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假?坐月子?傻傻分不清楚!入住「新寶」,產後憂鬱不會來
新生兒的誕生是何其喜悅,為了呵護這樣得來不易的小生命,現代人常會在產前就預訂好產後護理之家來照護,不僅是為了亞洲習俗的「坐月子」,更是為了讓新手爸媽學習不手忙腳亂,並讓產後媽媽能夠得到充分休息。安全、呵護、衛生、健康,是「新寶產後護理之家」一直堅守的原則,新寶是目前業界少有的獨棟式產後護理之家,外觀如同五星級酒店式公寓,門房更是24小時皆有人員管制,每間房間都配有自己的車位,感控監視也做得非常足夠,對於在意人流出入是否單純的產婦,這裡絕對是最好的選擇。感謝卡貼滿柱面就是照護人員用心又貼心的見證。(圖片提供/新寶產後護理之家)走進「新寶產後護理之家」大廳挑高又明亮的門面,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媽媽們留下的感謝字卡,護理長分享了個小故事「之前在育嬰室我們發現有寶寶的哭聲很像小貓叫聲,雖然很可愛但我們感覺不對勁,立即請兒科醫師檢查就發現是貓哭症候群,這是一種染色體的疾病會對身心成長造成影響,還好當時有警覺發現得早,才能讓寶寶能盡早獲得治療也能因此撫慰媽媽使其振作」,貼身的照護人員這樣用心又細心,難怪感謝卡貼滿了這座柱子,這不就是住過都說讚的保證!「新寶產後護理之家」專業的護理人員及醫師群固定一週5次定期巡查寶寶及媽媽,十分注重寶寶與產婦的照護。(圖片提供/新寶產後護理之家)「新寶產後護理之家」有專業的兒科、婦產科醫師會定期巡查,每天接觸寶寶的護理師、保姆照顧員,也皆有專業執照,且護嬰比例是比衛生局規定還要嚴格的1:5,十分注重寶寶交叉感染!新寶嬰兒室也皆設有隔離觀察室,主要是有外出回館的寶貝,規定必須於隔離室做觀察照護,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就是要讓寶寶媽媽都能在「新寶產後護理之家」獲得最安心、貼心的照護。「新寶產後護理之家」獨棟獨戶以外,每間房間皆有14坪以上,安全和舒適都兼顧。(圖片提供/新寶產後護理之家)除了安全及醫療照護要優秀以外,好吃又營養的月子餐也是選擇產後護理之家媽媽們最重視的。因館內避免有明火,餐點部分皆與經過食品雙認證通過的月子餐廠商配合,菜單也都是營養師調配,不僅讓產婦吃的健康,也能替換選擇不侷限。除此之外,需要特定調理身體的產婦餐食,「新寶產後護理之家」也會貼心的客製化。這些用心又貼心的服務設計,可是歷經長達五年的籌備期,為了就是要給產婦們最好、最優質的服務。不得不說,每位產婦都應該來參訪一下這樣優質的產後護理之家,來過一次後,相信就再也不怕產後或產前憂鬱症了!

超人氣「新寶護理之家」 獨門獨戶、智能照護,準爸媽不能錯過的選擇!
