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稍早接受《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專訪時,批評將同性戀視為犯罪的法律是「不公正的」(unjust),呼籲支持這類法律的天主教主教歡迎LGBTQ人士進教堂。據CNBC的報導,教宗方濟各於24日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同性戀不是犯罪」。他承認,世界上某些地區的天主教主教支持將同性戀定為犯罪或歧視 LGBTQ社區的法律,他本人用「原罪」(sin)一詞來形容這種問題,並將此態度歸因於文化背景,他也表示主教尤其需要經歷這個變革過程,以承認每個人應享有的尊嚴。教宗方濟各說:「這些主教必須有一個皈依的過程」,並補充說他們應該「展現出溫柔,就像上帝對我們每個人的態度。」致力於終止此類法律的英國組織「人類尊嚴信託」(Human Dignity Trust)聲稱,全球約有67個國家或司法管轄區將雙方合意的同性性行為視為犯罪,其中11個國家甚至會判處死刑。專家表示,即使法律沒有確實執行,它們也會助長對 LGBTQ社群的污名化和暴力,但也有反對者認為,西方國家不該將普世價值強加在其他國家,應尊重各國的文化、習俗和價值觀。這些法律在非洲和中東很常見,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代或受到伊斯蘭法律的啟發。一些天主教的主教強烈支持這些法律,認為這些法律與梵蒂岡的教義一致,並且認為同性戀活動「本質上是錯亂的」。聯合國一再呼籲終止直接將同性戀定為刑事犯罪的法律,稱這些法律侵犯了隱私權和不受歧視的自由,並且違反了國際法規定的義務,也就是各國應保護所有人的人權,無論其性取向與性別認同。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問答稱同性戀者必須受到歡迎和尊重,不應被邊緣化或歧視:「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天主愛我們原本的樣子,也愛我們每個人為尊嚴而戰的力量。」教宗說,在討論同性戀時需要區分法律上的犯罪(crime)和宗教上的原罪(sin)。教宗說,「身為同性戀者並不是法律上的罪,這不是犯罪;是的,但這是一種宗教上的罪。」教宗補充說,「對彼此缺乏仁慈,也是一種原罪。」儘管如此,教宗方濟各並沒有改變天主教會認定同性戀行為是「本質上錯亂無序的」(intrinsically disordered)基調。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大主教時,他贊成授予對同性伴侶的法律保護,作為支持同性婚姻的替代方案,因為天主教教義仍舊禁止同性婚姻。儘管如此,方濟各仍受到許多LGBTQ社區的批評,因為梵蒂岡教義辦公室在 2021年頒布了一項法令,即教會不能祝福同性性行為,「因為上帝不能祝福罪惡。」
大陸四川一名男子返鄉過年,沒想到回到家竟發現衣架上8條內褲全被偷,不過床頭櫃裡的千元現金卻一分沒少,讓他相當疑惑,網友也紛紛留言「什麼奇怪的愛好啊」。綜合陸媒報導,事發於22日,四川成都一名男子過完年回家後,竟發現家裡進了賊,衣架上8條內褲全被偷,不過打開床頭櫃一看,裡面的千元現金卻一分沒少,讓他相當疑惑,只偷內褲卻不偷錢到底是什麼詭異的行為。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詭計多端的」、「內衣收藏癖好變態佬」、「我在珠海的時候也遇到過,內褲衣服曬樓頂經常內褲不見了!衣架又在」、「最好去數數襪子,肯定也都沒有了」、「男生在家也要保護好自己」、「貌似成都應該有同性戀吧」。
