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hop_ctwant_logo
search loading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3C
    • 品味
    • 健康
    • 星座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二萬點提前駕到2/全球都來台灣找晶片!專家看好電子股 曝缺貨難題「今年無解」

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為2.54%,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電子產品,去年接單達1614.4億美元(約新台幣4.5兆元),年增25.3%。今年持續受惠於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遊戲機等強勁需求,加上5G通訊、高效能等新興科技應用續增,行政院主計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83%。因此,今年各類股中,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最看好電子、科技類股,「牛年延續5G與車用電子零件等科技題材,包括雲端、AI軟體與伺服器、散熱裝置等硬體設備,引爆供應鏈遍地開花,廣達、鴻海就是最好的例子。」隨著5G手機市場擴增到7億支,晶片等零組件產能緊繃,漲價氣勢難擋。圖為蘋果公司產品專賣店。(圖/黃威彬攝)「台廠零組件以前與大陸紅色供應鏈競爭,沒跌價就已經萬幸。如今隨著5G手機市場從二億支增加到七億支,從晶片、IC設計、封裝、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面板到車用需求零組件等供應鏈,需求面爆增;且因擴產速度慢,漲價風蔓延,缺貨問題2021年無解,2022年還可能更缺。」張錫分析。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圖/馬景平攝)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去年台灣半導體產值突破3兆元,成長20.7%,躍居全球第二。「台灣在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的產值是全球第一,IC設計全球第二,預估今年全球原始設備製造商的銷售,將再成長10%,突破760億美元(逾新台幣2兆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說。他並提到,除了先進、智慧製造,業界也正積極面對電、水和廢棄物問題,綠色製造有機會成為台灣未來的競爭力。蘋果iPhone代工一哥鴻海集團,號召成立電動車硬體供應鏈MIH聯盟,率隊搶食6兆美元市場。圖為鴻海集團董座劉揚偉與裕隆集團董座嚴陳莉蓮合資成立新公司鴻華先進記者會。(圖/鴻海集團提供)

publish-icon 02月10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新娘不是我1/鴻海揪200多家企業組MIH聯盟 Apple Car看上現代汽車

隨著歐、美相繼宣布自二○三五年起,汽車產業完全使用乾淨能源,為燃油車劃下大限,全球汽車廠、資通科技及創新公司紛紛總動員,搶食六兆美元電動車(EV)市場大餅。其中,由蘋果公司(蘋果)iPhone代工一哥鴻海集團(鴻海)號召的EV供應鏈大隊「MIH」,在去年浩浩蕩蕩成軍,外界關切MIH是否為「Apple Car」代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亦大方表態「歡迎合作」。然而一月八日韓國經濟電視台披露,韓國「現代汽車」證實正與蘋果洽談合作「Apple Car」,令投資人的期待頓時落空。力推開放平台MIH EV的鴻海集團,以資源共享方式號召產業有志之士加入,目的是縮短開發時間。圖為鴻海釋出的硬體底層架構。(圖/馬景平攝)今年開春後,鴻海轉而積極結盟新歡,先是與資金燒完的EV陸廠「拜騰」合作,再與大陸汽車一哥「吉利」攜手切入大陸市場,還搶著推出開發工具「EVKIT」。「鴻海練功已久,這一仗只能打贏!」鴻海內部工程師透露。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推特上引用貼文,大大稱讚特斯拉團隊2020年的表現。(圖/翻攝自馬斯克推特)全球1年約7,500萬輛以燃油車為主的新車市場,去年交出200萬輛EV銷售佳績,EV龍頭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Musk)日前在推特發文,為賣出5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沾沾自喜,特斯拉股價隨即飆上每股800美元(約新台幣2萬3,000元),令全球投資人血脈賁張,也催化各路人馬的EV布局。韓國《經濟日報》日前披露,現代汽車與蘋果將合作電動車Apple Car的雛型。圖為Apple Car 3D模擬圖。(圖/翻攝自韓國《經濟日報》網站)。其中,長期代工蘋果iPhone的鴻海,三個月前即組成逾二百家軟硬體聯盟大隊,大張旗鼓推出「MIH EV」開放平台,藉此向正在開發Apple Car的蘋果頻送秋波,同時昭告天下:「我準備好了!」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舉辦第一屆鴻海科技日,向外界展現集團科技火力。(圖/馬景平攝)不料,一月十日路透社披露,蘋果與韓國現代集團旗下的現代汽車,將在3月前簽署生產EV的合作案,預計2024年起在美國生產。這項消息,讓原本呼聲極高的鴻海,頓時狠遭冷落。蘋果執行長庫克曾透露,無人自動系統是AppleCar鎖定的研發重點。(圖/報系資料庫)

