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電機今天召開董事會,通過一0九年度財務報表美股盈餘1.81元,另,決議提案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15元,EPS和現金股利分配均創5年新高。 東元電機一0九年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458億元,相較108年小幅衰退4%,主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大戰影響,公司獲利年成長仍達8%,每股盈餘為1.81元,為過去5年新高。而轉投資富邦媒及台灣高鐵等與本業之相關公司得宜,使得去年度綜合損益總額大幅成長26%,成績亮眼。董事會決議提案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15元,配發率約為64%,也是近5年最高。 對於資產活化,今日董事會也報告子公司東安資產經公開甄選後,由冠德建設獲選為新莊廠開發案的最優申請人,雙方協議合建,規劃總樓地板面積約78,000坪,開發為生物科技、AI及資通之複合式園區,可望活化周邊地區,該案預計2022都更核定,2028完工。 東元集團近年已陸續進行活化資產的舉措,除今日通過之新莊廠活化案,台北市精華地段松江路及長春路口的「東元大樓」,也已依據「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申請重建,今年(110年)底前拆屋重建,規劃為全棟租用之商辦大樓,預料此二項土地活化,將為東元集團帶來可觀收益。 今年東元股東會將選舉下一屆董事成員,董事會表示,欣見黃茂雄董事與華新麗華、寶佳等主要股東表達支持現有經營團隊為東元的永續發展而努力,並表達將廣覓社會賢達,參與董事會,展現股東們實踐「股東共治」,以群體決策、和諧共治的精神,持續秉持尊重專業、整合資源、永續發展及創造股東長期價值的核心指導原則。 東元電機於去年12月與華新麗華堅實的產業資源簽署策略聯盟,針對「智能製造」、「綠能儲能」、「智慧電網」三大項目,雙方策略發展有其一致性,經營團隊積極展開合作及布局。而東元也將爭取寶佳房地產開發的商機,拓展東元家電與機電工程等業務,深化雙方綜效。東元董事會並呼籲股東,愛護公司、共同維護難得建立的公司治理成果、企業形象,邁向和諧穩定發展。 東元電機經營團隊重視公司治理,已蟬連七年獲得「企業永續報告類—TOP 50報告白金獎」、連續六年獲公司治理評鑑前5%,也是台灣機電業者首家入選DJSI新興市場成份股的企業,今(2021)年更入選標準普爾(S&P Global)最新公布的2021永續年鑑。經營團隊表示將以永續發展、創新改革為目標,並為全體股東謀取最大利益。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4年底上任時,為使「黑鄉」南港區華麗變身為科技城,力推「東區門戶計畫」,去年更端出「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產專區)限期6年的都更獎勵政策,但迄今僅見財團大地主蓋大樓,窩居舊公寓的老住戶卻無人受惠。本刊調查,目前南港區西新里都市更新範圍「2-13單元」已有2排公寓約64戶整合完成,打算與相鄰的「國賓大建設」基地協議合建,卻因1戶不同意戶而卡關,未來自行都更容積獎勵將減少30%,換算下來,每戶分回減少近7坪,以市價估計損失500萬元。近20位60、70歲的居民抱怨,半年來求助都發局盼將不同意戶劃出單元範圍,讓同意戶能先行都更,但產專區細部計畫沒有明確SOP,都發局不是打模糊仗就是和都更處互踢皮球,「產專區內的老舊住宅想要都更,窒礙難行。」