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歲婦女驚現甲狀腺腫脹 醫揭5大症狀應盡速就醫
一名60歲的邱女士,因甲狀腺功能低下長期服用補充甲狀腺賀爾蒙藥物,今年因抽血檢查發現TSH(甲狀腺刺激激素)數值異常而轉診至中榮嘉義分院,經檢查後發現,該患者脖子有甲狀腺腫脹現象,即安排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發現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合併甲狀腺功能低下的變化,左側甲狀腺組織有細微點狀鈣化跡象(此為不正常影像變化);在醫師建議下,接受甲狀腺細胞穿刺檢查,檢查結果為「甲狀腺惡性細胞」。甲狀腺癌好發於中年女性 甲狀腺腫瘤多為良性中榮嘉義分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吳崇榮表示,依據國健署癌症統計報告中指出,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排名,男性為第13位,女性為第4位;甲狀腺癌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倍,且好發於中年女性。而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患者經由醫師的觸診檢查後,約十分之一的人有甲狀腺腫瘤,且以女性佔多數,大部分檢查結果為良性腫瘤,是甲狀腺癌的機率並不高,但仍須及早就醫治療。出現5大症狀 應盡快就醫治療吳崇榮醫師建議,如發生以下症狀請特別注意:1、頸部出現腫大或腫塊,2、頸部疼痛或是喉嚨痛,3、吞嚥和呼吸困難、容易嗆到、有壓迫感,4、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5、體重減輕,醫師建議,如有以上症狀請民眾立即就醫安排檢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是惡性腫瘤所致,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揪異狀 有這問題一定要做吳崇榮主任提醒,甲狀腺結構上是否有異常,最好的判斷方式則是靠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因此,建議一般因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治療的民眾,一定要接受過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特別是甲狀腺惡性腫瘤,以免一味服用藥物而錯失治療的先機。

本土猴痘再添4例…「2行為」恐致疾病默默擴散 醫籲現1症狀快就醫
疾管署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猴痘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其中3例位於北部、1例於南部,年齡介於3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2月26日至3月6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3月8日至3月10日間確診陽性。醫師提醒,臨床上發現部分個案對於皮膚出現紅疹膿疱等異狀容易忽視,提醒民眾發現異常皮疹水疱,應早期就醫;若接獲疫調通知曾與確診個案接觸,請配合相關防疫措施,避免造成疾病傳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王建淳醫師指出,「猴痘」目前是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實務工作上發現部分民眾對猴痘症狀及傳染途徑不了解,以致延遲就醫,甚至在防疫人員通知有接觸風險時仍不甚在意,可能導致疾病在社區中默默擴散。