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3C
    • 汽車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專題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大老闆書單/「當人類好過癮!」 張裕能最愛的3本20世紀經典名著

今年春節《CTWANT周刊王》邀請多名企業家分享好書及推薦心得,其中包括建築圈中赫赫有名的美感行家甲桂林廣告、大隱開發創辦人張裕能,喜歡藝術與文學的他,豪不猶豫就掏出3本經典名著要跟大家分享。今年67歲的張裕能,是台灣第一個推出「豪宅」名詞的人,同時也是業界著名的「美學行銷大師」。他熱愛文學、藝術、音樂、繪畫等各項藝術,也因此養成獨到卓絕的品味。近年他情有獨鍾江賢二的畫作,甚至耗資2億元在新北淡水捷運紅樹林站附近興建「Art Box小美術館」。.張裕能和藝術家江賢二為知己,張裕能也是江賢二畫作的最大藏家,還為他成立美術館。圖為江賢二的作品《德布西—鍵盤》。(圖/張裕能提供)張裕能非常喜歡20世紀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對於他的人生觀點和啟發受到相當大的影響,他以「何其榮幸又過癮,能活在這世紀」形容他對近代史的熱愛,他以生命熱誠讀書,抱持著很多好奇,積極渴望想了解是什麼造就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個世界。2023年新春,他推薦《人類大歷史》、《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旁觀者》3本書,以不同角度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世界演化的美好。1.人類大歷史《人類大歷史》這本書從自然科學,特別是演化生物學的角度介紹了人類的歷史。作者為全球最當紅的歷史學家哈拉瑞,出生於以色列,牛津大學史學博士,2012年以希伯來文出版,陸續翻譯成23種語文,全球主要文明國家皆非常重視。「我做建築喜歡藝術,但真正原因是我對人類的好奇,人類為什麼能在這麼多物種裡演變得特別厲害?」張裕能說,這本書從物理生物改變、基因改變一路講述到野獸時代、全人類歷史,探討人類為什麼演變到今天,包括現在熱議的基因改造,「人類有巨大能量,但任何東西都有缺陷,幾乎全世界對生命好奇的人,都會讀這本書!」而這本書最獨特之處是各國版本皆有所不同,哈拉瑞會挑選當地熟悉的史實當成案例,也讓張裕能讚嘆,作者具有很好的想像及組織能力,不僅用功且知識淵博,除了史學,也懂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硬科學的學術底子必須相當深厚。張裕能形容《人類大歷史》宏觀的敘事方式,就像個外星學者敘述地球的人類,易讀有趣,觀點新穎,特有啟發性,他也推薦自己的兒子、媳婦都要讀這本書。此外,哈拉瑞另2本著作《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也值得一讀。.張裕能認為人類很可怕、很有破壞力,但當人類也很過癮,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他推薦的3本書,可以看到20世紀文化藝術經濟政治的各項轉變。(圖/張裕能提供)2.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張裕能生於1956年,感知認同都是20世紀,相當喜愛藝術的他,第二本書推薦的是關於現代主義的致命吸引力《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這本書謳歌了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帶給了藝術與文化決定性轉化的各種顛覆性能量,既博識而又充滿輓歌意味。「20世紀是個很敢破壞的時代!」張裕能說,《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幫助我們了解何謂現代,這本書除了提及文化藝術,還包括政治制度的顛覆,並且產生了不可扭轉的影響和作用,整個過程在這本書中能看到全貌。張裕能認為作者又以溫和、超然的熱情處理了一個不太遙遠的過去,顯示出作者擁有一種罕見的能力,道地的歷史想像力,「這本書是高等級的文化史,分析機敏,野心龐大,精彩又讓人精神暢快。」3.旁觀者《旁觀者》作者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1909年生於维也纳,父親是奧匈帝國的官員,經歷一戰與二戰,國際政經強權更迭,共產國家的興起與瓦解。《旁觀者》之令人動容,來自於杜拉克敏銳的觀察能力,以人物觀察為出發點,詮釋特質、社會價值、時代宏觀三者交織的故事,以寫人物,文學筆法,呈現大師文學底蘊。讓張裕能讚嘆,「作者的文筆、內涵、思想、高度,遠遠超越30年後的現在!」張裕能也是管理大師杜拉克的小小跟隨者,這本書帶領我們進入歷史漩窩,看到佛洛伊德、季辛吉、希特勒時代的知識分子,活脫脫走出歷史課本,用最真實的方式,呈現大時代的圖像。

publish-icon 01月29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中國乒乓》票房慘賠!上映2天突撤檔 「這部」首日票房更掛蛋

