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CHIP4戰台廠1/台積電拉高競爭層級 環球晶棄韓赴美「確保平等對待」
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共吸引700家國內外廠商參與,共設2450個展覽攤位創下27年新高,然這次大展未演先轟動,先是8月底美國發文給晶片大廠NVIDIA及AMD,禁止將高階AI晶片出口中國,接著南韓媒體爆出「台灣投資南韓的50億美元 美國長官一通電話就攔胡」,加深半導體產業台廠的動盪。在此一詭譎氣氛下,13日的展前記者會上拋出的議題,就是南韓媒體踢爆的環球晶(6488)到美國設廠話題,接著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大談台積電高階製程對全世界節能貢獻,不提赴美設廠補助或中美晶片戰,從地緣政治話題抽身。對於兩位半導體大咖謹慎發言,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左右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美國『CHIP 4聯盟』。」美國晶片法案兩大目標是強化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能力及封殺中國高階製程技術。(圖/翻攝自SOSOrdi.net Entraide informatique臉書)「美國推出晶片聯盟(CHIP 4)最主要的目的,本來就是要拉高美國在半導體的生產能力,同時鉗制中國高階晶片發展,尤其目前全球50%的半導體生產在亞洲,美國的比重僅有10%,美國只要想把比重拉高到20%,就等於是倍增,對於供應鏈的需求自然有很大的虹吸效應。」該人士說,這也是環球晶設新廠棄韓國改美國,以及美國對中國高階晶片的鉗制動作加大的原因。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研究預估,以全球各區域12吋約當產能來看,至2025年台灣占比約43%,接續為中國27%、美國8%、韓國12%;7nm(含)以下先進製程產能方面,至2025年台灣占比約69%、韓國18%、美國12%、中國1%。相較2022年的格局,顯見美國未來三年將提升先進製程產能占比,而中國則以成熟製程為主軸。意外成為全球半導體焦點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說,「赴美國德州設廠的原因,政府補貼相當重要,另外也考量總體成本,同時美國客戶也很重要。」不過市場關注的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一通電話,為何就讓環球晶新廠由韓國轉向美國?徐秀蘭強調,「主要是確認美國政府晶片法案的態度,及環球晶會不會遇到不平等對待。」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國際半導體展半導體永續力論壇以錄影方式點出台積電對全世界節能的貢獻。(圖/李宜儒攝)同樣赴美設廠,在美中晶片戰中備受關注的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態度則耐人尋味,董事長劉德音一反6月間投書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強調台積電對美國的重要性,而是倡議「我們估計,台積電在生產半導體每用1KWh(一度電),可以為世界節省4KWh(四度電)。」在9月14日的SEMICON半導體永續力論壇,劉德音透過錄影方式以「Innovating Towards a World of SharedOptimism(朝向共同樂觀的世界來創新)」為題,發表演講。「這是台積電由董事長劉德音首次在公開場合說明台積電對於全世界的貢獻。雖然之前是因為有外媒報導,台積電為了發展先進製程,耗費台灣不少電力。」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說,但也可以發現,台積電現在策略已經拉高層級,不再是以單一地區的生產廠商的角色,從節能角度來因應產業競爭,正好也強化了台積電的最大優勢。分析師張甄薇則指出,當晶片聯盟持續推動,美國的半導體聚落當然也會越來越大,根據研究機構預期,台灣的半導體產值比重,可能將從2021年的55%,降到2027年的40%,而美國將成長到24%。中國半導體高階技術發展若受鉗制,高速運算的發展也將受挫。(圖/新華社)

美國CHIP4戰台廠2/第三代半導體「黑馬」美握九成 鴻海台達電拚突圍
