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毛的!男子求職慘遭羞辱 遭施打不明針劑後「就錄取了」
在面試工作時,除了能讓公司多瞭解應徵者外,同時也是求職者觀察公司作風的機會。日本一名男子透露自己去醫院面試,先是被面試官瘋狂羞辱,接著又突然「被打了一針」,最後告知他已被錄取,詭異的流程令他最終決定拒絕報到。根據日媒《キャリコネニュース》報導,日本茨城縣一名30多歲男子表示,因想從事照護相關職業,於是前往一間醫院面試,在表明應徵動機及過去經歷時,竟被兩名面試官嘲諷到:「你之前的那間醫院薪水很低,是個不怎麼樣的地方」,對方的不禮貌與嘲笑讓男子相當不滿的回應:「雖然薪水真的比較低,但工作很輕鬆啊。」面試結束後,該名男子自覺不會被錄取,未料突然被面試官帶進一間病房,隨後裡面的醫師要求他伸出手臂,並立刻開始塗酒精、注射一劑針劑。男子坦言,由於一切發生的太過突然,還來不及提出問題及做出反應,就已經被扎針,事後男子被帶進院長辦公室,院長聽完面試官的說明後,看了男子一眼,就直接說:「好,可以錄取這個人。」然而,醫院一連串的詭異舉動,讓男子已無想在該處任職的想法,最後決定拒絕報到,事後男子也後悔在被羞辱及莫名被打針時,沒有提出疑惑與反駁,他表示:「至今無法得知自己到底被注射了什麼,雖然目前身體還沒有任何異狀,但還是越想越毛。」

癌末婦砸88萬「敷水泥殺癌」慘死 老中醫不認害命嗆:我才是受害者!
以為遇到神醫,竟是一場騙局。中國大陸一名癌末婦人,花費超過人民幣20多萬(約新台幣88萬)向「老中醫」購買口服藥、扎針放血與水泥外敷等療程治療癌症,但仍不幸逝世。而她女兒直到母親亡故,才發現老中醫的所有專利證明、國家授予榮譽全是假的。據《封面新聞》報導,李姓婦人2021年11月底確診乳腺癌末期後,透過網友介紹認識在武漢高檔大樓開研究所治療癌症的70多歲喻姓「老中醫」,對方拿出多份專利證書、論文、獲獎紀錄與國家授予榮譽,聲稱其獨家口服藥能絞殺癌細胞,再透過排泄排除癌症毒素。不知證書全是假的李婦及其女兒,當天即購買1桶2萬(約新台幣8.8萬)的20斤重(約5公斤)桶裝黑色口服液,而他們光是口服藥,前後就共買了20多萬(約新台幣88萬),還沒算把針刺在乳腺周圍,再用火罐吸附放血、在乳腺附近敷水泥和裝修用白灰的「敷藥」,以及多次來回遼寧與武漢的機票等支出。李婦女兒控訴,母親才敷2個月皮膚就潰爛,今年4月告知老中醫母親癌細胞嚴重轉移,對方還說是正常過程,堅持服藥就會好,但母親還是在6月中因乳腺癌引起的梗阻性黃疸過世。她也是直到母親過世後,有醫護人員告訴她可能被詐騙,才驚覺上當。陸媒調查發現,老中醫的所有「榮譽」只需交每張1600元(約新台幣7071元)就可向商業公司辦理,老中醫對此辯稱,「是機構主動給我的,我沒辦法查證真假」,更聲稱自己是受害者、李婦早在去年9月就被他治好,且對方是死於梗阻性黃疸,跟他沒關係。不過,當地多個部門獲報已進行調查。

嘉義夫妻想不開「埋針放血」 尪喪命妻獲救…檢方1原因同情:不追究
嘉義市西區一處民宅日前發生命案,疑似因為財務問題走上絕路,擁有護理專業的王姓妻子,在自己和杜姓丈夫的血管扎針放血,最後造成丈夫死亡,但她被發現時還有氣息,搶救後恢復生命跡象,下場也曝光了。據了解,46歲杜男和49歲王女疑似因房屋及工作問題煩惱,2人竟然想不開。王女的家人因騎車自摔,要找她幫忙包紮,卻怎樣都連絡不上人,到住處找人只見大門深鎖,也沒人應門,最後只好報案。警方破門後發現,王女和杜男倒臥房間內,杜男已死亡多時,遺體已經腐敗,王女則仍有氣息,趕緊送醫搶救,後來人恢復意識。現場留有點滴注射針頭等物品,以及袋子收集血液,另外還有王女留給哥哥的書信,請託幫忙處理後事。檢警調查得知,王女和杜男2人居住的房子,是由杜男和兄弟姊妹共同持分,杜男持分比為3分之1,過去杜男的哥哥因債務問題要法拍房子,當時杜男出錢解決,但最近又出現同樣的問題,加上夫妻倆目前沒有固定工作,才會尋短。檢方16日相驗杜男遺體,由於身上無明顯抵禦傷痕,經秤量放血的血袋重達1.95公斤,初步研判死因是失血過多,18日將進行解剖釐清確切死因。而王女因血液凝固,尚存一絲氣息,中途又數度想輕生,但她利用專業知識放血的行為,已涉及加工自殺罪,酌情考量後,將人責付給兄長照顧。◎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A型血友病健保擴大補助 7月開跑!每年最多少扎91針!