中國電影票房過去3年受疫情影響表現低迷,不過今年春節迎來解封後的首個黃金檔期,一口氣上映6部作品,其中由張藝謀導演新片《滿江紅》與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2》,上映5天各創下18億和16億元人民幣票房佳績,反觀鄧超、孫儷主演的主旋律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才上檔2天,就疑似因票房不佳宣布撤檔。另外一部描寫少年冰雪運動員勵志故事的體育少兒片《冰雪與少年》首日票房更是直接掛零,2日才賣4000多元人民幣。據網易的報導,由鄧超、孫儷、許魏洲主演的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原定22日與其他6部電影一起上檔,但最後卻延到初三才正式上映,沒想到上映2天,電影公司昨晚突然宣佈撤檔,「因我們宣傳發行團隊在決策、籌備、推進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誤和嚴重不足,致使影片在春節檔陷入特別被動的局面。讓這樣一部赤誠之作,無法收穫更多觀眾的評析,我們深感心痛」,自初五開始改為「小規模」放映,2月17日將重新上檔「決地反擊」。  春節檔最慘電影。(圖/翻攝自搜狐新聞)許多網友看到《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撤檔聲明,紛紛留言「打不過就跑嗎」、「高情商:小規模上映,低情商:沒排片」、「換擋期至少能保本吧,這麼打架自己虧死了」、「拉倒吧,就是資本賺不到錢了,說半天不還是為了票房」、「這種主旋律的電影就應該留在國慶放」、「2月17還有漫威呢」,目前《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票房為4030萬, 今日排片占比僅4.4%。不過1月24日上映的《冰雪與少年》,首日票房更是直接掛零,等於無人觀看,兩日票房才4000多元。該片是一部關於少年冰雪運動員勵志故事的體育少兒片,描寫新一代冰雪少年運動員,在訓練與生活中所發生的故事。今年中國春節檔期一口氣上映《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交換人生》、《熊出沒·伴我「熊芯」》、《深海》等6部新片,競爭相當激烈,截至26日中國春節檔期電影總票房已突破40億元人民幣,其中《流浪地球2》、《滿江紅》、《熊出沒·伴我「熊芯」》分列位居春節檔票房前3。

publish-icon 01月28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直徑8.5M「小行星」驚險掠過南美洲南端 距離地表僅36000公里

一名克里米亞業餘天文學家鮑里索夫(Gennadiy Borisov)於上週觀察到1顆小型巴士大小的小行星靠近地球。對此,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當地時間26日證實,該小行星已於台灣時間27日上午8時掠過南美洲南端,距離地球表面只有36000公里,大約與運行於地球靜止軌道的高軌道人造衛星相同,是目前發現最接近地球的近地小行星之一。據BBC的報導,NASA指出,這顆於上週末被鮑里索夫於克里米亞天文台觀察到的小行星「2023 BU」已於美東時間26日下午4時27分(台灣時間27日上午8時27分)掠過南美洲南端上空,其距離地表的長度約等於高軌道衛星所處的36000公里高空,因此雖然離地球非常近,但沒有撞擊風險。NASA進一步指出,「2023 BU」的直徑約為3.5至8.5公尺,因此若進入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遭到分解,但會有一些較大的碎片形成壯觀的隕石群落到地表。經過全球多個天文台進行數十次觀測後,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負責維護的「哨兵」(Scout)撞擊風險評估系統也迅速證實該小行星將會掠過地球。NASA近地天體專家法諾奇亞(Davide Farnocchia)表示,「地球的引力拉動了小行星,並調整它在太空中的路徑。」這導致「2023 BU」掠過地球後其繞行太陽的軌道將發生改變,公轉一周將從原本的359天增加至425天。目前「哨兵」撞擊風險評估系統也正在努力尋找更大型的近地小行星,以降低隕石襲擊地球的風險。

publish-icon 01月27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吳孟達病逝2年「驚喜現身」大螢幕 觀眾見這排字瞬間淚崩!

港星「達叔」吳孟達2021年因肝癌病逝,享壽69歲,令無數觀眾惋惜不已,只能透過過去的經典電影懷念。沒想到,已經離世2年的達叔,竟出現在今年中國大陸初一上映的電影《流浪星球2》,讓粉絲們感動落淚。吳孟達在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演出駕駛員韓子昂一角,卻透露「拍攝幾天就後悔了」,因為必須每天身穿70斤(約35公斤)重戲服拍攝,且每拍完一個鏡頭就要吸氧氣,令當時還在養病治療的他感到不小負擔。《流浪地球2》開出亮眼票房。(圖/翻攝自微博)而本應不見達叔,由劉德華、吳京、李雪健主演的《流浪地球》前傳《流浪地球2》,卻被發現片中有吳孟達的驚喜鏡頭,且製片商還在片尾添上「謹以此片獻給吳孟達先生」,讓粉絲們大為感動。導演則在首映後的問答環節表示,達叔的片段「完全是CG復原」,他們想用這個方式緬懷與紀念達叔。大年初一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流浪地球2》上映後開出紅盤,截至25日已突破14.71億人民幣(約新台幣65.65億元)票房,而上集的最終票房為46.88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09億元)。