歷經懷胎十月的辛苦,再到喜獲麟兒的喜悅,一切都是那樣地令人喜悅!歡喜迎接寶寶後,產婦後續照顧以及新手爸媽的心慌意亂,不要擔心!就交給「新寶產後護理之家」吧!產後護理之家提供專業護理師服務,除了照顧媽咪和寶寶外,也會在緊急時刻提供及時醫療救護。(圖片提供/新寶護理之家)該如何挑選值得信賴的產後照護之家生完產後的媽媽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在喜迎新生兒後帶著愉悅的心情,好好的調養身體,無論是身體、心理、營養、健康都需要獲得良好的照顧及呵護,尤其是第一胎的新手媽媽們更是需要幫忙和呵護,這時有專業人員從旁協助。這時全家人就會開始協尋護理之家,為的就是避免手忙腳亂地照護初生寶貝的同時,忽略了產婦調理。但是坊間護理之家不勝枚舉,怎麼挑、怎麼選才能找到值得信賴、安心交託的產後護理之家?首先當然必須擁有「組織經營管理」、「專業服務與生活照顧」、「環境設施安全」三大合格評鑑,嬰兒照護人員比例及是否有專業醫護證書,醫師團隊是否健全且巡診次數是否足夠,門禁控管嚴格、消防逃生系統、有無媽媽教室。當然舒適且乾靜的環境,月子餐的豐富度及營養度,也是輕鬆、安心度過月子期的重要關鍵。產後照護之家多樣設施,讓媽咪能透過運動放鬆心情。(圖片提供/新寶護理之家)高貴不貴的最夯產後護理之家相信很多新手爸媽會詢問親朋友好友的推薦,或是上網蒐集資料,相信如果需多新手爸媽都能發現近期在網路及孕婦間討論度極高的「新寶產後護理之家」,是位於三重區的護理之家,獨門獨戶的高大建築,無論是經過或是看到照片一定都會一眼瞬間的愛上!為了讓大家能深入瞭解,就來為大家一一說明,「新寶產後護理之家」從獨棟氣派外觀就已經讓人安心一半了,進入室內即刻被清潔、明亮、溫馨的裝潢給吸引,提供產婦入住的房間明亮、舒適,每間平均有14坪以上大空間,即使在房間待上一整天也不會有任何壓迫感,其中擁有全台唯一挑高六米的19坪房型,深受媽媽及藝人們喜愛,是「新寶產後護理之家」裡最搶手的房型。產婦有了舒適環境,寶寶們的嬰兒室也擁有潔淨溫暖的空間,且有24小時護理照護,同時有即時影像觀看,讓媽媽隨時都能看得到寶寶,此外還有嬰兒SPA池刺激寶寶感覺統合,這已經能完全擄獲媽媽及家人的心了!新北市三重區的獨棟月子中心「新寶產後護理之家」,24小時嚴密管控讓妳坐月子期間更加安全有隱私。(圖片提供/新寶護理之家)月子餐也是在挑選產後調理項目中很重要的部分,經由「新寶產後護理之家」雙認證中央廚房精心製作,嚴選台灣在地食材,客製化菜單由專業團隊調配,天天新鮮現煮不重覆;愛美的媽咪也不要擔心,雙主菜設計讓妳吃得健康清淡,對於哺乳的媽媽也會提供充分蛋白質,讓月子期間吃的精緻、美味又不用擔心身材走樣!除了餐食以外,「新寶產後護理之家」也專為產婦所設計的運動及衛教課程,不僅吃的健康營養,「新寶」更注重身、心、靈獲得完美平衡。(圖片提供/新寶護理之家)完美的硬體設備和營養衛生的餐食以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有強大的醫療團隊,才能照顧好嬰兒與產婦,「新寶產後護理之家」即擁三位小兒科院長與醫師、兩位婦產科及復健科院長及副院長,定期一對一巡診,了解媽咪產後身體評估與傷口診察與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同時嬰兒室也提供智慧E化系統詳細記錄寶寶日誌,隨時能掌握寶寶的狀態。當然,還有專業泌乳顧問,提供哺乳時遇上的任何問題。挑選一個完美的產後護理之家不容易,不妨準爸媽們親自來一趟參訪,還有許多優點等著期待喜悅的妳們來探索,相信「新寶產後護理之家」絕對不會令您失望。

陳佩琪稱想挑戰區域立委 柯文哲:她不會去選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妻子、北市聯醫小兒科醫師陳佩琪日前在節目中透露,由於柯文哲擔任了8年台北市長,因此對政治耳濡目染,有主動向柯文哲討論要參選區域立委。柯文哲對此表示,這只是夫妻在聊一些對政治議題的看法而已。陳佩琪日前在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透露,以前不考慮從政,但在柯文哲擔任8年市長後慢慢對政治耳濡目染,而社會發生的許多事也讓她很有感。因此有次還主動和柯文哲討論要參選區域立委,而柯文哲也沒有思考能不能選上,而是反問她想關注什麼議題。陳佩琪表示,台北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長照是許多市民殷切期盼的政策,所以重點會著重在長照,而長照如果要做得好就一定要錢,也要關注錢怎麼來。陳佩琪指出,其實高端疫苗的爭議是想從政的敲門磚,原以為高端疫苗的惡夢已結束,結果因高端未取得WHO認證,導致打高端的民眾要入境日本前需自費PCR,在門診中遇到許多民眾有相關困擾。雖對高端疫苗不敢置喙,但政府也應該先想到高端在解封時會遇到的問題。對於陳佩琪稱有考慮參選區域立委一事,柯文哲在出席民眾黨公職人員共識營時表示,只是夫妻在聊對一些政治議題的看法而已,陳佩琪不會去選舉。

