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汽車
    • 美旅
    • 3C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梅雨訊號出現!專家:強降雨趨勢集中 2300km長「閃電列車」將到快戒備

時序即將進入5、6月梅雨季,氣象專家預計,首波鋒面週日將會報到,氣象達人彭啟明指出,台灣北方目前有一道狹長的滯留鋒面發展中,佈滿閃電可謂「閃電列車」,長度超過2300公里,提醒民眾要小心;另中央氣象局鄭明典也提醒,根據最新的梅雨雨量統計,總雨量沒有顯著變化,但強降雨時期「越來越集中」,不是好現象。下週日(5月1日)梅雨季第一道鋒面、東北風南下,迎風面將有雨;雖然梅雨季降雨是台灣西半部夏季重要用水來源,不過近年劇烈天氣現象頻傳,越來越多致災性暴雨出現,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28日)發表貼文,秀出近70年梅雨季雨量統計,表示總雨量沒有明顯的長期增加或減少趨勢,但是「強降雨時段越來越集中」,不是好現象。鄭明典秀出梅雨量統計。(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此外,天氣風險總經理彭啟明昨日上午於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上正有一波狹長的滯留鋒面發展當中,鋒面內部由於對流旺盛,有許多閃電,這道「閃電列車」長度達到2300公里,代表「訊息來了,等到列車駛到台灣,就是大家要很小心防備的時候」;彭啟明也提醒,民眾應提早做好準備。

publish-icon 04月2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馬勒卡今增強中颱「吞掉梅姬」 北台灣降8°C時間點曝

今、明(11日、12日)兩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山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專家吳德榮分析,輕颱「馬勒卡」在關島西南西方海面,強度逐漸增強,今日將跨過「中度」颱風門檻,半徑擴大。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則表示,未來隨著兩者越來越接近,即將產生藤原效應。氣象局預報,今(11日)大環境偏東南風,清晨除了迎風面的東半部降雨較明顯外,南方水氣也偏多,西半部地區也出現零星飄雨,不過到了白天各地將轉為多雲到晴,穩定的天氣,僅迎風面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則是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溫度上,今天清晨各地低溫約19至21度左右,高溫預測將比昨天還略高一些,西半部高溫大約31至33度,東半部約28至30度,屬溫暖微熱,但早晚較涼、日夜溫差較大,早出晚歸建議添加衣物。氣象局表示,第1號颱風「馬勒卡」,今天清晨2時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2070公里的海面上,強度有增強趨勢,向西北移動,之後將北轉往日本南方海面前進;第2號颱風「梅姬」則中心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135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呈緩慢打轉,未來可能併入至1號颱風環流中;此兩個颱風短期內對臺灣都無直接影響,氣象局仍將持續觀察。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四(14日)晨鋒面抵達,天氣轉變,中部以北降雨、氣溫驟降(白天高溫由周三的32度,下降至周四的24度);下半天鋒面快速通過,天氣逐漸好轉;冷空氣南下,北台偏涼、早晚微冷,其他各地早晚亦微冷。周五、六(15、16日)受東北風影響,各地大多晴朗穩定,唯北海岸、東北部偶有零星短暫降雨的機率,白天北台略偏涼、南舒適,各地早晚微冷。下周日(17日)西半部晴朗穩定,東半部偶有零星短暫降雨的機率;氣溫略升,白天北台舒適、南微熱,各地早晚偏涼。吳德榮分析,中央氣象局11日2時「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輕颱「馬勒卡」在關島西南西方海面;強度逐漸增強,今日將跨過「中度」颱風門檻,半徑擴大。繼續向北北西前進,明(12日)逐漸轉北,13日起再轉北北東,在日本南方海面大迴轉。菲律賓東方近海的輕颱「梅姬」,與「馬勒卡」的相對距離逐漸接近,不過颱風一大一小,「梅姬」維持不了多久,將併入「馬勒卡」的大環流而消失,兩者對台灣皆不具威脅。而大部分模式已不再模擬,有第3個「熱帶擾動」在南海發展的跡象;「三颱共舞」?實屬多慮!颱風路徑預測。(圖/中央氣象局)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則在臉書上發文,過去這一天很明顯是馬勒卡繼續沿著引導氣流走自己的路,梅姬則是被牽制住,加上沒有明顯引導氣流,大致呈現滯留打轉的情況,未來隨著兩者越來越接近,即將產生藤原效應,而且預估應該會是小颱風(梅姬)逐漸向大颱風(馬勒卡)靠近,然後被合併進去的類型,大颱風的路徑基本上不太受到影響,小颱風則是被大颱風牽引,結構也將被拉伸破壞,最終併入大颱風的環流內,大颱風在合併小颱風後,範圍可能更為擴大,強度也有增強的機會;基本上對台灣天氣來說並沒有明顯影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接下來2-3天內來觀察一下這兩個颱風合併的過程。