前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昨日辭世,享耆壽95歲,葬禮將於1月5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本篤十六世領導天主教會近8年,之後打破600多年傳統,於2013年主動退位,而被尊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對榮休教宗逝世,德國、義大利、法國和英國領袖同表哀悼。教廷發言人表示:「我沉痛地通知各位,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今日(2022年12月31日)上午9時34分,於梵蒂岡的教會之母修道院逝世。自2023年元月2日起,榮休教宗將停靈於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眾瞻仰。」本篤十六世原名約瑟夫.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1927年出身德國巴伐利亞馬克特爾鎮,二戰期間被迫加入希特勒青年團(HJ)從事義務勞動。他是傑出神學家,曾任教於德國波昂大學、明斯特大學、圖賓根大學。長時間在位、深受信徒愛戴的若望保祿二世教宗2005年4月2日去世後時,本篤十六世以樞機團團長身分召集樞機團舉行選舉祕密會議,隨後獲選為新任教宗,當時他已經78歲。然而,教會派系內鬥不斷,全球各地浮現神職人員性醜聞愈演愈烈,本篤十六世在2013年以「心力和體力日益衰退」為由,主動辭去教宗職位,他的漁人權戒遭銷毀,但此後仍身著白袍,並開創2位教宗共同生活在梵蒂岡圍牆內的首例。Netflix在2019年的電影《教宗的承繼》 (The Two Popes),就是講述本篤十六世與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之間的故事。本篤十六世健康不佳已有多年,近幾個月以輪椅代步,但仍持續接待訪客。教宗方濟各日前就發出本篤十六世「病重」的警報,籲請信徒為他祈禱,並親自前往教會之母修道院探望。本篤十六世被認為是近代最保守的教宗,在同性戀和墮胎議題都維持天主教舊有路線。但他生前力倡宗教對世界和平的影響,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如他曾公開批評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出兵伊拉克,稱那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他同時秉持宗教自由理念,尊重不同信仰,認為將穆斯林指責為恐怖分子是錯誤的。
2019年,現象級台劇《想見你》電視版在兩岸三地都創下了空前好成績,在大陸影評平台豆瓣上得到了9.2的超高分數。時空穿越的設定,搭配懸疑推理的時間線,加上剝洋蔥的燒腦劇情及刻骨銘心的戀愛,以及用穿越及愛情辯證包裹著「青少年自我認同」的深度用心,都讓《想見你》打破台灣偶像劇長年以來的制式製作邏輯,也讓低迷已久的台劇市場精神一振。《想見你》劇集一共入圍了六項金鐘,最後共獲得了「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戲劇節目編劇獎」、「節目創新獎」四項大獎。獎項肯定之外,劇集在世界各國也都收穫了好成績,翻譯成多國語言,也讓許光漢大圈粉,累積了一眾死忠海外粉絲。