publish-icon 01月18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新娘不是我2/近水樓台得不了月 鴻海發憤圖強2年內推出第1款電動車

早在6、7年前,蘋果(Apple)拋出電動車的話題時,就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與蘋果有高度合作伙伴關係的鴻海也自然跟隨蘋果的腳步,這些年來也多次出手投資電動車新創公司,甚至在去年在鴻海科技日上發表MIH EV開放平台,顯示出鴻海在電動車市場的企圖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舉辦第一屆鴻海科技日,向外界展現集團科技火力。(圖/馬景平攝)一名業界人士表示:「鴻海積極布局EV,與Apple Car脫不了關係。鴻海多年前開始投資大陸EV產業,近年又與傳統汽車業聯盟合作,去年成立MIH EV,宣示有能力打造EV的同時,也是在向蘋果招親。」蘋果喊出2024年推出Apple Car,鴻海不甘示弱表示,將在2024年展現營運實質貢獻。(圖/本刊繪圖組)回顧鴻海進軍EV的步伐,確實是亦步亦趨地跟隨長期伙伴蘋果。早在2014年蘋果宣布「泰坦計畫」(自駕車開發計畫)時,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提出鴻海要打造電動車的藍圖,並聲稱將代工每台1.5五萬美元(約新台幣42萬元)的電動車。蘋果執行長庫克曾透露,無人自動系統是AppleCar鎖定的研發重點。(圖/報系資料庫)到了2019年間,郭台銘競選總統時,仍不忘和蘋果唱同調,高喊「要蓋一條無人駕駛汽車的高速公路」。而推動EV的擔子,就交給同年6月接下鴻海董座大位的劉揚偉。鴻海1月13日和大陸最大汽車製造商吉利控股集團策略合作,為MIH EV平台再添想像空間。圖為吉利汽車的甘肅工廠。(圖/新華社)劉揚偉上任3個月後,即宣布一項產業與技術數位轉型升級計畫「3+3」,意即全力發展EV、數位醫療與機械人3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AI)、半導體及通訊3項技術,並訂下2年內推出第一款EV,3到5年內拿下市占率10%的目標,其中EV是最先落地得分的項目。鴻海與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合資成立新公司,一起開發、生產純電動車與經營車聯網業務。(圖/翻攝自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官網)去年1月,沒有造車經驗的劉揚偉,與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FCA)簽署合作協議,並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及生產EV、經營車聯網業務。根據協議,雙方合作聚焦在汽車設計、機構工程、生產製造及行動軟體技術4大領域。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的EV測試場上,停放著不少準備受測的EV。(圖/翻攝自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官網)兩個月後,鴻海又與裕隆汽車子公司「華創車電」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合資成立「鴻華先進」公司。其中,華創車電以總價值76.32億元的車型技術資產及模具作價投資,鴻海則以現金出資79.44億元,股權占比分別為49%及51%。一向把錢花在刀口上的鴻海,會下此重本,看準的就是華創車電的整車技術,能與鴻海零組件設計製造互補,建立傳統車業與資通訊產業合作的新模式。MIH聯盟網羅逾200家海內外軟硬體公司,其中包括裕隆汽車、聯發科、台達電與遠傳電信等知名企業,顯見MIH的國家隊規格。(圖/翻攝自MIH聯盟Logo牆)

publish-icon 01月18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新娘不是我3/鴻海要靠3電得天下追擊Apple Car