東區門戶計畫代表作「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於今年9月啟用,周邊交通、生技、軟體園區等重大建設也陸續完工。(圖/翻攝自台北流行音樂中心IG)台北市長柯文哲去年設置「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將南港火車站以西,地目多屬工業區的西新里、玉成里及合成里等8個里共52公頃,劃分出111個都更單元,限期6年(2025年1月前)提出都市更新計畫,地目即可變更為住宅區,逾期則打回工業區。南港工業區內老舊公寓多年來無法都更,原因在於工業區改建只能蓋廠辦,一般居民想要原地重建蓋住宅,產專區都更政策可說是唯一機會,不過6年大限一過,未提都市計畫的單元範圍將打回工業區,民眾能否為居住地「翻身」,就看這次。但計畫上路快2年,住宅整合如牛步,建商、居民抱怨,政策倉促頒布,法規訂定模糊,僅有利於產權單純的大地主開發,需要整合的老舊公寓都卡關。產專區目前除了國泰建設「利百代辦公大樓」以「工三」地目直接開發動工,提送都更計畫的「國賓大建設」和「昌立鋼鐵廠」都是廠辦案,「住宅的都更計畫送件數則為0。」(待續)南港產專區2-13單元期盼能與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圖中橘色部分)合建,但北市都發局卻要居民調整單元劃分前,先徵詢2-12單元是否接受釘子戶。(圖/本刊繪圖組)
台北市長柯文哲大力推動「東區門戶計畫」,讓昔日的「黑鄉」華麗變身科技城,卻只見公共建設落成、財團土地蓋大樓,「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祭出容積獎勵欲促使老舊建物加速翻新,一般民眾持有的舊公寓看得到卻難受惠。南港區早年為工業重鎮,磚窯廠、化工廠、煤礦場及台肥、南港輪胎等高汙染企業坐落,經過多年,雖然重工業遷移,但許多地目仍為工業用地。南港路三段兩旁多是汽車展售中心及修車廠,巷弄裡滿是50年屋齡的舊公寓,住工混雜的情況相當嚴重。本刊調查,因都更事業計畫範圍達1萬平方公尺以上(約3000坪)即可得到30%容積獎勵,位於南港路三段「2-13單元」的60多戶老住戶,一聽到產專區都更獎勵措施,就拔得頭籌,與緊鄰的國賓大建設4300坪基地廠辦案協議合建,希望爭取最好的分回條件,但卻卡在單元範圍內有1戶不同意戶。老住戶們多次求助都發局,希望將不同意戶「劃出」單元範圍,讓願意都更的人能完成心願,但卻屢屢碰壁;同時,國賓大建設因貸款購地有龐大繳息壓力,須於年底執行更新,居民面臨權益即將喪失,欲哭無淚。一得知有記者要來關心,近20位60、70歲的老居民早早守候在巷口,其中有人行動不便就坐在家門前等候,這群不會上網、沒有網路聲量的老居民,希望透過報導,對柯文哲表達「都更的渴望」,懇求相關單位幫幫忙。「以前附近有化工廠,老是排放惡臭廢氣,經過都要掩著口鼻快走,還有倉儲業者24小時進出貨,晚上吵得不能睡覺,如今房屋老舊漏水、鋼筋裸露。」這群老住戶訴說著住在工業區數十年的苦。60多歲的蔣大哥上有高堂,每回往返醫院,都必須背老母親爬樓梯,「自己也上了年紀,真的爬不動,地震時也很擔心安不安全,住戶們都很期待有生之年能換新房。」「他們(不同意戶)想要自建自售!」老住戶一提起該不同意都更的鄰居都很無奈,「雙方溝通無效,所以想直接把他劃出。」但劃出去的土地不滿1000平方公尺,依規定若要「切出去」,須與隔壁「2-12單元」合併,而變更單元範圍,得先過市府這一關。(待續)南港產專區2-13單元期盼能與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圖中橘色部分)合建,但北市都發局卻要居民調整單元劃分前,先徵詢2-12單元是否接受釘子戶。(圖/本刊繪圖組)
