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走馬上任後,27日首度就美中關係表態。他表示,美中關係具有對抗也有競爭的面向,但亦有合作的空間。他舉例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便符合中美兩國利益。白宮同時宣布,為了就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與各國加強合作,將於4月22日舉辦由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領袖參加的全球氣候變化峰會。這場峰會設想以視訊形式登場,屆時有可能出現線上「習拜會」。氣候峰會 習拜有可能線上會面布林肯27日到美國國務院履新,並召開上任後的首場記者會。他表示,「美中關係可以說是我們未來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這不是祕密」,「這種關係愈來愈具有對抗性,它有競爭性的一面,但也有合作的一面…在符合我們共同利益的領域進行合作,這顯然包括氣候問題。」他指出,若能在對抗全球暖化上取得具體進展,對中美及其他國家都有利。布林肯說:「我希望我們能夠追求這一點,這符合我們外交政策的大背景,也符合我們與中國的許多共同關切的問題,而我們需要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稍早在與國務院人員見面時,布林肯說,「全世界都需要」美國領導,他將重視與盟國和夥伴的外交合作,以應對當前的大挑戰,包括「疫情、氣候變化、經濟危機、對民主的威脅、為種族正義奮戰以及(美國的敵手)對我們的安全與全球穩定構成的威脅」。白宮27日則宣布,美國將於4月22日舉辦全球氣候變化峰會,並強調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是拜登政府外交和安全防務方面的一大核心工作。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美國是第二,若無兩國的配合,氣候問題絕無法解決。美中雙方在南海軍演不斷,圖為大陸空軍轟-6k飛機巡航。(圖/新華社)履新談話 誓言建立美領導地位美國舉辦氣候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可能獲邀出席,而在峰會以視訊形式舉行的情形下,習與拜登料將在線上會晤。《華爾街日報》上周曾報導,北京擬派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赴美推動「習拜會」,並聚焦於氣候變化和疫情合作。不過中方隨即否認相關報導。現年58歲的布林肯被稱為「拜登的多邊主義先生」,他將助拜登終結前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路線,但布林肯也贊同外交應有某種延續性。在27日的記者會上,布林肯便誓言建立美國的領導地位,聯手美國的盟友,應對來自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挑戰。美國務卿布林肯明確表示,在南海議題上,美國和力抗北京施壓的東南亞國家同在。圖為大陸南海艦隊。(圖/中新社)南海議題 支持東南亞國家抗中布林肯27日也致電菲律賓外長陸辛,重申美菲同盟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至關重要,並強調《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涵蓋整個太平洋地區,包括存有主權爭議的南海。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布林肯稱,這一條約明顯適用於當菲律賓武裝部隊、政府船隻和飛機在太平洋遭受武裝攻擊時的情形,這包括南海。布林肯表示,美國反對中國在南海逾越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所允許的任何海洋主權主張,並保證會與那些面對中國壓力的東南亞國家主權聲索國站在一起。這是拜登政府上台一周以來,針對南海問題表達的最明確、最強硬立場。南海的軍事形勢緊張,美軍繼派遣「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後,一架B-52戰略轟炸機近日也在區內巡航,還被指採取「詭異曲折」的飛行路線,如同繞飛南海一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除「小小明」回家禁令,允許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配子女入境,2歲以上仍暫不開放。陸生方面,指揮中心繼之前開放19個國家地區境外生入境後,宣布約3533名應屆畢業陸生可入境,但仍有4千多名陸生不得其門而入。過去幾個月,「小明」有家回不得、陸生返校受阻,一直是兩岸關係低迷癥結原因之一,至今仍不能完全解決。「小明」回家問題涉及家庭人倫,不僅國民黨多所呼籲,希望蔡政府以人道為先,許多民團、泛綠人士也從人權角度出發,主張讓「小明」趕快回台,但疫情指揮中心始終以防疫須嚴謹為由拒絕。最後還是海基會前董事長、民進黨大老洪奇昌四處奔走,指揮中心才同意小幅解禁。政府目前只同意2歲以下「小小明」返台,仍有2千多位「小明」不能回家。