Apple Car傳聞多時,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管鴻海積極秀肌肉,Apple Car的神祕面紗仍遲未掀開,外界只能從蘋果執行長庫克的發言及近年延攬的人才,看出蘋果的方向。力推開放平台MIH EV的鴻海集團,以資源共享方式號召產業有志之士加入,目的是縮短開發時間。圖為鴻海釋出的硬體底層架構。(圖/馬景平攝)去年,蘋果在Apple Car的研發上,投入190億美元(約新台幣5千3百億元),還找來在美國太空總署開發火星自動駕駛車的科學家羅伯(Mark Rober)、將跳槽特斯拉的菲爾德(Doug Field)請回鍋,並從賓士、福特、FCA等各大汽車公司挖角,成立一支約600人的團隊,專注於開發汽車自動駕駛系統。蘋果喊出2024年推出Apple Car,鴻海不甘示弱表示,將在2024年展現營運實質貢獻。(圖/本刊繪圖組)一名業界人士表示:「去年中,蘋果開始積極尋求合作伙伴,使得鴻海加大布局動作。」「不論有沒有接下Apple Car的訂單,電動車這一仗,鴻海鐵了心只能打贏!」蘋果執行長庫克曾透露,無人自動系統是AppleCar鎖定的研發重點。(圖/報系資料庫)去年10月16日,鴻海高調地以第一屆「鴻海科技日」的排場宣誓布局,正式成立「鴻華先進」,並發表MIH EV。劉揚偉下這步棋,就是為了透過該平台的資源共享,大幅縮短硬體開發期程,他以智慧型手機的安卓(Android)系統為喻,宣稱MIH就是電動車界的安卓。MIH聯盟網羅逾200家海內外軟硬體公司,其中包括裕隆汽車、聯發科、台達電與遠傳電信等知名企業,顯見MIH的國家隊規格。(圖/翻攝自MIH聯盟Logo牆)對此,劉揚偉信心十足地說:「得三電(電機、電池與電控),就得天下(EV)。」鴻海也為此找來曾跟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開發核心軟體的魏國章,擔任集團技術長,主導MIH的軟體平台,並由曾任全球第一支安卓手機產品經理的蕭才祐擔任集團產品長,負責開發EV關鍵零組件,並透過MIH聯盟成員各自專攻的技術與關鍵零組件,不斷地向外界傳達:「我能做電動車。」鴻海與大陸吉利汽車集團結盟合組新公司,計劃打造代工新模式。(圖/翻攝自吉利汽車官網)鴻海集團產品長蕭才祐,是全球第一支安卓手機的產品經理。(圖/馬景平攝)鴻海集團技術長魏國章曾跟隨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Next及Apple公司開發核心軟體。(圖/馬景平攝)人算不如天算,蘋果最終選擇和現代汽車結盟,計劃2022年推出Beta版(測試版)Apple Car,2024年將由現代汽車子公司「起亞汽車」位於美國喬治亞州的工廠量產,初期年產量目標為10萬輛,預期最終年產量達40萬輛。對此,劉揚偉不甘示弱地表示,MIH可望提前至2014年開始營運獲利。劉揚偉信心滿滿地表示,2年內MIH將推出旗下第一款EV。(圖/報系資料庫)

publish-icon 01月18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新娘不是我4/MIH聯盟讓鴻海品牌跟代工通吃