王建淳醫師提醒民眾,若發現皮膚上出現異常皮疹水疱,且近期內曾與他人有過親密接觸(如性行為、接吻、無衣物遮蔽的擁抱等)或接觸到他人皮膚上的病灶,可在就醫時主動詢問是否有猴痘的感染風險,以利醫師評估是否採檢送驗,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共同避免疫情散布。針對猴痘疫苗接種,疾管署表示,第一階段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預防接種作業,考量現階段疫苗量及疫苗儲存特性等因素,以採「集中接種」及「皮內」注射方式辦理為主,以達疫苗之最大效益,並先以6個直轄市各設置1家合作醫院為先。該署已完成第一階段猴痘疫苗接種相關作業之前置準備,包括完成修訂疫苗接種作業須知、民眾接種須知與同意書、疫苗使用與管理方案、衛教及教育訓練教材等,以利醫療院所人員訓練及執行接種服務使用,並預計醫院需一週完成各項前置作業。

再添4例猴痘本土個案 北南皆有!高風險接觸者達14名
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猴痘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其中3例位於北部、1例於南部,年齡介於3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2月26日至3月6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3月8日至3月10日間確診陽性。4例個案目前均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中高風險接觸者共14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58名低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疾管署指出,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7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包括德國、美國、奧地利)。全球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於英國爆發以來,累計至少109國報告逾8.6萬例確診,病例數主要分布於美洲(58,750例)及歐洲(25,859例),其中美國累計30,225例占全球總數35%為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單週新增低於200例,本週新增121例,主要分布於美洲。亞太國家以日本累計31例、新加坡21例及泰國15例為多,其中日本近期疫情趨嚴,另韓、菲、越、港、中等國亦有零星報告病例,紐、澳疫情則多集中於去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今(2023)年3月8日統計資料指出,全球病例96.4%為男性;年齡中位數34 歲,小於5歲幼兒病例至少269例,性接觸傳染比例約68.8%。疾管署說明,有關第一階段暴露前預防(PrEP)疫苗預防接種作業,考量現階段疫苗量及疫苗儲存特性等因素,以採「集中接種」及「皮內」注射方式辦理為主,以達疫苗之最大效益,並先以6個直轄市各設置1家合作醫院為先。該署已完成第一階段猴痘疫苗接種相關作業之前置準備,包括完成修訂疫苗接種作業須知、民眾接種須知與同意書、疫苗使用與管理方案、衛教及教育訓練教材等,以利醫療院所人員訓練及執行接種服務使用,並預計醫院需一週完成各項前置作業。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高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YinWar穿情侶衣台灣趴趴走 聽聞粉絲狂掃同款大呼「不敢相信」
