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hop_ctwant_logo
search loading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3C
    • 品味
    • 健康
    • 星座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戰火英雄1/越戰難民從小立志當老師 有望成為台灣首位新住民校長

新北市汐止區金龍國小教務主任楊小梅,9歲時逃離烽火連天的家鄉越南,隨著家人來到台灣。但全家有9個小孩的楊家,父母實在無法負擔教養費用,楊小梅被迫與手足分離,在社福中心長大。國中前她靠著社會捐款讀書,高中、大學、研究所靠著自己半工半讀,加上手足資助完成學業,25年前她投身教育,作育無數英才,去年榮獲師鐸獎,更考取候用校長資格,即將成為台灣第1位具新住民身分的校長。楊小梅堅忍不拔、教學認真的精神,在去年獲得師鐸獎殊榮,總統蔡英文特別頒獎勉勵。(圖/讀者提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畢業的楊小梅(49歲),剛畢業時就在金龍國小服務,當時擔任輔導老師的她,不僅善於聆聽、觀察,更能夠貼近人心給予學生支持、鼓勵,她說:「我喜歡教孩子做夢,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像我一樣,站在屬於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楊小梅講話柔和的語氣中帶著堅毅,她說這是對與過往酸甜苦辣的累積。當她談到去年獲得師鐸獎的那一刻,語氣中盡是感恩,她驕傲的說:「師鐸獎是教育界最大盛事,我從未想過有一天站在台上的是來自越南的我。」1964年越戰爆發,且當時越南排華嚴重,楊小梅的父親不捨家人長期處於戰火又不容於社會,便透過管道帶著全家投奔台灣,但礙於經濟因素,一家人無法生活在一起。(圖/讀者提供)但鮮少人知道,暖如朝陽的楊小梅卻是經歷過了生離死別,1964年越戰爆發,楊小梅在戰爭結束前2年出生,因為父親是大陸廣東人,當時越南排華嚴重,楊小梅的父親不捨一家12口長期處在戰火中,加上不容於越南社會,便聯繫台灣親友,透過管道於1979年帶著全家逃離百廢待舉的越南,奔向自由但陌生的台灣。而飛機才剛降落,看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時,也宣告著一家人迎來自由,卻也被迫分散。走過家鄉的戰火、至親的分散,讓楊小梅身上流著一股堅強、不服輸的血液,支持她度過了許多孤寂、寒苦的歲月,這股力量也在她為人師長後,更加強大。楊小梅想起自己剛當導師時,班上有個弱勢孩子,常因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感到自卑,「我常常會告訴他和班上學生,跟別人不一樣,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有天他竟然跑到高樓層、站在窗檯上往下看,同學發現立刻跟上去勸他下來」。這一幕也讓當時的楊小梅感動萬分,「那個時候我才知道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大,讓班上的每位孩子都成為另一個我,幫助更多的人。」受到學校老師和社福中心阿姨的鼓勵,讓楊小梅從小就想當老師。(圖/讀者提供)

publish-icon 12月17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戰火英雄2/從小在社福中心長大 貧苦女投身教育「如蒲公英散播愛」

