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再因害怕手術延誤治療白內障 衛教大使林心如籲40歲以上定期眼科檢查
白內障是相當常見的眼睛疾病,隨著年紀增加,水晶體越來越混濁,便會出現視力模糊、眩光、重影、色彩度降低等症狀,嚴重會影響生活更會加速失能風險。不過,許多人常會因為害怕白內障手術而延誤就醫,甚至等到白內障「熟了」水晶體完全混濁,不得已才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眼科醫療品牌舉辦發佈會,讓民眾了解事實上白內障手術有更安全的「SMART飛秒雷射」可以選擇,並邀請藝人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這些」都是白內障危險因子 嚴重影響視力、生活白內障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年紀增長、老化,使得眼睛水晶體漸漸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蔡德中表示,除了老化以外,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副甲狀腺疾病等)或外傷都有可能是白內障產生的原因。另外,3C產品的使用也是白內障的危險因子之一。蔡德中醫師提到,像手機的光源通常都是LED,LED光源的藍光比例比較高,現在使用手機的機會增加,藍光傷害也成為目前很注重的危險因子,此外高度近視也是誘發早發性白內障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白內障的症狀會漸進式進展,許多患者一開始可能會不以為意,但當水晶體混濁到一個程度時,視力障礙嚴重,生活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蔡德中醫師表示,開車、走路等都會受到影響,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安全考量而不敢出門,社交活動減少變得很消沉。手術是唯一根治方法 SMART飛秒雷射具3特性提升手術安全目前手術是根治白內障的唯一方法,隨著科技發展白內障手術也越趨進步,除了一般飛秒雷射外,現在還有具備低能量、小光斑、高頻率3大特性的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能提升手術安全性、減少併發症。蔡德中醫師說明,SMART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跟其他飛秒雷射,最大的不同在於SMART飛秒是低能量雷射,而低能量雷射的優勢因為它的小光斑對周邊組織的傷害會較少,手術的安全性更會大幅提高,這是最大的差別。醫師認為,對於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民眾,或是本身角膜有缺損、退化,以及水晶體有受傷、不完整等手術較困難的個案,如果有飛秒雷射的輔助,能讓醫生更有信心地處理困難之處,另外像高度近視對於視覺品質、散光等屈光的預後要求較高的話,配合高階人工水晶體以及飛秒雷射會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林心如擔任衛教大使 攜手醫師籲40歲以上定期檢查隨著近視人口增加、3C使用等影響,早發性白內障也逐漸增加。擔任SMART飛秒白內障衛教大使的藝人林心如也提到,自己工作關係常常會面臨攝影棚內的強光、相機的閃光燈等,再加上家人曾罹患白內障,讓她更早意識到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在發佈會上,林心如與醫師攜手呼籲40歲以上應每年定期眼科檢查,及時發現白內障並依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安排,掌握適當手術時機,別再因害怕裹足不前造成更多影響。蔡德中醫師也特別提醒,高度近視的民眾更需要定期健康檢查,若度數有明顯變化,很有可能是早發性白內障徵候,應前往眼科醫療院所由醫師進一步確認、評估。

骨質流失就像海砂屋 恐導致骨鬆性骨折不自知
輕忽骨質流失恐怕會像海砂屋,外觀看起來沒問題,但隨時可能造成骨質疏鬆性骨折!尤其對需要執行手術的骨折病患而言,骨鬆會讓骨頭的強度跟品質都下降,最終會導致手術計畫失敗。在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每個月大約會遇到60至70名因骨鬆性骨折而就醫的病患,該院關節重建中心主任蔡沅欣指出,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在發生骨折後入院,檢查後才發現是骨質疏鬆症所引起,「骨質流失是沒有感覺的,高危險族群必須及早顧好骨本,並及早檢測骨密度,以防因骨折而失能。」50歲熟女人工髖關節鬆脫,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致骨鬆蔡沅欣主任提及曾收治一名年約50歲熟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長期使用類固醇埋下骨鬆高風險因子,卻忽略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的重要性,只單純控制風濕性疾病。後來不幸出現髖關節壞死,當時接手治療的骨科醫師幫其置換人工髖關節,患者術後行走狀況雖不錯,卻在手術完8個月後,因為關節疼痛而求診。