港泰混血男演員「黃立賢」〈暱稱Yin〉及「瓦納拉特‧拉薩梅拉特」〈暱稱War〉所組成的CP「YinWar」,將在明天於Zepp New Taipei 舉辦見面會,兩人今與幸運粉絲在KTV開趴。YinWar都偏愛搖滾曲風,Yin表示自己一拿起麥克風就不會放手,在泰國唱卡拉ok還會與朋友分組比賽,War則不太喜歡去KTV,因為會唱個不停導致喉嚨痛,近日很常唱中文歌〈我們不一樣〉。YinWar提早於2日抵台進行「蜜月小旅行」,造訪九份和101大樓,兩人興奮表示九份的小巷子有很多美食,攤販也會說泰文攬客,讓他們覺得很新鮮,Yin吃的第一個台灣食物是珍奶,他評比泰國的珍奶比較甜,台灣口味和緩,是他喜歡的味道。兩人在台穿著同款「情侶衣」趴趴走,粉絲因此瘋搶該款帽T,YinWar聽聞此事大笑,Yin說:「剛剛才知道這件,不敢相信~」他們解釋會穿情侶衣是因為帶的衣服不夠暖,來台前查詢台北氣溫有20度,以為不會冷,且經紀人說買同款就由他付錢,所以購入一樣的衣服。聽聞「不敢相信」一詞正夯,兩人現學現賣,以中文高八度喊「不敢相信」,相當配合。YinWar品嚐KTV必點美食,特別鍾愛水餃。(圖/焦正德攝) Yin及War在2020年搭檔演出BL劇《學長的愛情攻心計:愛情力學》爆紅,他們回憶第一場戲就是愛情戲,那時因為還不熟所以都很緊張,但彼次約定一次做好,就不會吻太多次,後來建立起好交情,拍感情戲愈發自然,也就不用事先排練,至於角度就交給導演來抓,不過現在因為太熟了,拍雜誌對眼互看偶爾會笑場,兩人也應要求現場對視,比拚電力。War採訪時輕細語,不過Yin爆料War很喜歡逗他,「War坐不住,會四處打鬧聊天,我是可以自己獨處的人」,War被問到有沒有要反駁的,羞回:「應該沒有。」War去年曾做蛋糕給Yin,War表示之前有做過蛋糕給自己,不確定是否第一次送人,但是第一次這麼認真做這件事,至於味道如何,Yin直男發言,表示奶油是店家調好的,就是那個味道。YinWar在台穿著同款「情侶衣」趴趴走,該款帽T因此被粉絲搶購一空。(圖/翻攝自陸地上迷茫的魚微博)YinWar於公於私都相處融洽,粉絲很期待他們合作新劇,Yin承諾一定會有,「等到合適的時機一定有新作品,請大家期待」,他期待明天與台灣粉絲相見,表示會全力演出,呈現最完美的一面。明天的見面會將有線上直播,War強調線上會和現場一樣好玩,一樣精彩。

228連假遇強烈冷氣團!嚴防上呼吸道、諾羅感染 上週16.5萬人腹瀉就醫創新高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腹瀉疫情卻創下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高紀錄。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冬季為諾羅病毒好發時期,加上近期防疫措施逐漸解封,民眾連假出遊意願增加,搭配上228連續假期遇上強烈大陸冷氣團,導致諾羅疫情和上呼吸道疾病大爆發。瀚威中醫診所周彥瑢院長也建議民眾,應備用可舒緩感冒症狀或上吐下瀉等腸胃道症狀的中藥,以防連續假日醫院沒有開診。根據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上周(2023/2/12至2023/2/18)國內腹瀉門急診就診達到16萬5833人次,創下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高紀錄。不過近期腹瀉群聚通報呈現下降,過去4周累積通報97起,還是餐飲旅宿業為多,檢出病原以諾羅為主。羅一鈞表示,諾羅疫情好發在冬季,疫情升溫主要和長假、出遊活動聚會增加有關,去年、前年的一月、二月受到新冠本土疫情影響,影響民眾出遊活動意願,今年已逐漸解封、防疫措施鬆綁,讓腹瀉創下疫情以來的單周新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指出,要避免病毒性腸胃炎,還是要從飲食、手部衛生去注意。如果腹瀉嚴重次數太多,伴隨出現腹痛、頭暈、心跳加速或者發燒等情況要注意,頭暈來說就有可能是嚴重脫水,要警覺儘速就醫。另外若出現拉肚子症狀,一定要讓腸胃休息,要避免再吃太油、奶類或者纖維質高的食物。研究顯示約有9成華人乳糖酶缺乏,原本不缺的人在腹瀉情況時乳糖酶也會比較少,喝牛奶恐怕讓腹瀉症狀更加嚴重。羅一鈞則提到,現在是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尤其春節到春假之間,有很多出遊活動,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生冷如海鮮食品,盡量還是徹底煮熟,也要注意多洗手,因為接觸過的公共設施可能有腹瀉者使用過,像是如廁後就要注意洗手。