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訊號」持續增強 專家:今年不只暖冬還可能暖秋
時序進入秋天,大部分人有感天氣早晚稍涼。氣象專家林得恩分析,聖嬰訊號持續增強發展,評估今年冬季有超過7成以上的發生機率,「今年,不只暖冬,還可能暖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指出,根據目前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最新監測資料顯示,聖嬰訊號持續增強發展,評估今年冬季有超過7成以上的發生機率;日本氣象廳JMA也指出,這次聖嬰現象有90%的可能性將會持續到北半球冬季中期,且將持續到2024年。林得恩直言,今年,不只暖冬,還可能暖秋。(圖/翻攝自臉書/林老師氣象站)林得恩表示,從過去歷史聖嬰事件的氣候統計,在聖嬰年的冬天時,由於東北季風減弱,常導致北方冷空氣南下機會降低,聖嬰年似乎暖冬發生機率稍高於平常的機率(30%),也就是說,暖冬機會大。林得恩說,今年,由中央氣象署本月針對9、10、11月的季長期天氣展望資料來看,與氣候平均相比,氣溫預估多在正常到偏高,比例甚至高達90%,顯然,今年秋天氣溫偏暖和的機會更大些。

中秋連假變天?颱風生成預測曝光 下周冷空氣南下溫度可望「降10度」
氣象署指出,20至21日各地多雲到晴,但22日受東北風影響,大台北、基隆北海岸、東半部轉陰雨,易有短暫雨,此外下周台灣南側將有大低壓帶,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不過最新模式都沒有明顯熱帶系統出現,因此中秋連假是否會變天,還須持續觀察。氣象署表示,20至21日除南部、大台北地區及其他各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外,各地多雲到晴,但22日因受微弱東北風影響,大台北、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轉陰雨,易有短暫陣雨,午後南部、各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溫度方面,北部、東部地區會略降至攝氏31至32度。而據目前觀察,下周台灣南側將有大低壓帶,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不過最新模式都沒有明顯熱帶系統出現,因此中秋連假是否會變天,還須持續觀察。此外,在28日左右可能會有一波北方高壓的冷空氣南下,若是冷空氣較強,中部以北的溫度有望下降至22至23度,但是冷空氣的強度可能不如預期,因此仍須觀察追蹤。

冷空氣將來襲?大台北明午後降雨機率提高 周六起各地午後雷陣雨明顯
台灣節氣已入秋,但天氣依舊相當悶熱,中央氣象局表示,下周雖然可能有東北風影響,但降溫情形並不明顯,入秋還得再等等,另外,明日東部水氣略增,除了大台北、北部平地降雨機率提高,東部和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各地山區有雨,周六水氣更增,周日、下周一天氣相對最差,南部、東部和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也有午後雷陣雨。未來降雨趨勢。(圖/氣象局)氣象局表示,明天的天氣和今天類似,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不過宜花東、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週六起水氣漸增,南海低壓帶逐漸北移靠近西南部海面,水氣逐漸增多,天氣較不穩定,東半部地區降雨增加到局部短暫雨,而西半部地區可能有午後雷陣雨。周日、下周一水氣更多,南部、東部、各地山區局部短暫陣雨,但雨勢不會持續整天,範圍也不到非常廣泛,其他地區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週日至下週一是未來一週水氣最豐沛的兩天,各地雲量增多,午後均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機率,需攜帶雨具備用。下周二到周四吹東風,東部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各地山區、中南部有短暫陣雨。周四、周五將有東北風南下,算不算是今年第一道東北季風?氣象局認為,並非東北季風型態,僅風速稍微增強,但沒有明顯冷空氣南下,下周北部低溫可能略降1度為25、26度,全台高溫依然維持32度左右,白天天氣依然炎熱,入秋首波東北季風還得再等等。