血友病是一種先天出血性疾病,因體內缺乏凝血因子,病患的關節易長期反覆出血,造成不可逆的病變,其中A型重度血友病患接受傳統治療需每日扎針,往往造成患者與家庭沉重的壓力。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現今「非凝血因子藥物」注射方式更簡單,藥物半衰期長達27.8天,估計每年施打次數最多可減少約91次。而且健保7月起擴大「非凝血因子藥物」給付範圍至4族群,對於醫病與照顧者來說是三贏局面。自發出血、關節變形 國際治療共識「預防性治療」血友病因X染色體基因突變,造成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好發於男性。「台灣血友病之父」暨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榮譽理事長沈銘鏡說明,目前國內大約有1千名患者,當中以缺乏第8因子的A型血友病患最多,其因子濃度缺乏的情形分為輕度(>5%),中度(1~5%),重度(<1%)。輕度A型血友病患者在有創傷或手術時會有出血的問題,但中、重度A型患者,除受傷之外,關節也可能會自發性出血,長期導致關節變形,需要置換人工關節。世界血友病聯盟(WFH)強烈建議重度A型血友病病患採用「預防性治療」來避免出血。沈銘鏡解說,定期補充凝血因子以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可有效降低出血風險、避免關節損傷。隨著醫藥科技發展及健保規範,台灣目前A型重度血友病治療,逐漸從需求性導向為預防性治療,以持續補充、維持體內穩定的凝血因子濃度作為常規治療。每月僅打1劑 「非凝血因子藥物」翻轉傳統治療周聖傑醫師表示,以往A型重度血友病的治療,因受限凝血因子的結構特性,只能使用靜脈注射,且第八凝血因子藥物半衰期約只有8至12小時,要維持體內有保護力的凝血因子濃度,每周至少注射2至3次補充,對於病童、家屬以及醫護人員都是非常沈重的壓力與負擔。此外,患者長期施打還可能對凝血因子產生抗體。隨著治療技術的突飛猛進,「非凝血因子藥物」從靜脈注射轉為更簡單的皮下注射,藥物半衰期長達至27.8天,注射頻率降低為每週至每4週一次,一年挨針次數最多可減少約91次(以一年52週,凝血因子靜脈注射每週2次與非凝血因子皮下注射每四週1次為計算基準)。無論有無第八凝血因子,非凝血因子都可以透過較低給藥頻率達到治療效果,而且年幼患童也適用。只要透過合適的預防性給藥方式、做好適當關節保護,就能降低出血風險。A型重度血友病患 4大族群7月起健保擴大給付12歲以下兒童。12歲以上、規定須有接受第8凝血因子達建議劑量上限、每年自發性出血次數大於6次。曾發生腦出血者。目標關節出血半年超過3次以上者。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林旭科理事長說道,靜脈注射從藥物前置準備到打藥往往需要30分鐘以上,目前有了皮下注射的給藥方式,快速又簡單,且非凝血因子藥物半衰期長,保護性更提升,未來健保將給付非抗體A型血友患者使用,將可為病友及其照護者省下大量時間;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周瑞欽理事長也表示,許多病童父母看著孩子挨針,心裡總是萬分不捨又自責。幸好有了非凝血因子藥物出現,許多病友過去受限於疾病而無法長途旅行、出差外派,如今終於能夠追逐夢想實現自我。