專家也認為酒精乾洗手無法徹底消除諾羅病毒,還是建議要用肥皂洗手。瀚威中醫診所周彥瑢院長則指出,感染諾羅病毒症狀,常伴隨發燒、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症狀,中醫常用具芳香化濕及健脾益氣的中藥舒緩症狀,藿香正氣散為常用於改善突發消化道問題的固有成方。若有吐瀉脹痛並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假日就醫不便時,都可選用相似處方的中成藥,緩解初期不適。另外,228連續假期剛好遇上強烈大陸冷氣團,天冷更容易讓上呼吸道症狀延長,尤其近期感染新冠上鼻塞、喉嚨痛、長時間咽癢、劇烈咳嗽症狀常拖延到3至4週甚至更久,中醫師周彥瑢則建議,中藥「止嗽散」,可快速緩解支氣管敏感的咳嗽;若伴隨鼻塞,可能為新冠後遺症所誘發的過敏,「辛夷散」為常見治療方劑,體質偏陰虛火旺需謹慎使用。此外,若有咽喉乾痛,可搭配「銀翹散」快速緩解喉嚨痛。此外,疾管署也指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

WHO:禽流感疫情「令人擔憂」 柬埔寨驚傳人傳人案例
世衛組織(WHO)全球傳染病危害預防部門負責人布里安(Sylvie Briand)博士於美東時間24日在虛擬簡報會上表示,近期全球的禽流感疫情「令人擔憂」,尤其是在柬埔寨驚傳H5N1禽流感人傳人案例後,WHO正在與柬埔寨當局緊密合作。據《路透社》的報導,柬埔寨當局23日通報了一起11歲女童死於禽流感病毒的案例。柬埔寨衛生部表示,這名女童生活在該國東部波羅勉省(Prey Veng)的偏遠村莊,她於2月16日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症狀,並於22日死於H5N1禽流感病毒。有關當局目前已針對女童的12名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這幾天出現類似症狀的女童父親也在稍後被驗出呈陽性反應。布里安對此表示,「有鑑於該病毒在全世界鳥類中的廣泛傳播,以及人類等哺乳動物病例也在升溫,全球H5N1疫情令人擔憂。WHO正嚴肅對待該病毒帶來的風險,並敦促所有國家提高警覺。」布里安補充,目前尚不清楚H5N1人傳人是否為普遍現象,這2個病例可能是由「相同的環境條件」導致的,推估確診者曾與受感染的鳥類或其他動物密切接觸。2020年出現了新的H5N1亞變種毒株2.3.4.4b,近幾個月來在野鳥和家禽中造成創紀錄的死亡數量,此外還感染了哺乳動物,引發全球關注。然而,這種亞變種毒株並未在人類群體造成大規模的感染案例。到目前為止,只有大約6起類似病例,其中大多數只有輕微症狀。不過,WHO表示無論如何都需加強應對工作,目前雖然有將近20種H5禽流感疫苗可供使用,但若真的有疫情爆發,還是需要持續更新以抵禦新的變種。世界衛生組織動物流感研究中心負責人威比(Richard Webby)則估計,至少需要5到6個月,才能更新並生產出針對目前流行的H5N1病毒株的疫苗。

八里輪胎廠殘火狂燒18小時 「今日還在臭」害國小停課最重可罰2000萬
新北市八里區觀海大道「顯祥科技公司」昨日下午發生火警,火勢迅速延燒,殘火狂焚18小時,直到今日上午才完全撲滅,八里大崁國小今日也緊急停課,當地民眾更反映「現在還聞的到臭味」,而業者第一時間並未通報,環保局將對「顯祥」開罰,最重可處2000萬元罰鍰。昨日下午1時許,該輪胎行疑因機台不慎導致起火,火勢迅速延燒一發不可收拾,該工廠有4名員工受傷,包括中51歲陳姓員工臉部1度灼傷2%、40歲武姓員工手部2度灼傷%,另外兩人則面部燻黑、喉嚨痛,也一併預防性送醫,經急救後已無大礙。這場事故殘火燃燒超過18小時,直到今日上午8時許才完全撲滅,滿天「戴奧辛」濃煙也導致當地民眾恐慌,大崁國小今日緊急停課,環保局也緊急派員監測現場的空汙數值,稽查員於下風處以手持式儀器進行硫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及硫化氫等監測,並未有明顯異常數值,另針對附近的八里大崁國小進行監測,也未有明顯異常數值。而該公司因突發火警事故,大量排放空氣汙染物,負責人未立即採取緊急應變措施,且未於1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已涉及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規定,將依法告發,最重處新臺幣2000萬元以下罰鍰。

