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多地氣溫驟降,13個省會、直轄市氣溫創新低。1月24號安徽黃山景區一片雪景,滿滿人潮於下山路段造成阻塞,現場遊客透露「平時40分鐘的路,我們卻走了快7個小時」,當時山上氣溫為零下15度C,幾萬人被迫滯留景區動彈不得,此外25號北京市氣溫為-16.7度C,創下1978年以來1月下旬最低值,同天包含吉林長春、遼寧瀋陽、山西太原、天津和河北石家莊,及陝西西安、甘肅蘭州等13個,省會城市氣溫都創下入冬後新低。
研究機構IDC公布2022年第四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統計,單季僅剩3.003億支,季減18.3%,累計全年出貨量為12.055億支,年減11.3%,也創下10年新低。IDC研究主管Nabila Popal表示,從未見過在銷售旺季的出貨量如此之低,這代表消費者需求明顯降溫,預料包括韓國及越南等製造中心狀況將更慘。智慧型手機是韓國主口產品之一,而三星在在韓國及越南都有工廠。IDC統計,2022年第四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最高的是蘋果(Apple),約為7230萬支,年減14.9%;三星出貨量約5820萬支,年減15.6%;小米出貨3320萬支,年減26.3%;OPPO出貨2530萬支,年減15.9%;VIVO出貨22.9萬支,年減18.9%。至於全年出貨排名,則以三星居首,約2.609億支,年減4.1%;蘋果2.264億支,年減4%;小米1.531億支,年減19.8%;OPPO出貨1.033億支,年減22.7%;VIVO出貨0.99億支,年減22.8%。
今年春節期間,大陸全國多地遭遇寒流。而這個春節長假也是3年來,新冠防疫政策調整後的第一個春節長假。據紅星新聞報導,當寒流和旅遊高峰「相遇」,很多遊客上演了現實版「人在囧途」。有人在黃山排隊數小時上山下山,有人到了東北發現太冷現買羽絨服,還有遊客在西安計畫前往六、七個景點,最後只去了兩個。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燕建議,「景區可以採取疏導、限流等方式控制人流,同時也要及時公佈景區信息,讓遊客能夠及時調整路線。另外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在給各景區提一個醒,可以讓景區有更多的應急經驗來面對此類情況。」據大陸中央氣象台1月21日發佈的寒流預警,受較強冷空氣影響,1月21日20時至1月25日8時,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下降6-10℃,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東部、江南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4℃,局部超過18℃。而寒流也如預警一樣,如期而至。「其實我們出發前就已經注意到寒流要來的消息,但是機票住宿都是10多天前就預訂好的不可能改期,加上我們本來想著去哈爾濱就是感受冬天的,聽說要降溫還挺興奮。」在北京工作的黃先生1月21日農曆除夕晚上落地哈爾濱,他們一家三口帶上了家裡平時去滑雪時穿的最厚的衣服。「落地前機場廣播說哈爾濱氣溫是-30℃,空乘人員說出這個數字後,機艙裡發出一陣不小的驚嘆聲。」1月25日,黃先生表示,雖然自己也是北方人,但是在連續四五天最低氣溫都在-30℃徘徊的哈爾濱,還是感覺到了冬天的凜冽。「這邊室內暖氣其實很好,在房間里可以穿短袖,但是外邊真的很冷。第一天我們去了中央大街和聖索菲亞大教堂,剛玩了半天我們一家就感覺身上穿的衣服不夠,尤其是手和臉,感覺特別冰。中午跑去附近的商場吃飯,主要也是為了取暖。」在商場裡,黃先生一家三口各自買了一件新的加厚羽絨服,「店員和我們說今年冬天確實比平時要冷一些,不少顧客都是外地過來玩的,也是發現自己帶的衣服不夠厚,來這裡現買羽絨服。」據《哈爾濱日報》1月24日報導,近兩日內,哈爾濱第五醫院燒傷科門診接診凍傷患者20餘名,凍傷處普遍位於耳朵、手指、腳趾。相比於哈爾濱,黑龍江漠河的溫度更低,今年春節,一度出現了-50℃的低溫。「耽誤了兩三年,今年終於見到遊客了,別說是他們,我們也好多年沒見到這麼低的溫度。」1月25日,在漠河北極村經營一家民宿的龔女士表示,整體來說漠河今年遊客數量還好,能夠接待得過來,最近幾天還有空房可以預訂。龔女士說,確實有遊客低估了漠河的低溫。「之前有一個從福州來的遊客,只穿了一件抓絨和羽絨服,來了之後幾乎沒出門,後來還是我們借給她一件大衣,開著車帶她出去轉了一圈。」