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hop_ctwant_logo
search loading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3C
    • 品味
    • 健康
    • 星座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孫德榮玻璃心碎一地 首度公開道歉羅志祥

偶像界教父孫德榮日前帶著羅志祥送的名牌包、5566送給他的名牌手錶,到JET綜合台《大尋寶家》鑑價,大談多年培育偶像的心路程,。他坦言心情非常忐忑,「上過那麼多節目,我第一次那麼緊張。」更在節目上公開向羅志祥道歉,「羅志祥我真的很對不起你,我不知道你真的付了那筆錢,我知道後很心疼。」透露羅志祥當年差點因為還債要去主持情色節目。  孫德榮帶來羅志祥送的LV包包上節目鑑寶。(圖/JET綜合台提供)  孫德榮希望帶來的寶物能鑑定出好價錢,讓主持人丁靜怡忍不住說有那麼嚴重嗎?孫德榮直呼:「現在我的心像玻璃心一樣。」他拿出珍藏多年羅志祥送他的LV包,看到不慎擺到發霉,孫德榮直接現場丟掉,但出乎意料的是鑑價的價格完全不輸給5566送的浪琴錶,讓孫德榮也說:「所以我疼羅志祥是對的嘛!5566加起來送的手錶還沒有他一個人的多。」  在節目上向羅志祥公開道歉,孫德榮透露因為這幅畫導致當年羅志祥背叛他。(圖/JET綜合台提供)  自曝自己是愛講真話的男人,孫德榮說:「所以真話就變新聞,我也沒辦法。」他更自詡是歷史人物陳友諒的命,只能幫人打江山,不能坐大位,不少唱片公司都找他幫忙相救旗下藝人,「你們不知道,有的是被託孤。」講到託孤名單一大串,其中不乏有王心凌、信樂團、K-ONE、祝釩剛、黃玉榮。孫德榮最後拿出一幅別人抵債給他的名畫,表示因為這幅畫導致當年羅志祥背叛他,原因是為了處理這家公司債務問題,孫德榮2個月內完全沒有時間管他的藝人,因為他們認為孫德榮沒有在乎他們,就有律師朋友就教他們開始叛逃。後來跟羅志祥聊到為什麼當初會想背叛他的問題,羅志祥卻反問孫德榮為什麼不要他?孫德榮才知道他那時的委屈,甚至這個老闆當年還跟羅志祥和歐漢聲追債,羅志祥還賠對方一千多萬,差點為了還債去主持色情節目。孫德榮在螢光幕前首度公開跟羅志祥道歉:「羅志祥我真的很對不起你!也知道你辛苦這麼多年,我今天在這個節目上鄭重地跟你道歉,我不知道你真的付了那筆錢,我知道後很心疼,一定跟他拚命。」孫德榮也提到當時自己住院很慘了,請這個老闆還錢,對方就是不還,讓秦老闆聽了覺得跟孫總相見恨晚,孫德榮問說你也被騙過啊!秦老闆秒回:「因為我可以騙你一點錢啊!」逗得現場眾人大笑。

publish-icon 03月01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長榮回應了!外傳再訂20艘新船 航運高峰期搶占先機

