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威特爆發漏油事件 國營石油公司「進入緊急狀態」
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岸的產油國科威特驚傳漏油危機,國營「科威特石油公司」(Kuwait Oil Company)證實,該公司在科威特「西部地區發生石油外洩事件」,這起陸地漏油事件目前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所幸意外尚未接獲人員傷亡或生產中斷的通報。從科威特媒體發布的畫面可見,一條油管外洩,四周出現大片浮油,據科威特石油公司發言人艾默(Qusai Al-Amer)表示,這起外洩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受傷,原油生產也未受到影響,另外也沒有未接獲關於毒煙霧等相關通報。艾默並指出,這起外洩事件「發生在陸地上,但並非在住宅區」,目前科威特石油公司已派出多組人員,以確定外洩源頭以免事態擴大,另外,當問到漏油的確切事發地點,艾默則是拒絕透露。根據《法新社》等外媒報導,科威特石油公司曾在2020年和2016年也曾通報發生漏油事件。科威特北部與伊拉克相鄰和伊朗隔海相望,過去是英國殖民地,於1961年6月19日獨立,在1990至91年曾被伊拉克短暫佔領。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6位,科威特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主要成員國,目前每天生產約270萬桶原油;近90%的政府收入來自石油。科威特石油公司證實,該公司在科威特「西部地區發生石油外洩事件」,這起陸地漏油事件目前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圖/翻攝自@GulfInsider推特)

習普會牽動國際秩序 時機、意義格外引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3月20日到俄羅斯進行3天正式訪問。雖然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會面過40次,但因俄烏戰爭久而未決,中美關係又日見低迷,因此這次「習普會」,無論時機、意義、成果,都格外為人關注。中俄峰會當然不能只放在雙邊關係的框架裡觀察,一定要拉高視角從國際政治的大格局俯視,庶幾見其全貌。北京宣布習近平訪俄的消息是在3月17日,距離3月10日中國宣布成功調停沙烏地與伊朗復交才剛滿1周,因此努力想把習近平此行順勢包裝成中國為弭兵止戰所做一系列努力的一部分,塑造習是和平促進者的新形象。這是一種國際宣傳,但也有國際秩序典範轉移的底蘊。因中國調停沙伊復交,證明中東國家在多極的世界裡可以有美國以外的更多選擇。中國加強與沙烏地合作,也不只是深化雙邊關係,更要與沙國的主權基金一起對中東與北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讓他們不再完全依賴西方。其實不只是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甚至印度,在俄烏戰爭上也並非皆與美歐同調,可見一個多極化的國際秩序正在胎動,這就是很多觀察者指出的「典範轉移」。但西方卻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習近平的俄國之行。美歐認為習此行是為俄國送暖的。因為17日宣布習近平訪俄當天,國際刑事法院正式指控普丁犯下戰爭罪,對他發出逮捕令;北約歐洲盟國決定對烏克蘭提供戰機;土耳其同意芬蘭加入北約,這都證明普丁愈來愈孤立。所以姑不論習是否會承諾對俄提供武器,只要兩國抱團愈抱愈緊,就會讓中國和俄國一樣,都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站在對立面。在西方眼裡,世界就是支持侵略和反對侵略兩邊,沒有日趨多極的典範轉移。西方認定中國是要拉攏與西方不睦的國家,如俄國與伊朗,一起挑戰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秩序,因此西方必須加以圍堵。他們也認為沙伊復交根本經不起考驗,中國沒有促和的能耐。對於中國想調停俄烏戰爭,西方的批評主要在兩點。一是中國立場看似中立,但卻是親俄的假中立。第二,美國算準習近平在莫斯科一定會呼籲俄烏雙方停火,所以先發制人,表示此時停火,無異追認俄國的侵略,這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歐盟也表示要停止戰爭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俄國撤軍,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主權獨立。所以習近平此行想在調解俄烏戰爭上有任何進展,怕是不可能的了。然而細究中國提出解決俄烏戰爭的12點方案,也確有執行難度。如第1點尊重主權,這必須撻伐俄國侵略;第2點重視各國合理的安全利益與關切,這又必須同情俄國,兩點在執行時的平衡就很難拿捏。所以在政治面,西方不可能成全習近平調停俄烏戰爭成功,讓他由破壞秩序者變成和平締造者;在技術面,中國方案也真不是那麼容易平衡落實。所以習近平此行縱有全球格局的恢弘企圖心,但最後的成果可能還是只能落在雙邊關係的加強之上了。(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伊朗女學生大規模中毒後續 當局逮捕超過百名下毒嫌犯
伊朗自2022年11月以來,爆發多起女校遭下毒事件,案件遍布25省230所學校5千多名學生。而迫於民眾壓力,伊朗政府日前宣布針對事件展開調查,而11日傳出,伊朗政府已經逮捕100多名嫌疑犯,目前正在確認背後是否有恐怖組織涉案。根據《CNN》報導指出,雖然整起事件並未造成學生死亡,但不少學生都表示曾在學校聞到不舒服的臭味後,就發生呼吸急促、噁心、嘔吐、暈眩的情況。而由於事件發生初期,伊朗當局一度以「謠言」來駁斥民眾的質疑,但隨著事件越演越烈,不少學生家長都聚集在當地政府教育相關單位前抗議。最後逼得伊朗當局終於出面表示,會對整起案件展開調查。而目前伊朗政府在11日發表聲明,表示已經在10個省份逮捕多位嫌疑犯,人數多達100多人。而其中有一部分的嫌疑犯是出於模仿犯下的惡作劇,而也有人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與民眾的恐慌,迫使女校關閉。目前伊朗內政部也表示,還在調查整起案件是否與人民聖戰者組織等恐怖組織有關。

