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人口老化迫在眉睫 邱臣遠籲政府重視壯世代勞動力
民眾黨立委、新北市中和立委參選人邱臣遠今(27)日指出,我國將在後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現在企業距離進入超高齡社會,準備時間僅剩400天,最大困境是明明勞動人口快速老化,卻期待企業年輕化,因此,他呼籲政府應正視勞動人口老化的問題,而他也提出相應解決方法。邱臣遠說,根據國發會統計,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預計在7年後迅速提高到48.4歲,使得青壯年人口驟減104萬,成為全球勞動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並在後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他指出,企業面臨嚴重的缺工、缺才,必須儘快導入中高齡人力,同時推動世代分工和彈性工時,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解決方案。邱臣遠表示,長期以來,企業愛用25歲至44歲的青壯年,但是在面對少子女化浪潮,這個族群將在2030年剩下582萬人,較去年驟減104萬人,每年減少十餘萬人,使得缺工缺才問題不斷擴大。邱臣遠進一步指出,現在企業距離進入超高齡社會僅剩400天,卻面臨明明勞動人口老化,仍期望企業年輕化的困境,他直言如不儘早任用中高齡族群,當2050年我國年齡中位數達到56歲時,企業將可能面臨無可用員工的困境。邱臣遠建議,呼應壯世代協會主張,修改勞動法規,重新設計職務和彈性工時,以開發潛在勞動力,包括二度就業女性、中高齡或高齡者重新投入市場。其次,政府應優先解決低薪問題,從制度層面改善薪資結構及提升就業環境品質,以提高國人就業意願,才能讓本國勞動力發揮最大效用。最後,為因應人口老化,政府應進行人口政策的全面改革,包括擴大引進移民和移工政策,同時利用全球廣義僑胞高達4,900萬人的優勢,擴大引進僑生,提升育才、留才、攬才等跨國際人才競爭力。

公告了!陸生納健保明年2月上路 預計2000多人受惠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提出陸生納健保證件,政院23日公布,開放學籍已完成6個月,且完成註冊的陸生,比照外籍生及僑生納入健保,明年2月1日上路。衛福部今完成公告程序,只要符合居留滿6個月,許可證上有「陸生就學」,即可適用。衛福部長薛瑞元23日表示,陸生納保將分2階段,為了先讓陸生「進來」,第1階段需有6個月等待期限制。至於第2階段,則需修《健保法》,廢除此限制,目前正研議修法中。《健保法》的修法不會只針對陸生納保,包含費率6%上限等重要議題,也會一併處理。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23日提醒,廢除等待期爭議大,不論是陸生、外籍生,都可能會透過入學方式,抱病來台使用健保資源。另外,這些學生的家庭未在台灣納稅,卻享有健保資源,國人也會在意公平性問題,修法前必須召集相關團體、專家學者進行討論。新制上路後,預計將有2000多名陸生受惠,因人數不多、利用率低,對健保財務影響不大。社保司長劉玉娟24日指出,實施的時候會看資格,只要居留超過6個月,確定來台的入出境許可證上面有「陸生就學」,就認定符合資格。2月上路後,如有的人來台未滿6個月,就要繼續等待。至於2月符合資格者有多少,衛福部尚無資料。根據今日公告內容,內政部移民署許可發給事由為「陸生就學」之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為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8條第1項所稱「經本保險主管機關認定得在臺灣地區長期居留之證明文件」,並自113年2月1日生效。

陸生納健保拍板!衛福部長薛瑞元「明年2月兩階段實施」 今明兩天內公告
陸生比照外籍生納健保在今正式拍板!衛福部長薛瑞元證實,目前規劃陸生納健保分兩階段上路,第一階段陸生仍將有6個月限制,最快在明天或今天正式公告,約有2千多位陸生能受惠。薛瑞元受訪時也證實,現在規劃兩階段上路,第一階段還是學籍超過有6個月的限制,最快在明天或今天正式公告,第二階段要移除陸生或外籍生居留超過6個月的限制,健保局已經在研擬相關修法。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兼黨主席賴清德8日拋出陸生納入健保政策,衛福部規劃針對外籍生研擬取消在台居留滿6個月才能申請納保的空窗期,而陸生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會同時將外籍生保費全部調升,經整體評估對健保財務衝擊不大,收支可平衡。針對陸生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3)日正式拍板,學籍超過6個月且已經完成註冊的陸生,未來將視同外籍生和僑生納入健保,實施日期訂為明年2月1日。另外,薛瑞元還表示,目前陸生在台約有2千多人,由於數量不大對於健保收益杯水車薪,被問到若2月1日上路後,是否就由當日開始計算時間,得到8月陸生才有辦法納保,還是8月前的在台陸生就可納入?對此,薛瑞元表示這部分還要再討論。