滿天濃煙畫面曝光!八里輪胎行大火恐燒出戴奧辛 消防局派上百人馳援
新北市八里區觀海大道輪胎行今日下午發生火警,消防局獲報後派遣遣74輛消防車、155名消防人員前往現場灌救,救出4名員工送醫治療,並在下午2時34分控制火勢,但現場因燃燒輪胎而散發刺鼻惡臭,新北市府也緊急組成應變小組展開監測,確切事故原因則仍待釐清。今日下午1時許,該輪胎行突然因不明原因而冒出濃煙,接著便竄出火舌,火勢迅速延燒一發不可收拾,該工廠有4名員工受傷,包括中51歲陳姓員工臉部1度灼傷2%、40歲武姓員工手部2度灼傷%,另外兩人則面部燻黑、喉嚨痛,也一併預防性送醫,經急救後已無大礙。而現場更是濃煙密布、惡臭難聞,滿天都是摻雜戴奧辛的濃煙,畫面曝光後引發當地居民恐慌,擔心這場大火將導致世紀之毒戴奧辛危害人體,環保局則緊急派員監測現場的空汙數值,現場風向為北風,風速為2.4m/s,稽查員於下風處以手持式儀器進行硫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及硫化氫等監測,並未有明顯異常數值,另針對附近的八里大崁國小進行監測,也未有明顯異常數值。環保局指出,監控本市微型感測器PM2.5濃度發現,因目前風向為北風關係,下風處的五股及林口等一帶已達紅色警示,提醒五股及林口區居民非必要建議暫時請勿外出門窗關閉,避免影響身體健康。環保局將持續追蹤現場空品狀況,另該公司因突發火警事故,大量排放空氣汙染物,負責人未立即採取緊急應變措施,且未於1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已涉及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規定,將依法告發,最重處新臺幣2000萬元以下罰鍰。

手腳冰冷全身抖 毒物專家怕爆:是不是被跟了
口罩政策即將鬆綁,大家也漸漸習慣和疫情共存,但其實每日確診人數仍在萬例徘徊。毒理學專家招名威近日確診,確診前3天手腳冰冷,而快篩都是陰性,「當下真的很毛骨悚然,瞬間覺得是不是被跟了。」招名威在臉書發文說,「回想上禮拜,病毒在身體裡面潛伏的前3天,其實真的很難察覺,就連我這麼觀察力入微的人,都還只是覺得是不是衣服沒穿夠?為什麼手一直是冰冷的?」2天後,情況越來越糟,招名威表示,有時候身體會全身發寒顫抖,沖熱水澡都沒用,「可我當時還是快篩陰,但就覺得實在不對勁卻找不出原因,當下真的很毛骨悚然,瞬間覺得是不是被跟了。」招名威說,「確診之後的3天幾乎都是處於昏睡階段,感覺很像宿醉,暈暈的,症狀都是輕症,低燒在38度左右,頭痛、咳嗽、喉嚨痛、畏寒等,而且我還依稀記得有人要採訪我,但我也忘記我電話裡是怎麼回覆的,反正記憶挺模糊的。」不只有招名威中獎,爸爸也陽性,招名威說,爸爸的康復狀況速度快他很多,中午前吃藥,晚上身體情況就好轉,不過說實話,新冠病毒是如何進入我的生活圈?我還是一頭霧水。雖說現在都是以輕症居多,但確診還是挺不舒服的,而且造成生活上很多困擾,我都還是建議大家平時把口罩戴好,該做的防護還是別少,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這個最重要!」

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 當心感冒併發鼻竇炎找上門
日前臺中醫院近期收治一案例,一名張小姐反映六歲女兒在感冒過後,雖然喉嚨痛、高燒等症狀陸續消失,但半個月後卻又開始出現發燒、嚴重鼻塞、流鼻水都好不了,求助小兒科,才發現是急性鼻竇炎惹禍。但孩子好端端為何染上鼻竇炎?醫師推測是因小孩長期戴口罩悶住呼吸道,鼻涕過量、鼻膜腫脹,且戴口罩容易過度乾燥進而堵住鼻竇出口,導致急性鼻竇炎也跟著來。呼吸道疾病眾多 小心急性鼻竇炎臺中醫院陳敏恭醫師解釋,鼻竇在頭骨與鼻腔周圍,且有很多的竇口小管通往鼻腔,當細菌病毒引起鼻炎或鼻膜腫脹時,竇口被鼻腔黏液阻塞時,細菌在鼻竇中持續滋生,就會造成急性鼻竇炎。陳敏恭醫師認為,急性鼻竇炎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很類似,但它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較長。