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允潔產後忙甩肉31Kg 不忘公益資助愛心待用餐
女星蔡允潔與老公Fraser交往半年就閃婚,去年耶誕節剖腹產下女兒「小福星」,一家三口幸福滿滿。蔡允潔忙著家庭與工作之外,也熱心公益,日前她得知好友泰飽爺泰式平價料理創辦人曾霽偉在店內準備愛心待用餐,每天限量提供給需要的人士使用,對此,蔡允潔發揮愛心捐款,一起用愛心去幫助他人。蔡允潔從懷孕期間83公斤,減到52公斤。(圖/ShaShin 提供)蔡允潔透露當初在新竹工作時,經朋友介紹而認識老闆,對於店內的泰式美食,感覺就是便宜CP值高,所以只要在附近工作都會來用餐。她表示:「前陣子楊繡惠曾呼籲我們藝人做愛心,捐錢幫忙孤兒院,我也是很樂意。一人一分力,就是大大的幫助。」蔡允潔覺得做愛心就是你有一百捐十元,也是可以的,人要做能力所及的事,所以有錢出錢,沒錢就出力,去當義工也是做愛心的一種。蔡允潔近日瘦身成功,從懷孕期間83公斤,減到52公斤,和好友吃完泰式料理後立即趕飛機去澳門,她說第一次一家三口出國,心情很緊張。她說:「因為第一次帶女兒出國,不知會有什麼狀況發生,這次給她嘗試短程,習慣後未來帶她再去遠一點旅行。」

生產輸血不慎患上愛滋 人妻常生病好不了…10年後二胎才知真相
中國一人妻過去生第一胎時剖腹產大出血,醫院輸血搶救卻不慎讓她染上愛滋,當時她還沒有察覺,直到懷上第二胎時才被醫生檢測出來,丈夫也確認感染。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人妻回顧過去時光,表示自己不會去臆測尚未發生的事情,「感恩2023年,希望明年,幸運繼續伴隨我們。」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這名人妻小珍(化名)1995年因生產時大出血,醫院輸血治療卻讓她患上愛滋,直到10年後懷上第二胎,才告知被感染,丈夫劉姓男子也確認感染。小珍表示,當時懷第二胎前,夫妻2人剛搬到上海安家,她的身體也不知為何經常發炎,感冒也不容易好,體重更是直線下降,丈夫劉男的腸胃功能也出現問題,儘管看醫生,病況也不見轉好。小珍2005年時發現自己再度懷孕,原先想流掉孩子,但卻在孕檢時發現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毒。她當時非常崩潰,執意不要二胎,與丈夫討論後確定唯一感染的途徑是1995年的生產輸血,丈夫隨後也去檢測,確定感染愛滋病。之後她住進了南京市公共衛生中心,準備做引產手術,但她當時的身體狀況並不允許手術。這時,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聯絡上他們,表示願意以HIV母嬰阻斷方式幫助她生下二胎。小珍出於對上海醫療水準的信任,以及對腹中孩子愛,決定接受幫助。她住進了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接受母嬰阻斷的治療,最終她成為上海首個愛滋母嬰阻斷的成功案例,母子均平安。小珍回顧當時,坦言自己並不是很快樂,「知道自己感染以後,就沒有真正開心過。」小珍表示,自從知道自己患病,每年她都會在世界愛滋病日紀錄過去一年的生活變化、身體變化。罹病20幾年的她,珍惜每時每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之前也邀妹妹來家中常住,享受生活。丈夫雖患帕金森、肝硬化等疾病,但也積極運動,2人雖飽受病魔折磨,但一點也沒放棄,「這一年我們都還好,一切都還滿意」,她感謝身邊陪伴的家人朋友,「希望明年幸運繼續伴隨我們。」

蔡允潔愛女高燒尪堅持不送醫 竟確診肺炎險變慢性病