位於南港路三段南港產專區「2-13單元」的60多戶老住戶,期盼能與緊鄰的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協議合建,爭取最好的分回條件,但卻卡在單元範圍內有1戶不同意戶。老住戶們希望將不同意戶「劃出」單元範圍,從今年3月起數度向市府陳情求解,市府卻要居民自行辦理協調會溝通,並徵詢隔壁的「2-12單元」是否願意接納不同意戶。「誰敢接收釘子戶?我們也不懂怎麼辦協調會,都發局就這樣雙手一攤,把問題丟給我們。」老住戶陳先生說,少數人影響全面發展,對居民不公平,對都更也是障礙,市府應有責任協助。在當地住了30年的藍太太也表示,建商給出好條件,不需一毛錢就能都更,大家都想把握,「但不同意戶聽不進去,到底是建商條件不好,還是不同意戶要求過多,市府比較有公信力,應出來說公道話,事情才能圓滿。」對此,北市都發局都市規劃科科長楊智盛表示,政府機關要保障每個人的權益,居民希望調整更新單元範圍,需讓被切割的不同意戶了解被劃出後的權利義務,因此該案送都市更新審議會之前,會先請民眾召開協調會,「至於審議委員同不同意,會有專業評估考量。」面對2-13單元住戶的陳情,台北市都發局回函表示,若要調整單元範圍、將不同意戶劃出,須徵詢2-12單元是否願意將不同意戶併入,並提送都更審議會。(圖/胡家瑒提供)楊智盛強調,通常協調會都由擔任實施者的建商召開,並非要居民自行辦理,政府單位也不可能出面幫居民整合,建議委託專業都更顧問公司處理相關事宜。由於「2-13單元」住戶多為銀髮族,面對都更的繁文縟節,全靠在新店高中擔任老師的胡家瑒代表住戶和官方溝通。「不管是公文回覆或公聽會上,得到的回應都是都發局和都更處互踢皮球,協調會執行細節、審議會評斷標準都講不清楚,根本是助長釘子戶氣焰。」胡家瑒說。(待續)南港產專區2-13單元期盼能與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圖中橘色部分)合建,但北市都發局卻要居民調整單元劃分前,先徵詢2-12單元是否接受釘子戶。(圖/本刊繪圖組)
南港路三段南港產專區「2-13單元」的60多戶老住戶,期盼能與緊鄰的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協議合建,但卻卡在單元範圍內有1戶不同意戶。老住戶們希望將不同意戶「劃出」單元範圍,但依規定切割出去的剩餘土地應大於1000平方公尺,對於僅有2000多平方公尺的「2-13單元」,只能對切,引起民怨。住戶代表胡家瑒說,產專區是依照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設定了剩餘面積要大於1000平方公尺的條件,但明明500公尺以上也可以,卻設定了最嚴苛的選項,而當初劃分更新單元時每塊也才2000多平方公尺,當要調整就只能對切。「這明顯是設計錯誤,沒有考量到實際執行面的困難,而碰到問題又無法彈性調整規範。若有心要成就南港,就不該凡事都設定最嚴格的限制。」胡家瑒再補充,對於都發局要居民自己開協調會徵詢不同意戶和隔壁「2-12單元」合併的意願,由於不同意戶自說明會就未曾出席過,對於辦理協調會的流程、辦理次數、不同意戶若不出席是否具有效力等等,「都發局就像『擠牙膏』,每多問一次才多講一點,明顯沒有確切規範,基層人員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小老百姓更是無所適從。」另一位居民也說,「一切進審議會審議,標準是什麼無人知曉?這算什麼公開透明的台北市政府?」「跟國賓大建設協議合建,可做整體性規劃,不論樓高或容積獎勵都更好,但都發局對都更單元範圍的切割與調整沒有確切指導方針,一味要住戶自己協調,一拖半年,建商礙於土地貸款壓力,最慢今年底要執行更新,若不同意戶問題仍無解,居民與國賓大建設合建獲得最高容積獎勵的理想,年底也將破滅。」胡家瑒說。南港產專區2-13單元期盼能與國賓大建設廠辦案(圖中橘色部分)合建,但北市都發局卻要居民調整單元劃分前,先徵詢2-12單元是否接受釘子戶。