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汽車
    • 美旅
    • 3C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越南洋蔥產季未到 疑遭陸貨「洗產地」⋯農委會函查

今年洋蔥因為春節連續降雨導致減產,業者透過進口國外洋蔥補足缺口,不過,根據農委會統計,截至3月進口洋蔥以越南4092公噸居冠,但越南洋蔥產季未到,遭疑是中國大陸洋蔥「洗產地」後進口台灣。農委會昨發函給駐越南代表處請求調查,假如品種外觀無法分辨,將透過DNA檢驗等查明產區。據農委會統計,我國2021年生鮮冷藏洋蔥進口量從高到低依序為紐西蘭1萬5371公噸、美國1萬1251公噸、韓國9760公噸、澳洲8945公噸、越南8452公噸;2022年至昨日統計,生鮮洋蔥進口6560公噸,以越南4092公噸居冠,進口占62%。為避免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造成衝擊,我方管制830項大陸農產品進口,洋蔥即為其中一項,但去年及今年我國從越南進口大量洋蔥,遭疑是大陸洋蔥透過洗產地方式銷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在立法院備詢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有洗產地情事。不願具名業者提供洋蔥圖片指出,目前在台灣販售的越南洋蔥沒有外包裝,只有「麥頭」標籤(出口貨物運輸標誌),都是中國大陸洋蔥到越南後改麥頭標再出口,因為越南洋蔥在當地根本不用這種網袋,「根本就是大陸洋蔥」!農業粉專「Lin bay好油」指出,台灣、東南亞這些偏熱帶型雨多的地方,種植的都是由北往南採收的短日照品系,更南邊的越南洋蔥會比屏東還早收成?越南身為一個要靠洋蔥大量進口的國家,可以在產季前輸出洋蔥到台灣,實在太不正常。他說,以前政府管很嚴,現在大量放水,卻沒人敢講話,就是標準「綠能,你不能」,嘴巴說「抗中保台」,實際上大量放水疑似大陸洗產地的越南洋蔥。「這可能就是蔡總統跟陳主委對於家鄉的愛吧?」「Lin bay好油」更批,平常口口聲聲說守護台灣農民,以農民的利益優先,實際上卻大幅放水,這種垃圾綠能官僚,才是最讓人家瞧不起。對於外界質疑,農委會國際處長林家榮表示,昨已發函至駐越南代表處,將請代表處收集近年越南洋蔥產業發展狀況、進出口情形,以及到主要產區收集越南洋蔥樣本等,如果品種外觀難以分辨,將會以DNA、穩定同位素等方式,來辨別產區。

publish-icon 03月2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關鍵同位素找到了」 科學家嗨喊:火星真有生命存在過

Is there life on Mars?人類對於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或曾經有生命存在一直充滿好奇,美國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最近在火星的地表岩石中,發現重要的「碳12」同位素存在,該同位素在地球上是建構出有機生命的基礎「材料」,因此科學家認為,火星在過去可能至少有微生物的存在,替地外生命研究跨出重要一步。綜合外媒報導,「火星樣品分析化學實驗室」(SAM)首席研究員馬哈菲(Paul Mahaffy)表示,地球上大部分的碳原子存在於岩石與沉積物中,其餘則在海洋、大氣,與地球上所有的有機物、也就是生命中。因此他們假設火星也會以碳作為建構生命的基礎材料。馬哈菲指出,碳以2種穩定的同位素:碳12與碳13形式存在,由於碳12比碳13少了1個中子,因此會比碳13「輕」與「堅固」卻又更容易「分解」,而成為地球上絕大多數有機物的建構基礎。好奇號在有35億年歷史、據信有古老湖泊泥岩的蓋爾隕石坑(Gale)中,提取了24個不同的岩石樣本,並透過機上的儀器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差異極大,其中有6個樣本的碳12、碳13含量,高出地球的參考標準值70%以上。參與研究的賓州大學(UPenn)生物地球化學家豪斯(Christopher House)指出,來自隕石坑山脊頂部與其他高處的樣本中,存在相比低處更大量的碳12、碳13,這代表火星上也有類似地球的大氣碳循環,進而可能創造出有利生命誕生的環境。研究團隊推測,火星曾出現以岩漿中較輕的碳為食,類似地球深海火山口或熱液排放口的微生物存在,微生物排放出「甲烷」後,再由其他微生物以它們排放的甲烷為食,建立起最基本的循環。雖然這次的新發現,大大提高了火星曾經存在生命的機率,但人類尚未在火星上發現微生物存在的「物理」證明,只得到生命存在過的佐證,且火星是否真有與地球一樣的生命誕生機制,目前還未蓋棺論定,仍需更多調查才能找出答案。