根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透露,100多位符合資格的「小小明」,至今只有一人回來,足見「小明」回家路的艱險困難。民進黨解禁雷聲大,雨點小,不僅讓台灣的人權形象繼續受傷,對風雨飄搖的兩岸關係也不會有正面作用。誠如洪奇昌董事長所言,小明是我們的家人,也是我們的同胞,社會應該自信地張開雙臂歡迎家人回家。尤其政府已對10多個國家的商務旅客放寬來台與居家檢疫條件,更沒有理由獨薄「小明」。政府既然在防疫與經貿的考量下,對商務旅客有衡平裁量空間,自然也可以找到「小明」的人權與防疫兩全之策,端看政府為與不為。陸生問題也值得重視,在19個已開放入境國家地區中,6個國家地區的新冠肺炎增加數高於大陸,顯見不全面開放陸生入台,並非全然出於防疫考量。陳菊即將出任監察院長及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守護人權」是民進黨提名陳菊擔任監察院長的理由。面對小明議題,陳菊自應本於人權委員會守護人權的職權,從人權角度改變政府以防疫為理由剝奪小明和陸生應有的權利。人權不能雙標,若台灣自甘服膺「反中」的政治正確,未來還有什麼立場和大陸談民主、自由、法治、人權。其次,從兩岸關係當前的嚴峻程度來看,開放小明及陸生返台,將有助於緩解台海緊張關係,避免更加步入危局當中。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警示,台灣政治生態正發生不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新變化,兩岸關係存在多種風險,情勢嚴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稱,大陸在南海的海權聲索完全不合理,譴責北京用「強權即公理」的恐嚇手段破壞東南亞國家的主權,美中關係將更愈惡化,南海危機愈加升高。作為南海利益相關方,當美中衝突,我國不可避免將陷入其中,尤其我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範圍基本與陸方一致。倘若美中繼續在南海議題碰撞,屆時如何應對,便將是蔡政府第二任兩岸關係的重大考驗。綜觀來說,無論是從人權或兩岸關係緩解角度,全面讓小明回家、陸生返校,都有利於兩方面問題的解決,不只可以讓2千個家庭破鏡重圓、7千多名陸生統統回到校園,也能避免兩岸敵意螺旋繼續上升,尤其考量川普可能為年底大選的選舉利益,做出短期的強硬姿態,或是製造局部危機,兩岸關係宜盡量緩和。相互釋出善意,努力讓兩岸關係重開機,海峽才能避戰維和。民進黨一貫否定ECFA的價值,如今卻希望大陸不要終止,台灣6月對大陸出口比重創下45%新紀錄,其中以高科技產品為主,既顯示台灣對大陸依存度提高,更證明大陸高科技產業離不開台灣,這是台灣的真正價值,也是民進黨無法否認的事實。蔡總統第二任期若要有所作為,為台灣人民帶來更多幸福,就必須頂住獨派壓力,從全面開放小明與陸生返台開始,創造綠紅間更多的善意,進而累積互信,有了互信就容易恢復正常的交流與溝通,讓兩岸關係慢慢正常化。
外媒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拒絕中國大陸對於南中國海的海上主權聲索,認為大陸的主張違法;我外交部今(14)日聲明強調,南海諸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中華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的權利,不容置疑。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蔡英文總統於2016年7月19日提出「四點原則」及「五項做法」,與國際社會共同處理南海議題;外交部也重申此四點原則:一、南海爭端應依據國際法及海洋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和平方式解決;二、台灣應納入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三、相關國家有義務維護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四、中華民國主張應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方式處理南海爭端,且願在平等協商基礎上,和相關國家共同促進南海區域之和平與穩定,並共同保護及開發南海資源。外交部表示,我國對南海諸島主權立場從未動搖,堅守以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也從未改變,也反對任何聲索國企圖使用恐嚇、脅迫或武力方式解決南海爭議。另外,對於相關國家聲明各國對南海之主張應符合國際法規範,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不承認與國際法相悖之主張,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也促請相關國家將台灣納入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以共同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