(圖/本刊繪圖組)胡家瑒指出,與建商合建若破局,改採都更「權利變換」方式等公權力強拆不同意戶,至少得耗費3年時間,容積獎勵也將減少30%,換算下來,每戶分回減少近7坪,以每坪行情65萬元估算,每戶損失500萬元,「權益減少找誰負責?」而目前「2-12單元」住戶除了不願接受釘子戶,看到國賓大建設給出優渥條件,也想加入合併整建行列,兩個單元總計已整合6排公寓逾120戶。北市都發局都市規劃科股長顏邦睿回應,南港產專區辦理都市更新範圍調整涉及鄰地協調部分,南港通檢細部計畫在協調形式及文件均未有明文規定。因此召開協調會時,建議開會地點以近便為主,開會通知盡量在會議前10天通知,讓與會者有時間準備。會議過程應妥予記錄,包括簽到表、出席人數、通知人數、意願調查、發言摘要及照片等,鄰地若未出席也可以書面表達意見。相關資料越完備,將有助於審議會上的討論,如果所有權人有其他的疑問提出來都可以再予以協助。(待續)
危老條例剛滿3周年之際,本刊即接獲地主投訴遭建商欺壓的危老糾紛案。地主兒子正是知名房仲作家陳泰源,「為了不要讓無辜消費者日後捲入『一屋二賣』的風險。」陳泰源挺身揭露此事,並稱「我將發表『非自殺聲明』,力抗惡質建商到底。」陳泰源提及北市松山區預售案「松蔦青語」地主最初是和已倒閉的「寶吉第建設」協議合建,後來經寶吉第總經理蘇義閔介紹改由卓家雄的大家地產接手,當時介紹說卓是寶吉第的股東,讓他現在回想起來更是憂心。「寶吉第建設」曾爆出「一屋二賣」坑殺消費者的新聞,最後為了避債宣布破產。事後陳泰源調查發現,「2016年,卓家雄已是本案『起造人之一』,直到寶吉第建設宣布破產後,卓家雄成立『新』公司,也就是『大家地產』來賣此案。我們事後懷疑『大家地產』根本就是『寶吉第2.0』。」早期陳家從事棉被買賣,圖為陳媽媽懷抱著陳泰源在饒河街《隆興棉被店》2號店前合影。(圖/讀者提供)地主陳俊發夫妻倆後悔莫及當初並未找專業人士把關合約,急喊「這是我爸媽留下的唯一祖產,千萬不能讓建商蠻橫侵占!」「我們透過多方管道請『大家地產』停止銷售,對方卻不予理會。」陳泰源感嘆地說:「信託銀行『瑞興』身為受託人,也不願意主持公道,不但不幫忙把關持續撥款,還要我們自己和建商協商。」在房仲業已有10年資歷的陳泰源表示,很清楚挺身指控建商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因此打算提出「不自殺聲明」。陳泰源說,法院訴訟曠日廢時,再拖下去,一屋二賣的房子只會越多,「想要購買『松蔦青語』的民眾,一定要等到我們地主與建商確定和解之後才入手。『寶吉第事件』絕對不能重演!」危老重建上路3年來,全台申請件數共1370件,核准632件,不時傳出糾紛,危老重建推動師彭彥祥提醒,民眾在和建商談都更危老重建,應聘請專業人士諮詢合建契約的合理性,很多地主都認為契約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經過諮詢解說才知道陷阱藏在細節裡,或經常因爲條件與承諾未清楚表達在文字中,以致事後各自表述產生爭議;此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選屋完成在讓建商拆屋,以及慎選誠信建商,若沒有誠信,分配條件再好,未來還是可能會吃虧。此外,法揚知識整合顧問經理白宗益則分析,「類似爭議案件,建商不怕地主提告,因為官司一打3至5年,房子早已售出;若建商敗訴頂多補價金,地主很難拿到期待的坪數或房屋。」面對陳泰源等人的指控,卓家雄表示,在雙方合建契約裡頭,並無約定公開銷售需以地主完成選屋為前提,不會有一屋二賣的情況,公開銷售程序都在銀行信託下進行,也都根據合法程序,所有指控子虛烏有,與地主之爭議事項,皆已進入司法程序。對於危老獎勵分配問題,卓家雄透過律師強調,將依雙方合建契約分配固定坪數,與獎勵坪數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