親英派則抨擊此舉是「新共產主義」行動。澳洲現行貨幣大多已印有原民代表人物及象徵,但5元鈔數十年來仍維持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澳洲央行正就新鈔設計與原民代表磋商,但尚未確定何時公布定案。澳洲央行也說,新鈔至少需要數年設計印製才得以流通,而現有5元鈔在新鈔問世後仍具法定貨幣地位。澳洲財政部長查默斯(Jim Chalmers)表示,央行此舉「取得適切的平衡」。他說:「君主仍可見於硬幣上,新版5元鈔將更著重我們的歷史、遺產與國家,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他補充說道,儘管央行曾徵詢政府意見,最終決定權仍在央行。澳洲曾在1999年舉行修憲公投,尋求將政體從君主制改為共和,最終以些微差距未通過。不過2021年澳洲正式修改國歌,刪除「年輕和自由」字詞,因為大眾呼籲政府承認原民文化古老悠久。對於君主肖像將從5元鈔消失,澳洲君主政體支持者聯盟(AustralianMonarchist League)的班維爾說(Philip Benwell)痛斥艾班尼斯政府傷害澳洲民主,「正如我們在世界其他地方所見,澳洲的國歌、國旗、國名都將受到侵害。」澳洲維多利亞州(Victoria)首位原住民參議員、來自綠黨的索普(Lidia Thorpe)則說:「對草根階層來說,是莫大的勝利,原民一直為這個國家的非殖民化奮鬥不已。」索普去年宣誓就職時擅自更改誓詞,將伊麗莎白二世稱為「殖民女王」,遭參院主席要求重新宣讀;她雖然照做,但堅持「原民從未放棄主權」。

人們在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白沙瓦市運送傷者。(圖/新華社)

專挑軍警攻擊!巴基斯坦清真寺爆恐攻「百人遭炸死」

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地區的好戰氛圍升高,巴國西北部白夏瓦市(Peshawar)戒備森嚴的警察總部內一座清真寺30日發生自殺炸彈攻擊,造成至少百人死亡、221人受傷。據信當時約300多名軍警在寺內進行午禱,搜救人員至31日仍不斷從瓦礫堆中拉出遺體。白夏瓦所在開柏普赫圖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看守省長阿杉汗(Muhammad Azam Khan)宣布,31日全省哀悼一天,各地降半旗。白夏瓦的警察總部是戒備最森嚴的地區之一,情報與反恐機構都設於此。爆炸案發生後,巴基斯坦各省宣布進入高度警戒狀態,首都伊斯蘭馬巴德(Islamabad)甚至有狙擊手部署在建築上方與城市入口點。目前尚無團體承認犯案,但巴國總理夏立夫(Shehbaz Sharif)稱,犯案的「恐怖分子」將目標鎖定履行保衛國家職責的人員,藉此製造恐懼。他並揚言:「那些跟巴基斯坦作對的人會從地表上消失。」開柏普赫圖赫瓦省首席安全官馬樹德(Ahmad Shah Masood)表示,必須徹查炸彈客如何通過所有檢查哨達到目標,「如果沒有獲得一些『支持』,這是不可能的。」他指出,炸彈客對這一帶似乎非常熟悉,可能在執行計畫前就已經來過。激進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TTP)指揮官莫曼(Sarbakaf Mohmand)起初宣稱犯案,組織發言人隨後反駁,稱這種針對都是人的禮拜場所發動的襲擊有違伊斯蘭教義。開柏普赫圖赫瓦省檢察總長安薩里(Moazzam Jah Ansari)認為,對於犯案的矛盾說法,顯示TTP內部出現分裂。阿富汗塔利班政府2021年8月上台後,促成了巴國政府與TTP和談,但長達一年的停火於去年11月破裂。馬樹德說:「我們處於戰爭狀態,必須保持警戒。」伊斯蘭世界不寧靜,歐洲國家相繼發生極右人士焚毀《古蘭經》事件,據我國駐土耳其代表處掌握資訊,恐怖分子可能在土國境內西方旅客常造訪的宗教場所或景點發動無預警的報復攻擊。外交部表示,土國政府雖尚未證實前述恐攻資訊,但提醒近期前往當地的國人注意安全情勢,保持高度警覺。倘遭遇急難需要協助,請撥打我駐土耳其代表處緊急聯絡電話:+90-532-322-7162,或請國內親友撥打「外交部緊急聯絡中心」電話:0800-085-095。

前往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