中國居中協調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重新建交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0日報導,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在中國大陸斡旋下恢復邦交,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安排互派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今天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聲明》指出,為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關於中國支持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發展睦鄰友好關係的積極倡議,沙烏地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穆薩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祕書阿里·沙姆哈尼分別率領沙烏地和伊朗代表團於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談。沙伊雙方讚賞並感謝中國領導人和政府承辦和支持此次會談並推動其取得成功。三國宣布,沙烏地和伊朗達成一份協定,包括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在至多兩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安排互派大使,並探討加強雙邊關係。三國表示願盡一切努力,加強國際地區和平與安全。

伊朗震撼宣布與沙烏地阿拉伯恢復外交關係 結束中東冷戰重啟經貿、大使館
中東冷戰多年,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在北京進行三國談判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伊朗與阿拉伯將在兩個月內恢復外交關係,並重新開放兩國大使館與重啟經濟貿易活動。據沙國官方通訊社《沙通社》(SPA)與伊朗官方通訊社《伊通社》(IRNA)報導,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在北京簽署並發表共同聲明指出,伊沙關係重啟,兩國將全面恢復1998年簽署的雙邊經貿投資協定,以及2001年的安全合作協議。伊沙兩國也感謝伊拉克和阿曼在2021至2022年居間斡旋,促成雙方會談,並感謝大陸領導人與政府支持本輪會談。根據會談的結果,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並於2個月內重開大使館。經貿關係也將恢復兩國過去協議,包含經濟、商業、投資、技術、科學、文化、體育和青年領域。

NASA透過「衛星」監測全球碳排放 新數據揭「這兩國」居榜首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主要用於監測全球碳排放情況的「在軌碳觀測台2號衛星」(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OCO-2)在最近揭示了溫室氣體排放國排名。其中,中美兩強位居榜首,其次是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巴西、墨西哥、伊朗、日本和德國。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NASA借助OCO-2來釐清陸海吸收以外之二氧化碳在全球大氣中的時空分佈,以利各界對碳排放和碳循環的精準測量,並提升溫室氣體及人類活動之關聯性的透明度和分析能力。該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因為OCO-2能追蹤化石燃料排放和生態系統(例如樹木和土壤)中的總碳儲量變化。除了上述國家以外,碳排放量名列前茅的國家還包括英國、澳洲、哈薩克、南非、智利、泰國和菲律賓等。報導補充,科學家們傳統上是採用「自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來估算各國的碳排放量,但這需要大量的數據和專業知識,因為它涉及的範圍包括交通、農業、工業等所有經濟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而如今透過OCO-2的監測,就能釐清至少在過去10年未報告碳排放量的50多個國家。研究人員希望繼續完善他們收集的數據,以進一步了解各國的排放量是如何變化的。