2歲妹狂感冒…「1個月看診15次」媽搖頭 醫曝5徵兆:大人也小心
小孩常生病?一名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近日到診所看診,不料健保卡一插下去,紀錄顯示她在短短1個月內已經看診15次,就連媽媽也無奈表示「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對此,醫師透露可能是孩子正在更新身體病毒碼,若出現5徵兆就要注意。兒科醫師陳映庄在臉書提到,「有位大約2歲半左右的小妹妹來門診,健保卡一插下去看紀錄,哇…今年三月都還沒過完,就已經看診15次了」。經過醫生詢問,家長無奈地說「最近剛去上學所以一直在感冒,每次看病吃了好幾天藥感覺要好了,沒想到才隔幾天又再中一次,已經不知道看過幾次醫生了」。陳映庄指出,「6個月大之後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因為媽媽給的抗體耗盡,之後都要靠自己對抗環境中的病原,所以只要碰到以前沒碰過的病毒幾乎都會中標完全擋不住。因此剛去上學的孩子,大多會先被小學長學姊們用口水病毒霸凌個一年半載,等該得的病毒都得過一輪有抗體之後,隔年就換他霸凌菜鳥了」。醫師表示,「正常情況下,孩子約3-5天就可以產生對付病原的抗體,所以即使常常感冒,但完全不吃藥或僅吃症狀藥在一週左右能痊癒的孩子,通常代表免疫力沒啥問題」。不過,陳映庄提醒,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若出現以下5種情形,就必須注意。感冒症狀常超過2週以上動不動就發燒腹瀉經常細菌化膿性感染(中耳炎、鼻竇炎或肺炎等)精神或胃口一直很差傷口很難癒合或容易感染陳映庄強調,「這些現象通常代表狀況免疫力可能真的出了狀況,請諮詢您的醫師試著找出原因,例如睡眠品質、營養攝取和運動習慣是不是哪邊出了問題。另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狀況就是過敏,長期過敏不僅影響睡眠品質,也會直接影響免疫力更容易導致嚴重的感染問題,都要一起解決才能改善」。(圖/翻攝自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臉書)

諾羅群聚感染?360名師生上吐下瀉 食安處緊急採檢
台中市某國小驚傳疑似諾羅病毒群聚感染!25日補班一早陸續有師生出現上吐下瀉、發燒症狀,疑似諾羅病毒群聚感染。該校校長27日表示,今天一早就有368名學生請假,截至下午4時統計,國小及幼兒園師生共360人出現不適症狀,學校除清消外,食安處已採24日營養午餐等檢體送驗,檢驗結果須等約1至2周後出爐。校長指出,目前尚不知群聚感染原因,25日週六補班上課,上午8時許即有師生陸續出現上吐下瀉及發燒症狀,當天約有近百人發病,遍及國小及幼稚園各年級師生,校方懷疑是感染諾羅病毒,當天緊急通報教育局。全校27日一早就有368名學生請假,其中有254名學生出現不適症狀,其他是請防疫假。根據校方27日下午4時許統計,全校有360名師生出現上吐下瀉等不適症狀,發病師生都有食用24日營養午餐,包括國小學生271人、老師27人;幼稚園學生54人、老師8人。其中有222人就醫,另有51人症狀較輕微,未就醫。目前就診師生經診斷各為諾羅病毒、感冒型腸胃炎及腸胃炎等,目前食安處已到校採檢24日午餐、發病排泄物等樣本送驗,結果將在1周至2周後出爐。小兒科診所醫師施勝桓表示,感染諾羅病毒會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及嘔吐,或合併腹瀉等症狀,諾羅病毒傳染途徑是「糞口接觸」,傳染力很強,嘔吐物、唾液、受汙染的食物及水源,甚至親密接觸都可能被傳染,潛伏期約1至3天 、發病期間約2至3天,要防止病患脫水,定期補充水分。施勝桓提醒患者儘量在家休息、不要外出,預防之道應減少生食、勤洗手,要殺死諾羅病毒用一般消毒酒精並沒用,應使用1:50比例稀釋的漂白水進行清消才有效。

爆乳議員中鏢病6天!單周16萬人狂拉吐不停 醫授「預防3招」:酒精殺不死