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上,化合物半導體繼續成了市場心焦點。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也指出,化合物半導體是第三代半導體市場黑馬,預計2027年碳化矽(SiC)元件市場可達63億美元,「但台廠缺乏上游原材料的生產能力。」CTWANT記者現場觀察,今年的國際半導體展雖特別成立的「化合物半導體專區」,基本上,參展廠商仍是以設備廠為主,最關鍵的上游原材料,則僅有代理商參展,直接印證徐秀蘭所言。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炯德說,目前關鍵上游基板技術掌握在CREE等少數國際廠手中,美國的Cree、II-VI及日本Rohm等,佔據了9成的碳化矽基板出貨量,成了台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必須解決的關鍵瓶頸。回顧60年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世代,主要是以其原料來區分,第一代初期是鍺(Ge),但有容易發熱失控的問題,逐漸由矽(Si)所取代也成為主流;第二代則是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為主的三五族,具備高頻、低雜訊、高效率及低耗電等特性。而第三代半導體以碳化矽以及氮化鎵(GaN)為代表,可應用在更高階的高壓功率元件(Power)以及高頻通訊元件(RF)領域,碳化矽由於其耐高溫及高壓特性,市場最看好在電動車(EV)市場的應用,包括充電樁、電動車逆變器(Inverter)、DC/DC轉換器(conveter)、充電樁等,另還有儲能系統和工業設施。工研院電光所博士顏志泓說,因為矽基板有其效能限制,特別是現在電子產品需要的是高頻、高壓等,這些就是靠化合物半導體來解決,只不過成本還是化合物半導體最大的問題。從價格來看,一片8吋的矽基板價格約100美元,6吋的碳化矽基板價格就要3000美元,而如果是氮化鎵(GaN)基板,一片小小的2吋也同樣要價3000美元。為了成為不缺料的代工廠,鴻海也搶進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圖/翻攝自鴻海官網 )為了搶入化合物半導體市場,除了半導體廠商外,現在連下游廠商也向上延伸布局,包括鴻海(2317)旗下鴻揚半導體宣布投資5億元取得盛新材料10%股權,試圖掌握上游原材料。鴻海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表示,SiC是電動車的重要元件,基板是SiC供應鏈的關鍵材料,不但占SiC元件成本比重高,且直接影響到元件的品質,藉由本次募資案的參與,掌握關鍵的基板供應,建立集團在SiC供應鏈上的競爭優勢,為集團在EV產業提供可靠的助力。不僅鴻海,連台達電(2308)旗下專注於氮化鎵(GaN)功率半導體的子公司碇基半導體,也宣布完成新一輪4.56億元新台幣增資,由台達電、力智電子(uPI)、中美矽晶(SAS)、日商羅姆半導體(Rohm)等注資,共同加速GaN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至於中國廠商在政府扶持下,也積極搶進這塊新藍海,主要競爭者有中芯國際、天科合達、三安光電、英諾賽科、山東天岳....等。目前全球導電型SiC基板供應龍頭廠為Wolfspeed,市占率高達6成,其次為羅姆(ROHM)與意法半導體(STM),半絕緣型碳化矽基板包括Wolfspeed、昭和電工(Showa Denko)、ROHM、Qorov、安森美(Onsemi)與恩智浦(NXP)等。目前全球導電型SiC基板供應龍頭廠為Wolfspeed,市占率高達6成。(翻攝自Wolfspeed臉書)

也是台積電效應! 日本熊本縣睽違七年重返國際半導體展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在日本熊本縣設廠,儘管台灣入境仍有隔離政策,為了擴大招商,熊本縣政府也在睽違七年後再度派員來台參加國際半導體展。據熊本縣政府參展人員指出,熊本縣的半導體產業鏈也相當完整,不過台積電決定設廠後,預期也會有相關供應商跟進設廠,為了提供台灣廠商完整即時的產業及政策訊息,還是來台參展。經過三天的展覽,參展人員表示,台灣廠商的反應不錯,對於赴熊本設廠也都透露意願,後續將會持續追蹤。熊本縣是日本重要半導體產業聚落,指標廠商包括IC設計的九州電子、晶圓廠有瑞薩、索尼等。台積電與索尼合資的晶圓廠預計於2024年投產。

台灣半導體產值4.88兆年增逾19% 規模稱霸全球