伊朗女校毒氣攻擊蔓延「25省230校」 家長聚集抗議反遭警方毆打
伊朗近期發生多起女校中毒事件,目前受害人數已經暴增到至少5千人,範圍擴及25省中230間學校,也因為如此,不少不滿當局無所作為家長聚集在各省份的教育局門口抗議,結果傳出有不少抗議民眾遭到警方逮捕。但也因為民怨過於巨大,目前伊朗當局終於首次進行抓人,相關單位正在進行深入的調查中。根據《al-monitor》報導指出,從2022年11月以來,伊朗全國31省當中,已有25省230所學校發生中毒事件,而受害人數已經突破5000人之多。雖然其中並沒有學生死亡,但不少學生都表示曾在學校聞到不舒服的臭味後,就發生呼吸急促、噁心、嘔吐、暈眩的情況。而由於事件發生初期,伊朗當局一度以「謠言」來駁斥民眾的質疑,但隨著事件越演越烈,不少學生家長都聚集在當地政府教育相關單位前抗議。但由於伊朗先前就因「頭巾革命」的關係,長時間陷入抗議局面,這也讓不少地方傳出警方毆打示威民眾的消息,即便他們是抗議政府對於學校多次傳出中毒事件而不聞不問。後來在民眾的壓力下,伊朗政府終於宣布立案調查,內政部副部長米拉赫馬迪 (Majid Mirahmadi)表示,目前「情報機構」已經在胡齊斯坦省、西阿塞拜疆省、法爾斯省、克爾曼沙赫省、呼羅珊省和厄爾布爾士省中逮捕了一些疑似下毒的人。雖說如此,但其中似乎有模倣犯的存在,而有些則是牽扯上「頭巾革命」而遭到逮捕。伊朗政府所逮捕之人,是否有真正對學校下毒之人,目前尚不得而知。

女權倒退嚕 聯合國預測:全球性平還需300年
伊朗各地數百名女學生無故中毒,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將女性拒於大學之外。國際婦女節前夕,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全球女權進展「正從我們眼前消逝」,「依現況來看,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認為需要300年」,才能實現性別平等。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今年主推擊倒「數位貧窮」(digital poverty),致力消除科技領域上的男女落差。古特雷斯6日在第67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UNCS)開幕式致詞表示,女權在世界各地都遭受濫用與迫害,女性迄今面臨包括孕婦死亡率、女童失學、照顧者找不到工作、強迫童婚等危機。他說:「數十年來的進步正在我們眼前消逝。」「性別平等愈來愈遙遠。」古特雷斯提到,阿富汗在塔利班統治下,女性和女孩都不得參與公眾生活,局勢尤為艱困,但他未點名伊朗等其他女權發展嚴重受限的國家。德黑蘭大力鎮壓去年9月開始由女性領導的示威活動,因而遭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UNESCl)逐出婦女地位委員會。針對數位貧窮,聯合國副祕書長暨婦女署執行長巴胡斯(Sima Bahous)指出,這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種新型態貧窮,「以毀滅性的方式將女人與女孩排除在外」。她舉例,全球女性可以取得智慧型手機的機會較男性少18%,更不用說網路近用權,「單單過去一年,可以上網的男性比女性多出2.59億人」。研究指出,全球25個國家或地區,有8成兒童暴露在網路性虐待或剝削的危機,其中尤以青少女最為弱勢。另一項針對全球125個國家或地區女記者的調查發現,其中有4分之3在工作上遭受網路霸凌,3分之1會在公開發表言論前進行自我審查。「我們持續看到激進團體和部分政府利用社群媒體攻擊女性,尤其是女權捍衛者。」巴胡斯呼籲:「我們必須比他們更快,採取更有力的保護措施,並且下定決心。」古特雷斯說:「數百年來的父權制度、歧視和有害的刻板印象,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產生了性別鴻溝。」他在推特上呼籲:「讓我們擊退女性貶抑(misogyny),為女人、女孩和我們的世界向前邁進。」

伊朗近千名女學生中毒 當局證實已發現可疑樣本
伊朗自2022年11月底開始發生一系列女學生不明原因中毒事件,截至4日,已有將近千名女學生出現頭痛、噁心、心悸、呼吸急促與肌肉麻痺等症狀,對此家長們聚在德黑蘭的教育部外怒吼,他們甚至把伊斯蘭革命衛隊比喻成ISIS。不少官員認為,這起中毒案的幕後黑手是反對女性教育的強硬派伊斯蘭組織,經內政部長法茲利證實有發現可疑樣本,「目前正在研究中,將盡快公開結果!」此前,聯合國人權辦公室曾呼籲透明調查,同時美、德等國也表達關切,但伊朗拒絕「外國干預」及「草率反應」,外交部發言人迦南在3日時表示:「當務之急是盡快解決問題,追究原因及犯罪者的責任。」