經過X光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人工髖關節鬆脫了,「之後的治療只能重新換一組新的人工髖關節。」蔡沅欣主任說,幫病患手術後,立即以DXA檢測患者骨密度,發現T-Score小於負3;建議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病患在手術完一個月內就能行走,恢復狀況良好。他感嘆,通常傷筋斷骨要100天恢復,而以50歲女性來看,倘若沒有骨鬆現象,一般三個月就能恢復到原本的生活狀況,但該病患8個月卻仍沒恢復,「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族群,骨質流失速度快,更應留意骨鬆性骨折的風險。」骨鬆會造成手術難度增高,術後應持續服用骨鬆治療藥物執行過許多高難度手術的蔡沅欣主任,對骨鬆所造成的手術難度非常有感,他指出,骨鬆最常發生在脊椎、髖關節及手腕、肩膀等部位,「為這些病患開刀時會發現,只要稍微用力或輕敲他們的骨頭就會碎掉。」連放入骨髓鋼釘或要做人工髖關節的固定都有問題,抓不牢,相當棘手,因此建議極高風險骨鬆患者更要積極面對病治療骨鬆。目前國內全民健保可給付的骨鬆治療藥物有兩大類,包括「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類藥物,各有其給付標準。從國際文獻發現,若骨密度嚴重不足(T-Score小於負3),或者有多處骨折情形時,會建議病患把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放在第一線用藥,這對於病患術後預後較好。蔡沅欣主任提出數據指出,臨床確實有病患因發生人工髖關節骨折,在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治療後,在很短的時間便能恢復良好的生活功能,是患者及家屬的一大福音。他也提醒,有長期使用類固醇的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務必每2年做一次DXA檢測,以了解自己的骨頭健康程度,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

千名醫事人員被逼上街…「黑十字運動」提4大訴求 衛福部回應了
由西醫、中醫、牙醫、護理師及藥師等醫界5大團體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在今(19日)舉行「黑十字運動」號召近千名人員上凱道,提出「停止增額政策」、「提高醫療支出GDP占比」、「與基層召開總量管制會議」、「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等4大訴求。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已作出回應。大聯盟發起人兼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豐州表示,「黑十字就是呼應野百合運動」,是象徵政府失能崩壞,需要清創重建的傷口,更不要妄想用黑膠帶封住人民權益,期盼改革日益崩壞的醫療環境。各團體也痛批政府倒果為因,不思解決人力問題,又大開特權方便之門,使醫事人力遭濫開學校招生名額崩潰,今年讓中醫系、藥學系、護理系增額及降低國考門檻,前年也增開3所學士後醫學系。大聯盟總召兼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就指出,政府應引大學倒閉潮、流浪教師與律師的開放招生歷史為鑑,執行醫療人員總量管制。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召集人陳嘉帆也表示,國衛院2019年推估中醫師人力至2030年,都暫無增加中醫系名額必要,前教長潘文忠2018年還在立院接受質詢時,承諾以招生總量入法方式保障教學品質,要求教育部信守中醫總量管制入法承諾,並於2025年將招生名額回歸到365名。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兼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黃映綺,則怒斥衛福部掛羊頭賣狗肉的「波波牙醫」政策,指波波牙醫已繞過國內入學及在學嚴格考核,衛福部卻要花30億量身打造「假偏鄉真後門計畫」,恐影響訓練品質和國內學生受教權,要求衛福部立刻廢止並把波波牙醫實習名額限制為國內招生名額的十分之一。「黑十字運動」號召近千名人員上凱道並提出4大訴求。(圖/侯世駿攝)藥師聊聊天社團召集人鄭文柏藥師批評,教育部說花東缺藥師,核准慈濟大學增設藥學系,但實際上花東每萬人有13甚至17名藥師,已超出WHO建議每萬人配置5藥師建議,呼籲停止藥學系增設,把資源投入離島偏鄉藥師給付,留住人才。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更直言,降低護理師國考門檻無法解決人力荒,因為10年前開辦學士後護理系,10年後留在護理職場比例僅有3到5成,建議應從提升薪資、合理3班護病比入法及建構友善職場做起,解決人力問題。對於黑十字運動訴求,薛瑞元表示醫事人員配置需求是看需求決定,不能用死板數字規範,目前沒針對任何職類提出增額要求,至於總量管理涉及到教育部,有學校申請新設科系或增額,衛福部也會提供該職類人力評估結果為參考。

溫差猝死潮1/腦中風頻傳「每42分鐘1人喪命」 2件事必做!遠離鬼門關
