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佩琪稱想挑戰區域立委 柯文哲:她不會去選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妻子、北市聯醫小兒科醫師陳佩琪日前在節目中透露,由於柯文哲擔任了8年台北市長,因此對政治耳濡目染,有主動向柯文哲討論要參選區域立委。柯文哲對此表示,這只是夫妻在聊一些對政治議題的看法而已。陳佩琪日前在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透露,以前不考慮從政,但在柯文哲擔任8年市長後慢慢對政治耳濡目染,而社會發生的許多事也讓她很有感。因此有次還主動和柯文哲討論要參選區域立委,而柯文哲也沒有思考能不能選上,而是反問她想關注什麼議題。陳佩琪表示,台北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長照是許多市民殷切期盼的政策,所以重點會著重在長照,而長照如果要做得好就一定要錢,也要關注錢怎麼來。陳佩琪指出,其實高端疫苗的爭議是想從政的敲門磚,原以為高端疫苗的惡夢已結束,結果因高端未取得WHO認證,導致打高端的民眾要入境日本前需自費PCR,在門診中遇到許多民眾有相關困擾。雖對高端疫苗不敢置喙,但政府也應該先想到高端在解封時會遇到的問題。對於陳佩琪稱有考慮參選區域立委一事,柯文哲在出席民眾黨公職人員共識營時表示,只是夫妻在聊對一些政治議題的看法而已,陳佩琪不會去選舉。

爆乳議員中鏢病6天!單周16萬人狂拉吐不停 醫授「預防3招」:酒精殺不死
雖然新冠確診數下降,但急性腸胃炎的個案卻持續攀升,據疾管署日前公布資料顯示,近期單周腹瀉就診數高達16.5萬人,創下3年來新高紀錄。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的典型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提醒民眾除了做好手部、環境清潔外,應避免吃下未充分煮熟的食物。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台灣最常見的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其中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至隔年3月,而腺病毒則全年都會發生。林應然指出,若感染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會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病情輕微的患者只需服藥即可康復,但病情嚴重者進食後就嘔吐,甚至可能拉到脫水,這時就得送醫打點滴。林應然說明,之所以諾羅病毒容易造成群聚感染的原因,在於這類「吃下肚」的病毒很難被酒精消滅,提醒民眾除了使用肥皂勤洗手外,也可利用漂白水加強環境清潔,另應避免將未煮熟的食物吃下肚。成功當選嘉義市議員、改名為「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的實況主「Molly翎熹」周四(23日)在臉書發文透露,除了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外,身邊已有3名友人相繼中鏢,「溫馨提醒大家,記得勤洗手,避免生飲生食,才不會像我一樣病了六天還沒好」,可見這波腸胃型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覷。Molly不幸中鏢病了6天。(圖/翻攝自Facebook/Molly 翎熹)

鄭家純新婚3個月 爆料AKIRA婚前醉倒路邊淚灑鏡頭
鄭家純在去年11月底時無預警宣布結婚消息,對象是大2歲的日籍小兒科醫師AKIRA,她笑稱已從「國民老婆」變身「國民前妻」,婚後時常台日往返飛行的她,這次特別登上派翠克主持的Up直播節目《藝外爆紅》,被問到交往過程與婚後生活,她也大方分享2人是透過交友軟體認識,原本也沒有特別感覺,後來覺得對方太有趣才繼續發展下去,AKIRA是超直的直男,求婚時也沒有任何浪漫橋段,只有簡單的問一句要不要結婚。鄭家純開玩笑變身「國民前妻」,與派翠克分享婚後生活。(圖/Up直播提供)至於婚後的生活,鄭家純也坦言,自己從小就很嚮往婚姻跟家庭,但因為兩人的成長背景及文化都不同,相處上很有挑戰性,並提醒未婚的男女,不論過往累積了多少戀愛經驗,在步入婚姻後都派不上用場,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學習。談到老公在婚前某次喝醉直接在路邊睡過夜的逗趣行徑,她直接笑到落淚並表示:「早上睡起來發現旁邊的枕頭上有雜草,詢問老公後才知道這些荒唐事。」隨後鄭家純也大方回應近期討論度很高的捐精辛辣話題,直球對決網友回應:「捐精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還有營養費可以拿何樂而不為。」並笑稱可以帶著自己的寫真集去DIY,相信很能幫助到大家,最後也談到,自己目前已是退役寫真女星兼人妻了,不必再遵循著偶像女神的模式生活覺得十分輕鬆。