長榮擴充船隊在2020年進入交船高峰期,搭上貨櫃航運景氣大好,營運水漲船高;來自船舶仲介訊息透露,長榮將再訂造20艘1.5萬TEU船型,長榮回應以重大訊息公告為主。近期盛傳長榮向韓國三星重工訂造五艘、滬東中華造船訂造五艘及日本今冶廠訂造十艘,合計20艘1.5萬TEU貨櫃船舶,長榮5日回應表示,旗下造船部門不斷研究各類型船舶,依據市場需求訂造及租賃最適合的船型,目前僅是詢價階段,待與供應商洽談完成後,將依法令規定公告。宏遠投顧認為,貨櫃航運呈現缺船、缺櫃的態勢,長榮2020年進入新船交付高峰期搶占先機,成為營運成長的一大動力;而近期長榮持續造船,顯示財務實力堅強與對未來景氣樂觀。整體來說,長榮2021年不僅受惠於運價上漲,更會受惠自身大量新船下水,獲利成長性將明顯高於全球同業。長榮以遠洋貨櫃航線為主,經營美西線、美東線及歐洲線,依據Alphaline統計資料,截至2020年12月30日止,長榮總營運195艘,運力127.8萬TEU,其中自有108艘、租賃為87艘;待交船64艘,合計47.23萬TEU,約當長榮船隊運力的36.9%,顯示將來運力增加快速。長榮預計9日發布2021年1月合併營收,有望挑戰前高245.8億元。長榮5日封關下跌0.25元收33.7元,以前高46.2元計算回檔27%。分析師指出,長榮股價回檔深來自股價漲多修正乖離及籌碼凌亂,長榮2020年9月辦理海外第一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ECB),每股認購價18.2元,認購者獲利頗豐,2020年12月底至今已陸續轉換41萬張,尚有9萬餘張未轉換,唯賣壓已陸續宣洩。

publish-icon 02月06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宏傳電子財務報告不實 遭提告!公司董事賠慘了

宏傳電子公司在2004年財務報告不實,導致投資人誤信宏傳公司財務狀況良好,買進該公司股票或認購公司債,證投保護中心提告求償,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判決,公司董事廖文俊賠償84萬8244元、許光成等2人各賠償155萬3735元。可上訴。更一審認為,宏傳公司財務報告不實,公司董事廖文俊、許光成等2人,在任職期間對宏傳公司董事會開會情形不予聞問,亦未證明其等已善盡董事注意義務,且有正當理由確信財務報告內容無虛偽或隱匿,難認已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合議庭認為,廖文俊之遺產管理人及許光成等2人,就其等因宏傳公司系爭財報不實致他人受有損害時,應與宏傳公司連帶負賠償之責。

publish-icon 02月02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日租傳奇破滅5/又騙!非法發行公司債吸金上億 「保證獲利還本」遭起訴

號稱日租大亨的謝榜原(37歲), 5年前率領團隊前往香港發展,成立新創公司BNB GLOBAL GROUP,本刊接獲1名氣質正妹蕾蕾(35歲)控訴,謝榜原以投資拍攝電影《乘風》為名,榨乾她所有積蓄。其實,不只蕾蕾遭騙,檢方調查,謝榜原涉嫌打著保證獲利及還本的名義,跨海發行公司債募資,吸金上億元,被依違反《銀行法》等罪將謝男等4人起訴。檢方調查,曾出品網路電影《乘風》的BNB GLOBAL GROUP,由謝榜原、楊瀚元兩人創立,為了擴大公司資本,標榜保證獲利及還本,1名初期投資人李男獲利後,甚至還轉而替2人在台募資。豈料,2018年中旬,該公司資金週轉出現困難,投資人拿不到利息,察覺公司財務出現問題提告,此事因而曝光。檢方認為,該公司未經主管機關核准涉嫌發行公司債,以保證獲利及還本等方式吸金,涉嫌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依違反《銀行法》等罪,將謝男、合夥人楊瀚元及其下線等4人起訴。

publish-icon 02月01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香港BNB GLOBAL吸金上億 4人遭北檢依違反《銀行法》起訴

在香港成立BNB GLOBAL GROUP的謝榜原、楊瀚元,曾拍攝網路電影《乘風》,因被控在台以賣公司債名義募資,保證還本獲利,吸金上億元,台北地檢署今依違反《銀行法》等罪起訴謝、楊4人。謝、楊2人在台經營日租套房獲利後,2015年到香港成立BNB GLOBAL GROUP,2018年找來藝人謝祖武與香港藝人演出網路電影《乘風》。謝、楊自2018年對外販售公司債,找來李姓女子負責在台募資業務,但不久付息不正常,投資人向檢調檢舉。北檢認為,BNB GLOBAL GROUP未經主管機關核准經營銀行業務,對外以販售公司債,宣稱可保本再賺利息,吸金上億元,已涉犯《銀行法》等罪,依法起訴謝、楊4人。

publish-icon 02月01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一口氣推三支「境內首檔」ETF 不甘只當老三中信投信拚了