台灣今年半導體產值來到4.88兆、年增逾19%,規模稱霸全球,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日出席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2展前記者會表示,台灣在晶圓代工領域的全球市占率達63%,半導體封測58%,IC設計22%,半導體不僅是台灣護國神山,甚至成為全球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成功關鍵,「台灣如果慢了,世界就慢下來」。「SEMICON Taiwan 2022國際半導體展」。 (圖/侯世駿攝)半導體被視為新的石油、重要戰略物資,全球都在爭取環球晶、台積電、聯電等到當地投資,外媒報導,環球晶原本計畫在韓國新建矽晶圓廠,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一通電話就讓環球晶轉往美國建廠,環球晶董座徐秀蘭證實6、7月曾與雷蒙多通話,主要確認美國政府在《晶片法》態度,及環球晶不會遭到不對等對待,美國德州廠將在11月動土,韓國2個廠也在擴充。目前市場關注半導體庫存雜音,龔明鑫認為明年第1、2季可望改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說,有些8吋的小型客戶提出9月的貨延後到明年出,但對公司本身營運無礙;美商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董事長盧東暉預期庫存問題將在明、後年緩解,但庫存問題每5~6年就會遇到一次,屬於景氣正常循環。「SEMICON Taiwan 2022國際半導體展」。 (圖/侯世駿攝)SEMI執委會副主席、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指出,台灣過去40年半導體行業成果豐碩,目前美國進行半導體計畫經濟,但台灣完全工業自主,應思考如何因應,尤其1984年起台積電、日月光都是單打獨鬥,未來國內半導體產業應一起更上層樓、找到更大商機,此外,要選擇適合台灣生態的半導體經營模式,他建議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矽光子、智慧製造、綠能零碳排的材料、設備、軟體等配套產業。美國Chip4晶片聯盟正在籌備中,對身為全球供應鏈重要基地的台灣來說,經部長王美花認為,確保台灣維持全球關鍵與分工角色,與如何跟「志同道合」盟友合作,是台灣很重要任務。

國際半導體展明登場 SEMI:今年全球產值6250億美元台灣年成長19.7%
國際半導體展即將於明(14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開展,主辦單位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今(13 日)先行舉辦展前記者會,對今年的全球半導體市場狀況,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根據協會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可望成長超過12%,台灣半導體市場也將成長19.7%。細分全球半導體各項市場狀況,曹世綸說,全球半導體市況可望持續成長,預期今年市場規模將達6250億美元,年增率超過12%;另外在資本支出部分,預估全球資本支出將達1855億美元,年增率成長21%;半導體設備市場則將成長14.7%,達1175億美元;半導體材料市場將成長8.6%,達698億美元,創新高。至於台灣部分,曹世綸也指出,根據SEMI預估,今年台灣半導體市場總產值將達新台幣4兆8858億元,約為1651億美元,成長19.7%;台灣半導體資本支出將達480.35億美元,成長42.1%;半導體設備市場成長24.1%,約達309.5億美元;半導體材料市場成長9.9%,約達161.7億美元。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為全球關注焦點,今年SEMICON Taiwan展覽規模再創27年新高,吸引700家國內外廠商參與,共計推出2,450個展覽攤位。展期3日將深入探討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八大強項,包括先進製程、異質整合、化合物半導體、車用晶片、智慧製造、永續製造、半導體資安、人才培育等發展趨勢。

精測8月營收4.4億創新高 半導體展將秀全新探針卡
中華電信(2412)子公司中華精測(6510)今(3日)公布2022年8月營收營收達4.41億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月增31.4%,年增13.8%,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27.92億元,年增8.5%。精測表示,8月營收一方面是反映探針卡(Probe Card)訂單遞延效應,另外測試介面板Gerber接單量也優於預期,帶動單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公司強調,今年整體穩健成長之目標不變,惟受到大環境氛圍保守,市場需求趨緩,第四季訂單能見度受半導體供應鏈庫存調節影響,預估全年營收年增率為個位數成長。精測表示,探針卡於7月受到新冠變種病毒疫情影響的產能調控、客戶驗證遞延等相關訂單,包括有智慧型手機AP晶片、HPC相關處理器晶片、SSD控制晶片等測試需求於8月穩步回溫。另外,精測以自有板廠製程技術持續精進、產能擴充之優勢,贏得美系客戶高階測試介面板Gerber商機,為8月營收增添成長動能。一年一度國際半導體展2022 SEMICON Taiwan將於9月14日正式登場,中華精測在3天展期將展出多款全新MEMS探針卡,並於9月15日以「Thermal Challenges in The Fine Pitch Testing Solutions」為題,發表最新半導體測試介面技術。