近千名女學生中毒 伊朗家長包圍教育局怒嗆「軍隊像IS」
自2022年11月起,伊朗當地不少女校都發生學生集體中毒事件,目前推測應是當地宗教狂熱份子所為,但截至目前為止,受害女學生數量接近千人,可幕後元兇與動機仍不明確。不少憂心忡忡的家長就聚集在各大城市的教育部示威抗議,結果因此演變成反政府示威遊行,與伊斯蘭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發生衝突,甚至有人怒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根本就是IS(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據了解,從去年11月30日起,伊朗多間女校發生有毒氣體中毒事件,受害者幾乎都是女校學生。雖然沒有人因此中毒身亡,但卻有數十名學生因此出現呼吸系統問題、噁心、頭暈與疲勞等症狀。而在事件爆發之初,伊朗政府還試圖用用「謠言」來駁斥這些言論。但隨著受害人數的不斷增加,伊朗衛生部副部長帕納希於2月26日終於證實了女校中毒事件的存在,表示這些女學生是被「非軍用級別,但可公開取得」的化學毒物給毒害。伊朗總檢察長蒙塔茲瑞(Mohammad Jafar Montazeri)也推測幕後元兇是宗教狂熱分子所為,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在女校下毒,讓女校強制關閉。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目前整起事件已經蔓延到10個省份、進30間學校,受害女學生人數已經接近千人,但下毒的幕後元凶、下毒的動機仍沒有任何的明確的消息。不少家長就聚集在首都德黑蘭(Tehran)、伊斯法罕(Isfahan)和拉什特(Rasht)等地教育局抗議,結果卻演變成反政府示威遊行,不少民眾甚至與伊斯蘭革命衛隊發生衝突,甚至怒氣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根本就是IS」。根據《伊通社》報導指出,伊朗內政部長法茲利(Abdolreza Rahmani Fazli)曾於4日時對外發表聲明,表示在實際調查時有發現可疑的樣本,目前正在加速調查中,以便確認學生中毒的毒物類型。如有更進一步結果將會盡快公布。

俄烏議題談不攏 印度外長:G20無聯合聲明
20國集團(G20)會議主席國印度表示,由於俄烏戰爭的議題主導了整個會談,且雙方分歧無法調和,因此2日在新德里舉行的會議沒能產出聯合聲明。據BBC的報導,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 Jaishankar)告訴記者,「關於這個問題,非常直接涉及烏克蘭衝突,有分歧和不同意見,我們無法在各方之間達成一致。我們嘗試過,但雙方的分歧太大了。」報導稱,印度、中國和俄羅斯不同意西方世界將俄烏衝突定調為戰爭,而上週在班加羅爾舉行的G20財長會議也因同樣的理由未能就閉幕聲明達成一致。此外,主席國印度還希望將會議重點放在其他更緊迫的問題上,例如氣候變遷、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債務負擔、人道主義援助、數位轉型、通膨以及糧食和能源安全等議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會議因俄羅斯「無端和無理的戰爭」而受到損害,並要求俄羅斯重新加入它最近退出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指責西方試圖勒索和威脅。同時拉夫羅夫還堅持要調查去年北溪(Nord Stream)管線遭破壞的事件,據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SeymourHersh)的披露,涉案國疑為美國和挪威。針對俄烏戰爭西方世界與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分歧,《華盛頓郵報》指俄國利用對美國理想幻滅,贏得了「南方世界」(泛指開發中國家,即相對於歐美和亞洲發達地區「北方世界」)的同情。《華盛頓郵報》認為諸多證據表明,孤立俄國總統普丁的努力已告失敗,不只像中國大陸、伊朗這類本就支持莫斯科的俄方盟友未動搖,連印度、中東、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大部分國家對俄烏衝突的看法也與西方迥異。

核戰危機加劇?伊朗被發現鈾庫存大增 美估算:12天就能生產核彈材料
核戰危機加劇?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日前證實伊朗已製作出純度達83.7%U-235濃縮鈾微粒,即將達到核武器所需的90%,美國國防部更推估「伊朗只要12天」就能生產出1枚核彈所需的核裂變材料。《CNN》日前披露IAEA「今年1月採集」的福爾多鈾濃縮工廠檢測報告,指出樣本純度已達83.7%,與伊朗上周宣布的60%差距甚大,且自上次季度報告以來,伊朗濃縮鈾庫存也從25.2公斤增加到87.5公斤。IAEA明言:「伊朗此舉對其核計畫的和平保證造成負面影響」。然而,伊朗對此卻有恃無恐,除表示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過去幾週已2度視察,並就葛羅西本月4日的再訪問表達歡迎,但避談濃縮鈾報告問題。美國國防政策次長卡爾(Colin Kahl)則在眾議院聽證會指出,伊朗自美國於川普時期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已在核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伊朗2018年要12個月才能生產1枚核彈所需的核裂變原料,現在只需要12天」。拜登政府上任後雖持續嘗試恢復核協議,但都遭伊朗拒絕,而美國、英法國、國和德國將會視葛羅西德的訪問結果,決定是否向於下周在維也納召開的IAEA會議,提交譴責伊朗的草案。此外,以色列曾在1981年發動「巴比倫行動」摧毀伊拉克首都附近的奧斯拉克(Osirak)核反應堆,此次會否再掀戰火,值得關注。