中國信託投信分析,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今年股利率高於多數主要陸股指數,且對今年價值股股價展望樂觀。風險偏好較保守的投資人,可考慮藉由ESG排除非財務因子風險的債券ETF,進一步強化債信評等,於疫情動盪時代,能夠發揮資產防護功效。國內第三大債券ETF發行商中信投信,本月19日一口氣就推出三檔創新ETF產品展開募集,標榜每一檔皆為「境內首檔」,有的是以陸股為主的配息型產品,還有ESG為主題的債券ETF。這三檔為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中信ESG投資級債(00883B)與中信低碳新興債(00884B)。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經理人葉松炫指出,根據去年11月彭博統計資料,上證指數、富時A50、MSCI中國等指數,其指數股利率大約介於1.48%至2.31%,但中信中國高股息追蹤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其股息率高達7.25%。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股息率高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於香港掛牌的陸股需迎合外資對現金股利的偏好,因此即使同一間企業於中國、香港兩地掛牌,H股的現金股利率往往高於A股。中信ESG投資級債(00883B)經理人張勝原表示,中信ESG投資級債(00883B)追蹤ICE 15年期以上已開發市場ESG美元投資級公司債券指數,指數成分股透過ESG篩選,分別排除具爭議性武器及具高度ESG風險的發行人,其指數信評為BBB-以上,涵蓋金融、電信、科技等各大產業龍頭。中信低碳新興債(00884B)經理人游忠憲表示,根據EPFR統計至去年12月底,新興市場債券已經連13周吸引資金淨流入,足見新興市場債受弱美元、原物料行情回溫、收益率較高等三大利多支撐下,吸引市場資金搶進。

publish-icon 01月17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這一家台企可望超越台積電?公司債破千億 看好綠電投資動能

為因應綠電投資的資金需求,並顧及財務的健全,台電提高2021年預定發行公司債規模,總發債金額將突破千億元。台電表示,供應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等綠電設施的投資資金,是新年度發債的主要目的之一,預估發債金額將高於2020全年的84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據櫃買中心統計公司債發行統計顯示,2020年至11月11日止,發行公司以台積電排名第一、發債金額達895億元。如台電新年度發債規模突破千億元,很可能超越台積電,成為台灣公司債發行規模最大的企業。據了解,台電預訂發行的公司債期間,將混合搭配5、7、10年期,至於利率水位,台電表示,由於蔓延全球的疫情尚未結束,部分地區甚至還有擴大跡象,因此許多資金為了降低風險而湧入債市,讓公債利率持續走低,連帶影響公司債利率水位也下滑,預估2021年利率應與上年接近,5年期公司債約在0.42%~0.56%,7年期公司債約在0.45%~0.6%,10年期公司債區間則為0.49%~0.73%。2020年台電共發行五次公司債,總金額841億元,其中綠色債券規模達128億元。台電指出,綠色債券發行的資金,主要用於離岸風場台電一期及部分太陽光電計畫,由於台電一期風場仍在進行中,預計第一季完工,因此將用於支付尾款,也替台電離岸二期打下良好基礎。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說,2020年發行的公司債已創歷年最高,預估2021年發行金額會繼續增加,至於綠債發行期次及規模,須依年度綠能計畫執行情形,及投資進度所需資金需求規劃。台電資料顯示,近年發行公司債有逐年增加趨勢,2018年573億元,2020年841億元創下歷年新高,2021年台電董事會同意最高可發行1,000億元公司債,實際金額將視年度需求發行。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台電將推動新電源開發計畫,包括太陽光電第六期及南區一期輸配電計畫,分別需要23億及82.01億元,發行公司債的資金將作為新的光電場建設資金。此外,南區一期輸配電計畫則是穩定南科電源供應重要支柱,尤其台積電3奈米廠即將完工,是頗具重要性的電力建設。台電強調,在國內及國外信用評比中,過去三年都拿下好成績,包含中華信評最高等級為長期twAAA/短期twA-1+、惠譽信評最高等級為長期AAA(twn)/短期F1+(twn),這代表相較台灣其他的債務人,台電有很強的履行財務承諾能力。

publish-icon 01月17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封關前「奔牛」氣勢 台股元月上漲機率高達七成