除了極寒的東北、西北地區,寒流也在大陸全國多地發展,帶給各地旅行者不小的影響。據大陸中央氣象台1月25日消息,1月24日早晨,降溫的重心仍然集中在長江以北,包括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東部、江淮東部等地不少地方降溫超過10℃,局地超過15℃。長春、瀋陽、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蘭州、銀川、西寧、烏魯木齊、濟南13個城市迎來今冬以來氣溫新低。山東泰山景區管委會1月24日發佈景區公告,提醒遊客注意防範寒潮。公告稱,受本輪寒流降雪影響,泰山山頂溫度達到-22℃,部分道路積雪積冰。經除雪除冰,紅門遊覽路(徒步)正常開放,天外村遊覽路(乘車)已經恢復通車,中天門索道正常運營中。該公告提醒,天氣寒冷、結冰路滑,為確保身體健康和遊覽安全,建議已經完成近期「0元門票」預約的遊客可先退票,寒潮過後重新預約進山。報導稱,此前的1月20日,泰山景區管委會發佈了泰山景區在春節期間免費開放的政策稱,按照上級關於全省國有A級旅遊景區免首道門票的部署,1月21日至3月31日泰山景區(含岱廟)將免門票開放。對於可能出現的人流量較大的情況,泰山景區也做出了相關的預案,提出按照「預留空間、確保安全」的原則,繼續執行「限量、預約、錯峰」的要求,如當日已預約遊客數量達到最大承載量、瞬時最大承載量的閾值,景區將立即暫停當日線上、線下的入園預約。為確保旅遊安全,已成功預約的遊客正常安檢入園,未成功預約的遊客請擇日進山。和泰山一樣,黃山景區在春節期間也遭遇了遊客集中和低溫重疊的情況。據黃山景區官網的信息顯示,1月24日,黃山風景區接待遊客34385人,創2018年以來春節假期單日接待量新高。1月25日上午,黃山景區發佈消息稱,1月26日黃山景區門票預約數量已滿,已停止預約。與大客流重疊的還有此次低溫天氣。據黃山景區氣象預報,近2日氣溫都在-10℃左右。景區提醒,已成功預約門票的遊客,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防滑措施。宋女士是浙江杭州人,1月23日晚上自駕抵達黃山腳下,在黃山下住了一晚後,1月24日早晨8點來到黃山玉屏換乘中心。「想到了春節會人多,但是還是沒想到人會這麼多,光進入景區就等了將近2個小時。」宋女士說,自己後來想想是趕上高峰了,工作人員說如果早晨能早點起,7點之前來排隊就會好很多。宋女士選擇的爬山路線是玉屏徒步上山,再從雲谷索道下山。相對幸運的是,宋女士選擇的這條線路除了在進山時及下山等待索道時排隊時間較久外,整個路線還算暢通。「這幾天黃山氣溫很低,等待的時候我一直跺腳、活動身體,確實太冷了。」針對很多遊客遭遇的在黃山景區內排隊數小時的情況,1月25日,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是景區內所有區域都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集中在玉屏等幾個道路相對狹窄的地段。該工作人員表示:「大家在線路設計的時候,要盡量避開高峰、避開擁擠路段,尤其是這段時間山上積雪比較厚,遊客行走都比較慢,容易出現擁堵的情況。」蘭州的楊先生今年春節的旅途也不太順利,他選擇大年初一自駕前往西安旅遊,但是到了之後,原本計劃的六七個景點他只去了兩個,「陝西歷史博物館門票沒有約上,回民街和大唐不夜城我們在門口看了一眼,人實在太多,我們帶著孩子,怕孩子走丟就沒有進去。」針對低溫情況下出現的擁堵等情況,各地景區也在不斷調整各自的方案,進行疏導。1月25日,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發佈「遠端截流分流措施」稱,鑒於黃山風景區光明頂前往玉屏樓迎客松方向有效遊覽空間狹窄、客流容量較小,為確保遊覽安全順暢,決定在25日下午2點左右開始在光明頂處實施截流分流管控措施,請廣大遊客自覺服從景區管理,調整遊覽線路,不要選擇從光明頂往玉屏樓迎客松方向下山(耗時較長),建議到北海景區遊覽後改乘雲谷索道下山。該通知同時表示,黃山四季都是美景,歡迎大家錯峰來遊覽。目前,此次寒流開始和春節長假一起進入尾聲。據大陸中央氣象台1月25日發佈的消息稱,1月27日將有新一股冷空氣登場再降溫,但這股冷空氣強度較弱,影響時間不長,月底前後中國大部地區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華北平原一帶最高氣溫能達到10℃上下,江南等地超過15℃。