雖然新冠確診數下降,但急性腸胃炎的個案卻持續攀升,據疾管署日前公布資料顯示,近期單周腹瀉就診數高達16.5萬人,創下3年來新高紀錄。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的典型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提醒民眾除了做好手部、環境清潔外,應避免吃下未充分煮熟的食物。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台灣最常見的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其中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至隔年3月,而腺病毒則全年都會發生。林應然指出,若感染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會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病情輕微的患者只需服藥即可康復,但病情嚴重者進食後就嘔吐,甚至可能拉到脫水,這時就得送醫打點滴。林應然說明,之所以諾羅病毒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原因,在於這類「吃下肚」的病毒很難被酒精消滅,提醒民眾除了使用肥皂勤洗手外,也可利用漂白水加強環境清潔,另應避免將未煮熟的食物吃下肚。成功當選嘉義市議員、改名為「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的實況主「Molly翎熹」周四(23日)在臉書發文透露,除了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外,身邊已有3名友人相繼中鏢,「溫馨提醒大家,記得勤洗手,避免生飲生食,才不會像我一樣病了六天還沒好」,可見這波腸胃型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覷。Molly不幸中鏢病了6天。(圖/翻攝自Facebook/Molly 翎熹)

腹瀉就診創3年新高紀錄 9歲女童上吐下拉「1天超過10次」
疾管署日前公布,近期單週腹瀉就診人次達到16.5萬人,創下三年來新高紀錄,且當中高達9成為感染諾羅病毒導致,自春節假期後至今就未曾趨緩,依趨勢觀察,評估目前仍再染病高峰,民眾得多加注意。雙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鄭弘彥表示,日前在診間就遇到一名9歲女童因一天內嘔吐超過10次並伴隨腹瀉來就醫,病人因嚴重嘔吐吃不好,甚至出現脫水及酮尿症狀,所以緊急安排住院治療,先給予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及葡萄糖,病人的糞便經過腸道細菌與病毒分子檢測(BD MAX™ Enteric Bacterial and Viral Panel)發現是感染諾羅病毒,以支持性治療並配合藥物緩解症狀,5天後才康復出院。鄭弘彥醫師指出,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觸傳染,傳染力極強,成人或幼童都有可能被感染。像上述個案,經過病史詢問發現,可能是全家外出郊遊時,以山泉水沖洗水果,食用後不幸感染,原以為只是一般的腸胃炎,但因為女童嚴重連續嘔吐及水樣腹瀉,加上食慾與活動力下降,家長警覺不對後才送醫。鄭弘彥醫師強調,孩童身體水分占比約7成,感染急性腸胃炎後更要注意脫水的狀況,可觀察皮膚彈性是否下降,或出現嘴唇乾裂等狀況。而兒童急性腸胃炎首先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並配合清淡飲食,如果仍然持腹瀉、嘔吐及食慾不振,建議應該盡快就醫治療。想要預防諾羅病毒,鄭弘彥醫師建議,可從注意手部衛生、戴口罩與勤消毒開始,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在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都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蛋、肉類或貝類等產品,以及飲用未煮沸或消毒之生水。另外,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因此家長照顧嬰幼兒時,仍要多注意家中環境廁所衛生,要多洗手,少去公共場所及人潮多的地方,以避免接觸傳染,若不幸感染,出現強烈腹瀉、嘔吐,甚至是抽搐症狀時,請盡速送醫勿延遲。

超商2國中生討論:學期結束前一定要「上某人」 醫嚇壞:我錯了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近日在臉書發文說,他有次在超商店排隊結帳,前面2個孩子竟說,「我要上李XX,這學期結束以前一定要上」、「那你先上,之後再換我。」陳木榮在個人臉書粉專發文說,「我原本以為,生了孩子,給他一個好環境,孩子就可以一路順利成長。後來我發現,我錯了!」他半年前在超商排隊等結帳,聽到前面2為國中生的對話。國中生說,「我要上李XX,這學期結束以前一定要上。」另一位表示,「那你先上,之後再換我。」陳木榮說,他稍微看了一下,孩子大概是國中生,「我發現我們希望盡全力給孩子好的環境,卻沒有辦法永遠保護孩子不會受到莫名的惡意傷害。」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我雖然沒有女兒,但我一定一定會好好教育兒子不可以這樣,有夠跨張這2個男生」、「外面的危險無法控制和選擇,只能在家做好自我管理」、「當我看到幼兒園老師把《黑桃A》這首歌給小孩跳舞用,我就感到絕望」、「這對話真的太可怕了」、「你應該把那2個小孩對話錄起來,報警預防性羈押」。