秋季恐迎聖嬰現象…專家曝今年「秋颱」偏少 可能侵台颱風數出爐
睽違4年首個登陸的颱風「海葵」,月初挾狂風豪雨橫掃台灣東南部,出海後甚至二度登陸高雄,路徑十分詭譎,全台災情頻傳。氣象專家表示,目前東太平洋到中太平洋的海溫持續增溫,預測秋季就會達到聖嬰事件成立的標準,而每到聖嬰年,「秋颱」的生成數會較正常氣候值來得少,預估僅有0至2個颱風可能侵台。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表示,每年9至11月侵襲臺灣的颱風,常被稱為秋颱,其外圍環流的暖空氣和東北季風的冷空氣合流,會在東北部外海產生所謂的共伴效應,易在迎風面的東北部(或北部)降下豪大雨。專家指出,「根據目前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顯示,東太平洋到中太平洋的海溫持續增溫,聖嬰正處於形成發展狀態,預測今年秋季就會達到聖嬰事件成立的標準;到了冬季,更有超過7成以上的機率會發生聖嬰現象。」粉專說明,根據過去歷史颱風資料顯示,每到聖嬰年,當年9至11月秋颱的生成數以及接近或通過臺灣的個數都會較正常氣候值來得少,「若同時伴隨印度洋偶極震盪正相位時,則秋季在台灣東半部的雨量也會相對偏少。氣候統計分析,9月之後,在太平洋及南海海域估計還會有8至12個颱風生成,侵臺數為0至2個。」(圖/翻攝自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夏天炎熱 專家教你12種不冷氣就會涼的方法
暑假進入下半場,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指出,雖然炎熱天氣可以促進有趣的夏季活動,但人體不可過熱太久,否則會損害大腦和身體器官。人體可以透過排汗自然冷卻,但若流汗仍無法讓人體降到適度溫度時,就會增加熱痙攣、熱水腫和中暑等風險。無論是停電、忍受酷熱還是想省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推薦12種方法,讓人不吹冷氣也能舒適生活。NG降溫法:冷藏或冷凍棉被或衣服有的人可能會將棉被或衣物拿去冷藏或冷凍。佛羅里達大學農業和生物工程名譽高級講師溫德爾波特(Wendell Porter)表示,這並非好主意,由於低溫的織品會從人體吸收大量熱量,因此會在短短幾分鐘內變熱,織物甚至可能因為潮濕而發霉,「你絕對不會想要這麼做的。」1攝取足夠的水分當感到炎熱和臉潮紅時,給自己補水是降溫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水溫並不是重點,因為喝進人體就會加熱。如果身體感到炎熱,需要涼一下,沒有足夠的水分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身體是通過排汗來冷卻體溫。2沖冷水澡+薄荷肥皂洗冷水澡或泡澡有助於降低核心溫度,幫助身體降溫。如果想要增加清涼感,可以嘗試使用薄荷肥皂,薄荷油中的薄荷醇會刺激大腦受體,讓身體感到涼感。3在脖子或手腕上使用冷感毛巾將冷毛巾或冰袋放在手腕上或掛在脖子上,能夠冷卻身體。這些脈搏點是血管靠近皮膚的區域,因此可讓人體更快速降溫。4使用箱型風扇將箱型風扇朝向房間的窗外,將熱空氣吹出去,以冷空氣取代室內空氣。清晨與夜晚時打開房子兩側的窗戶,有助於促進通風,再加上開電風扇,可以讓降溫速度更快。不過,記得在日出時關閉窗戶,且在日落後再打開窗戶。只要待在電風扇附近,就能夠降低體溫。5關上窗簾或百葉窗若窗戶面朝太陽的方向(東邊與西邊),建議拉上窗簾或百葉窗,以防止陽光直接進入房屋,並使內部升溫。另外還可以安裝遮光窗簾來隔離房間並減少白天升溫。