10月底起至今,乳癌名醫郭耀隆、體育主播詹啟聖、韓國主播金泰敏皆因腦出血而猝逝,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尤其最常發生在季節交替時,溫差變化使血管劇烈收縮所致,專家表示,腦中風爆發前幾乎無徵兆,建議三高族按時服藥控制病況,並且定期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做好以上2件事才能遠離鬼門關。58歲的體育主播詹啟聖剛挺過主動脈剝離的復健,正準備回歸正常生活時,卻突如其來地離開人間;乳癌名醫郭耀隆造福許多患者,也在52歲最輝煌的年紀猝然離世;45歲的韓國主播金泰敏播報完晨間新聞後,無任何疾病的他,在家午睡後竟一覺不醒,他們三人的死因都是腦出血。腦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5名,依健保署最新資料顯示,全台腦血管疾病的就醫人數達43.7萬人,每年死亡人數1.2萬人,換算下來,每42分鐘就有1人逝世,而幸運存活的患者逾半數失能,成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表示,「每年秋轉冬的時候,腦中風患者就會比平常增加2~3成,關鍵就在於溫差變化!」曾有研究顯示,氣溫每降2.9度,腦中風風險就增加3成,因為溫差會導致血管收縮,若本身患有血壓偏高,此時很容易造成腦部血管破裂,或使血管硬化造成阻塞。「幾乎每個腦中風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高血壓』!」黃祥銘說,如果血壓不穩定,一旦受到外來刺激就容易釀成心血管疾病,此外,三高患者、膽固醇高、吸菸也都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乳癌名醫郭耀隆(左)日前爆發腦出血,雖經過搶救仍不幸身亡,由於他是國內少數同時整形外科、乳房外科雙專科的良醫,因此格外引人惋惜。(圖/翻攝自成大醫院臉書)黃祥銘說,「相較於心臟血管有異時,會有胸悶、痛、喘等症狀;腦血管幾乎沒有徵兆,一旦出現手腳無力、半側身體偏癱,都已造成腦傷;更何況腦出血有立即致命危險。」對於腦血管疾病來說,預防絕對勝於治療,黃祥銘建議三高患者、吸菸族等危險族群,首先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況、按時服藥,另外也可定期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可進一步確認腦血管狀況,並及早治療。衛福部也建議天天量血壓、戒菸、飲食多吃蔬果、減少動物脂肪與拒絕反式脂肪食物,同時喝酒酌量;若有糖尿病或心律不整也要定期檢查與服藥,另外,規律運動習慣則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溫差猝死潮3/出現「5大徵兆」速打119 專家提醒:送醫前先做這件事
隨著季節交替,腦中風就醫人數也增加2~3成,根據衛福部資料,腦中風發作時會有大症狀,包括頭痛暈眩、失去平衡、意識混亂、視力模糊、單側手腳無力等5大徵兆,專家建議一旦發現親友疑似腦中風,要立即撥打119,送醫前先檢查口鼻是否有異物阻塞呼吸,同時盡量避免移動患者,以免反而讓腦部出血更加嚴重。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逾3萬人發生腦中風,近1/3患者為此喪命,相當於全台平均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而幸運存活的患者逾半數失能,成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祥銘說,腦中風分為出血性與阻塞性兩種,其中阻塞型患者佔6~7成、出血型佔2~3成。「阻塞型腦中風是指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血管阻塞,使得腦部對應部位的細胞突然短暫缺氧,隨著腦細胞缺氧時間愈長,大腦功能也會破壞得更嚴重,所以搶時間打通血管就成為關鍵。出血型則是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死亡率較高。」黃祥銘說。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腦中風,搶救時間都極為珍貴,因此辨別徵兆就十分重要,根據衛福部資料,腦中風發作時可能會突然暈眩、失去協調、不平衡及舉步困難;有些人會意識混亂、言語表達困難、理解障礙,比如聽不懂別人的話;也可能會突然頭痛、視力模糊、單側手腳無力。「如果發現家人突然有以上狀況,就要趕緊撥打119,接著再檢查口鼻是否有異物,以免堵塞呼吸道。」黃祥銘提醒,也不要搖動或移動患者頭部,避免造成腦部出血情形惡化。健保署在10月、11月陸續放寬腦中風血栓溶解劑、動脈取栓術的健保給付,估計每年可減少268位中風失能的患者。(圖/黃威彬攝)若屬於阻塞型腦中風,若能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只要及時治療,患者恢復正常率高達4成。針對這類患者,健保署在今年10月給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到「4.5小時內」,預估一年增加1600人受惠。若超過4.5小時就要改採動脈取栓術,以類似心導管的方式將腦血管中的血栓移除。健保署考量部分患者因獨居及偏鄉未能及時送醫,11月起健保也放寬取栓術,由「發作8小時內執行」,延長至「24小時內」,估計一年新增565人次受惠,上述兩項針對腦中風患者放寬的給付,估計每年可減少268位中風失能的病人。黃祥銘說,就算幸運撿回一條命,日後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仍然相當高,建議隨時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同時定期回診,才能躲過腦血管再次引爆的危機。