新北市汐止區金龍國小的教務主任楊小梅投身教育25年,作育英才無數,以愛心關懷每個孩子,讓孩子都在充滿愛的環境成長;但在楊小梅溫暖的背後卻藏著一段讓她每回想起,都還會落淚的故事。越南出生的楊小梅,剛出生就碰上越戰,父親透過在台灣的親戚將一家12口接到台灣展開新生活,但父母無力負擔所有孩子的教養費用,便將孩子分別送至寄宿學校、社福中心,楊小梅的童年幾乎都在社福中心度過,裡頭的阿姨不斷鼓勵她學習,讓她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教師,期盼自己如同蒲公英般,散播愛的種子。楊小梅9歲時來到台灣,遠離戰火、迎來自由,但卻礙於現實因素,必須與家人分開,由於父母剛抵台灣,經濟能力無法同時撫養9個小孩和1個奶奶,楊小梅的爸媽就咬著牙,讓其中5個較年長的孩子盡可能住校,而排行老6的楊小梅與其他年紀較小的3個孩子,就安置在社福機構,全家人只有到周末假日才能團聚,「我童年中最快樂的事,就是每次跟家人相聚的時光」。楊小梅笑著說。楊小梅家有9個兄弟姊妹,加上奶奶,家庭經濟不足支撐12人共存,只好將3個年幼的孩子安置社福機構,全家人唯有周末假日才能團聚。(圖/讀者提供)然而,未受過台灣教育的楊小梅,不僅不識任何國字,就連國語都不會講,楊小梅回憶,她到台灣進學校後才開始學注音符號,學習過程比其他同學落後,讓她有些自卑,「當時除了課業壓力,我還得照顧妹妹,對我當時的年紀來說,要擔負如此沈重的情緒,我現在想起來還是會鼻酸。」楊小梅噙著眼淚說,「我真的很感謝當時幫助我的人,也感謝自己從未放棄。」楊小梅說,學校的老師和社福中心阿姨時常鼓勵她多努力、多給自己機會,「阿姨常告訴我,『不會的事情,要想辦法學會,只有靠自己努力,才有機會突破困境』。」阿姨的一席話,深植楊小梅心中,讓楊小梅鼓起勇氣挑戰自我,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以及自我存在的價值。「就是阿姨在我心中埋下為師的種子。」楊小梅大學畢業後,一路從代課、科任老師、組長,一直到目前的教務主任、同時還是專任輔導老師,投身教育界25載,她從未喊過苦,因為她知道「只要用心教育,孩子就會像蒲公英一樣,四處散播愛,讓社會更溫暖」。來自越南的楊小梅,在學校也會教導學生一些基本的越南話,孩子們也學習得相當開心。(圖/讀者提供)

publish-icon 12月17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戰火英雄3/用生命故事教導學生  校友:畢業20年還是想到老師

去年師鐸獎得主楊小梅,是1名越南華僑,當年她逃離家鄉的烽火來到台灣,一路奮發向上,從代課教師到校長,楊小梅以自己獨特的身份為傲,用自身的故事激勵了無數學生,有畢業20年的學生,仍懷念那位像太陽一樣溫暖的小梅老師,就連同事也說,楊小梅是一位認真、專業的教育家,被她教過的孩子都很幸福。楊小梅出生在越南、成長在台灣,但她始終未因為特別的身份感到困惑,反而相當驕傲,「我受台灣教育、在台灣生長,雖然我是新住民第二代,但我可以自豪的說,『我就是台灣人』。」楊小梅會如此有感觸,是因為她發現許多新住民子女不了解母親的原生故鄉,就看輕自己的母親,對族群文化有不認同感,楊小梅為此也透過各種學習與訓練,幫助新住民母親培養創業能力,同時也會親身指導新住民母親該如何與家庭、孩子相處,「我做這些事,都會讓我想到我天上的母親。」「坦白說,我是直到遇到了許多同樣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姐妹,不斷訴說自己有多難融入台灣社會,才意會到我母親當時的處境有多艱辛。」楊小梅表示,目前許多新住民在適應上,都感到些許困難,更遑論四十年前的環境。「我的母親當年真的很偉大,一想到就很心疼。」來自越南的楊小梅,在學校也會教導學生一些基本的越南話,孩子們也學習得相當開心。(圖/讀者提供)曾是楊小梅導師班學生、目前已35歲潘小姐說:「小梅主任真的是傳遞溫暖的最佳代言人,是她用自己的生命故事來教導我們的,她真的是一位很棒的老師,我從國小畢業到現在快20年,還是時常想起她對我們說的每句話。」不僅學生對她感念在心,現任金龍國小教師汪以君也表示,小梅主任待人和善、體貼,人緣相當好,在校經常被孩子們圍繞,彷彿一個孩子王,劉嘉嘉說:「小梅主任是我見過最認真的老師,處處為孩子設想,能夠當她的學生真的很幸福。」楊小梅認為「只要用心教育,孩子就會像蒲公英一樣,四處散播愛,讓社會更溫暖」。(圖/讀者提供)剛考上候用校長的楊小梅說,自己經歷了四次失敗,直到第五次才考取校長資格,「有時候難免會挫折,但我知道想要讓學校的孩子都可以幸福學習、勇敢築夢,所以不管失敗多少次,我都會繼續努力。」憑著這股傻勁努力前進,楊小梅不但在去年獲得師鐸獎肯定,未來,她將成為全台灣第一位具新住民身分的校長。

publish-icon 12月17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小學主任佈置畢業典禮踩空墜樓亡 剛獲師鐸獎:我是老師我驕傲