publish-icon 01月2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一天24小時不夠用?研究發現「地核疑停止轉動」 每「天」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會覺得一天24小時仍然不夠用嗎?目前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懷疑目前地核可能已經「停止轉動」,甚至有可能「開始反轉」,這樣的改變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地球自轉的方向與週期,也代表著如果地核真的停止轉動,未來每「天」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為何地核停止轉動就會延長每天的時間,其原因是目前「一天24小時」的定義,其實就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也因為地球的自轉就因此產生晝夜、潮汐等自然現象。而根據《CNN》報導指出,北京大學副研究員楊易、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宋曉東近日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在《自然》雜誌上,他們研究了自1960年代以來的地震波資料後,發現內地核可能早在2009年就停止轉動,並且逐漸朝著反方向旋轉。據了解,地球的內核分為內地核與外地核兩個部分,內地核是固態形式,大小約與冥王星相同,而固態的內地核則液態的外地核給包覆著,看起來就像是飄在液態金屬內的情況。但也因為如此,內外地核由於不同屬性的情況,讓地球自轉時會有變換性與不確定性,因為內地核在自轉過程中會不斷的往外地核反覆震盪。而在這篇研究報告中指出,地核約莫每35年就會改變一次自轉方向,一個完整的震盪周期約為70年左右。而內地核的自轉方向與週期,大打與地球整體自轉週期相符合。但宋曉東解釋,回顧1980至1990年這段期間的資料,可以明顯地看到地核的變化,但2010年至2020年這段時間,幾乎看不太到地核的變化。這也是他們推估目前地核可能停止旋轉,甚至準備開始逆轉。但報導中也指出,目前全球有許多科學家都致力於研究神秘的地核,但獲知訊息卻十分稀少,甚至截至目前為止仍有許多事情尚未有切確定論。就連地核的震盪周期都有12年、20至30年、70年等論點,甚至也有人認為地核的震盪週期根本沒有規律可循。而這篇研究報告的作者楊易與宋曉東也表示,他們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證明自己的論點是否正確。

publish-icon 01月2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搜奇/最早隕石墜落砸死人證據曝光 藏在鄂圖曼帝國失落手稿

有科學家曾表示,被隕石砸中的機率是25萬分之1,目前被證實遭隕石砸傷的人紀錄,是發生在1954年,一名美國婦人在家被隕石擊傷,有科學家在土耳其檔案庫找到早期隕石致死事件的證據,裡面總有有三份手稿,描述1888年9月13日,發生在當時仍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小村莊,突然出現火球墜落,導致一名男子死亡及一名男子癱瘓。1888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一處村莊夜晚發生隕石砸死人事件,可能是目前最早有紀錄的隕石直接傷人致死紀錄。 (示意圖/Pixabay)綜合外媒報導,由愛琴海大學、色雷斯大學等研究人員所組成的團隊從土耳其國家檔案總局發現的資料,似乎是在講述隕星墜落砸死居民的事件,據報導,第一封手稿由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蘇萊曼尼亞(現今伊拉克)州長,寄給蘇丹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II),手稿中沒有說明村莊的準確位置,但有提到火球橫跨伴隨著閃電、煙霧、火,過程將近10分鐘。哈米德二世。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至於第二份手稿則是詢問蘇丹該如何處理事件;第三份手稿則是向首席大臣艾哈邁德穆尼爾帕夏(Ahmet Münir Pasha)寫的信,並且還附帶了隕石碎片,作為證據。這份報告發表在《氣象與行星科學》(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期刊上,這份資料也透露,這場異象造成1名男子死亡,另1名男子砸傷癱瘓。對此,研究團隊指出,對於手稿的真實性沒有任何懷疑,雖然沒有留下隕石遺骸,但已經足以證明這是一件確切的事實,至於為何這些資料現在才曝光,研究人員表示,鄂圖曼時期的土耳其語很難讀懂,雖然只是過去10年左右的文獻記載,但裡面的文字是使用鄂圖曼時期的土耳其語編寫而成,使翻譯手稿的難度增加。專家表示,「為了克服這種困難,歷史學家、圖書館員、翻譯人員等,都跨學科合作」,若這項發現能受整個科學界接受和驗證,將成為人類最早遭隕石命中致死的紀錄。另外,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球數據庫顯示,自1988年以來,至少有822個隕石撞擊地球表面,每天至少有17顆變成碎片墜落,但是歷史上被隕石砸死的事件卻很難找到。

publish-icon 01月2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搜奇/彗星撞地球係金耶 NASA執行防禦測試成功將行星「撞歪」

