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王具足蟲」拉麵紅到國外! CNN、路透社專訪外國網友反應曝光
台北知名拉麵店近日推出「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該款拉麵使用擁有14隻腳的大王具足蟲,除了是店家限定熟客才能享用的料理,每一碗更要價1480元新台幣,如今更紅到國外,不少外媒慕名前往店家做深入報導,外國網友看見這碗特殊拉麵的反應也曝光了,有網友受不了畫面衝擊竟脫口說出「WTF」(這什麼鬼)!大王具足蟲拉麵一碗要價1480台幣。拉麵公子日前推出「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新奇菜單配上衝擊的畫面在社群上爆紅,而這碗要價1480元的拉麵更紅到國外,除了《路透社》前往店家做深入報導,連《CNN》都來專訪老闆,《CNN》以標題「台北最火爆的新料理是一隻擁有14條腿的甲殼類動物」,首圖就搭配米黃色大王具足蟲橫跨整碗拉麵的圖片,第一段更點出台北知名人氣拉麵店推出的新料理「一隻擁有14條腿、造型奇特的大王具足蟲成為吸引饕客前來的亮點,有的人想要拍照打卡、有的人想要偷咬一口」。37歲的餐廳老闆拿起大王具足蟲讓饕客們拍照。37歲的老闆表示,自從5月22日推出這款拉麵後,已經有超過100位顧客預約。他們採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大王具足蟲的外表太過吸引人了,牠看起來很可愛。在烹煮方法上,我們使用最簡單的方法,清蒸。因此料理起來不會太過困難」,雖然每碗售價1480元新台幣,但仍然有不少客人願意掏腰包嘗鮮。「拉麵公子」推出「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引發話題。報導還引述饕客們的回應,認為非常值得,因為大王具足蟲嚐起來像是龍蝦、螃蟹的混合體,吃起來口感細膩、有嚼勁,報導曝光後,在推特等社群平台上引發熱議,許多外國網友表示難以接受,因為畫面太過衝擊,甚至有人飆罵髒話「太噁了」、「WTF」,但也有網友表示願意嘗試,「它看起來就像沒有爪子的龍蝦,味道大概也一樣」、「我想試試看」。這碗要價1480元的拉麵更紅到國外,除了《路透社》前往店家做深入報導,連《CNN》都來專訪。(圖/翻攝自推特)

「大王具足蟲拉麵」被檢舉了 衛生局、食藥署趕到店內搜索牠
有拉麵業者日前推出期間限定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但有學者認為台灣周邊海域並無大王具足蟲,而是2022年才登錄的詹姆斯具足蟲,不過詹姆斯具足蟲缺乏科學數據,並認為恐有重金屬汙染、具有毒性等隱憂,也讓民眾主動檢舉。食藥署與台北市衛生局今(25)日就派員前往店家,並將夥同漁業署及學者釐清,到底拉麵上面放的是什麼動物。食藥署與衛生局到拉麵店,清查到底拉麵上面是什麼東西。 (圖/翻攝自拉麵公子臉書)昨(25)日有學者認為,台灣附近海域是無法捕獲大王具足蟲的,因此認為拉麵店賣的恐是新登錄的品種-詹姆斯具足蟲,他認為目前詹姆斯具足蟲沒有相關數據可以知道,牠是否隱藏河豚毒、麻痺性貝毒等毒性,加上牠們吃腐屍與在海洋底層棲息,可能有重金屬汙染的疑慮,認為衛生單位應該主動去檢測,是否有符合食品安全。隨後就有民眾檢舉,認為目前食藥署的「可供食品原料使用」列表中,尚未出現詹姆斯具足蟲等項目,因此業者標示錯誤有可能違反食安法。食藥署與台北市衛生局於今日下午也抵達店內,訪查後離開,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向《三立新聞網》證實「有收到民眾的信件」,並透露拉店店內已經沒有具足蟲的遺骸,但仍會依據相關照片,夥同漁業署和學者釐清確切品種為何,並協助業者清楚標示。至於有民眾認為的「可供食品原料使用」列表中,並無具足蟲等選項,他也回應,「不在表列不代表不能吃」,該表列只是做為參考而已,經過調查後確認可以食用的話,未來也不排除將其列入表列中。

「大王具足蟲拉麵」爆紅 學者憂賣的恐是另一種生物
近期台灣拉麵店推出限定版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消息一出引發討論,不少人都對這個長相恐怖的海底生物感到好奇,不少人都想一探究竟到底吃起來味道如何,但台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的副教授黃銘志就指出,拉麵店賣的恐不是大王具足蟲,而是2022年才登錄的詹姆斯具足蟲,並認為恐有重金屬汙染、具有毒性等隱憂。大王具足蟲成日本拉麵料理主菜,但學者擔心台灣海域捕獲的恐是另一種新登錄的具足蟲。 (圖/翻攝自拉麵公子臉書)台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黃銘志向《ETTODAY》指出,台灣附近海域是無法捕獲大王具足蟲的,因此認為拉麵店賣的恐是新登錄的品種-詹姆斯具足蟲,他認為目前詹姆斯具足蟲沒有相關數據可以知道,牠是否隱藏河豚毒、麻痺性貝毒等毒性,加上牠們吃腐屍與在海洋底層棲息,可能有重金屬汙染的疑慮,認為衛生單位應該主動去檢測,是否有符合食品安全,並透露早已聽過基隆、瑞芳一帶有在食用,雖然沒有中毒的案例,但還是建議相關單位檢測。大王具足蟲大部分分布在墨西哥海灣與西南非海域一帶,過去在香港西貢的餐廳和日本的一些水族館都有大王具足蟲的料理,這些大王具足蟲大部分從西南非的納米比亞進口,肉質被認為像螃蟹和龍蝦,但消化道有惡臭,料理前要先去除內臟。另外,日本常拿來吃的其實是道氏深水蝨(大具足蟲),而非大王具足蟲。國立科博館則分享,大王蟲的標本。 (圖/翻攝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臉書)另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搭上這波風潮,分享館內的大王具足蟲標本,「透露標本都泡在酒精裡,可以用看的就好」,節肢動物經常被保存成浸液標本,這種方式會使生物原有色澤逐漸褪去,因此透過繪圖師參照標本、相關生態照,可再現海洋生物的游動姿態與體色,或是呈現輻射對稱、表面結構及紋理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