6睡在透氣的床單上棉花是最透氣的織品之一,因此睡在純棉床單上可以幫助人在夜間保持涼爽。棉紗的紗支數越低,透氣性就越好。這是因為每平方英寸的紗支數越高,編織的數量就越多。7在地下室就寢如果溫度太熱而無法入睡,可嘗試睡在臥室以外的地方睡眠。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因此可睡在家中較低的樓層較低或地下室,即可在夜間體驗涼爽的溫度。8關上沒人使用房間的門如果家中房間沒有通風口或沒人使用,可關上該區域的門,以將冷空氣控制在房屋內人會活動的區域。9在廚房和浴室使用排氣扇打開廚房排氣扇的開關,可抽出烹飪後上升的熱空氣,或洗澡時打開浴室排氣扇,也可排出淋浴後的溫熱蒸汽。10安裝節能燈泡白熾燈泡產生的溫度高於LED燈泡。專家推薦關注何時有促銷活動,以便逐漸更換家裡的燈泡。11早上做飯或在室外烹調烤箱的熱量會蔓延到整個房子。專家建議將熱量集中在一個區域,例如使用慢燉鍋,或者在戶外的烤架上烹飪,以將熱量保持在室外。12享受冰涼美食炎炎夏日大啖冰棒或冰淇淋,沁涼心脾。但專家表示,如果身體已經過熱或有過熱的危險,此時就不要攝取太多糖,「糖會加速新陳代謝,你會感覺體內很熱。涼爽降溫可能很好,但額外的糖就不好了。」適量攝取即可。 原文出處:In extreme heat, here are 14 ways to keep your body and home cool without AC

過敏兒吹冷氣鼻水直流 醫師推薦「抗敏茶」擺脫噴嚏
炎炎夏日躲在冷氣房吹空調真是太舒服了!可一進到冷氣房就鼻水直流,噴嚏打個沒完,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中醫師吳宛容解釋,台灣地處於亞熱帶地區,屬於濕熱型氣候,約有1/3人口罹患過敏性鼻炎,碰觸到過敏原就會直流清鼻嚏、鼻子癢、鼻塞、眼睛癢,甚至會噴嚏打不完。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塵蟎、花粉、灰塵、貓狗毛等等,而溫度變化本身也是種過敏原,所以「冷空氣」也會刺激鼻黏膜造成鼻黏膜腫脹發炎,進而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過敏的現象呢?過敏本身和遺傳體質有關,也就是說若父母有一方有過敏體質,小孩遺傳到的機率就是25%,若父母雙方皆有過敏體質,則小孩遺傳到的機率就高達75%。而過敏需要本身有過敏體質再加上接觸到過敏原才會有過敏的症狀產生。上呼吸道過敏一般稱為「過敏性鼻炎」,而下呼吸道過敏則會造成「氣喘」。氣喘是呼吸道慢性發炎而造成呼吸道過度敏感,症狀是反覆咳嗽、喘鳴、胸悶及呼吸急促。吳宛容中醫師提到,這種情況在白天醒來和晚上睡前特別明顯,中醫在治療上也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做調養。過敏性鼻炎中醫稱「鼻鼽」 常有氣虛表現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稱作「鼻鼽」,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關係較大。《黃帝內經》指出肺主皮毛,司呼吸,開竅於鼻;脾主運化,將水穀運化為精微物質;腎主藏精,主納氣,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若此三臟功能失調則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常有「氣虛」的表現,而適當的補氣藥可調節身體的免疫機能。吳宛容中醫師分享,「補氣藥」可提高人體代謝功能,對於冬天或是在冷氣房會手腳冰冷的人來說,可適當的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中醫在治療過敏性鼻炎常會使用玉屏風散,裡面的白朮可補氣健脾、黃耆補氣提升免疫力、防風祛風解表可改善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有時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適當的給予活血化瘀及清熱利濕的用藥,對於體質的判斷,還是要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晨起一杯抗敏茶,跟打噴嚏說掰掰抗敏茶材料:桂枝2錢、白芷2錢、辛夷花2錢、大棗4顆、生薑3片。