陸生納保再掀話題 執政、在野看法不一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昨日表示,陸生應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希望行政院研議。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今(9)日證實,近期政府正在跨部會研議外籍生、陸生與僑生的健保措施,希望確保健保制度穩定發展的基礎上,為來台就學的外籍生提供同等待遇,以實現健康無國界的目標。林子倫也回應,陸生納保與賴清德昨日的表態無關聯,毋須臆測。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最快113學年外籍生來台納健保將無需等待六個月,以及陸生比照外籍生納保皆有初步規劃,不涉及修法,但整體保費須調整,預計明年九月上路。衛生福利部次長周志浩也指出,政府一直都在評估檢討陸生納保議題,包含被納保者需求程度、對社會影響程度、對財務影響,以及與其他族群之間的平衡性等面向,目前已朝比較開放的態度來處理。對此,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批評民進黨將陸生、陸配當工具人,她認為民進黨過去對陸生並不友善,現在在台陸生人數驟減,如今要選舉,政策才突然髮夾彎,不但有失格調,也不足以信賴。針對陸生納保政策挨批口惠而實不至,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則認為,陸生今年新註冊人數378人,加上原有的舊生幾萬人,並非沒有陸生。立委洪申翰也表示,此議題已討論許久,陸生納入健保議題如果是人權問題,人數多寡就不會成為政策推動的阻礙。

AI四公子6/新創AI獨角獸在哪? 台灣POS龍頭做惡夢子公司從速食業找到新解方
當AI概念股炒一大波後,市場開始問AI應用在哪裡?面對硬體科技最大痛點,台灣POS機霸主飛捷(6206)董事長林大成在2000年時就憂慮「以後還有人要用POS機?」他未雨綢繆,為要拉高非POS營收,鼓勵內部朝軟體研發創新,而4年前成軍的子公司「Berry AI華捷智能」,如今成效浮現,已在美國速食市場站穩腳步。在飛捷今年的股東報告書中,特別提及「華捷智能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領先技術,已在餐飲場域取得良好的驗證反饋… 今年亦將產生營收」。早在去年,林大成就透露,Berry AI在台灣已有兩個POC(概念性驗證)案子,是連鎖餐飲約450家分店,目標是歐美市場。回顧林大成的創業歷程,與另外一位科技大老Barry、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相似。林大成與林百里都是從香港來台灣的僑生,自台大電機系畢業、搭上個人電腦崛起的浪潮。1984年林大成白手起家創設「飛捷科技」,從PC代工做起,隨競爭白熱化,他放棄薄利多銷的個人電腦,2000年時,轉做量少毛利高的客製化POS市場,一路越做越大,從6.5億元做到近年的50多億元,穩居世界前三大。Berry AI團隊年齡約落在25~35歲,面臨AI這樣全新的市場無所畏懼,因林逸中認為「這個時代的人是最懂AI的」。(圖/Berry AI提供)儘管飛捷的營收獲利逐年穩定成長,但林大成曾說,飛捷從2000年開始做POS機後,他每晚都會做惡夢,「一怕產業成熟,韓國跟中國加入競爭,二怕產業變動,人人還要用POS結帳嗎?」身為台灣POS機龍頭、想著POS業的未來,直到近4、5年,才正式投入Mobile POS核心技術,成立Berry AI,以及監控POS機的軟體公司英諾菲(inefi)等,投入物件辨識系統。讓這位POS機硬體共硬商成功轉軟的BerryAI,董事長由自聯發科延攬的飛捷總經理徐嘉宏擔任,實際操盤人是執行長林逸中,他曾應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邀請到陽明交大講課,「林逸中的父親為飛捷科技董事長林大成,他做的正是家族事業的智慧延伸」,他幫助侷限在櫃檯的POS機,轉向分布在店內的監視器,進而開發影像辨識系統。Berry AI辦公室中有一面「夢想牆」,上面掛照片是美國科技巨頭Google等初創的樣貌,Berry AI也給自己這樣的期許。(圖/Berry AI提供) 林逸中畢業於杜克大學機械系,進入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在一次參觀類似「Amazon Go」的無人商店,觀察到消費者入店後,商品拿了就走,店裡天花板則佈滿監視器,驚覺到超零售時代影像辨識系統的重要性,成了他創業的動力。林逸中雖有個富爸爸,但仍須按步就班。他是杜克大學「Design for America」社團共同創辦人,此一從關懷弱勢出發,結合不同領域人才集思廣益,提出科技解方的DFA組織理念,林大成也以飛捷文教基金會創辦「Design for Taiwan」。2016年林逸中進入飛捷集團,林大成沒有讓他進入董事會或給予高層職位,而是讓他與另2位同事從兩張桌子開始。直到林逸中練兵三年後,Berry AI才獨立出來,由林逸中在前線擔任執行長。林大成曾預估,2019年成軍的Berry AI,要先花1到2年時間練功,再花個2到3年才會有成績;不負「父」望,BerryAI提前在2021年就打入美國連鎖餐飲業。「華捷智能採租賃模式,單價依功能不組不同而計算,隨案量放大及時間拉長,加乘效果將更顯著。」林大成已訂出2028年飛捷集團軟體獲利要佔總體獲利一半的目標,對外則低調從未公開兒子在集團的角色,但林逸中已挑起不再讓父親做惡夢、拉高「非POS」營收的任務。