「一般流感或感冒的話,七天內感冒症狀就會趨緩或改善,但萬一合併急性鼻竇炎時,可能過了半個月,擤出來的鼻涕還一直是黃綠色的,就要懷疑可能是急性鼻竇炎。」除此之外,有些小孩還會出現咳嗽、發燒、胃口不佳等較嚴重的症狀,讓家長覺得孩子的感冒一直「好不了」!出門戴口罩 回家脫口罩陳敏恭醫師表示,疫情開始後,兒童鼻竇炎的病例整整多了一倍以上。」究其原因,陳醫師認為可能與整天配載口罩的習慣有關。「對呼吸道比較敏感的兒童來說,早晚天氣較涼,或是外出時配戴口罩是沒問題的!」為了防止家戶感染,有些父母連孩子待在家,甚至睡覺時,也讓他們戴口罩,長期悶住呼吸道的結果,就讓鼻腔的細菌更容易在鼻竇中造成發炎。不僅如此,陳敏恭醫師也提到,大多數兒童都還沒有學會正確的擤鼻涕方式,所以生病時擤鼻涕過度用力,這也會讓鼻腔中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細菌進入鼻竇,導致整個鼻竇都是病毒,增加了罹患急性鼻竇炎的機率。適時「透個氣」 呼吸道要呼吸陳敏恭醫師建議,「若小孩子外出時,當然可以戴個口罩來保護鼻腔,但回到家時,不妨就解下口罩好好呼吸。」而孩子因感冒出現流鼻水症狀時,在擤鼻涕時,要謹守「一次一邊」的原則,避免細菌或分泌物進入鼻竇。另外,陳敏恭醫師也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感冒時,用生理食鹽水來沖洗鼻腔的分泌物,一天二至四次,如果孩子年紀太小,也可以在洗澡時,趁著小孩洗頭、洗臉順便協助小孩清潔鼻腔的分泌物。最後,小孩的房間也盡量避免過度乾燥,濕度最好維持在50%到60%之間,較不會引起鼻腔的不適。

姨丈有症狀快篩陰吃飯拒用公筷 人妻:「同桌12人」全中
華人團聚習慣吃合菜,有些人會用公筷母匙,因為不會吃到別人的口水。近日一位人妻說,她初二回娘家,發現姨丈有發燒流鼻水症狀,但篩了2天都是陰性,吃飯不用公筷母匙,竟然害同桌吃飯12個人全部中獎,她的連假也因此泡湯。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說,「初二回娘家吃飯,因為姨丈有發燒流鼻水症狀,但他說他連2天快篩都是陰性,我就叫他要用夾子夾菜。」姨丈表示,他有噴酒精沒差。原PO表示,她叫老公菜夾了去旁邊吃,因為他沒打滿3劑,反被媽媽念反應過度。原PO嘆,「結果隔天我姨丈確診,現在好了,到今天為止,同桌吃飯12個人全部中獎,包括了我表弟、小阿姨2位是2次確診,中獎率百分百,連我剛剛也確診了。」她確診後喉嚨超痛,沒想到病毒的傳染力那麼強,「最恐怖的是我們這些同桌吃飯的人,在初二後又去了哪邊聚餐?」她覺得會傳染很多人,就先取消初四和朋友的餐會,「沒想到我老公初四確診,現在隔離在地下室,我現在也要隔離,真的很麻煩,放假要去玩的計畫都泡湯了」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視訊看診,請醫生看妳可不可以吃輝瑞的藥,我1/16中獎,吃輝瑞的藥3天後就一條線了,對了我打滿3劑還是一樣確診2次喔」、「有打疫苗不代表不會確診,只是預防重症,但的確自己有感冒發燒症狀就該注意做好防護」、「12月開始的這波傳染力超快,症狀都是喉嚨痛」、「打幾劑跟確不確診沒關係」。

第3波高峰已結束!疫情將轉為「雙主流病毒」 王必勝:口罩年後有望再鬆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5,63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409例本土個案及22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確診數比上星期一下降約9%。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較第一週減少15.7%,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而王必勝也鬆口,若疫情穩定,口罩第二階段鬆綁預計春節過後實施。