做法:將藥材洗淨裝進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700毫升,燜泡30分鐘後即可服用可反覆用熱水沖泡至味淡穴位按摩改善鼻過敏迎香穴:不聞香臭取迎香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取穴方法:鼻翼外側,鼻孔旁5分處。功效:此穴具有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的作用。感冒或鼻過敏引起的鼻腔閉塞,以致不聞香臭,都可以取此穴進行治療。合谷穴:頭面合谷效神通位置:手背虎口處,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凹陷中。取穴方法:食指拇指併攏,虎口處出現隆起的肌肉,如山峰狀。功效:此穴具有開竅醒神、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之功。感冒鼻子不通或肩頸痠痛,按捏合谷穴,都有一定程度祛除疼痛的效果。孔最穴:咳嗽氣喘找孔最位置: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取穴方法:伸前臂仰掌,在太淵穴與尺澤穴連線上的4/9處。功效:此穴具有清熱、發表、利咽、止血的功效。臨床上可用來治療哮喘、咳嗽等感冒及過敏症狀。

感冒好了仍咳不停…醫解答慢好原因 1症狀恐是從頭到腳「任何疾病」
感冒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咳嗽、打噴嚏、喉嚨痛、流鼻水等是常見症狀,不過有許多民眾發現,明明感覺快好了,卻還是咳個不停。對此,醫師就解釋背後原因,更提醒假如只有咳嗽,可能是「全身的任何疾病」導致,建議就醫治療。陳亮宇醫師向《ETtoday健康雲》透露,一般感冒通常5~7天症狀就會減緩,咳嗽之所以咳很久,是因為病毒入侵人體從「鼻子→喉嚨→氣管」,氣管恢復速度較慢,容易因些許刺激(過敏原,冷空氣,鼻涕倒流,氣管痰液,甚至胃酸逆流等)就誘發咳嗽,惡性循環造成好不容易長好的氣管上皮「又被咳掉」,痰卡在該處引發喉嚨癢,就會一直咳,所以咳嗽才最慢好。基本上,只要用對藥物,咳嗽就會緩解。特別注意的是,若只有咳嗽,而沒有其他感冒症狀,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從頭到腳的任何疾病」都可能導致咳嗽。陳亮宇指出,曾有患者吃完飯後咳嗽,檢查發現是腦部退化、帕金森氏症導致進食嗆咳,也有患者晚上睡覺咳嗽,診斷為氣喘。他提醒,若感冒超過1周都沒好,務必就醫治療。

冷氣室內機這樣裝「耗電又不涼」?釣出苦主哀號 台電認證:會後悔
台灣邁入夏季氣候,高溫天氣讓民眾紛紛躲在冷氣房裡消暑,然而冷氣室內機的裝法也大有學問,若安裝時沒有留意細節,恐怕會導致效率下降。一名網友近日發現超商把室內機安裝在天花板的凹槽,讓他看了直搖頭。事實上,台電曾提醒,若室內機和天花板距離不足,很容易造成短循環,影響冷房效果。原PO日前在臉書社團「裝潢DIY研究室」上傳一張照片,只見超商疑似為了美觀,特地在天花板設計長方形凹槽,用來安裝冷氣室內機,讓他傻眼直呼,「這裝法,無言了」。貼文曝光後,不少苦主留言「有很多設計師都喜歡設計這樣的,只考慮美觀完全不考慮性能」、「迴風空間不足,耗電還是會冷,反正是花業主的錢」。超商疑似為了美觀,特地在天花板設計長方形凹槽,用來安裝冷氣室內機。(圖/翻攝自裝潢DIY研究室臉書)事實上,台電過去曾在臉書粉絲團表示,「因為冷空氣下降、熱空氣上升,所以壁掛式冷氣下方有出風口;在上方有一個吸風口,室內的空氣由此吸入,讓冷氣判斷是否需繼續送出冷氣。若空間不足很容易造成短循環,或將出風口的冷空氣往上吸,溫度還沒有降到設定值,卻讓冷氣誤判室內已降溫,而停止再送冷空氣,讓冷房效果不佳。」「冷氣這樣安裝會後悔!」台電建議,不要把壁掛式室內機局部埋入天花板內或用木作包覆起來,同時與天花板、牆面間要保留一些空間,且冷氣出風口的地方不要被擋住,出風口下方也不要再擺放高櫃,也可以選用能源效率一級的產品,並將溫度宜設定在26~28度,搭配電風扇使用,兼顧省電及冷房效果。(圖/翻攝自台電電力粉絲團臉書)