醫師親揭打噴嚏「2NG動作」 嚴重恐導致「耳膜破裂、氣胸」
打噴嚏是人體的保護機制,主要功能是把鼻腔裡的刺激物,用時速160公里的氣流,以飛沫方式高速噴出,維持鼻腔乾淨。對此,小兒科醫師陳映庄也提醒,打噴嚏有2個錯誤的動作,包括「直接徒手摀住口鼻」及「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尤其後者嚴重時恐會導致氣胸。《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在1日晚間發文指出,打噴嚏時,最遠可將分泌物噴到3.5公尺外,「要是鼻腔裡有各種細菌、病毒,就可能造成疾病傳播。」至於常見造成打噴嚏的刺激則有灰塵、花粉、貓狗毛、病毒、細菌、強烈氣味(香水、胡椒等)、冰冷或乾燥的空氣等。另外還有一些較為特殊的打噴嚏原因,例如:突然接觸到陽光、強光的「光敏感性噴嚏反射」,以及吃飽飯之後(尤其辛辣食物)的「味覺性鼻炎」,「這兩種狀況和遺傳相關,但詳細機制還不清楚。」陳映庄教大家打噴嚏的正確做法。(圖/達志/美聯社)此外,陳映庄還教大家打噴嚏的正確做法,有戴口罩時,可用手輔助,壓緊口罩周圍空隙,避免側漏,而沒戴口罩時,則是用手肘處的衣袖或是衛生紙、手帕摀住口鼻。另打噴嚏還有2個常見的錯誤方式,一是「直接徒手摀住口鼻」,這樣手上會沾滿分泌物,必須盡快去洗手。再來就是最嚴重的「捏住鼻子、閉緊嘴巴」,這樣不但會讓高速的氣流無處宣洩,增加造成「內傷」的機會,還會造成耳膜破裂、中耳炎、喉嚨受損,甚至氣胸等症狀。不過陳映庄也教了2招抑制打噴嚏的方法,遇到嘴裡有食物等不適合打噴嚏的情況時可以派上用場。首先是「直接擤鼻涕」,提前把刺激物去除。第二招則是「用力按壓或捏起人中」,給大腦新的刺激來抑制噴嚏。最後熟睡的人不太打噴嚏或咳嗽,則是因為睡眠中大腦會減弱外部的信號,且部分肌肉處於休息癱瘓狀態,所以不太會打噴嚏或咳嗽,但要是睡覺中還一直打噴嚏或咳嗽,代表刺激太過強烈,需要就醫檢查!

幼童界「最壞同學」是它!兒科醫師氣炸「公布全名」 家長淚:剛被霸凌完
台灣新冠肺炎的疫情才趨緩沒多久,國人雖然逐漸擺脫新冠疫情威脅,但免疫債持續反撲,許多大人小孩開始大小病痛感染不斷,今天小兒科醫師徐嘉賢,就在臉書上公布一名,最近狂騷擾幼兒圈的一名「壞同學」姓名,提醒幼童爸媽們,最近這位名叫「梅江俊(也就是黴漿菌)」的壞同學,開始到處出沒害人,提醒大家如果看到這位「壞同學」,記得不要靠近,直接通報,馬上釣出一堆受害者家長,含淚表示,「我們是剛被壞同學霸凌完的一家人」。徐嘉賢在粉專「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發文提醒各位家有幼童的爸媽們,「大會報告:梅江俊這位壞同學,最近有開始到處出沒害人。屢勸不聽。若各位在走廊上面看到他,請告訴訓導處,請不要自行過去圍毆,我們會處理。」而徐嘉賢醫師口中所指的這位「梅江俊」壞同學,其實是黴漿菌的諧音。他透露,最近診間遇到感染黴漿菌的患者真的很多,不分大人小孩,大家都咳個不停。徐嘉賢並提醒,最近還有A型流感一起發威,與黴漿菌的症狀也很像, 「A型流感的咳嗽跟梅江俊(黴漿菌)的咳嗽也很像,也是咳個不停。」不少家長看到醫師的警告後,紛紛跳出來承認,自己過去、現在都是黴漿菌感染的受害者,「梅江俊真的很討厭,真的很煩!!又很難除根」、「我身邊就有小朋友深受其害,已經咳了2個月了」;還有苦主現身表示,「目前全家正在被梅江俊霸凌中⋯⋯」、「剛跟黴先生交手完」。

