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赴南非參加峰會 印尼有望加入金磚
金磚國家(BRICS)領袖峰會從周二至周四(22日至2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21日)上午搭乘專機前往南非出席峰會,擴大成員將成此次金磚峰會重要議題,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周日(20日)在電視國情諮文中說,擴大後的金磚國家將代表擁有不同政治體制的多樣化國家集團,各國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即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全球秩序,南非不會被迫在任何大國之間選邊站。綜合外媒報導,習近平在南非期間將與拉瑪佛沙一起主持中非領導人會談。陪同習近平出訪的還有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外交部部長王毅等。除了習近平,印度總理莫迪和巴西總統魯拉也將出席峰會,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將通過視訊方式出席會議,其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代表出席實體會議。由於國際刑事法院3月對普丁發出逮捕令,指控他犯下從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領土上,強行驅逐兒童的戰爭罪。南非作為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之一,理論上有義務在普丁抵達南非時將其逮捕,但南非7月宣布,普丁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決定不親自與會。另一方面,確定出席金磚峰會的50多位國家領袖,包括伊朗總統萊希、印尼總統佐科威,外界預料印尼可能會成為金磚國家新成員。由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總面積的2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2%。這個新興經濟體聯盟裡的5個成員國,共同點為領土面積大、人口多、開發中國家,以及被認為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今年欲加入金磚集團的國家激增。至少有40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加入該集團,其中23個已經提交申請,包括阿根廷、孟加拉、巴林、古巴、衣索比亞、印尼、伊朗、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等。不過,有南非官員透露,不太可能讓全部國家同時加入,他們必須明白如何作決策,以及擴張時候選國家要知道的優先事項。

習普會互稱「親愛朋友」促膝長談4個半小時 BBC:鏡頭外並非如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21日)飛抵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了長達4.5小時的會談。習近平在會中提及烏克蘭問題時,重申勸和促談的立場,但坦承「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普丁則感謝北京採取「平衡的態度」,並稱俄方對政治外交方式持開放態度。不過,向來特別反中的BBC也表示,受時差影響的習近平似乎在會中略顯疲態。據BBC的報導,習近平20日下午乘專機飛往莫斯科,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賓儀式。習發表書面講話稱,期待同普丁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新時期中俄戰略協作和務實合作擘畫藍圖。普丁與習近平21日下午正式會晤,討論北京提出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12點聲明,文件中重申中方12項既定立場,表示支持盡快恢復直接對話,最終達成全面停火。習近平強調,「和平與理性的聲音將不斷匯集,大多數的國家都支持緩和俄烏的緊張局勢、主張和談,且反對火上澆油。」普丁則表示,「您曉得的,我們向來準備好協商,我們將討論所有問題,包括您的建議。」但BBC則指出,雖然中俄兩國領導人互相稱呼對方為「親愛的朋友」。然而,兩人在鏡頭外並非表現得那麼積極,且似乎是時差的關係,習近平在會中略顯疲態。