早產兒「9成血液倒流」回到母體 轉診僅花70分鐘!成功搶救新生命
疫情期間,一名於診所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發生低溫、低血糖、呼吸費力、血色素低下(僅2.9 g/dL,正常為14 g/dL以上)等問題,為縮短搶救時間,國泰醫院重症新生兒外接團隊事前先請診所完成病人COVID-19 PCR,並於到場判斷評估病人狀況後,於抵院前通知同仁備血,讓這名病人的外接轉診時間有效縮短至70分鐘(據國外研究新生兒外接轉診時間平均為235分鐘,而轉診時間超過120分鐘新生兒併發症會增加62%)。國泰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病人到院後診斷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病人9成以上血液(209.5 mL)倒輸回流母體,為嚴重貧血(80~150mL以上屬嚴重),發生率約萬分之三,若未及時搶救,延遲輸血治療,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死亡率高達6成以上,即使存活也多留下後遺症。所幸經醫療團隊專業判斷並搶救得宜,病人出院2週內回診檢查肝腎功能及腦部超音波皆正常,成功搶救新生命。台灣社會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家中捧在手心、細心呵護的寶貝,而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每10位新生兒就有1位是早產兒,國泰醫院多年來重視孕產兒安全,透過擬真情境模擬救護流程、跨領域組成新生兒外接轉診團隊,分秒必爭掌握外接救護時效,分別榮獲2022年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類產兒組金獎,及以「COVID-19疫情期間重症新生兒的外接轉診服務」榮獲主題類銀獎肯定。

17歲男打完球突蛋疼…醫驚見「睪丸變紫黑色」險切了 1族群易發生
一名17歲少年打球後突然感覺右側睪丸劇痛,同時伴隨右下腹痛、頻尿等,就醫檢查驚見睪丸呈現黑紫色缺血狀態,所幸經過手術治療已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如果超過6小時恐使睪丸因缺血性壞死,嚴重恐影響生育,而睪丸扭轉好發於12至18歲青少年,如果本身有合併鞘膜先天發育異常,特別容易發生。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泌尿科醫師蔡伊達分享收治個案,該名患者至急診後,先由急診兒科醫師檢查患部,排除其他原因後,判斷疑似睪丸扭轉,即緊急會診泌尿科。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右側睪丸扭轉,動脈因扭轉導致缺血梗塞產生劇痛,立即施行徒手睪丸反扭轉復位術,恢復血液流通並安排陰囊探查手術。醫師透露,當時患者的睪丸呈現紫黑色,已幾近壞死,所幸搶救即時,免於切除,但考量少年的鞘膜先天異常,比一般人容易發生雙側睪丸扭轉,故施以雙側睪丸固定術,將左右兩邊的睪丸固定在陰囊底及壁上,避免日後復發。經過治療,少年術後觀察2天即出院,1週後回診時自述已恢復正常生活。蔡伊達說明,睪丸扭轉好發於12至18歲青少年,因青少年提睪肌的收縮反射比成年人強,在青春期階段睪丸快速發育增大,若合併鞘膜先天發育異常,睪丸易向前倒或變橫置,甚至整個顛倒,受外力撞擊和激烈運動可能使精索裡的提睪肌激烈收縮,特別容易造成睪丸扭轉,也有少部分個案是嬰幼兒及成年男性。醫師提醒,若發生睪丸扭轉狀況,如超過12小時才進行手術,有五成以上病人因睪丸缺血壞死而被摘除,若超過24小時,則高達九成以上,且壞死的睪丸若不摘除,將因產生睪丸抗體影響另一側正常睪丸功能,倘若發現睪丸疼痛,務必盡速就醫,把握在黃金6小時內進行手術治療。

球場之戀1/「黃金左手」吳宗軒IG藏愛 穩交小6歲啦啦隊正妹