publish-icon 04月11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陽光露臉持續至下週三「鋒面南下陣雨出現」 低溫僅剩15度

週末天氣晴朗溫暖,而穩定天氣也會持續幾天,一直到下週三鋒面報到,加上週四東北季風增強,氣溫將會直直落,可能出現15度低溫。專家也指出,今年第一號颱風馬勒卡預計下週一有可能增強成中颱,且其路徑持續西進,不過預計將在台灣以東外海北轉。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在其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本週末天氣穩定溫暖,白天各地高溫可以達到27至30度,東半部雲量較多,也可達到25至26度,夜間低溫各地也有19至20度,日夜溫差大。週日持續受到偏東風到東南風影響,各地同樣維持多雲到晴天氣,且中午高溫還可能再上升1至2度。不過貼文指出,下週一上午可能會有一波水氣接近台灣西半部,屆時西半部雲量將會增加,可能有短暫雨發生,不過這波水氣來得快去得快,在短暫的天氣好轉後,週三鋒面南下,各地又會有陣雨出現,週四後受到東北風與北方冷空氣雙重影響,氣溫將會大幅下降,東北部低溫可能來到15度。颱風馬勒卡部分,中央氣象局預報員趙竑指出馬勒卡正緩慢朝西方前進,由於所在環境有利發展,預計下週一有機會增強為中度颱風,且北轉能量將慢慢增加,往日本東南方移動,對台灣沒有影響。趙竑也表示,今日台灣南方又有一熱帶性低氣壓TD03形成,正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向東移動,在被馬勒卡捲入之前,有可能增強為颱風「梅姬」,不過目前看起來維持熱帶低壓的機率比較高,且此熱低距離馬勒卡很近,最終可能被馬勒卡捲入。

publish-icon 04月09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明晚冷空氣南下…週末高溫飆30度 「4月颱恐成型」對台影響曝光

中央氣象局指出,6日晚起至7日東北季風稍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轉涼,8日回溫,西半部高溫可達30度以上。臉書粉專《天氣風險》則指出,菲律賓附近或其以東的熱帶洋面上可能有較明顯的擾動出現,往西走或往北走機率較高,影響台灣的機會偏低。中央氣象局指出,6日大環境轉為東北風,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及東半部地區降雨機率稍微提高,晚起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及宜蘭地區降雨變得較為廣泛,雨勢也比較明顯,北部山區及花蓮、臺東地區也容易下雨,但雨區比較局部,西半部地區則為多雲到晴,午後在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的短暫陣雨;氣溫方面,各地夜晚至清晨低溫,北臺灣約略15、16度左右,其他地區大多在17、18度附近,高溫上,中南部跟今天類似,都有機會出現接近30度左右的高溫,日夜溫差較大,不過北部及東半部高溫跟今天相比稍下降一些,來到23、24度左右,感受上較為舒適。7日東北季風稍增強,不過此波冷空氣強度稍弱,僅迎風面高溫下降1至2度,低溫變化不大;降雨方面,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短暫雨,北部山區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週五(8日)東北季風減弱,週五至下週二(8日至12日)臺灣附近為偏東風,並逐步轉為偏東南風,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溫度以逐日回升的趨勢為主。臉書粉專《天氣風險》指出,南邊的熱帶擾動有發展的機會,尤其是接近本週末,在菲律賓附近或其以東的熱帶洋面上可能有較明顯的擾動出現,雖然依照目前的預報資料來看,即使有熱帶性低氣壓甚至颱風出現,也是往西走或往北走機率較高,影響台灣天氣的機會偏低。

publish-icon 04月0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11縣市大雨特報…對流雲系移入「旺盛閃電對流」 鄭明典:上班小心