韓版翻拍的《想見你》此前才剛結束拍攝,將於2023年於Netflix首播,勢必將在掀起一次重刷原作的熱潮,台劇逆輸出全球新興影視大國,《想見你》不只拿下了「神劇」稱號,也成為多年不見的台劇之光。《想見你》電影版讓相差11歲的黃雨萱和李子維,以本人的身份認識及相戀,以全新的方式走在一起。(圖/車庫娛樂、三鳳製作提供)而在劇集上映時就預計要製作的電影版,在劇迷們殷殷期待的三年後,終於要上映了。同樣由三鳳製作,找回導演黃天仁及演員許光漢、柯佳嬿及施柏宇等鳳南小隊原班人馬,再次走過這段穿越20年以上,刻骨銘心的多角戀情。電影版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擔任監製,搭檔固定編劇呂安弦,由《想見你》的原始宇宙觀設定出發,延續自劇集,由同樣的主要角色開啟全新敘事的電影劇情,號稱沒看過劇集的觀眾也能看得懂,除了與劇集有大量相互呼應,也完整了許多劇集中留下遺憾的部分,替《想見你》的故事做了真正的結束。劇集版《想見你》在愛情之外,加入了同性戀情、校園霸凌及自我認同等議題,真正的主題聚焦在「理解一個人的傷痛」之上,而電影版的《想見你》也以穿越、戀愛、燒腦及時空迴圈等主要元素為骨幹。有別於有大量學生時期戲份的劇集版,電影版在人物上精簡不少,聚焦在出社會後的黃雨萱、李子維及莫俊傑,讓這三個人在2009年相識,也讓相差11歲的黃雨萱和李子維這次終於不需要彼此辛苦穿越,而是終於能以本人的身份認識及相戀,以全新的方式走在一起。雖然兩人還是必須經歷生離死別又穿越的過程,但也因此成就了劇集版從未出現過的設定,也是電影版之中最大的亮點——四人同時穿越時空及同框的畫面!《想見你》電影版李子維、王詮勝同框剖析時空線。 (圖/車庫娛樂、三鳳製作提供)如何超越已經是神作的劇集?兩小時不到的片長,必須放進大量燒腦劇情並不容易,莫比烏斯環的時空概念,是《想見你》劇集版最重要的關鍵之一,而在電影版中,除了莫比烏斯環,又再延伸出平行宇宙以及多重時空概念。同一個時間點發生的事件,在每個角色存活的時空中,都會因為選擇而得到不同的結果,而當每個角色都試圖穿越改變過去或未來,就成就了陳韻如、李子維、黃雨萱、王詮勝四人藉由不同身體穿越時空,意外終於同框的關鍵場面。這也是全片最燒腦的部分,與劇集版完全不同的燒腦邏輯,建議的服用方式,就是把每個角色的時間軸都獨立拉出來看,打結的時間軸就會清晰許多。而延伸自劇集大結局加拍的彩蛋,李子維在工作室中手繪的雨萱高中時代雨中奔跑圖,成為電影版開始的第一個大驚喜,也是劇組送給癡癡等待了三年的「鳳南小隊」粉絲們的一個大禮。除此之外,電影版還新增了一個劇集中沒有出現過的關鍵人物,他將會與其中一位主角拉出全新的人物故事及感情線。除此之外,幾個在劇集中沒有明確交代過的關鍵,包括為什麼聽了錄音帶及隨身聽就會穿越的起源,以及為什麼是伍佰的〈Last Dance〉這首歌?是誰在最初開啟了這個時空之門的鑰匙?在電影版中也將完成這個懸念,讓觀眾得到完整的解答。在《想見你》電影版中,柯佳嬿雙角色與許光漢、施柏宇同框相當考驗演技。(圖/車庫娛樂、三鳳製作提供)《想見你》成功融合了穿越、懸疑推理、追兇、自我認同、愛情,以及青春的遺憾,既然再次講了一個全新的故事,那麼讓角色有再一次機會在大銀幕上活一次,得到好的結局,或許是劇迷們共同的願望。所謂青春無憾,《想見你》電影版或許無法完全交代劇集版全部的細節,但至少能讓陳韻如、李子維、黃雨萱、王詮勝這四個人,甚至莫俊傑,都能夠在不用再穿越的真實人生裡,獲得一個沒有遺憾的Happy Ending。電影《想見你》12/30上映