蔡允潔和老公Fraser交往半年就閃婚,從求婚到註冊,只花了短短3天。去年聖誕節剖腹產下女兒「小福星」,正式升格媽媽,近日她帶著女兒小福星拍攝《嬰兒與母親》12月號封面人物,被問另一半是神隊友還是豬隊友?蔡允潔則認為另一半是:「神豬隊友!」蔡允潔分享:「Fraser不是那種袖手旁觀或是還出一張嘴罵你的老公,相反的,很多時候,他都會主動請求幫忙,只是他幫忙的心思常常用錯地方,就像一個小男孩在顧一個小女兒一樣,他真的有心幫忙但是常常幫倒忙、弄巧成拙,所以是神隊友也是豬隊友,就成了『神豬』隊友!」小福星先前生病,好在蔡允潔堅持送急診才沒有加重病情。(圖/嬰兒與母親雜誌提供)像是前陣子小福星高燒到近40度,半夜衝急診室,結果蔡允潔叫老公帶行李箱來,結果Fraser兩隻手拎了8袋東西,推著空行李箱來;老公拿了一堆白雪公主、青蛙、毛怪等萬聖節衣服到醫院要讓小福星更換,沒想到在老公在車上幫小福星換衣服時,竟然給她穿上珊瑚絨的毛怪裝,當天室外溫度起碼30度。蔡允潔問為什麼這種天氣要讓女兒穿毛怪?Fraser回她:「女兒在萬聖節的時候沒有去上課,所以大家都在過萬聖節她沒有過到,覺得女兒很可憐,所以讓她穿毛怪感受一下萬聖節的氣氛。」蔡允潔認為,放棄吵架就是最好的教育!「因為我發現,不管是男人女人,你越跟他吵,其實對方就越故意跟你對著幹!反而就是要讓事情真的發生了,用實際的例子讓他知道,他這樣真的是錯的!不然你怎麼跟他吵,他都覺得,你在小題大做、沒有這麼嚴重。」就像這次小福星去急診的事件一樣,女兒已經燒到39.6度了,但在美國留學八年的Fraser受到的教育是自然退燒,這樣子小孩以後才會有抗體,堅持不送醫院。雖然蔡允潔堅持一定要帶女兒來急診,結果,送醫診斷竟然已經變成了肺炎,「就算這次剛好退燒藥壓下來,我們沒有帶小福星去急診,但以後她就很容易反覆發作變成慢性肺炎,呼吸道容易過敏,也會衍生成鼻竇炎、支氣管炎等,是不可逆的損傷!」歷經這次也讓Fraser自責哭了,「其實他是很自責的,因為如果他還是堅持不讓我帶小孩來急診,然後剛好診所的藥又沒辦法退燒的話,那我們永遠都發現不了小福星有肺炎。到急診室,我老公也有跟我、跟小福星說『對不起!爸爸不應該這麼自私,覺得大人可以做到的,小朋友也可以能夠自己抗病毒』。」而能及時大方坦承認錯,是身為男人的Fraser很難得可貴的優點!跟很多男人比起來,Fraser遇到事情時,會一直都在母女倆身邊,也是讓蔡允潔很稱讚的一點。

柯叔元被英文台詞整到 跟王識賢比誰NG少
東森醫療生活劇《生命捕手》今(24)日舉行首映記者會,男女主角因工作無法到場,王識賢透過電話連線獻上祝福;Ella陳嘉樺則捎來驚喜影片為眾人加油打氣。柯叔元飾演鐵面改革的院長,劇中也有手術畫面,但他透露英文台詞是最難的,每次跟王識賢拍到有英文台詞的戲,就是在比誰NG的少。柯叔元角色設定除了是院長,也是醫術高超的心臟外科醫師,他事先要接受頗多專業訓練,他在拍攝時也很怕細節出錯,大家都戰戰兢兢,希望能呈現寫實及專業的畫面。最難的是,他跟王識賢的角色除了要專業,還要有點接地氣,台詞除了國台語,也需要烙英文,為此得下苦功。柯叔元印象深刻有一場與劇中特助周群達的對話橋段,「劇情原本是我們開完會後,Duncan(周群達)要模仿會議中的在地企業老闆講台語,但因為他是香港人,所以台語真的很爛,後來現場調整成他講台語,我幫他翻譯成『大家聽得懂的台語』,我覺得很有趣。」周群達語帶無奈地表示:「我練習了好久好久,結果變成了非常搞笑的戲碼!當時旁邊的工作人員都在偷笑,我自己也差點笑場。」潘君侖也頗慘的,他飾演一般外科醫師,講解病情的台詞常常艱澀到吞不下去,每天下戲就是抱著劇本苦背,壓力大到瘦了6公斤。劇中他仰慕Ella陳嘉樺,有場要告白的戲,兩人距離很近,潘君侖直呼:「有感覺到她的呼吸,聞到她的香水味,味道滿好的。」他也讚私下的Ella堪稱完美,「她是很自律的藝人,導演喊卡後她就在旁邊弄彈力繩保持身材,戲裡戲外都很喜歡她。」素有「媽媽專業戶」之稱的苗可麗,這次飾演著急想把工作狂小女兒推銷出去的媽媽,對劇中女兒Ella陳嘉樺也是讚譽有加,「Ella讓我很驚艷,除了演技好和敬業之外,拍攝時她對所有人都體貼入微,常常被她的貼心舉動默默感動著!」《生命捕手》柯叔元(左)、李維維(中)、周群達出席首映記者會。(圖/東森)李維維飾演資深護理長,是小護理師們心中嚴厲的「阿長」,劇中她與王識賢、柯叔元都有精彩的對手戲,個性直爽的她,坦言戲裡戲外面對兩位前輩都「沒在怕的」,她表示:「可以跟兩位前輩對到戲非常開心,識賢哥個性比較內斂,我很愛鬧他,一開始很常跟他對到戲,不過都是我的台詞超多,他只回一、兩個字,我超緊張所以很容易NG,但他都會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走位想法與情感回饋,非常敬佩他。」與柯叔元合作也讓她收穫滿滿,「叔元哥雖然平常瘋瘋癲癲的,又很愛虧我,但他的戲、台詞與眼神上,都看得出來是很多經驗所累積的實力,覺得他很厲害,也學到很多。」