此外,美方也在17日警告,中國的和平計劃可能是一種「拖延戰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指出,「習近平在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丁發出逮捕令幾天後前往俄羅斯,這表明中國不認為需要追究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它甚至不譴責他們,而是寧願提供俄羅斯繼續犯下這些罪行的外交掩護。」他還補充,「若俄羅斯軍隊沒有撤出烏克蘭領土,那這種停火的呼籲將有效地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為。」此前,布林肯就一直指控中國可能會軍援俄羅斯。報導稱,基輔當局一向對中國小心翼翼,雖然西方盟友公開質疑中國上月推出的和平提案,但烏克蘭至今仍謹慎表達歡迎。烏國國防情報局代表尤索夫(Andriy Yusov)也在當地時間20日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正在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打臉美國媒體近日對中國軍援俄羅斯的指控。

習近平挺普丁連任2024 再提中國版「烏克蘭和平計畫」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21日)飛抵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了長達4.5小時的會談,且兩人預計會在22日再度舉行正式會晤。習近平在會中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有著相似的目標」,他還支持普丁2024年連任俄國總統。對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聲稱,習普會已表明中國打算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提供外交掩護,而不是予以譴責。據CNN的報導,習近平表示:「誠然,我們兩國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目標。我們為各自國家的繁榮付出努力…我們可以合作且共同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很高興應您的邀請能再次造訪俄羅斯。俄羅斯是我連任中國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家。」同時,習近平還表示支持普丁連任俄國總統,「我知道俄羅斯明年舉行總統大選。在您的堅定領導下,俄羅斯的發展有了顯著增進。我相信俄國人民會繼續強力支持您。」習近平也提到,中國「高度重視」中俄關係,兩國可以合作以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普丁稍早也告訴習近平,俄國願討論中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他說:「您曉得的,我們向來準備好協商,我們將討論所有問題,包括您的建議。」習近平也強調,「和平與理性的聲音將不斷匯集,大多數的國家都支持緩和俄烏的緊張局勢、主張和談,且反對火上澆油。」更指出,「衝突最終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此前,中國外交部已在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一週年時,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被視為中國版「烏克蘭和平計畫」。文件中重申中方12項既定立場,表示支持盡快恢復直接對話,最終達成全面停火。對此,布林肯則指出,「習近平在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丁發出逮捕令幾天後前往俄羅斯,這表明中國不認為需要追究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它甚至不譴責他們,而是寧願提供俄羅斯繼續犯下這些罪行的外交掩護。」此前,布林肯就一直指控中國可能會軍援俄羅斯。但烏克蘭國防情報局代表尤索夫(Andriy Yusov)卻在當地時間20日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正在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習近平重申俄烏戰爭和談立場 但強調「複雜問題無法簡單解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展開為期3天的國是訪問,20日傍晚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一對一「非正式」會晤並共進晚宴。有鑑於北京日前提出俄烏衝突「停火止戰」主張,烏克蘭密切關注習此行,盼北京推動結束俄烏戰爭。