還在擔心夏天電費暴增? 台電授「冰箱大掃除3步驟」助整潔又省電
炎炎夏日襲來,包括冷氣、冰箱在內,都成為家中超級耗電的設備。對此,臉書粉專「台電電力粉絲團」分享冰箱大掃除的3步驟,不僅可更快找到食材,還能省下不少電費。臉書粉專「台電電力粉絲團」指出,部分民眾家中的冰箱,時常塞滿各種東西,如此一來不僅十分耗電,也容易讓食材壞得更快,首要的清理步驟,就是「冰箱外建索引、內貼標籤」,在冰箱門外貼索引標示,讓各層存放的食物一目了然,除了幫助快速掌握食材位置,也會減少開冰箱翻找食材的時間;此外,在冰箱內的食材包裝上方,用便利貼或標籤註明存放日期,也能讓大家更清楚辨識,哪些食材要先吃或先料理。談及第二步驟,粉專表示,就是「食物分區擺放」,記得將生食、熟食分區擺放,建議熟食上層、生食下層,避免生食的血水和髒污汙染熟食;此外,將剩菜、剩飯或保存期限短的食物放最上層,其次是怕交叉感染的食物,如要退冰的生肉、乳製品等類,然後把怕冷、怕水氣、比較重又大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類,放在底層或保鮮抽屜。至於第三步驟,粉專透露,就是「記得適時斷捨離」,可把快到期的食材放在冰箱較外側,食材趁新鮮盡速食用、定期清理食材,謹記「冰箱八分滿最剛好」,讓食材的能見度變高,如此一來冷空氣也流通,冰箱更省電。(圖/翻攝自「台電電力粉絲團」臉書)

冷氣搭配「1法寶」涼感加倍又省電 台電:放對位置才有用
夏天一年比一年熱,不少民眾熱到怒開冷氣卻又擔心電費報表。對此,台電也發文指出,冷氣搭配循環扇,不僅幫助室內空氣對流,又可以提高冷房效果來省電,但務必要放在2種位置才會有用。台電24日在臉書粉專《台電電力粉絲團》發文指出,循環扇雖然跟電風扇很相似,但扇葉及設計不同,循環扇可以集中風力,吹出螺旋柱狀的強力風,因此「適合用來帶動室內空氣流通,增加空氣循環,是冷氣的最佳神隊友。」至於循環扇要擺放在哪裡比較好呢?台電則解釋,由於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建議可以將循環扇擺在冷氣出風口下方,也就是跟冷氣同側。第2種則是放在房間內最長的對角處,讓循環扇的風朝室內中央吹,並呈仰角擺放,讓後方扇葉能捲入冷空氣,並將熱空氣吹散及反射,將風帶到室內更深的角落,「如此反覆循環促進對流,就能快速調節室溫不均的情況。」因此台電也提醒,在吹冷氣時使用循環扇,不僅可以加速室內降溫,也能減少冷氣耗能,「循環扇擺對位置,讓涼感更加倍。」

人工淚液勿過度使用!小心越點眼睛越乾 是「這成分」惹的禍
現代人長時間接觸3C產品,常覺得眼睛乾澀,許多人會有點眼藥、人工淚液的習慣,不過人工淚液選擇可要注意成分,以免乾眼問題越點越嚴重。有一位50歲男性,本身從事電腦工作,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下班又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平常也有使用人工淚液的習慣,不過近期乾澀症狀日益嚴重,在人工淚液頻繁使用下,乾澀症狀不但沒有緩解,眼睛甚至還越來越紅、越來越痛、畏光。淚膜有3結構 可保護、保濕眼球人的眼睛表面有一層「淚膜」結構,是覆蓋在眼球表面的一層薄膜,有潤滑、保濕的作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李欣叡表示,淚膜由內而外可分為三層:黏液層:主要由結膜上皮的杯狀細胞分泌,在角膜上皮和淚膜的淚水層之間形成親水界面,幫助淚水層能均勻分布在眼球表面。淚水層:是淚膜三層中最厚的一層,主要由主、副淚腺分泌,包含了水分、無機鹽、有機分子和抗菌物質,可以提供角膜氧氣、養分、清除代謝產物、殺菌並提供清晰的光學功能。油脂層:主要由眼瞼的皮脂腺分泌,可以防止淚液蒸發。淚液可以潤滑眼球表面,減少眼球表面的摩擦,防止眼球受到損傷。同時,淚液中的蛋白質可以起到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保護眼睛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保持眼睛的清潔和健康。