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今(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美日高峰會談,並於會後出席聯合記者會,被問到台海問題時,明確表態若北京當局武力犯台,美方將採取軍事行動保衛台灣。根據外媒說法,美國總統過去對兩岸關係均採模糊策略,拜登這次不僅正面回應,且態度強硬,讓在場美國官員相當錯愕。《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當時記者詢問拜登,美國不願以軍事介入俄國與烏克蘭間的衝突,如果中國以武力進犯台灣,「美國是否願意採取軍事行動保衛台灣?」對此,拜登明確回答「是的。」記者再追問「你願意嗎?」他隨後強調,「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紐時》指出,美國總統過去面對台海關係時,傳統上喜歡使用「戰略性模糊」策略,即便持續強調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決心,但對於兩岸爆發武力衝突時,美方是否介入及具體援台力道,回答通常相當曖昧;而拜登今天的表態來得十分突然,後續也沒有多做說明,就連在場的美國官員都深感錯愕。針對拜登說法,白宮隨後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強調美方將基於《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持續向台灣提供自我防衛所需的軍事物資,此承諾不變。我方外交部則回應,對拜登總統及美國政府重申堅守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中國對台海安全構成的挑戰,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切。我國政府堅定捍衛台灣自由民主與安全的決心從無改變,會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及日本等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捍衛台海安全,以及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同時促進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5月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對美國總統拜登關於美軍準備參與台灣防禦的言論發表評論。汪文斌表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將採取「強有力的行動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敦促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謹言慎行。汪文斌說:「中方呼籲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恪守不支持台獨的承諾,在台灣問題上謹言慎行,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美國總統拜登今天(23日)在日本與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記者會時就台灣問題表態。他在答覆記者有關「如果中國(大陸)攻擊台灣,美國是否會防衛台灣」的問題時回答了「會」。
美國總統拜登亞洲行23日出席美日元首峰會,在會後聯合記者會指出,如果北京犯台,美國將動用軍事力量保衛台灣。外交部今天表示,中國對台海安全構成的挑戰,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切。我國政府會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及日本等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捍衛台海安全。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於本(5)月23日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峰會後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指出如果中國犯台,美國會以武力保衛台灣。白宮也隨後重申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美方是基於《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向台灣提供自衛軍事手段,此承諾不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拜登的說法摒棄了美國總統在概述美國會如何應對這種動盪局面時,傳統上喜歡使用的「戰略性模糊」。拜登明確表示,與幫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入侵者相比,他願意為台灣做得更多。被記者問到「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你願意為保護台灣而介入軍事行動嗎?」拜登也直截了當回答「是的」。歐江安表示,外交部對拜登總統及美國政府重申堅守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表達誠摯歡迎與感謝。中國對台海安全構成的挑戰,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切。她強調,我國政府堅定捍衛台灣自由民主與安全的決心從無改變,會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及日本等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捍衛台海安全,以及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同時促進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美國總統拜登於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美日高峰會談。在會後的記者會上,拜登重新強調了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而在記者的詢問下,拜登更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會派遣美軍保衛台灣」。根據《福斯新聞》報導指出,當記者詢問到如果中國以武力犯台的時候,美國是否會願意採取軍事介入。拜登則是明確的回答「是的」,拜登也強調「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之後拜登也解釋「美國方面的確同意一個中國的政策,並且簽署了相關政策,同時也達成了所有預期。但如果中國想要通過武力取得台灣,那就是不行」。根據《彭博社》報導指出,在訪談中,拜登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根本沒有改變」。白宮發言人事後也重申了拜登的論點,表示拜登已經美國「一個中國」的政策,以及基於《臺灣關係法》下,承諾為台灣提供軍事手段來進行防衛。《彭博社》報導中指出,拜登這次明確的表明當中國武力侵台時,將會派遣美軍協助台灣防衛。這樣的回答其實與過往在台灣相關問題上保持「戰略模糊」的態度有明顯的差異。