publish-icon 01月19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冬天好發!別以為胸悶才需警覺 70歲婦「出現這症狀」竟患心絞痛

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她常常在活動時覺得很喘,爬個一兩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更嚴重了。本來以為是肺部的問題,門診安排X光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呼吸功能也正常。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她被轉診來到心臟內科,安排了心肌灌流檢查之後,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在醫師與家人共同討論之後,江太太住院接受心導管的檢查,證實在心臟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有嚴重的狹窄,經過氣球擴張以及藥物支架的置放,她的症狀在隔天就已經感覺有大幅改善,出院之後繼續維持藥物治療。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表示,心臟的運作依賴分布於表面的冠狀動脈供應氧氣和養分,隨著年齡增加,或者是本身有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等等心血管風險,血管內會呈現慢性發炎的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氧。這時除了會並引發胸悶、痛的症狀之外。也會有活動就喘的症狀。這一類的病人目前被歸類於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心絞痛。蘇彥伯醫師說,這類病患因心臟持續的缺氧,不只造成不適的症狀,讓生活品質下降,也有可能讓心臟的功能逐漸變差。倘若血管內的斑塊不幸發生破裂,會誘發血栓的生成而造成急性的血流阻斷,也就是俗稱的心肌梗塞。這時心肌完全沒有氧氣的供應,會造成急性的損傷並且引發嚴重的胸痛、心律不整甚至是昏厥、猝死的現象,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典型的慢性冠狀症候群,症狀包括胸部悶痛、疼痛時會伴隨頭冒冷汗並可能會牽連到下巴、肩膀或是手臂等處。蘇彥伯醫師說,胸悶痛的感覺通常時間不會持續超過十五分鐘,在活動的時候症狀會被誘發,休息可以緩解。有很大一部分的老人家、女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症狀的表現並不典型,常常像江老太太一樣用喘的症狀來表現。秋冬季節由於溫度的急遽變化或降低,有可能會造成血管痙攣收縮,造成症狀的惡化。蘇彥伯醫師表示,病患因為上述症狀來門診就醫時,醫師會先評估病患症狀是由於心血管病變的機會有多高,通常年齡越大或是同時有心血管風險所預估的機率就越大。同時醫師會安排胸部X光、心電圖以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若懷疑心臟有可能缺氧,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安排合適的檢查來判定病人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例如運動心電圖:讓病人在跑步機上快走同時監控心電圖是否有缺氧或心律不整的變化;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經由血液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觀察同位素在心臟肌肉受壓力以及休息時分布的情況來判定心肌缺氧的區域。蘇彥伯醫師說,近年來經由電腦斷層的冠狀動脈造影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個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血管的構造以及病變的型態,相當有利於心導管術前的評估,不過目前國內健保尚未給付,需要自行負擔費用。每種檢查都有優缺點,可以和心臟專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自己適合哪一種檢查方式。若病人證實有心肌缺氧,如果狀況穩定或影響的範圍不大,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利用藥物降低心臟的氧需求、擴張心臟血管、或是預防心肌梗塞。蘇彥伯醫師表示,假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檢查發現有多條血管狹窄,心臟收縮功能受損,就可以進一步考慮心導管介入術治療。醫師會經由手的橈動脈或是鼠蹊部的股動脈建立管路將導管送至心臟冠狀動脈開口注射顯影劑照相,若有明顯狹窄的狀況,可以使用氣球撐開並且置放支架使血流回復暢通的狀態。蘇彥伯醫師表示,目前的研究顯示,置放支架確實能夠有效改善缺氧所造成的心絞痛症狀,現在主流使用藥物塗佈支架,更可以進一步減少未來再度阻塞的風險。隨著科技進步,除了巨觀的血管攝影之外,目前還有更精密的血管內影像檢查,利用超音波或是雷射光源直接探查血管的構造,協助支架精確地置放。血管介入手術之後會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血管突然發生血栓而造成心肌梗塞。如果檢查當中發現有多條血管病變或是左主幹發生病變,有時候亦需評估是否使用外科方式做血管繞道,可以達到比較持久的效果。總而言之,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風險,積極控制,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處理,以提升生活品質並且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

