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是許多人喜愛的夏季美食,但不論是「切芒果派」還是「削芒果派」,幾乎所有人都討厭芒果裡堅硬的芯。不過,有中醫師指出,芒果芯不只有止咳化痰又祛痰效果,還有人因為吃芒果而瘦了6公斤,表示芒果真的好處多多。中醫師鄒瑋倫在節目《健康好生活》表示,芒果在《本草拾遺》裡清楚載有健脾養胃效果,還具利尿、治暈車暈船、改善小便不順、腸胃不好甚至胸悶不順的奇效。她指出,芒果不只果肉有奇效,其果芯和烏龍茶葉一起用水煮,再加上幾滴檸檬汁,或用茶葉冷萃、泡芒果芯後喝,都有止咳化痰、祛痰妙用。(圖/翻攝自節目《健康好生活》YouTube)鄒瑋倫進一步指出,一名將果芯泡茶喝的婦人,後來不只咽喉的咳嗽症狀有所改善,還因飯前吃芒果而有飽足感,間接讓澱粉攝取量減少,且在攝取足夠的芒果消化酵素、減少熱量加持下,最後成功減去6公斤的體重,讓現場所有人嘖嘖稱奇。不過,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楊茲甯也提醒,任何食物都有「過猶不及」的風險,其中芒果屬糖分高的水果,不只糖尿病、肥胖者應有所節制外,體內濕氣重的人也要避免多吃,一般人若食用過多,也可能引發脹氣、消化不良問題。
不論天氣如何變換,許多民眾都喜歡藉由吃火鍋暖胃。不過,一名國中少年因家中連日煮火鍋,連續吃了3天後突然出現腹瀉症狀,最後甚至拉出血便,嚇得母親趕緊帶他就醫,被確診感染了沙門氏菌。對此,醫生提醒,隔夜飯菜容易孳生細菌,尤其是生熟食放在一起,又沒有完全煮熟,就容易引發感染。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國中生當時在母親陪同下前來就診,主述連續拉肚子3天,每天都要跑廁所5、6次,當天早上甚至出現血便。醫生聽完後,趕緊詢問對方的飲食狀況,得知少年家中最近都吃火鍋,「每天就加肉、蛋在煮,吃不完的冰起來,隔天加熱以後,再加新的肉和蛋,連續吃了2至3天。」葉秉威表示,隔夜飯菜容易孳生細菌,且火鍋常會把生熟食加在一起,在食材未完全煮熟的情況下,放在冰箱2、3天,又不斷加入新的食材烹煮,雖然有重新加熱,但仍可能孳生大量細菌或毒素,難怪患者會出現細菌性腸炎的症狀,後來經過細菌培養,果然證實是沙門氏菌感染。醫生建議,如果真的要吃隔夜飯菜,食物應事先分開存放,避免食物沾到口水孳生細菌,同時避免在室溫下保存太久,應盡量在1至2小時內放入冰箱,而海鮮及內臟類食品容易腐敗,建議當餐食用完畢,且食用隔夜菜前,一定要充分加熱,才可達到滅菌效果。
一名30歲的女上班族因中午上班太忙,於是午餐延後了3小時才吃,沒想到到晚上就開始嘔吐不止,肚子也相當不舒服,於是趕快就醫求診,醫師一看就問她是不是上一餐吃了炒飯,原來是仙人掌桿菌引起的「炒飯症候群」。不少人都會有隔餐甚至等食物放涼才吃的習慣,但這樣的行為有可能就會因室溫太高,而造成食物變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肝膽腸胃科的執業醫師葉秉威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這個吃炒飯中毒的案例,他透露因為這名上班族把食物放在外面室溫,隔了3小時才食用,本以為只是食物涼掉的問題,沒想到吃完到了晚上就開始出現不舒服的狀況,甚至半小時就吐一次,只好上門求診。醫師也表示仙人掌桿菌感染的狀況。(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葉秉威也表示,這就是典型的「仙人掌桿菌感染」,又稱「炒飯症候群」。食物煮熟在室溫下放了幾個小時,此實細菌與灰塵昆蟲都可能會汙染食物,久了就會讓食物變質,甚至增加許多毒素,因而引發仙人掌桿菌食物中毒。