本土+15,409 1青少年打3劑確診還MIS-C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409例本土病例,為7,318例男性、8,076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指揮中心公布,自1月12日到16日,新增7例MIS-C個案,2例為青少年、5例為兒童,目前有6例病況好轉出院,1例仍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中。其中較特別的是1位14歲青少年個案,本身沒有慢性病史,接種過3劑疫苗,在11月10日曾確診COVID-19,1月4日開始出現頭暈、頭痛、喉嚨痛等症狀,隔天又出現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症狀,前往急診檢查診斷為MIS-C、心肌炎、心包膜炎,在1月6日收住加護病房治療,經過治療之後病況好轉,1月13日已順利出院。境外+223例 春節預計「雙主流病毒」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2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3例男性、6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入境日期介於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1月15日。指揮中心也公布上週境外移入及本土Omicron變異株監測結果,新增22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69例本土個案(31例BA.5、28例BA.2.75、4例BQ.1、3例BF.7、2例XBB、1例BA.2)及152例境外移入(82例BA.5、48例BF.7、9例BA.2.75、8例BQ.1、4例XBB、1例BA.2)。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管是本土還是境外,BA.5的主流優勢都慢慢被BA.2.75趕上,目前兩種病毒株都算是台灣主流病毒株,預期在春節連假期間仍然會是「雙主流病毒」的情況。民眾較關心的BQ.1、XBB在本土佔比都沒有超過10%,而XBB.1.5不論是境外或本土也尚未有第一例檢出,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擔心的還是BA.5、BA.2.75,不過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免疫逃脫的優勢,不如其他新興變異株高,所以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對疫情影響還是有限,後續指揮中心會持續監測。第三波高峰已過 口罩第二段鬆綁?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是15萬1838,跟第一週18萬0134相比,減少了15.7%。指揮官王必勝指出,下降幅度蠻大的,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正逐漸往下降,但確診數目前每日還是有1萬到2萬人,所以民眾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目前國內疫情再次呈現下降趨勢,民眾相當關心什麼時候口罩令可以進行第二階段鬆綁?王必勝回應,關於第二階段口罩開放措施,指揮中心都有在積極討論,如果春節後台灣、國際疫情都穩定的話,就有可能會在春節後公布第二階段口罩令的鬆綁措施。

疫情稍降MIS-C增7例 17歲男發病釀心肌炎送加護病房搶救