距離農曆新年封關倒數僅剩近一個月,據近十年統計,台股元月上漲機率高達七成。法人分析,2021年挾帶外資法人歸隊、內資活水挹注,及企業獲利向上、高殖利率優勢四大利多,可望支撐金牛行情續旺。台股元月首周繳出亮眼成績單,指數狂飆731點,創近20年來的單周漲點紀錄,並一舉登上15,463點歷史新高,為新的一年寫下開春好采頭,而本年度的封關日為2月5日,換算春節連假前夕還有20個交易日,此波「奔牛」氣勢將延續至何時,也成為市場關注重點。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表示,受惠熱錢大浪來襲,帶動台股強力上攻,並讓個股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具調升空間,且因資金成本低,拉回低點反而成為市場布局的中長期投資機會,而新台幣升值造成匯損衝擊較偏向個別公司影響,就整體來看,資金效應的對股票評價提高的貢獻仍會較為顯著,配合全球景氣復甦,預估農曆年前指數欲小不易。觀察外資自2020年11月開始回補台股以來,累計買超金額達2,288.61億元,其中元月近五個交易日就大舉加碼634.55億元,搶進鴻海、台積電、聯電、國巨等科技股,為力撐台股續飆歷史新高的最大功臣。證交所統計顯示,2020年累計總開戶數已突破1,100萬,新增開戶人數達67萬人,可看出「全民瘋台股」的熱度,且由今年第一周的盤中零股交易金額、當沖戶數、融資餘額金額等多項散戶指標都持續升溫,顯示內資積極期盼搭上元月行情的多頭列車,鎖定布局晶圓雙雄、航運類股、漲價題材股等主流族群,在內外雙資力拱之下,也進一步推升大盤延續量滾量的多方架構。基本面部分,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指出,由於疫情干擾最壞情況已過,預期台股2020年逆勢突圍的科技股,新年度獲利還有兩成水準,而先前遭重創的傳產族群,獲利年增幅度則可望達五成以上,對比台股、美股上一年的一、二兩季分別為營運低點,以基期來看,上半年獲利成長幅度會相當亮眼,企業獲利復甦基調不變之下,類股有機會一路輪動向上。另外,台股目前殖利率約為3%,低於過去水準,但在全球主要股市當中仍具有吸引力,且全球整體負利率債券總額已超過18兆美元,預料將持續吸引資金由債轉股,扮演穩定市場的重要角色。富邦投顧董事長分析,2021年受惠電動車、5G兩大產業帶動,預料科技股仍是領漲主流,包括相關零組件供應鏈商機龐大,再加上半導體需求點火,也使得周邊供應鏈營運、獲利具有更大表現空間,即便電動車、5G與半導體類股波段漲幅不小,短線有修正急漲乖離過大風險,但就中長期趨勢來看,未來產業成長動能仍然相當看好,為金牛年重點指標。ETF除息秀 搶領紅包2021年元月首波ETF除息秀即將鳴槍開跑,截至月底前共有49檔ETF接力登場,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有「國民ETF」之稱的台灣50,22日擬配發3.05元現金股利,整體合計共有約28萬受益人數,將搭上春節前的第一棒配息熱潮。受惠資金行情點火,推升全球股市穩步走揚,相關ETF交易熱度也跟進升溫,台股更是頻創歷史高點,尤其在權值股領軍衝鋒之下,指數投資策略再度躍居盤面焦點,今年首波ETF配息表現,已成為股民熱烈討論話題。據統計,在1月底之前,共有49檔國內外指數型股票、債券指數股票型ETF即將配發股息,率先在19日登場的有36檔,包括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國泰臺韓科技等ETF,其他13檔除息日期則分布在20日至22日之間,搶在農曆年前接棒發送配息紅包。若以盈餘分派頻率區分,主要集中在季配型ETF,共有34檔之多,而月配的僅有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中信優先金融債兩檔ETF,此次分別將配發0.371元及0.388元;第一金工業30、國泰北美科技、國泰費城半導體三檔為年配,半年配的則有元大台灣50、元大MSCI台灣、國泰股利精選30等人氣ETF,合計目前約有逾28萬受益人數將參與本次除息行情。其中,掛牌已超過17年的台灣50將在22日每單位發放3.05元現金股利,優於前一年度的2.9元,但因台積電今年以來大漲,推升0050股價8日來到131.2元新高,換算殖利率略微縮水至約2.32%。而以高金融股占比為特色的國泰股利精選30,目前配置金融股達五成,國泰投信日前也進行第一階段公告,預估每單位配發0.73元現金股利,若以最新收盤價22.08元計算,殖利率約3.3%,除息日訂為1月19日。