黑油走矽金來1/台積電中科擴廠被當籌碼 10年高雄設廠計畫被提前
俄烏戰事及美升息動盪中,台股殺聲隆隆,外資瘋狂提款大賣台積電,台灣小股民趁機零股買進,股東數衝上115萬新高,因為台積電是晶圓代工龍頭、季季發股利,今年還大大加碼台灣,在高雄及台中蓋廠。台積電在全球有19處晶圓、封測廠營運中,其中14座在台灣,此外,苗栗先進封測廠預計上半年正式運轉;另將投入2,395億元在楠梓五輕高煉廠舊址蓋7、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預計今年中動工、2024年投產,下半年的重頭戲,則是投入兆元在台中設2奈米先進製程晶圓廠。業內人士向本刊透露,其實台積電兩年前的擴廠計畫中,只有中科15廠旁的88公頃土地,沒有高雄廠,「好像有股力量逼著台積電要提早到高雄設廠。」台積電2021年11月突如其來宣布要在高雄設廠後,中科二期才在今年2月被通過。 儘管,台積電2020年的擴廠規劃中,只有台中沒有高雄,但在民進黨的南向發展政策中,台積電一直被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總統蔡英文早在2020年競選連任的政見中提出「大南方、大發展計畫」,連任後具體化為台南到高雄的「南部科技廊道」,提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半導體業為重中之重。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中)不只一次邀請台積電進駐橋頭科學園區。(圖/CTWANT資料照、翻攝自高市經發局)同年8月,前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補選上高雄市長後,「2年(任期)拚4年」,為要從台南科學園區延伸到路竹及橋頭科技園區,建置出南部科技廊道,特別從經濟部工業局找來副市長羅達生,針對高科技、半導體業招商,頭號對象就是鎖定台積電。因此,台積電到高雄設廠傳聞不斷。2020年9月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參加國際半導體展大師論壇時,特地澄清,「高雄設廠非現階段規劃,原則希望北中南產能佈局各達到三分之一。」「先進製程會留在北部的可能性居多,主要是多數工程師希望能跟家庭在一起,會以這樣的考量去跟政府以及管理局解釋清楚」。到2020年底,傳聞更豐富「台積電即將到高雄設置1奈米甚至是埃米(0.1奈米)的先進製程」,對此,台積電官方仍以持劉德音先前說法回應,「以後有機會,但短期沒有規劃」。政界也頻頻撮合台積電與高雄市政府,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也不斷透過媒體向台積電喊話,表示橋頭科學園區一定會讓台積電滿意,但郎有情女無意,經濟部最後證實,台積電曾諮詢高雄用地,但擬定的是10年的長期進程計畫。沒想到去年3月中旬,高雄市政府官員、中油高階主管齊聚在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的辦公室,商討「中油與市府就高煉廠土汙整治行政契約」,也就是中油原定要花17年將舊五輕高雄煉油廠重度污染進行除汙,交由高雄市政府3年處理完畢,隨即在5月簽訂行政契約,展開為期2年半的重污染土壤整治。在宣布高雄設廠後,台積電總裁魏哲家隨即率高階主管拜訪台中市長盧秀燕。(圖/報系資料庫)11月9日,台積電突然宣佈將前往高煉廠舊址設廠,預計生產7奈米、28奈米製程的晶片,預計2022年中動工。知情人士透露,「宣布到高雄設廠後,代表已經滿足中央的需求,接下來就是拜託地方的土地公可以讓他們拿到地。」隨後,台積電屬意的台中2奈米廠土地取得一案,終於有了眉目。去年12月中旬,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帶著高階主管前往台中拜會盧秀燕。今年2月14日,台積電「台中園區擴建二期擴建計畫」獲得行政院核定,終於落得個皆大歡喜。