此外,淚液中還含有一些維生素、荷爾蒙和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調節眼睛的代謝和生理功能,維持眼睛的正常。眼睛乾澀原因有「這些」 4種人工淚液如何選擇?而會造成眼睛乾澀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包括: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的淚液分泌量會逐漸減少某些藥物的使用環境:如乾燥的空氣、風力強烈、冷空氣和空調等環境因素疾病:只要會引起淚水、黏液、油脂分泌減少、角膜上皮的平整性或淚膜成分改變的疾病,都可能導致淚膜變化,引發種種不舒服、乾澀症狀。另外,人工淚液的種類也有很多種,李欣叡醫師指出,大致上可分為以下4種,包含:液狀凝膠狀膏狀植入型錠劑民眾該如何選擇人工淚液呢?李欣叡醫師表示,臨床上也常常會有患者詢問什麼是最好的人工淚液,但其實沒有所謂最好,只有最適合的。不過,李欣叡醫師提醒,如果使用頻率非常頻繁,或本身已在接受多種眼科藥物治療時,最好使用不含防腐劑的單劑量包裝人工淚液,避免過量防腐劑作用在眼球表面,反而使乾眼症更加惡化。而該名50歲男性前往醫院門診詳細檢查後發現,雙眼角膜表面暴露出來的位置佈滿點狀破皮,合併結膜充血。醫師也請患者改用不含防腐劑的消炎藥水、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及淚膏,同時調整手機、電腦的使用習慣後,狀況也逐漸緩解、改善。

買不起房去嘉義? 房仲:嘉義小資房貸族占比創新低
月前勞動部政務次長李俊俋接受立委質詢時表示「大家在嘉義應該都買得起,歡迎大家來嘉義買房」,讓嘉義市民氣炸,近日有房仲調出嘉義房貸族占比,發現收入在20~40萬元之間的小資房貸族約12%,創歷史新低。業者表示,雖然嘉義房價在建設逐步到位下仍有繼續攀升的可能,但相較全台其他主要都會區,仍是相對負擔較低的選擇。依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顯示,2022年嘉義縣市年收入在20~40萬之間的小資房貸族約為12%左右,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低,且與2013年的20%相比,10年來大幅減少8個百分點。對此,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表示,嘉義房價飆漲是導致小資房貸族占比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揭露,從2020Q4到2022Q4,嘉義縣的平均購屋單價從每坪11.64萬元增加到每坪15.82萬元,增幅超過3成,嘉義市的平均購屋單價也從每坪15.08萬元增加到每坪17.74萬元,增幅接近2成,顯見嘉義縣市房價漲勢之迅猛。除萬物皆漲帶動房價上漲的因素外,建設話題的發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嘉義房價。黃勝暉說,嘉義科學園區、馬稠後產業園區、嘉義高鐵特區、民雄航太園區等眾多大型項目的進駐讓嘉義房市能見度快速提升,未來區域房價繼續攀升的可能性不低,普通小資族的買房難度恐怕會進一步加重,打算在嘉義買房置產的民眾應提前做好準備。 東森房屋嘉義彌陀加盟店經理戴明堂也表示,最近幾年嘉義房價確實突飛猛進,但與其他都會區相比,目前嘉義房市仍具低價優勢,以發展較早期的嘉義市來說,腹地不大,學區完整,生活機能成熟,人口相對集中,目前中古屋房價仍普遍落在1~2字頭,總價500~700萬元左右就能買到2~3房剛需住宅,總價700~1,000萬元左右就能買到中古透天,CP值相當不錯。近期在政府強勢打炒房之下,戴明堂坦言來嘉義置產的短期投資客的確有減少的跡象,但對於自住客來說,現在確實可以說是不錯的進場時機,以前品相良好、價格親民的物件一經釋出,很快就會被眼尖的投資客橫掃而空,而現在短期投資客逐漸退場,自住客有了充足的時間可以慢慢看房,可供挑選的物件種類也更加豐富多元。戴明堂表示,尤其受房市冷空氣影響,部分口袋較淺或有資金周轉壓力的屋主,在議價空間上面也更有彈性,購屋民眾只要多看、多比較,相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物件。目前在嘉義市租一間整層住家的租金普遍落在1.5~2萬元上下,租金支出與房貸支出相差無幾,因此建議購屋民眾如果已經準備好自備款,不妨抓緊時間買房上車,坐享資產保值與增值的紅利。