22日新竹縣某小學發生一起不幸的死亡意外,一名44歲的蔡姓總務主任在佈置畢業典禮現場時,爬上校內活動中心頂樓要更換天花板,卻不慎踩踏到脆弱處,從4層樓高的頂樓掉落,同在舞台佈置場地的學務主任見狀,緊急將她送醫搶救,仍不治身亡。據悉,蔡主任是2020年師鐸獎得主,更曾於臉書寫下「我是老師,我驕傲」等字句,顯見她相當具有教學熱忱,發生如此的意外,著實令人遺憾。據悉,因這所小學即將舉辦畢業典禮,總務處和學務處忙著佈置典禮現場,22日上午7點左右,蔡姓總務主任和事務組長到活動中心頂樓欲更換天花板片,結果不慎踩到脆弱處,瞬間從高12公尺、4層樓高度的頂樓摔落地面。正在舞台處佈置的學務主任聽到墜落的巨大聲響後,立即呼叫救護車,將蔡主任緊急送醫搶救。然而傷勢過重,經過1個多小時的搶救,仍於上午9時35分宣告不治。其他老師趕緊將蔡主任緊急送醫。(圖/翻攝畫面)其他老師趕緊將蔡主任緊急送醫。(圖/翻攝畫面)蔡主任曾在臉書發文「我是老師我驕傲!」,顯見相當熱愛教學生涯。(圖/翻攝臉書)從蔡主任的臉書可以看到,她經常PO出與學校相關的生活照和貼文,對於學生盡心盡力,深受學生喜愛。她也在其中一張照片寫下「我是老師,我驕傲」,足以看出她對於任職教師的熱忱,她也獲得2020年的師鐸獎,如今卻為了畢業典禮而喪命,令人感到哀慟不已。該校校長也表示,全校師生都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會盡全力幫忙蔡主任的家屬處理後續相關事務,而23日的畢業典禮則會改移到別校照常舉行。

publish-icon 06月23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師鐸獎校長約砲不成 連續4天塗液體在對方車上

台中市曾榮獲師鐸獎的瑞井國小校長張昆鵬,某日性慾大起,傳訊約已婚、從事理髮業且相差20歲的黃女一起到摩鐵「談公事」被拒絕,他憤而連續4天朝黃女的汽車手把上吐東西並塗抹,但不知道是口水還是精液,學校家長聽聞後認為,該行為實在不應再為人師表。據了解,校長張昆鵬因理髮時而認識30多歲的黃女,雖然兩人差距快20歲,但互動漸漸頻繁,除了透過LINE上聊天,黃女還送他一支筆,張校長認為是可以開房間的暗號,開心的傳訊息給黃女「喝咖啡?」黃女答覆「好啊!」張男又傳「找個安靜的地方」黃女也回:「好」,他又再傳「那妳會排斥到汽車旅館嗎?那兒隱密性高」。黃女答覆:「你想到哪了?正常人會去的地方嗎?」「我對你太失望了!」張校長趕緊向黃女辯解「我是說摩鐵的咖啡比較好喝。」不久之後,黃女連續4天都發現在停放住處前的自用汽車,駕駛座車門門把上,被塗抹異物(不明液體),黃女認為此異物有腥味,應該是精液,氣得向警方報案,警方調閱監視器發現張男身影,他則坦承是自己吐口水。台中地院認為,張男邀約黃女上汽車旅館不成,先後4次藉端滋擾,妨礙其居住安寧,行為自屬不該,但因沒有進一步鑑定,無從認定是否為精液,加上其是校長身分,實在不應該,故處以7千元罰鍰。學校家長說:「約不成摩鐵沒關係,但是不要吐人家口水,實在沒禮貌」,不過校長這樣的壞行為,應該立即退休才對;教育局長楊振昇也痛批張男的行為根本不適任,將立即召開相關會議討論。

publish-icon 03月16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噁男約炮遭拒!竟抹「不明液體」 警一查:是師鐸獎校長