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燕表示,「現在很多景區會出現遊客扎堆的情況,再遇上寒潮、小長假等因素,對景區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面對這種情況,當地政府和景區需要及時發佈人流、路線信息,以及時分流疏散遊客,「對很多遊客來說,好不容易來到一個地方,還是希望能夠盡興而歸的,所以對於一些大的、接待能力有限的景區來說,可以進一步開發周邊的旅遊線路,以便讓景區能夠承載更多的遊客,讓大家有更好的旅行體驗。」張燕同時表示,對於遊客來說,盡量要在出行前瞭解目的地的天氣、人流量、最佳路線等相關信息,盡可能做到錯峰出行,一方面可以保證自己在當地的住宿餐飲價格更合適,另一方面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旅遊體驗。
受到寒潮影響,1月24日早晨,大陸北方13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創今冬以來新低,其中長春-27.3℃,瀋陽-21.8℃,呼和浩特-28.6℃,太原-19.4℃,北京-15.4℃,天津-15.2℃。不僅如此,多名網友日前發文稱,乘飛機抵達哈爾濱時,飛機艙門被凍住了,導致行李拿不出來。有工作人員解釋說,正在用暖風機解凍。《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受寒流影響,哈爾濱23日打破當地1月下旬氣溫的最低紀錄,氣溫低至-25.7℃(原紀錄-25℃)。1月23日,有網友曬出機場照片,一隊乘客正在行李傳送帶旁等待,不過傳送帶上空空如也。哈爾濱機場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哈爾濱溫度驟降,導致落地航班機艙門凍住了,正在用暖風機解凍,公司後續負責為旅客送行李。有人忘了把飲料拿出車外,隔天早上凍到全部炸開。(圖/翻攝自微博)受西伯利亞強冷空氣影響,19日到22日,黑龍江全省大部地區過程降溫10℃以上,其中,21日早晨有12個站最低氣溫持平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22日早晨有4個站突破21日出現的新低,1個站突破歷史同期極值。漠河市阿木爾鎮勁濤站達到-53℃。有網友透露,朋友日前忘了把飲料拿出車外,隔天早上凍到全部炸開。黑龍江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桂華介紹,此次強冷空氣過程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大陸冷高壓主體勢力強大,其中心強度最大時達到1062.5百帕,歷史同期少見,大陸冷高壓是一個大型反氣旋式環流系統,是冷空氣天氣系統的「大BOSS」,所到之處,降溫難免。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季節白天短夜間長,這樣夜間的輻射降溫遠大於白天的太陽照射的升溫。
去年南部地區的降雨量,創近30年來最低。蔡總統昨天大年初三與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長王美花一起視察高屏堰,關心南部的水情。她強調,接下來就是抗旱的關鍵時刻,會持續透過各項措施,因應旱象,也希望大家一起配合節水措施,共同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據經濟部最新水情燈號顯示,嘉義縣巿已亮出「水情提醒」的綠燈,台南更亮起「減壓供水」的黃燈。全台主要水庫中,包括仁義潭水庫蓄水率已低於50%,降至44.5%,曾文水庫更僅及23.3%,基隆的新山水庫也只有36.1%,而鑑於南部水情不佳,經濟部官員表示,台南一期稻作已停灌,希望透過人工增雨及調度,順利度過枯水期。蔡英文昨天表示,經濟部、高雄市政府及相關單位超前部署,已啟動相關防旱措施,有效控管水資源調配,並加速完成相關水資源建設,讓有限的水資源能做最有效利用。接下來是抗旱的關鍵時刻,請大家要共同積極審慎因應,維持穩定供水,減低旱象對民眾造成的影響。蔡總統說,現今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降雨型態更加極端。為了審慎因應水情變化,請經濟部整合中央地方及相關單位,繼續加速協調各項多元水源開發,包括海水淡化、開鑿抗旱水井等,並且也要持續強化水庫清淤,維持水庫庫容。昨日寒流影響,南部山區有雲層覆蓋,經濟部水利署地面增雨作業小組,也在高雄旗山溪上游甲仙攔河堰進行焰劑燃放催化雲層降雨,為集水區爭取多一點水資源。經濟部官員表示,目前正值枯水期,降雨量少,會盡可能做人工增雨,向老天爺多要一點水。南部水情也確實不佳,但曾文、烏山頭兩座水庫合計蓄水量逾1億噸以上,現階段供水尚沒問題。