印度移工來台恐變性侵島? 勞動部長回應:需有「良民證」才行
近日「印度移工將來台10萬人」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有網友甚至擔心未來若是引進印度移工,恐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台灣將變成「性侵島」。勞動部長許銘春今(16)日再度說明表示,相關程序都還在進行中,連移工合作備忘錄(MOU)都還沒簽,懷疑是有人刻意操作;她並表示印度移工要來台一定會有「良民證」,勞動部會為國人把關。許銘春今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審查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附屬單位預算決議有關勞動部主管預算凍結案及勞動部函送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113年度預算書案會前接受聯訪,做出上述表示。台灣勞動力缺口愈來愈大,許銘春13日證實將引進印度移工,最快年底前就會與印度簽署MOU,以新增來源國。人數是否超過10萬名還未確定,但仲介業者對此表示樂觀其成。而此消息一出,就有許多年輕網友炸鍋表示,認為未來若是引進印度移工,恐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甚至擔憂台灣將就此變成「性侵島」。許銘春今日表示,「即將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這是假訊息,懷疑是有人刻意操作人數問題,散布不實訊息,引起民眾恐慌,呼籲民眾不要掉入認知作戰陷阱。許銘春說,因應我國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化、人口老化,造成產業缺工,目前因為我國移工來源國只有4個,一直在積極尋找新的來源國,避免過度倚賴特定來源國的風險。新增來源國是衛環委員會的共識,大多委員認為這要積極推動;這些移工來我國工作,不論是工廠夜班,或是在家裡照顧失能家人,我們都要平等對待他們,不要對特定國家或種族存有偏見或歧視,這樣對外交和國家形象並沒有幫助。許銘春說,移工不管是引進前或引進後都有管理機制,保障社會安定與安全,社會大眾有部分有疑慮。她要跟大家說明,第一,MOU還沒簽署,條件也都還在談,請國人放心,勞動部一定嚴格把關,會跟有意見的民眾加強溝通。至於行業別,許銘春說目前都還沒有規劃,一般流程是MOU簽署後才會有工作層級的會議,行業別、數額、移工條件,相關雙方法規的調適,程序才會展開。此外,現在所有移工引進,都一定會有來源國出具的行為良好的證明,也就是一般說的「良民證」,沒有犯罪紀錄, 勞動部會嚴格把關移工素質。許銘春說,這幾年我們都一直在尋找新的來源國,目前比較順利就是印度,疫情兩三年,雙方好不容易把備忘錄內容、行政程序確定下來,但是數額都沒有確定,原則是循序定額、穩健引進,不會說一下子就多少人,歷來的引進也都是這樣,先了解產業缺工情況。會牽涉各部會,他們會有他們的條件,這才是之後談判的重點。之後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詢答時,立委賴惠員指出該假訊息似乎是「較小的政黨」散布,立委蘇巧慧則說「這就跟農業部引進蛋卻被汙名化一樣」,立委吳玉琴更表示該假訊息是否與中共有關,「這會不會是中國不高興,台灣跟印度有這樣的合作?」許銘春則表示引進移工一開始都會經過外交單位的國安評估,且引進印度移工已經討論2、3年,MOU也經過行政院核可。剛開始大家對於引進印度勞工也樂觀其成,不知為何一夕之間風向變成如此,勞動部臉書被灌爆,有點像是AI做的,都是相同留言。

班鐵翔自曝曾3個月狂賺千萬 搭AI科技開公司喊:只許成功
班鐵翔今(13日)出席記者會宣布與友人們一起合作成立新公司「大咖AI複製人」,對於新事業,班鐵翔有信心地說:「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多年前他曾和友人合開麻辣鍋店,因有股東覺得自己的工作內容較辛苦、要求3倍薪水,股東們理念不同,半年後就拆夥,當時打平、沒有賠錢,後來又和朋友開玩具工廠,雖然曾短短3個月賺進一千萬元,但最後卻也因股東問題,2年後就收攤。他坦言過去投資失敗經驗多,每次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但也認為失敗很重要,因為商場上不可能永遠都是成功的,「人和很重要,大家理念相同才能成就事業」。他也經營過迪斯可Live band餐廳,20年前、當時每個月50萬租金非常可觀,結果他把玩具工廠賺的錢都賠進去,還負債上千萬。經歷過人生低潮,所以現在的他希望趁自己還有能力時,可以幫助並提供更多藝人拓展其它收入。班鐵翔11日剛與老婆Celine結婚滿7周年,他剛開始為這新事業投注許多心力,Celine昨打趣說,當時班鐵翔常與友人討論到三更半夜才回家,有時傳訊息、打電話也找不到人,一度以為他在外頭有「小三」,讓班鐵翔笑回:「我可不敢有『7年之癢』。」老婆Celine出席記者會和班鐵翔大方秀恩愛。