李玟連打3周針「只為取1顆卵子」 9次試管療程老公皆缺席
李玟CoCo於5日離開人世,享年48歲,消息震驚許多人。除了飽受腳傷、婚姻問題之苦,去年李玟還確診乳癌,可說在短時間內波折連連。姊姊李思琳透露,李玟是在半年前發現罹患乳癌,因為不希望86歲母親為她擔心,所以瞞著媽媽進行手術,由於尚屬乳癌初期,切除腫瘤之後不需要化療。不過,李玟抗癌期間,她的老公沒有陪伴在身邊,讓她心情大受影響。李玟一直都很注重家庭生活,她過去受訪時透露,自己在41歲時嘗試了9次試管療程,當時真的既辛苦又沮喪,要往自己肚子戳進又粗又長的針頭,一般要連打10~14天,但她卻需要連打3個禮拜,每次都要打3針,其中一支針特別粗,每次打之前,李玟都要先對自己信心喊話「You have to do it!」,這麼艱辛的過程,只為了取一顆卵子,雖然這麼努力,但卻一直失敗,李玟也為此痛哭多次。當時記者曾問李玟,老公Bruce是否陪伴她一起做試管療程,李玟當時淡淡地說:「他有工作在忙,是家人陪我的。」研究顯示,40歲以上女性若想要成功生子,與30多歲的族群相比,過程往往都充滿辛酸血淚史,35歲以下時的成功率還有33%,但40歲以後胚胎異常機率高達70%~80%,40歲後成功率僅剩15~16%,42歲後更低於8%。41歲的陳小姐在醫院擔任護理師,結婚後第一胎幸運地誕下一女,但想生第二胎就沒那麼順利了,因此決定展開人工生殖療程。陳小姐回憶起過去施打排卵針的經驗表示:「當時我是採用短效型排卵針,需要每日定期施打,當教科書上的內容實際發生在我身上後,儘管自己是護理人員,扎針前仍然會感到害怕,我也才意識到『原來患者面對頻繁施針的療程,面對了多巨大的焦慮與恐懼』」。就連護理師都害怕的不孕療程,李玟卻足足做了9次,最後還是失敗告終,也成了李玟心中最深的遺憾。

盤點/扮惡婆婆逼媳生子被罵翻! 周丹薇「6年14次試管都失敗」悟:女人要更愛自己
今年66歲,近年在戲劇《未來媽媽》中,飾演狂逼媳婦生子的「惡婆婆」周丹薇,過去在台灣70年代時,身材與巨星氣勢,不輸現在的「第一名模」林志玲。而以模特兒工作被相中,拍了一支沐浴乳廣告,開啟演藝圈大門的周丹薇,演藝人生一度沉潛,嫁給富商回歸家庭後,一度在6年內,連做14次試管求子,但最後失敗收場,後來還得乳癌,並面對離婚、失去雙親等打擊,近十幾年慢慢回歸演藝圈,在戲劇市場上繼續發光發熱。年輕時的周丹薇,因為臉蛋精緻、身材姣好,16歲時就以模特兒之姿走過伸展台,後來因一支沐浴乳廣告,為她打開知名度。之後她踏進演藝圈,陸續拍了不少電視劇與電影,1977年,她以《煙水寒》贏得第15屆巴拿馬國際影展最佳新人獎,隔了兩年,又因《花落水流紅》一片,榮獲第25屆亞洲影展悲劇片最佳女主角獎,站穩一線女星的地位。。但就在事業當紅之際,周丹薇在36歲那年,選擇和三福關係企業副董事長蕭俊郎結婚。婚後她一度專心回歸家庭,還為了能夠求得一子,短短6年內,前後做了14次試管嬰兒,但最後失敗收場。周丹薇近年以戲劇《未來媽媽》中,飾演逼媳婦生子的惡婆婆,讓不少人妻氣她氣到不行。