publish-icon 01月10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英國實施第3次封城 國債實際收益創新低

新冠肺炎的疫情,讓英國與日本再次實施封鎖措施,恐慌情緒升溫,令投資者不安,也對英國國債的利率造成影響。由於英國每日新增病例超過5萬例、住院人數超過4月份首次疫情高峰期的數量,因此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宣布自1月5日起進行封城,關閉學校並要求民眾留在家中,此一緊急措施立即生效,至少會持續到2月15日,在醫務人員盡力對抗新冠肺炎之際,零售、娛樂、餐飲界將受到巨大影響,經濟也會因此衰退,也立刻讓英鎊重挫。自英國2020年3月疫情爆發來,英國基準利率已從0.75%降至0.1%。於2020年12月初,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亦曾下滑8個基點至0.27%,創2020年4月初以來最大跌幅。截至12月底,負收益率的歐元區政府債券總額約為6.66萬億歐元,佔地區政府債券市場總額(9萬億歐元以上)的70%以上。,而負利率投資級別的歐元計價公司債券幾乎持平於1.6萬億歐元。目前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0.91%。英國央行曾於2020年12月時表示,準備進行貨幣刺激政策,包括透過負利率來刺激經濟復甦,但封城命令恐會延緩政策施行。

publish-icon 01月05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太火暴! 航運股交易衝出643億鉅量 五成玩當沖

台股近期由航運類股獨領風騷,然29日獲利回吐巨浪來襲,類股成交金額暴衝至643.66億元,占大盤逾二成,當沖比也攀升至52%,雙創史上新高。多數台股分析師認為,爆量後作頭疑慮頗高,惟最早一路看好的宏遠證券副總陳國清認為震盪難免,長線仍看好。貨櫃航運三雄陽明、萬海及長榮今年來狂飆286.96%、176.78%及209.27%,本波段由陽明扮演領頭羊,繼陽明公布11月自結獲利超乎市場預期,繳出每股純益0.92元的好成績單,股價已連續三個交易日鎖住漲停,並帶動航運類股全面齊漲。但適逢年底法人結帳及長榮9月發行的海外第一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賣壓出籠首日,一併拖累陽明、長榮、萬海的走勢,尤其長榮終場創下成交量88餘萬張及成交值339.33億元的歷史天量紀錄,三大法人提前結帳賣超6.96萬張,若加上陽明、萬海等貨櫃三雄29日成交量,占比逼近19%,交易火爆。航運類股當日沖銷更是強強滾,在投資人打帶跑操作下,29日當沖買賣均值高達336.77億元,當沖比達52%,顯示航運類股一半的交易量都是「沖」出來的,除陽明、四維航、陸海、正德及台聯櫃五檔不能當沖交易外,萬海、長榮、中櫃、新興及裕民都「沖」出高人氣,當沖比達51.03~68.05%。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上市航運類股成交金額643.66億元,占台股2,879億元的比重超過兩成,達22.35%,這是歷年來少有的現象,航運產業有過熱的疑慮。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認為,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是當今台股傳產股的指標,三檔成交量及成交金額均創歷史天量,但俗話有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重量級大戶才有辦法供應如此大的量」,以長榮短線而言,29日爆大量低點36.15元一旦跌破,技術面上則有作頭的疑慮。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表示,依據過去長年的歷史經驗,個股爆大量的後市「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只要29日長榮盤中低點未跌破守穩,則代表換手成功,30日貨櫃三雄的漲跌決戰就看陽明。宏遠證券副總陳國清認為,29日是長榮9月辦理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的賣壓出籠第一天,由於認購價18.2元,認購者獲利豐厚出現賣壓,觀察88萬張的成交量,賣壓已消化一半。對於貨櫃航運產業後市,陳國清仍持續樂觀,他認為歐洲線運價遞延兩個月,陽明11月自結數是9月的業績,隨著歐洲、美國線運價仍續漲,預料2021年第一季獲利高掛可期。