在抵俄前,習近平與普丁互相在對方官媒上發表署名文章,針對烏克蘭危機,習重申勸和促談立場,但也坦承「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普丁則感謝中國採取「平衡的態度」,並稱俄方對政治外交方式解決持開放態度。習普20日共進晚宴 今正式會談習近平20日下午乘專機抵達莫斯科,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賓儀式。習發表書面講話稱,期待同普丁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新時期中俄戰略協作和務實合作擘畫藍圖。陪同出訪官員包括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分的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身分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秦剛等。克宮表示,普丁與習近平今(21)日下午正式會晤,討論北京提出的停止俄烏衝突方案。20日稍早,習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踔厲前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談到烏克蘭危機,習表示,中方始終著眼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習近平表示,前不久,中國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吸納了各方合理關切,體現了國際社會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但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他寫道,相信「堅持平等、理性、務實對話協商,就一定能找到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合理途徑。」普丁:俄中關係達歷史最高水平普丁也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俄羅斯和中國——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克宮官網刊登了其英語版本。普丁稱習為「老朋友」,對習普會「寄予厚望」。他指俄中關係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質量上甚至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聯盟,其中沒有主從,沒有任何限制或禁忌話題。普丁在文中展現出對華府的強烈不滿,「美國對俄國和中國採取雙重遏制政策,企圖遏制任何不屈服美國指令的國家,愈加橫行。」普丁指責西方挑起烏克蘭危機,並斷言北約也試圖擴張至亞太地區。普丁說,美國目標是「遏制我們兩國的發展」,俄中合作是重要的制衡。普丁感謝中國「對烏克蘭問題採取平衡的態度」,理解其歷史背景和真實的原因。俄方歡迎中國願意在解決危機方面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他寫道,俄方對戰爭的「政治外交方式解決」持開放態度,但烏克蘭和西方對「考慮到當前的地緣政治現實」的談判不感興趣。白宮稱中俄為利益結合 非相愛普丁文中傳達的訊息顯而易見,要想讓俄國考慮談判,首先要將烏東和烏南已侵占領土置於它的控制之下。普丁指出,俄方已經看過中方提出的烏克蘭解決方案,會予以討論。烏克蘭國安會祕書長丹尼洛夫則在社交網寫道,「要成功落實中國和平計畫的方式,是俄國部隊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從烏克蘭領土撤退或投降。」白宮國安會議發言人柯比形容,中俄是「為利益而結合,並非相愛」。他19日受訪時還稱,中俄兩國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感到不滿,「想在全球範圍內改寫遊戲規則」。他重申美方不接受俄烏停火建議,稱當前局勢下任何和平倡議均不可接受。對於海牙國際刑事法院日前向普丁發出逮捕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日則稱,該法院應尊重國家元首依據國際法享有的管轄豁免,避免政治化和雙重標準。

不鳥逮捕令…普丁開車突訪馬立波 開戰後首次赴烏佔領區