早前周丹薇受訪時還笑稱,「你們越罵我,我越開心。」但因為這部戲,她也曾以過來人的姿態,分享自己做了14次試管嬰兒的心路歷程。周丹薇。(圖/報系資料照片)周丹薇當時說,一開始做試管的時候,她不斷告訴自己「為什麼別人都能生,我就不能生呢?」;她也坦言,打破卵針的過程非常疼痛,她從不敢打針,到後來自學扎針,每挨一針她都覺得幾很了不起,「怎麼打得下去這麼痛的這個針」。後來歷經14次的試管失敗,周丹薇才漸漸領悟,求子無法強求。她坦言,這輩子雖然確定當不成媽媽,內心有些遺憾,不過她後來轉念認為,「在你沒有辦法強求而得到一個結果的時候,你就要懂得放手跟放下。」周丹薇也曾以過來人經歷向所有想求子的女性喊話,「生不生我自己決定了算!要更愛自己一點。」周丹薇。(圖/報系資料照片)而被斷了求子夢的周丹薇,後續還承受了罹患乳癌,丈夫爆外遇等風波打擊,後來她選擇離開婚姻,但前夫後來罹癌時,她依舊不離不棄,被外界視為「最有情有義的前妻」。後續她又因為雙親離世,再度承受生離死別,最後是靠宗教的力量再站起,並從2010年起回歸演藝圈,持續活躍於螢光幕前,繼續活出自己的美麗人生。

5億高中男手部有針孔「中檢稱搶救導致」 家屬公布照片質疑2點
台中一名繼承5億房產的賴姓高中生,才登記結婚2小時,竟離奇墜樓身亡,而配偶夏姓男地政士助理行為可疑,案情撲朔迷離。法醫高大成發現賴男的右手有4處針孔、嘴巴有壓迫性出血,而且脖子上有勒痕,研判曾遭人勒住拖行。不過,此說法遭台中地檢署打臉,對此家屬友人提供更多賴男送醫急救時的照片,希望可以釐清真相。台中地檢署指出,死者右手針孔和頸部勒痕,檢察官早在5月5日相驗時,已就大體做全面性勘驗,並即已查知相關情狀。據了解,死者送醫時,醫護人員確有在死者右手、左手施打針劑,並對死者套用護頸,有相關診療紀錄及相驗照片等事證可證憑。至於死者身體是否有相關毒藥物反應,最後仍需以解剖鑑定報告為憑。高大成的推測遭台中地檢署打臉。(圖/民眾提供)針對此說法,家屬友人向《鏡週刊》透露,日前透過中國醫藥大學協助,取得賴男第一時間送醫的照片,院方告知當時只在左手臂插管搶救,有照片為證,同時拍下多張可疑傷痕,包括嘴巴上唇處有咬痕,左手臂有不明傷口,左手拇指指甲處有疑似血漬。委任律師曾到消防隊調閱救護車上的影像,也找到當天的救護人員,都證實當時在車上未插管急救,只施予給氧氣急救,院方急診室醫護人員只在左手臂打針,與中檢的說法不同。家屬友人懷疑,就算是醫護人員搶救,也不可能同時插管那麼多孔,是醫護人員扎針技術太差?還是打了哪些針劑?另外,護頸內有軟墊,和脖子間仍有些許縫隙,不相信勒痕是護頸所致,「難不成是護頸太緊勒頸?」家屬委任律師許哲維認為,檢方這種「擠牙膏」似的回應,讓急著想知道真相的家屬相當心急,檢方的說法和家屬查訪的結果完全不同,希望檢方有機會讓家屬適時得知偵辦進度,化解心中疑慮。

出生率再創新低!晚婚晚孕是主因 41歲護理師嘆「走完不孕療程才知病人多恐慌」