美股將進入財報週,延續上週漲勢,四大指數23日收盤齊揚,特斯拉、蘋果等科技股帶頭領漲。華爾街策略師認為,若通膨更加持久,「美股可能就像去年夏天出現的熊市反彈。」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Mary Daly則警告市場過度樂觀。週一(23)日美股四大指數,美股道瓊指數上漲254.07點,或0.76%,收 33,629.5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23.98點,或2.01%,收11,364.41點;標普 500指數上漲47.2點,或1.19%,收4,019.8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140.14 點,或5.01%,收2,934.83點。道瓊指數漲逾250點,連續2個交易日收紅,標準普爾500指數重返4000點大關,創去年12月2日以來收盤新高。那斯達克指數強升逾2%,同樣創7週以來收盤新高,巴克萊銀行將 AMD 和高通等股票評級調升,費城半導體指數飆高超5%,創5個月以來收盤新高。自2023年初以來,那指和費半表現優於美國其他主指,這與2022年的趨勢截然不同,投資人等待本週各大科技股公布最新財報。不過目前市場最關注的還是聯準會是否在今年降息,尤其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降至逾1年來新低,進一步強化市場的降息預期。聯準會於1月31日至2月1日進入決策會議前的靜默期,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指出,聯準會將試圖放緩升息步伐,並討論今年暫停升息的條件。美國財政部長葉倫週一也表示,她認為通膨正在下降,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非常緊張。儘管聯準會官員堅稱現在談降息還太早,但市場主流看法已認定今年底前將會看到Fed至少降息一次。華爾街德銀策略師Henry Allen也稱:「隨著投資人對通膨方面越來越有信心,預計聯準會最終暫停升息、甚至可能降息,不過,隨著對通脹過於樂觀的風險在於,若通膨更加持久,美股可能就像去年夏天出現的熊市反彈。」「老實說,我不明白為何市場對通膨前景會如此樂觀,市場想得太美好了。」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Mary Daly上個月在決策例會後警告市場過度樂觀。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James Bullard也呼應指出,「通膨接下來還是有可能再度走高,然後Fed必需又要有所應對,但市場顯然並沒有反應此一可能性。」換言之,若市場降息的期待落空,金融市場行情可能又要大翻轉。Glenmede私人財富投資長Jason Pride也表示:「投資人應謹慎降低對過早降息的預期,因為聯準會可能需要在全年保持貨幣政策的限制性,以抑制通膨。」
受到美國聯準會官員持續釋放鷹派言論,加上上週初領失業金人數為19萬人,創去年9月以來新低,引發市場擔憂,週四美股開低走低,終場包括道瓊、那斯達克、標普500平均都下跌近1%,費城半導體跌幅最重,達2.8%。聯準會副主席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指出,目前通膨確實已逐漸有放緩跡象,但仍高於目標,屬於過高區間,因此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下次的升息循環中可能會繼續升息1碼,以持續壓制通膨。另外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柯林斯(Susan Collins)則是主張,應該要將終端利率目標拉高到略高於5%,並維持一段時間。道瓊指數終場下跌252.4點,跌幅0.76%,收在33,044.56 點。那斯達克指數終場下跌104.74點,跌幅0.96%,收在10,852.27點。標普500指數終場下跌30.01點,跌幅0.76%,收在3,898.8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終場下跌79.03點,跌幅2.83%,收在2,710.44點。