隨著人們越來越依賴檢測儀器來找出病兆,卻也容易忽略「病識感」的重要性。一名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也都正常的婦人,就險些因忽略罹病徵兆而錯失及早治療大腸癌的機會,醫師也提醒,大腸鏡其實有「死角」問題,不能全依賴單一檢查結果。臺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以勤,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這名51歲婦女的案例,表示女子因「痔瘡流了2個月的血」前來就診時,雖表示因為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而固定做檢查,最近一次的大腸鏡檢查也都沒有異常,但鄭以勤「一直覺得很奇怪」,於是替對方做肛門指檢檢查。(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鄭以勤表示,他當下就摸到一塊有點彈性卻又硬梆梆的物體,且一摸就會流血,直覺「這絕對不是痔瘡的觸感」,後來「再次做大腸鏡檢查」時,果然在肛門口附近發現一顆4到5公分大的腫瘤,確認為大腸癌第一期,切除後也沒有任何淋巴轉移,順利完成治療。鄭以勤指出,大腸鏡前視範圍雖有150度,但「往後的地方會有一些死角」,而該名患者的腫瘤位置可能剛好在死角處,所以之前才沒檢查出來。他也強調「摸到的東西也很重要」,女子之前如有做指檢或其他輔助檢查,其實可以更早發現疾病。
疫情嚴重的時候,民眾會待在家盡量不出門,三餐除了自己煮,不少人也會團購冷凍食品,料理方便又快速。不過,曾有一名子宮肌瘤患者,因為大量出血就診,原以為是子宮肌瘤破裂,但後來發現是「麻油雞冷凍湯包」害的,導致大出血。婦產科醫師宋碧琳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曾有一名病患來看診,自述一直出血,因為本身有子宮肌瘤,猜測是出血原因,但檢查後發現沒什麼問題,內膜的狀況也正常。於是進一步詢問,最近是否有食用中藥,或是比較活血的食物,病患坦承有吃麻油雞湯包,「因為女兒擔心居隔,冬天的時候訂了好多包在冰箱裡面」,前陣子夏天可是下雨,天氣比較涼就熱來吃,結果剛好遇到經期。宋碧琳解釋,麻油是胡麻油做成,裡面會有不飽和脂肪酸,在身體裡面會轉成前列腺素,導致子宮收縮和出血,因此提醒孕婦或是子宮肌瘤的患者,就不宜食用過多這類的食物品項。宋碧琳指出,在準備冷凍即食品時,4種類型應該避免,包括油炸燒烤食物、紅肉及加工品、酒精、動物性賀爾蒙食物,如果本身有肌瘤或是婦科疾病,就要特別小心。
許多人為了瘦身,不僅會避免吃澱粉,甚至連一滴油都不敢碰,吃任何食物都要過水。不過,醫師警告,油脂其實非常重要,過去就有一名16歲少女,長達6年不吃油脂和澱粉,導致全身乾癟,身材也不高,整個代謝出問題。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在節目《健康好生活》透露,油脂本身對皮膚的保護非常重要,需維持油水平衡,假如沒有攝取油,對人的皮膚和身體代謝都會有影響。過去有一個16歲少女來看門診,外觀看起來像是10歲的小女孩,不僅身材不高,全身乾癟瘦小,頭髮很稀疏,感覺是個沒有發育的女孩。趙昭明詢問下才知道,少女懷有星夢,因此不敢吃澱粉類和油脂,高油脂高熱量的東西都不碰,長達5、6年的時間,結果造成身體代謝不正常。除了頭髮會變細變稀疏,皮膚就會失去光澤變暗沉,導致又瘦又小的情況。少女整個人乾癟瘦小,看起來沒有發育。(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為什麼攝取好油很重要?趙昭明解釋,油脂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可以幫忙吸收脂溶性ADE,還有協成作用,最重要的是提供身體熱量來源,1克的油可以增9克熱量,另外還有保暖、保護內臟的功能。趙昭明指出,如果油脂攝取不夠,脂肪細胞會變小,保暖度會減低。好的油脂除了增加讓口感變好、增加飽食感,對皮膚代謝也會變好,皮膚看起來會有亮麗有光澤,也會看起來比較白。