邱偲琹飾演從小被王識賢撫養培育長大的專業護理師,不僅是樂樂診所裡的得力助手,安撫病患情緒的功力更不在話下,為了更貼近角色,邱偲琹坦言:「葉宇恩(劇中角色名)的接地氣個性其實不太像我,所以特地回到鄉下阿嬤家待一陣子,希望找回角色熱心的性格,台詞也選擇用台灣國語以及一點台語的方式呈現。」同樣因台語感到壓力大的,是身兼演員與編劇指導的郭方儒,他自揭台語能力「滿破的」,為了把台詞轉換成口語化的台語,花費不少心力。潘君侖(左)、林玟誼(中)、邱永騰都是演出醫生角色。(圖/東森)林玟誼飾演的婦產科醫師,喜歡打扮但醫術相當專業,開拍前的訓練課程就足以讓她印象深刻,「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醫師有多麽不容易,光是上急救課與縫合課而已,我就覺得比一天拍戲10幾場還要累!」劇中有一場剖腹產的接生戲,讓她意外發現自己的天賦,「我記得大概拍到第3次吧,已經可以不需要旁邊指導醫師的提醒就記下手術的流程步驟,連醫師都驚呼想收我為徒。不過整場手術戲拍完,才站一個多小時就已經嚴重腰酸背痛,完全可以親身感受到醫師平時有多辛苦。」《生命捕手》11月26日起每周日晚間8點在東森戲劇台、公視+首播;當晚10點Netflix、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LINE TV同步上架;12月2日起靖天電視上架。全劇共30集,每週播出更新2集。

她剛剖腹產…老公餵吃飯! 公公竟不爽喊:剖腹又不會痛
或許常聽到的都是婆媳問題,但其實正在面對公媳問題的也大有人在!有名新手媽媽抱怨,剖腹生產後,在坐月子的期間,丈夫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令她十分欣慰,未料公公卻對此感到不滿,除了叮囑兒子不要太寵老婆,不然會被踩在頭上,還直言「剖腹又不會痛!」令她聽了十分心寒。據星洲網報導,這名來自馬來西亞的新手媽媽在臉書社團透露,當時她正抱著寶寶,丈夫則在旁為她吃飯,未料公公卻對此感到不滿,私下告訴兒子,不要太寵老婆,否則會被踩在頭上。不僅如此,公公還認為她在裝病,直言「剖腹又不會痛!」當下丈夫則力挺老婆,隨即反問「餵自己的妻子吃飯有錯嗎?又不是別人的妻子」,並說因為當時妻子正抱著小孩不方便,自己才會親手餵,公公聽完則當場沉默。女子表示,公公的責備,令她十分心寒,且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因為丈夫在外地工作,所以孩子都是由她獨自照顧,「但對於公公來說,他認為是正常的,並不會很累」。她也求問網友,也許有人有類似經驗,「是如何處裡的呢?」對此,網友紛紛鼓勵她,「要有耐心,只要丈夫在我們身邊就足夠了」、「哇,這樣的公公太可怕了,幸運的是你有位很好的丈夫。」也有人建議,「只要還能裝聾作啞,忍受你的公公,只要婆婆沒什麼,那就當什麼事都沒有,能忍就忍吧!」

超模奚夢瑤稱「生孩子沒感覺」產房像KTV 遭網酸:有錢人就是不一樣
34歲的大陸超模奚夢瑤在2019年閃婚賭王何鴻燊4房兒子何猷君,婚後也幸福育有1子1女。而在日前,夫妻倆人在節目《愛的修學旅行》頻放閃,除了分享相愛的點滴外,也談及了生產過程,直言剖腹產「沒什麼感覺」,而這番話也迅速引起網友的正反論戰。 在節目上,奚夢瑤表示自己2胎都是剖腹產,當被問到是否會疼痛時,她也坦言「沒什麼感覺,因為醫生會打麻藥,打針的時候有點疼,但其實還好」,更有趣的是,在生產的過程中,醫生還問她「要聽什麼歌,我給你放」,讓她當下感到相當放鬆,如同「跟昨天晚上KTV差不多」,而老公何猷君則撫摸著奚夢瑤的肚皮,感嘆妻子「特別偉大」。奚夢瑤提及自己生產時「沒什麼感覺」,老公何猷君則心疼妻子「特別偉大」。(圖/翻攝自微博)對此,陸網的反應兩極,就有部分網友吐槽「原來有錢人連生孩子都是不痛的」、「頂級的醫療團隊+頂級的產後護理」;但更有不少人指出,生育疼痛是因人而異的,紛紛反駁道「有的人確實痛不敏感」、「我剖腹產也覺得不痛」、「不要誤導,生的時候不痛,麻藥過了痛死」。不過,也有網友提到,奚夢瑤不僅是分享自己的生產經歷,亦曾提到生孩子後對身體造成的諸多損傷,像是身材變形、體質變差、脊椎錯位、骨盆問題等等。而她過去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透露自己曾因壓力過大而患上產後憂鬱,「媽媽不是超人,只是偽裝成『超人』的普通人,我也是萬千普通人中的1個」。

機率5千萬分之1…雙子宮女「同時懷女嬰」 醫師:這能算雙胞胎嗎?