國內疫情連七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國內新增15409例本土病例,另增223例境外移入、40例死亡個案,與上周一相比疫情下降8.8%,不過仍新增7例MIS-C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新增中重症個案共52例,其中有19例中症、33例重症,而上周也新增7例兒童青少年MIS-C個案,目前共有6人出院,年齡介於3至17歲,5名兒童共有4男1女,只有1人接種3劑疫苗,其餘都未接種疫苗。青少年部分,有一名14歲男生曾接種3劑疫苗,11月10日曾確診,無慢性病史,1月4日出現頭痛、頭暈、喉嚨痛等症狀,1月5日開始胸悶胸痛,躺下時呼吸不順,被送至急診,抽血檢查後發現心臟指數偏高,診斷為MIS-C合併心肌炎與心包膜炎,但在經藥物治療後,目前已出院。另一名17歲少年,則未接種疫苗,1月1日發病,1月2日至急診,檢查有心肌炎,合併急性心衰竭,且新冠N抗體陽性,懷疑是MIS-C引起心肌炎,目前仍收治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截至目前,國內兒童重症共302例,其中MIS-C累計200例,死亡則有41例,13至18歲青少年則有31例重症,MIS-C累計10例、肺炎14例、共病6例、心肌炎1例,死亡共8例,其中包含7例肺炎、1例心肌炎。

女星赴美工作全家都染疫 隔離中仍扛病體繼續工作
蘇珮卿推出新歌〈Things Will Never Be The Same〉,MV遠赴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大草原拍攝,在傍晚時分拍到美麗的晚霞,她側躺在鋼琴上宛如音樂女神,畫面恬適安逸,但團隊和她卻苦不堪言,原來當地氣溫高達攝氏40度,加上地處高緯度,直到晚上8、9點天色才全暗,她笑說自己差點被曬成鹹魚,但自我安慰:「我很怕蚊蟲類,來大草原工作有心理準備會很慘烈,但因為熱死了,居然在鋼琴上完全沒有蚊蟲來侵襲。」蘇珮卿去年遠征美國舉行小巡迴,老公Cody和兒子KK愛相隨,但一家三口在加州意外確診。(圖/賽蓮音樂提供)蘇珮卿為拍攝MV特別上網找到找到一架廢棄鋼琴,雖然完全免費,但需要自己負責運送,「好神奇,樣式、顏色、細部都符合我要的,而且物主聽到我從台灣跑來美國西部拍MV,她比我更興奮」。蘇珮卿去年遠征美國舉行小巡迴,老公Cody和兒子KK愛相隨,但一家三口在加州意外確診,搞得計畫大亂,只得在汽車旅館隔離一周,「還好我未雨綢繆,有從台灣帶來中藥,沒想到真的派上用場」。她透露原本計劃在加州拍攝新歌MV,卻因為疫情全部取消,改到奧克拉荷馬拍攝,扛著病體還要聯絡改期拍攝事宜,「我鼻音超重、喉嚨痛又病懨懨的,顧不得禮貌、美醜,但非得趕緊找齊團隊,幸虧老天保佑,最後順利完成」。

北大國發院發布疫情報告!大陸染疫數達64%、9億人確診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馬京晶報告課題團隊近日發布《新冠疫情感染報告》顯示,去年12月20日,也就是「新十條」措施推出大概13天,大陸多地疫情就已達峰,到12月底,各地感染均已過峰。截至11日,新冠感染率累積約達到64%,感染人數累積約9億。受訪的染疫者76%認為,感染新冠比流感更難受。報告稱,在省級區域感染差異上,本輪累積感染率最高前三名都在西部:甘肅省約91%、雲南省約84%、青海省約80%。經濟觀察網報導,馬京晶表示,這些感染率是模型估計數據,據網路平台對感染新冠後相關症狀搜索量計算而得。除大數據、還用問卷調查(小數據)方法。依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相關人口比例,在疫情高峰期獲取有效樣本1萬1443人,使抽樣與全大陸人口結構一致。大小數據相結合的方法,有助於疫情暴發時及時預測到發生地區、感染規模等,便於調配醫療物資和醫院資源。報告顯示,絕大部分受訪感染者出現發燒、咳嗽咳痰、鼻塞流鼻涕、喉嚨痛、味覺嗅覺改變、腹瀉等一或幾種症狀。最常見的是發燒占82%,體溫達38.5度以上占75%,發燒持續3天以上占46%,使用退燒藥占86%。在轉陰時間上,約一半樣本在感染後5-7天症狀消失並轉陰,約20%需時更久。分地區看症狀,北部較容易發燒,中部咳嗽咳痰較嚴重,這兩地區喉嚨痛症狀出現率也高於其他地區;西部味覺嗅覺改變出現率,高於其他地區;南部較易出現鼻塞流鼻涕、肌肉關節疼痛症狀;東部無症狀率略高於其他地區。症狀消失所需天數,最長北部為6.9天,其次西部6.7天,南部最短5.7天。調查發現,感染症狀也存在性別差異。受訪女性較傾向認為新冠比流感或感冒更難受。在主觀感受上,受訪感染者有76%認為感染新冠後的難受程度,要高於以前最嚴重的流感或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