電影上經常上演彗星撞擊地球,造成重大災難、人類滅絕的情節,但第一顆已知撞擊地球的流星,卻真實的在8年多前發生過。為了避免「彗星撞地球」,美國航太總署NASA似乎透過實驗找到解決的方法。為了避免「彗星撞地球」,美國航太總署NASA似乎透過實驗找到解決的方法。(圖/翻攝自NASA)根據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太空司令部近期發佈的檔案,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一顆已知的撞擊地球的星際流星。報導指出,這顆星際流星是一種來自太陽系外的太空岩石,這種情況實屬罕見。這顆被稱為 CNEOS 2014-01-08 的流星,於 2014 年 1 月 8 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北海岸墜毀,幸未釀成重大災害。NASA「行星防禦測試」插圖。(圖/達志/美聯社)為了避免科幻災難電影《彗星撞地球》的情節上演,美國太空總署NASA過去與歐洲太空總署,進行為期7天的模擬演練。狀況是假設,有一顆小行星正衝向地球,結果發現,即便第一時間發現,人類還是無法改變行星的飛行路徑。根據模擬,這顆行星6個月後會墜毀在東歐,造成大規模傷亡。透過模擬,假設一顆小行星距離地球約3500萬英里,大小介於35到804公尺之間,即使立刻被發現,人類能有6個月的時間應變,但科學家從模擬結果發現,根本沒有改變小行星軌道,或讓地球避免被撞擊的方法,最後這顆小行星被預測墜毀在東歐,從北歐的挪威瑞典丹麥,到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全都受害,造成大規模傷亡。不過,NASA為了保衛地球,還進行了名為DART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由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太空飛行器,飛行器會以時速15000英里撞擊小行星,預計將能夠讓小行星的速度改變1%。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天文學家項目的領導者安迪里夫金博士(Dr Andy Rivkin)表示,「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想要做的,是把到來的物體速度改變大約每秒一公分距離,這不是很快,但如果你提前足夠時間完成,你可能會讓它完全錯過地球」。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NASA在2022年的9月底,成功以DART擊中寬160公尺的小隕石Dimorphos,若未來有其他星體或物體要撞擊地球,都可以使用這類技術,使該物體偏離原本運行的軌道,遠離地球,避免人類如恐龍在白堊紀末期一樣,因隕石撞地球而滅絕。

publish-icon 01月2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搜奇/死神星2029年進逼地球 威力逾11萬顆廣島原彈

美國太空總署(NASA)雖然有防禦措施,阻止其他星體或物體要撞擊地球,不過根據NASA公布的資料顯示,一顆直徑約1100英呎(約335公尺)的巨大小行星「死神星」正朝地球直奔而來,並將在2029年4月14日4時和地球擦肩而過。按照觀測數據,死神星普遍被認為不會撞地球,但若碰撞若發生,將釋放超過11萬顆廣島原子彈的能量。科學家透過掌握的數據認定死神星不會與地球相撞,但若撞擊真的發生,死神星撞擊地球將釋放出約1411萬4000顆廣島原子彈。(圖/Pixabay)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顆命名為99942的小行星,又被稱為「死神星」(Apophis),是一顆近地小行星,早在2004年就被專家發現,透過觀測數據顯示,死神星將在台灣時間2029年4月14日4點49分時最接近地球,並以1萬9千英里(2萬5749公里)的距離掠過,不過死神星與地球最近距離不斷上修,因此普遍被認為不可能上演「彗星撞地球」的戲碼。NASA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29年死神星掠過的難得經驗將有助相關研究進行,屆時科學家將出動光學望遠鏡與雷達望遠鏡對其加以觀測,而部分地區的民眾則可透過肉眼見證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瞬間。雖然科學家透過掌握的數據認定死神星不會與地球相撞,但若撞擊真的發生,NASA曾經估算,死神星撞擊地球將釋放出約1480兆噸TNT的能量,換算下來約合11萬4000顆廣島原子彈,可能造成種族毀滅等級的大規模浩劫。除次之外,地球的大氣層雖然看不到摸不到,卻有如地球的防護罩,將許多來自太空的有害物質隔絕在外,不過有研究指出,其實每年平均有多達5200噸外星塵埃到達地球表面。根據發表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期刊的報告中指出,來自南極中部冰穹C科學考察站「康宏站」(Concordia Station)的研究人員,針對當地積雪樣本進行微型隕石採集,最終獲得1280顆未熔化的微型隕石,以及808粒直徑在30至350微米之間的宇宙塵埃,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進行分析後做出結論,顯示每年約有5200噸的太空塵埃落在地表,其中較大的微型隕石和宇宙塵埃分別占1600噸與3600噸,這數據並不包括較大體積的隕石碎片,另外,這些塵埃經過大氣層洗禮前,總重約為1年1萬5000噸,這也顯示大氣層稱職地扮演著守護地球的角色。巨大小行星「死神星」正朝地球直奔而來,並將在2029年4月14日4時和地球擦肩而過。(圖/翻攝自perfil.com)

publish-icon 01月26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血象牙交易1/蝦皮就能買到 象牙「借屍還魂」無人管