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擁有雙子宮的美國3寶媽海切爾(Kelsey Hatcher)產檢時驚喜發現多了2個小房客,且2個女嬰分別孕育在不同子宮,就連醫師也說這機率「只有5千萬分之1」。據《the BUMP》報導,已經是7歲、4歲和2歲共3個孩子媽媽的海切爾,今年春天發現再次懷孕,產檢後得知雙子宮同時懷上女寶寶,與醫師同樣又驚又喜。她事後告訴丈夫迦勒(Caleb)喜訊,對方還不可置信的連回:「妳說謊。」雙子宮同時著床的機率僅有5千萬分之1。(圖/翻攝自Kelsey Hatcher IG)醫師表示,雙子宮或雙子宮頸已非常少見,約每1000名女性有3例,且像海切爾「同時有雙子宮、雙子宮頸、雙子宮內各有1個女嬰」更是極為罕見,機率大約只有5千萬分之1,醫師們甚至難以確定「雙重懷孕」的嬰兒是否能算是雙胞胎。不過,海切爾也因為雙子宮,特別是雙子宮頸被列為高危險產婦,但她仍預計以藥物自然分娩方式生下雙胞胎,而非剖腹產。她還向腹中的孩子們喊話,「妳們最好在12月,尤其是聖誕節出生」。

婆婆苦勸別去月子中心!稱每天麻油雞只要5萬 剖腹產人妻吐槽:是在哈囉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婆媳問題更是棘手,有女網友近日就發文指出,婆婆為了區區5萬塊一直跟她盧,勸她不要去月子中心,聲稱要親自幫她坐月子,天天有麻油雞吃,只要5萬塊,但人妻表示,婆家環境髒亂,還不開冷氣,婆婆更是連基本的包尿布都不會,最後更直言,「重點是我2胎都剖腹產,根本就不能吃麻油雞阿,妳是在哈囉嗎?」有人妻昨(13日)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指出,自己和老公在當初懷孕一滿3個月就手刀下訂了月子中心,以8年前物價來說,6千元1天很划算,所以他們就一口氣訂25天基本房型,共15萬。沒想到「婆婆第一時間得知,就憂心忡忡來意圖要『討論』」,還提議自己要幫媳婦坐月子,「我腦袋還沒有智障好嗎?好不容易逃出衛生堪憂,蟑螂、螞蟻滿地亂爬的婆家,還趕著回家送死,更別說小嬰兒預產期是8月盛夏,婆家是只吹電扇、沒有冷氣的西曬公寓,真的別鬧了。」對此,她老公也跟婆婆婉拒,並表示訂金1萬都已經匯款,「聽到1萬她眉頭更皺了,說給外面帶不放心,月子中心都很多虐待小孩的新聞,只要給媽媽5萬,保證給你老婆補得好好的。」原PO就吐槽,她很好奇5萬坐月子是怎樣補到好,於是便多嘴問2句,「所以媽媽你那些嬰兒按摩、肚臍護理、拍膈、發奶的三餐點心、寶寶晚上起來哄睡都很熟對吧?畢竟妳帶大了2個孩子。」但婆婆竟然一臉「你要不要聽聽看自己現在說什麼」的表情,並連忙搖頭說:「每天有一鍋麻油雞就已經很奢侈了,你不知道現在食材有多貴,以前哪有這種騙錢的月子中心,都是商業花招啦,小寶寶當然是媽媽自己要顧,有煮給你吃就不錯了」,結果她的神隊友老公卻在一旁吐槽,「媽媽妳以前都大夜班或者跑業務,都是奶奶帶我們長大的好嗎?」讓原PO直呼,「真的是笑爛,後來事實也證明,她連抱小孩、換尿布都不會,在那邊嘴砲而已。」但婆婆直到第2胎仍不死心,小寶寶剛滿3個月就立刻又跑來遊說,但人妻也笑笑地向婆婆表示,「不用擔心你孫子,娘家這次有贊助10萬塊,雖然現在物價漲了,但加上同一家第二次入住有熟客價格,我還比上次少花錢呢!」於是婆婆當場無言以對,但事後仍在各種場合不斷碎念,還跟孫子說,「你外婆寧願給錢送你去住月子中心,也不要來給奶奶照顧看啦,切心欸!奶奶只要收食材費而已,乖孫你媽媽真的是吼。」讓人妻氣到PO網抱怨,「重點是我2胎都剖腹產,根本就不能吃麻油雞阿,妳是在哈囉嗎?」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光是牠家那胎哥死的環境,頭殼壞掉才去牠那裡做月子,噁爆」、「我怎麼算1個月每天麻油雞都不用5萬喔,可以跟婆婆說我叫外送1個月都不用5萬」、「還好妳先生很清醒」、「人間清醒,而且隊友夠神」、「真的有夠雞婆!好老公是最重要的」、「她的重點不在煮麻油雞,而是沒賺到那5萬啊!搞不好拿了那5萬,連一隻雞都沒看到勒!」

網紅美女作家薇薇大量出血 緊急輸4袋血剖腹產下女兒