新冠疫情時代 小小孩18個月得挨20針
在疫情時代我們經歷了1、2、3…以及看似無止盡的追加劑,有小兒科醫師精算嬰兒出生到1歲6個月間,常規疫苗+流感+新冠要至少挨超過20針,尤如針線包;2020年台灣再度引進6合1疫苗,整合嬰6個月大常規5合1(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嗜血桿菌)疫苗及B肝疫苗,不少家長選寧可自費接種,也免去一次面對寶貝撕心裂肺的拒針戲碼。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指出,嬰兒出生至1歲6個月,常規疫苗需要注射的就有16針,再加上流感疫苗以及新冠疫苗,總共超過20針,現今多雙薪家庭,不少家長為帶嬰兒依規定時間接種疫苗需頻繁請假,相當不便,且多注射一劑就多一次疫苗引起副作用的風險,尤其不少小孩因疼痛對針劑恐懼,經常在診間上演撕心裂肺、四肢劇烈掙脫的劇碼。六合一疫苗是把嬰兒六個月大的時候必須接受的五合一疫苗以及B型肝炎疫苗兩劑整合為一劑。過去台灣曾短暫引進6合1疫苗做為公費施打,2018年因國際B肝疫苗供需失衡再恢復為5合1疫苗,2020年台灣再度引進6合1疫苗,供家長選擇可自費接種。施勝桓指出,6合1疫苗的優點除讓6個月的嬰兒少打1劑,臨床也發現昔日公費、單劑型B肝疫苗,20%的接種者在國中例行性的健康檢查中已偵測不到B肝的抗體或者是B肝抗體不足,需再自費接種B肝疫苗,採6合1疫苗抗體增強22倍,可減少小朋友成長後補追加B肝疫苗的機率,這也是不少家長考量讓寶貝在6個月大時棄公費5合1改接種6合一的原因。

「散步」當運動夠嗎? 醫揭「肌少症」風險:初期有5症狀快就醫
許多人常以「散步」當運動,或認為有流少量的汗就是有運動到了,但小兒科醫師陳映庄提醒,「這樣的運動型態其實遠遠不夠,甚至反而會讓肌肉流失。」此外,老化、營養不良、運動量不足都會導致肌肉下降,進而罹患所謂的「肌少症」。陳映庄在臉書專頁《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發文指出,「為什麼長輩已經每天出門散步運動了,肌肉卻還是不停流失?」他舉例,日前他開車在路口等紅燈時,剛好遇到一位老翁正在過馬路,小碎步、速度緩慢,走到一半發現號誌變了超緊張,感覺快要跌倒的樣子。陳映庄指出,像這樣走路吃力的長輩,如果不是有受過傷或疾病造成,大多是有所謂的「肌少症」。而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老化、營養不良、運動量不足,導致肌肉量下降,進而產生的各種問題。「最糟糕的是,很多人以為每天出門散步或有流到汗就是有運動到了,但這樣的運動型態其實遠遠不夠,甚至反而會讓肌肉流失。」對此,陳映庄也教大家如何在家自我檢測有沒有「肌少症」。首先,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圈,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是圈起來還有空隙,就表示可能有肌少症了。而肌少症早期會有5種症狀,若有出現就建議看醫生諮詢:1.肌力下降:毛巾擰不乾、提不起5公斤的物品2.行走困難:室內平地行走困難;或速度緩慢,每秒走不到0.8公尺3.常常跌倒:跌倒機率增加,1年內跌倒2次以上4.起身困難:起床或從椅子上站起來很費力,或必須撐手輔助5.爬梯困難:無法一次爬完10階的樓梯陳映庄也在最後補充,「當然老化是無可避免,但從現在開始有正確的飲食觀念和肌力訓練,可以讓我們提早開始存『肌本』,預防肌少症!」