(圖/趙文彬攝)老婆Celine出席記者會和班鐵翔大方秀恩愛。(圖/趙文彬攝)他今分享成立新公司「大咖AI複製人」,搭上AI新科技產業列車,班鐵翔有感而發表示,由於藝人的表演舞台比以往減少,尤其是資深藝人更難生存,他希望這個新公司能協助藝人們透過短視頻等各種形式與廣告公司、業者異業結盟,開創互利契機。班鐵翔以自己為例,公司為他打造出一個分身的「AI克隆翔」,這個「AI克隆翔」便可協助他在生活中做更多的事,如果他在拍戲無法請假,「AI克隆翔」便可以幫他執行拍攝廣告、直播帶貨、拍短視頻等,藉此創造另一份收入。此外,他最近完成幾部影視作品,剛拍完電影《夏日的檸檬草》以及王小棣的《小菁與言言》,談失智失能故事的《Woman,我們不知道的事》則剛上映,而入圍今年金馬獎7項大獎的《老狐狸》也即將上映。他笑說因為在《你好,我是誰》中演失智老人,可能因為太入戲,有時老婆問他事情,他還真的腦子一片空白,只好回說:「我失智了。」

抒發怨氣!逾6成國人盼下架民進黨 賴士葆舉7例「民怨最深」
逾6成民眾希望明年總統大選下架民進黨,國民黨立委賴士葆 10日舉7個民怨最深的例子,證明為何民眾希望政黨輪替,並提醒民眾可在明年大選透過選票來抒發怨氣,且不用擔心會被查水錶。賴士葆在臉書發文表示,去年底選舉民進黨大敗,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根據檢討報告提出亡羊補牢的改革,例如黑金、學術倫理等問題,但是都淪為表面文章,沒有大徹大悟直指核心的改革。可悲的是全面執政,掌握空前的勝利,帶來執政的顢頇與權力的傲慢,至今仍然無法察覺為什麼主流民意討厭民進黨,為何6成以上的民眾希望政黨輪替。賴士葆說,列舉幾個民怨最深的例子:1.從「抗中保台」的口號變成「和平保台」,卻是讓兩岸離戰爭更近,離和平更遠。面對「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賴清德說他當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最低,幾乎沒有人相信。2.蔡政府對食安問題的保證完全破功,為了經貿利益犧牲國人健康,開放萊豬、核食進口,向國人保證最嚴格的五環食安管理,在蛋荒及雞蛋進口的事上,行政失能完全暴露無遺。3. 堅守非核家園黨綱,堅稱台灣不缺電,卻讓停電、跳電成為日常,供電的穩定成為企業最大的隱憂。4.蔡英文過去再三保證要搶救低薪,這些年,薪資負成長,因為通膨導致物價上漲,民眾的痛苦指數上升。5.政府努力打詐,但是詐騙集團更加橫行,個資外洩問題嚴重,政府無力解決。6.蔡政府打著民主反民主,箝制言論自由,戕害人權,政治黑手掌控媒體為執政黨所用,淪為綠色恐怖的威權時代。7.蔡英文過去喊8年20萬戶的社會住宅跳票,居住正義只是口號,房價高漲成為很多民眾心中的痛。賴士葆強調,面對輿論各樣的批評、監督,執政當局出動網軍側翼來出征,明年的選舉,民怨可以透過選票來發抒,不用擔心會被查水錶。

藍白合風雲變幻 小雞有底了?張斯綱這樣說
總統立委選戰「藍白合」談了多月,但眼見就要進行候選人登記結果仍不明,不僅藍白雙方支持者高度關切,連綠營都隔岸觀火、頻頻「指點江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也「參一腳」,請出2014年曾任柯文哲台北市長競選總幹事的姚立明接任競選總部主委,還說「姚老師會幫我打敗柯文哲」,引發外界議論。外界因此好奇,「萬一」真的沒有藍白合,藍營立委參選人將可能面對白、綠夾殺,他們做好應戰準備了嗎?對此,國民黨北市立委參選人張斯綱就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藍白合,大家只關注柯侯說什麼,但真正讓人更在意的是賴清德說了什麼。張斯綱表示,賴清德曾說過,藍白合不可能成功。又說:一字評藍白合「空」!賴清德還說:若問魔鏡誰最希望藍白合,一定是中國共產黨,然後又酸「藍白合」演很久了。張斯綱強調,不論藍白最終能否合,國民黨都必須思考,是能合固然一百分,但不能,國民黨要有獨立作戰的「戰鬥精神」,堅持到底,爭取勝利,只要國民黨初心不變,力拼就能重返榮光。(圖/取自臉書)張斯綱說,藍白合目前沒有答案,就讓賴清德更加囂張、執政黨更加志得意滿,藍白合戰線拉長,已經從「振奮人心的加分」,變成「相互放話的輪迴」無論對藍、對白其實都非常不利。張斯綱指出,他由衷希望,藍營與白營該停止戰火,不必再互相累積不滿,讓賴清德有更多笑話的機會,讓議題回歸到執政黨失能、政策方向錯誤的議題討論。他表示,「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何況民進黨完全執政下「雞蛋也不多」,國民黨要思考的是能合固然一百分,但若還是不能,國民黨也要有獨立作戰的「戰鬥精神」,堅持到底,爭取勝利。張斯綱強調,國民黨有四席直轄市長,十一位縣市首長,都全力支持黨中央,上百位地方議員持續耕耘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有信明年1月13日翻轉台灣的未來。「國民黨不乏人才,無論是韓國瑜、柯志恩等人,都是很棒的團隊人選」,張斯綱指出,面對當前發展,國民黨應該要將過去的光榮感找回來,告訴人民「國民黨才是真正為台灣長治久安、長遠考量的政黨」,選民一定會聽見。無論是藍白,或是藍營內部,義無反顧全力拚一次,最重要的就是給賴清德一記當頭棒喝,只要國民黨初心不變,力拼就能重返榮光。

成大證實!「乳癌權威」郭耀隆腦中風猝逝 痛失雙專科「二刀流」良醫