擁有50萬臉書粉絲追蹤的美女兩性作家薇薇Weiisly,上周提早產下第三胎,是他和先生Allen的第一個女兒;原本她的預產期是11日,卻在9日凌晨因大量出血,臨時叫救護車送醫,輸了四袋血後順利剖腹產下女嬰,母女均安,Allen跟著進開刀房全程錄影,聽到女兒強而有力的第一道哭聲,説:「這真的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好聽的聲音!」薇薇是控制體重的高手,整個孕期只胖了5公斤,被親友和網友封為「最適合懷孕的肚子」,不料預產期前夕,她所住的大樓住戶在未公告的情況下就臨時施工,她在家聽了一整天的鑽牆聲,感到很不舒服,撐了一天後上床睡覺,在半夜起身上廁所時,突然感覺下體「噗」的一聲:出血了。Allen全程陪產,聽到愛女哭聲十分感動。(圖/薇薇Weiisly提供)她反應冷靜地叫了Allen,反而是他看到嬌妻出血後感到緊張、有點不知所措,想著要把兩個兒子叫醒一起帶去醫院?還是先止血、打電話?最後還是緊急聯繫婦產科、打119叫救護車,交代哥哥先在家照顧弟弟,他就帶著薇薇上救護車了。當時已經半夜2點,值班醫師先觀察胎兒狀況,並聯絡幫薇薇產檢的醫生到院,過程中薇薇的血壓一度降到很低、妹妹的心跳有點薄弱,所以醫生一抵達,就決定先輸血,並緊急幫薇薇剖腹;在輸了4袋血之後,10分鐘不到妹妹「Ariel」就誕生了。整個開刀過程,Allen都在手術室陪伴並全程錄影,心情既期待又緊張,直到聽見Ariel的哭聲,看到2700公克小小的、但健康可愛的Ariel,才鬆了一口氣,感動瞬間湧上心頭,薇薇則是因爲麻醉未退,一直暈暈地微笑看著女兒。Ariel在出生前,兩個哥哥就以「人魚公主」的名字為她想好英文名,說妹妹就是家裡的小公主。雖然Ariel很有主見地提早來到世界,讓爸媽一度緊張了一下,但薇薇在醫生的專業及護士的細心照護下,身體恢復狀況良好,而她孕期只胖5公斤、寶寶又可正常發育,「最適合懷孕的肚子」真的要「封肚」、不考慮再來一個妹妹湊成2子2女嗎?她笑說:「別鬧了!」

主播秦綾謙高齡產子…遇5症狀 曝術後肚子仍像6個月大
主播秦綾謙去年12月底與劈腿醜聞纏身的金鐘獎行腳節目主持人廖科溢閃婚,3日深夜宣佈透過剖腹產順利產下男嬰。經過一周的休養後,秦綾謙昨(11日)也在社群平台分享生產過程,坦言因為自己太怕痛,又是高齡產婦,因此第一周出現宮縮痛,排尿排氣等難熬的症狀,至今肚子還是像懷孕6個月一樣大。秦綾謙昨在臉書發文透露,「剖腹產後第8天了,才算真正有力氣來分享這旅程」,並表示自己3日當天與丈夫提著行李去辦理住院手續,一開始還幻想著「是來度假的」並開心拍照,然而隨著生產時間越來越近,以及各項術前準備,「抽血、點滴、開始半身麻醉…因從沒住院開刀經驗、怕打針、怕痛、對生產過程&寶寶健康的未知擔憂,我…越來越緊張!」秦綾謙坦言,等真的躺上產檯,她已經怕到不停落淚,還好有醫生行雲流水的開刀剖腹縫合技術,及產房資深護理人員的悉心照顧和丈夫的陪伴,讓她從剖腹到寶寶出生都很順利。「只是,可能我真的太怕痛了,加上高齡,相較手術的快速順利,我在術後復原上著實辛苦許多」,秦綾謙透露,自己除了剖腹傷口和宮縮疼痛,還遇到排尿排氣、水腫、脹氣等各種問題,剛生產完真的苦不堪言,「多虧護理人員積極細心的叮囑每個SOP,我才有辦法撐過術後最難熬的第一周。」秦綾謙也表示,接下來還有好長一段復原的日子要走,自己產後3天才減輕1公斤,即使已經生完滿一周了,但肚子仍像懷孕6個月那麼大,「加上擠奶脹奶疼痛,想回到產前穿白西裝白窄裙瘦瘦播新聞的狀態,還真有點焦慮⋯只能繼續努力+用嫩嬰照來療癒自己了!」

中天主播總動員「KEEP FIGHTING」 張若妤產後秀川字腹肌
中天電視明年將邁向30年,為迎接2024年的到來,推出「KEEP FIGHTING」系列周邊,希望帶給大家積極向前的正向力量,而首波推出的是睽違2年再度發行的「2024中天新聞主播桌曆」。台內主播盧秀芳、周玉琴、馬千惠、洪淑芬、張雅婷、林嘉源、麥玉潔、鄭亦真、劉盈秀、張介凡、林佩潔、簡至豪、張若妤、李珮瑄、何橞瑢等,帶領張卉林、賴正鎧、李家妤、蘇貞蓉、畢倩涵、林宸佑、蔡秉宏、謝涵宇等共23位,進棚拍攝宣傳照,除了主播正裝之外,還有私服穿搭的另一面,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格。張若妤放閃透露老公會特別和她同色系情侶裝穿搭。(圖/主播張若妤提供)其中今年升格當媽媽,9月剛復工的主播張若妤,對於產後回歸就收到要拍攝的訊息,讓她覺得很期待,「因為去年公司拍形象照時已懷孕五個月,我心想再怎樣也不會比去年胖」,她也提到懷孕讓她體重飆到人生巔峰,足足增胖9公斤,不過因為剖腹產,再加上照顧小孩太累,所以沒有運動就已慢慢瘦回來。這次拍照,她一身粉嫩薄荷綠短版上衣搭配米色短裙,完美展現好身材,腹部更露出「馬甲線」川字腹肌,讓在場的工作人員眼睛為之一亮。 張若妤為了拍照挑選服裝一點也不馬虎,就連老公都幫忙出主意,「我本來要穿另一件寬鬆短版上衣,但先生說穿太寬鬆拍照不好看,叫我穿合身的衣服,他好像對合身衣服情有獨鍾」,意外曝光老公對於服裝的喜好。她分享與先生認識到結婚滿10年,老公還是很喜歡跟她一同穿情侶裝,「他如果發現我穿得衣服顏色他剛好有,就會換穿同色系的衣服,其實想想還滿可愛的」,談話間洋溢著幸福甜蜜。生產前張若妤主持的《愛吃星球》大受好評,節目中除了展現廚藝,還有食物、餐廳的開箱,面對即將邁向2024年,張若妤也悄悄透露:「目前希望推出『母嬰育兒單元』,等正式上軌道再告訴大家。」集結中天所有主播的精美限量「2024中天新聞主播桌曆」將在快點購電商平台開放預購。