publish-icon 01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北美最古老猛獁象牙出土 研究人員驚:竟在3公里深海底現蹤

美國加州蒙特利灣水族研究所(MBARI)在加州外海300公里、海底3,070公尺深處,成功取得哥倫比亞猛獁象(Columbian mammoth)長達1公尺長的象牙,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在2019年就於該處發現象牙,但當時只採集到一小部分,這次除獲得完整樣本,還發現象牙有長達10萬年歷史,是「北美現存最古老的猛獁象象牙」。綜合外媒報導,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古生物學家費雪(Daniel Fisher)透露,過去雖有猛獁象與乳齒象被發現於海底的案例,但深度通常不足百米,因此這次發現對相關研究有著重大意義。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CSC)地質年代學實驗室以放射性同位素(Radionuclide)分析後也確認象牙有超過10萬年歷史,是北美最古老、保存狀態最良好的猛獁象牙。參與採集行動的聖克魯斯分校海洋古生物學教授哈達克(Steven Haddock)指出,團隊在探索深海時就一直期待會有「意想不到」事情發生,但在深海發現猛獁象仍讓他「至今都還覺得很驚訝」,他表示研究才剛開始,期待未來能向外界分享更多消息。聖塔克魯茲分校古基因組學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夏皮洛(Beth Shapiro)也透露,如此完整又古老的樣本,不只能挖掘出該動物的年齡與生活環境,「深藏在象牙裡的DNA,更讓我們離揭開猛獁象的神秘面紗又更近一步」。另據《CNN》報導指出,該樣本之所以保存完好,可能與海底的寒冷高壓環境有密切關係。

publish-icon 11月26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濕疹抹藥5年零效果!護理師改塗「這食物」1週好轉 醫師曝超神療法

台灣氣候潮濕,尤其夏季更是悶熱難耐,導致不少民眾患上濕疹,有時久久無法痊癒。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今(16日)在臉書透露,皮膚科在治療濕疹患者時,通常都會開立含有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膏,但抹久了容易產生抗藥性,必須不斷更換藥物,其實只要塗抹「純蜂蜜」,就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改善症狀。「濕疹一定要塗類固醇嗎?」江守山今日在臉書粉專分享收治個案,一名79年次的護理師手及肘部從5年開始長出濕疹,多年來陸續看過皮膚科、中醫,除了用過類固醇、抗組織胺藥膏,也嘗試過長期吃中藥改善,結果病情始終未見起色,直到他給患者塗抹一種「食物」,短短1週過後就明顯好轉。《ETtoday新聞雲》報導,江守山表示,皮膚科給濕疹患者的處方,通常都是含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物,然而隨著身體產生抗藥性,就必須換一種抗生素塗抹,因此他建議該名護理師在患部抹上「純蜂蜜」,效果立竿見影;醫師提到,國外研究多年前發現,蜂蜜有殺菌、抑制蟹足腫等功效,現在已是癒合傷口的第一級處方。江守山說明,當濕疹發作時,皮膚經常已長滿金黃葡萄球菌,防水層也已失效,影響抗生素效果,因此可以考慮透過蜂蜜治療;醫生建議,患者可以在洗澡前敷上蜂蜜約30分鐘,約7天後就會有效果,但一定要使用純的蜂蜜,最好是在購買前仔細確認蜂蜜是否經過碳13同位素檢測,防止弄巧成拙。

publish-icon 01月16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李遠哲談萊豬、核食「影響不大」 嘆台灣空氣差:大家都不關心