台中市一名已婚的黃姓女子,今年2月起就被曾獲師鐸獎的張姓國小校長約炮,她拒絕後發現汽車把手被塗抹散發濃濃腥味的「不明液體」,於是向警方報案。警方一查,發現竟是這位為人師表的張姓校長幹的好事!據《自由時報》報導,張男曾傳「妳會排斥到汽車旅館嗎?那兒隱密性較好」等訊息,黃女回覆「你想到哪了?正常人會去的地方嗎?」、「我對你太失望了!」明確拒絕張男邀約。沒過多久,黃女發現停在家門的汽車,連續4日於駕駛座車門把手被塗抹不明液體,而且還散發腥味。黃女認為是精液,嚇得急忙報案;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仔細查看後,發現竟是張男所為。張男到案坦承犯案,但說自己只是想約黃女「喝咖啡閒聊」,並非與黃女有感情糾葛,也對犯行表達歉意與懊惱,強調自己不是變態,塗抹在把手上的不是精液,而是口水。台中地院認定張男約炮不成就四次藉端滋擾,雖無鑑定不明液體到底是精液還是口水,但就算是口水也讓人心生嫌惡,以《社會秩序維護法》判張男7000元罰鍰。

publish-icon 03月15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雲林之光6】U12少棒國手胡振利 未來想進軍職棒

受到台灣近年來「少子化」影響,馬光國中青少棒隊的新生招募也出現問題,像今年國一生原本招考32人進球隊,現在只剩下15人。校長林玉彬說,這些小朋友可能看到大通舖住宿環境有點嚇到,發現生活所有一切都要自理,馬上就打退堂鼓了。但是留下來的都是對棒球真正有興趣的,而且已經打下根基。有些隊員甚至從小四開始就住校,對於團體住宿早已習慣。像是褒忠國小畢業的雙胞胎兄弟胡振義、胡振利曾在去年入選U12少棒國手,並在亞洲少棒錦標賽奪冠;胡振利在對韓國一役中打下超前分,獲得個人MVP最有價值球員獎。進入國中之後,他的打擊功力有增無減,在今年8月底的新北市主委盃以打擊率AVG.0.541拿下個人打擊獎,在澎湖舉辦的菊島盃也拿下打擊獎項。胡振利從小學時期就確定自己未來要走棒球路,打擊的爆發力已經吸引到其它青棒名校的關注。林子瑋總教練認為胡振利生來就有棒球天賦,他有原住民血統,是「上天賞飯吃」的那種人;再加上後天的練習,未來的成就指日可待。胡振利說自己未來想當職棒球員,目標不只是五成打擊率,還要更高。投球部份則是要讓球速更快,準度也要加強。由於他在褒忠國小時經常投球,因此進入馬光國中後,教練就讓胡振利免去投球負擔,改以打擊為主,因此他在打擊的表現也更有Power。棒球隊宿舍整理得相當乾淨,但因位處鄉下,有時會有隱翅蟲出沒,造成小球員們的困擾。(圖/宋岱融攝)