不管大人小孩,都很難抵擋美食的誘惑,但不論任何食物,只要吃太多就有可能傷身。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就在節目上透露一名12歲女童的病例,表示這名體重超標、滿臉痘痘、全身狂冒皮屑還差點引發「紅皮症」的女童,其病因居然只是「豬油吃太多」。趙昭明在節目《健康好生活》表示,這名女童來就診時,除有明顯超重和痘痘問題外,「皮膚也非常粗糙」,詢問後才得知對方「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且症狀已來到渾身發癢、抓到皮屑狂掉,快要變成紅皮症的最嚴重階段。而造成女童皮膚問題更加嚴重的主因,就是「幾乎每餐都吃豬油炒的菜」。醫師提醒,皮膚敏感者食用過多含飽和脂肪酸的油,會導致皮膚問題更加嚴重。(圖/翻攝自YouTube)趙昭明指出,女童因阿嬤從小讓她吃豬油而有了餐餐吃含豬油食物的習慣,但豬油「是飽和脂肪非常多的油脂」,而飽和脂肪酸一多,就會刺激皮膚發炎和皮膚穩定度變差,因此「異位性皮膚炎加上長期吃豬油,會讓發炎持續下去,一旦皮膚的保護屏障完全受到損害,就會反反覆覆發炎」。趙昭明表示,以小孩來說,若「全身35%以上面積有病灶」就代表嚴重異位性皮膚炎,也就是分享案例中全身都是皮屑,且「渾身發紅、快造成紅皮症的現象」。而皮膚敏感者除少吃含飽和脂肪酸的油,來保護皮膚健康外,若大面積皮膚發紅,並伴有皮膚增厚、脫屑或脫皮、皮膚皺褶變明顯,就要注意可能是俗稱的「紅皮症」。
現在人對於吃飯相當講究,不少人都希望找到最痛快的進食方式;近日,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20多歲男子因到市場買生蝦直接狂嗑,結果身體卻開始不舒服,之後跑去掛急診,到院時狂拉狂吐又發高燒,經過檢查,發現他的血液裡面已經長滿了沙門氏菌。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一個案例,一名20多歲病患某天前來醫院掛急診,當時的症狀包含狂吐狂拉又發高燒,整個人呈脫水狀態,經過抽血後,發現他的白血球發炎指數超高,且血液裡充滿了沙門氏菌,糞便驗出來也已經化膿了。田知學表示,這相當明顯地就是感染性腹瀉,經過詢問,才發現這名患者其實是直播主,他看到許多國家的網紅都會吃生蝦,所以也決定跟著做,不過由於自己沒有名氣,沒有店家願意請他免費吃蝦,所以他決定自己去魚市場買生蝦,買最便宜的那種,結果就出事了。田知學表示,裡面的蝦子都不知道已經死亡多久了,而且可能已經被冰鎮後又退冰,接著又再冰鎮,然而該名病患又看到國外網紅會沾各式各樣的醬配蝦,於是他也照著做,所以當天來掛急診時,症狀就相當劇烈。田知學強調,大家都以為生食的話,會有寄生蟲,但其實生食若沒有處理好,就連一般的細菌也會跑出來。田知學提到,若要預防沙門氏菌來敲門,除了勤洗手外,還得注意食物得吃全熟、確保冰箱溫度夠低,以及生食及熟食得分開處理的問題。
過年時期,總是會囤積大量的食材,但要是一個估算錯誤,就有可能把食材放到過期也沒食用。雖然很浪費,但為了身體健康著想,似乎也只能丟棄。而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有10種食物只要確保存放環境符合條件,就算過期了也是可以食用,而且風味不減。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出席《健康好生活》錄製時表示,過去曾聽聞一個案例,一名老奶奶食用了冷凍在冰箱長達8、9個月的粽子,之後連續食用2周,身體沒有出現異樣,也沒有任何的腹痛。洪永祥解釋,冷凍庫的低溫其實能夠抑制細菌的增長,但是如果一直開關冷凍庫,仍然會有增加細菌的風險,建議還是保存1個月為上限。