萊豬自元旦起開放進口,也引發國人對食安憂慮。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今日出席座談會前受訪表示,如果是在安全標準內,萊劑對健康影響不大,目前政府所做的管制措施,做到這樣相當不錯。而日本核災地區食品,若檢驗出無核廢料汙染,也是沒問題。李遠哲指出,不一定所有的萊豬都不好,只要在安全標準內,都可以吃。比方說以糖為例,有人認為糖也是毒,不能吃太多,硝酸納也是毒,但為了保鮮,所以放了一點點,大家也還是吃。當被問到現在民眾都在擔心萊豬食安,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李遠哲的說法是不是「逆風」,李遠哲回應,或許民眾得到的訊息不是那麼正確。李遠哲說,有關日本福島等縣市的食品問題,應該要去檢查食品有沒有放射線同位素殘留量是否符合安全標準,而不是說這個區域都有問題,或許這個區域是比較可能會有問題,所以檢查工作要更嚴謹,但若檢驗出沒有核廢料汙染,那應該是沒問題。李遠哲表示,台灣空氣這麼差,得到肺腺癌的人這麼多,大家不關心空汙、肺腺癌,每天都在談萊豬,很不可思議。

publish-icon 01月05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這麼深也有?汞污染無極限 全球最深海溝發現甲基汞存在

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有研究團隊成員在全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會對生物與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甲基汞(Methylmercury),推測應該是死亡的魚屍所帶下來的。根據《Science Blog》報導指出,一個由美國密西根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甲基汞的存在。在過往,汞被科學家認為被限制存在於最深1000公尺左右,在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甲基汞的存在,是完全打破過去的認知。而團隊透過汞同位素的方法,確認這些甲基汞是來自於水深400至600處的海床。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甲基汞一部分可能是自然生成的,但絕大部分都是人為活動汙染所造成的。同時,中國天津大學也在馬里亞納海溝中,深度5500至9200公尺的海床上發現甲基汞的存在。該團隊成員認為,之所以會在這出現甲基汞,應該是透過糞便、浮游生物的有機物下沉,才因此進入到海溝中。但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團隊認為,是體內累積大量甲基汞的魚死亡後,屍體一邊下沉、一邊分解,才讓甲基汞散落在馬里亞納海溝中。汞,又稱為水銀,在自然界會以「元素汞」、「有機汞」、「無機汞」三種型態存在。汞汙染對於自然界而言,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在此之前,科學家都認為汞汙染僅存於海洋上層(1000公尺以上),這次的研究報告是完全打破科學家過往的認知。甲基汞屬於有機汞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有機汞形式,毒性最強,也具有生物累積性,動物接觸後無法被代謝掉,可以透過食物鏈的關係毒害動物,最終也傷害人體。如果動物體內累積過量甲基汞,會造成神經系統、心臟的危害,就連胚胎也會產生發育缺失的狀況。

publish-icon 11月18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龜山島牛奶海大解密!專家:泡太久像「果酸換膚」