中國天氣網19日消息,今明兩天(1月19日至20日),大陸全國大部維持雨雪稀少的天氣格局,後天除夕當天,南方降雨發展增多。氣溫方面,未來十天,在冷空氣頻繁影響下,東北地區等地降溫劇烈,局部地區最低氣溫可能會接近甚至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公眾出行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今年「三九」期間(1月9日至17日),大陸大部地區雖然經歷了從暖到冷的大轉折,但由於前期多地偏暖顯著,大陸全國平均氣溫仍有-3.7℃,為歷史第三暖。昨天進入「四九」,大部處於冷空氣間歇的氣溫回升期。未來十天,影響大陸的冷空氣活躍。其中今明兩天,冷空氣將給北方地區帶來大風降溫天氣,預計,華北、東北地區及黃淮等地降溫4~8℃,部分地區10~12℃,局地14℃;並伴有4~6級風,陣風7~8級。21日清晨黑龍江北部日最低氣溫將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22日至24日,新一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將影響大陸中東部地區,相比前一股強度更強、影響範圍更廣,預計大部地區降溫4~8℃,內蒙古中部、東北地區中南部、江南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溫10~14℃,局地16℃以上。26日至27日,還將有弱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在冷空氣的接連影響下,東北地區降溫劇烈,哈爾濱、長春、瀋陽最高氣溫累計降幅在15℃左右。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中北部一帶,局地最低氣溫可能會接近甚至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城市中,哈爾濱22日最低氣溫-35℃、長春22日-25℃,瀋陽23日-25℃,將紛紛創今年入冬以來新低,天寒地凍,正值春節假期,公眾外出走親訪友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謹防凍傷。降水方面,昨天,大陸大部降水稀少,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中西部、青海東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小雪、局地中雪;重慶、四川中東部、雲南東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小雨。今明兩天,大部繼續維持雨雪稀少的天氣格局,雨雪主要出現在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後天開始南方降水將有所增多。大陸中央氣象台預計,今天,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大部、西藏北部和東部、川西高原北部、貴州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西藏東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和東南部、重慶中南部、貴州中部和西南部、雲南中東部、海南島北部和東部、臺灣島大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明天,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南部、吉林東部、新疆北部和南部、西藏北部、青海南部、西北地方東南部、江漢西部、四川盆地北部、重慶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西藏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湖北南部、湖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東部、重慶西部、貴州大部、雲南中東部、海南島中東部、臺灣島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後天,內蒙古東南部、東北地區大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北部、西藏北部和東南部、西北地方東南部、黃淮北部、江漢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西藏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雪;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台灣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其中,江蘇中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雨。春節前夕,大陸大部天氣總體利於出行,部分地區需注意防範雨雪天氣導致的道路溼滑、能見度下降可能對交通出行的不利影響。此外,除夕當天,南方雨雪增多的同時,陰冷感也會加劇,公眾需及時添衣保暖。