殺妻悲歌2/長期遭家暴工程師分屍憂鬱妻 撿獲屍塊2拾荒者一年內同斃命
一名工程師遭罹患憂鬱症的妻子長期家暴、精神耗弱的丈夫W男(化名)對妻子連刺13刀斃命,後續還分屍、棄屍,最終妻子只剩軀幹,頭和四肢都未找回,期間各種巧合和靈異不斷,重回苗栗頭份棄屍現場時天現異象,而撿獲裝著女死者軀幹行李箱的2名拾荒者,在短短一年內一人自戕、一人車禍身亡。當年任職刑事局一大三組長、承辦員警鄭鴻志(現任刑事局警政監)回憶2005年的整起案情認為「情有可憫,但兇嫌手法殘忍、心思縝密,也印證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苗栗頭份分屍命案被害人是女性,曾剖腹產,年紀約30到40歲,但頭部、四肢傷口平整,手法殘忍讓人心驚,他推斷「兇手不想讓人知道被害人是誰」。但就這麼巧,裝著死者軀幹的嶄新藍色行李箱被兩個拾荒者發現,鄭鴻志直指「沒有這咖行李箱案子不會破」!如當初W男只是用老舊行李箱或是上頭沒有任何可供識別的箱子,很難拼湊出整起案情,更遑論追到W男買行李箱藏屍的大賣場監視器畫面;此外,當時W男因為心虛等到天黑棄屍,卻遇上過年家戶大掃除垃圾多,子母車已滿,行李箱被放到最上面;最巧合是W男丟行李箱後,接著拾荒民眾路過眼尖看到,想一探究竟而打開。冥冥之中的諸多巧合交雜,才讓此案曝光,工程師殺妻案也成為他到警大、警專,講授「命案偵辦」課程的重要案例。農曆年前拾荒民眾在垃圾子母車發現裝有人體軀幹的行李箱,警方專案小組曾到新竹城隍廟拜拜祈求偵辦順利。(圖/方萬民攝) 案件偵辦期間,由於當時鮮少驚悚無頭、無手腳分屍案,加上又在農曆過年前發生,全國關注,但現場跡證少,案情一度陷入膠著,轄區警方和刑事局組成專案小組,特地到新竹城隍爺廟拜拜,希望案情偵辦順利;也曾有記者幫測字,偵查隊長寫了「苦」字,被解為「人20天會說話」,最後案件21天偵破,抓到殺妻的工程師W男。W男曾對警方自述「殺妻相當後悔」,後續到棄屍地點、苗栗頭份六合國小旁子母車模擬時,員警買來清香和金紙,W男頭戴安全帽哭成淚人,手持清香下跪向妻子道歉,此時天空突然飄起細雨,甚至連金紙都無法點燃。最讓員警們覺得詭異的是,發現軀幹箱屍的2名拾荒民眾,雙雙在一年內相繼死亡,一人是古怪的拿垃圾袋套頭輕生,另一人則是出車禍被撞死。這起案件卻是憂鬱症和家暴交雜下的悲歌,W男殺了結髮妻子13刀,刀刀致命且集中在胸前。檢警查出,妻子罹患憂鬱症有暴力傾向,W男遭受其長期家暴、精神耗弱。鄰居在庭上證實「W男身上、脖子、臉上常有抓傷」、「看過W妻用刀抵女兒脖子」、「常看到W男掛彩,甚至夏天他也穿長袖」。W男的鄰居和2個女兒出庭做證,指他長期遭憂鬱症的妻子家暴,最終法院判他12年徒刑。(圖/報系資料照)而2個女兒曾出庭證稱,她們說媽媽會扯爸爸頭髮撞牆、用指甲抓傷他,摔東西、砸玻璃杯,還曾揚言要帶她們跳樓自殺,但爸爸都忍住,頂多回罵,但從不還手,有時獨自跑到陽台,媽媽仍追過去又打又罵。媽媽沉迷線上遊戲一天要甚至打12個小時,爸爸下班後,還要做家事,非常辛苦,由於媽媽很少煮飯,她們經常買便當吃「吃便當吃到怕」。2女兒說爸爸對她們很好,希望法官不要判太重。最終,W男被判12年徒刑並在2015年8月申請假釋。◎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孕婦注意骨盆底護理 遠離產後漏尿和放屁
「骨盆底層」與懷孕、分娩與失禁有密切關係,然而,這是大部分人沒注意到的話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如果不想產後下半輩子都在努力控制漏尿和放屁,婦產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推薦3招,讓妳更懂得關愛自己的骨盆健康:• 避免便秘• 調整臥床時間以減輕骨盆底的負擔• 加強身體的其他部分(而不只是骨盆底)來承受胎兒的重量骨盆底是什麼?骨盆底肌是骨盆底部的一組肌肉,支撐骨盆腔的內臟器官並維持膀胱和腸道。導致骨盆底肌衰弱的因素包括:舉重、高強度運動、慢性便秘、肥胖和衰老,尤其分娩時醫生使用產鉗或真空吸引助產,是最大的風險因素之一,即使剖腹產也難以擺脫風險,因為懷孕時荷爾蒙的變化和寶寶的體重,都會對骨盆底肌造成壓力。骨盆底肌過度活躍、緊張,會導致如廁困難和骨盆疼痛;骨盆底肌薄弱或受損,則可能導致失禁或膀胱脫垂,也就是骨盆腔器官由陰道的孔洞位移脫落出來。如何強化骨盆底?澳洲吉朗婦產科醫生Marilla Druitt表示,為了維持良好了骨盆底功能,肌肉不宜太緊,也不能太鬆,適當最好。每個人無論年齡大小,都建議定期進行骨盆底鍛煉,又稱凱格爾運動。