賴清德訪美安排 徐佳青:配合規劃尚未接獲訊息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訪問舊金山灣區,推進台美教育、人才、產業雙向交流。對於副總統賴清德8月出訪友邦巴拉圭,途中將過境美國時,僑委會屆時的相關配合規劃,她則低調表示尚未接獲訊息。徐佳青29日至2日首次以僑委會委員長身分正式訪問舊金山,受到僑界盛情歡迎,南灣僑宴上,駐舊金山辦事處長賴銘琪、及500多名僑胞共襄盛舉。副總統賴清德8月出訪友邦巴拉圭,預計15日參加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將過境美國,徐佳青在接受媒體聯訪時,僑委會屆時的相關配合安排,她僅表示過去正副元首外交,均由總統府和外交部規劃,僑委會尚未接獲詳細訊息。關於僑委會下半年在美國的重要活動安排,徐佳青說,10月,適逢國慶,台灣將會有展演團體赴美國演出;另外,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舉辦期間,台灣代表團會赴舊金山,僑委會將配合規劃僑宴。徐佳青談到這次訪問舊金山的主要工作,她表示,疫情過後,僑委會加速推進各項業務,期盼促進台美在教育、人才、和產業的雙向交流和往來。在教育方面,僑委會在美國將持續擴大華語文學習至各個族裔;針對吸引美國僑生和外籍人士赴台進修和研究,今年也開辦「獎學金補助計畫」;徐佳青認為,「台灣教育品質高,成本負擔相對於美國低,是一大優勢」。另外,徐佳青特別提到,台灣與灣區同樣重視新創產業,今年首度開放矽谷科技參訪團赴台灣,除與台灣新創業者交流外,團隊也有機會獲得台灣企業投資,由於名額有限,開放對象將優先保留給「台美人新創團隊」。對於,海外華文媒體關心僑務如何因應台海局勢變化,徐佳青指出,自2020年以來,僑生返國人數持續增加;近5年,台資或外資積極布局台灣,投資規模可觀,尤其看中台灣綠能產業和優質人才,證明經過評估,對台海局勢仍具一定程度信心。此行,徐佳青與灣區台裔各大社團面對面交流,醫界座談會上,強調將共同強化聯繫工作、發揮「醫療外交力量」。在結束南灣行程後,徐佳青1日前往舊金山市中心拜會傳統僑社,預計2日赴西雅圖進行訪問。

緬甸人球1/緬甸孤軍後裔生存健康權都受漠視 估計人球黑戶近萬人
端午節是華人圈重要的團聚日子,然而許多當年的緬甸游擊隊(簡稱孤軍)後裔,卻因沒有緬甸或中華民國國籍,相繼來台回不去,進而成為國際「人球」,幾十年來未曾返鄉團聚;據估計目前在台滯留的人數近萬人,他們沒有工作機會,就連生病也沒辦法求醫,基本的生存權和健康權都受到漠視。立委湯蕙楨國會辦公室己經收集不少在台緬甸孤軍後裔資料,交由行政部門審核,設法協助他們取得合法身份。湯蕙楨說,緬甸與泰北孤軍過去在國共內戰期間,為了民主自由的理念奮鬥,有很多長輩犧牲了,留下後人來台求學、生活,但其中不少人台灣住了很久都還沒有戶籍,她的團隊已登記了一百多位無身分的緬甸華僑,協助他們辦理合法居留證。 國共內戰時駐滇國軍人數不敵共軍,轉進緬甸、泰北後繼續與共軍周旋,並曾在韓戰期間牽制共軍後方。(翻攝自滇緬游擊隊三部曲臉書)「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中華民國的教材,畢業後唯一的夢想就是要到台灣。」38歲的樊小姐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時表示,2003年她從緬甸來台求學,在2009年以孤軍後裔的條件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在台定居並於2015年結婚生子;後來妹妹在同年陪同媽媽來台看病,一直就留在台灣想歸化中華民國國籍,然而孤軍後裔最後一波入籍歸化已在2009年喊卡,現在妹妹只能成為非法居留者(黑戶)。樊小姐進一步說,她妹妹因為沒有兩地的身分,根本不能合法工作,平時只能在家幫忙帶小孩,只有假日才能到朋友開的餐廳「幫忙」,生病也不能看醫生,因為沒有身份證件可供查驗,因此只能隨便買成藥吃。新冠肺炎病情期間,妹妹也不敢去打疫苗,就連政府改推失聯移工打疫苗「不通報、不查處、不收費、不管制」的政策,她仍然擔心身上連證明自己是外國人的證件都沒有,一度不敢去接種。 「台灣的人對我們華僑還是蠻友善的,跟在緬甸不一樣。」樊小姐可能擔心傷害台灣的情感,她停頓了一下選擇正面且和善地解釋說,「嗯、就是說,(即使知道我們)不是台灣人,知道我們是華僑,還是對我們很親切,給予很多幫助。」樊小姐說,台灣的制度比較完善,緬甸的政局不穩、基礎建設不足、醫療也不完善,更重要的是,當地人民與政府並不把華僑當作自己國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弟弟妹妹也能到台灣。