新北中纖女子排球啦啦隊的正妹姿蓉長相甜美身材窈窕。(圖/取自powermegirls 、姿蓉IG)受封「黃金左手」的排球選手吳宗軒,不只是球場表現引發關注,感情世界也是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據本刊觀察,今年29歲的吳宗軒,私下早有個交往多時的女友相伴,女方正是小她6歲、效力於新北中纖女子排球啦啦隊的一員「姿蓉」。早在2021年5月,吳宗軒和姿蓉的IG上就可以看到兩人在綠島燈塔前同角度的男、女友視角照。(圖/取自吳宗軒、姿蓉IG)吳宗軒過去總是不吝嗇於在社群網站上分享戀愛的喜悅,直到他揮別上一段戀情後,才開始轉趨低調,似乎是不希望戀情成為茶餘飯後的焦點。但熱戀中的情侶難免會手癢放閃,小倆口不時會在IG分享出遊照,即便小倆口偶爾會刻意錯開時間上傳,但相同的拍攝地點、角度,早已洩漏正是男、女友視角的Lovestagram。雖然刻意避開同一天上傳美照,但吳宗軒與姿蓉在宜蘭清水海邊的照片角度相同。(圖/取自吳宗軒、姿蓉IG)記者循線發現,早在2021年5月吳宗軒就曾曬出他在綠島燈塔前的「女友視角」照,同一天姿蓉也分享了同個角度的照片,兩人寫的都是在提醒大家要小心疫情的相關內容,8月吳宗軒PO了宜蘭清水海邊照,姿蓉則是在錯開到十月才發了同個地點的比基尼照;不過中間9月在姿蓉慶祝22歲生日時,吳宗軒在IG留言處祝福女方生日快樂,文字後方還附上一個眼冒愛心的表情符號悄悄放閃;之後2人更不約而同分享在劍湖山、鹿茸咖啡莊園、清境農場等約會勝地的美照,愛的足跡幾乎踏遍全台,關係不言而喻。姿蓉2021年過生日時,吳宗軒還在留言處公開祝福。(圖/取自姿蓉IG)去年9月剛邁入23歲的姿蓉,高中就讀育達高級中等學校時尚模特兒科,大學則是萬能科大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因身高外貌優勢,她早早入行當模特兒、加入全台首支專業模特兒啦啦隊「Power Me Girls」。此外,她還擅長疤痕重建、黑眼圈遮瑕,會趁空檔經營副業,是個才貌兼具的正妹。兩人去劍湖山遊玩自然也都在摩天輪前取景留念。(圖/取自吳宗軒、姿蓉IG)而今年29歲的吳宗軒,國小因家人開始接觸排球,征戰過大大小小的球場,並多次拿下企聯賽「最佳副攻手」殊榮。但大學畢業後,他選擇暫別球場轉戰教職,直到2021年他先以教練身分加入台中太陽神,下半年則以球員身分重返球場,為球隊注入新能量。雖然他與姿蓉隸屬不同球團,且年紀相差6歲,但有「排球」這個共同話題,想必關係一定會更加緊密,完全不用怕有代溝。去年12月耶誕節兩人一同在清境農場度過。(圖/取自吳宗軒、姿蓉IG)

照顧身心障礙孩童 臺大成立「特殊需求視覺中心」
臨床研究顯示,身心障礙兒童與青少年,特別是中度和重度障礙,比一般孩童更容易發生視覺問題,但目前一般眼科門診提供的視力檢查,多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解及配合能力,往往無法有效的了解他們的視覺能力,使得家長難及早發現孩童的視覺問題。看見這些特殊孩童的困境,衛生福利部於111年擴大辦理「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畫」,臺大醫院承接「復能據點暨管理中心」重任,為提供家長及特殊孩童更為完善且適當的就醫過程與環境,特於眼科部成立「特殊需求視覺中心」。為執行視覺復能相關業務,臺大醫院除購置有多項手持式眼科檢查儀器及符合特殊兒少能力的視覺評估工具,並由眼科醫師、具備視覺復能實務經驗的職能治療師、驗光師及社工師等專業人員,組成醫療服務團隊,該中心於今日進行揭牌典禮,期能造福更多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及大朋友。特殊需求視覺中心的服務對象為懷疑有視覺問題、但卻無法經由一般眼科門診得到適當視覺功能評估的孩童。在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與眼科部王一中主任多次協調下,為中心在擁擠的臺大醫院中騰挪出位於兒童醫療大樓三樓的獨立空間。該中心設有多項手持式眼科檢查儀器、符合特殊兒少能力的視覺評估工具及團隊專業人員,期待能更適當地評估特殊需求者的視覺能力與需求。同時設有獨立的診檢及諮詢復能空間,並安排適當的就醫時間,讓特殊需求者可以在合理調整下的環境,瞭解他們真實的視覺能力並提供視覺復能服務。除視覺評估外,中心集結眼科醫師、具備視覺復能實務經驗的職能治療師、驗光師及社工師等專業人員,組成醫療服務團隊,由各專業發揮所長、共同商討並執行最適合孩童的視覺復能方案。並於醫療過程中,視需求者的身心障礙情形和醫療需求,照會諮詢小兒科和小兒復健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和其他復健團隊成員。臺大醫院眼科部特殊需求視覺中心亦擔任協助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部立台東醫院等4家視覺復能據點的角色,透過聯合會議、實地交流及即時醫療諮詢等服務,共同商討及優化醫療品質,改善各據點在運行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此外,中心擔負編列臨床參考指引、辦理醫事人員教育訓練、開發視覺障礙民眾適用復能教材等任務,讓一般大眾及醫事人員更了解特殊需求者的視覺需要及能力重建,期望能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13歲女童身體不適就醫竟患急性心肌炎! 醫曝「1物」可救命