「對於陌生的汽車產業,蘋果選擇與規模全球第4大的現代集團合作,自然有其考量。全球前兩大的福斯、豐田集團,規模與產能太大,蘋果若與他們合作,未必能掌控主導權;而全球第3大的雷諾日產集團,正逢整頓階段,自顧不暇。」一位汽車業者分析。MIH聯盟吸引EV產業上下游業者加入,其中充電樁的多寡,是EV普及程度的關鍵角色。圖為裕電EV充電樁使用情形。(圖/報系資料庫)由於蘋果的做法向來是將品牌與產品分開,由蘋果先設計出產品,再委由多條供應鏈生產,不會單押一間代工廠。因此,對於蘋果棄鴻海、選擇與現代集團合作Apple Car的決定,一名業界人士認為:「這個結果固然讓台灣汽車產業鏈眾多廠商失望,但也未必是壞事。」對此,一家加入MIH EV的關鍵零組件廠老闆樂觀地表示,鴻海在EV產業中雖被打入「非蘋陣營」,但「MIH對鴻海來說,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武器,未來可自用(品牌)和代工通吃。」現代汽車研發的高剛性鋼材,重量比一般鋼材輕,強度卻提升2倍。(圖/翻攝自韓國現代鋼鐵官網)「鴻海除了靠MIH大舉吸納各界精英,還有FCA當後盾,FCA現正與法國寶獅雪鐵龍集團進行合併,合併後規模將超越現代集團,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該名老闆預期:「未來MIH的造車能力若獲得蘋果認可,就算這次沒搶到Apple Car訂單,也可能在下一回合取得發球權。」據悉,劉揚偉已下令鴻海,趕在一月底前發布工具平台EV KIT,開放全球開發者預訂,4月底開始對外交貨。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將在MIH的基礎上,用最少代價與時間,開發需要的車型。(圖/馬景平攝)一名鴻海內部工程師則透露:「鴻海在EV產業練功已久,近年來的大投資多為EV相關,包括鴻華先進、拜騰與吉利汽車;1月14日還找來大陸蔚來汽車創辦人鄭顯聰擔任MIH聯盟執行長。因此,不論有沒有接下Apple Car訂單,EV這一仗,鴻海鐵了心只能打贏!」輸人不輸陣的鴻海,正傾全集團之力,要在2年內推出旗下首款電動車。韓國《經濟日報》日前披露,現代汽車與蘋果將合作電動車Apple Car的雛型。圖為Apple Car3D模擬圖。(圖/翻攝自韓國《經濟日報》網站)。

publish-icon 01月18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鴻海劍指電動車再下一城 結盟吉利控股合資組新公司打造電動車代工新模式

鴻海發今(13)日布重大訊息,宣布旗下富士康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打造電動車(EV)新代工模式,從設計到生產,提供一站式服務。鴻海表示,合資公司將導入資通訊產業分工模式,超越現有汽車產業模式,包括汽車整車、零組件、智慧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流程等,此案將帶來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為全球汽車以及出行產業提供全新一站式服務。根據協議,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委派。今天的簽約儀式,包括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等都連袂出席見證,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吉利控股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代表雙方簽約。包括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都連袂出席見證,由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代表雙方簽約,雙方以線上簽約方式進行。(圖/鴻海)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吉利與富士康結盟是汽車界牽手ICT行業的一次重量級合作,雙方在前端科技研發、智慧製造及硬軟體生態垂直整合方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創造出最領先、速度最快、最有成本優勢的造車服務平台。」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表示:「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必須主動擁抱變革,尋求廣泛聯合與資源協同,為用戶創造最大化價值,吉利控股將發揮在汽車領域的專業能力,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開拓出新的路徑。」

publish-icon 01月13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鴻海資通訊製造戰力搶攻電動車奏捷 2022年助拜騰量產M-Byte

鴻海電動車佈局傳新成果,集團旗下富士康與大陸電動車新創公司拜騰汽車(BYTON)、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預計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M-Byte量產。鴻海表示,根據協定鴻海將提供先進的製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與拜騰車廠的運營管理結合。鴻海認為,這個合作案能帶動鴻海科技集團電動車零組件業務的發展。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與拜騰合作是鴻海佈局電動汽車領域的重要一環,也驗證了多年來在資通訊產業的先進生產製造,與供應鏈管理的寶貴經驗,可以在電動車業施展。知情人士表示,雙方簽署合作協議範圍僅限於業務合作,截至目前為止並無直接投資關係,也就是說沒有投資2億美金一事。拜騰首款產品M-Byte概念車在2018年1月時,首次在北美CES亮相,M-Byte最大的特色是貫穿中控台的大型螢幕,取代傳統的中控台,不過之後量產之路並不順利。據大陸媒體《autonode》報導,去年8月拜騰汽車已申請註冊成立新科技公司「盛騰」,新公司將融資人民幣20億元加速量產M-Byte。

publish-icon 01月05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鴻海研究所掛牌 讓鴻海看到台積電的方向盤、毛利率10%