publish-icon 09月27日, 2019 繼續閱讀
alt

【雲林之光5】比賽經費不足 馬光棒球隊亟需企業贊助

馬光國中青少棒隊的招募來源包括縣內少棒隊以及樂樂棒球隊。總教練林子瑋說:「棒球是一種燒錢的運動,你看得到的球具包括手套、釘鞋全都要花錢買。」然而這些球具也很容易損壞,大概使用一年多就要換新的。球隊成立20年下來,至少小球員們的球具都已經有了。「最花錢的其實是去外縣市比賽。」林子瑋說,每次出去比賽都很艱辛,像是菊島盃因為位在澎湖,光是船票就要花上四、五萬元,其它縣市的比賽也需要交通費和住宿費,這些都要去募款。校長林玉彬也曾幫忙去找土庫鎮農會或地方人士捐助,但目前經費還是不夠。球員出外比賽時通常是住在教會、廟裡或是其它學校。因此目前棒球隊亟需雲林縣媒合企業長期贊助,解決到外縣市比賽經費不足的問題,才是棒球隊長久存活之計。林子瑋說,以前一個盃賽通常打個兩天就被淘汰回學校,還感受不到覺得經費不足的窘境。現在愈打愈好,常常一個盃賽要打到一個禮拜之久,相形之下,球員住宿就變成了問題。話鋒一轉,林子瑋教練又提到桃園已經做到了四級棒球的等級,像是大勇國小少棒隊,再來是新明國中青少棒隊,以及平鎮高中青棒隊,還有大學成棒隊,甚至到Lamigo桃猿職棒隊。而雲林就只有三級棒球,目前馬光國中棒球隊成員畢業以後,大多進入麥寮高中就讀;未來或許可藉由運動績優學生招考管道進入嘉義大學就讀。林子瑋甚至向在地企業:「台塑」喊話,希望未來台塑能在六輕成立一支成棒隊伍,讓在地的子弟兵畢業後不但可以繼續打球,而且有薪水可領,這也是雲林縣棒球員的一種出路。去年,馬光國中青少棒隊在菊島盃奪下全國冠軍,這是如何辦到的?林子瑋分享他們每天練習的菜單。「球員們每天上課到下午兩點,然後開始做體能、守備和打擊練習,晚上還有夜訓及課輔,最遲10點就寢。」馬光國中有三位專任教練,對各種層面的訓練都能面面俱到。林子瑋教練進一步指出,這些球員有的在少棒時期就已經把基礎打好,進國中之後,會帶給他們更好的觀念包括打擊、跑壘、防守等等。「棒球是一個金字塔型的運動,一定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才能獲得甜美的果實。」林子瑋如此下了結論。(待續)馬光國中青少棒成員畢業後,大多會進入麥寮高中就讀。(圖/宋岱融攝)

publish-icon 09月27日, 2019 繼續閱讀
alt

【雲林之光4】青少棒隊成立滿20年 練球環境超克難

校長帶我們走出管樂社社團教室,又領著我們去操場看棒球隊練球,因為退化性關節炎的緣故,在穿梭校舍、上下樓梯時,他的腳步略顯吃力,一步一步慢行。操場上,29個棒球隊隊員正在練習打擊,剛進來的國一同學身形較為矮小,而國二、國三的學長個個人高馬大、皮膚黝黑,有一種把棒球練到骨子裡的感覺。馬光國中棒球隊在民國88年成立,今年剛好滿20年。總教練林子瑋說:「今年棒球隊算是人數最少的一年,因為受到少子化影響;大概四、五年前有50~60人的規模,那時整個宿舍都是滿的。」棒球隊大約有一半左右的球員來自弱勢家庭,像是單親、外配、隔代教養等等。馬光國中是雲林縣內唯一的棒球體育班,也是縣內棒球重點培育學校,因此可獲得縣政府贊助的運動績優獎助學金,包辦小球員們每天四餐(含宵夜),每人每月可獲得將近3,000元的補助。「棒球隊先打出了成績,才能獲得這些實質補助。」總教練林子瑋如此說著。所謂的「成績」就是全國等級盃賽拿到前三名,像之前的菊島盃、主委盃皆是如此。試想一下,各個縣市的青少棒好手齊聚一堂,想要拿到前三名有多麼不容易。仔細端詳這台放著幾百顆球的整籃推車,裡面有不少脫線的、或是整顆已經蹦開的球,教練和球員們再重新用膠帶捆起來,讓這些圓滾滾的棒球得以重複使用。林子瑋教練說:「如果不捆起來,球的縫線就會整個散掉,無法繼續使用。」這支成立已經超過20年的球隊是在如此克難環境下練習的,球隊剛成立時,甚至連手套、釘鞋、球衣都沒有,甚至還要撿外面的球回來用。(待續)球車裡有著幾百顆球,裡面有不少脫線的、或是整顆已經蹦開的球,他們用膠帶把球捆起來,讓這些圓滾滾的棒球得以重複使用。(圖/宋岱融攝)