我國生育率直直落,內政部統計月報顯示,2022年新生兒僅13.89萬人,與2021年相比,出生人口竟減少了1.49萬人、銳減1成,再創歷史新低,造成出生率持續下降的主因之一就在於「晚婚晚孕」的趨勢。特別是生殖能力會隨著年齡退化,許多夫妻穩定事業、開始規劃生育計畫後,才發現求子之路道長且阻。41歲的陳小姐在醫院擔任護理師,因工作繁忙,直至數年前才遇上其丈夫,並於38歲與丈夫結婚。儘管已屬於高齡產婦的年齡但當時很幸運的在婚後沒多久便自然懷孕,在2021年誕下一女。然而,想要組成二寶家庭的夫妻兩人,在產後苦拚半年仍遲遲未見「兩條線」因此決定展開人工生殖療程。陳小姐回憶起過去施打排卵針的經驗表示:「當時我是採用短效型排卵針,需要每日定期施打,當教科書上的內容實際發生在我身上後,儘管自己是護理人員,扎針前仍然會感到害怕,我也才意識到『原來患者面對頻繁施針的療程,面對了多巨大的焦慮與恐懼』」。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暨臺大醫院婦產部黃楚珺主治醫師表示,假如夫妻有生育規劃,除了政府補助之孕前健康檢查,亦可在醫囑建議下進行卵巢功能檢測,若報告異常便可及時接受醫療諮詢或協助。即使進入不孕症治療也無須害怕,今日已有多元且有效的醫療選擇可挑選。以排卵針為例,民眾面對頻仍扎針會感到恐懼與疼痛,恐針者更是需要往返社區診所請醫療人員協助注射的舟車勞頓,或多或少會造成民眾的負擔。此外,部分上班族工作繁忙,也可能忙到忘記注射,或突然有出差需求,導致用藥中斷,治療恐成效不彰,甚至重新來過。所幸,今日已有多元、友善的排卵針可使用,透過個人化的療程,有望降低不孕症治療的門檻,打造更友善的環境,鼓勵更多家庭及早規劃不孕症治療。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暨馬偕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醫師也提醒,不只受孕是一大課題,確保孕婦與腹中胎兒的安全更是重要。為了守護母親與孩子的健康,自2021年7月開始,衛生福利部將公費產檢自10次提升至14次,確保孕婦在懷孕前期至後期,都能進行血液、超音波、妊娠糖尿病等重要檢查,幫助醫療團隊與孕婦全方面掌握先天與後天的潛在健康風險因素。舉例而言,超音波檢查可確認胚胎大小與著床位置,檢視胎兒四肢與身體雛形,心臟跳動與腔室有無異常,可幫助父母做好心理準備。此外,我國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屬於超過35歲(含)以上的高齡產婦,高危險妊娠發生率較多,可能會衝擊孕婦與胎兒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透過完善的孕期產檢,才能幫助醫療團隊掌握孕婦的身體狀況,更可以及時介入治療,降低健康危害發生衝擊。陳震宇醫師也強調,生產後絕不代表階段性任務結束,產後照護同樣相當重要。產後6至8周左右,產婦子宮會進入恢復期,非常需要細心觀察與照顧。除了子宮需要長時間恢復,如果孕期曾經發生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血糖與心肺功能最好能有長期性追蹤,哺育母乳媽媽們,也常會有乳腺炎或傷口感染等困擾。此外,不僅生理疾病,產後憂鬱症也經常困擾媽媽們,心理上非常需要強力支持。重視產後照護,能讓問題及早解決處置,也有望提升民眾再生下一胎意願。

阿翔3年沒做健檢「報告驚見1紅字」 醫笑虧:出外景擦滿防曬?