去年6月宣布成立的鴻海研究院今(4日)正式掛牌成立,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表示,台灣不能只有一個台積電,透過研發能量的提升,雖然不敢說趕上台積電,至少看到台積電的方向盤,鴻海扮演台灣的護國神山群之一。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則直言,未來鴻海的毛利潤要站上10%,就是得靠研發價值提升。郭台銘出席鴻海研究院致辭時以他今天一早看到的新聞內容為例表示,台灣不能只有一座台積電,護國神山要多幾座;台灣的生育率創下新底,這已經是一個趨勢,並對入口老化憂心忡忡,並認為科技的未來要靠年輕人及國家政策。認為劉揚偉在接下鴻海董事長一職,他做的不是只有製造的鴻海,他在產、科、研及創新方面都相當有經歷,未來不要說趕上台積電,是可以看到台積電的方向盤。劉揚偉則表示,未來這個研究院編制約200人,下屬分為5個研究所,研究院的成立象徵鴻海在產業轉型升級上發揮積極作用,關鍵的一點是研究院的價值在於開發出來的技術可以應用在產品上,看到過往技術不一定能用在產品上的問題,強調研究院未來的研發技術可以「落地」的重要性,是具備了解技術,了解產品設計問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表示投資研發的重要性,鴻海不敢說趕上台積電,但要看到台積電的方向盤。(圖/馬景平攝影)對於鴻海研究院的定位,劉揚偉認為它的存在是創造價值,未來鴻海在毛利率要提升到10%,並不是靠減少人工、行政管理就可以達成,而是要有「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就像台積電一樣。在人才的部分,規劃50%~75%由外部網羅人才,25%由鴻海內部尋找。鴻海研究院院長一職找來了曾任台北市政府資訊局長、富邦銀行數位長的李維斌,他表示研究院不僅是一個技術交流平台,更有定義市場、定義未來的能力,開啟新一波智慧化產業技術的應用創新能力,把過去勞力密集的鴻海,升級至腦力密集的鴻海,肩負F3.0轉型升級的策略使命,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李維斌強調鴻海打得當然是全球佈局的戰,鴻海的3+3策略,鎖定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3大新興產業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3項新技術,每年的3月3日、6月6日、 9月9日、 12月12日會定期向外界宣布展示研發內容、方向及成果。

publish-icon 01月04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加入鴻海MIH聯盟 帝寶漲停鎖死

自從上周外媒傳出蘋果自駕車可能在2024年量產後,雖然電池技術、相關供應鍊還未有確切資訊,但蘋果自駕車概念股已經成了話題。蘋概股鴻家軍鴻華先進宣布與全球車燈製造龍頭大廠帝寶工業策略結盟,簽署合作意向書。帝寶工業正式加入鴻海的MIH聯盟,協助推動台灣電動車發展。鴻海MIH聯盟於10月發表,至今超過200家企業主動接觸或簽署加入,平台硬體強調模組化、彈性化、客製化、輕量化與一體成型、強大EEA(Electronic &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架構,以及自駕車技術。消息一出,鴻海(2317)今開盤上漲,開盤價92.4元,最高來到93元,至截稿為止在92.4~92.7元徘徊。帝寶工業(6605)今開盤以64.4元漲停鎖死,漲幅9.68%,不到半小時成交量破3千張,超過前一個交易日2446張。

publish-icon 12月28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搭上電動車趨勢 帝寶加入鴻海MIH聯盟