眼睛疲勞用人工淚水反變乾澀? 醫教解套辦法
男性50歲,本身從事電腦工作,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即便下班時間也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因平常就有使用人工淚水的習慣,近期因為乾澀症狀益發嚴重,人工淚水頻繁使用下,乾澀症狀不但沒有緩解,眼睛還越來越紅、畏光、甚而越來越痛,因此前往醫院門診就診。眼睛乾澀原因多 與角膜上皮不平整性、淚膜改變有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醫師李欣叡表示,患者經詳細檢查後,雙眼角膜表面暴露出來的位置佈滿點狀破皮,合併結膜充血,請患者改以不含防腐劑的消炎藥水、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水及淚膏使用,同時調整手機、電腦的使用習慣後,狀況逐漸緩解、改善。引起眼睛乾澀的原因很多,包括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的淚液分泌量會逐漸減少;某些藥物的使用;還有環境,如乾燥的空氣、風力強烈、冷空氣和空調等環境因素以及某些疾病,只要會引起淚水、黏液、油脂分泌減少、角膜上皮的平整性或淚膜成分的改變,都可能導致淚膜的變化而引發種種不舒服、乾澀的症狀。淚膜分三層 淚液調節眼睛代謝、生理功能李欣叡說明,淚膜是覆蓋在眼球表面的一層薄膜,由內而外可分為三層:1. 黏液層:主要由結膜上皮的杯狀細胞分泌,在角膜上皮和淚膜的淚水層之間形成親水界面,幫助淚水層能均勻分布在眼球表面。2. 淚水層:是淚膜三層中最厚的一層,主要由主、副淚腺分泌,包含了水分、無機鹽、有機分子和抗菌物質,可以提供角膜氧氣、養分、清除代謝產物、殺菌並提供清晰的光學功能。3. 油脂層:主要由眼瞼的皮脂腺分泌,可以防止淚液蒸發。整體而言,淚液可以潤滑眼球表面,減少眼球表面的摩擦,防止眼球受到損傷,同時,淚液中的蛋白質可以起到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保護眼睛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保持眼睛的清潔和健康;淚液中含有一些維生素、荷爾蒙和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調節眼睛的代謝和生理功能,維持眼睛的正常。選擇適合的人工淚水 應不含防腐劑、單劑量包裝李欣叡說,人工淚水的種類繁多,大至上可分為液狀、凝膠狀、膏狀和植入型錠劑。臨床上常常會有患者詢問什麼是最好的人工淚水,其實沒有所謂最好,只有什麼是最適合的,但若患者使用藥水的頻率非常頻繁,或本身已在接受多種眼科藥物的治療,最好使用不含防腐劑的單劑量包裝人工淚水,避免過量防腐劑作用在眼球表面反而使乾眼症更加惡化。

上班族狂點人工淚液 就醫驚見「角膜布滿點狀破皮」…醫揭1成分恐傷眼
一名50歲男性本身從事電腦工作,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即便下班時間也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因平常就有使用人工淚水的習慣,近期因為乾澀症狀益發嚴重,人工淚水頻繁使用下,乾澀症狀不但沒有緩解,眼睛還越來越紅、畏光、甚而越來越痛,因此前往醫院門診就診。