藝人阿翔(陳秉立)與妻子Grace結婚11年,育有1子2女,夫妻倆經常在社群平台分享家庭生活,22日Grace在粉專分享阿翔日前做全身健檢的結果,基本上健康無虞,但就是太瘦了,還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問題,也因此讓他被醫生虧「你出外景都擦滿防曬啊?」Grace在臉書粉專「Out Of Control 媽咪Grace」透露,阿翔已經3年沒做健康檢查,前一晚特別入住健檢的合作飯店,年幼女兒得知後還質疑他「根本去玩」。Grace也透露阿翔的個性平時堅強,「但遇到要扎針或清腸什麼的,就認真緊張到幾天想到會慌張語無倫次的那種!是否男人都這樣啊?」檢查檢果出爐,醫生表示大致健康無虞,但太乾太瘦了,且還有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問題,醫生也因此笑虧「你外景都擦滿防曬啊?」,並請Grace幫他多補充維生素D,同時也建議他改吃糙米飯。Grace看到檢查結果後鬆了一口氣,「每次健檢或看醫生都會默默許願,天公伯啊如果沒事,我明天開始一定會好好保養自己的」,最後也放閃喊話老公「辛苦了,家裡的大樹頭,要永遠健康喔!」(圖/翻攝臉書Out Of Control 媽咪Grace)

「剖半檳榔+石頭」擺詭秘陣法!內行急籲:路邊看到不要碰
信仰習俗雖各有不同,但應予以理解、尊重,以免不慎誤觸禁忌,一名男網友於臉書分享3張照片,畫面中可見,路面被多粒剖半的檳榔擺成了2條平行線,並放置一顆大石頭,看似像在進行某種神祕儀式。一名男網友於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發文表示,「看到不要去觸碰喔!」並附上3張照片示警,原來這是卑南族的祭祀文化。對此,不少網友感到相當好奇,紛紛留言回應,「遠看以為是蛋」、「好像荷包蛋軟糖喔」、「什麼摩斯密碼啊?」、「這是什麼?為何擺這樣?」對此,有內行網友解釋,這是卑南族的「檳榔陣」,是巫師在做法辦事的祭儀,而法陣上的檳榔則是做為法器使用,「路邊有看到的話就不要碰上面的物品,靜靜離開就好。」根據原住民委員會網站資料指出,以卑南族的習俗而言,除了收穫祭期間巫師不能以檳榔進行巫術外,其他祭祀活動的物品,絕不能缺少檳榔,該族認為檳榔的蒂頭代表人的頭部,綠色果實則是身體,只要往對應的部位紮針,就能加害某人頭痛、腹痛致死,直至今日一直備受原住民流傳。

糖尿病年輕化「死亡人數增11%」 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助控糖
台灣糖尿病盛行率持續攀升且有年輕化趨勢,罹患人數已突破220萬人,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位糖友,若控糖成效不佳恐提高併發症發生率,大幅增加家庭及社會負擔。日常血糖監測為糖尿病管理的關鍵,然而傳統血糖機需一日多次頻繁扎針,糖友備感壓力之餘,也降低量測血糖之意願,進一步影響控糖成果。所幸糖尿病數位醫療科技發展大躍進,現今已有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採感應方式免除糖友每日採血之苦;透過手機app,即可完整掌握葡萄糖變化曲線與數值。台灣三大糖尿病學會基金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及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齊呼籲:連續葡萄糖監測已成全球糖尿病管理趨勢,藉由目標範圍內時間(TIR)管理模式介入作為糖尿病管理工具,14天內每天持續了解葡萄糖變化全貌,進而降低併發症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表示,台灣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友,且有年輕化趨勢,第二型糖尿病平均發病年齡已降至60歲以下,糖尿病控糖不佳易導致血管病變與器官失能等嚴重併發症,造成家庭及社會莫大負擔。依據國健署今年六月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已長年位居前五名,而糖尿病死亡人數竟然較前一年增加11%!