乳房外科名醫江坤俊昨(31)日深夜在臉書PO文悼念,表示收到消息「南部一位我很尊重的學長過世了」,表示南部乳癌權威郭耀隆因腦中風不幸猝逝,今日成大醫院也已進一步證實噩耗,悲痛表示「成大醫院慟失英才,全院同仁皆相當不捨,已成立治喪委員會,全力協助家屬相關事宜。」郭耀隆醫師是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博士,於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擔任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專攻乳房外科、乳癌手術及治療、及乳房重建,是國內相當知名的乳癌權威,也是少數整形外科、乳房外科雙專科的「二刀流」,同時是國內最早開始做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的三巨頭之一,對待患者也非常親切,是許多病人心中的良醫。近日氣溫驟升驟降,研究顯示,氣溫每降2.9度,腦中風風險就增加3成,根據統計,每年逾3萬人發生腦中風,近1/3患者為此喪命,相當於全台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而幸運存活的患者逾半數失能,成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若想預防腦中風,三高患者、心臟病史、家族病史等都要特別當心,而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又以吸菸最要不得。因為香菸對血管的傷害很大,吸電子菸也一樣危險,電子菸含有那麼多化學物質,非常容易導致血管硬化,建議隨時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同時定期回診,才能躲過腦血管引爆的危機。

雙親失智又中風「失能家庭悲歌」 成人尿布營養品拖垮經濟
高齡83歲的阿月(化名),患有失智及腦中風,生活無法自理,丈夫也因腦中風臥床且需插管灌食,長子因為要同時照顧雙親,無法外出工作,難以負擔父母需長期使用的紙尿褲、尿片及高單價的管灌用營養品開銷。年近65歲、罹患乳癌末期的阿嬌(化名)也面臨窘境,阿嬌與智能障礙的兒子同住,目前病情尚穩定,平日靠變賣回收品貼補家計,經濟壓力十分沉重,只能煮大鍋菜或買一盒便當和兒子共食,營養易失調恐影響化療效果,需要蛋白營養補充品、奶粉及米麵、罐頭,讓營養攝取更均衡。這些因病痛所苦、行動不便的弱勢長者,難以自理生活,經濟狀況更是拮据,迫切需要外界用愛及實際行動關懷。道家人文協會於今(30)日舉辦宜蘭縣弱勢家戶物資捐贈活動,由協會理事長張旖帶領志工自費至宜蘭縣,捐贈弱勢長者營養補給品、成人紙尿布、復健褲等居家保健護理用品,另提供方便易食用的高鈣奶粉、沖泡粥品、100%純果汁、營養餅乾等食品,與電熱水瓶、衛生紙、沐浴清潔用品等物資共167件。協會理事長張旖探視因病臥床的家戶,關心長輩的生活起居及病況。(圖/道家人文協會提供)協會理事長張旖表示:「屬於消耗品的成人紙尿布、復健褲,和高單價的疾病用營養補給品,對失能、罹患重病的弱勢長者及照顧者來說,是一筆龐大的開銷,協會除了傾聽家戶們的迫切需求,也將平日飲食、生活所需及食用方便性納入考量,量身規劃真正適合的物資,做到更全面的照顧。」今天的捐贈,除了一戶因身體狀況因素住院,由社工代為轉交物資外,其餘皆由協會志工親送物資至每戶家中,訪視時除了關心長輩們的健康、治療情況,更貼心叮嚀保健護理用品的服用、使用注意事項,真誠的溫暖關懷,令家戶感動不已:「謝謝協會提供的各項用品,讓生活可以過好一點,不用擔心餓肚子或復健褲不夠用,還那麼關心我們,真的很感動。」

降低中風失能風險!把握黃金時間溶栓、取栓 健保給付放寬為4.5小時
腦中風分為出血型、缺血型腦中風,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台灣一年約有4萬人缺血型腦中風。為減少中風後失能風險,健保署射出雙箭,在今(112)年10月1日、11月1日起分別將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的給付條件放寬至4.5小時、取栓術執行時間延長至24小時。在10月29日世界腦中風日前,台灣腦中風學會於新光醫院舉辦記者會,與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專家們一同呼籲民眾,中風應把握24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及早發現中風跡象、及早至急診治療,並說明健保給付提案原由。溶栓、取栓有風險 但實證「這時間」治療利大於弊溶栓、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最重要的2項治療,但治療上都有出血風險,過去認為中風後3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溶栓、8小時內執行取栓術,雖然仍有風險存在,但對病人來說是「利大於弊」,因此健保便依此條件進行給付。不過,三總副院長李俊泰表示,在溶栓治療上不論是國際、本土研究都證實3小時、4.5小時內使用都有明顯療效而且是利大於弊。此外,在取栓治療上,北榮神經內科主任李怡慧提到,2018年國際便證實24小時內執行都有療效,不過當時並不知道該如何讓治療的利大於弊,因此證據等級被列為第二等級,但現在證實能用進階腦影像篩選病人、了解每個病人在治療後是否會利大於弊,所以證據等級被列為第一等級,建議在24小時內進行取栓。射出雙箭對抗中風、失能 放寬溶栓、取栓健保給付因此,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每年可減少80位中風失能病人,預算約6900萬點。