32歲李先生和哥哥都是孤軍後裔,哥哥很早來台已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然而李先生2018年觀光名義到台灣找哥哥,原本也想申請台灣身分,沒想到台灣法令規定「兄弟間」不能申請依親,當時正好又碰上緬甸國內動亂不敢回去,而花錢找人「代辦」的護照,過期後無法更新,變成無身分的逾期居留者,後來淪落到進退不得的地步。前年他在路邊聊天時被警察查獲,送到宜蘭收容所關了幾個月,因他也沒有緬甸國籍,無法遣返而被釋放。當然李先生也因禍得福,當時被查獲立刻就有新冠疫苗可以施打,還取得一紙被查獲的證明,至少有一項能證明身分的合法文件。只不過,他現在只能做零工,若有朋友缺工就過去幫忙,但有時一個月只有一個星期有事做。另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早期隨著軍人丈夫來台,當初沒想到要準備相關證件,如今丈夫跟兒子都有中華民國的身分證,但她卻始終沒有。「早期政府有針對華僑的辦法,到台灣就可以拿身分證,但在1995年就取消了。」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理事長李沛說,政府後來在2009年再度以專案開放具孤軍後裔身分的滯台僑生可申請國籍,但這20幾年來,又有不少緬甸華僑以學生身分或是觀光入境,到了台灣之後回不去緬甸,成為無國籍的人,協會常接到移署通知先往擔保逾期居留的緬甸華僑,以過去接到的案例來說,估計至少超過5000名無身分者在台灣,每天躲躲藏藏。緬甸歸僑協會理事長李沛說,政府後曾專案開放孤軍後裔申請國籍,但這20幾年來,又有不少緬甸華僑入境台灣之後回不去緬甸,成為無國籍的人球。(圖/黃耀徵攝)金三角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王根深在緬甸出生長大,他就讀國軍軍官開設的華文學校,15歲加入「孤軍」,在滇緬邊境打游擊,後來更從事情報工作,還一度被捕又逃出,直到1979年才隨著部隊回到台灣並在此定居。他說,目前有許多在台的緬甸華僑因為沒有身分,不能打疫苗、不能合法工作,也沒有勞健保,這些人沒有前途可言,恐將成為台灣的社會問題;他們也是華人,把台灣視為自己的祖國,卻無法被接受,這個問題糾葛幾十年,以前的政府沒有好好處理,現在台灣是一個民主開放的國家,希望能透過修法、或是法外開恩,讓他們一個立足之處。湯蕙禎說,孤軍問題雖然是國民黨執政時期造成,但國家是延續的,民進黨執政下,也會視為國人自己的家人,她將協助這些緬甸孤軍後裔取得停留證或居留證,不用再活在陰暗的角落。除了考量人權之外,這些華僑對台灣有向心力,語言也相通,若能取得合法居留,也能為台灣勞動市場注入活力。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表示,依據《國籍法》規定,下列情形之一者,屬中華民國國籍: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出生於父或母死亡後,其父或母死亡時為中華民國國民;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父母均無可考,或均無國籍者;歸化者。緬甸孤軍後裔申請中華民國國籍所面臨之國籍認定問題,多為無法提出符合上揭國籍法規定文件,政府為協助滯台緬甸地區國軍後裔之身分認定,內政部曾於2009年6月8日發布「滯臺泰國緬甸地區國軍後裔申請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針對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入國的泰緬僑胞,經國防部查證為滯留泰國緬甸地區前國軍官兵之後裔,發給國軍後裔證明者,就可向移民署申請核發台灣地區定居證。

緬甸人球2/遭拒納緬甸國籍 孤軍後裔從小嚮往中華民國
著名的中南半島金三角游擊孤軍源自於1949年國共內戰,當年共軍大舉進犯雲南,我駐滇國軍寡不敵眾,因而轉進中國與緬甸、泰國之間的山區繼續與共軍周旋,後來緬甸向聯合國抗議當地有外國軍隊,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在國際壓力下,將該軍多數成員撤回台灣,但仍暗中留下部分軍力,籌劃伺機反攻,這支孤軍部隊後來在韓戰爆發後,還曾配合美軍在後方打游擊戰牽制共軍。這群孤軍如今分布在泰國與緬甸境內,然而泰北孤軍曾在當地協助打擊泰共,泰國政府為感謝這批中華民國軍人的貢獻,破例授予成員泰國籍,讓他們住在當地;在緬甸境內的孤軍處境則大不相同,被視為外籍人士,許多人根本沒有緬甸戶籍。前總統蔣中正在國際壓力下,下令留在滇緬的孤軍多數成員撤回台灣,圖為1965年10月01日台北市緬甸難胞搭機來台,飛抵松山機場。(圖/報系資料照)「其實站在緬甸政府的立場想,在我的國家裡面怎麼可以另有一個小的國家,也不能怪人家。」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理事長李沛說,當年國軍除了直屬部隊與眷屬之外,後勤支援都是動員緬甸與泰北的華僑,後來部隊的政工人員在華人地區設立許多華文學校,教育華僑的子女,也灌輸他們愛國的思想,而這個「國」不是緬甸,而是中華民國。李沛說,緬甸政府在1970年代明令禁止這些華文學校,但因為緬甸是很尊重宗教的國家,校方就以宗教或是保存少數民族語言的名義繼續生存,而這些華校的學生初中畢業後,第一志願就是到台灣升學,也因此在台灣有不少緬甸僑生。