國際刑事法院近日以戰爭罪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出逮捕令,但他在18日晚間突然訪問了烏克蘭港口城市馬立波(Mariupol),這也是他自戰爭開打來首度訪問頓巴斯地區,他親自在晚間開車,還和當地居民聊天,這被視為對逮捕令的蔑視。據《衛報》報導,普丁突然訪問馬立波,是他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第一次訪問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佔領區,他想表達對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的蔑視。俄羅斯官媒稱,普京先坐直升機飛往馬立波,參觀完城市後,還開著自己的車參觀了幾個地點,並與當地居民交談,聽取了一份關於該市重建工作的報告。普丁跟民眾聊天。據了解,馬立波在去年5月的一場戰爭中淪陷,俄軍毀了鋼鐵廠,這是烏軍在該市的最後據點。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說,俄羅斯轟炸馬立波婦產醫院,已觸犯了戰爭罪。而普丁18日也有前往離馬立波不遠的克里米亞半島,紀念俄羅斯吞併半島9週年。基輔當局表示,自去年2月以來,已有1.6萬多名烏克蘭兒童被驅逐到俄羅斯,很多人被安置在社福機構和寄養家庭中。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姆汗(Karim Khan)說,如果普丁踏上該法院任何一個成員國,他會被逮捕。報導指出,普丁沒有對逮捕令發表看法,但這也加深他在國際上的孤立,儘管他不太可能馬上被審判,因為俄羅斯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克里姆林宮認為,這是無效的。此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將訪俄和普丁見面,此行將重申兩國領導人的牢固關係,並為莫斯科提供一個機會,強調它並未被孤立。據悉,習近平的訪問被解讀為對普丁的支持,習近平稱,普丁是他最好的朋友。報導稱,習近平也想向各國證明,他也可以成為制約普丁的力量,阻止他在烏克蘭部署核武器。

習普會牽動國際秩序 時機、意義格外引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3月20日到俄羅斯進行3天正式訪問。雖然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會面過40次,但因俄烏戰爭久而未決,中美關係又日見低迷,因此這次「習普會」,無論時機、意義、成果,都格外為人關注。中俄峰會當然不能只放在雙邊關係的框架裡觀察,一定要拉高視角從國際政治的大格局俯視,庶幾見其全貌。北京宣布習近平訪俄的消息是在3月17日,距離3月10日中國宣布成功調停沙烏地與伊朗復交才剛滿1周,因此努力想把習近平此行順勢包裝成中國為弭兵止戰所做一系列努力的一部分,塑造習是和平促進者的新形象。這是一種國際宣傳,但也有國際秩序典範轉移的底蘊。因中國調停沙伊復交,證明中東國家在多極的世界裡可以有美國以外的更多選擇。中國加強與沙烏地合作,也不只是深化雙邊關係,更要與沙國的主權基金一起對中東與北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讓他們不再完全依賴西方。其實不只是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甚至印度,在俄烏戰爭上也並非皆與美歐同調,可見一個多極化的國際秩序正在胎動,這就是很多觀察者指出的「典範轉移」。但西方卻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習近平的俄國之行。美歐認為習此行是為俄國送暖的。因為17日宣布習近平訪俄當天,國際刑事法院正式指控普丁犯下戰爭罪,對他發出逮捕令;北約歐洲盟國決定對烏克蘭提供戰機;土耳其同意芬蘭加入北約,這都證明普丁愈來愈孤立。所以姑不論習是否會承諾對俄提供武器,只要兩國抱團愈抱愈緊,就會讓中國和俄國一樣,都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站在對立面。在西方眼裡,世界就是支持侵略和反對侵略兩邊,沒有日趨多極的典範轉移。西方認定中國是要拉攏與西方不睦的國家,如俄國與伊朗,一起挑戰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秩序,因此西方必須加以圍堵。他們也認為沙伊復交根本經不起考驗,中國沒有促和的能耐。對於中國想調停俄烏戰爭,西方的批評主要在兩點。一是中國立場看似中立,但卻是親俄的假中立。第二,美國算準習近平在莫斯科一定會呼籲俄烏雙方停火,所以先發制人,表示此時停火,無異追認俄國的侵略,這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歐盟也表示要停止戰爭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俄國撤軍,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主權獨立。所以習近平此行想在調解俄烏戰爭上有任何進展,怕是不可能的了。然而細究中國提出解決俄烏戰爭的12點方案,也確有執行難度。如第1點尊重主權,這必須撻伐俄國侵略;第2點重視各國合理的安全利益與關切,這又必須同情俄國,兩點在執行時的平衡就很難拿捏。所以在政治面,西方不可能成全習近平調停俄烏戰爭成功,讓他由破壞秩序者變成和平締造者;在技術面,中國方案也真不是那麼容易平衡落實。所以習近平此行縱有全球格局的恢弘企圖心,但最後的成果可能還是只能落在雙邊關係的加強之上了。(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被通緝不影響興致!普丁視察克里米亞 紀念回歸9週年