publish-icon 09月27日, 2019 繼續閱讀
alt

【雲林之光3】氣勢磅礡管樂社 團隊氣氛佳

看完口琴社練習後,我們又跟著校長林玉彬來到管樂社練習教室,這裡的學生超過40人,他們正在合奏,我像是瞬間飛到了音樂演奏廳,感受到磅礡的氣勢。管樂隊的組成,包括了木管樂器(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巴松管、薩克管)、銅管樂器(小號、法國號、長號、低音號)以及打擊樂器;打擊樂器還分成「無音高」和「有音高」兩種,一般常見的小鼓、大鼓、爵士鼓、康加鼓都是無音高式,而像這種馬林巴琴就是有音高的打擊樂器,一台造價60萬元。校長林玉彬在103年度甫上任時,就跟教育部申請一百多萬的經費添購樂器,這幾年陸續也有再添購。馬林巴琴是有音高的打擊樂器,一台造價60萬元;由管樂社隊長陳同學負責演奏。(圖/宋岱融攝)葉老師說,目前管樂社都是藝才(音樂)專班同學,進來前都要經過面試和簡單測驗。這些學生進國中後,從基本樂理開始學起,他們每周學音樂的時間大約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最好的成績是全縣第一名。因為每個樂器需要吹奏的條件不一樣,所以各自需要音感好、中氣夠或是節奏感強的同學來負責。以小號(小喇叭)為例,就需要脣形比較薄、中氣強又集中的同學來負責。每年進管樂社的學生,都會請專任老師測試,然後讓學生試吹,某些學生因為牙齒咬合問題,會吹不出聲音來。葉老師說,國中三年其實是很短的時間,要從零開始學一種樂器其實很難。「我們幫學生挑選,最適合且最快上手的樂器,但也有可能不一定是他們最想要吹奏的樂器。我覺得他們這三年可以把一樣樂器練到專精,上高中之後因為有了底子,學別的樂器會更快。」所以最好國中三年都不要更換樂器。目前就讀國三的陳同學是管樂社隊長,她一年級就進入管樂社,因為她的節奏感比較好,老師就讓她負責打擊樂器,她說自己對音樂非常有興趣,打算以後就朝音樂這條路前進。陳同學覺得在這裡每天可以練習音樂、聆聽音樂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待續)

publish-icon 09月27日, 2019 繼續閱讀
alt

【雲林之光2】全國冠軍的滋味如何 口琴社盼重溫

禮拜二下午,是馬光國中的社團活動時間,包括口琴社、管樂社、國樂社、排球社、巧固球、桌球、槌球、木球、棒球隊都是同一時間進行練習。我們跟著校長先來到口琴社教室,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專注的臉龐,二十四個同學緊握著口琴,看著桌上的琴譜一邊吹奏,一邊聽著老師的引導:「Mi-Sol-Si–Sol-Do-Re-Si-La-So」,然後神奇地演奏出具有高低樂音的整首曲目。校長說,偏鄉學生很多家境都處於經濟弱勢,家長大多以務農為主,整間學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申請午餐補助,低收入大約有20~30戶。學生不太可能上補習班,更甭提花錢學才藝。因此偏鄉小孩若想要學音樂,口琴是最容易上手的,因為價格便宜,攜帶方便,回家也能練習。記得口琴社剛成立時,大多數同學連幾百元的小口琴都買不起。口琴社黃老師說,目前同學們每周練習五小時左右。一個長相清秀的國二陳同學,學口琴大約一年半左右時間,她說,跟其它樂器相比,口琴比較好玩,練習這麼久時間下來,自己吹奏口琴的技術有進步。每個禮拜很期待練習口琴的社團時間,比上課更有趣。目前就讀嘉義大學夜間部中文系一年級的汪健珉,現在每周兩天回到馬光國中幫忙教導學弟妹,分擔老師的教學工作。之前口琴社獲得全國冠軍時,汪健珉就是陣中一員。回想四五年前,他還只是個國二生,「那次是最多學校比賽的一次,對手都很強,我們演奏〈命運交響曲〉,恰巧負責編曲的老師也在現場。然後,我們贏了。那種感覺真的令人永生難忘,所以希望學弟妹也能重溫當年拿冠軍的喜悅。」(待續)馬光國中口琴隊曾獲得103年全國音樂比賽「口琴合奏—國中團體組」冠軍。(圖/宋岱融攝)