SEMI發布半導體晶圓設備資安標準 台積電、日月光、應材等大咖響應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於國際半導體展(EMICON Taiwan 2021)期間,正式發布SEMI第一個半導體晶圓設備資安標準(SEMI E187 - Specification for Cybersecurity of Fab Equipment),包括台積電(2330)、日月光(3711)、鴻海(2317)、台灣應材、微軟等國內外半導體、電子及軟體等大咖都宣誓加入。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隨著供應鏈攻擊的威脅日益嚴峻,有效提升供應商與產業供應鏈的整體資訊安全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其中在網路安全意識的推動,更是一項重大挑戰。今年SEMI正式成立資安委員會,致力於持續暢通跨界交流與溝通橋梁,也透過制定與半導體設備有關的資安標準框架,加速高科技製造業進行安全智慧化、數位化的腳步。」SEMI資安委員會主席暨台積電企業資訊安全處長屠震表示:「隨著SEMI晶圓設備資安標準的正式建立,全球供應商對於設備的資安防護設計也能有所依循;企業在設備採購合約上,也能以此標準作為資安要求。長期來看,不僅能確保晶圓廠的機台設備安全,更能帶動上游產業對設備安全品質的重視。」歷經將近三年的制定,SEMI資訊與控制標準技術主席暨台積電部經理游志源博士表示:「資安標準的籌備及撰寫過程嚴謹艱辛,字字句句都需要多方斟酌,同時也讓SEMI全球的標準技術專家審核過程,花了很多的功夫始能將標準文件落實。這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共同努力完成的第一條資安標準,相當具有代表性。」SEMI資安委員會成員包含台積電、日月光、台灣應材、鴻海、微軟等國內外大廠,除聚焦在資安標準的推廣,預期將進一步提升產業資安意識、對供應鏈網路安全及資安風險評估,提出有效的評估框架。

半導體吹綠色製造風 台積電欽點信紘科2大「水」解決方案
隨著ESG及永續發展成為風潮,綠色製造也受到半導體業者重視,信紘科(6667)在今年國際半導體展(2021 SEMICON Taiwan)中大秀綠色製程解決方案,開展第一天就傳出佳音,旗下機能水與製程特殊用廢液均獲得台積電(2330)先進封測廠認證通過,預期將為明年營收帶來助益。屬於高科技產業製程系統整合商的信紘科,每年投入營收約3%的研發費用,用在持續開發核心技術,信紘科技副總經理王怡文指出,不少解決方案是跟客戶討論過後,針對客戶需求來研發,因此與客戶的關係可以綁得很緊密,彼此一起成長,像是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力積電(6770)等。今年參展以綠色製程解決方案為主軸,提出「系統整合」、「製程機能水」、「製程特殊廢液」三大領域的技術,並訴求以及即時彈性服務、與客戶長年來共同開發解決方案,來拉高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信紘科表示,除了廠務化學供應與回收系統、製程機能水等相關設備升級,今年更展現新的研發成果,推出「靜電消散類鑽碳(ESD-DLC)膜層鍍膜技術」,提高半導體製造過程中設備3倍的壽命,目前以半導體先進封測精密加工業客戶為主,成為未來爭取客戶與訂單的新利器。信紘科今年前11月整體營收交出15.84億元成績,年增34.35%,預計今年總營收可望刷新歷史新高紀錄,而目前在手訂單已超過20億元,業績成長將由系統整合及機能水雙成長動能。

2021國際半導體展登場 650家廠商齊揭未來10年科技新趨勢
一年一度的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1)今(28)日起一連三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辦,今年最大特色是規劃了四大主題展區,同時展覽規模創下新高紀錄,超過650家廠商、使用2,150個展位,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最尖端的技術與創新解決方案同場較勁。 大會今年聚焦「化合物半導體」、「異質整合」、「智慧製造」與「綠色製造」四大主題,其中化合物半導體特展,規模更是全台最大,主辦單位SEMI表示,遵循電動車、5G等未來十年科技主流趨勢,期望能帶動並鏈結台灣及全球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2021國際半導體展參展廠商及使用攤位數都創下歷史新高,4大主題專題齊聚半導體產業鏈成員。(攝影/胡華勝)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指出:「在物聯網、電動車、5G等市場驅動下,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可望成長超過20%、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也將突破4兆元。除了匯集半導體先進製程科技、先進測試、策略材料、ESG與永續等新興技術的商機媒合與交流機會外,SEMI也籌劃化合物半導體特展、綠色製造主題展區等,跟緊全球最新動態。