到了1988年緬甸動亂,又有更多的華僑到台灣,加上當年隨部隊來台的眷屬,在新北市中和區就有4萬名緬甸華僑,新北市總共有8萬人,另外在桃園、南投都有緬甸華僑的聚落,全台總人數近16萬人。 李沛解釋說,緬甸表面上是完整的國家,但其實內戰一直沒停過,現在更為嚴重,這些孤軍後裔散落在少數民族自治區、政府控制的區域以及二者中間的灰色地帶,當地沒有把華僑當作緬甸人,華僑到台灣後,固然在情感上不想回去,但事實上也回不去,因為很多華人在當地並沒有身分,不算緬甸人。緬甸腊戌果文中學旅台校友會會長李孝富說,大部分的緬甸孤軍後裔想要來台灣唸書,只能請人「代辦」身分證件,也沒想過護照有真偽的問題,因此很多人持假護來台後,護照過期無法更新,就算想回去也回不去。李沛說,過去很多緬甸僑生來台,因為家境不好,花了很多時間在打工賺錢,反而荒廢了學業,甚至無法畢業,拿不到畢業證書就無法順利找工作,也就不能合法居留。現在協會與同學會、僑委會合作,輔導緬甸僑生並告誡他們一定要順利畢業,才可以找到合法工作,申請合法工作居留,五年後申請永久居留。泰緬無國籍僑生為了回台讀書,花錢買假護照入境,內政部在2008年安排移民署官員協助這些孤軍後裔投案,多名泰緬生主動自首,排隊準備進入中和市公所辦理居留證相關事宜。(圖/報系資料照)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表示,依據《國籍法》規定,下列情形之一者,屬中華民國國籍: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出生於父或母死亡後,其父或母死亡時為中華民國國民;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父母均無可考,或均無國籍者;歸化者。緬甸孤軍後裔申請中華民國國籍所面臨之國籍認定問題,多為無法提出符合上揭國籍法規定文件,政府為協助滯台緬甸地區國軍後裔之身分認定,內政部曾於2009年6月8日發布「滯臺泰國緬甸地區國軍後裔申請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針對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入國的泰緬僑胞,經國防部查證為滯留泰國緬甸地區前國軍官兵之後裔,發給國軍後裔證明者,就可向移民署申請核發台灣地區定居證。

他是我兄弟2/13年前讓Jolin掉淚的「他」長大了!患「小胖症」仍扶助203件弱勢
大同林家林挺生二房一脈,林鎮源之子林傳凱、林傳捷兩兄弟事業有成,身為上市櫃公司董事長,不時在媒體前曝光,據CTWANT調查,林鎮源還有1個小兒子林傳德,因從小患有罕見疾病,除了13年前大哥林傳凱和蔡依林胞姊結婚時曝光,長大後幾乎沒有對外露過臉,去年一支基金會宣傳影片,再度讓神秘的林傳德浮上檯面。CTWANT記者調查,2022年10月「傳德慈善基金會」官網上傳一支宣傳影片,介紹基金會提供弱勢族群急難救助服務,也鼓勵善心人士勇於捐款。其中林鎮源大兒子、凱銳光電董事長林傳凱也以基金會董事長身分現身其中。「善良就是要給對的人,直球救助是我們的宗旨。」林傳凱影片中說明,經過會內審慎評估後,會把百分之百的善款全額交付到個案手上,不假手其他公益團體,所有會內行政費用都由董事會做負擔,他也代表傳德基金會謝謝大家的善心及幫助。記者查看公益資訊中心和內政部登記資料,傳德慈善基金會由溫靜如創辦,也就是大同林挺生二房林鎮源的妻子,法人代表為林傳凱,林傳捷也在董事名單內。影片尾聲,林傳凱和一位目測20出頭歲的年輕人並肩而坐,該名年輕人感性地說,「我的大哥像父親一樣帶領我、照顧我,我會努力不讓大家失望。」最後兩人也齊力呼籲,「請大家和我一起快樂做善事!」影片字幕打著「基金會執行長林傳德」。13年前林傳凱(中)與蔡依林姊姊蔡旻紋(右)的婚禮上,林傳德突破肢體困難挑戰爵士鼓,讓蔡依林(左)感動落淚。(圖/報系資料庫)投身公益的林傳德,正是林傳凱和林傳捷的弟弟。事實上,13年前林傳凱和蔡依林姊姊蔡旻紋的婚宴上,從小罹患「小胖威利症」、導致手腳肌肉不協調的弟弟林傳奇現身,展現苦練半年的爵士鼓,以「魔力紅」樂團的歌《She will be loved》獻給哥哥當結婚禮物,他的一句「Jolin能,我也能」,讓蔡依林感動熱淚。不過當時出現的名字為林傳奇,如今卻是林傳德,經CTWANT記者求證,確實為同一人改名。據了解,林傳德直到3歲時仍不會爬、不會走、不能說話,6歲時被媽媽溫靜如帶到醫院診斷,才知道他罹患罕見的「小胖威利症」,永遠不會有飽足感,學習能力有障礙,手腳肌肉也難協調,所以家人在他9歲時將他送到夏威夷,接受較好的環境及教育方式。傳德基金會去年創刊號中也寫到,「從8歲到18歲,他一個人跟著保母生活同時在特教資源班中奮力學習,即使獨立懂事,面對十年他鄉日子,他款款道出思鄉深情:『我很寂寞,我想念我的家人,還有我的狗。』中學畢業後,傳德以僑生身份回台報名大學。」溫靜如為子到處奔波,一路陪伴林傳德復健成長,從四肢到口語訓練,不辭辛勞,她也以過往自身經驗,感受身為家屬的心力交瘁、金錢開銷與時間投入,因此在新美齊事業漸上軌道後,捐贈經費成立以兒為命名的傳德基金會,幫助貧病交迫身心壓力者,提供急難救助。雖然林傳德仍不善言辭表達,但他擁有樂於助人的特質,長大後也以終身志工投入公益。林傳捷透露凱銳和新美齊常一同參與基金會公益活動,一提到傳德基金會,林傳捷就像是個稱職的代言人,大力宣傳要大家一起關心弱勢、投入公益。