另外,自112年11月1日也將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執行時間,參考台灣腦中風學會等專家所提之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建議,由原先「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使用」,延長至「24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565人次受惠、每年可減少188位中風失能病人,預算約1.13億點。而41歲的葉小姐就是健保給付放寬的受惠對象之一,葉小姐表示自己本身是新光醫院員工,在10月13日發現有口齒不清、手腳無力、無法打字等中風跡象,到新光醫院急診已是中風後4小時左右。由於健保放寬讓她施打rt-PA藥品可獲健保給付,不須自費4-5萬元才能接受治療,葉小姐也成為新光醫院第一例健保放寬給付的適用者。她表示,在當下接受治療便以改善6成以上,隔天就已恢復到十分,相當感謝健保放寬和醫師的治療。中風把握24小時黃金治療期 控制危險因子遠離危害除了給付條件的時間放寬外,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暨新光醫院神經科主任特別提醒,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之黃金治療時間將從3小時改為24小時,民眾應把握24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前往急診治療。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則表示,健保給付放寬相信能讓中風恢復機會有翻倍增加,但事實上不論是溶栓、取栓執行率都只有10-15%,應該可以更好,而預防腦中風也是防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因此呼籲:注意早期中風跡象、及早就醫,提升執行率、降低失能機會民眾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應戒菸、控制危險因子遠離中風危害

搶救腦中風! 11月1日起健保放寬「溶栓、取栓時間」
中風嚴重者的家庭經濟負擔,平均一年增加50至100萬元,只要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就有機會恢復至能正常上班。健保署繼10月放寬中風溶栓,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自11月1日起,將再放寬給付對象,經動脈機械取栓從發生中風8小時內,延長到24小時內,溶栓和取栓放寬給付對象,兩者相加,預估1年多2165人受惠,預算約增1.83億元。台灣腦中風學會統計,國內109年至111年,每年約有4萬人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住院,且高達6成5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嚴重者終生臥床。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說,腦中風可簡分兩大類,缺血性(腦梗塞、腦缺血)中風及出血性(腦出血)中風,其中缺血性腦中風為國內最常見的型態。他形容,中風就像馬桶阻塞要把阻塞拿掉,若經由靜脈溶栓,自費價格約4至5萬元,健保10月給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到「4.5小時內」。其次,若經由動脈機械取栓,原本規定發生8小時內可給付,超過時間,自費價格約30至35萬元,但不少獨居、甚至偏鄉地區,可能因此錯過。健保署長石崇良26日宣布,11月1日起,針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由原先「限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使用」,延長至「24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565人次受惠,預算約1.13億元。石崇良說,若在加上10月放寬的對象,預估1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元,「兩者相加,一年可多2165人受惠,預算共增加近1.83億元,評估1年至少能減少268位中風後失能病人」。