一位十三歲的小妹妹,因發燒、腹痛、嘔吐三天,外院檢查疑似急性心肌炎,轉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求診,急診兒科醫師檢查發現心跳過慢,心電圖顯示完全房室傳導阻滯(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且經心臟超音波發現心臟收縮力不佳,情況十分危急。急性心肌炎原因多 兒童以病毒感染為主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主任傅俊閔說明,急性心肌炎是因為感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心肌發炎,以兒童來說主要以病毒感染為主,但並非每個病童都能確實找到病原。心臟功能會因發炎程度不同,而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則心臟收縮力無明顯異常,重則收縮力明顯下降,而影響心臟輸出量甚至休克,若未及時治療,從無症狀到嚴重心因性休克,甚至心搏停止都有可能。支持性治療降心臟負擔 引心律不整需置放節律器傅俊閔醫師指出,急性心肌炎治療一般為支持性療法,治療目標就是減輕病人心臟負擔,並維持足夠的心輸出量。若血壓或心輸出量不足,則可能要使用強心劑,若藥物治療之下仍有心輸出量不足的情況,可能要體外維生系統葉克膜(ECMO)的支持。急性心肌炎可能會合併心律不整,或影響到心臟的傳導系統。一般心臟的傳導是從心房傳到心室讓心臟產生搏動,若心房心室的傳導路徑受到影響,就可能導致傳導阻滯;而完全房室傳導阻滯則為急性心肌炎少見的併發症,是指心房的電氣活動完全傳不到心室,臨床表現就是心跳變慢,此時可能需要使用經皮心臟節律器,或到心導管室置放暫時性節律器以維持足夠心跳。新竹醫院、生醫醫院 造福大新竹急重症病童傅俊閔醫師表示,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皆有常駐的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依緊急狀況處理兒童心臟急症,包含兒童心導管相關治療與介入性心導管手術,對於嚴重的急性心肌炎,也有心血管外科團隊緊急安裝ECMO支持心肺功能,期望能讓大新竹地區的急重症兒童得到即時且完善的醫療。

鄭家純新婚3個月 爆料AKIRA婚前醉倒路邊淚灑鏡頭
鄭家純在去年11月底時無預警宣布結婚消息,對象是大2歲的日籍小兒科醫師AKIRA,她笑稱已從「國民老婆」變身「國民前妻」,婚後時常台日往返飛行的她,這次特別登上派翠克主持的Up直播節目《藝外爆紅》,被問到交往過程與婚後生活,她也大方分享2人是透過交友軟體認識,原本也沒有特別感覺,後來覺得對方太有趣才繼續發展下去,AKIRA是超直的直男,求婚時也沒有任何浪漫橋段,只有簡單的問一句要不要結婚。鄭家純開玩笑變身「國民前妻」,與派翠克分享婚後生活。(圖/Up直播提供)至於婚後的生活,鄭家純也坦言,自己從小就很嚮往婚姻跟家庭,但因為兩人的成長背景及文化都不同,相處上很有挑戰性,並提醒未婚的男女,不論過往累積了多少戀愛經驗,在步入婚姻後都派不上用場,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學習。談到老公在婚前某次喝醉直接在路邊睡過夜的逗趣行徑,她直接笑到落淚並表示:「早上睡起來發現旁邊的枕頭上有雜草,詢問老公後才知道這些荒唐事。」隨後鄭家純也大方回應近期討論度很高的捐精辛辣話題,直球對決網友回應:「捐精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還有營養費可以拿何樂而不為。」並笑稱可以帶著自己的寫真集去DIY,相信很能幫助到大家,最後也談到,自己目前已是退役寫真女星兼人妻了,不必再遵循著偶像女神的模式生活覺得十分輕鬆。

34歲女懷孕「乳房異常漲大」竟罹癌 勇敢化療!生下寶寶後再切除腫瘤