非洲象和亞洲象近年因象牙盜獵問題急遽減少,禁止象牙買賣已是國際共識,我國則在2020年全面禁止象牙買賣許可,但記者調查,至今在蝦皮、樂天等各大交易網站仍可見象牙製品,不肖業者打著已滅絕的猛瑪象和長毛象名義販售現生象牙,相關單位卻視若無睹,動保學者則呼籲相關單位應真正全面禁止,別讓象牙買賣「借屍還魂」,阻止血腥交易持續進行。《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早在1989年就已禁止象牙貿易,該公約又被稱為《華盛頓公約》,目前有183國與歐盟加入,但國際野生動物關懷組織發現,近年各地偷獵大象的活動依舊猖獗,光是非洲每年就有超過4萬頭大象因盜象牙而被獵殺,動物專家也警告,倘若此情況再不改善,地球可能在20年後失去這個溫柔而強壯的生物。而我國不是《華盛頓公約》的正式締約國,但一直以遵守相關規定為傲,因而在1994年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禁止象牙製品買賣及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並訂定「庫存象牙產製品管理補充說明」做為末日條款,在長達25年的緩衝後,該條款終於在2020年落幕,林務局宣布全面禁止象牙製品買賣,並予以最高150萬元的重罰。 從法律上來看,象牙買賣看似終於畫下句點,動保團體不用再為了保護大象而聲嘶力竭,遠在非洲的象群似乎也能稍微鬆一口氣,但詭異的是,至今在蝦皮和樂天等各大網站上仍能看見象牙及其製品。記者實際觀察,這些製品的價格則從數千元到十數萬元不等,品類則從原牙到象棋、佛像、擺件、梳子和扇子,應有盡有,多數賣家都宣稱這是「猛瑪象」、「長毛象」等滅絕生物的化石,也有買家僅稱是「早期象牙毫毛雕刻大悲咒」便放上網路,專家們則一眼看穿這個「借屍還魂」的把戲。猛瑪象和長毛象等生物早在冰河時期就從地球上消失,其象牙允許買賣,學者質疑不肖商人看準這點,打著滅絕象種之名販售現生象牙產品。(圖/報系資料照)「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去影響現在族群的生存,這在生物界真的很少見。」前關懷生命協會主任林均翰表示,猛瑪象和長毛象等生物早在冰河時期就從地球上消失,自然不在華盛頓公約的保護範圍內,而許多商人看準這一點,導致象牙交易從檯面下轉檯上,正光明正大的進行中。「用常理想也知道,哪來這麼多猛瑪象和長毛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則推估,目前坊間可見的「化石象牙」,恐有極高的比例是「新鮮的」,可能剛從某隻大象身上被殘忍取下,而商人們拿著盜獵國不知真偽的進口報告蒙騙過關,海關人員因專業不足難以查證下放行,最終造成血腥市場仍在台灣持續。「讓象牙繼續買賣,其實就是鼓勵盜獵和殘殺的行為。」林均翰也呼籲,《野保法》中應該將猛瑪象牙納入管理,且有必要在一定時間內登記,未登錄的象牙化石則只能私人收藏,不得買賣和公開陳列展示,主管機關也應培訓查核人員辨識象牙的能力,多管齊下才能真正做到「沒有買賣,沒有傷害」,為世上僅存的大象們爭取一絲生機。前關懷生命協會主任林均翰呼籲,應全面禁止包括猛瑪和長毛象的象牙製品交易,落實真正的沒有買賣、沒有傷害。(圖/劉耿豪攝)林務局回應,猛瑪象為已滅絕物種,無族群保育之需求,故非屬《野保法》管轄範圍,且依其象牙外觀、橫切面之紋理等特徵均可與現生象牙區分,難以偽裝,若民眾發現有疑似以現生象製品偽裝成古生象製品的情形,可向林務局(0800-000930)、地方主管機關或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檢舉,調查確認將依法開罰。林務局表示,《野保法》所稱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不包括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所稱之古物,至於台北市2年間創造逾60件可買賣象牙的部分,林務局也表示,若該等象牙產製品均經北市府依文資法之法定程序與要件審查指定及辦理公告,確符合文資法具歷史價值之古物身分,則不適用野保法相關規定,其買賣亦無危及現生野生象族群之虞。

publish-icon 01月25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春節賞燈去3/屏東燈節3大燈區閃耀夜空 造訪10米高光光兔、打卡超萌屁屁兔