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多次希望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機會。而在23日舉辦的美日高峰會中傳出,美國總統拜登明確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目前的成員名單有美國、英國、法國、中國與俄羅斯。但近年來因為中國與俄羅斯的因素,要求改革聯合國安理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而在23日舉辦的美日高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會議中針對聯合國內部的改革、強化達成共識。根據《NHK》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首次表態支持日本在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時擔任常任理事國的角色。
美國總統拜登昨離開韓國,抵達日本訪問,今(23)日上午將前往東京皇居會晤日本德仁天皇,接著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首次進行面對面會談,隨後將共同主持備受關注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IPEF)啟動儀式。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22日晚間證實,台灣未受邀出席啟動儀式,也不會被納入IPEF。拜登22日下午乘坐專機抵達東京美軍橫田空軍基地,有「末日專機」之稱的美國空中指揮機E-4B同時飛抵沖繩普天間基地。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林肯號也在21日首度停靠神奈川縣橫須賀軍港,艦上約有5000人。拜登隨後轉乘總統專屬直升機「陸戰隊一號」(Marine One)於下午近5時半從橫田基地起飛,抵達東京都港區六本木美軍基地後,改乘專車前往美國駐日大使寓所,會見包括豐田汽車總裁在內的日本商界領袖。預定今天舉行的美日峰會,除討論俄烏戰爭、東海與台海安全外,日本共同社指出,重中之重在於,確認美國以核武及常規戰力參與日本防衛的「擴大嚇阻」,另外,美日外交、經濟部長2加2會談將同時舉行。今日下午4時15分,拜登將在東京六本木宣布IPEF正式啟動,印度總理莫迪也將出席,其他領袖則以視訊方式與會。蘇利文昨受訪時證實,台灣未被納入IPEF,美方期望台海和平,不樂見片面改變現狀,也不希望見到軍事侵略。他強調,美方正尋求深化與台灣的經濟夥伴關係,包括在半導體與供應鏈等高科技議題上。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對於IPEF,我方可觀察兩大指標,首先美國是否加碼經濟、貿易上的優惠,其次是成員國加入的形式,與啟動時,其他國參與的熱絡度。台灣短期內被邀請的可能性不大,但長期來看,若無台灣加入,IPEF的成效恐大打折扣。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則認為,台灣想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有困難,也尚未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會希望藉由加入IPEF提升國際影響力,但目前IPEF細節皆未出爐,架構內容相當模糊,建議台灣應先多觀察後再決定下一步。24日登場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除了拜登、岸田、莫迪,即將出任澳洲新總理的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也將出席。此外,莫迪將分別與3位領袖舉行雙邊會議,隨後造訪當地印度社區、會見日商領袖,預計在東京停留40小時。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及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日歐盟峰會」時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外交部對今(13)日除了對日歐盟重視台海安全表示高度歡迎與由衷感謝外,並表示日歐盟的聯合聲明再次彰顯維繫台海和平穩定已是國際民主國家的高度共識。日本岸田文雄首相昨(12)日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及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東京舉行「第28屆日歐盟峰會」,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及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外交部發人言歐江安說,外交部對日歐盟聯合聲明重視台海安全表示高度歡迎與由衷感謝。聲明指出,日歐雙方都認為,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極為重要,並且對於香港局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狀況同樣深感憂慮,雙方對於有國家試圖片面改變現狀、在經濟上實施威壓,都同意要堅決因應。歐江安說,在威權體制向外侵略擴張,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民主秩序,造成國際局勢動盪不安之際,台灣將繼續與日本、歐盟國家等理念相近夥伴深化合作,共同捍衛國際正義與自由民主的共享價值。