外資打算抱股過年,台北股匯市一反往年平淡如水的無聊盤勢,三大法人昨日全部站在買方,外資8天甚至買破千億元,帶動台股上漲百餘點,收在1萬4927.01點,距離「萬五」僅一步之遙,新台幣因此勁揚1.19角,收30.268元的4個多月來新高紀錄,封關行情可期。台股昨日先演開高走高,為今日封關行情預作暖身,台積電、聯發科等電子權值股扮演領頭羊,金融股助攻得當,生技股表現更是活蹦亂跳,抵銷航運疲弱走勢,加權指數終場上漲102.88點,收在1萬4927.01點,續寫1個半月以來新高,朝15000點的「萬五」邁進。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動向,三大法人昨日全部站在買方,合計買超212.31億元,其中外資加碼買超187.54億元,為連續第8個交易日買超,累計狂買1195億元,抱股過年的意志堅定,這讓投信、自營商加碼跟進,投信連7買、昨日買超0.86億元,自營商也買超23.95億元。對於封關行情,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隨著外資陸續歸隊、加上美股科技股等表現,市場信心持續回溫;另方面,在重要法說相繼登場,與AI、高速傳輸等新創科技主題有關供應鏈表現亮眼,也有助提振投資人信心。封關後怎麼看?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投資人對科技股的低持股、基本面曙光浮現,以及有望看到聯準會升息終點,相信步入2023年後,有利於科技股股價重回正向軌道;第1季基本上還是聚焦在電子股較多。外資持續買超台股,也讓匯市活跳跳,封關前熱錢持續湧入,加上國際美元走弱,新台幣對美元連續2個交易日升值,昨再升1.19角,收在30.268元,續寫4個多月來新高紀錄,匯銀估周四封關應會落在30.2~30.3元間。匯銀主管分析,美國通膨持續降溫,聯準會暴力升息將成為過去式,加上市場預期日本央行本周利率會議會調整貨幣政策方向,日圓強勢升值下,美元指數不斷破底,一度跌破102,續創7個月來新低價,非美貨幣走路有風。新台幣昨早以30.36元開出,隨後在外資持續匯入下,迅速突破30.3元關卡,最高升抵30.248元,勁揚1.39角。外匯交易員說,台股若能挑戰萬五,新台幣就有機會朝30元整數大關挺進,但周三、周四台股休市,匯市要有大行情較困難,只能期待金兔年表現。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昨(15日)深夜在臉書發文分享,去年全球貿易都衰退,台灣出口仍然有7.4%成長,創歷史新高,但預計今年貿易額續摔、出口有逆差危機,他示警台灣去年對陸出口僅半導體成長,其他電子產品均衰退16.58%,可以看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並表示台股虎年封關在即,提出5項重要數據,供兔年投資參考。一、全球貿易都衰退的2022年,台灣全年出口4795.2億美元,比2021年4464.6億美元,仍然有7.4%成長,十分難能可貴。不過,去年出口最高峰在3月的435億美元,12月的357.5億美元,已是全年最低,呈現逐月衰退,今年是產業去庫存的1年,貿易額仍將持續衰退。二、去年台灣出口仍然創歷史新高,今年勢必衰退,不過,比起南韓去年出現472億美元逆差,台灣去年仍有519.2億美元順差,但相較2021年的644.14億美元及2020年的589.78億美元,已是歷史第三高。台,韓都是出口導向的國家,但南韓以大企業為主,正好面對中國直接競爭,明年壓力會更沈重。三、至於台灣對中國、香港去年的貿易順差仍高達1004.35億美元,只比2021年1046.8億美元略低一些。這兩年,兩岸關係非常不好,但台灣對中港順差都逾千億美元,如果按照中方統計,台灣對中國的順差高達1565億美元,中港仍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若沒有去年來自中國1004.35億美元大順差,台灣已是逆差國。