publish-icon 12月30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陽明獲利可望破百億!董座鄭貞茂:擴建船隊,趕購現成船

陽明海運新任董事長鄭貞茂在今年10月1日接下董事長職務時,貨櫃航運市場由美國線領漲的運費,發展成全航線運價上漲,陽明今年獲利有機會破百億,業績大翻轉,給了鄭貞茂很大的施展空間,鄭貞茂上任之初喊出的每年EPS至少1元實現機率大大提高,陽明也重新研究擴建新船,鄭貞茂並裁示有合適現成船也可以購進。鄭貞茂10月底在陽明法說會後的記者後,就表明不追求船隊在全球市場排名,未來將以財務穩健為首要,努力讓目前約5%的外資與法人持股比例倍增,並讓陽明成為指數成分股,在歲末發給員工的信中也強調:我們不盲目追求營運量、市占率或船隊的擴張,但務必集中資源整取利基市場表現最佳。鄭貞茂回顧2020年,貨櫃航運市場歷經了上半年的驚滔駭浪,與下半年的驚喜連連,當中供給需求的逆轉無從預估與想像,感謝全體員工在疫情下同舟共濟、全力以赴,方能挺過逆境,迎接下半年營收與獲利大幅成長的甜美果實。鄭貞茂也要大家居安思危,指出暢旺的市場需求與貨櫃航運前所未有的榮景固然令人欣喜,但無法稍有鬆懈,因為激烈競爭的產業環境、疫情發展的無法預期、全球供應鏈移轉的挑戰依然存在,未來仍有諸多困難需共同承擔,包含集團營運體質的調整、環保法規的日趨嚴謹、財務結構的改善等,但可以肯定,2020年是危機也是轉機,讓公司有重新跨步邁向未來的基礎,而他能在市場營運狀況好轉之際加入陽明海運,不僅是個人之榮幸,也是挑戰。造新船、現成船 兩路並進陽明在去年就曾研究建造配合巴拿馬運河拓寬,建造1.55萬箱(20呎櫃)巴拿馬極限型貨櫃船,但因公司財務狀況不佳,很難出手訂造,今年陽明估計獲利可以一次打消陽明累積的79億元虧損,公司除了重新研究造新船,鄭貞茂也指示有合適的現成船也可以進場買進。陽明因為官股身分,購買現成船決策程序太慢,很難出手搶購合適的現成船,僅在約20年前曾經購買中國航運4艘1,100箱小型貨櫃船,鄭貞茂裁示以合適現成船也可買進做為擴充運力或遞補租賃船。市場缺櫃 保留運力給出口商今年9月中大陸水運局出面干預美國線飆漲的運價,讓9月中的漲價方案因而凍結近月,之後有船公司帶頭調升運價,陽明在11月1日將美國線每大箱運價調升100美元,就是在鄭貞茂不放過賺錢機會的前提下,以不超過市場上最高運價的折衷方案進行調漲。另一方面陽明身為國輪公司,加上官股身分,在全球貨櫃船運市場出現大缺櫃情況下,即使大陸市場運價開始超越台灣,陽明還是將較多的運力留給台灣出口商。根據交通部航港局公布的數據,今年9~11月國籍船公司出口櫃量成長27%,外籍船公司下降約23%。鄭貞茂剛上台就碰上貨櫃航運史64年來最大榮景,他在首次記者會上就表明今年一定會辦尾牙,公司有關部門也在積極籌辦中,只是近日台灣爆發本土新冠肺炎案例,公司高階指出,目前還在觀察事件發展,會根據疫情指揮中心政策決定尾牙是否照常辦理,或是改其他替代方案,年終獎金部分公司固定發給一個月,明年4月則會根據去年業績,依照公司制定的計算公式發放績效獎金。陽明近期因股價大漲,之前發行的76億可轉換公司債,已有超過七成進行轉換,讓公司資本額提高到300億以上,不過為讓公司財務結構更健全,陽明仍在研究明年辦理增資的可行性。鄭貞茂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碩士,自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基層做起,曾任職花旗銀行,也擔任過金管會副主委、金融研訓院院長與國發會副主委。他曾透露,行政院長蘇貞昌一開始告訴他「你可以當艾科卡」,雖然責任有點重,但這是個機會,也是很好的挑戰,會努力做好;美國汽車業傳奇人物艾科卡(Lee Iacocca)被譽為「將公司經營轉虧為盈的企業家」。