帝寶工業(6605)與鴻海科技集團(2317)旗下鴻華先進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攜手策略結盟。帝寶工業正式加入MIH聯盟,透過帝寶工業多年來在車燈產業累積的創新研發能量,結合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推動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協助台灣電動車產業縮短開發時程與投資成本。自電動車開放平台「MIH聯盟」於10月16日對外公布之後,陸續收到許多產業夥伴響應,短短2個月餘就有超過200家企業主動接觸或簽署加入,充分顯示海內外各界對於MIH聯盟的信心與支持。MIH開放平台的硬體有四大特色,包括「模組化、彈性化、客製化」、「輕量化與一體成型」、「強大 EEA (Electronic &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架構」、以及「自駕車技術」。鴻海科技集團暨鴻華先進科技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帝寶工業是台灣車燈製造的領導廠商,本身擁有強大研發實力之外,在台灣的製造方式也早已模組化與彈性化,我相信帝寶工業的加入,將能強化MIH聯盟的整體能力。」帝寶工業董事長謝綉氣表示:「帝寶工業每年投入營收金額5%進行創新開發,電動車是未來的趨勢,帝寶工業對於電動車的發展也已經有高度的投入。此次帝寶工業收到鴻華先進邀請加入MIH聯盟感到非常的榮幸,我們也將會秉持著開放與共享的精神,為台灣的電動車產業盡一份心力。」

publish-icon 12月27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鴻海Q3單季賺得比上半年多 EPS創5年同期新高

鴻海今(12)天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三季營收1.29兆元,相較上季成長14%,稅後純益308.55億元,季增34.9%,毛利率達到6.2%,營業利益率2.51%,淨利率為2.39%,每股稅後純益(EPS)2.23元,創下5年來同期新高,累計前3季EPS為4.03元,單季賺得比上半年多。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回顧第3季,受到智慧型手機、雲端伺服器加持等因素,帶動鴻海業績向上走揚,帶動業績表現「超出預期」的主因。對於第4季展望,劉揚偉認為iPhone 12拉貨潮的力道強,銷量會一路延燒,並預告第4季將有近1倍成長,而疫情後雲端市場不退燒,預計都會貢獻第4季,有2位數成長。從4大產品線的表現來看,劉揚偉進一步說明,消費智能產品以及雲端網路產品表現都超出預期、平板與PC電腦終端產品表現符合原先預期、元件及其他產品略低於預期,主要是機構件表現符合預期,但受到光學、線材和連接器的影響,所以導致整體的表現略低於預期。劉揚偉強調,在疫情的衝擊下,鴻海調整產品組合創造獲利最大化的措施,並有子公司快篩劑登場,加上MIH EV平台擴大加盟合作,多方展現F3.0的成果,配息大於40%承諾不變。

publish-icon 11月12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拼了! 納智捷推新休旅車 買車送4K大電視