卡達成為首個獲得世足主辦權的中東國家,不過這個伊斯蘭國家因為保守作風,與打壓同性戀及性別少數(LGBTQ)族群的行為,引人詬病。近日,一名卡達公主甚至向英國尋求政府庇護,原因是她擔心自己會因為變性遭受迫害。卡達禁止同性戀等LGBTQ族群。卡達一名公主,寫信至英國尋求政府庇護。(圖/翻攝自@nypost推特)根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所取得一份外洩文件顯示,這位卡達公主來自於在卡達執政的薩尼家族(House of Thani),她在2015年夏天趁著全家到倫敦旅行時脫隊逃走並和幾位女性友人躲了起來。這位公主隨後寫了兩封給英國負責移民和安全的內政部的信件,內容是透露尋求庇護,同時還表示自身因為性別問題所面對的困境,「我生來是女性,但我的內心卻是個男性,因此我從記事以來一直感到很沮喪,因為我的外表和內在並不匹配。我覺得我的生活像是被扔進了垃圾堆一樣」。卡達禁止同性戀等LGBTQ族群。卡達一名公主,寫信至英國尋求政府庇護。(圖/達志/美聯社)這位公主還表示,不想嫁給堂兄弟們,害怕自己的兄弟們會「做出什麼事」,由於卡達奉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同性戀是要受到法律和死刑的懲罰,「所以我想要離開這個國家,離開我統治卡達的家族」,在卡達,犯有同性戀罪名者最多可被判處3年監禁。根據人權觀察組織在今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卡達的安全部隊曾無故逮捕LGBT人群,並對實施無理的「拘留與折磨」,在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中,有7支歐洲球隊曾打算在球賽中戴上反歧視的「One Love」臂章聲援,但卻遭到國際足聯(FIFA)禁止。
美國知名記者葛蘭特11月底在卡達世界盃穿著彩虹T恤遭拘留30分鐘,他於當地時間9日採訪阿根廷對戰荷蘭的賽事時猝死,根據《紐約郵報》報導,葛蘭特的兄弟艾瑞克拍影片透露自己是同性戀,而葛蘭特正是為了他才特別穿上彩虹T。他哀痛表示,葛蘭特的身體健康,彩虹T恤事件過後曾收到死亡威脅,所以他懷疑葛蘭特是遭到殺害,希望外界能夠提供協助。
美國前《運動畫刊》記者、著名足球評論員葛蘭特(Grant Wahl)9日採訪阿根廷對荷蘭的八強賽時猝死,享年48歲。由於葛蘭特曾在11月底穿彩虹T恤進入場館遭拘留近半小時,他的意外離世也讓陰謀論四起,葛蘭特的同性戀兄弟就透露他生前「收到死亡威脅」。綜合外媒報導,葛蘭特在比賽場館的媒體區倒下時,身邊其他美國記者雖立即對其CPR,緊急服務人員也迅速將他送醫,但醫院搶救後仍宣布葛蘭特因心臟病發死亡。許多記者界、體育界人士事後均發文悼念,美國足球協會(U.S. Soccer)也發表聲明感謝葛蘭特對美國足球發展的貢獻。胞兄弟爆料葛蘭特曾收到死亡威脅。(圖/翻攝自推特)由於葛蘭特1周前才與親友慶祝自己生日,當時在場眾人都沒發現他身體有異狀,加上葛蘭特先前挑戰同性戀為犯罪行為的卡達,穿彩虹T恤進入場館遭拘留近半小時,都為他的死亡增添懸疑色彩。葛蘭特的兄弟艾瑞克(EricWahl)就認為胞兄弟死於謀殺,並為葛蘭特以行動支持同性戀的他穿上彩虹衣、最後客死異鄉的結局難過,接著爆料葛蘭特生前收到死亡威脅。不過,葛蘭特曾表示抵達卡達後出現感冒症狀但沒確診新冠,接著發文透露「睡眠不足3周、壓力和大量工作會對你造成影響。過去10天的感冒讓我覺得胸口不適」、「媒體中心診所告訴我可能有支氣管炎,給了我抗生素和強效止咳糖漿,我幾小時後感覺好多了,但仍呼吸不順」。出現類似心臟病的症狀。
