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運電巴園區開工! 總座:明年出貨挑戰千輛
巴士製造商成運汽車於彰化二林中科園區興建全台首座,也是全亞洲大陸以外最大的電動巴士產業園區,第一期建廠投資金額約18至25億元、佔地面積20公頃,預計2024年底完工,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表示,將提供900個工作機會,估年產能達2萬輛,且創造5千億電動巴士產值。昨(7)日舉行興建工程動土典禮,現場賓客如雲,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總統府資政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彰化縣長王惠美等人都受邀出席,還有超過40個海內外企業參與,包括台塑、大同、東元、緯創、國泰、國光、欣欣等等,就連日本東芝Toshiba、日本兩備集團也派代表到場,可看出此廠的重要性。成運二林電巴園區佔地20公頃,結合上下游供應鏈與自動化的智慧生產線,年產量KD件2萬輛,與CBU整車6千輛。同時也配合交通部推動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成運汽車預計今年底將交車350輛,明年上看千輛。此外,第一部採用東元的國產馬達電動巴士,將於今年9月以每個月25輛、到年底共100輛的數量出貨,明年則提升至每個月50輛。現場賓客如雲,舉行動土儀式。(圖/劉芯衣攝)成運汽車總經理吳忠錫也告訴CTWANT記者,電動巴士產業園區將分成兩期投資,第一期以車輛生產為主;第二期則建置馬達與電池生產線,馬達將與國內自主研發車用馬達的業者合作,總投資估達75億元,而兩期的設廠時間間隔不會超過1年半。至於海外市場方面,吳忠錫也說最快明年第二季會在日本市導入7米中型電動巴士,在2025年有望每年交車500輛。印度市場也已洽談,目前鎖定清奈、孟買,其中清奈共500輛柴油車要汰換為電動車,孟買則預計在2040年全面汰換現有2萬輛燃油公車,後續一片看好。不僅如此,巴拉圭、新加坡和美國也都在洽談中。展望成運未來發展,吳忠錫指出成運今年預計交249輛示範型計畫電巴、39輛一般型電巴共288輛,明年加入外銷市場供應,看好整體出貨破700輛,甚至挑戰千輛目標。

加強兩國醫衛合作 巴拉圭衛福部長訪台
巴拉圭衛福部長波爾巴夫婦偕該部國際關係司司長伊菈素絲塔7日至11日訪台,外交部今天表示,波爾巴此行將進一步加強兩國醫衛合作與交流,並深入瞭解我國政經發展及醫衛成就。我國南美洲友邦巴拉圭日前甫舉行總統大選,支持與台灣維持邦交的執政黨「紅黨」候選人貝尼亞勝出,將於8月就職。此次來訪的波爾巴為現任巴拉圭衛福部長,外交部指出,波爾巴是應我國之邀訪台,外交部表達誠摯歡迎。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指出,此行為波爾巴首度訪台,在台期間將拜會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及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並接受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款宴,另將視察巴拉圭駐台大使館,參訪國泰綜合醫院、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台北101大樓、國立故宮博物院及台北孔廟等經文設施。他說,波爾巴為心臟外科醫師出身,具備中央及地方衛生單位完整行政資歷,於2021年3月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臨危受命接任衛福部長並成功管控疫情。波爾巴任內曾四度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會議為我執言,堅定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堅信我國能對國際公衛議題及全球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貢獻。劉永健表示,台灣與巴拉圭建交近66年,兩國在公共衛生領域攜手執行「衛福部醫療照護品質提升計畫」,並將「醫療資訊系統」(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導入巴國191間公立醫療機構,大幅提升巴國醫療品質與看診效率,深獲巴國人民肯定。他說,波爾巴此行訪台將進一步加強兩國醫衛合作與交流,並深入瞭解我國政經發展及醫衛成就。我國將與巴國賡續合作,追求兩國人民的健康與福祉,並於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並肩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與巴拉圭總統當選人通話 蔡英文:感謝多次重申對台灣的支持
我國於南美洲的唯一友邦巴拉圭今年4月30日舉行總統選舉,由支持與台灣維持邦交的執政黨候選人貝尼亞(Santiago Peña)獲勝。總統蔡英文今(5)日與貝尼亞通話。總統蔡英文表示,謝貝尼亞在多次受訪時都重申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支持。總統蔡英文表示,在這次選舉中,臺巴邦交受到國際關注,感謝貝尼亞當選人在多次受訪時都重申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支持,也表達維繫及強化台巴邦誼的堅定立場。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與巴拉圭關係緊密且友好。阿布鐸總統任內,雙邊合作計畫皆獲得良好成效,因此期待雙方未來在緊密邦誼及現有良好基礎上,能更積極強化在農業技術、公衛醫療、教育計畫、電動運輸等領域合作。貝尼亞則是在會談中表示,感謝總統蔡英文的祝賀,而總統蔡英文過去訪問巴拉圭時,他正財政部長,因此與總統蔡英文見過面。且22年前,他也訪台參與研習班,所以他與台灣早有淵源,希望能盡速訪問台灣與蔡總統會面,期盼未來兩國能持續深化交流、共同合作。