這次參展廠商包括台積電、鈺創、日月光、矽品、穩懋、南亞科技、力積電、欣興電子、漢民科技、Applied Materials、ASM、DISCO、Lintec、TEL等國內外領先企業,可以說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成員都到齊。在化合半導體展區中,有穩懋半導體、漢民科技、應用材料、晶成半導體、嘉晶電子、IQE等企業,聚焦5G、化合物半導體、動力總成(Powertrain)、GaN & SiC等關鍵技術。並舉辦「SEMI Talks領袖對談」,由重量級企業及學界代表,一同針對台灣在國際半導體的競爭優勢議題進行交流。質整合創新技術館則針對5G、AI等新興科技應用興起,半導體製程持續微縮,異質整合封裝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邀請到台積電、日月光、矽品、環旭電子、鈺創、欣興電子等大廠分享經驗。高科技智慧製造未來展區邀請凌華科技、台灣亞馬遜網路服務、倍福自動化、遠傳電信、西門子、達明機器人等領導企業分享虛實整合應用,包含無人機巡檢、工業AR智慧眼鏡、物聯網等項目的成果。綠色製造創新形象館邀請日月光、南亞科技、力積電等巨頭企業,揭示綠色製造相關的創新技術與產業前端應用,並集結最亮眼的綠色製造焦點案例,包含綠色設計、能源管理、資源再生、供應鏈韌性等。

封關倒數四個交易日 台股今續戰萬八 順勢操作布局半導體
上周五(24日)耶誕節,美股休市;台股則是開高走低。以小紅盤開出後,台積電、聯電等電子權值股領軍下,攻上萬八大關,最高來到18039.85點,刷新台股紀錄後,盤面上光磊、楠梓電、易華電、佳能等中小型業績題材股表現強勢,可惜市場追價買盤力道不足,成交量能未能有效放大,指數震盪走低後漲幅收斂,萬八得而復失,終場收在17961.64點,上漲14.98點、0.08%;周漲149.05點、0.84%。櫃買指數則收在233.20點,下跌0.15點、0.06%,成交金額降至839.59億元。集中市場24日成交金額增至2425.35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89.82億元,外資連4買、買超86.02億元,外資自營商買超0.00億元;投信中止連8買,賣超5.62億元;自營商買超7.05億元、自營商避險買超2.37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2.06億元,融資餘額為2815.83億元,融券減少0.42萬張,融券餘額為52.73萬張。當沖交易金額為2025.19億元,占市場比例為41.23%。國發會今(27)將公布11月份景氣燈號。隨著年底消費旺季到來,加上外銷出口持續增溫,預估11月可望續亮代表「熱絡」的紅燈,挑戰連十紅。台灣國際半導體展將在28至30日登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最新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11月達39.14億美元,較10月最終數據37.45億美元成長5%,且再度改寫歷史新高。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12月24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統一證券表示,目前半導體產業仍持續受惠於超級旺季,且這股態勢隨著IDM大廠、晶圓代工廠、記憶體廠及封測廠等相關供應鏈持續擴產效應下,將延續到2022年。其中,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將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開出成熟製程新產能,台積電更將持續向3奈米等更先進製程推進,成為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大幅增加的主因。永豐投顧指出,台積電即將於1月10日公布12月營收。據上次法說會指引估算,12月營收應可達1500多億元,接近9月新高水準,另台積電1月13日舉辦法人說明會,預期展望仍佳,可望澄清外資大行對半導體缺貨狂潮於2022年結束的看法。統一證券表示,就均線觀察,目前台股短、中、長期均線維持多頭排列,且外資持續回補買超台股,配合年底集團及法人作帳行情樂觀,台股後勢仍有高點可期。盤面上,因國際紙漿上漲,華紙預計下個月將再調漲紙漿價格,加上衛生紙傳出即將漲價消息,造紙類股表現亮眼,華紙、正隆、永豐餘、永豐實等走勢強勁。永豐投顧表示,上周因聖誕長假將屆外資縮手,預期在長假過後,隨美股氣氛轉佳,外資買超金額可望擴大,在內資部分,勞退480億元代操基金及富邦元宇宙195億元規模基金將陸續進場佈局。在內外資陸續歸隊下,可順勢偏多操作,布局半導體。