今(28日)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台灣中部以北地區及澎湖、金門有陣雨或雷雨,中部以北地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南部、東半部地區及馬祖亦有局部短暫陣雨。今(28日)清晨,新的一波對流雲系再度移入,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氣象達人一早詢問,「好大的雨勢,雲林、嘉義、南投的朋友,有聽到雷聲嗎?」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提醒,「回波不弱,上班小心。」氣象局預報,今(28日)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東移,水氣偏多,中部以北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溫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春寒雨若泉,中部以北及宜花整天較濕涼,清晨低溫約在14到17度,南部及東南部約18到22度;白天各地雲量偏多,預測北部及東北部高溫僅16到19度,中部約18至20度,南台灣高溫也略下降,約23到26度,南北溫差較大,南來北往請留意溫度變化。氣象局清晨也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民眾,東北季風及華南雲雨區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28日)中部以北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大雨特報。(圖/中央氣象局)彭啟明在臉書指出,今(28日)清晨,新的一波對流雲系再度移入,配合旺盛的閃電對流,嘉義以北都有顯著的降雨,其中還是以中部以北,從彰化、台中、苗栗到新竹桃園的雨勢最大,新北市及台北市次之,局部測站已有時雨量20-30毫米的雨勢,這樣的降雨如果以梅雨季的對流鋒面、午後雷陣雨或颱風外圍雲系來看,時雨量並不算大,但仍是相當有感,尤其已經連續下了3天,預期還有幾天時間。彭啟明表示,這樣鋒面雲系盤據不穩定的天氣,預計在明(29日)有機會稍微趨緩一些,周二下半天到周三(30日)有段雨勢較小趨緩較有空檔的時間,不過很快,周三晚上又有波鋒面接近,周二到周三是東北風減弱,溫度稍回溫的時間點,中部以北感覺會較為明顯,尤其周日隨東北風南下,降溫很顯著,中部以北空曠地區低溫已經降到12-14度,北部許多都會地區才15-16度,顯著變涼許多,會稍微回溫兩三度。新的一波對流雲系再度移入,配合旺盛的閃電對流。(圖/中央氣象局)彭啟明提及,下一波變化時間點會在周三下半天到晚上,又有波鋒面接近,再度轉雨,隨後東北風再度增強,溫度下滑,很類似上周六日的變化,預期這波東北風將持續到周日,比較關鍵的新變化是周六可能還有波鋒面雲系接近,可能又再轉雨,和原先預測的東北風的天氣相比有些改變,可能周六日全台都有顯著降雨,不過春天這時候的變化本來就很快,仍需要觀察更新,這也讓假期天氣增加些不確定的變數,但周六日較為濕涼的天氣,在北部東半部會更為顯著,而下周一二有機會轉好一些,轉為單純東北風的天氣,北東陰沉偶陣雨,中南部較為穩定。彭啟明分析,三月中上旬台灣的天氣顯著偏暖,隨後從上周又被打回春天的原形,很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味道,目前看來如預期的連續下雨達10-14天,下一波回暖穩定的時間點,可能要落在四月上旬,清明過後會有一段回暖天晴穩定的好天氣。

publish-icon 03月2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雷雨提前來 3縣市「大雨特報」…山區防坍方落石

氣象局預報,今(26日)白天鋒面接近,中部以北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東北部地區及東部山區也逐漸出現局部短暫雷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的天氣。隨著新一波鋒面即將抵達,台灣海峽已有旺盛對流發展,《天氣風險》臉書專頁發文提醒,中部以北近海,已經出現閃電訊號,若移入陸地,有大雨或雷雨機率,民眾外出應做好準備。中央氣象局稍早也發布大雨特報,提醒包括台中、南投及花蓮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山區慎防坍方及落石。《天氣風險》在臉書PO文,隨著鋒面接近,中部以北近海已有對流系統發展,「而且帶有旺盛的閃電訊號」,提醒這兩天安排外出活動、掃墓的民眾,一定要做好雨天備案,「昨天有提醒大家,周末天氣相當不穩定,雨勢不小」。原先氣象局多預期,鋒面大概要傍晚之後才會到,但春天天氣變化快、民眾務必隨時提高警覺。另外氣象局也發布高溫資訊,提醒民眾,天氣晴朗炎熱,東南部地區有焚風發生的機率,今(26日)中午前後屏東縣近山區或河谷及台東縣為黃色燈號,請注意。

publish-icon 03月26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天有異象?雷達回波圖出現神秘大圓「圈住2/3台灣」 鄭明典給答案