女性健康物理治療師Lyz Evans表示,第一步是學會收縮和放鬆肌肉,然後像鍛煉身體肌肉一樣增強力量。與任何運動一樣,定期運動以增強骨盆底並規律進行有益健康,但「大多數人犯的錯誤是,她們只是到處擠壓骨盆,但我們需要讓肌肉訓練,就像在健身房舉重一樣,」懷孕期間如何照顧骨盆底?物理治療師建議,孕婦可以採取多種措施來預防骨盆受傷,為分娩做好準備,「畢竟生產比跑馬拉松還難,在嬰兒出生時,產婦肌肉會做出以前從未做過、而且體內其他肌肉都做不到的事情,骨盆底肌基本上要打開並延長到正常長度的3倍左右。」醫生建議尋求專業骨盆物理治療師的幫助,有助於增強骨盆底,教產婦如何按摩會陰肌肉,可減少分娩過程中撕裂或會陰切開的風險,產婦若有事先練習伸展肌肉,會陰肌肉可在嬰兒出生時好好地伸展。根據研究,1/3的女性在分娩期間不是放鬆骨盆底,而是收縮,「準備失敗的產婦的數量多到令人驚訝。」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了解分娩過程中骨盆底肌肉的變化、學習正確推動,可以減少分娩的時間、並減少對於器械助產的需求,並幫助產婦在接受剖腹產或器械助產時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以免器械助產損壞骨盆底。產後應該做什麼?生產順利、母子均安是一件很棒的事,醫師建議新手媽媽接受物理治療師或助產士的產後康復計劃,尤其產後有許多事情要忙,許多媽媽都忽略了恢復產後康復,「如果妳在打噴嚏時小便或感到沉重、拖拉的感覺,宛如內臟要掉出來,就會知道妳的骨盆底是否有受損。」即使沒有症狀,物理治療師也鼓勵所有女性進行產後6週的骨盆底健康評估,以確定是否出現更年期脫垂等狀況。同時,新手媽產後別急著跑步,建議先從瑜珈、皮拉提斯、游泳散和散步等中或輕度運動開始活動,等到產後12至16週再加強鍛煉。並逐漸進行中度甚至強度運動,例如騎自行車、舉重和跑步。許多媽媽忍受漏尿、脫垂和骨盆疼痛,以為這些都是普遍、且生產不可避免的狀況。但專家期盼讓廣大女性了解,成為母親不該默默忍受這種痛苦,而且有不少方式可以解決這些困擾。 原文出處:We rarely talk about pelvic floors. Here's why it's important and how to look after yours

卓君澤歷經30小時生了!威廉全程陪產哭了
藝人威廉2022年4月與卓君澤登記結婚,5月宣布懷孕好消息,10日夫妻倆到醫院待產,今(12日)威廉表示老婆歷經30個小時的滿漢全席全餐,終於在今天凌晨迎來兒子百香果,體重3071克。卓君澤歷經30小時生產,目前有些發燒。(圖/經紀人提供)威廉透露卓君澤生產奮戰30小時,從自然產改為剖腹,「雖然是剖腹產,我也陪同進入產房希望能第一時間感受生命的奇蹟,親手剪斷臍帶,原來臍帶剪起來的感覺…就像很脆很脆的脆腸子,很有韌性,花了點時間,因為很怕剪到我們家百香果的小GG,聽到孩子的哭聲後,我們兩個都哭出來了,真的非常感動。」他還表示,「接著卓卓家庭主婦責任感爆發,說不要給他喝最貴的奶粉喔!讓他喝一般的就好,誰叫他讓我生的那麼辛苦…只能說兒子啊!你作孽自己承擔了喔!相信這是一場一輩子的戰爭和挑戰,我和卓卓都很期待陪百香果奮戰一輩子,特別感謝禾馨的醫療團隊,從懷孕到生產過程,給予我們最專業和溫馨的照顧。」

診所推自費「腹膜外剖腹產」誆民 最高開罰50萬
坊間不少診所標榜「腹膜外剖腹產」不沾黏、較不痛、少感染,向產婦推行自費「腹膜外剖腹產」,並收取2萬元不等之費用。立委林淑芬以及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5日召開記者會踢爆「違法」。衛生福利部回應,健保對於剖腹產有相關給付規定,若符合適應症不應再向產婦收費,若產婦因為腹膜外剖腹產被收取自費費用,可持收據到健保署,將依法查辦,最高開罰50萬。診所推自費「腹膜外剖腹產」 產婦噴13萬元台灣女人連理事長線黃淑英表示,先前有位產婦透露到台北某知名婦產科診所生產,因診所網站標榜「腹膜外剖腹產」比較不痛且可防沾粘,她受到各種優點吸引,不僅自費腹膜外剖腹產,還加碼買防沾粘等醫材,光是生一胎就花了13萬元。醫學會建議:優先選擇安全性較高的「腹膜內剖腹產」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暨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副理事長黃建霈說明,腹膜內、腹膜外對於醫師而言都是同一種術式,手術難度相同,但對產婦來說「風險不同」。對於診所標榜腹膜外剖腹產比較不痛、免排氣即可進食、不會沾黏等優點,常規的腹膜內剖腹產具有同樣效果,有完善處置。「腹膜外剖腹產」與目前的常規剖腹產(腹膜內剖腹產)的差異是,剖腹時不切開腹膜,而是撥離膀胱進入腹腔。