34歲周女士懷孕第5個月時,感覺乳房漲大速度快得異常,並隱約摸到其中有硬塊,周女士擔心之餘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就診,經由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左乳有一個超過2公分的不規則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罹患「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進程快速、惡性度高,需盡快介入治療,然而對頭胎的周女士來說無疑是多重煎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黃至豪醫師評估,為了保全媽媽健康的同時顧及胎兒的正常成長,第一時間跨專科團隊醫師介入。團隊與病患及家屬討論治療方式,決定在第二孕程(懷孕第五個月進入第二孕程)胎兒穩定後,先接受兩次化療再生產,最後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周女士儘管非常擔憂,仍勇敢決定配合團隊治療計畫,今年周女士帶著5個月大的健康寶貝回診追蹤,腫瘤在化療後幾乎消失不見,病理報告顯示已經沒有腫瘤細胞,周女士非常感謝中國附醫跨科團隊專家的精湛醫術以及愛心照護,讓她和愛子都健康過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醫師強調,周女士與寶寶都能安全健康過關,且治療成效非常良好,關鍵在於中國附醫第一時間整合跨專科醫師與專家,包含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婦產科、放射腫瘤部、中醫部、新生兒科等,一起投入研究,並與病人周女士以及家屬充份討論後,安排最佳精準治療計畫,加上周女士高度配合醫囑與正規治療,方能精準打擊高風險的惡性「三陰性乳癌」。劉良智主任說,團隊專家群對於個案照護與治療的每個細節其實都戰戰兢兢,除了跟時間賽跑打擊惡性腫瘤,還要確認有效(治療效益)、快速(不能拖)、產程(考慮中間須要生產),堅持滿足照護媽媽及寶寶的健康,因為媽媽寶寶一樣重要,一個都不能少!黃至豪醫師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過去觀念認為,癌症是中老年人才容易發生的疾病,不過,黃至豪醫師提醒,年輕乳癌不容輕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臨床資料統計,超過30%乳癌患者被診斷時未滿45歲。劉良智主任進一步分析,根據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每年約新增1萬5000名乳癌病友,其中「三陰性乳癌」占10至15%,也就是說,台灣每年約新增2000名三陰性乳癌患者;儘管懷孕中婦女確診乳癌並不常見,然而,孕中確診乳癌者,依據中國附醫的統計,近年仍有5~10例發生,且孕中乳癌的病人有17%~48%屬於「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的腫瘤進程快速,應該盡快接受治療,但孕中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有限,經跨專科專家團隊評估,化學治療及手術治療是此時的首選;只是懷孕中進行手術合併全身麻醉會提高麻醉風險及胎兒風險,因此治療相當棘手;此外,高風險的「三陰性乳癌」在治療後仍需小心較高的復發機率。周小姐在懷孕中接受了兩次化學治療,治療後即感受腫瘤明顯縮小,而腹中的胎兒也在本院婦產部楊稚怡醫師密切追蹤下穩定的成長,治療三個月後,評估胎兒已成熟且接近足月,安排剖腹產;寶寶一出生新生兒科立刻接手照護,是一名健康的男寶寶。寶寶出生後周小姐接續完成數次化學治療,再評估時超音波只見到小小的一塊陰影。為了確認腫瘤的治療成效,安排了左側全乳房及腋下前哨淋巴結切除手術,將殘存的組織送化驗,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已經完全消失不見,淋巴結也確認沒有轉移,治療效果顯著。中國附醫血液腫瘤科鄭富銘醫師表示,「三陰性乳癌」發展異常快速,治療時間不能耽擱,目前已有許多化學治療藥物可以安全的用在第二孕程的孕婦,九成會有治療效果,其中20~30%更可以在手術前就把腫瘤治療到完全消失不見。研究顯示除了有乳癌治療的效果,也不會增高胎兒的風險。有不少在本院執行化學治療的孕婦,小孩也都已經平安長大。婦產科楊稚怡醫師指出,懷孕時期因雌激素濃度大幅增加,乳腺細胞增生速度快,以及整個乳房間質中的含水量亦增加,使得乳房體積變大,單靠自我觸摸無法準確得知。因此不論是孕前確認有良性瘤腫存在、家族有乳癌病史、乳房曾進行手術及自我摸到硬塊等狀況的婦女,建議須至門診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以確認乳房的變化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