今天(21日)鋒面接近影響,天氣較不穩定,東半部地區有局部不定時的短暫陣雨,西半部及澎湖、金門、馬祖水氣也增多,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雷達合成回波圖的回波不是很密集,但是持續移入,會有局部性陣雨。而今天早上7點的雷達合成回波圖顯示,有一個大圓圈住三分之二的台灣,引來民眾好奇,而答案也曝光了。今天台灣各地轉為陰雨天氣,鄭明典在臉書貼出清晨5點50分的雷達合成回波圖,點出:「回波不是很密集,但是持續移入,所以會有局部性的陣雨!天氣轉變囉~天氣預報細節請看鄉鎮預報!」回波持續移入,有局部性陣雨。(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有許多網友注意到,從6點20分開始,雷達合成回波圖逐漸形成一個大圓形圈住台灣,好奇發問,「想請問,左下方那一圈算是回波的亮帶嗎?」、「這圓很特殊耶,很想知道怎麼來的」。台灣被一個圓形圈住。(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後來,鄭明典貼出7點的回波圖,解釋早上雷達回波的圓形雜訊已經消除了,那是雷達回波拼接過程沒消除完全的雜訊,知道成因就可以很快地消除。答案出爐後,網友紛紛表示:「我還以為今天發生什麼事~太奇特了」、「奇異博士在台南畫圈圈」、「我也有看到」、「原來不是魔法陣嗎」、「我還以為是什麼特別魔法陣還是結界的」。鄭明典解釋圓圈的意義。(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至於整體天氣,天氣風險公司指出,周一鋒面接近,轉為不穩定,要直到周五才會回溫雨停,但之後又再有鋒面通過,天氣再轉差。整體來說3月下旬,持續一陣子的穩定天氣結束,台灣天氣變動度較大,時雨時晴,氣溫也高高低低。

publish-icon 03月21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週二鋒面通過…「這天」冷空氣來襲探16度 回暖放晴時間點出爐

今天(20日)台灣附近風場轉偏東風,天氣呈現東西兩樣情,西半部天氣以多雲時晴為主,早晚有霧,霧區行車要注意安全,東半部位於東風水氣迎風面,沿海有陣雨發生,靠山區以多雲天氣為主。專家表示,週二上午起鋒面通過,西半部將轉為有陣雨或雷雨的天氣,週三北方冷空氣南下,加上華南水氣通過,各地氣溫明顯下降。臉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透露,「週一台灣附近風場將轉向偏南風,東南部仍有降雨機會,其他各地則是多雲到晴的穩定天氣,各地高溫還會再往上升1-2度,除東半部大約27度左右外,其他各地高溫都可以來到29-31度,中午感受上來說會有點悶熱。」專家指出,「下次比較明顯天氣變化的時間點落在週二,週二上午起鋒面通過,西半部將轉為有陣雨或雷雨的天氣,週三北方冷空氣南下,加上華南水氣通過,各地氣溫明顯下降,低溫可能下探16度左右,這種濕冷天氣,跟這兩天溫暖甚至有點悶熱的穩定天氣相比起來,差異頗大。」貼文提到,「目前看起來,在週二變天後,要直到週五才會回溫雨停,但之後又再有鋒面通過,天氣再轉差。整體來說三月下旬,持續一陣子的穩定天氣結束,台灣天氣變動度較大,時雨時晴,氣溫也高高低低,若有任何行程規劃,是相當需要注意天氣預報的季節。」

publish-icon 03月2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2022 COMPUTEX五月登場 聚焦元宇宙、淨零碳排、運動科技