publish-icon 12月27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興富發大手筆發債40億元! 目的曝:借新還舊

興富發(2542)將大手筆發債,24日董事會決議,總計發債兩筆,總額度為40億元。興富發建設副總經理廖昭雄表示,主要用途是為了借新還舊,同時也是為了償還105年度發行的公司債。興富發將展開今年以來上市建商最大規模的發債計劃,董事會昨天通過發行110年度第一次有擔保普通公司債,額度為20億元,發行年限為五年,公司債票面利率固定年利率0.52%。興富發表示,主要是為了償還銀行借款。另外興富發董事會也決議發行110年度第二次有擔保普通公司債,額度為20億元,預計發行年限為三年,公司債票面利率固定年利率為0.50%。興富發表示,主要用途,是為了償還105年度第一次有擔保普通公司債。至於興富發於105年度發行的第一次有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為30億元,發行期間為五年。廖昭雄表示,另外興富發建設集團位於台北市大直的總部大樓「台北CBD時代廣場」,其中十樓總部,及九樓和八樓總共三個樓層,24日被台壽保全部收購,其中興富發估計處分後利益約6.35億,加計集團另二家公司,總計處分獲利約17.73億元,預計2021年第一季可望認列入帳。

publish-icon 12月25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哪一家壽險公司做得好? 關鍵6數據揭密

壽險業2026年之前進入「黎明前黑暗」的轉型期,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11日首度揭露影響壽險未來經營的六大關鍵數字,第一就是壽險海外投資逾新台幣18.2兆元,其中有12%是完全未避險,只要新台幣升值1%,壽險業匯損就達350億元;二是壽險業投資國內外股市市值逾2.23兆元,股市每增減10%,壽險未實現利益或損失就增加2,200億元以上。第三是壽險業2020年業務並未受新冠肺炎影響,但因全球降息,長期持續的低利率環境預估要到2026年,壽險業宣告利率下降、保單責任準備金下降,保單內部報酬率(IRR)跟著下降,利變型商品占率也將跟著逐年下降,前10月總保費2.55兆元,衰退9.6%,估計全年亦是衰退,2019年壽險總保費已衰退1.28%,預期2021年應也是衰退趨勢,即壽險總保費將連續三年衰退,但桂先農強調,銷售保障型商品是增加死差益,降低利差損風險,是朝健康方向發展。第四是壽險業從2012年開始就每年試算資產負債適足性及準備金缺口,近5年壽險業增資金額高達新台幣4,707億元,桂先農說,加上保險局要求獲利儘可能保留在帳上,接軌大魔王會計IFRS17的缺口已越來越小,增資壓力「已減緩相當大的程度」。第五是接軌IFRS17與新清償能力ICS2.0,各險公司都需要聘請外部顧問、精算系統升級、導入新資訊系統或擴大資訊引擎,估算小型公司至少2~3億元,大型公司則要5~15億元以上的成本。亦即22家壽險公司可能要花逾百億元,更新資訊系統與作相關接軌準備;而小型公司商品要朝低資本計提發展,如投資型保單,若無法轉型者,恐面臨併購。第六就是國內欠缺投資工具,公債及公司債等利率極低,壽險業平均責任準備金利率逾3%,等於投資國內標的就會出現「利差損」,所以壽險業逾6成資金投資海外,桂先農建議,若能開放壽險資金投資長照機構,符合高齡化社會需求,讓照護可以差異化,由政府提供基礎保障,但也有壽險業者提供的「商務艙」供民眾選擇,亦可引導壽險資金投資國內。

publish-icon 12月11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克麗緹娜擴張加盟點 二大電商如虎添翼麗豐-KY營收創新高