春節走訪南台灣,還有從2022年起將燈區擴大橫跨至萬年溪、縣民公園及勝利星村的「屏東燈節」值得一看,今年同樣透過3大燈區夢幻精巧的燈飾與光環境,帶給民眾豐富的賞燈體驗。《非凡宇宙》。復興公園3D水舞燈光秀。像是燈飾設置地點為屏東市萬年溪沿岸的萬年溪燈區,以「夢幻樂園」為主題,打造出童話世界中的城堡、神秘的阿拉丁神燈、七彩耀眼的捕夢網等場景,共有超過17組主題燈飾,亮點作品包括高達10米的超可愛《光光兔》、彷彿童話故事裡魔法城堡的《大幸福城堡》,另外還有頗受好評、長達72公尺的「復興公園3D水舞燈光秀」,利用多變的水舞姿態搭配夢幻旋律,將水元素與畫面、音樂融為一體,形成繽紛炫目的視覺空間。《南境之光》。縣民公園作品《綻放》。縣民公園作品《水中晶石》。再來到縣民公園燈區,在廣達20公頃的台糖縣民公園及園區內殺蛇溪沿岸,以「巴洛克藝術」為主題設置了10組燈飾,結合創意與美學,透過不同光影藝術裝置,打造出華麗的感官饗宴,例如高達15公尺的主燈《南境之光》,閃耀著七彩豔麗燈光秀;還有七彩晶瑩的結晶玫瑰在水面上像是盛開的光之花園作品《綻放》,而且逛累了還有遊園車可以搭乘;勝利星村燈區的燈飾設置地點包括勝利區、遺構公園及通海區,將園區營造成大型月球世界,結合園區的歷史建築,讓許多可愛的月兔穿梭其中,甚至還有一些鑽進建築或通道中,只露出屁屁的生物們在各個角落等大小朋友尋找,同時打造大型月球廊道,讓民眾體驗漫步在浪漫的月球空間中。到勝利星村拍《Together!》,跟巨大兔兔一起看地球。勝利星村《月球航站》。另外今年的「光光兔」小提燈顛覆過往的摺紙樣式,改以PVC吹氣玩偶來製作,搭配七彩LED燈泡及掛繩,讓民眾可以自由創造出千變萬化的使用方式,可揹、可掛、可手提,不只在燈節夜晚可以使用,平日更可作為兒童玩具、空間擺件、公仔吊飾。即日起至1/22於屏東各旅服中心、1/23~1/25在縣民公園及復興公園燈區服務台限量發送。勝利星村作品《屁屁兔》。除了璀璨燈飾還有更多系列活動,例如1/22~1/29(春節場)中午12時到晚間9時,在縣民公園農工循環基地會舉辦「循環星光市集」,以工業技術、農工循環、綠能再生等相關屏東在地品牌為主,搭配新一季農食遊特展相關主題及展演互動活動增加趣味性;1/27~1/28下午2時至5時,在縣民公園地坑廣場會舉辦「FOCASA Mini」活動,帶來馬戲體驗嘉年華;1/24~1/28下午3時到8時,在勝利星村星星廣場也會邀請10組馬戲藝術家與團隊,利用勝利星村特色結合移動式劇場,以戲劇、馬戲、音樂、舞蹈等多種樣態的馬戲藝術,打造互動式感官體驗,營造過年氛圍,更多活動可參考官網介紹。另外縣府在燈節期間也推出免費接駁車,每天下午5時至晚間10時行駛(除夕、初一停駛),停靠站點:屏東轉運站→勞工公園→復興圖書館→屏東縣民公園→幸福公園站→勝利星村→移民署站→屏東轉運站。春節初二至初四及228連假還有限定的雙層巴士,載著大家浪漫賞燈去!2023屏東燈節活動日期:即日起~2/28亮燈時間:每晚17:30~22:00復興公園水舞展演時間:點燈後每晚18:00~22:00,平日一小時一次,假日(含春節連假)半小時一次,每次展演時間約5分鐘網址:https://www.amazing-pingtung.com/ptlf

publish-icon 01月21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飛宏子公司馳諾瓦科技報佳音 全球出貨逾3萬充電案場

在綠色產業革命所帶動的全球電動載具(Electric Vehicle,EV)發展的浪潮下,飛宏子公司馳諾瓦科技在2021年底正式成為殼牌全球充電設備供應商後,目前在美洲、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累計全球已出貨有超過30,000個充電案場的使用馳諾瓦充電解決方案。飛宏表示,因地球暖化所引發的全球綠色產業革命浪潮,EV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舉凡公車、乘用車、物流車,甚至於船舶、航空載具等,已經加速近年來充電基礎建設的普及程度。隨著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大幅提昇及EV產業蓬勃發展,歐盟設定2030年前公共充電樁目標數量達到300萬個,美國國會2021年撥款9億元充電站補助,目標在5年內全美高速公路網興建50萬座充電樁。亞洲方面,台灣、日本及中國上海也明確設立公共充電樁的建置數量。馳諾瓦科技陸續與國際車廠接軌,其自行研發生產的DO360系列不僅提供360kW直流電高功率輸出,而電力轉換的控制樞紐「電源供應控制中心(Central Signal Unit,CSU)」,從硬體到軟體也都是由台灣團隊自行研發,並且雲端平台設計也與歐美車廠平台對接完成,因此獲得台灣奧迪青睞,合作建置Audi在台灣貫穿南北的整體充電網絡。隨著電動車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再生能源的整合將會是下一個產業發展的重點,而電動載具對電網(Vehicle-to-Grid,V2G)以及能源儲存的需求也將成為產業發展的下一步。馳諾瓦科技的儲能解決方案不僅可以為電動汽車充電,還可藉由反向技術將電動載具的能量回饋到電網,增加各充電站使用的多維度與靈活性,從而緩解高峰時段用電的負荷壓力。

publish-icon 01月20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二十四節氣「大寒除夕春節喜相連」 專家:21世紀將遇到5次