詳細檢查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李欣叡發現,患者雙眼角膜表面暴露出來的位置佈滿點狀破皮,合併結膜充血,請患者改以不含防腐劑的消炎藥水、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水及淚膏使用,同時調整手機、電腦的使用習慣後,狀況逐漸緩解、改善。李欣叡表示,淚膜是覆蓋在眼球表面的一層薄膜,由內而外可分為三層,首先是黏液層,主要由結膜上皮的杯狀細胞分泌,在角膜上皮和淚膜的淚水層之間形成親水界面,幫助淚水層能均勻分布在眼球表面;淚水層,是淚膜三層中最厚的一層,主要由主、副淚腺分泌,包含了水分、無機鹽、有機分子和抗菌物質,可以提供角膜氧氣、養分、清除代謝產物、殺菌並提供清晰的光學功能;油脂層,主要由眼瞼的皮脂腺分泌,可以防止淚液蒸發。醫師表示,整體而言,淚液可以潤滑眼球表面,減少眼球表面的摩擦,防止眼球受到損傷。同時,淚液中的蛋白質可以起到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保護眼睛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保持眼睛的清潔和健康。淚液中含有一些維生素、荷爾蒙和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調節眼睛的代謝和生理功能,維持眼睛的正常。醫師說明,引起眼睛乾澀的原因很多,包括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的淚液分泌量會逐漸減少;某些藥物的使用;還有環境,如乾燥的空氣、風力強烈、冷空氣和空調等環境因素以及某些疾病,只要會引起淚水、黏液、油脂分泌減少、角膜上皮的平整性或淚膜成分的改變,都可能導致淚膜的變化而引發種種不舒服、乾澀的症狀。李欣叡提醒,人工淚水的種類繁多,大至上可分為液狀、凝膠狀、膏狀和植入型錠劑。臨床上常常會有患者詢問什麼是最好的人工淚水,其實沒有所謂最好,只有什麼是最適合的,但若患者校使用藥水的頻率非常頻繁,或本身已在接受多種眼科藥物的治療,最好使用不含防腐劑的單劑量包裝人工淚水,避免過量防腐劑作用在眼球表面反而使乾眼症更加惡化。

颱風瑪娃離開「它還在」!鄭明典曝1圖示警:要出梅了
颱風「瑪娃」持續往東北方向前進,受到外圍環流影響,台北、桃園、新竹、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至於未來降雨情況如何?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台北高空目前已轉為東風,若是颱風遠離仍持續吹東風,意味著要「出梅」了!鄭明典在臉書發文分享,冬季高空盛行西風,氣象上的「熱力風」關係回推,西風的北側是冷空氣、南側是暖空氣,轉成東風表示暖空氣在北、冷空氣在南,那通常是副熱帶溫暖起來,是季節轉變的特徵,「所以台北高空『持續維持東風』,通常也隱含鋒面不容易再接近,要『出梅』了!」鄭明典曝1圖示警,如若颱風遠離仍持續吹東風,意味著台灣今年的梅雨季將提前結束。(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鄭明典說明,台灣開始吹起東風可能是受到颱風影響,若是颱風遠離仍持續吹東風,「那就有可能代表今年梅雨的活躍期或強降雨期的條件已經北移了!」意味著今年的梅雨季將提前結束。究竟民眾苦盼已久的春雨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央氣象局說明,梅雨的重要推手就是「夏季季風」,隨著時序進入夏季日照不斷增加,促使陸地回溫的速度比海洋快得多,如此一來海洋和陸地之間吹的風會開始轉向,形成大範圍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季風」,在東亞地區,受到海陸分佈的位置和科氏力的影響,夏季季風的風向吹到台灣剛好是西南風。氣象局解釋,夏季季風從西南方的洋面上帶來溫暖潮濕的空氣,使得大氣底層明顯增暖、增濕,因此5、6月梅雨季的降雨型態會與先前截然不同,「梅雨季的開始,可以說是季節轉換的重要指標」,反應了夏季季風的建立、鞏固,所以「『梅雨』從來就不是只有細雨綿綿,而是會出現高度致災的強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