麗豐-KY(4137)今日公布2020年11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4.98億元,除了受惠於主營地區民生消費回穩、公司營運策略奏效外,同時在雙11消費行情催動下,主營通路「克麗緹娜美容連鎖加盟店」穩定擴張,加上線上「新美力電商、天貓旗鑑店」的挹注,貢獻集團整體11月營收如虎添翼,較上月成長13%,改寫今年單月營收新高紀錄。麗豐-KY目前也正值現金增資暨發行中華民國境內第二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前緘默期。麗豐-KY已連續兩個月單月營收站上人民幣億元大關,表現優於去年同期水準,顯示公司積極向上的企圖心,營運表現強力回神!累計今年1至11月之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5.43億元。麗豐-KY看好後疫情時期下的美容保養商機及成長動能,認為美容產業仍有明確且穩定的需求,故將持續致力於行銷、業務等活動,積極落實增進加盟店營運品質、通路整頓再造、加盟店市場版圖擴張等計畫;同時更增加行銷資源的配置在電商通路,運用線上直播分享、代言人/網紅策略等進一步拉高品牌力道及消費者認同度,進而提升業績表現。展望2021年,麗豐-KY正研擬各項業務廣宣策略,期望集團旗下的四大通路,包括「克麗緹娜美容連鎖加盟店」、「雅樸麗德醫美及抗衰診所」、「RnD美甲美睫」、電商「新美力及天貓旗鑑」等,皆能在新的一年保持營運亮點,為集團創造長期穩健的成長動能。

publish-icon 12月09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全球今年舉債277兆美元  為GDP的3.65倍 未來金融體質只有一個答案

聯準會等主要國家央行擴大寬鬆貨幣政策救市,讓全球處極低利率環境裡,融資成本大減而激發借貸狂潮,讓各國企業與政府今年舉債總額創新高。路孚特資料顯示今年初迄11月26日止,各國企業與政府舉債總額9.7兆美元,即使今年仍未結束,這已超越過去每一年的全年舉債總額紀錄。今年舉債總額裡包括近5.1兆美元的公司債和高風險的槓桿貸款等借貸。若從國際金融協會(IIF)包含範圍更廣的全球債務總額(含家庭債務)來看,今年1月到9月間增加15兆美元至272兆美元,估計年底再增加至277兆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365%創新高。各國央行不斷調降利率和持續買進數兆美元計固定收益證券,協助借款人渡過新冠肺炎疫情困境,但低利環境讓高風險的公司債跟較安全的公債之間利差也受壓縮。匯豐全球債務資本市場部共同主管麥尼里斯(Sean McNelis)說,利率持續處於異常低水準令信用利差大縮水,促使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利用極低融資成本來舉債。品浩全球策略師費達(Gene Frieda)指投資人對新債需求也增加。因各國央行大舉買債支撐債市同時,民間儲蓄急速增加,讓市場對較儲蓄利率高而相對安全的債券需求大增。像聯準會把利率調降至近乎零並暗示2024年前不升息,並首度買進投資級公司債而刺激美國公司債發行量大增。路孚特資料顯示今年來美國發行投資級公司債,較去年同期大增54%至逾1.4兆美元。高風險垃圾債發行量也飆升70%至3,370億美元。低利環境刺激投資人買進風險性較高資產,專家擔心長期下來,全球債務愈高只會令金融體質愈脆弱。IIF認為當全球債務水準降低的時候,很難不對經濟活動造成重大傷害。

publish-icon 12月07日, 2020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