與朋友吃宵夜竟意外幫「姊夫」抓包姊姊偷吃。一名男網友表示,最近在士林夜市與朋友用餐時,驚見姊姊和一個沒見過的男人親密互餵豆漿,且對方發現他後,還想用「他是像閨密的Gay」的理由蒙混過關,讓他大翻白眼。原Po在網路論壇「Zuvio」發文表示,當天在朋友家做完報告後,他們就到附近的士林夜市吃宵夜,未料才享用到一半,朋友就跟他說:「欸欸,那不是妳姊嗎?」由於原Po一家住在板橋,因此他起初以為朋友在開玩笑,「我姊怎麼可能半夜沒事在士林的豆漿店」。怎知,他轉頭一看驚見真的是姊姊,且對方「跟一個男生很親密吃豆漿,兩個人你一口我一口互餵,本以為是和男友,結果那男的根本不是她男友阿」,原Po還強調,自己從來沒見過這個人。不一會,發現原Po存在的姊姊嚇到發出尖叫,接著就拉他出店外並解釋「對方是像閨密一樣的Gay」。原Po姊姊見弟弟一臉不信後,選擇從實招來並拜託他不要說出去,儘管原Po對此很不以為然,但他表示:「根本懶得管,只是覺得她這樣很過分而已,我不會跟他男友講,因為我不想淌這渾水,有夠麻煩。」文章曝光後掀起網友討論,還有網友笑說:「是什麼報告要跑到朋友家做?」
北部一名人夫阿強(以下皆為化名)2020年與妻子小容結婚,不料女方婚後天天以加班為藉口,直到晚上10點才回家,讓他相當不滿,嘗試溝通卻挨罵「同性戀」、「戀童癖」等語,雙方爭吵不休,後來小容更直接離家出走,2人分居至今,決定向法院訴請離婚。新竹地院審理後,認定兩造婚姻已無法維持,判准離婚。根據判決書,阿強主張,小容婚後時常晚歸,並泛稱因加班、工作係責任制云云,自己理解對方工作辛勞,一再嘗試與妻子溝通避免晚歸一事,惟被告依然故我,甚至與其父母爭執不休,嗣其偶然自岳母口中得知,小容並非因工作所需才晚歸,而是在科技大學進修,可見女方無意相互協力以保持共同圓滿生活。人夫指控,小容無視他擔任教職需早起工作,常於深夜與其爭執、拉扯,甚至無端謾罵「有親密朋友」、「結婚是為了報復自己」、「同性戀」、「戀童癖」、「有病」、「精神有問題」、「晚上不好睡是因為虧心事做太多」、「從事教職是誤人子弟丟人現眼」等語,後來更離家出走,雙方分居至今,兩造婚姻難期回復,請求法官判准離婚。小容則辯稱,自己婚前就開始在科技大學進修,原希望能以較高學歷謀取更豐厚之薪資以扶養家人,並預計考取營養師後就告知阿強,不料竟遭誣指每天藉故晚歸,更被公公要求交出薪資,並稱「要嫁人就不要讀書」,自己才會暫時回娘家,思考如何繼續維持婚姻,回家時卻驚覺門鎖遭更換,男方也不願與其溝通。新竹地院查出,雙方分居期間,阿強曾至女方家拜訪,試圖解決婚姻矛盾,詎被告未思理性以對,竟不斷出言以「求你去死啦」、「這個男生是依靠嗎」、「你最惡毒啦,你們全家最惡毒啦」等語辱罵男方,顯見小容無意與丈夫進行溝通協調,共同維護婚姻之幸福圓滿,已構成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判准離婚。
美國聯邦參議院為避免保守派把持的聯邦最高法院推翻2015年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相關判決,趕在新會期於明年1月開始前,於當地時間29日通過《尊重婚姻法案》(The Respect for Marriage Act),以保障同性婚姻。該法案現在已送回聯邦眾議院審議,預計將在通過後移交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簽署。綜合CNN和BBC的報導,在12位共和黨人倒戈、1位民主黨及2位共和黨議員缺席的情況下,《尊重婚姻法案》最終在參院以61比36票,驚險掠過60票門檻過關。該法案在加入保護宗教自由的條款後,獲得了部分共和黨參議員的支持,相關立法者希望趕在共和黨人於明年1月新會期奪回眾院之前通過該法案。報導稱,法案並不要求各州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但它廢除了過去將婚姻定義為1男1女的法條,並要求各州承認在外地結婚的同性婚姻效力。