台北電腦展(COMPUTEX)即將在5月24日至27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實體登場,主辦單位台北市電腦公會(TCA)表示,今年展覽將關注元宇宙(Metaverse)生態與NFT(Non-Fungible Tokens,非同質化代幣)、氣候變遷與淨零碳排政策、運動科技應用與台幣匯率趨勢等,邀請海內外各國廠商共同與會。AMD美商超微半導體XR業務總監盧英瑞表示,XR的下一步就是元宇宙(Metaverse),也就是透過各種運算方式,開發出可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的應用,產生接近真實的感受,也就是達到「相信真實」(BelieveReality)的境界,並且具備安全性。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透過可信賴的運算平台,讓資料在記憶體中、在快取中、在處理中被安全保護。至於透過區塊鏈技術所產生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則能應用在加密藝術當中,包括數位藝術、音樂交易、數位球員卡、遊戲甚至品牌行銷,都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讓相關元宇宙應用更有效率,並由資通訊科技提供各類Web 3.0服務。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暨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則指出,氣候變遷議題近年來已經成為各國乃至於各個企業必須關注的議題,尤其是在2021年11月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26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26)上,明確希望升溫不要超過1.5度,而且各國都陸續宣布要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使得減碳變成各國政府乃至於各國企業必須要執行的方向,並且公私合力投入大筆資金。為了讓台灣企業能與國際市場接軌,金管會陸續規範在不同規模之各類產業,應明確揭露公司營運相關之ESG議題之風險評估及其管理策略,並評估企業變遷之潛在風險、因應措施及溫室氣體盤查等資訊,也就是要把永續報告書列入企業年報當中。因此,台灣氣候聯盟將要求政府須盡速公布2050國家淨零路徑、提供穩定的綠色能源、打造永續供應鏈。彭啟明強調,台灣是世界科技產業供應鏈重要的一環,尤其歐美科技大廠大多都是台灣廠商客戶,因此在歐美科技客戶對於供應鏈ESG要求下,台灣廠商必須要提出符合國際ESG規範的資料與因應對策,也成為台灣科技廠商未來必走的方向。

publish-icon 03月2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下周天候轉趨不穩「濕涼天氣」 22日開始明顯轉變到月底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呈現偏涼天氣,18日晚到19日清晨各地低溫約16到17度,不過白天起又恢復溫暖好天氣,直到22日才會再度變天,屆時受到鋒面、東北季風、華南雲雨區等影響,各地降雨機率提高,氣象專家彭啟明,轉涼及水氣增多偶陣雨的趨勢將會持續好幾天到月底。23和24日因為華南雲雨區東移,中部以北、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或陣雨。(示意圖/侯世駿攝影)氣象局預報員李孟軒表示,這波東北季風會影響到19日清晨,北部17度、其他地區18至20度。白天溫度回升,到21日前西半部都是多雲到晴的好天氣,高溫會到25度,但東部沿海可能出現陣雨或局部大雨,午後山區有局部陣雨。至於22日起天氣會有明顯轉變,首先有鋒面通過,接著東北季風增強, 23和24日因為華南雲雨區東移,中部以北、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或陣雨,南部山區有零星降雨,降雨範圍、強度仍不確定性。下一波的冷空氣強度和這一波類似,最低溫時間出現在24日清晨,北部16到17度,其他地區17到19度。另外,彭啟明也在臉書粉專天氣風險貼文表示,22日和23日有鋒面雲系接近會持續幾天,尤其23日和24日,各地氣候將轉為不穩定,影響程度仍有不確定性,但氣溫轉涼和水氣增加態勢相當顯著,這樣的天氣狀況會持續到月底。

publish-icon 03月1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周四鋒面近「中部以北轉雨」周末回溫放晴 3階段天氣變化出爐

近日各地為多雲到晴,不過日夜溫差大,有超過10度的溫差,請依溫度變化適時調整衣物,17日開始會有一道鋒面通過,東北季風也會增強,屆時北部及東北部天氣會轉涼,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直到19日東北季風減弱,氣溫稍回升,未來一周天氣有3階段變化。天氣風險公司在臉書指出,周末這2天各地晴朗,高溫達30~33度,東半部雲量略多27~29度,除了早晚略涼18~20度,多數時間都可以穿短袖出門,預計類似的天氣可以維持到周四,周四下半天會有道鋒面逐漸接近,中部以北到東半部將轉多雲偶陣雨的天氣,溫度也會略下滑,不過這波鋒面及東北風並不強,中午的溫度會降個3~5度,早晚溫度略降1、2度,感受差異不會很大,北東迎風面略有些雨勢,尤其在周四晚上到周五,要稍微留意。禮拜四開始,天氣會有所轉變。(圖/中央氣象局)這波鋒面周六開始會緩和一些,逐漸再轉偏東風,周末將會顯著回溫轉晴。下一波的天氣變化會在下周二、三之後,預期東北風會增強,北方有冷空氣南下,溫度會顯著下滑,明顯轉涼,低溫下看15~16度,和目前有差異,水氣也會略多,還不到很濕冷的程度,但仍有溫差的變化,可能會持續幾天的時間。建議要留意變化,先把握好近期穩定的天氣。