但因腹膜外剖腹產切口較低,且位置周邊血管較多,因此可能發生膀胱沾黏、大出血等不可逆的併發症,未來對泌尿系統或有骨盆腔醫療手術需求都會受到影響。▲腹膜內剖腹產(左)就像是走雪隧,除非雪隧全塞住,不然不會繞道走省道。(圖/台灣女人連線提供)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形容,腹膜內剖腹產就像是走雪隧,除非雪隧全塞住,不然不會繞道走省道。近期無論是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馬偕醫院等,急診都收到好幾個從診所轉來,採腹膜外剖腹產大出血的案例,而且有愈來愈多的趨勢。陳思原表示,醫學會的立場是以產婦安全為最優先考量,近年與各大醫院婦產科醫師交流時發現,使用腹膜外剖腹產的併發症頻傳,不論是嬰兒受傷甚至死亡,或是產婦大出血的狀況皆有發生。因此基於目前腹膜內剖腹產安全性較高,站在產婦及胎兒安全的考量下,建議在剖腹產術式上應以腹膜內剖腹產為優先選擇。產婦剖腹產 衛福部:若符合適應症不應額外收費對於有醫療院所以「腹膜外剖腹產」名目加收20,000元不等之費用,立法委員林淑芬指出,醫療法原本就有針對醫療院所的定價權進行規範。根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院所如有必要加收費用,必須經過地方衛生局核准。若經地方衛生局廣邀專家評估收取該項費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後,醫療機構要收取費用當然可行。然經查察目前並未有縣市衛生局核可此項目之申請,是以醫療院所以腹膜外剖腹產為名目向產婦額外加收費用屬違法行為。對此,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林右鈞表示,經專家會議共識及結論為,腹膜外剖腹產為剖腹產術式之一,成本與腹膜內剖腹產未有差異,健保對於剖腹產已有相關給付規定,故認為給付應為一致,且應依健保規定,若符合適應症不應再向產婦收費。若產婦為自願剖腹產,也僅需支付差額,不可額外收費。若產婦因為腹膜外剖腹產被收取自費費用,請持收據到健保署各分區業務組,將會依法查辦,若屬違規,依法會要求診所限期償還產婦腹膜外剖腹產生產費用,如果限期未歸還,將可依醫療法開罰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剖腹產20項適應症1.胎兒窘迫(須附胎兒監視器報告)2.產程進展不良。3.產前出血。4.胎位不正。5.臍帶脫垂。6.催生失敗者。7.生殖道疱疹者8.前次剖腹產(須註明前次剖腹產的理由)。9.先前有子宮手術者。10.陰部或陰道長尖形濕疣。11.胎兒先天不正常可治療者。12.子癇前症(1)無法控制的嚴重型子癇前症。(2)有HELLP症候群,引產6小時失敗者。。(3)引產6小時但產程進展不良。13.胎兒體重小於1500公克(限有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設備的醫院)。14.骨盆畸形(包括小兒麻痺或車禍受傷)。15.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16.胎頭骨盆不對稱(CPD)。17.阻生性生產(例如有子宮肌瘤或卵巢腫塊)。18.主要內科併發症。19.經診斷為HIV(愛滋病毒)陽性者。20.其他特殊適應症,但須詳細說明。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則回應,醫療機構向產婦額外收取「腹膜外剖腹產」費用已經違法,民眾如有發現相關情事歡迎向地方衛生局檢舉,同時也會請地方衛生局進行宣導,以落實充分告知之義務,讓民眾在選擇上更安全。針對生產事故調查部分,或可透過生產事故救濟調查機制,將此因素納入生產事故報告項目中,未來即可建立相關統計資料。民團呼籲:女人生產應由國家負擔並提供友善生產環境黃淑英喊話,基於對產婦權益及安全的保障,不論使用哪一種剖腹生產方式,產婦生產都不應該被額外加收費用,即使因術式不同有不同計費,也應由國家負擔,而非向產婦收取費用。然就目前台灣的醫療看來,腹膜外剖腹產並非優先選項,向產婦額外收費更不合法亦不合理。國家也應針對「腹膜外剖腹產」進行相關調查研究,提供女性更完整的資訊,建立女性友善生產環境。林淑芬也認為,目前網路資訊都只看到腹膜外剖腹產的優點,風險資訊不足,因此強調主管機關應加強風險告知義務,對於頻傳的生產事故也應進行更多的研究及調查,不要讓產婦落入非預期的生產風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