publish-icon 09月27日, 2019 繼續閱讀
alt

【雲林之光1】20年資深校長 偏鄉翻轉教育的推手

來到雲林縣土庫鎮,放眼望去,都是一畝畝的農田,這裡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人聲嘈雜,有的只是彎腰耕作的農夫,和空氣中飄來的鄉間氣息。雲林是全台灣第二大農業縣,全台八成蒜頭出自土庫,這趟採訪的「雲林之光」,不是農業,而是在全國青少棒打出名號的馬光國中。周二中午,我們穿過了這條號稱是最美的羊蹄甲櫻花大道,來到了馬光國中,此時正是午休時間,校門口附近只有少數幾個學生在打掃,整個校區非常大,讓人有一種看不到盡頭的錯覺。馬光國中校門口前,有一條號稱是全台最美的羊蹄甲櫻花大道。(圖/報系資料庫)校長林玉彬現年56歲,本身是雲林東勢人,在雲林教育界已經服務將近30年,當校長的資歷也已超過20年,是縣內第二資深的校長。他笑稱自己是「從最年輕的校長做到最年長的校長」。五年前派任到馬光國中。在他的推動下,這間成立已超過36年的國中成為一間多元學習的學校,去年曾獲閱讀磐石獎和教學卓越金質獎,三個音樂社團都曾在全國比賽得過名次。今年則是有輔導主任陳毓婷獲得師鐸獎,校長林玉彬本人則是剛出爐的校長卓越領導獎得主。林玉彬說,因為雲林縣是台灣的農業大縣,馬光國中也設置了農業技藝專班,跟農會、職校合作,讓學生了解花生是怎麼種的,花生可以製成的產品有哪些?如花生油、花生糖、手工飾品等等,經由技藝班的學習,他們也能知道,台灣的農夫也在慢慢進步。(待續)(馬光國中小檔案)學校位置:雲林縣土庫鎮學生人數:260~270人教職員人數:45人校長名字:林玉彬學校特色:音樂才藝及棒球運動得獎事蹟:全國音樂比賽口琴合奏冠軍2017主委盃青少棒亞軍、2019季軍2018菊島盃青少棒冠軍、2019季軍107年度教學卓越金質獎108年度教育部師鐸獎:輔導主任陳毓婷108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校長林玉彬

publish-icon 09月27日, 2019 繼續閱讀
alt

蔡英文期許12年國教新課綱 給下一代更多元啟發性教學內容

總統蔡英文今(25)日出席「108年師鐸獎、教育奉獻獎及資深優良教師表揚大會」表示,教育是一個偉大的事業,但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老師身上。她期許從這個學期開始的「12年國教新課綱」,帶給下一代更多元、更有啟發性的教學內容。蔡英文首先感謝所有教師的辛苦和努力,還強調在每一年教師節,除了與全國最傑出的老師們見面,每每翻閱大家得獎的資料,或是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師鐸獎得主感人的故事,都讓人深深覺得,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蔡英文以自己的求學、教書經驗,體認有一位願意陪伴、耐心教導的老師,是多麼值得珍惜、回憶的一件事。她代表國家,感謝所有教師的辛苦和努力,祝福每一位獲得師鐸獎、教育奉獻獎以及資深優良教師。期望今日的榮耀,成為所有獲獎老師們教學生涯中的重大里程碑,也期許老師們持續精進,繼續以熱情奉獻教育。最後,蔡英文祝福全國所有老師們,教師節快樂!今天參與師鐸獎頒獎儀式還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及教育部長潘文忠等。會後,副總統陳建仁並和與會教師們共進午餐。

publish-icon 09月25日, 2019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