才剛被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Court,ICC)通緝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Putin)於當地時間18日突然親自造訪克里米亞(Crimea)的兒童中心與藝術學校,還與塞凡堡(Sevastopol)市長拉茲沃茲哈耶夫(Mikhail Razvozhayev)會面,以慶祝克里米亞半島回歸俄國9週年紀念日。此為俄烏戰爭開戰以來,普丁首次訪問該地。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去年12月,普丁曾駕車前往連接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本土的克里米亞大橋(Crimean Bridge),以視察該座橋梁在去年10月8日發生爆炸事件後的修復成果,但普丁當時並未踏上克里米亞本土。雖然國際刑事法院17日才指控普丁觸犯戰爭罪,正式對其發出逮捕令,然而ICC的局限性眾所皆知,除了沒有法警,亦不能對犯嫌進行缺席審判,全仰賴《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123個締約國合作。因此,這並沒有影響普丁前往克里米亞視察的行程。據俄羅斯官媒釋出的畫面顯示,普丁在莫斯科任命的塞凡堡市長拉茲沃茲哈耶夫的陪同下,參觀了該座黑海港口的重要城市。塞凡堡是沙俄帝國西南方出海口最重要的港口,還曾是蘇聯海軍黑海艦隊的基地。拉茲沃茲哈耶夫在Telegram上發文稱,普丁將透過視訊出席一所兒童藝術學校的開學典禮,「普丁總統來了,他親自來訪,還自行駕車。在這樣充滿歷史意義的日子裡,總統與塞凡堡和克里米亞的人民同在。」在國際社會大多不承認公投結果的情況下,俄羅斯於2014年從烏克蘭手中正式併吞克里米亞。

ICC仰賴締約國配合 普丁被判入獄的機會近趨於零
國際刑事法院(ICC)向俄國總統普丁發出逮捕令後,使其淪為與蘇丹遭罷黜的前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巴爾幹屠夫」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同等級的人物。然而ICC的局限性眾所皆知,除了沒有法警,亦不能對犯嫌進行缺席審判,全仰賴《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123個締約國合作。未來除非普丁外訪時,有任一締約國願將其逮補並引渡到荷蘭海牙,或是俄國出現政權更迭,否則普丁被判入獄的機會近趨於零。俄國與烏克蘭都非《羅馬規約》締約國,但烏國接受ICC管轄。莫斯科第一時間就對普丁和總統專員利沃瓦-貝洛瓦的逮捕令提出反駁,稱俄國在任何情況都不會把本國公民引渡到海牙。ICC院長霍夫曼斯基(Piotr Hofmanski)表示,ICC正在盡「作為法院」之責,但實際執行則「取決於國際合作」。前美國國務院戰爭罪行問題無任所大使芮普(Stephen Rapp)表示,只有普丁外訪,「就有被捕的機會。這永遠不會消失。」但《華爾街日報》、法新社認為,涉及在任國家領袖的案件時,有些締約國可能不願意配合。《紐約時報》指出,只要能不被捕,ICC即可能永遠訴究不到被告。美國作為反俄陣營之首,官員卻不願公開對ICC的決定歡呼,美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甚至在面對記者提問時直接轉身離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國際刑法教授沙達特(Leila Sadat)告訴《美國之音》,考慮到華府與海牙法院過去的緊張時期,「他們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的立場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歷任政府多對美軍可能受到ICC審判感到擔憂,這種擔憂尤其在2012年ICC決定就塔利班、阿富汗政府軍和美軍可能犯下的戰爭罪啟動訴訟程序達到高峰。前美國總統川普甚至在2020年對時任ICC首席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和法院的其他高級官員實施制裁,直到總統拜登上任後才解禁。

國際刑事法院發布「普丁逮捕令」!俄羅斯怒斥無效:拒絕接受