南韓準總統尹錫悅10日將走馬上任,現任總統文在寅的任期截至9日午夜,為期5年的總統生涯畫上句點。文在寅9日發表卸任感言時說,希望新政府繼承發展往屆政府積累至今的成果,續寫大韓民國的成功歷史。文任內高調推動朝鮮半島和平進程,但最終未能取得良好成果,今後韓朝能否重啟對話,將是尹錫悅上台後的外交安保難題之一。外界普遍認為,南韓政權交迭後,尹錫悅新政府將在多方面走不同路線,但文在寅強調「承前啟後」的重要性。他說,沒有什麼比國民團結一心更重要,只有填平經歷選戰而加深的政治溝壑,走向國民團結之路,才能讓大韓民國朝著真正的成功大踏步前行。提及韓朝關係,文在寅表示,南韓民眾共同澆灌了迎接和平、繁榮、嶄新的韓半島時代的希望。韓朝關係未能更上一層樓,不能單怪南韓的決心和努力不夠,有些壁壘光憑我們的意志難以逾越。和平是生存和繁榮的必要條件,殷切希望韓朝重啟對話,繼續努力推動半島的無核化與和平的機制化。尹錫悅10日將正式就任總統,就職典禮活動於上午10時(台北時間上午9時)開始,11時許尹將抵達現場,並發表就職演說。演說的關鍵詞為自由、人權、市場、公平、團結,重點強調韓國再次騰飛,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的作用等。此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派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作為特別代表訪韓。南韓駐華大使張夏成9日表示,從以往中方的來賓規格來看,派遣更高級別的人士體現出南韓的份量、韓中關係的發展成果、中方對韓中關係的期許。文在寅當天也在青瓦台會見了王岐山。日本外相林芳正則作為首相岸田文雄的特使訪韓,將在出席就職儀式後與尹錫悅單獨會晤,傳達日本政府著眼於應對朝鮮而期待日韓合作的立場,並轉交岸田的親筆賀信。鑑於烏克蘭危機和朝鮮接連試射彈道飛彈,岸田9日指出:「面對國際秩序可能動搖的事態,我再次強烈感到了日韓、日美韓合作的重要性。」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局長、眾議員小倉將信今(3)日起至7日訪問台灣,期間將晉見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拜會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與外交部長吳釗燮等,另將參訪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市,並赴汐止五指山國軍公墓弔唁李登輝前總統。外交部對此訪問團來台,表達誠摯歡迎。訪團由自民黨青年局局長小倉將信擔任團長,團員包括眾議員鈴木憲和、鈴木隼人、山口晉、西野太亮,以及日本青年會議所幹部等共11人。外交部指出,小倉將信自去年9月接任青年局局長以來,曾視訊出席我國立法院主辦的「開放國會論壇」,也曾就尼加拉瓜與我國斷交事在推特有力聲援我國,以具體行動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日本自民黨青年局長期以來擔任對台交流的重要窗口,定期訪問台灣與我國各界就台日關係、國際局勢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歷任局長多擔任政府要職,例如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及前首相安倍晉三均曾擔任自民黨青年局長。歐江安說,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台日雙方始終持續深化合作交流。此次日本自民黨青年局組團訪台,更加彰顯台日間的堅實友誼。相信小倉局長率團來訪,定能進一步深化台日雙方在各領域的夥伴關係。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原定本月10日造訪日本與首相岸田文雄會晤後,將調整行程來台灣參訪,但根據裴洛西的發言人最新表示,裴洛西已驗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陽性反應,目前無症狀,而她所率領的國會代表團,這趟亞洲行將因此延後。周末訪台計畫確定延期。而針對裴洛西確診一事,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裴洛西議長是台灣的堅定好友,蔡總統向裴洛西議長致上來自台灣的關心,並祝福她能夠早日康復。綜合外媒報導,今年已經83歲的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經發言人證實,在採檢新冠肺炎時呈陽性,但目前並沒有任何症狀。裴洛西的副幕僚長哈米爾(Drew Hammill)稍早在推特發文提到,「議長本身已經完全接種3劑疫苗,目前沒事,感謝疫苗強大的保護力。」相關報導並指出,先前裴洛西接受採檢時,還是呈現陰性,不過卻在每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之前,採檢發現陰轉陽。而裴洛西原定本周末在訪日之後,要取消訪韓行程,改前往台灣。哈米爾也在推特宣布,國會代表團的亞洲行程,確定會延後參訪。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動搖國際秩序根基的行為,絕不允許這種以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在東亞發生。台海和平穩定對日安全與國際社會穩定十分重要。鑒於烏克蘭局勢,日考慮通過修改《國家安保戰略》,全面強化防衛力量。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今天(31日)在例行記者會中警告,台灣是中國的事,日方的手不要伸得太長,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區別。此外,岸田文雄還稱,有關在日本領土部署並共同運用美核武器的「核共享」政策,日本政府無意進行探討,但各政黨乃至國民探討沒有問題。吳謙表示,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個別政治勢力總是尋求各種方式,為突破戰後國際秩序、搞武力擴張製造藉口,近期又發出違背本國「無核三原則」的危險聲音,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警惕。吳謙表示,日本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應切實履行核不擴散義務。中方一貫反對核武器國家在他國領土上部署核武器。中方敦促日方深刻反省歷史,尊重亞洲鄰國安全關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而不是相反。