SEMI聯手鴻海 9日線上共推化合物半導體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宣布與鴻海集團合作,將在SEMICON Taiwan 2021國際半導體展-功率暨光電半導體週線上論壇中,與鴻海研究院共同舉辦「NExT Forum」活動,此舉是鴻海研究院成立以來首次公開大規模發聲,更可以視為是鴻海集團布局半導體事業的指標之一,全力鎖定化合物半導體項目。為期3天議程的功率暨光電半導體週活動,由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及鴻海集團董事長暨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兩大產協巨擘聯手,將第一天以領袖對談方式揭開序幕,成為整個活動的高潮,並規劃在第3天9月9日登場的NExT Forum,鎖定了剖析化合物、車用半導體的創新應用與技術發展的主軸,並邀請到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台積公司、穩懋半導體等半導體大廠參加,並擔任演講貴賓。曹世綸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以現有的矽基半導體生態系與研究能量作為良好基礎,透過協會力量整合國內、外主要廠商與官、學、研界,共同打造跨國、跨領域協作整合平台,藉由建構完整的化合物半導體供應鏈,協助台灣擴大成為更大的全球半導體生態圈。因此,對於保持台灣在化合物半導體的優勢上,具有必要性與即時性。今年1月4日成立的鴻海研究院,無疑是鴻海集團半導體研究能量最無足輕重的單位,劉揚偉則認為,台灣過去憑藉著矽半導體支撐整個ICT產業鏈,在全球科技產業扮演著關鍵角色,如果在寬能隙半導體領域上,我們能夠逐步發展成矽半導體的高度,不僅延續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也將為全球科技產業與經濟發展持續做出貢獻。SEMI指出,全球皆已將化合物半導體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對台灣而言,化合物半導體人才的培育,成為為穩固台灣半導體產業地位的關鍵。目前台灣政府推展的「化合物半導體計畫」,應整合產、官、學各界資源,推動人才培育規劃,從人才培育著手建立技職人力人才庫。以穩固台灣在化合物半導體全球產業鏈的領先與關鍵地位。我國政府在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有兩大計畫,分別是今年啟動的「Å世代半導體-先端技術與產業鏈自主發展計畫」及明年將啟動「化合物半導體先進製造技術研發與關鍵應用發展計畫」。

金牛年發財祕技1/星座運勢篇 雙子、巨蟹、魔羯財運一級棒
根據西洋占星學,去年底「木土合相」的新局,帶來有別於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與生活發展;究竟各星座如何投資發大財?占星專家、中華民國占星協會常務理事安塔芮絲(Antares)從星座下手,點出你投資最佳方向。安塔芮絲表示,今年對應的塔羅牌是「教皇」,意味著對內自我溝通、對外人際協調與互助。(圖/張文玠攝)今年的木土合相,將打破過去200年以金錢與物質為主軸的經濟模式,開啟多變的新局。(圖/張文玠攝)今年的星相告別了去年象徵經濟、金融、物質主義的土象(金牛座、處女座與摩羯座)元素,轉進追求多元價值與自由主義的風象(雙子座、天秤座與水瓶座)元素。木土合相在水瓶座,意味科技、太空、未來的議題將成為主流。(圖/報系資料庫)就科技應用而言,機器人將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項目。圖為去年國際半導體展。(圖/馬景平攝)尤其去年底適逢200年一次大循環的「木土合相」(木星與土星交會)於水瓶座,今年初迅速解開,使水瓶座追求真理、接受獨特、挑戰權威與勇於創新的特質,成為整體大局勢的風格,而水瓶座與航太科技息息相關,對台灣來說,相當有優勢。疫情紛擾下,許多人透過占星了解自己在混亂局勢中的定位與發展方向。(圖/安塔芮絲提供)此外,2月10日還有一場「六星連珠」(以太陽為中心,有六大行星同時匯聚在太陽一側,且張角小於100度),意味各種傳統與改革的衝擊挑戰,令人拭目以待。除了占星,安塔芮絲也以印度脈輪(圖中白色部分)理論解析個人能量,提供靜心冥想等建議。(圖/安塔芮絲提供)

地緣緊張競爭又激烈 台積電董事長曝出路