烏俄爆發戰爭至今已逾1年,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周五(17日)向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發布拘捕令,指控其犯下戰爭罪嫌。對此,克里姆林宮表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是無效的,斥責逮捕令「令人髮指且無法接受」。綜合外媒報導,國際刑事法院指控,普丁涉嫌非法移送烏克蘭兒童至俄羅斯,因此17日針對烏克蘭衝突發出第一份逮捕令,若是普丁被判刑,恐躲不過終身監禁的命運,法院同時對俄國兒童權利總統專員利沃瓦貝洛瓦(Maria Alexeyevna Lvova-Belova)發布逮捕令。據美國國務院一份委託報告指出,至少有6000名烏克蘭兒童,被強迫送往俄羅斯難民營,其中部分孩童被俄羅斯家庭收養或接受軍事訓練。克里姆林宮發出聲明表示,國際刑事法院的做法令人髮指且無法接受,「俄羅斯不承認該法院的管轄權,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任何決定對俄羅斯都是無效的」。對於法院對普丁發出逮捕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則樂見其成,認為這是一項歷史性的裁決,必須追究俄羅斯掀起的戰爭歷史責任。

國際刑事法院指控觸犯戰爭罪 普丁真的會被逮捕嗎?
國際刑事法院(ICC)17日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丁觸犯戰爭罪,正式對其發出逮捕令。除此之外,被發出逮捕令的還有俄羅斯的兒童權利專員貝洛娃 (Maria Alekseyevna Lvova-Belova)。而現在就有外媒分析國際刑事法院指控普丁的涵義,以及普丁「是否真的會被逮捕」。俄羅斯的反應根據《CNN》報導指出,ICC發出逮捕令消息曝光後,第一時間就被俄羅斯方面吐槽,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表示,就現行法律角度來看,ICC的任何裁決是與俄羅斯沒有直接關係的,因為俄羅斯並非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The 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的締約國,所以不承擔任何義務。除此之外,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也用「廁所裡的衛生紙」來吐槽ICC所發出逮捕令的價值,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表示,俄羅斯方面不會承認ICC的司法管轄權。什麼是國際刑事法庭?國際刑事法院位於荷蘭海牙,是基於《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條約所創建,並在聯合國之前提出,該法院獨立運作。123個國家是條約的締約方,但包括俄羅斯、美國與烏克蘭等一些國家,均不是締約方國家。ICC處理那些罪刑?ICC一開始設立的目的就並非是取代國家司法系統,而是目標成為「最後的底線」,ICC內有有18名法官,任期為9年,主要審判四種罪行,分別是種族滅絕罪、危害人類罪、侵略罪和戰爭罪。普丁是否真的能被受審?只要是ICC條約的締約國,ICC所指控的個人就可以直接接受審判,但由於目前俄羅斯並非是ICC條約的締約國,因此普丁即便要受審,必須要引渡至其他國家,或是普丁在其他締約國國家遭到逮捕。國際刑事法院的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 (Karim Khan) 也表示,雖然目前國際刑事法院正在進行立案與蒐證的事情,但他也表示,只要普丁繼續掌權俄羅斯,那麼普丁現身在國際法庭的機率是十分渺茫的。ICC發出逮捕令的含意?報導中指出,即便現在普丁受審機會渺茫,但未來俄羅斯的新任領導人「有可能」依此將普丁送到ICC受審。而除此之外,此舉也有遏阻俄羅斯高層,因為這也代表著「他們也有可能被審判」。

杜特蒂的「掃毒戰」夢醒 警察擊斃青少年被判20年徒刑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在2022年6月結束的6年任期內,展開大規模的「掃毒戰爭」,更頒布行政命令,若軍警緝毒時面臨生命危險,嫌犯一律格殺勿論。這項政策飽受人權團體質疑,廣受國際社會批評,杜特蒂更2度被告上國際刑事法庭,如今有消息證實,一名菲律賓警察因在杜特蒂實施掃毒戰爭期間殺死2名青少年被判有罪。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根據《法新社》取得的法庭文件顯示,馬尼拉的法院3月1日裁定培瑞斯(Jefrey Perez)在2017年謀殺14歲的古茲曼(Reynaldo DeGuzman)和19歲的阿奈茲(Carl Arnaiz)罪名成立。根據檢察官辦公室發布的判決書副本指出,這名警察在同一天被判處至少20年徒刑,培瑞斯去年11月被另一法院判決凌虐這兩名青少年的罪名成立後,已經在服長期徒刑,同案被告另一警察阿奎利塔(Ricky Arquilita)則是在第一次審判期間死亡。