今(20)日是小年夜,節氣上是「大寒」,恰巧21日是除夕,22日是春節,這三個日子難得「喜相連」,據大陸天文科普專家表示,「21世紀這100年中,這種巧合僅有5次」相當罕見。兔年遇到大寒、除夕、初一日期相連,十分少見 。(圖/翻攝自新華社微博)據《新華社》引述大陸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表示,今年的1月20日是大寒,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意味嚴冬即將結束,春天到來;1月21日,臘月三十,是農曆壬寅虎年最後一天,也就是「除夕」;1月22日正月初一,農曆癸卯兔年首日,又稱為「春節」,這三天連在一起可說十分難得。據楊婧解釋,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為大寒節氣開始,在公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通常在1月20日或21日,而本就挨著的除夕和春節在公曆中的日期卻並不固定,在21世紀這100年來說,除夕會出現在公曆1月20日至2月18日之間的任何一天,才會出現大寒、除夕、春節「喜相連」的少見情況。兔年遇到大寒、除夕、初一日期相連,十分少見 。(圖/翻攝自新華社微博)她還表示,這種巧合僅有5次,分別為2012年、2023年、2042年、2061年和2080年,個別年份還會出現大寒與除夕同在一天的情形,如2004年和2099年。所謂的節氣,楊婧指出,這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即一年當中的24個時刻,約定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為春分,每隔15度一個,節氣名稱來源於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活動和氣候及物候。楊婧更指出,農曆是按照月相變化周期兼顧回歸年來制定的,兩者雖然遵循的規律不同,但又互相兼顧互為聯系,舉例來說,農曆閏月就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設置的。

publish-icon 01月20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地球最快的男人」千萬身家遭金融詐騙 近4億台幣蒸發讓他氣炸

曾被稱為「地球上跑最快的男人、牙買加閃電」的牙買加短跑選手尤塞恩波爾特(Usain Bolt),是男子100公尺、男子200公尺以及男子4×100公尺接力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同時是以上三項賽事的奧運金牌得主,但他近日卻傳出上週接獲通知,他在一間股票證劵公司的帳戶,千萬台幣的金額蒸發只剩36萬,讓他氣得委託律師要對方負責否則提告。波爾特將退休金放在一間股票投資公司中,沒想到數億元竟然憑空消失。(圖/翻攝自Usain Bolt臉書)綜合外媒報導,波爾特委託的律師向媒體表示,他在一間牙買加的投資公司中,放有1270多萬元美金(約台幣3億8600萬元),卻突然蒸發只剩1.2萬美金(約台幣36萬元)的金額。這讓他要求該公司返回資金,若10天內不退還該筆金額,將採取民事與刑事的訴訟,並表示裡面錢是他與父母的退休金。該公司則表示,已轉給牙買加金管會,並將密切關注此事,希望可以為客戶解決。另外該間公司本月也發現一起了詐欺案件,有幾位客戶損失數百萬美元的案例。牙買加的財政部長也談論此事,他表示「人們很容易懷疑我們的金融機構,但我要求我們不要用有色眼光,來看到在這個工作辛苦工作的民眾」。而波爾特過去被認為在運動員時期巔峰,可以年收高達3100萬美金(約台幣9.42億),如今退休的他,依舊是運動品牌的代言人,加上社群收益與其他活動收入,每年至少還能進帳數億元台幣。

publish-icon 01月19日, 2023 繼續閱讀
alt

陶晶瑩揪老公寶貝一起錄影 甜曝夫妻愛情靠這招維持

陶晶瑩在台視、衛視中文台最新寵物實境節目《哈囉!毛小孩》中擔任執行長,日前她特別將家中邊境牧羊犬「豆豆」和黑柴犬「歐膩」,兩隻寶貝狗帶到錄影現場,還邀來老公李李仁、邵庭及寵物美容專業的小莫老師擔任面試官,從專業角度和藝人對談,同時分享愛寵經驗。陶晶瑩熱愛毛孩,認為人跟寵物的陪伴是相互的給予,她曾經聽說跟寵物相處、說話時,腦內會分泌一種類似戀愛時的荷爾蒙,陶晶瑩打趣表示:「我跟老公現在的愛情都交給了狗,有牠們在每天都很開心,講話也變得很溫柔,毛小孩也是我們很好的老師。」李李仁(左)、邵庭(右)擔任面試官。(圖/台視提供)當天製作單位找來一隻演員「柴董」拍攝節目前導預告,內容設定「柴董」從汪星球降臨地球,指派陶晶瑩擔任執行長,只是柴董很有個性,誰都不理,卻為獨對李李仁有反應,不僅會跟李李仁撒嬌,也只吃他餵的零食,之前陶晶瑩和李李仁遛狗,碰到社區中最大隻的公狗對李李仁熱情招呼,加上這次又發生類似的情形,讓陶晶瑩大笑說:「怎麼會公狗都喜歡你,好神奇。」《哈囉!毛小孩》2月4日起每周六晚間8點台視播出。 