胡宇威《打怪任務》挑戰演醫生 小薰、魏蔓扛護理師角色
胡宇威、小薰跟魏蔓首次接拍大愛新戲《打怪任務》,胡宇威透露,戲劇生涯中最抗拒的兩種角色就是醫師跟律師,因為太多專業名詞,這次接拍《打怪任務》首次挑戰飾演小兒科醫師,專業名詞少不了,不過很多都是英文,對在美國成長的他來說信手拈來,讓他動心的是醫生使命必達的個性跟他自己很像。在劇中醫生用心跟患者家屬溝通,全力搶救拼盡全力,特別是劇中經常要全身包得密不透風,只露出眼睛,用眼神傳遞內心戲,是這次最大的挑戰。小薰跟魏蔓在戲裡飾演的是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的護理師同時兼具媽媽的角色,照顧病人就得跟孩子暫時分離,編織出媽媽去「打怪」的童話故事,是劇本發想的初衷。小薰雖然是學護理,不過已經不記得,隨著劇組安排認真的上醫護專業課,也跟北慈的護理師見面,發現兩人在講話的速度跟語調上都不同,受訪時小薰一反平常高音頻快人快語的個性,特別用劇中護理師講話很慢、聲線壓低的模樣,相當沉穩。小薰自己染疫過,加上母親是肺炎去世,很能掌握重症患者及家屬的心態,倒是穿上層層的防護衣呼吸都很困難,戴上防護面罩打針抽血都不容易,更特別的是跟患者之間如親友般細腻的互動,都是抗疫期間不為人知的一面。胡宇威、小薰、魏蔓主演大愛新戲《打怪任務》日前開鏡。(圖/大愛提供)《打怪任務》15日開鏡,第一天主要是魏蔓的戲,劇中魏蔓有兩個小孩,一下戲全都黏著魏蔓又摟又抱,就像親生的一樣。魏蔓不是第一次演醫護人員,卻是第一次見到要飾演的角色本人,特別到醫院跟著一起巡房,聊聊疫情當時的心情,魏蔓相當感性,在跟角色本人相處過程中,了解她要詮釋的是一個天生樂觀,喜歡照顧人的護理師,突然覺得護理師是「人間天使」,無私付出且滿心歡喜,為患者提供可能連家人都做不到的事,聊天全程都忍住感動不落淚,因為飾演的角色本人是不哭的。大愛醫療職人劇《打怪任務》描述的是2021年初台灣和國際疫情相比猶如平行世界,隨後本土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台北慈濟醫院在趙有誠院長的帶領下,收治全台最多確診患者,九百多位病患當中,一個個媒體新聞沒有報導的恐懼、悲傷的人性面,有醫生面臨跟死神搶人的內心掙扎,還有年輕護理師銜天命在家人與病人之間承受極大的雙重壓力等,一樁樁醫護團隊齊心對抗病毒這隻「怪獸」的真實故事。

國一生咳嗽又鼻塞但不是感冒 醫見異狀揪出「1病」:開學季為好發期之一
一名國一女生近日出現咳嗽、鼻塞,不時還會眨眼、甩頭、聳肩,媽媽以為是感冒,到診所拿藥超過一周都沒改善,後來醫師診斷為妥瑞氏症,對症下藥一次就痊癒;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指出,臨床發現開學季也是妥瑞氏症好發期,懷疑是青少年壓力症候群的一種表現。全台國中小13日開學,近日在腸胃型感冒、新冠肺炎以及流感交錯流行下,坊間小兒科、家醫科以及耳鼻喉科病號驟增,小兒科醫師施勝桓發現少數妥瑞氏病患以偽感冒症狀表現,導致久治不癒,這名國一女生就是其中一例。媽媽帶孩子就診時表示,女兒咳不停、鼻音濃重、感冒超過一周了,到其他診所吃藥都沒改善,但和孩子對談,施勝桓發現女孩還合併眨眼、甩頭、聳肩、表情怪異等症狀,診斷是妥瑞氏症,給予神經鎮靜藥物服用,很快症狀就緩解。施勝桓解釋,研究發現妥瑞氏症的病因,與腦部多巴胺受體的過度反應有關,臨床也發現,開學、轉學、搬家、換床以及父母吵架等環境轉變是五大妥瑞氏症發作促因。施勝桓指出,妥瑞氏症好發於青少年,盛行率約5到10%,其致病的機轉目前仍不清楚,有研究發現,妥瑞症可能和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而其疾病機轉在於神經傳導的巴胺受體過度反應有關,就像拍皮球,拍太大力皮球彈太高,也造成受神經傳導的五官、四肢抽搐,在治療方面,透過師長輔導,患者情緒有所紓發後,症狀可不藥而癒,或可使用讓神經鎮靜藥物緩解。