杜特蒂上台後約有6200多人死於掃毒行動,但人權組織估計實際數字達到數萬人。杜特蒂在 2016年展開毒品戰後,根據官方數據,杜特蒂上台後約有6200多人死於掃毒行動,警方聲稱,這些人都是因為拒捕而遭到擊斃,然而,人權組織聲稱,杜特蒂的掃毒行動導致逾1萬2千人喪生,絕大部分是遭到當場槍殺。杜特蒂的掃毒行動導致逾1萬2000人喪生,絕大部分是遭到當場槍殺。目前只有3名警察因在掃毒行動中殺害一名嫌疑人而被定罪,這引發了國際刑事法院(ICC)的調查,而接替杜特蒂的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矢言持續打擊毒品,但著重預防和協助犯案者改過自新。不過人權組織指出,在小馬可仕的政權下,殺戮仍然存在者。菲律賓警察因在杜特蒂實施掃毒戰爭期間殺死2名青少年被判有罪。(圖/翻攝自推特)

烏14歲少年拍俄軍裝備 遭關押「兒童牢房」限制飲食
俄烏戰爭戰火持續延燒,兩方軍隊都有抓士兵當戰俘,但近日外媒報導,烏克蘭議會人權事務專員表示,他們在俄羅斯士兵折磨烏克蘭人的建築物中,發現了兒童牢房,俄軍限制他們的水和食物,而一名少年因為拍攝俄軍裝備關押。據《每日郵報》報導,烏克蘭議會人權事務專員魯比內特(Dmytro Lubinets)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解放後的赫爾松,俄軍在建築物中,保留了關兒童的牢房,「我們發現了一個單獨的牢房,裡面關押著兒童。」而此案件會曝光,是因為一個國際法律顧問團隊訪問赫爾松,想收集俄軍涉嫌性犯罪的證據。魯比內特表示,俄軍限制了未成年俘虜的水和食物,還跟他們說,「你們已經被父母拋棄了」。魯比內特說,一名14歲的男孩,因為拍攝破損的俄羅斯裝備,被關進牢房中,「我在巴拉基亞洲,親眼看到了2個相對的酷刑室,一個人被關了90天,他說自己遭受酷刑,身體被用刀割和用加熱金屬燙,有幾次甚至差點被抓出去槍斃。」據了解,俄軍在入侵烏克蘭不久,俄軍在各地的強姦和其他虐待指控,接連浮出水面。對此,莫斯科當局否認有平民變成俘虜,克里姆林宮也否認對烏軍的性暴力的指控。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9日說,聯合國人權報告中,關於俄羅斯襲擊平民的消息,是謠言和八卦,並反控烏軍對俄羅斯平民進行野蠻報復。自俄軍入侵至今以來,烏克蘭總檢察長報告了5萬多起俄軍涉嫌國際犯罪的事件,其中包括數百起涉嫌戰爭罪、種族滅絕和侵略罪等,其中一些案件如罪行夠嚴重,可能會升級到國際刑事法院(ICC)等海外法庭審判。

糧食威脅負荷大 美國批准與俄貿易
俄羅斯15日以飛彈襲擊烏克蘭中部城市文尼察(Vinnytsia),造成至少23人死亡,及100多人受傷,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怒批這是「明目張膽的恐怖行動」。但由於俄烏戰爭引發全球經濟、糧食威脅,各國在援烏及糧食議題上開始對俄羅斯有所讓步。不但歐盟對烏90億歐元貸款計畫陷入延滯,美國財政部15日也宣布,將批准並擴大與俄羅斯進行化肥和食品有關的交易。一艘俄羅斯軍艦15日自黑海發射4枚「口徑 」(Kalibr)巡弋飛彈,烏軍成功攔截2枚,但仍有2枚擊中文尼察市的醫療診所、辦公室、商店和住宅大廈。死者中包含了3名10歲以下的兒童,並還有39人失蹤。澤倫斯基對此痛批,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像俄羅斯一樣,允許每天用巡弋飛彈和火箭砲,奪走一般百姓的生命,他呼籲國際刑事法院開設特別法庭,追究俄羅斯的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種族滅絕罪。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表示對這次的攻擊感到「震驚」,歐盟也抨擊這是項「暴行」,皆要求對俄羅斯追究責任。G20財政部長會議恰於15日召開,聚焦因俄烏戰爭造成的全球通膨、低所得國家無力償債外溢效應等問題。但印尼財政部長穆里亞尼會後表示,在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的情況下,G20財長會議並未能達成任何共識。美國財長葉倫在會上呼籲中國參與斯里蘭卡的債務重組,並希望G20成員國就此問題向北京施加壓力。她並要求俄羅斯對全球經濟的負面溢出效應負起全部責任。美國財政部15日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及俄羅斯總統普丁將糧食作為戰爭武器,相關效應正在外溢,今年可能會有多達4000萬人陷入糧食不安全。為此,美國將廣泛擴大與俄羅斯農業和醫療通用許可證的授權。與俄羅斯有關的農產品(包括化肥)、農業設備或藥品貿易,皆不是美國制裁的目標。

俄羅斯如動用核生化 美國與歐盟警告將做出回應