台灣衛福部也曾建議,所有食材冷凍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一個月後就將食材丟棄、避免食用。洪永祥也在節目中,引述美國有線頻道「美食世界」一項研究,該項研究中歸納出10種「過期後仍可食用」的食物。但洪永祥也強調,這是在不浪費的原則下繼續食用,如果對象是老人、小孩、有慢性病的患者,建議還是食用新鮮食材,而這10種過期後仍可食用的食物分別是:1.罐頭:罐頭若放在陰涼乾燥處,外觀無凹痕,生鏽,過期4年仍可以食用。2.乾酪:硬質乾酪即便有發霉,有效期限超過1個月仍可食用。3.穀物早餐:未開封的脫水穀物麥片,超過期限6個月還是能可食用。4.雞蛋:雞蛋會沉入水中則可以繼續吃,浮起來則需丟棄。5.冷凍食物:低溫儲存後持續保持脫水狀態,食物過期也能吃,(衛福部建議最好不超過1個月)。6.餅乾:沒有出現油耗味、變粉碎,就可繼續吃。7.奶油:奶油低溫保存可持續保鮮。8.麵包:放在冷凍庫裡過保存期限2週仍舊新鮮。9.有包裝的綜合蔬菜:葉菜類只要沒有變軟爛,過期也能吃。10.乾燥麵條:乾燥產品不容易變質,在完全乾燥下可保存3年。
在台深耕有機食品27年的「棉花田生機園地」,特別與民眾分享喜悅與豐收,即日起至3/31限時三天全門市消費享8折回饋。推出多項中天生技與棉花田共同聯名開發的相關保健品組合優惠,讓忙碌的民眾到棉花田不只能安心選購料理食材,也同時照顧民眾的身體健康。近年來因食安風暴及疫情衝擊下,對飲食食材講究的消費者意識逐漸提升,在商品的選擇更注重天然無化學成分,也更追求低糖少人工添加的商品。棉花田的初發心是為了倡導有機好食材帶給人們健康好生活,身體會感受到食材帶來的自然純粹,適逢棉花田深耕有機27週年慶,推出多種有機蔬果、永續海產、台灣雞豬畜產及國際天然好油品優惠與消費者分享,另有消費滿額贈,提供對飲食品質重視的消費者更好的選擇。棉花田生機園地購物網同享優惠:https://www.healthyfood.com.tw/
南山人壽與Garmin、法國再保險集團SCOR Global Life跨界合作「BAM活力洋溢 App」,藉助「步數」、「靜止心率」、「動態卡路里」、「睡眠時間」和「BMI值」等五項指標了解生理年齡變化,達到健康減齡目標。Garmin亞洲區行銷業務協理林孟垣表示,無論是車用導航、戶外運動或是健身休閒領域,Garmin運用科技瞭解自己身體特性,近期更推出健康監測功能像是血氧偵測、呼吸追蹤、身體能量等,這次並攜手法國再保險集團SCOR與南山人壽合作,透過BAM生理年齡模型,提供民眾參考。南山人壽副總經理陳維新表示,南山人壽向來致力協助民眾建構完善的保險保障,除深耕於兼具專業與創新的保障型商品,並期望進一步推廣健康促進,未來會朝向結合數位化工具的應用,創新設計具外溢效果的健康醫療保險商品,協助保戶擁抱健康好生活,讓保戶的健康與保障一齊升級。下載「BAM活力洋溢App」的南山人壽保戶與非保戶表示,他們一群好友相約假日到山區健走,或是到台北市郊山慢跑,二、三個多小時期間的累積部署可超過一萬多步,距離相當於10~12公里。南山人壽17日還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健走活動,並邀請民眾、保戶下載「BAM活力洋溢App」,建立健康自主管理習慣,即日起至今年12月8日止,推出「活力洋溢BAM身計畫」網路活動,年滿20歲以上民眾,每週完成健康任務其中一項(步數、睡眠、心率、卡路里),並上傳照片至活動專區,即可參加抽獎活動。南山人壽樂活健走活動。(圖/南山人壽提供)「BAM活力洋溢 App」為法國再保險集團SCOR旗下的保險科技服務子公司ReMark所開發「生理年齡模型BAM」應用軟體,提供使用者「步數」、「靜止心率」、「動態卡路里」、「睡眠時間」和「BMI值」等指標,藉助下載App、穿戴裝置下載的資料來估算使用者的生理年齡,了解個人的生理年齡的變化及趨勢。而該創新演算法是由SCOR和Garmin獨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