病毒來討債3/兒童急診爆3倍!全家吐成一團 專家提醒「呼吸都會被傳染」
年節期間醫院人滿為患,除了因天氣寒冷引發心血管疾病就醫潮之外,兒童病房也熱鬧異常,原來他們都感染諾羅病毒,而且幾乎是「一人中,全家中」,幾乎全家都又吐又拉,專家提醒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甚至吸入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都有機會中鏢。諾羅病毒是種容易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的病毒,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肚子痛、發燒、脫水等,且傳染力非常強。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任陳錫洲表示,諾羅病毒好發於天氣冷時,農曆春節前已有一波幼兒感染,最新一波感染則是因為過年期間聚會接觸增多,兒童急診數量增加3倍左右。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諾羅病毒俗稱「腸胃型感冒」,大人、小孩都會感染,通常會先嘔吐,大約2天後變成腹瀉,兒童症狀較為明顯,目前無疫苗也無專門藥物,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陳錫洲說,患者年紀越小、症狀就越嚴重,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若是發燒與上吐下瀉太嚴重,甚至可能出現脫水情況,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也要補充水分,必要時需補充電解質。諾羅病毒傳播力非常強,患者所觸摸的所有物品都要以稀釋漂白水消毒,嘔吐物與排泄物也要特別處理。(圖/CTWANT資料照)禾馨小兒科醫師陳映庄曾在臉書發文提醒,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如食用被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眼、耳、鼻,或與感染諾羅病毒的病患密切接觸,甚至吸入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就可能遭到傳染。陳映庄提醒,目前並沒有諾羅病毒的疫苗可以施打,只能透過勤洗手、把食物煮熟後再吃等方式,避免感染諾羅病毒,此外,噴酒精消毒也不能預防諾羅病毒,建議用稀釋漂白水消毒手容易摸到的地方。疾管署則提醒,若想降低同住家人感染諾羅病毒的風險,患者的衣物、床單要立即更換,馬桶、門把、電燈開關、遙控器等常接觸的器物表面,也建議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不可直接沖入下水道。

天花板狂傳叩叩聲吵整天 醫忍半年抓兇手「不是樓上鄰居」
藝人隋棠被爆噪音擾鄰,和鄰居誰也不讓誰,雙方互相指控,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此事也讓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十分有感,想起10多年前工作時租在1樓,剛搬進去就聽到樓上「叩叩」聲,一整天都持續,讓他感到困擾,觀察半年後才發現,樓上的聲音原來不是樓上製造的。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在臉書專頁《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 - Dr.陳木榮醫師》提到,10多年前在竹北工作租屋時,剛搬進去就發現樓上會發出「叩!叩!」聲,剛好就是2下,他甚至拿聽診器聽,而聲音的最大的位置在書房天花板,「這個聲音不是小孩跑跳的腳步聲,也不是拉動桌椅的聲音,發生的時間不規律但是很煩人」。陳木榮猜測,樓上可能住了位年邁的長輩,坐在搖椅上前後搖動,才會發出「叩!叩!」的聲音,加上聲音總在半夜12點前出現,偶爾1、2次把他吵醒,因此他一直沒去反應。比較苦惱的是,聲音的高峰是每天早上6點半以後,總會持續2、3小時,到了9點多以後才會減少,傍晚5點多又開始,同樣持續2、3小時。陳木榮發現天花板傳來的聲音,並非樓上鄰居製造的。(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半年多來,陳木榮他一直忍受這個聲音,直到某天下午看著窗外,突然發現外面就是馬路,旁邊是地下停車場的車道入口,只要有車子開進停車場,1秒鐘後天花板就會傳出「叩!叩!」的聲音。他隨即走到停車場觀察,發現停車場最下方有一條排水溝,排水溝上方有一個鐵柵欄蓋著,每輛車前輪經過鐵柵欄,就會「叩!」一聲,後輪經過又會再「叩!」一聲。陳木榮發現,這個聲音經由整棟大樓鋼筋水泥的傳導,傳到他房間的正上方,他靈機一動,拿了幾條抹布塞在鐵柵欄的隙縫邊,從此就不再聽到「叩!叩!」聲,他很慶幸自己找到原因,後來偶爾會看到網友抱怨樓上樓下的聲音,甚至有人明明不在家,卻被樓下鄰居抱怨噪音,這時就會熱心解答:「樓上的聲音有可能是樓上發出來的,但是可能不是樓上製造的」。