publish-icon 03月1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週日晚鋒面通過甩雨…下週「這天」雨勢最猛 1張圖看懂降雨熱區

今天(12日)各地依舊為晴到多雲的好天氣,只有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山區雲量稍多,偶有零星降雨;各地夜晚清晨低溫約15至20度,感受上仍有涼意,白天高溫西半部為27至31度,東半部為25、26度,相當溫暖。不過,專家透露,週日晚間到下週一,北方鋒面系統快速通過,中北部山區有短暫雨的機會。臉書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11日發文,「最近幾天持續受到高壓迴流帶來的暖空氣影響,各地溫度逐日回升,中午外出頂著太陽走動感覺有些熱。由於台灣上空附近的水氣少,晚上缺少雲的遮蔽,在輻射冷卻的作用下,溫度下滑的很快,日夜溫差可達10度或以上。週六、日將維持和近日相似的天氣」。貼文提到,「高壓迴流影響時,西半部容易出現背風渦漩或弱風的環境,擴散條件差,空氣污染物濃度較高,白天在日照作用下臭氧濃度還會再升高,晚間到清晨則容易配合輻射霧產生霧霾的現象,空氣品質普遍不佳,呼吸道敏感族群外出要多留意空氣品質,在室內時可以開啟空氣清淨機。」週日晚鋒面通過甩雨。(圖/翻攝自天氣風險臉書)專家提醒,「週日晚間到下週一北方鋒面系統快速通過。由於鋒面位置偏北,預估對台灣整體天氣影響不太明顯,中北部山區有短暫雨的機會。週二白天轉為微弱的東北風環境,各地溫度沒有明顯變化,不過山區午後還是有下雨的機會,到山區活動要留意天氣變化。週二過後就會再回到高壓迴流影響的環境,大致都是偏暖、較穩定的天氣型態。」另外,氣象局表示,下週四(17日)晚起鋒面接近,下週五(18日)鋒面通過,北部及東半部地區轉為有局部短暫陣雨日;17日晚起至18日北部及東半部地區轉為有局部短暫陣雨,中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19日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亦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

publish-icon 03月1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冷氣團+鋒面夾擊「6日全台變天」 又濕又冷部分地區現10度低溫

又要重回濕冷天氣型態!氣象局預報指出,明天(6日)晚上開始鋒面接近,降雨機率因此提高,同時加上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低溫降到13、14度,局部地區甚至可能出現10度低溫,週二雖然降雨減少但氣溫偏冷,直到週三冷氣團減弱,天氣才會回暖,週一晚上到週二清晨會是最冷的時候。氣象局表示,今至明(6日)白天東北季風稍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稍轉涼,臺灣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明日(6日)天氣部分,明晚到下週一鋒面通過、加上冷氣團南下,全台天氣轉冷、轉有雨,中部以北、東北部降雨時間長,還可能有大雨出現,中部、花蓮則有短暫雨,南部、台東則有局部短暫雨。氣象局指出,明日晚上開始變天。(圖/翻攝自「報天氣-中央氣象局」臉書)另外,隨著鋒面通過及冷空氣南下,7日中部以北3000公尺以上有降雪機率,氣象局提醒民眾,前往高山旅遊、登山時請特別留意;下週二降雨趨緩,不過因為冷氣團持續影響,中、北和東北部仍然偏冷。此外天氣分析粉專「天氣風險」於臉書發文表示「週日晚鋒面逐漸通過,大陸冷氣團南下」,週日隨著鋒面接近,除了迎風面東半部之外,北部也會開始下雨,週日深夜至週一白天,雨勢會越來越明顯,中南部也會有短暫雨。這波雨勢何時趨緩?「天氣風險」貼文指出,這次的冷空氣是近期內最強的一波,預估週日晚間到下週一全天溫度會一路降,最冷時間點在週二清晨,各地低溫在13至14度,沿海、近山和空曠地區還可能出現接近10度低溫,同時下週二天氣轉乾,只剩東半部和局部山區有短暫降雨機會,其他地方則會迎接好幾天的穩定好天氣,可能要到下周末才會有較大的天氣變化。臉書粉專「天氣風險」表示明晚冷氣團、鋒面雙重影響,天氣會有明顯變化。(圖/翻攝自「天氣風險」臉書)