中美貿易紛爭愈演愈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指出,因應各地國家主義(nationalism)興起,半導體產業在過去40幾年享受「沒有國境」的日子,未來將會改變,競爭將會變得更為強烈,生產成本會增加,台灣唯一生存之道便是提升技術水準,讓大國想把供應鏈拉回本國自建時,才會發現沒有台灣廠商是辦不到的!提升技術 半導體唯一生存之道劉德音昨日應邀在「SEMICON Taiwan 2020 國際半導體展」《大師論壇》發表演講。針對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暨執行長吳田玉提問有關近期國際疫情及半導產業的劇烈變遷,對保護主義或科技發展的影響,劉德音發表前述看法。劉德音並建議,台灣要對數位轉型抱持緊張感,在疫情之後,所有的事情都改變了,人們被強迫使用新科技,台灣很幸運沒有嚴重疫情,但也因此喪失被強迫改用新科技的機會,有些企業界了解這個狀況,努力將公司推向人工智慧和自動化,但是整體而言,未進行數位轉型對台灣仍是個威脅。台積電奈米廠 將落腳台南新竹至於中美貿易戰已延伸至科技戰,劉德音指出,各地國家主義正在興起,半導體產業在過去40幾年來享受了很長一段「沒有國境」的日子,資訊可以自由的流通,在台灣、歐洲和美國,沒有太大差別,但是未來改變會發生,資訊將不會像過去那樣的自由流通。劉德音說,地緣政治緊張導致競爭將會變得更為強烈,生產成本會增加,現在我們是在享受過去的成功,但未來將會改變,我們要向前看,必須要提升技術層級,因為當「每邊都想建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那還留下什麼給原本的台灣製造商?台灣唯一生存之道是提升技術水準,當大國想要把供應鏈拉回本國之際,才會發現沒有技術作不到,最後還是要回台灣找台灣的設備商、供應商或解決方案。台積電持續深耕台灣,先前傳出將在高雄設廠說法,劉德音澄清指出,原則是希望北、中、南部平衡,各達到1/3,今年開始在台南量產5奈米製程,2022年3奈米也會在台南,到2024年至2025年,台積電約60%至70%的產能都在台南,為此,未來2奈米廠將落腳新竹,新竹若不夠,會將一部份產能放在台中,短期沒有要到高雄。台美擬攜手 新南向成為國際隊台積電因美方禁令,9月15日起就無法再供貨給大陸通訊大廠華為,大陸日前發布政策,提供大筆資金加速半導體國產化,美國也準備提出大筆補助金,推動半導體從海外回流美國本土生產。美國在台協會(AIT)酈英傑處長昨天則表示,期待台灣企業在美國找尋合作機會,與美國大學合作設立研發單位,進而培育出源源不絕的人才。台美應持續合作,不斷投資新的製造製程,才能確保成功。經濟部表示,美方有意將台灣拉進入POD(夥伴商機代表團)。雙方將在5G、數位、資安等產業上合作,讓前進新南向從「國家隊」變成「國際隊」。

台灣半導體產值技術、採購優勢吸引國際投資 促成為亞太半導體中心
半導體界的年度盛事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0今(23)日開展,隨著今年在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及台積電赴美投資、美陸貿易戰美國斷華為半導體後路,台灣卻擁有半導體產值、技術及採購優勢,更讓台灣成為國際上政經必爭地,在國際上舉足輕重。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今年受到疫情的爆發,為半導體在終端的需求及應用有一些成長,像是筆記型電腦、遠端應用的部分,但整體來說,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成長放緩。2020年預估的半導體產值全年為4,260億美元,較前一年微幅成長3.3%。至於2019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及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兩者也分別年減1.1%及7%,金額分別為521.4億美元及597.5億美元。在台灣方面,半導體產業2020年總產值將突破3兆元,較前一年成長了16.7%,位居世界第2。半導體材料2019年規模為113.4億美元,是連續10年蟬聯全球第1。半導體設備方面規模也達到171.2億美元,年增68%。台灣半導體技術也領先全球,在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產值全球第一、IC設計全球第二,台積電今年第2季量產5奈米,預計2022年產程上看3倍,也看到2奈米布局的能見度。先進封裝方面,日月光以逾21%的市占率站穩全球封測龍頭。聯發科成功布局5G中階機種市場,位居全球第4大IC設計廠,其他如聯詠、瑞昱也挺進前10大。曹世綸表示,台灣持續在先進製程的推動,可以鞏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台灣以龐大的採購、強大的製造能力及傲人的產值,在積極爭取國際廠商來台投資,加速在地化供應鏈形成,扮演全球半導體的樞紐(hub)角色,未來更藉力使力,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半導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