選舉勝出 巴拉圭準總統:加強台巴之間的情誼與合作
我國南美洲友邦巴拉圭上月30日舉行大選,友台的執政黨候選人貝尼亞(Santiago Pena)當選總統,外交部昨表示,我國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已當面見到貝尼亞,並代表蔡英文總統表達祝賀。貝尼亞2日透過推特(Twitter)回覆賀電時表示:「巴拉圭將繼續加強台巴兩國之間的歷史性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蔡總統1日於推特以西班牙文發文祝賀貝尼亞在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成為巴拉圭新任總統,並表示:「期待進一步加強我們國家的長期關係,並看到巴拉圭政府和人民在您的領導下繁榮昌盛」。貝尼亞2日回覆蔡總統稱:「非常感謝蔡總統的美好祝福,我們將繼續加強兩國之間的歷史性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並在文末附上巴拉圭及中華民國的國旗圖樣。除了中華民國外,貝尼亞2日時也同樣在推特上回覆了各國元首及外交部的祝賀推文,其中包括美國國務院、法國總統馬克宏及烏克蘭、以色列等國。至2日截稿為止,中國外交部並未向貝尼亞致賀電,及有任何祝賀發言及表態。路透報導,對於選舉結果,一位在巴拉圭觀選的歐洲高級外交官表示:「這讓台北鬆了一口氣、這給了他們更容易的選擇。」但路透也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表示,由於巴拉圭需要縮減龐大的財政赤字並提振經濟,貝尼亞對台灣的支持可能會面臨壓力。他與台灣的關係可能也不像現任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itez)任期內這樣。針對是由蔡英文總統或副總統賴清德出席巴拉圭8月15日舉行的總統就職典禮,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建表示,目前巴拉圭大選剛結束,相關就職典禮安排,與參加就職慶賀團相關規畫,外交部會適時對外說明。

快訊/巴拉圭總統大選出爐! 挺台執政黨候選人佩納當選
我國南美洲友邦巴拉圭於當地時間4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代表右翼保守派執政黨「紅黨」(Colorado Party)的總統候選人佩納(Santiago Peña)以45%的票數大幅領先,最終自行宣布當選。國內貪腐問題,以及是否維持與台灣的邦交關係等議題長期主導了該國的大選主軸,外界普遍預期「紅黨」在這場大選中將遭遇主要在野黨總統參選人阿列格雷(Efraín Alegre)的嚴峻挑戰。根據Atlas Intelligence於4月5日發布的最後一次民調顯示,阿列格雷的支持率為38.1%,微幅領先佩納的36.4%。沒想到這次從總統大選開票開始,佩納就逐步擴大領先,最終以45%遠優於預期的得票率,自行宣布當選。由於巴拉圭建立新電子投票系統,處理排隊人龍形成延宕,一些投票所在當地時間下午4時法定投票時間結束後仍繼續開放。