裕隆自主品牌納智捷汽車,積極布局台灣家庭用車市場,4日推出市售唯一百萬元有找的七人座旗艦休旅車「URX七人座樂活款」,新夥伴鴻華先進科技展現合作誠意,將納智捷購車禮直升市價5.29萬元的70吋4K液晶電視,創車業促銷最大手筆,幫忙納智捷業績推一把。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表示,納智捷是鴻華先進的第一個客戶,納智捷的下一款新車一定會是鴻華的作品,將會是跨界休旅車MBU,預計明年底、後年初問世。蔡文榮指出,2020年納智捷致力於穩中求進,下半年以來陸續上市URX的5+1樂活款與七人座樂活款,樂觀URX車系月銷量可提升至400輛以上,助攻今年全品牌銷量達4,600輛,2021年更上層樓。日前裕隆與鴻海集團甫宣布合資設立鴻華先進,投入新車開發領域,納智捷成為鴻華的第一個客戶。為展現服務客戶的誠意,納智捷4日上市URX七人座樂活款,儘管不是鴻華的作品,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原打算親自出席為新車站台,後因故取消,但聽聞納智捷打算採購InFocus電視作做為購車禮,立馬出手協調「無痛直升」市價5.29萬元的夏普70吋4K液晶電視,送大禮幫納智捷業績推一把,讓雙方合作「親上加親」。蔡文榮指出,URX車系是納智捷累積多年研發經驗,針對台灣特殊用車環境、結合台灣ICT產業優勢所打造出來的產品;新上市的URX七人座樂活款,是URX車系一車抵三車的集大成之作,全員七人座艙,兼具原廠原裝的福祉功能,最適合台灣的家庭使用,訂價99.8萬元,同級最低,11月更搭配「樂在7中」早鳥優惠方案,除車價再折1萬元,以及享夏普70吋電視購車禮外,並加贈原廠導航、3萬元保險抵用金、升級腳踏感應電動尾門與茶多酚負離子PM2.5濾網等配備。URX五人座的車款也同步祭出「加倍升等專案」,購買URX ADAS智駕款(訂價89.8萬元),可享加價1萬元升等訂價94.8萬元的URX AR環景款,再送原廠導航、升級腳踏感應電動尾門、茶多酚負離子PM2.5濾網、70吋液晶電視等,優惠總價值超過11萬元。

publish-icon 11月05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微軟來台最大投資 這2家台廠賺到了

微軟擴大投資台灣,並將在台首度建置資料中心,身為微軟雲端資料中心供應商的其中兩大台廠緯穎及鴻海高層,皆到場力挺。兩業者亦看好與微軟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同時對於各自資料中心業務的成長走勢也釋出樂觀預期。微軟大舉延伸雲服務重心至台灣,不僅將台納為微軟全球60多個資料中心區域之一,更將在台建置海外最大的雲端硬體與基礎建設研發團隊,將從台設計的AI、IoT及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供至微軟全球資料中心使用,同時也拉抬在台伺服器供應鏈夥伴的全球地位。作為微軟最主要的伺服器供應鏈夥伴之一,緯穎也是全台首家將ERP系統放置於微軟Azure雲端平台上運作的製造業者,緯穎對微軟資料中心在台落地樂觀其成,尤緯穎過去許多上雲資料得放置於日本或美國資料中心,預期未來能轉以台灣為主,對內部在研展及製造端資料上雲大有助益,更能大幅降低延遲性,同時也預期雙方能有更多合作機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亦表示,鴻海與微軟將有更多合作計畫進行,其中也包含雙方在台灣的合作案,未來將陸續公布。展望後市,緯穎預期全球資料中心市況在第三季略走緩後,第四季將會回溫,目前並未看到需求減緩、市調單位也多看好明年市況,預估需求仍有平穩增溫走勢,緯穎亦審慎樂觀。劉揚偉則表示,鴻海將跟著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未來資料中心的營運比重會愈來愈大。

publish-icon 10月27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31年來最大投資4年要創造3,000億產值 微軟全球第66座數據中心落腳台灣