銀髮族改稱壯世代! 柯文哲提長壽經濟3大解方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25)日於新莊競選總部召開「開創壯世代,美好第三人生」政策記者會,柯文哲認為,現在許多長者愈活愈年輕,不是傳統觀念上的銀髮族,應該正名55歲以上的人為「壯世代」(strong generation),並提出「壯世代文化運動」,要讓銀髮海嘯轉為長壽經濟。柯文哲指出,出生到求學、進社會前為「第一人生」、進社會工作為「第二人生」,退休後是「第三人生」,但我們長照預算95%用在照顧15%失能者,忘了其他85%仍身強體壯的人;55歲以上的人擁2/3社會資產,退休後卻不敢花錢。根據統計,台灣估有3兆元儲蓄,其中2兆都是55歲以上所有,若因觀念保守,導致社會財富流通停滯,就易淪為「死水型社會」。柯文哲也提出,台灣問題在於「過50歲後勞動參與率下降」,65歲以上勞動率台灣僅8.4%,但南韓32%、日本24%,台灣目前缺工問題嚴重,解方不是引進外籍勞工,就是鼓勵大家繼續工作,重點是思想改變,讓「銀髮海嘯」變成國家發展動力,對此,柯文哲提出三大解方。第一,要對55歲以上提出「壯世代文化運動」,首先是政府帶頭正名,去除老人的負面標籤,其次是成立第三人生大學,讓退場大學養生村化,讓壯世代積極追求人生;第三是數位正義轉型,弭平世代間數位落差。第二,柯文哲提倡要鼓勵壯世代繼續生活、繼續工作、繼續消費,相關的「長壽經濟」,有望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產業,但相關的退休法規要修改,鬆綁勞動、金融法規;成立國家級的「高齡研究所」(Age Lab),仿當年資策會、工研院模式,推動研發、技轉、育成、培育新創。這樣的「長壽經濟」成功,可以典範輸出至港、星、馬、中國大陸等,當觀念領先,可以搶下東亞3億高齡人口市場。2025年台灣相關商機估達3兆5937億元新台幣,較2001年成長4.4倍,已是不容忽視的商機趨勢。第三,柯文哲指出,他規劃在行政院底下成立「壯世代發展委員會」,由部會層級統籌推動各項事務,同時併入少子化辦公室、高齡化辦公室,專責世代共融;另外,「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會在雙北舉辦,結合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趨勢,要培養壯世代選手奪取金牌,帶動壯世代運動潮,接續發展《運動產業創新條例》。

公衛醫出走潮2/「月薪打5折」扛官僚壓力又要避嫌 衛生所醫嘆:尊嚴遭踐踏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台374家衛生所有71家沒有專任醫師駐診,近10年來無醫衛生所不斷增加,增幅近9成,其中公費醫師聘期結束就離開,再加上人力斷層無法銜接,因此才鬧醫師荒。衛生所醫師向CTWANT記者透露,除了薪資可能只有一般醫師的5折價之外,因為公務員身分,除了要忙政策任務,不可有商業行為以免背上貪污罪名,有時還會有「關說」壓力,都讓人感到尊嚴被踐踏在地,深感不如歸去。禮拜五的下午,南投市佳成小兒科院長婁曉東正準備前往中寮鄉衛生所為當地居民看診,因為中寮衛生所已3年沒有專任醫師。「我大概已經幫忙2年多了,因為診所內還有別的醫師看診,我才有餘力跑到中寮,再加上路程不算太遠,還在我能負荷的範圍之內。」婁曉東坦言衛生所的「政策任務」多,再加上待遇不高,所以很少醫師願意留下來。「舉例來說,我來幫忙看診的費用一次是3000多元,但比照一般行情,我的診所要找一位醫師來幫忙,起碼是5000多元,相差甚多。」衛生所若無專責醫師,就只能找外聘醫師支援,除了看診時段受限,打疫苗、行政相驗、戒菸癌篩和長照失能的居家醫師照護方案,都無法執行。公費醫學生畢業的黃乙絜,當初下鄉分發的選擇就是中寮衛生所。「我住在台中,再加上當時是新手媽媽,中寮鄉衛生所可以當天來回,比較能兼顧家庭。」當時中寮鄉衛生所已經2年多沒有專任醫師,2017年黃乙絜就任的消息一曝光,街頭巷尾紛紛競相走告,衛生所更以「號外」方式四處宣傳。全台71家無醫衛生所,其實大部分都處於中寮鄉這類都市區邊緣地帶,既不像原鄉或離島有偏遠加給,再加上人口少,門診量也不像都會區那麼高。「以中寮為例,一個上午大約只有10位病人,所以月薪通常僅10萬元左右,相較於一般主治醫師至少20萬的月薪,實在差很多。」黃乙絜在中寮衛生所服務約3年,後來民間鄉衛生所醫師屆齡退休,她便調去接任,直到今年2月離開衛生所轉至診所。衛生所工作包山包海,除了常規門診之外,傳染病猖獗時更需隨時應變,圖為頭份市衛生所在酒店設立猴痘接種站。(圖/頭份市衛生所提供)黃乙絜坦言,在民間鄉衛生所服務時由於身兼主任,需要做許多行政工作,再加上當時正逢疫情,真的很忙碌。「每天上午、下午固定有門診,還要做慢性病追蹤、常規疫苗接種、新冠疫苗接種,空檔時要抓緊時間寫一些公文,有時還要做行政相驗、開立死亡證明書,還要針對偏遠地區做居家醫療,疫情險峻時,假日加班也是時常發生的事。」但這些都不是黃乙絜離職的主因。「其實我的公費聘期早在一年多前就結束,但我還是繼續待在衛生所服務,雖然掙扎,最後考慮到自己的生涯規劃,還是選擇離開。」黃乙絜坦言對一些自費醫療項目較有興趣,但由於衛生所是公家機關,所以只要涉及商業行為就有貪污罪的風險,為了避嫌,甚至連營養補充品都不敢推薦。另外,黃乙絜認為衛生所醫師因其公務員身分,在面對衛生局長官、議員、民代時,往往會感覺矮人一截。「就是少了一些尊重,有時候甚至會被『交代』事情,就會覺得尊嚴被踐踏。」日前爆發高雄8家衛生所醫師集體離職,雖然衛生局解釋大多是屆齡退休,但據衛生所人員私下透露主因是「工作沒有尊嚴」。此外,黃乙絜也指出衛生所醫師另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精進醫術的環境。「以內科、外科來說,升任主治醫師之後還需要很多訓練,但如果去衛生所就會失去這樣的機會。」南投縣衛生局副局長陳淑怡認為,想要解決「無醫衛生所」惡化的問題,首先一定要拉高保障薪資。「無論是不是公費醫師,都要讓他們的薪資起碼和同儕相差不多,公費醫師若願意留任,也應該再增加補助,這樣熱情才不會被現實消磨殆盡。」同時,陳淑怡也建議公立醫院、醫學中心成為衛生所的後盾,可協助衛生所醫師受訓,增進相關技能;同時認養無醫衛生所,保障地方居民的醫療權益,中央再給予實質的獎勵,例如評鑑可加分,才能促進好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