巴拉圭早晚會與北京建交!前官員:需要中國的市場和資金
台灣在南美洲唯一邦交國巴拉圭30日將舉行總統大選,朝野兩大黨候選人勢均力敵,呈現拉鋸戰,而選後巴國是否會與台灣斷交轉投向中國,受到美中台等各方的關注。不過,一名前巴拉圭官員表示,無論是執政的「紅黨」或是反對派候選人當選,巴拉圭遲早都會與北京建交,因為巴國需要中國的市場和資金。外交部稱 持續跟新政府深化合作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指出,過去一再證明,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包含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多明尼加等,並未在與中國建交後從中國市場中獲益,反而是造成對中貿易的巨大逆差。劉永健強調,巴拉圭在30日總統大選後,無論任何政黨候選人當選,我國都將持續跟巴國新政府攜手深化各項合作與交流,讓對方看到我國強化雙方關係的誠意。巴拉圭右翼經濟學家潘尼亞(44歲)代表紅黨參選總統,主要對手是中左翼在野聯盟的政治老將艾里格里(60歲)。潘尼亞主張與台灣維持逾65年的外交關係,艾里格里則質疑並未從台巴邦交獲益,而巴國的大豆和牛肉需要中國市場,他表明若勝選將改與中國建交。據AtlasIntel民調,艾里格里支持率34.3%,微幅領先潘尼亞的32.8%。但民調第3的候選人顧巴斯近來支持率上升,增添了不確定性。中國市場和資金 對巴國吸引力大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28日舉行線上研討會,前巴拉圭財政部、產業暨商務部首席顧問馬錫(Fernando Masi)在會上說,無論何人勝選,遲早都會與中國建交,因為若不這麼做,「就像不與歐盟或美國建交一樣地不明智。中國是經濟大國。」他指出,中國與巴國建交也有好處,在政治方面減少台灣的邦交國數量,能強化一個中國論述;在經濟層面,少了巴拉圭阻礙,可能促成中國與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談成貿易協定。Mercosur由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組成,前三國均與中國有邦交。同場的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張培培亦指出,「巴拉圭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看到了戰略機遇,可以利用美中台之間的競爭態勢,敲定最佳經濟交易,以促進國家利益。」而在考量成本效益時,「這個決定很清楚。中國可提供更大的好處。」台灣需戒慎恐懼 避免陷外交困境據一項估計,2005年至2014年間,台灣平均每年對巴拉圭的發展項目投資400萬美元,另援助1480萬美元。但這與拉美國家獲得中國投資和市場的好處相比,相形見絀。巴拉圭的鄰國大多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總體而言,2005年至2020年,中國在拉美投資約1300億美元。不過,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拉美研究教授艾里斯(Evan Ellis)則呼籲,巴拉圭應以薩爾瓦多、巴拿馬等台灣前邦交國為戒,投抱中國只有少數人得利。他指出,外交轉向中國並非如外界想像「浪漫」,以為人人都能致富。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認為,外交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傳巴拉圭遲早要與台灣斷交也毫無依據,但也不能說不會斷交,因巴拉圭與中共貿易逾20億美元,且屬於入超,若巴拉圭與中共建交的話,未來可透過外交特殊安排或市場機制等有望變成出超,因此20億美元與台灣2億美元相較起來,中共的市場吸引力大,台灣在這方面需戒慎恐懼。黃奎博指出,台灣若真與巴拉圭斷交,台灣在南美洲就沒有邦交國,也必須面臨在國際組織上的動員減少,因為能幫台灣正式提案要求的邦交國也更少,而台灣需要中大型國家的邦交國,才有夠大的動員能量,避免台灣陷入外交困境。

巴拉圭總統大選明投票 挺台候選人民調落後恐陷苦戰
台灣在南美洲的唯一友邦巴拉圭,將在30日舉行總統大選。最新民調顯示,支持與中國建交的反對黨候選人艾里格里(Efrain Alegre)取得些微領先。對於艾里格里若勝選就將與台灣斷交的說法,巴拉圭駐台灣大使費卡洛(Carlos Fleitas)接受英媒採訪時表示:「這對巴拉圭來說將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但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28日表示,無論任何政黨候選人當選,都將持續跟巴國新政府深化合作交流,讓對方看到我國強化雙方關係的誠意。巴拉圭本屆總統大選將是近年來競選最激烈的1次。巴拉圭偏右的執政黨「紅黨」(Colorado Party)70年幾乎未曾中斷執政,但美國近日因貪腐制裁多位紅黨領導人,貪腐議題讓本屆紅黨總統候選人潘尼亞(Santiago Pena)陷入苦戰。這讓中間偏左的反對黨聯盟共同推出的總統候選人艾里格里目前在民調上取得些微領先。根據民調機構AtlasIntel的最新調查,來自「真正激進自由黨」(PLRA,又稱藍黨)的艾里格里支持度最高達34.3%,略微領先;潘尼亞則是32.8%;反現有體制、支持右翼獨裁的國家鬥士黨(National Crusade Party)候選人庫瓦斯(Payo Cubas)則以23%的民調,位居第三。艾里格里近日曾表示,一旦勝選就會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發展關係,以振興巴拉圭的畜牧和糧食產業,並稱巴拉圭並未從與台灣的邦交關係中獲得足夠利益。英國《衛報》28日報導,巴拉圭駐台灣大使費卡洛(Carlos Fleitas)就此表示:「這對巴拉圭來說將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與台灣的關係不僅僅是經濟關係,我們擁有相同的自由和正義價值觀。」費卡洛並補充,台北正在密切關注這場在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的選舉。但報導也引述巴拉圭政治學者杜瓦蒂(Rocio Duarte)的話說,對巴拉圭選民來說,與台灣的關係並不重要。劉永健指出,台灣和巴拉圭關係長年密切友好,高層頻繁互訪、人民密集交流,近年來雙邊貿易關係也穩定成長,台灣也成為巴拉圭最主要的豬肉、牛肉市場之一,共同推動農漁業;過去一再證明,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包含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多明尼加等,並未在與中國建交後從中國市場中獲益,反而是造成對中貿易的巨大逆差。