受疫情影響,國內旅遊正夯,近期龜山島「牛奶海」更是有許多人爭相前往遊玩拍美照。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林玉詩日前在「中華民國海洋學會」的粉絲專頁發文解釋,夢幻的牛奶海其實是個「酸奶菌缸」,不但臭,泡太久也要小心有類似果酸換膚的效果,而龜山島的海流瞬間流速極快,可達每秒70公分,一不注意回頭可能就飄到石垣島了。位在頭城外海的龜山島被證實是座活火山,位在龜首附近的海域因為有海底溫泉湧出,溫泉與海水混合變成乳白色,與原本海水界線分明,形成獨特景色。「中華民國海洋學會」在臉書粉專引用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林玉詩撰文,提到正常海水會呈現弱鹼性,酸鹼值約為8,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牛奶海酸鹼值可低達6,僅略高於優酪乳,而熱泉水本身的酸鹼值最低則可達1.5,因此泡在牛奶海太久,「小心會有類似果酸換膚的效果」。龜山島龜首前方的牛奶海海域,成因是因為海底溫泉湧出與海水交會而成。(圖/翻攝自臉書粉專「中華民國海洋學會」。)此外,龜山島牛奶海「流場複雜」,連漁民都表示「在這裡混跡十幾年,從沒搞清楚龜山島的流。」其實這片海域水平瞬間流速可達每秒70公分,在這裡泡澡一不注意,說不定一回頭就到了石垣島。雖然牛奶海的海水是「酸」奶,但龜首處的海底仍可觀察到珊瑚礁,林玉詩也解釋這是「水體動力學」造成的結果。當熱泉噴出後,一邊湧升一邊帶入周圍海水,因高溫造成湧泉密度較低,因此酸性湧泉主要位於海面上,周圍海水則不斷從外處補入,因此牛奶海正下方的水體,反而接近一般海水,距離較遠地點自然有機會孕育珊瑚。龜山島瞬間流速雖強,但隨潮汐變化也非常明顯。更重要的是,牛奶海在一天之內還可形成「5至6次的漩渦」,這些漩渦直徑大概100至200公尺,約1至2小時轉一圈,由於轉速偏慢,所以一般人通常感覺不出來,但因為有這些漩渦,牛奶海不至於被沖散,還經常能被繞出美麗的圖案。她還提到,近期科學家的研究更發現,牛奶海雖然臭不可當,裡面卻蘊育了一些特別的細菌。研究人員利用穩定同位素技術,測量了牛奶海的固碳速率,發現牛奶海即便在沒有光的情況下,也可以非常高的效率吸收二氧化碳,暗示這些勤奮的小傢伙們不是一般海水裡執行光合作用的藻類,而是熱泉環境特有的細菌。她說明,這些細菌很有可能是以熱泉噴出的含硫物質,搭配海水中的氧氣,來進行化學固碳,也很有可能就是支持這個熱泉生態系的基礎生產者之一。

publish-icon 09月06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車諾比事件再現?北歐國家陸續偵測「輻射量異常」…從俄羅斯飄來

愛沙尼亞、芬蘭、挪威等北歐國家近日陸續偵測出空氣輻射量異常,經過分析後,荷蘭當局指出輻射物質可能來自俄羅斯的西部,因此引發熱議,令人不禁聯想到當年的「車諾比事件」,同樣是由北歐國家瑞典率先發現異常。針對以上的傳言,俄羅斯方則是駁斥,表示國內核電廠都正常運作,沒有輻射物質外洩。綜合外媒報導,愛沙尼亞環境保護局發現,近日在哈庫輻射監測站偵測到少量的輻射物質,像是銫(Cs-137、Cs-134)、鈷(Co-60)、釕(Ru-103)等放射性同位元素的濃度上升,雖然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仍引發一陣討論,而在不久後,其他北歐國家芬蘭、挪威和瑞典等等,也都相繼偵測到。對此,一名荷蘭的官員就表示,這些少量的放射元素可能來自俄羅斯西部,不過此番言論馬上遭俄方打臉;俄媒《俄塔社》引用俄羅斯核電站電力和熱能生產公司代表的說法,他們稱位於西北部的2座核電廠運行正常,周遭的輻射水平也符合標準,也沒有接到任何事故消息。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組織負責人澤爾博(LassinaZerbo)27日也在推特分享一張圖片,圖中呈現黃色的區域是放射性同位素可能來源的範圍,其中包含了俄羅斯西北部、芬蘭、瑞典南部以及波羅地海地區。

publish-icon 06月29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恐龍的體溫究竟幾度 美國新研究出爐