(圖/方萬民攝)對於記者求證弟弟林傳德與傳德基金會,林家二兒子、新美齊董事長林傳捷大方回應確實如此,他也不忘替基金會業務宣傳,要大家一起做公益,「如果你知道誰很辛苦、沒辦法自主生活,像是出車禍、開刀籌不到錢、家中喪失經濟支柱…,只要有需要幫忙的,都可以到基金會申請救助,尤其是急需在當下度過難關的,我們很樂意給予不管是金錢或是物資上的資源。」林傳捷還告訴記者,「母親重心都在基金會,我也會去基金會幫忙做管理、行銷,凱銳光電和新美齊2家公司員工也會一起投入公益活動,每年春酒尾牙,基金會則會前往慈善募款。」一提到基金會,林傳捷就變身為代言人,「各位若是有活動、尾牙,也可以讓我們去介紹基金會,我們都非常感謝!」據傳德基金會官網介紹,該基金會作業簡化非常機動,可快速評估個案狀況,不論是罕見疾病或重大傷害等緊急災難事件,若造成生活困難需醫療或經濟扶助,即可有效率把救命錢親自交到當事者手上,減少等待申請補助或身障手冊的時間,省去許多不必要的官僚體制。根據基金會去年9月統計,已扶助對象為152件個案。今年正值林鎮源逝世十周年,看著下一代憑一己之力,闖出一番成就,相信林鎮源在天之靈必感欣慰。圖為林鎮源、溫靜如夫妻。(圖/報系資料庫)

發展「新南向政策」!越南超車中國大陸 成境外生最大來源國
近5年來台境外生人數前5名國家地區在台境外生長期以來以大陸、香港與澳門學生為主,但105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為避開陸生政策,轉而發展「新南向政策」,根據「教育部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統計,學位生加上非學位生,越南已成為我國最大境外生來源國,並在110年度蟬聯第一名寶座,去年越南學位生已達1萬6141人,比起109年度成長35.41%。國內境外生人數在108年度前,均以陸生居冠,但從109年度開始,因兩岸政治因素,陸生大幅減少,加上政府鼓勵南向招生,台灣外籍生結構開始出現質變。而在境外生最多的大專校院方面,依照教育部統計數據,109到111年度之間,境外學位生增長的前10名學校,當中7所為科大,前3名為龍華科大、正修科大與崑山科大,且3校都是製造業中階技術人才培育大校。高教資訊網站「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分析,多所知名科大在疫情期間招生開紅盤,主要是近3年技職校院積極在辦學上結合產學合作、就業,以及針對台商新南向供應鏈布局開辦新南向專班。魏佳卉表示,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出現境外生成長,反應國內中階技術人才缺口需求。而境外生在台升學,除了畢業之後可以申請留台工作簽證外,加上台商產業鏈往越南移動,學子獲得台灣文憑後,在就業上可同時銜接母國就業市場,達成畢業即就業的生涯規畫。至於其他國家地區的境外生來台求學人數出現起落,魏佳卉認為,大陸招生方面,主要受兩岸關係緊張所影響,導致陸生來台人數嚴重減少,但境外生減少當然不只是存在於陸生群體,作為僑生主要來源國的馬來西亞,近年留台人數也明顯降低,主要在於馬來西亞國內同樣面臨著少子化衝擊,另還有中國大陸近年提供許多優於台灣的赴陸升學優惠措施,因而吸引不少大馬學子到大陸求學。

言論自由月害歧視事件狂炸?台大學生會發聲了 經濟系學生最慘下場曝光
台大經濟學系學生會選舉爆出候選人涉歧視爭議,掀起輿論海嘯,而依台大學生獎懲辦法,若性平會查證候選人不當言行屬實,最輕處以申誡,重則大過或勒令退學處分。此外,台大學生會才在4月中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卻爆發歧視事件,學生會今(22日)為活動至今造成的超乎預期傷害道歉。掀起爭議的經濟學系正副學生會長2號候選人,提出「舞會處男禁止報名,處女強制參加」、「LGBTQ與狗不得在會中辦打《傳說對決》」、「原住民、僑生、體育生入學名額減少」等,充滿歧視特定性取向、種族與身分、身材及性徵、戀愛與性行為經驗和服裝,且涉及暴力與強制行為的政見。事後遭學系通報性平會調查。台大性平會資料指出,案件應於3日內移送性平會,性平會在30天內完成受理與否審視,如受理並成立調查小組,將於2個月內完成調查,與向校方提交處理建議與調查報告,再移送學生獎懲委員會等權責機關議處。而據《中央社》報導,前台大性平會委員,台大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王麗容表示,過去被開除學生通常有性侵害案件,若是記過等其他處分,也會建議同時接受性平教育,目的是希望矯正學生,不是趕走學生。此外,依台大學生個人獎懲辦法,學生若有性騷擾、性霸凌,且經性平會或性騷擾防治委員會查證屬實,視情節有申誡、小過、大過或勒令退學等處分。另外,這次的候選人爭議以及不久前的歧視原住民事件,也引來外界對是否與台大學生會4月中進行的「言論自由月」有關猜測,學生會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活動初衷是藉由實體的校園空間,促進校內不同意見與想法交流。但學生會坦承,活動至今已造成超乎預期傷害,以及因缺乏積極作為、沒有明訂仇恨言論標準,導致歧視原住民布條等事件出現,學生會對所有受到傷害的人鄭重道歉,並對自身文化敏感度、族群敏感度深刻反省與嘗試修補。