publish-icon 01月19日, 2023 繼續閱讀
特輯
alt

「最毒風水」犯大忌!買屋族必注意「兩格局」,看到快閃

這幾年房市買氣看漲,尤其年關還有一波購屋行情,除了考慮地點、價位及交通外,許多人對「風水格局」同樣十分在意。萬教至尊宮負責人盧孟璋便表示,室內設計師與購屋族通常優先考慮空間運用,很容易忽略風水格局的「眉角」,尤其是「穿堂煞」堪稱最毒風水,買房時不可不慎。萬教至尊宮負責人盧孟璋指出,購屋雖然地點、價位都很重要,但風水格局亦不能馬虎,尤其須避免「穿堂煞」格局。最毒格局勿踩雷「風水之中一般房子最怕『穿堂煞』,前門對後門,會把整個磁場帶出去,是賺錢也空的漏財格局。」萬教至尊宮負責人盧孟璋指出。他表示,所謂「穿堂煞」,就是一開大門就會見到後門,包括開門見窗都屬同樣的格局,可說是買屋「最毒風水」,小至漏財,大到血光之災都有可能,主因便是該格局無法「藏風聚氣」,人氣財氣快速帶過,無法留住,可說是最差的風水。盧孟璋曾受邀在南華大學講課,以「風力動向學」的科學角度詮釋民俗的風水問題。「其實風水也跟科學有所關聯,最顯明的例子,你拿兩張紙往中間吹,你以為中間通道會向外張開,其實紙張反而朝內貼合,這是因為風速快,裡面壓力小,所以紙張向內而非向外,中間留不住。」盧孟璋表示,看似虛無飄緲的風水,若把它當作「磁場」就更容易理解,人體是小磁場,房子為中磁場,地球為大磁場,人受到磁場的干預越大,影響相對更大,「所以古人講究地理風水便是如此。」盧孟璋表示,若將窗戶封上,就風水而言,運勢不增反減,需多注意。除了「穿堂煞」令人聞之色變,盧孟璋還提醒,民眾購屋後千萬勿將門窗封閉,「我曾遇上民眾覺得今年氣運不好,居然異想天開把後門、窗戶通通以白鐵封住,說是防止晦氣進入,其實就反而造成氣窒礙無法流通,身體和家運更差,可以關窗,但切記不要『封窗』。」逢廟必拜就有效?潛心宗教多年的盧孟璋,對風水勘輿、命理八字都頗有涉獵,年輕時更曾是警方為求破案時諮詢的「驅魔道長」,向來敬鬼神的他,對於坊間常說的「卡陰」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民間流傳的卡到陰,除了「八字輕」易招陰外,最常見的大多與前世因果有關:「因果循環終有報,上輩子做了些什麼,這輩子總是要償還的,誰都跑不了,若是覺得只要找法師作法就能迎刃而解,那只是緣木求魚,白花錢而已。」國人喜歡拜拜祈求平安與財運,然而盧孟璋認為,與其「臨時抱佛腳」,行善積德更為關鍵。盧孟璋舉例自己曾處理過的案例,也就是電影情節常上演的「陰陽眼」,他憶及曾有個小孩因為有陰陽眼,不僅常被「陰界」滋擾驚嚇,甚至還把白飯看成蟲,嚇到不敢入口,造成營養嚴重失調,家庭也瀕臨崩潰破碎,後來發現原來小朋友的祖輩多年前曾從事狗肉販賣,殺業過重,因此禍延子孫。盧孟璋說:「以因果來說,債留子孫是可能發生的,上一代的問題,下一代需要償還,若想化解,只能這一世多作功德迴向,而不是倚靠拜拜或找老師處理就以為能消弭。」「台灣人喜歡拜拜,但我常說,若不行善積德,就算跑遍全台廟宇都是枉然!」盧孟璋認為,福報就像是銀行存款一樣,積福越多福報越多,甚至還會帶動後天運勢,「其實買房道理亦是如此,福地福人居,有福報,自然就跟好房子有緣分。」(民俗說法,僅供參考)盧孟璋小檔案萬教至尊宮負責人,三旗聯合濟世會創辦人,對風水勘輿、命理八字、宗教法事有數十年經驗,其創立的三旗聯合濟世會辦公大樓目前也為嘉義同鄉會聯合總會會館所在。提供服務:風水勘輿、命理八字、問事臉書:無極萬教至尊宮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7761598225

publish-icon 01月19日, 2023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