義大利海域船難釀65死 船隻解體倖存人販子遭逮
日前,義大利卡拉布里亞區一艘移民船嘗試著陸時意外解體導致乘客落海,當時船上載有約150人,目前已知至少65人在船難中喪命。這些移民者主要是來自阿富汗、巴基斯坦、索馬利亞及伊朗,多數人都為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因此鋌而走險想從義大利進到北歐。對此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表達深切悲痛,他直指人口販子就是意外主因,梅洛尼承諾未來會阻止非法的海上移民活動,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據了解,在倖存者當中有一人被依照販運移民罪逮捕。

伊朗近700女學生遭下毒 官員認:有狂熱分子想關閉女校
伊朗自2022年11月起,就在許多城市多次發生學生連環中毒的事件,短短4個月內就有700女學生中毒。而且經過排查後,發現多是女校發生中毒事件。一開始伊朗政府還指稱是謠言,衛生部副部長帕納希(Younes Panahi)後來於26日證實中毒事件,更表示幕後元兇疑似為宗教狂熱分子,目的是希望透過下毒來讓女校強制關閉,影響女性的受教權。根據《BBC》報導指出,從去年11月30日起,伊朗多間女校發生有毒氣體中毒事件,受害者幾乎都是女校學生,雖然受害的700名女學生中,沒有任何人因為中毒而死亡,但卻有數十名學生因此出現呼吸系統問題、噁心、頭暈與疲勞等症狀。女學生中毒的事件很快地就在當地社群網站上發酵,甚至因此引發大規模的民眾抗議,但伊朗政府初期還用「謠言」來駁斥這些言論。但隨著受害人數的不斷增加,伊朗衛生部副部長帕納希於26日終於證實了女校中毒事件的存在,表示這些女學生是被「非軍用級別,但可公開取得」的化學毒物給毒害。報導中也指出,發生中毒事件的女校,大多是位於庫姆(Qom)這座城市中,這座城市是什葉派穆斯林的聖地。由於整起事件越演越烈,伊朗總檢察長蒙塔茲瑞(Mohammad Jafar Montazeri)終於在上周表示已經開始進行調查。至於幕後的元兇,帕納希推測是宗教狂熱分子所為,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在女校下毒,讓女校強制關閉。伊朗自庫德族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慘遭宗教警察毆打致死後,全國各地就掀起大小不一的抗議浪潮,其中也有些女學生脫掉頭巾參與示威活動,就有媒體推測可能是因此而惹怒一些宗教狂熱分子。

伊朗女學生中毒事件擴大 指向當地宗教狂熱份子所為
伊朗驚傳出現女學生連環中毒的事件,從聖城庫姆(Qom)開始蔓延到附近其他城市,已出現數百人受害,部分學生狀況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而伊朗教育部副部長帕納希(Younes Panahi)認為,這是有人刻意迫害女學生,為了讓女子無法受教育。綜合外媒報導,去年開始就發生伊朗女學生出現呼吸道中毒的狀況,且大部出現在聖城庫姆,甚至慢慢出現蔓延到其他城市的狀況,但當地政府無法找到中毒原因,只能查出中毒物質並非戰爭化學物,並且大部分可以治療,但這樣的狀況也製造出民眾恐慌。對此受到中毒事件波及的學生家長也集結,要求政府出面,政府發言人賈赫羅米(Ali Bahadori Jahromi)表示,情報與教育部門正努力確認事發原因。直到近期總檢察長蒙塔茲瑞(Mohammad Jafar Montazeri)正式下令進行司法調查。而近日再度發生伊朗西部一間高中有50多名女學生中毒,也讓伊朗教育部副部長表示,庫姆和其他城市發生的女學生連環中毒事件是蓄意的,當地媒體也有指出這個可能性,認為是宗教狂熱分子想要阻止女子受教育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