日本福島於16日深夜發生規模7.4的強震,福島與宮城沿岸都發布了海嘯警報,關東地區更有210萬戶停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目前截至當地時間17日上午8點,已有4死97傷的傷亡通報。而來台發展多年的日籍女星田中千繪近日才剛返日,就遇上福島強震,她也透過社群軟體回報她的狀況報平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呼籲民眾做好災害準備,未來一週都還可能有大規模的餘震。(圖/達志/美聯社)日本16日於本州島東部近海晚間接連發生6.4、7.3的兩個強震,隨後更是餘震不斷,據《NHK》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已緊急成立地震災害小組,並表示「在未來一週內左右,尤其是地震發生後這幾天,將還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餘震。」,呼籲民眾要做好準備,並承諾將以高關注程度採取一切可能的災害應變措施。田中千繪報平安,並推廣日本色彩豐富的便當。(圖/翻攝自田中千繪臉書)而在台灣發展多年的日籍女星田中千繪,近日才趁著拍戲空檔回日本和家人團聚,沒想到才回家6天,就遇上了日本強震,她也透過社群軟體報平安,表示「剛剛日本發生很大的地震。我跟我的家人都平安無事,請大家不用擔心喔。」,她也曬出日本的色彩豐富的便當,表示「這種便當最適合在日本的新幹線邊看風景邊吃」,希望能早日開放日本觀光,讓大家也品嘗到這樣的美味。
日本政府目前正檢討3月21日如期解除境內18地的「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希望能逐漸重回正常生活,18地包含東京都、大阪府等。以東京都為例,昨天新增9164例確診病例,較上週六減少1600多例,連續9天低於上週同日;截至昨天的7天平均單日新增8874.1例,是前一週的79.6%,已連續29天低於前一週。日本這18個地區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趨緩,截至10日止,除了青森縣、茨城縣及熊本縣外,其餘15地的新增確診病例都較前一週減少,可看出肆虐數個月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正逐漸進入收尾階段。日本政府11日在專家組成的防疫對策分科委員會上,將現行的「新增病例有減少趨勢且專用病床與重症病床使用率大致低於50%」的解封條件,改為「即使兩種病床使用率高於50%,如果新增病例有減少傾向且預期醫療負擔將降低」。以上述標準來看,這18個都道府縣在10日都已達到解封標準。配合日本即將到來的畢業及入學季,岸田政府有著恢復經濟活動、朝著將舉行參議院大選的夏季慢慢地重回正常生活的想法。但由於東京都政府內部仍有專家對解封持慎重看法,擔心疫情「一解封就會再爆發」,而且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恐成全面解封隱憂。因此,中央政府將在尊重地方政府意願的情況下做出判斷,一旦日本政府決定全面解封,預料首相岸田文雄最快16日舉行記者會,對外宣布這項政策方針。
有鑑於現在國際社會開始朝向「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日本也傳出當地政府計畫跟進,希望能在21日解除18個地區的「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讓民眾逐步恢復過去的正常生活。但如今在日本境內肆虐的Omicron亞型變種「BA.2」有可能成為日本全面解封的最大隱憂。根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指出,有鑑於東京等18個地區的疫情日漸趨緩,肆虐多個月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有明顯趨緩,日本政府有意在21日全面解除「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讓民眾回歸過去的正常生活。也由於日本先前已經修改解封標準,即便像千葉縣、神奈川縣、愛知縣、京都府、大阪府及兵庫縣等6處的專用病床使用量突破50%,只要新增病例有明顯減少,就可以符合解封標準。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日前表示,目前第6波疫情已經進入收尾狀態,在兼顧防疫與社會經濟的考量下,要如何解封、相關政策要如何安排,變得是日本政府的思考重點。而報導中也指出,如果日本政府要真的解封,預計首相岸田文雄將會在16日舉辦記者會說明。而也有專家擔憂,目前日本境內主流病毒株變成是更難以偵測的Omicron亞型變種「BA.2」,憂心BA.2很有可能成為日本全面解封的一大隱憂,如果在日本春假前解封的話,擔憂會造成疫情反彈。綜合外媒報導指出,Omicron亞型變種「BA.2」的傳染力疑似更強於Omicron變異株,又被稱作「隱形Omicron」,已經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至少40個國家被發現,並已在丹麥和英國迅速傳播,早期的報告顯示它似乎並不比Omicron原始毒株更致命。而BA.2目前並不被認為是「值得關注的變體」,但由於它正在許多國家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要求全球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監測這一趨勢,並研究這種新的亞型毒株。
日本311東日本大地震至今已經11年,當時發生規模9.0的海溝型地震,震後30分鐘引發大海嘯,一共造成超過22000多人死亡及失蹤,而且到現在仍有近4萬人過著避難生活,沒辦法回家。根據日本警察廳數據,至今確認的死亡和失蹤人數為18423人,截至本月,因疏散而導致身體狀況惡化,被判定為「地震相關死亡」的人數為3786人。而因為災害被迫撤離的人數為38139人,這些人到現在還無法返鄉,雖然人數有下降,但人口也在減少,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3個縣的40個地方政府在地震事故中遭到嚴重破壞,其中28個地方政府人口比地震前少了10%以上。到現在仍有38000多人過著避難生活。(圖/達志/美聯社)地震和海嘯對日本的威脅迫在眉睫,包括受災地區,日本內閣府去年12月在研討會上宣布,若從北海道至岩手縣海岸的「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為震源區發生M9級的最高級別地震,最多將造成19.9萬人死亡,預估北海道和東北地區受災嚴重,需要政府及個人採取因應防災對策。311地震事隔11年,日本政府今年並未舉行國家級追悼儀式,首相岸田文雄下午出席福島縣主辦的活動,岩手縣將首度對外公開基於罹難者家屬希望所製作的紀念碑,上面刻有陸前高田市1709名海嘯罹難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