顯示糖尿病對國人的健康威脅日漸提升,如何提升糖友血糖控制成效,降低疾病惡化與併發症風險,是國人不可忽略的議題。黃理事長指出,糖尿病需由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而「葡萄糖監測」即是關鍵;糖友可以依照自己狀況做下最合適的生活決定,醫護人員也得以輔助制定治療策略。過往糖尿病監測主要在空腹、飯後及睡前等時間點,以傳統血糖機搭配針扎手指採血。黃理事長說明,血糖監測頻繁扎針的疼痛與不便經常是糖友最大障礙,一旦自我監測的積極度下降,容易使糖尿病管理成效不彰,造成併發症風險提高。另一方面,傳統單次採血監測,難以全面掌握血糖的極端值或變化曲線;即使每天採血4 次,仍可能沒有發現高血糖和低血糖事件,提升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所幸隨著糖尿病數位醫療科技發展,現今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可透過傳感器,進行連續14天監測葡萄糖,並透過手機app自動記錄其變化曲線及波動圖譜,幫助糖尿病患者全面掌握葡萄糖數值;該數據也能上傳雲端,供病患本人及照護團隊隨時查閱,實為糖尿病監測科技重要里程碑。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早在2017年,即將連續葡萄糖監測列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現八大國際學會共識更推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以目標範圍內時間(Time In Range,簡稱TIR)指標,評估糖尿病管理表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說明:「糖化血色素(HA1C)僅代表糖友2至3個月內的葡萄糖變化的『平均值』,尚無法完整呈現患者每天、及長時間連續葡萄糖變化全貌。控糖有沒有做好,單看A1c還不夠,患者也來不及即時做生活的調整,恐錯過可以達標的黃金期,這也是TIR未來必是國際趨勢的原因。」TIR代表糖友葡萄糖濃度維持在標準範圍時間的百分比,數值越高代表患者葡萄糖控制越穩定。根據臨床實證,TIR每增加10%,A1c約降低0.8%。反之,若TIR減少10%,微量蛋白尿發生率會增加40%、視網膜病變更達64%。王理事長表示,「TIR指標國外行之有年,國內目前已經起步追上,善用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科技,每天持續了解葡萄糖變化全貌,精準做好糖尿病管理,預防併發症風險。」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蔡世澤董事長表示,糖尿病友最期盼的往往就是良好的管理能帶來生活的便利及生活品質。現今連續葡萄糖監測科技已能做到照護網整合,結合手機app及雲端,讓控糖紀錄同步上傳,醫護人員在遠端即可以完整了解患者狀況,提供醫護決策及指引;照護者也能從旁協助及叮嚀。該科技甚至可以設定警示通知,一旦葡萄糖濃度過高或過低,都能即時發送警示給自己及設定的家人及照護者。這對第一型糖尿病的小朋友們及家長,還有年長者及其照護者而言,至關重要。不僅平時能輔助控糖成效,緊急時刻家人及照護者也可即時協助支援。

女星甩肉30公斤結婚生子 3歲兒「肺部發炎高燒」住院…小手扎針母淚崩
從選秀節目「明日之星」出道的女歌手郭婷筠,今年初與同為歌手的老公彭正舉行婚禮,已經結婚、生子3年的她,日前順利甩肉30公斤後,俏媽咪的模樣令人驚豔,但她最近透過臉書發文透露,3歲兒子「彭Q」,因為「突如其來的高燒肺部發炎,遭收治住院。她並曝光兒子小手上被繃帶纏繞、留著吊點滴管的照片,引來圈內不少明星好友留言關心。郭婷筠今天(12日)凌晨突然透過社群透露,兒子因為突如其然的肺部發炎引起高燒,被收治住院的消息,並曝光孩子小小手,被繃帶繞了好幾圈,手背上還留著用來吊點滴的點滴管,看到年幼的孩子被迫住院挨針,畫面令網友心疼不已。身為媽媽的郭婷筠,心情明顯受到衝擊,她留言寫道,「小小的手扎了好幾針,突如其來的高燒肺部發炎」;文中並附上驚嚇、淚崩等表情符號,顯見心情受到不小的影響。不過面對年僅3歲努力對抗病魔,郭婷筠也忍不住稱讚,「但我兒子好勇敢」,並許下願望:「趕快治療好趕快出院回家。」到郭婷筠的兒子小小年紀因病住院,不少藝人也紛紛留言鼓勵,像是懷孕中的女星蔡允潔(蔡小潔)就留言「加油加油」、阿Ben夫婦也留言祝福:「平安平安」、葉諾帆(葉諾凡)則幫忙祈禱:「天啊,瞴甘(捨不得)!希望快點好起來」。