女毒蟲百元賤賣3歲女兒 1天後慘被男友姦殺
近日巴拉圭一位42毒蟲媽,因為缺錢買古柯鹼,她竟然以10英鎊(約新台幣383元)的價格,把3歲女兒賣給毒販男友,隔天女兒就被姦殺,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據《每日郵報》報導,42歲媽媽薩利納斯(Aurelia Salinas)為了買古柯鹼,以10英鎊(約新台幣383元),把3歲女兒麥達(Luz Maida)賣給男友,24小時後,鄰居在一間廢棄房子發現麥達血跡斑斑的屍體。當麥達在半夜被媽媽叫醒,交給一位陌生男人,她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據監視器畫面顯示,麥達試圖逃離魔掌,但還是被帶走了,薩利納斯的男友一隻手臂抱著她,防止她掙扎。初步報告顯示,麥達姦殺了這名3歲女童,而麥達因窒息而死。據報導,當地人對此案很憤怒,想對薩利納斯處私刑,而薩利納斯也向警方認罪後遭逮捕,她的男友後來也承認謀殺,據說還有一名17歲少年是共犯。據了解,有300名當地人參加了麥達的喪禮,還有一些人燒毀了發現麥達屍體的房子。調查人員說,薩利納斯的家庭充滿悲劇,她還有7個孩子,其中1名12歲女孩,在薩利納斯的允許下,讓一名30歲男子對她性虐待,這2起案件目前都在調查中。

巴拉圭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又開砲:與台灣建交失去太多機會
我國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將於本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對此,主要在野黨總統參選人阿列格雷(Efraín Alegre)日前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才表示,巴拉圭與台灣的邦交阻礙了大豆和牛肉出口至大陸市場的契機,巴國並沒有從這段外交關係中獲得足夠的好處。如今他又再度開砲,認為台灣多年來並未與巴拉圭一樣,為這段關係做出等價的犧牲,「台灣應承認並補償巴拉圭在這段外交關係中的損失,這才公平!」綜合《彭博社》、《路透社》的報導,阿列格雷先前就曾表態,若他當選總統就會與大陸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阿列格雷18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重申,巴拉圭在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中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目前這種邦交關係是不夠的,如今我們已處於關鍵地位」,因此將會基於國家利益和國際政治盟友來處理這個問題。如今阿列格雷在當地時間24日又再度開轟,直指巴拉圭「與中華民國建交失去了太多機會」,「台灣應承認並補償巴拉圭在這段外交關係中的損失,這才公平!」如果他在4月30日的大選中當選,將會重新審視這段關係。根據Atlas Intelligence於4月5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阿列格雷目前的支持率為38.1%,微幅領先右翼執政黨總統候選人佩納(Santiago Peña)的36.4%。佩納先前曾表態,他上台後將會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關係。報導指出,巴拉圭是全球第6大黃豆生產國,且產量大多用於出口,此外還是主要的牛肉出口國。雖然巴拉圭目前沒有對黃豆課徵出口稅,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巴國與台灣的邦交關係阻礙了上述農產品進軍中國市場的契機。此外,巴拉圭去年財政赤字為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對此,中間偏左的阿列格雷受訪時表示,他傾向減少政府支出以撙節,「我們必須有條有理運用公共預算,必須在公部門實施緊縮政策,不能隨隨便便就說『如果缺錢我們就增稅』這種話」。報導稱,巴拉圭2022年的稅務負擔是10.4%,在南美洲地區屬於負擔較低的國家之一,但試圖增稅的舉措始終都在巴國政壇上面臨來自各行各業的阻力。執政黨總統參選人佩納則避免提到增稅問題,強調希望透過打擊逃稅、賄賂、挪用公款等行為來提高國家資金,「如果公部門不努力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私人單位很難放心繳納更多的稅款。」