已婚男醫師被雙寶媽突襲告白「我的LINE置頂你」 秒求饒:別害我睡公園
對許多新手媽咪來說,最怕遇到還無法流暢溝通需求的幼兒生病,也因此,許多小兒科醫師,就成為媽媽們的明燈。但兒科醫師徐嘉賢最近透過社群分享,某天有一名雙寶媽在他的診間,突然其來對他「真情告白」表示,對方是她除了老公之外,「你是我在LINE裡面,頂置的第二個男人!」讓徐嘉賢當場語塞。原來徐嘉賢之所以被已婚媽咪在LINE置頂,是因為要方便幫小孩掛號,讓他鬆一口氣直呼,「請不要害我睡公園,最近外面冷得很。」徐嘉賢醫師最近在「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臉書提到,前幾天一位媽媽帶著兩位兄妹來看診,他觀察這位平時一打二動作幹練、口齒清晰的雙寶媽咪,自從他們醫院開業以來,時不時就會帶著兩位孩子來診所報到,一下子過敏、一下呼吸道融合病毒、一下腸胃炎等,讓徐嘉賢對這位媽咪,留下深刻印象。徐嘉賢醫師提到,但這次這位雙寶媽咪看完診的時候,媽媽卻莫名整個人欲言又止。後來這名媽咪一手抱著孩子,一邊有感而發的對徐嘉賢醫師說,「醫生,你知道嗎?你是我…除了我先生以外,你是我在LINE裡面頂置的第二個男人!」徐嘉賢醫師坦言,他當下整個人嚇了一大跳,也對於這位媽咪突如其來的「告白」,不知道要回應什麼。後來雙寶媽咪接著說,「因為你…的診所太難掛號,而且我也要隨時留意看診進度,所以就乾脆把你的官方LINE頂置在最上面,比較方便。」這才讓他鬆一口氣,「噢!…原來是這樣!」徐嘉賢後來在社群發文提到,這位媽媽把他在自己的LINE上釘選置頂,雖然立意良善,但他還是忍不住說,「但請不要害我睡公園,最近外面冷得很。」結果引來同為媽媽的其他網友回應:「可以去這位媽媽家裡睡~(逃~~好啦我先自掌嘴)」、「(默默舉手)我跟這位媽媽一樣,置頂的男性除了先生以外就是徐醫師了。」

男童感冒看診無意揭露「爸媽睡覺不穿衣」 醫冷靜應對化解尷尬
小朋友的童言無忌能讓大人為之一笑,也能捏把冷汗。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遇過的一樁趣事,一名5歲男童在父母的陪同下來看病,竟無意間說「爸媽晚上睡覺都沒穿衣服」,讓現場的氣氛頓時降至冰點,幸虧大人紛紛裝作沒聽到,陳木榮也順勢打了圓場,才及時化解尷尬。陳木榮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名5歲男童因為感冒身體不適,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就診;之後對於媽媽表示,由於兒子很會流汗,不曉得如何幫孩子穿衣服,他回覆「跟爸爸媽媽穿得一樣多就好」,強調在夏天應和父母穿得一樣多,冬天若怕孩子太冷就再幫他多加一件衣服即可。孰料男童隨即透露,因為現在是夏天,「那我晚上睡覺可以不用穿衣服了,因為爸爸媽媽睡覺都沒穿衣服。」此話一出,讓當時現場的氣氛頓時降至冰點,男童的爸爸立刻推了一下兒子的頭,至於媽媽則裝作沒聽到,而陳木榮只好順勢打了圓場,提醒男童就算沒穿衣服,也要記得蓋被子以免著涼。陳木榮藉此呼籲,家長若與孩子聊到和「性」有關的話題,可用正常的角度教導,建議不要為了避免尷尬而隨意編造「你是石頭蹦出來的」之類的謊言,到最後恐怕都會出問題,不妨直接告訴他一些器官的名詞,不必過度擔心。陳木榮呼籲,家長若與孩子聊到和「性」有關的話題,可用正常的角度教導,不必過度擔心。(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