publish-icon 03月0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好天氣結束 冷氣團強襲「由北向南」轉雨…最冷下探10度

好天氣要沒了!今天(4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僅基隆北海岸及東半部地區偶爾有些零星雨出現,白天氣溫西半部可達28至31度,東半部約26至28度,不過周六(5日)起東北季風增強,北台灣高溫略降,周日晚上會有強冷空氣接近,加上鋒面通過及華南雲雨區東移,全台將轉為濕冷,預估在周一深夜至周二是最冷時刻,中部以北下探12度。天氣風險公司在臉書指出,預計周六開始,會由偏東南風轉為偏東北風,北部及東半部白天溫度稍降一些,清晨低溫約17~18度,中午高溫約24~25度,迎風面雲量開始增多,也轉為較為陰沉。周日雲量會明顯增多,北部、東半部轉陰沉偶陣雨,尤其迎風面的降雨略多,溫度也再略下滑1、2度,北部、東半部約16~22度,中南部約17~27度。未來一周溫度變化曲線。(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值得注意的是,周日晚上至下周一預期有一波強冷空氣接近,北台灣會有顯著的溫度變化,北部、東半部低溫有機會降到12~14度,白天約15~17度,中南部也有些輻射冷卻,早晚低溫有機會降到13~14度,白天約20~24度。伴隨鋒面加上南方雲系東移,全台都有降雨機會,其中仍以中部以北雨勢明顯,顯著的偏濕冷會很強烈。臉書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說明,北基宜一帶,最快周六深夜先有雨,周日起各地由北向南陸續轉雨,周一白天預計雨勢最多、最大,冷空氣也會趁機南下,到時會是濕冷,逐漸降溫的過程。預計周一深夜至周二,冷氣團主體抵達,溫度會來到最低點,中部以北、宜蘭最低下探12度,其他地方低溫約14~15度,直到周三冷氣團減弱,各地才會回暖。

publish-icon 03月0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保握好天氣周末東北季風襲來 低溫探12度時間點曝光

受到東北季風稍減弱,北台灣3日氣溫稍回升,據氣象粉專天氣風險表示,明後天會更明顯但也提醒,下一波東北風會在周六(3/5)下半天接近,周日(3/6)到下周一(3/7)、二(3/8)顯著降溫,北部東半部很有感,也轉陰沉偶陣雨。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今(3日)、明(4日)2天氣溫回升,各地多雲到晴,3日東北季風稍微減弱,北部及東北部氣溫回升。氣溫部分,北部、宜花地區高溫為23至25度,中南部及台東高溫為26至30度,全台各個地區氣候偏穩定,大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僅東半部及大台北少數地區有有局部短暫雨,中部以北山區雲量有零星短暫雨。至於下一波東北風會在周六下半天接近,周日到下周一、二明顯降溫,預計周日開始的東北風,在中南部也略會降溫有感,這波北部都會低溫可能降到14-15度,空曠地區12-14度,下周一(3/7)、二(3/8)、三(3/9)的早上和晚上,可能有輻射冷卻,是這波的低溫時間點。天氣風險就提醒,北部、東北部會有雨勢但水氣不算太多,屬於迎風面的陣雨,不過北方有鋒面通過,是否會在周日或下周一有顯著水氣接近,這就要看這兩天的演變,冬春交界時期的鋒面系統變化速度很快,後續須觀察,仍有較大變數。周三之後則是回溫,建議可以好好把握,尤其近期在中國南方的水氣顯著減少,台灣附近較為穩定,是較為乾燥的時機點,但要多留意境外空氣污染。

publish-icon 03月03日, 2022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