《路透社》專訪再提「斷交問題」 巴拉圭總統候選人:與台灣邦交未獲足夠利益
台灣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將於本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對此,主要在野黨總統參選人阿列格雷(Efraín Alegre)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巴拉圭與台灣的邦交關係阻礙了大豆和牛肉出口至大陸市場的契機,巴國並沒有從這段外交關係中獲得足夠的好處,「我們會基於國家利益、以及在國際政治中的結盟來解決這個問題。」據《路透社》18日的報導,阿列格雷先前就曾表態,若他當選總統就會與大陸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阿列格雷這回接受專問時再度重申,巴拉圭在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中沒有獲得足夠的利益,「目前這種邦交關係是不夠的,如今我們已處於關鍵地位」,因此將會基於國家利益和國際政治盟友來處理這個問題。根據AtlasIntelligence於4月5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阿列格雷目前的支持率為38.1%,微幅領先右翼執政黨總統候選人佩納(Santiago Peña)的36.4%。佩納先前曾表態,他上台後將會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關係。報導指出,巴拉圭是全球第6大黃豆生產國,且產量大多用於出口,此外還是主要的牛肉出口國。雖然巴拉圭目前沒有對黃豆課徵出口稅,提高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但巴國與台灣的邦交關係阻礙了上述農產品進軍中國市場的契機。此外,巴拉圭去年財政赤字為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對此,中間偏左的阿列格雷受訪時表示,他傾向減少政府支出以撙節,「我們必須有條有理運用公共預算,必須在公部門實施緊縮政策,不能隨隨便便就說『如果缺錢我們就增稅』這種話」。報導稱,巴拉圭2022年的稅務負擔是10.4%,在南美洲地區屬於負擔較低的國家之一,但試圖增稅的舉措始終都在巴國政壇上面臨來自各行各業的阻力。執政黨總統參選人佩納則避免提到增稅問題,強調希望透過打擊逃稅、賄賂、挪用公款等行為來提高國家資金,「如果公部門不努力妥善運用有限的資源,私人單位很難放心繳納更多的稅款。」

巴拉圭恐成下一個宏都拉斯? 在野黨為了利益揚言:勝選就斷交
我國邦交國日前宏都拉斯宣布斷交後又傳出警訊,位於南美洲的巴拉圭將在本月底進行總統大選,目前支持度領先的在野黨候選人艾里格里就表態,若勝選將會從大陸與台灣中選擇利益較大者,更透露恐與台灣斷交。據《路透社》報導,大陸持續積極拉走台灣的邦交國,鎖定中南美洲的盟友們,美國官員也透露,接下來巴拉圭恐在選後變天。而巴拉圭目前的在野黨候選人艾里格里名調目前領先,以38.1%高於執政黨候選人潘尼亞的36.4%。艾里格里則在競選官網中指出,台灣與大陸「必須選擇能提供我們更好條件者(offers us better conditions)」,他認為「巴拉圭不能將情感置於政治利益之上」,若勝選會依據國家利益來決定外交政策走向。更認為與大陸建交,可以開拓巴拉圭的大豆與牛肉市場,加上大陸市場的貿易與投資,都會對基礎建設有所幫助。但這個說法執政黨候選人不以為然,執政黨候選人潘尼亞則表示,若他當選將繼續維持與台灣的歷史關係,強調巴拉圭與台灣60多年的邦交不會改變。