封殺台大學弟? 疑經濟系校友開嗆:未來禁取得工作機會
近日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鬧出風波,因為有2位候選人在學生會正副會長選舉公報的政見中說,「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等岐視內容。對此,疑似有校友說,會動用關係在業界封殺他們,也會讓他們無法申請國外學校。據了解,陳男跟謝男所提出的選舉政見為,「非應屆生禁止進入學生會」、「原住民、僑生、體育生入學民額減少」、「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大四畢業母胎單身進行結紮手術」等16項,由於內容涉及性別歧視,也引發外界討論,系學會目前已下架貼文。原PO在臉書粉專「黑特帝大」發文說,「我們是一群在外資與銀行業任職的台大學長姐,目前年紀大約40-50,許多人已是公司主管。在得知你們令人憤怒的競選文宣後,經過一群朋友討論,已經決定會動用自己在公司的影響力,禁止你們未來取得實習與正職機會。」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公報惹議。(圖/翻攝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學會臉書)原PO表示,「我們包含台港兩地的金融機構,科技業,並且由於我們多數有取得國外mba,目前也有不少人擔任校友招生官,我們已經著手翻譯你們的言論,會轉告其他招生委員會將你們列為不受歡迎名單。」原PO強調,他們能幫的只有這些,會讓該2位候選選人無法在金融業、四大會計事務所,科技業等公司上班,也不能申請國外學校。此文曝光後,超過7100人按讚,網友紛紛留言「非常感動有學長姐願意挺身糾正歧視言論」、「他們的爸爸媽媽阿嬤阿公會不會出來,哭天搶地說他們只是個孩子啊」、「希望本文所言屬實,檢討社會亂源、避免他們取得更高權力人人有責」。不過,也有人持相反看法,「雖然社會很殘酷,但感覺所謂的正義有點過頭了 有點像在變相霸凌了」、「這是哪間公關公司的」、「想像力不錯喔,看能不能唬住人」、「8成是幻想文吧,但真的很希望台灣的菁英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及能力讓台灣進步,而不是撕裂族群」。

台大選舉爆歧視!禁LGBTQ與狗「ㄐㄐ不到10cm上家政課」 校方回應了
台大經濟學系爆出歧視爭議,臉書粉專「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學生會」今(21日)公布4組學生會正副會長候選人政見,卻出現性別、性取向、種族、職業及身材歧視內容,引發各界抨擊。學系事後已通報學校性平會處理,校方亦表示將持續關注,並視情況輔導。引發爭議的2號候選人,提出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女生微積分強制穿高中制服上課;舞會處男禁止報名,處女強制參加;ㄐㄐ10公分以下要上家政課;大四畢業母胎單身進行結紮手術;LGBTQ與狗不得在會中辦打《傳說對決》;原住民、僑生、體育生入學名額減少;禁止系上同學與職業軍人交往;欠錢不還超過1個月剁手指;以及加設刷卡權限,BMI 20以上禁止搭乘電梯等政見。選舉委員會雖表示,該組候選人政見內容有歧視特定性取向、種族與身分、身材及性徵、戀愛與性行為經驗和服裝,且涉及暴力與強制行為,已刪除違反憲法、刑法相關內容,並在選舉公報中明確提及該組候選人政見「極其不當」,且不代表該學系學生會和該學系學生,候選人也有更改政見意願,但因超過登記時間及部分內容仍帶有歧視,因此不接受更正,只能將該組政見放到最後,讓讀者決定是否要閱讀。歧視政見曝光後掀起輿論海嘯,儘管該組候選人在「台大交流版社團」發文道歉,強調對特定族群並無惡意或仇恨,是個人不成熟行為及玩笑尺寸拿捏不恰當,加上因選舉相關規範無法退選,只能停止選舉活動,並對自己言行負責、記取教訓。經濟學系則指出,該組候選人政見有多處違反人權價值及性別平等法令之虞,第一時間已通報性平會,後續將依性平會調查結果及校方個人獎懲辦法辦理,也將啟動輔導機制。台大經濟學系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成為「完整」的人,而學系一向堅持人權及性別平等、維護言論自由,但自由是完整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台大校方表示,基於尊重學生自治,不會在事前審查各級學生的自治選舉辦法及方式,而該學系學會,已認知到此次選舉中有極其不當政見並於公報上載明,當事人也已道歉認錯,校方將持續關注,並視情況給予輔導。

台灣VR《紅尾巴》奪紐約電影節銅獎 《貝殼島》入選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提案