表決過後,拜登發布聲明稱,「隨著參院2黨議員今天通過《尊重婚姻法案》,美國很快將重申一個基本真理:愛就是愛,美國民眾有權與任何所愛之人結為連理。任何人都應該在法律下享有尊嚴和平等待遇。」目前法案正送回眾院審理,預料目前民主黨仍掌握多數的眾院將予以通過,並送交拜登簽署生效。首位公開同性戀性向的參議員民主黨人鮑德溫(Tammy Baldwin)也是該法案的主要發起人之一。她表示,該立法將「保護美國在婚姻平等方面得來不易的進步成就」。在美國,同性結合關係自2015年以來即獲聯邦最高法院的保證。但最高法院今年6月推翻半世紀前保障墮胎權的歷史性裁決後,許多進步派人士憂心,同性婚姻和跨種族婚姻權恐淪為下一個被保守派針對的目標。2022年7月的一項蓋洛普(TheGallup Organization)民調顯示,71%的美國人支持同性婚姻。另根據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美國目前大約有56.8萬對已婚的同性伴侶。
本屆世界盃足球賽因FIFA祭出黃牌懲處,迫使歐洲多國球隊放棄配戴象徵多元的OneLove臂章,以及主辦國卡達的反同性戀法律而引發爭議。今(29日)就有名義大利職業球員,揮舞彩虹旗闖進葡萄牙對戰烏拉圭的現場,迫使比賽暫時中斷,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該名男子第3次在世足賽中表達訴求。據《CNN》報導,35歲義大利職業足球員馬利歐(Mario Ferri Falco),在葡萄牙對戰烏拉圭比賽的第50分鐘,身穿前有「拯救烏克蘭」、後帶「尊重伊朗女性」T恤與揮舞彩虹旗闖進球場,迫使比賽暫停。接著在「逃亡」1分多鐘後,在現場球迷的歡呼和噓聲中被工作人員攔住帶離球場。雖然球迷大鬧賽場可說是足球傳統,但要像馬利歐連續在2009年國際賽、2010年南非世界盃、2014年巴西世界盃,以及今年卡達世界盃中於場內外表達政治訴求或足球評論的情況並不多見,且馬利歐除了在南非以及巴西世界盃呼籲「伊朗釋放政治死刑犯」、「拯救兒童貧民窟」外,今年更協助60名烏克蘭難民逃到波蘭。此外,已有9年職業生涯、近幾年效力於印度二線足球俱樂部的馬利歐,因先前印度新冠疫情大爆發關係,目前處於待業狀態。
在台灣即使同性婚姻合法,社會上卻仍有許多人難以接受。一名男網友抱怨,向家人公開自己的性向後,每個人的態度都變了,爸媽對他只會擺臭臉,姊姊和哥哥甚至取消他的臉書好友,彷彿他不是家庭的一份子,讓他覺得很心寒。原PO在臉書《爆怨2公社》透露,自從向全家出櫃後,家人的態度180度大轉變,原本回家可以吃到媽媽煮的飯菜,爸爸會關心工作狀況,但現在爸媽只有臭臉,他只能吃剩下的飯菜。最難過的是,大姊和二哥移除他的臉書好友,詢問對方原因,大姊皺眉沒有回答,二哥則表示:「你臉書都分享男同志的東西,我怕別人誤會我也是Gay」。原PO發現出櫃後,家人的態度轉變很大。(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原PO日前和大姊的男友家人一起吃飯,出發前爸爸還特別叮囑:「你安靜吃飯就好,不要講到你是同性戀的事,很丟臉」,他覺得不公平,明明3個表姊和2個堂姊都是同性戀,也都有另一半,爸爸很明顯差別待遇,讓他很不能理解。此文一出,引發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安慰,「家人還沒接受事實,需要時間,你也是」、「好好愛自己,如果他們不接受就學習獨立吧」、「你沒有錯,家人也沒有錯,你只要自己認同你自己,不需要強迫家人認同你,現在你可以讓自己活的精彩就好了」、「自己一個人其實反而更自在」。