微軟(Microsoft)全球第66個區域雲端服務數據中心及微軟全球第2大Azure雲端硬體與基礎建設團隊(AHSI,Azure Hardware Systems and Infrasture),今(26)日宣布落腳台灣,成為微軟有史以來在台最大投資,預計將創造3,000億產值、培育20萬名資通訊(ICT)人才並創造超過3萬個就業機會,微軟同時宣布2025年微軟所有在台據點、供應鏈全部使用綠電。微軟來台已經有31年,近幾年持續加碼投資台灣,繼2016年的物聯網創新中心、2018年人工智慧(AI)研發中心、2109年創新加速器,今天再宣布有史以來在台最大一筆投資案,將設立微軟全球第66座雲端服務數據中心,同時也成立AHSI,此研發中心亦是微軟西雅圖總部以外最大的同一類型研發中心。出席參加微軟這項投資案記者會的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在高階製造已經有相當的優勢,在他上一個任期就開始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也看到微軟持續在台灣的投資,不僅加強雙邊合作力道,也強化台灣與國際的接軌。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表示,台灣在ICT產業有完整的產業鏈、合作伙伴、人才優質、產業應用面廣,包括電信、電子、製造、醫療等,是成立區域雲端服務數據中心主要的關鍵。對於投資金額及落腳何處,孫基康三緘其口表示此投資是微軟在台灣最大1件投資案,未來數據中心位置則屬於資安不方便說明,至於AHSI明年在板橋會有新的辦公室進駐。微軟引用國際數據中心(IDC)的研究資料說明此投資案效益,預計自2021年起至2025年的4 年時間,將創造3,000億產值、培育20萬名資通訊人才並創造3萬個就業機會。微軟也找來不少重量級合作伙伴出席,包括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宏碁董事長兼執行長陳俊聖、PChome網家執行長兼總經理蔡凱文、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緯創集團副董事長黃柏漙、台積科技院士魯立忠、中華電信研究院長林昭陽等人。 微軟在台灣將設立全球第66座數據中心,未來4年預計將創造3,000億經濟產值。(圖/胡華勝攝影)

publish-icon 10月26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電動馬達爭霸戰1/靠開放平台打江山 鴻海揪裕隆打電動車世界盃

一場傳統內燃機轉換成電動馬達的革命正在發生。10月16日鴻海科技日,鴻海攜手裕隆揮軍電動車(EV,ElectricVehicle)市場,宣布在2025年至2027年間將在軟硬體開發平台及關鍵零組件拿下300萬台市場;早在鴻海攜手裕隆準備攻下電動車江山前,台灣的電動機車市場在Gogoro憑藉技術與創新打了一場漂亮的仗,卻因政策兩面討好,錯過建立世界標準、統一規格的全球產業龍頭地位,鴻海深知標準、平台的重要性,提出MIH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台,做好站穩並深蹲,預備下一步的跳高。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說:「預計2年後推出新產品,並在2025年至2027年間,在全球電動車軟硬體開發平台及關鍵零組件拿下10%,約300萬台市。」沒錯,這場由電子科技業聯手傳統汽車工業,有志一同瞄準電動車,正是看到電動車關鍵技術有別於傳統燃油車,動力、電控、電力能源等的關鍵技術取代了燃油引擎,而電子、電控、機械等技術,台灣都有,只需要「組裝」起來。「組裝」的功夫鴻海是專家,熟悉產業鏈管理,正因為是專家,更知道必需要有一個平台,做為統整的標準,建立共同的語言。也知道傳統車廠單打獨鬥的方式費用高、耗費時間又長,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一個開發平台耗資30億美元,開發期長,4至5年跑不掉。」因此科技業擅長的開放平台成為解決這個痛點的最佳方案,開放生態取代封閉系統、分層獨立開發、軟體及硬體分開開發,縮短開發週期,集合眾人的智慧。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開放平台成為解決耗費經費及開發時間長的最佳方案。(圖/胡華勝攝)左自生表示,MIH則是開放技術規格、模組彈性化客製化、深耕關鍵零組件,平台上開放所有的開發成果,軟體框架是架在硬體平台之上,並連結到車連網(IoV Cloud),開發工具提供給開發者,產出各種EV應用,建構開放生態,包括線上更新、生命周期管理、自動駕駛。合作伙伴如果是一個車廠,就可以運用這個平台,用最少的資源來開發新車型、合作伙伴是駕駛輔助系統,可以在平台上演練感知、定位、決策。未來電動車,是以軟體來定義,例如汽車出廠後,利用軟體升級方式改變功能,即是對電動車的升值,舉例來說,原本沒有自動駕駛的功能,透過OTA線上更新就讓電動車增加了這項新功能,就是升值了。簡單來說,這場傳統內燃機轉換成電動馬達的革命,電動馬達這些技術台灣都有,發揮電子科技業擅長的專業分工與組裝,這要能動起來,靠得就是這個一統大局的平台,共享、共有的本質。

publish-icon 10月25日, 2020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