《衛報》:台灣僅剩13友邦 4駐台大使親曝「維持邦交原因」
宏都拉斯3月底正式宣布與維持82年外交關係的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英國《金融時報》3日也指出,台灣未來還有可能在4月30日的巴拉圭總統大選,以及6月25日的瓜地馬拉選舉後,失去這2個邦交國。屆時中華民國的友邦恐剩11國。不過《衛報》也為此訪問了4位駐台大使,指出他們各自皆因不同的歷史、主權或經濟因素,決定維持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據《衛報》的報導,自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以來,台灣已失去9個邦交國,目前僅剩的友邦幾乎都是發展中的小國,包括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貝里斯、瓜地馬拉、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拉圭、聖露西亞;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非洲的史瓦帝尼,還有歐洲的教廷共13國。報導指出,這些國家決定與中華民國維持邦交關係都有著各自的原因和動機,包括歷史、經濟利益、國家主權,以及小國間的團結。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其駐台大使柏安卓(AndreaClare Bowman)指出,「我們已將主權與台灣掛鉤。這是原則,是對一個決定自己道路的主權國家的尊重。」聖文森及格瑞那丁(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是個人口僅10.4萬的加勒比海小國,該國於2019年在台北設立大使館,並於同年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成員;去年8月美國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中國抗議後,該國總理龔薩福(Ralph Gonsalves)也隨即訪台力挺。吐瓦魯曾3度出任吐國總理的駐台大使潘恩紐(Bikenibeu Paeniu)表示,該國決定在1979年與台灣建交,是出自於意識形態和信仰,因為信仰基督教的吐瓦魯對共產黨相當警惕,派駐台灣也表明了兩國關係的重要性。不過,潘恩紐也暗示,儘管他認為沒有什麼能驅使該國改變對「真正朋友」的態度,台灣給予的慷慨援助也遠非中國貸款所能比擬,但台灣若減少或撤回撥款援助的話,仍可能改變吐瓦魯政府的看法。聖露西亞人口數不到20萬的聖露西亞曾在1997年和中華民國斷交,並於2007年我國政府增加援助後才復交,聖露西亞駐台大使路易斯(Robert Kennedy Lewis)就表示,儘管該國的外交政策並非取決於哪個國家「出價最高」,但台灣確實是目前該國最大的無償援助捐贈國。帛琉該國於1999年與中華民國建交,其駐台大使歐儒侃(David Adams Orrukem)回憶起當時的狀況表示,中國官員當時氣憤地衝進帛琉駐華府辦公室,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此外,旅遊業佔帛琉GDP的40%以上,但中國自2017年開始便禁止其公民赴帛琉旅遊,這讓歐儒侃表示,「我真的感受到了,但我寧願看到帛琉是一個具備強大適應力(resilient)的國家。」歐儒侃指出,現階段台灣和帛琉關係改變的機率很小,來自台灣的醫療援助,包含替重症病患提供醫療直升機等,對於帛琉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但他也坦承,要錢還是要安全的爭論總是一直存在著。對此,《衛報》也坦承,雖然台灣可以提供很多資源維持其邦交關係,但中國大陸明顯可以提供更多的貿易、旅遊和經濟利益。至於花錢賄賂別國元首和政客以爭取邦交關係的現象,《衛報》則指出,中國大陸和台灣幾十年來一直都存在不透明且非法財務賄賂的實例。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博士、台大法律系教授郭銘松也表示,「在秘密金援上,兩國政府可能沒有多大差別,我不認為台灣政府會完全放棄這種做法。」

英媒稱台灣恐再丟邦交國 瓜地馬拉將於6月選新總統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今(3)日的報導指出台灣可能很快就會再丟失友邦,像是4月底舉行總統大選的巴拉圭還有總統蔡英文總統才剛結束出訪的瓜地馬拉也即將在6月舉行大選。文章中指出,台灣與部分友邦的關係以提供發展援助而非投資,且在文章中引述一名我國派駐拉美的外交官稱他們真正想要的不是更多援助而是貿易及投資。《金融時報》指出,雖然蔡英文總統訪問我國中美洲友邦瓜地馬拉時受到軍禮對待,瓜國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Eduardo Giammattei)也在歡迎致詞中表示,蔡英文此次訪問「極其重要」讓瓜國「得以再次承認、肯定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這個場景宛如在「平行現實」,因為只有13個國家在外交關係上承認台灣,其他西方國家描述與台灣的關係皆為「非官方」。台灣可能很快就會再失去更多邦交國,因為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即將在4月30日選出新總統,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艾里格里(Efraín Alegre)已經預告希望能重新檢視轉向北京能獲得哪些好處,而巴拉圭的畜牧業長期以來持續遊說政府拓展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牛肉進口國。另外,瓜地馬拉也將於6月舉行總統大選,賈麥岱已經無法再度參選,因此讓台瓜關係未來走向不明。文章中指出,我國的其他邦交國則多為貧困、貪腐國家,而台灣與農業國瓜地馬拉、貝里斯等國家的貿易關係微不足道,雙方關係皆以台灣提供發展援助為主。儘管這類補助傳達了台灣的善意,但與部分國家希望從中國大陸獲得的財富相比可以說是相形見絀,另外總統蔡英文先前以表示不會與大陸進行「無意義的金錢外交競逐」。因此台灣正設法提供替代方案,一名駐拉美友邦的外交官透露,「他們真正想要的不是更多援助而是貿易及投資」,雖然我國可以鼓勵我國的公司企業來看看,但也沒辦法強迫他們來投資。有另一名外交官表示,部分友邦希望台灣科技公司投資,甚至希望能協助在當地打造晶片生產能力,像是半導體工廠,但那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就算是在投資環境良好的國家也常發生我企業難以投資的情形,主因在於當地基礎建設不足以及缺乏與主要市場的連結。文章也提到,儘管西方外交官及專家已敦促台灣優先與更強大的國家建立實質交流,像是近年來台灣已經深化與立陶宛、捷克的關係,但是這些關係仍無法取代外交上的正式盟友,這些友邦除了在國際場合中捍衛台灣外,若沒有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等友邦,總統也無法出訪。官員認為這項限制將會動搖民心士氣。