諾羅席捲全台…兒科醫也中鏢「狂瀉到只能睡馬桶旁」 3症狀注意「咳血快就醫」
人際互動頻繁的農曆新年假期開跑,但根據疾管署監測發現,國內光是本月8日至14日,全國門急診因腹瀉就醫的人次,就快破14萬人次,高於去年同期;且這波的腹瀉所檢出的病原,主要以諾羅病毒為大宗,過去四周更爆出64起腹瀉群聚通報,也較去年同期56起還高。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就在臉書發文坦承,自己也是諾羅病毒的中獎者之一,他除了揭示感染諾羅病毒的三大典型症狀,也提醒有些諾羅的幼童患者,在劇烈嘔吐時甚至會咳出鮮血,務必要趕快就醫。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國內這波諾羅病毒流行,包括大人小孩都有可能中獎,而他也是那個最近這波中鏢諾羅的患者之一。他還悲情的表示,「前兩天腹瀉的頻繁程度,根本就要逼我睡在馬桶旁邊。」林智葳提醒,諾羅病毒的病程又兇又猛,患者在初接觸病毒,經過1到3天潛伏期後,就會陸續開始出現三大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全身無力、噁心嘔吐、絞痛腹瀉等症狀,發燒可能在第一天時較為輕微,通常在第二天會燒得特別厲害,有時甚至會在退燒藥效失去作用前,又突然體溫燒起來,此時可考慮提前服用另外一種退燒藥物。至於嘔吐,林智葳觀察,通常是在病發的第一天就出現,但也有些病人只會有些許的噁心感,沒有到真的嘔吐;而有些小孩則是在劇烈嘔吐時,甚至會因為兔太劇烈而咳出鮮血,這就是所謂出血性胃炎,必須立即就醫觀察。而很多人會有的腹瀉,通常是到第二天後才會出現,大部分的病人都需要約7到10天,糞便才會真正恢復正常。

小二妹常發呆「當機8秒」原來罹這病 媽自責大哭:我罵了她3年
對於許多家中孩子已經進入校園生活的家長來說,就算可以不在意學習的分數成績,但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在學習時不要分心,看待課業可以專心一點。小兒科醫師陳木榮日前分享一名病例提到,有的孩子會頻繁發呆,看起來放空不專心,有時候不是故意的,他日前收治過一名,因為「頻繁發呆」被爸媽帶來看診的小二女生,後來經過檢測發現,這位女童之所以出現短暫「當機」的發呆,其實是「癲癇發作」,媽媽當場聽了崩潰大哭,自責因為以為女兒不專心,前後罵了她3年。陳木榮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病例,曾有一名小學二年級女童被家長帶來看診,父母當時表示,孩子常常學習上不夠專心,希望醫師看能不能開藥給孩子吃,或是幫忙寫轉診單,協助她們到大醫院的兒童心智科檢查。陳木榮一問孩子平常的狀況,原來是媽媽發現,當她在教女兒數學時,多次看到孩子邊聽邊發呆,有時怒吼孩子「你剛剛在幹嘛?」女兒也呈現一片空白狀態,無法應答自己剛剛在做什麼。爸爸也補充舉例提到,他好幾次要求女兒,回家進門時要把鞋子收好,但女兒總是沒做好,還狡辯「爸爸沒有講過」。而就在爸媽講述女兒狀況的這段3到5分鐘時間內,陳木榮發現女童多次抿嘴,整個人呈現「暫時停住」狀態,他當下判斷可能是「癲癇小發作」。後來陳木榮當場測驗,要求女童對著一張白紙吹氣,但女童僅持續了1分鐘便停下動作,整個人像卡住一般,過了約5到8秒,才又恢復吹氣。後來陳木榮沒幫這位女童轉心智科,而是改轉腦神經內科檢查,過不其然經過腦波檢查依照,證實了陳木榮的懷疑。陳木榮表示,女童的媽媽得知孩子之所以看起來「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跟癲癇有關,當場在診間大哭,自責過去因為覺得孩子不夠專心,「我罵了她3年」,後來陳木榮趕緊安慰這位媽媽,,只要即早發現、治療,孩子的狀況就會改善,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