恐龍一直是許多大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標,最新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恐龍並不是冷血的變溫動物。研究團隊使用肉食性的傷齒龍(Troodon)和草食性的鴨嘴慈母龍(Maiasaura)的蛋殼碎片,以及巨大蜥腳類(sauropod)恐龍的蛋化石為樣本,以同位素古溫度測定(clumped isotope paleothermometry)為研究方法,藉由觀察蛋殼內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排列順序,加以推測母恐龍的體內溫度根據研究結果,傷齒龍體溫約比外界高攝氏10度,慈母龍則高出15度,蜥腳類恐龍蛋化石與環境溫度的差異最小,僅有3至6度左右,表示恐龍能夠產生穩定體溫,不像爬蟲類需要仰賴外界溫度。研究團隊也發現,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恐龍正好在恆溫的鳥類和變溫的爬蟲類之間,大部分恐龍的體溫,都比當時的環境溫度高,這代表恐龍能透過新陳代謝維持穩定的體溫,而不同種類的恐龍,體溫和外界溫度的差異各有不同。關於恐龍到底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迄今為止學者各執己見,2014年一篇刊載於《自然》(Nature)的研究,則揭露恐龍既不是變溫動物也不是恆溫動物,而是介於中間。此篇論文刊登於美國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中,由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博士後研究員、地質學專家道森(Robin Dawson),在耶魯大學攻讀地質學與地質物理學博士期間的研究成果。

publish-icon 02月25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以後沒手機可用? 快拿電子產品去回收

3C商品不停汰舊換新,趕流行之餘,家中或許都有些閒置很久的舊手機或電子產品。現在就有專家呼籲民眾盡量回收舊的電子產品,提煉裝置中的稀有金屬充分利用,提高資源永續利用,否則稀土礦藏將在100年內全數採光。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舉行一項網路調查發現,英國有超過一半的住家至少有1件沒在使用的電子產品,45%的住家有多達5件。另一項研究則估計,全英國可能有多達4000萬件舊電子產品深鎖在民眾家中而他們並沒有回收的打算。手機的鋰電池含有多種金屬成分,可回收再利用。(圖/達志/路透社)科學家估計,包括銦和鉭在內,地球的稀土在一個世紀內將會開採殆盡。一公斤的原礦只能提煉出幾毫克的銦,但全球對新科技和新產品的需求卻有增無減。因此,英國「電子廢棄物回收組織」建議:「把舊手機拿到當地的回收站去,或是交給零售商。民眾向商家購買新手機,他們就有義務協助回收舊產品。希望這些材料能進到回收廠做適當的處理。」科學家研究指出,地球的稀土在100年內將被開採殆盡,圖為美國加州的一處稀土礦場。(圖/達志/路透社)雪菲爾大學「能源、環境及永續中心」主任蕾妮•高(Lenny Koh)說:「在設計階段,製造商就需要把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列入規畫,如此產品才能達到完全回收。」她也建議消費者降低換手機的頻率,就算是把目前使用的手機多用一年,也能對環境有所貢獻。皇家化學學會的伊莉莎白•雷克里夫博士指出:「一支智慧手機內大約有30種不同的金屬成分,其中許多成分是非常稀有的。」她舉例,銦錫氧化物因為其導電的特性和顏色透明,是觸控螢幕的重要成分,也常用於太陽能板。鉭有優異的抗腐蝕性,非常適合用於小型的精密電子產品,如手機、助聽器及心臟節律器。時任英國外相強生(左)2017年7月訪問東京時,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一同出席提倡手機回收的活動。(圖/達志/美聯社)稀有金屬功用:鎵:用於醫療用溫度計、發光二極體(LED)、太陽能板、望遠鏡等...也可能用於抗癌。砷:非金屬元素,用於製造合金、煙火及保存木材,也以藥物型態加進家禽飼料抗病,但有爭議。銀:製造鏡子、變色鏡片、抗菌衣物及可操作手機觸控螢幕的手套。銦:用於電晶體、微晶片、消防灑水系統、薄膜太陽能電池及F1賽車的滾珠軸承鍍膜。釔:用於白色LED燈、相機鏡頭,放射性同位素釔-90可用於部分抗癌藥物。鉭:外科手術植入體、霓虹燈電極、渦輪機扇葉、火箭噴嘴、超音速飛機機頭蓋帽、助聽器和心臟節律器等。

publish-icon 08月22日, 2019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