公視兒少節目《青春發言人》與VR影片《紅尾巴》分別奪下美國紐約電視獎(New York Festivals TV & Film Awards)金獎與銅獎殊榮。前景娛樂製作的VR項目《貝殼島》故事主軸改編自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之生平經歷,也入選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官方提案大會,是唯一入選官方提案大會的台灣項目。公視兒少節目《青春發言人: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榮獲娛樂節目教育類金獎,製作人賴彥如表示,「節目上架後,一度在網路平台被管制,這跟過去的我們一樣,深怕談論『自殺』會導致不好的影響。但節目製作過程中,我們慢慢發現,避而不談絕不是個好選項。如果能試著更坦誠地討論自殺,當它變得不那麼禁忌,也許深受自殺意念所苦的人,也會覺得不那麼孤單。」顧問陳質采醫師表示,「我們的目的是創造一個友善滋養的環境,讓每個受苦的青少年、助人或陪伴者都能更開放的成長,而不是計較誰做對、誰又做錯的權威氛圍。公視《青春發言人》專題影片「我自殺,但我想活下去」獲得「美國紐約電視獎」娛樂節目教育類金獎。(圖/公視提供)VR電影《紅尾巴》繼先前獲得法國新影像藝術節(Newimages Festival)、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市場展等國際影展的肯定後,再度榮獲紐約電視獎技術類別影片製作創新類銅獎的青睞,這也是導演王登鈺首次創作VR動畫。對於拿獎,他開心表示,「對這部僅有20分鐘,卻工作長達2年的作品來說,這個獎是很棒的鼓勵。」談到《俗女養成記》的父女檔陳竹昇 和「小嘉玲」吳以涵,以及金馬影帝劉冠廷等主角們的中文配音表現,更讓王登鈺驚呼「超敬業!他們自我要求很高,有時他們自認沒到位,會要求再重來,我很尊敬他們的職業精神。」VR電影《貝殼島》則以「青年離家」與「母子間的羈絆」做為敘事核心,穿插寫實的場景與虛構的寓言故事隱喻陳欽生的政治受難歷程。陳欽生為1965年來台讀書的馬來西亞僑生,1971年因被指控涉及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後又被誣陷參與馬來西亞共產黨,最後被判刑12年,轉至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服刑8年11個月。服刑期間陳欽生母親曾前往探視,當時母子兩人已有近十餘年沒有相見。最後陳欽生終於在1988年帶著妻子回到馬來西亞與母親團聚。目前定居台灣的陳欽生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擔任導覽員,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參觀人權館,即由他導覽台灣戒嚴時期的人權歷史。《貝殼島》擬真重現歷史場景。(圖/前景娛樂提供)《貝殼島》 在製作過程中,場景與互動設計參考源自綠島監獄的「貝殼沙畫」與傳統皮影藝術。對於風光入選安錫動畫影展官方提案大會,主創團隊表示他們希望《貝殼島》不僅僅是重現白色恐怖時期的時代氛圍,更能發揮紀錄片、動畫、與VR三種媒材的跨域合作魅力,讓全世界的觀眾用新的方式重新理解「歷史」。

今年國中會考報名人數出爐 全國試務會:連2年不到20萬、創歷史新低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將於5月20及21日辦理,3月11日完成報名。經全國試務會統計,今年全國18個考區及大陸考場總報名人數計19萬8673人,比去年的19萬9318人少645人,是連續第二年不到20萬人,也創下歷年最低報名人數紀錄。全國試務會統計,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共有19萬8673人報名,其中集體報名19萬7145人,個別報名1528人。報名人數最多的3個考區,分別是新北考區3萬739人,中投考區3萬495人,及台北考區2萬2213人。全國試務會表示,特殊身分考生包含:原住民、派外人員子女、蒙藏考生、回國僑生、港澳考生、退伍軍人、境外優秀科技人才子女,總報名人數7452人;各類特殊身分考生於各項入學管道報名時,須再行繳交相關證明文件,以供審核。另外,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總報名人數8607人,報考資格雖已於報名時審查,但考生申請的應考服務需求,仍須經考區試務會邀集身心障礙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特殊教育專業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組成審查小組,審查後再通知考生審查結果,因此,申請應考服務的考生應與所屬考區試務會保持聯繫,以獲得妥適的服務與照顧。全國試務會指出,所謂身心障礙考生包含智能、視覺、聽覺、語言、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情緒行為、學習、多重障礙、自閉症和其他障礙。全國試務會提醒考生,今年國中教育會考考試日期為5月20及21日,4月14日寄發准考證。集體報名的考生,准考證將由就讀國中轉發;個別報名的考生,准考證則由各考區試務會寄發。考生應於收到准考證後詳細檢查,如有錯誤須於4月17及18兩日提出申請勘誤,集體報名的考生向就讀國中提出勘誤需求,個別報名的考生向考區試務會提出勘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