台宏斷交掀骨牌效應?專家分析「台灣0邦交」後果
宏都拉斯「脫台友中」引起國際高度關注,但作為風暴中心的台灣,部分民眾對此卻相當淡然,為這場上演超過半世紀的兩岸外交戰爭,寫下奇特的一筆。就有專家分析邦交國歸零以及非正式外交關係對台灣的影響與重要性。國際共和學會(IRI)駐台高級顧問柯爾(J. Michael Cole)向《CNN》表示,儘管台灣的經濟及安全不依賴正式盟友,但雙邊正式的外交關係依然很有價值,尤其是削弱北京對台灣主權的合法性主張,例如台灣10個邦交國在去年10月聯署致函聯合國祕書長,指責聯合國排斥台灣。但柯爾也指出,這些邦交國「都是小國,影響力也不大」。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台灣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則指出,雖然邦交國對台灣提供實質意義的支持,但假使邦交國歸零,真正意義上的影響可能不大。比如台方1979年與美方斷交後,華盛頓與台北的關係依然相當牢固,美國仍是所謂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者。因此,台美雖無正式外交關係,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依然在去年8月訪問台灣,現任議長麥卡錫也有意在今年4月會見總統蔡英文,加上多個歐洲國家政府人員頻繁訪台,以及G7對中國因裴洛西訪台舉行的軍演迅速表達擔憂,都顯示非官方外交對台灣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並一定程度挫敗中國搶奪台灣友邦的效果。不過,「台灣被斷交」所造成的內部及國際輿論影響仍然不可忽視,台灣現存「最大」邦交國巴拉圭的反對黨總統參選人,就以對中國貿易的經濟利益和對台灣斷交作為其選舉主軸,而一旦巴拉圭大選後倒向中國,勢必會引發比台宏斷交更大的國際風波及角力。

正式與宏都拉斯斷交 柯文哲:吹噓台美關係卻無法阻止邦交國斷交
宏都拉斯於今(26)日上午宣布與我國正式斷交。對此,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表示,對於宏都拉斯決定與中華民國斷絕長達82年的邦誼感到遺憾。柯文哲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自從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 台灣為拓展國際生存空間,開始對友邦進行經濟援助,而中國為打壓台灣也加碼經援競爭。台灣經常被予取予求,多年來台灣人民早已厭棄「 金援外交 」,但我國處境艱困,又必須仰賴友邦在國際間發聲,只能在「給錢當凱子」和「不給錢就絕交」間夾縫求生。柯文哲指出,中國箝制台灣國際空間的行為無助兩岸關係,只會增加人民的對立衝突,更造成兩邊政府有限資源浪費。柯文哲表示,也要呼籲總統蔡英文務實面對台灣的兩岸、外交問題,吹噓台美關係歷年來最好,卻無法阻止邦交國斷交。柯文哲指出,台灣與巴拉圭關係也可能生變,外交部在積極應變的時候也要維護國格,不要只靠放新聞來撇清責任。柯文哲表示,我們應該放棄「以金錢維繫關係」的思維,思索更靈活的外交策略,依先進國家的作法提供援助,過程完全透明化。台灣應善用與美、日、歐友好關係,深化雙邊乃至多邊合作,尋求更多理念相近的國家建立邦誼,避免自困於金錢擂台,我們要堅定、深耕,立足於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