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泉市(ColoradoSprings)同性戀夜店「Club Q」19日遭22歲槍手掃射,釀成5死18傷慘劇。未料兇嫌奧德瑞奇(Anderson Lee Aldrich)的色情片演員父親起初竟對此表達「欣慰」,並因發表許多保守言論引發爭議。據《每日郵報》報導,奧德瑞奇的色情片演員兼綜合格鬥家父親布林克(Aaron Franklin Brink),在南加州透過辯護律師得知兒子犯下同性戀夜店槍擊案後,一度以為奧德瑞奇是同志,等聽到兒子「不是同性戀」後才放心,「我鬆了一口氣(Phhhewww),幸好我兒子不是同性戀」、「摩門教沒有同性戀,我們不可以是同性戀」。布林克透露,兒子因為他做過色情片演員捨棄原本的名字尼可拉斯(Nicholas Franklin Brink),且前妻6年前告訴他兒子改名的事情後不久就自殺去世,讓他以為兒子也不在人世,還因此替奧德瑞奇哀悼,直到半年前與兒子通話後才確認對方還活著,但兩人最後還是大吵一架,不歡而散。布林克有好幾年以為兒子已經隨母親離世。(圖/翻攝自推特)儘管布林克為兒子犯下大規模槍擊案而向死傷者家屬致歉,並表示仍愛著兒子,但他的言論仍引來部分民眾撻伐,一位不具名的親戚就指控布林克一家「經常搞出麻煩,我現在極度厭惡這一家人,不想跟他們有瓜葛」;奧德瑞奇的辯護律師則指出,奧德瑞奇的性別為第三性的「Mx.」,出身自一個2歲時父母離異的問題家庭,試圖以此替奧德瑞奇辯護。被制伏而受傷住院的奧德瑞奇,在日前的視訊出庭的法院文件中被以「他們」(they/them)稱呼,並被當庭勒令不得保釋。此外,布林克的父親有多項前科與家暴紀錄,母親則有在公共場合酗酒和持有管制藥物和執法部門衝突,以及縱火的紀錄;奧德瑞奇在犯下槍擊案前也有多項前科,還在去年因威脅炸掉母親生前居住的房子被捕。
英國前足球明星貝克漢(David Beckham),近期因為擔任卡達的大使而飽受批評。因為貝克漢過去曾被許多同性戀視為偶像,而卡達又是一個反對同性戀的國家,貝克漢出任大使一事就被人解讀為「為錢低頭」。而英國知名喜劇演員、雙性戀者萊希特(Joe Lycett)就絞碎1萬英鎊來表達抗議。
在這次的卡達世界盃賽事中,官方邀請到哥倫比亞歌手馬盧瑪(Maluma)來演唱本次大賽的主題曲。但由於卡達自賽前就捲入許多人權、同性戀爭議事件中。馬盧瑪近期在一次採訪中,因為被主持人暗諷「幫助卡達洗白侵犯人權」,結果馬盧瑪直接丟掉麥克風、起身走人。過去就曾有媒體指稱,卡達為伊斯蘭國家的卡達,國內禁止同性婚姻、壓迫LGBTIQ+族群,甚至是對於女性人權也是嚴重打壓,卡達就曾因為這些原因遭受國際批評。而先前就有媒體報導指出,在興建賽事場館的時候,因為無視工安危機,讓超過6500名移工喪命。雖然消息曝光之時,卡達就否認了這起報導,並表示並非所有死者的死因都與世界盃有關。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本次世界盃官方邀請眾多歌手來演唱主題曲《Tukoh Taka》,身為主唱之一的哥倫比亞歌手馬盧瑪,日前在接受BBC採訪時,節目主持人威爾第(Moav Verdi)詢問「夏奇拉(Shakira)、杜娃黎波(Dua Lipa)都印為卡達的人權問題,拒絕出席本次世界盃。人們就會懷疑,難道馬盧瑪你不認為這個國家的人權有問題嗎?」馬盧瑪當時表示「我有,但這不是我能解決的事情,我來世界盃只是享受生活、享受足球,這不是我該干涉的問題」。沒想到主持人威爾第竟然直接表示「但就會有人說,你現身世界盃,似乎就是要幫助卡達洗白這些問題」。在聽聞威爾第的言論後,馬盧瑪先是變臉,之後由幕後團隊與威爾第交流,最後馬盧瑪丟下一句「你實在太失禮理了」,就丟掉麥克風離開訪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