女兒就讀護理系 老父親設「鴻門宴」拐騙朋友
中國江蘇一位父親,為了協助就讀護理系的女兒進行扎針的練習,竟然在家中設宴、號招朋友來家中飲酒吃飯,沒想到最後父親的朋友均成為女兒的「練習扎針」對象。也有網友笑說「這位父親是想要分散火力吧」。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居住在中國江蘇省的楊姓男子,膝下有一位正就讀於護理系的女兒。有一日,女兒被老師交代說「回家找人讓你練習扎針」。而為了滿足這個目標,楊姓男子就在家中設宴,邀請2位朋友來家裡喝酒吃飯。沒想到,這2位朋友最後竟然是成為女兒練習扎針的對象。楊姓男子表示,朋友雖然聽聞後感覺害怕,但後來還是大膽地接受練習。而自己的女兒也沒有漏氣,也是一次就扎針成功。但整件事情下來,讓楊姓男子覺得非常的好玩,目前還計畫著要在多邀請幾位朋友來家中。不少網友在看到楊男所拍攝的影片後,紛紛留言表示「怕不是自己被扎多了,想分散火力吧」、「兩位大叔為眾多的患者做了貢獻」、「沒有一口酒是白喝的」、「爸爸負責灌醉,撂倒一個扎一個」、「這個爸爸好搞笑,朋友是真朋友」、「吃一頓飯,真的是下血本了」。(點此觀看影片)

花大半年苦練上萬次 護理師練成「飛針抽血」…背後超暖原因曝
大陸廈門一間醫院的男護理師,花了大半年時間,練成了一手「飛針」抽血的絕活,他表示由於自己的患者大都是10歲以下的孩子,經常要抽血打點滴,為了減少孩子痛苦,他才特地練習這樣的入針方式。綜合陸媒報導,廈門某醫院一名年輕男護理師練成了一手「飛針」抽血的絕活,他透露要練成這項技術,要讓肌肉形成慣性記憶,一開始他都使用保麗龍盒來練習,花費大半年時間,練習上萬次,才終於練成。護理師也透露自己想練成這項技術的原因,他表示因為自己的患者大都是10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常常需要扎針抽血或輸液,有些孩子也特別難扎針,為了想減少孩子的痛苦,才特地練習這樣的入針方式。護理師也透露,有些比較害怕打針的人抽血時會閉眼,等他扎針且抽完血後,患者都會表示一點感覺都沒有,向沒扎一樣,他也認為自己做這樣的事非常有意義,自己的堅持是對的。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好棒啊,不僅技術高超,還特別為小朋友著想,我也希望能有這樣的護士采血」、「特別怕扎針的表示非常需要這樣的護士」、「好有心啊」、「有種想被你扎針的衝動」、「太棒了,曾經被不熟悉業務的護士紮哭過,有個護士特別厲害紮的時候完全不疼,真的好好推廣呀飛針采血」。

劉雨柔離婚後曝「生育觀不同調」 苦嘆凍卵求子:每日扎針吃藥忍受副作用
藝人劉雨柔2017年與「格鬥選手」老公Jeff(黃育仁)結婚,上月雙方無預警透過臉書發出離婚聲明,結束近6年的婚姻關係,除了在個性方面難以磨合,兩人對於生育觀也不同調,她也發文分享自己的凍卵過程,也說「嘖嘖~我相信很多女生都懂,這個過程是多麼的咬牙」,引來粉絲刷一片愛心。 劉雨柔分享過去凍卵的辛苦。(圖/翻攝自劉雨柔臉書) 從劉雨柔的社群平台可見,她PO出多張生活照,並喊話「女人不只辛苦,而且偉大」,今年初,劉雨柔曾發文分享自己凍卵的過程,同時歷經噁心、嗜睡、嘔吐,小腹隆起等歷程,「約莫是在今年一月的時候吧,我做了這個重要的決定,最後的日子選在過年前,決定來個正面對決」。劉雨柔年初宣布凍卵成功。(圖/翻攝自劉雨柔臉書)劉雨柔發文回憶這段求子路,也說「現在想想那段凍卵的過程,每天在自己身上扎針、吃藥,忍受副作用」,原來,兩人離婚前,黃育仁想要孩子,劉雨柔卻還沒有規劃,即便年初時凍卵,最後還是決定分手。對此,劉雨柔還表示,「嘖嘖~我相信很多女生都懂,這個過程是多麼的咬牙」,也引來粉絲刷一片愛心,也有不少粉絲喊話「辛苦了」,但也有不少粉絲把焦點放在劉雨柔的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