北約組織(NATO)、七大工業國集團(G7)及歐盟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接連舉行了3場峰會,G7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警告俄羅斯勿在烏克蘭動用生化武器,並稱將不遺餘力地追究俄國總統普丁對俄軍侵烏的責任。美國總統拜登則表示,他支持將俄國逐出20國集團(G20)這一國際經濟合作論壇。G7領袖在聲明中要求俄國撤軍,並譴責俄軍傷及烏克蘭平民和攻擊包括醫院和學校等公共設施的暴行,還稱國際刑事法院將協助蒐集戰爭犯罪證據。聲明中又警告俄國,不要在攻打烏克蘭的過程中動用生化武器或核武,並要求俄國避免可能使核設施面臨危險的行為。拜登也警告,如果普丁使用大規模殺傷性的核生化武器,美國和北約將做出回應。NATO特別峰會聲明則呼籲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維護《聯合國憲章》確定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維護國際秩序,不支持俄國發動的戰爭或幫助俄規避相關制裁,NATO祕書長史托騰柏格會後重申了上述立場。25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回應說,美國和NATO應當同俄國開展對話,而不是再打一場新冷戰。拜登在出席NATO峰會時,重申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以及強化NATO的承諾,並在記者會上表示,支持將俄國逐出G20,但這將取決於G20成員國。拜登又說,如果G20其他成員,包括本年度輪值主席國印尼不同意這麼做,至少也應邀請烏克蘭出席G20會議。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25日則指,華府孤立俄國的路線站不住腳,還稱若被逐出G20,也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在24日歐盟峰會首日,各國圍繞對俄國實施能源禁運問題仍分歧嚴重。為此,美國與歐盟達成協議,美方將在2022年底前向歐洲國家供應至少150億立方公尺的液化天然氣,以減少該地區對俄國燃料進口的依賴。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並於25日宣布成立特別工作組,以減少歐洲對俄國化石燃料的依賴。拜登25日預定轉往波蘭訪問,而根據白宮的聲明,他將到距離烏克蘭邊境約80公里的波蘭城市熱舒夫,波蘭總統杜達將在當地歡迎他。拜登將聽取有關波蘭如何處理數百萬烏克蘭難民的簡報,並在熱舒夫會見駐紮在波蘭的美軍第82空降師士兵。

俄軍殺紅眼!馬力波劇院上千平民避難 寫大字「有兒童」仍遭轟炸
俄軍在烏克蘭殺紅眼,烏國南部城市馬力波(Mariupol)遭到俄軍瘋狂轟炸逾一週,遭受砲火蹂躪的災民也遭圍困,斷水斷糧多天,數百位平民躲進該市一間建於蘇聯時期的大劇院,並在劇院外地面寫上大大的「兒童」字樣,告知俄軍劇院內有小孩避難,沒想到該劇院仍遭俄軍轟炸成一片廢墟。烏克蘭官員痛斥,俄國犯下戰爭罪,且由於俄軍持續圍困,烏國官員目前無法得知這次攻擊造成多少人死亡,避難民眾處境令外界擔憂。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據信馬力波劇院有約1200多位平民聚集於此避難,從美國衛星影像公司「Maxar」週一(14日)拍下的衛星照片可見,劇院屋頂是一大片亮眼的紅色,劇院前後空地有用俄語寫著的大大白字「兒童」;沒想到2天後,俄羅斯軍對仍然對劇院展開轟炸,從現場照片可見,劇院中央部分已經倒塌,據信大量碎瓦礫堆還堵塞建築物內的防空洞入口。馬力波劇院建於蘇聯時期。(圖/翻攝自推特@odesdivchina)根據烏克蘭當局表示,劇院內有許多婦女、兒童正在避難,但由於馬力波目前仍遭俄軍不斷轟炸、圍困,當局無法確認遇害情況;烏國官員也痛斥,俄軍轟炸機的行為刻意且憤世嫉俗,該市市長安德魯申科(Petro Andruishchenko)則稱,該劇院是該市規模最大的避難所,不過由於俄軍不斷轟炸、砲擊,救難人員到達現場搜救的困難度相當高。馬力波劇院遭轟炸,目前已成廢墟。(圖/翻攝自推特@odesdivchina)烏克蘭外交部則一再指控,俄羅斯確實犯了戰爭罪,同時表示劇院有許多平民受困於此,在遭砲擊後死亡人數至今未明。當然,俄羅斯當局否認烏國指控,一再堅稱他們的部隊只針對戰略軍事地點,而不是針對烏克蘭平民發動戰爭。不過報導指出,俄羅斯軍隊自戰事爆發以來,不時針對烏克蘭平民展開攻擊,烏國總檢察長日前也證實,俄羅斯車隊對在一間雜貨店排隊買麵包的人群開槍掃射,其它攻擊平民的情事亦不勝枚舉。根據維基百科定義,所謂「戰爭罪」是指違反戰爭法之行為,例如故意殺害平民、故意殺害戰俘、酷刑、劫持人質,或是不必要破壞平民財產、戰時性暴力、徵募兒童入伍、種族清洗等。而在本次俄烏戰爭期間,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卡里姆認為,俄羅斯官方與其軍隊已經違反戰爭罪、危害人類罪,並對俄羅斯的入侵行為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