謝金河也進一步分析,台灣去年出口到中國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件為核心,全年對中國出口1160.09億美元,占總出口的62.4%,台灣去年對中國出口都衰退,只有半導體出口仍成長,資通訊產品仍衰退16.58%,由此可以看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四、過去一直以來,大家都在呼籲兩岸貿易依存度太高的問題,去年台灣對中港出口1859.75億美元,全年衰退1.6%,兩岸依存度降到38.8%,是十幾年來新低。這與中國出口不振有關,去年12月,中國出口衰退9.9%,如果中國出口不振,這個比例還會降。五、山不轉路轉,去年中國出口比重下降,台灣對美國出口比重從10.5%上升到15.7%,對美國順差294.14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台灣對東恊順差267.19億美元,是歷史次高;對新加坡順差169.97億美元,也是歷史上最高。另外,台灣去年對日本逆差209.78億美元,和進口材料,零組件有關;去年油價大漲,台灣對中東地區的逆差293.85億美元,也是新高紀錄。
近期大陸、國內疫情雙雙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評估,國內疫情高峰已過,目前數字正逐漸往下降,暫定大陸來台旅客全面唾液PCR採檢政策將實施到本月31日為止,此外關於新冠降級以及室內免戴口罩等措施,最快會在農曆年後開始實施。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上周我國共新增15萬1838例確診病例,與前一周相比約減少15.7%,顯示我國的第三波疫情已過高峰,目前正逐漸往下,雖然如此,但每天仍然有1、2萬人確診,仍無法掉以輕心,呼籲該打疫苗的族群仍要踴躍接種。王必勝指出,這次疫情的降溫是從4、5天前就開始,推測與過年沒有關係,目前評估是過完年後會有一波疫情反彈,但是不是代表第四波疫情將來?還得看反彈程度為何?目前仍無法確定。指揮中心今也公布最新的大陸來台旅客採檢情形,上周末整體陽性率已降至10%以下,來到近期新低,王必勝說,目前仍規劃採檢措施實施到1月31日,篩檢主要是為了監測有無新興變異株,將於農曆年後再檢討是否要續行。王必勝也說,目前仍規劃要在農曆年後將新冠病毒降級為4類傳染病,「會開始啟動一些更積極的行動」,至於室內免戴口罩政策,也會在農曆年後宣布鬆綁以及上路日期,「應會比新冠降級早一點。」
美國聯準會大幅度的升息,使美元不斷升值,造成新興市場面臨貨幣崩潰的問題。去年阿根廷、迦納、斯里蘭卡等國紛紛因此出現財政危機,而今年埃及恐將成為第一個撐不住的國家。資料顯示,今年開始,埃及鎊兌換美元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昨( 11日)埃及鎊跌幅更是超過15%至32%,打破歷史新低。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指出,有媒體稱,美元不斷升值,造成埃及鎊萎靡不振,進一步使通貨膨脹加劇,埃及政府多次動用外匯干預,又遇上5年來最嚴重的外匯短缺,許多企業進口困難,甚至有價值95億美元的貨物滯留在港口,埃及政府已是6年內第4度求助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場幫忙,並對埃及批准了一項為期4年共3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的核心條件是埃及必須轉向靈活的匯率制度,即是由市場決定貨幣價值,而這其實是埃及政府多年以來一直抵制的,只是事到如今,面對貨幣危機,埃及政府也只能妥協。因地緣衝突加劇,埃及做為世界上最大穀物進口國,物價壓力飛漲,埃及央行在去年3月21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升高100個基點,此消息一出,埃及鎊兌換美元的匯率立刻下跌15 %。據統計數據表示,埃及今年10月年度總通膨率相比2022年同期將會上升9%,11月的城市消費者通膨率會升至18.7%,12月則是21.3%,已經超出分析師預期,有媒體分析這將會造成埃及央行在2月2日議息會議升息的壓力。投資銀行Naeem Brokerage分析師Allen Sandee認為,隨著貨幣價值不斷貶值,預計埃及鎊還會下跌15%,到2月埃及年度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將達到25%。
雲林縣去年新生兒降到3340人創歷年新低,死亡人數多達8579人創新高,一年內人口銳減6040人,全縣人口降為66萬4092人。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內人口老邁、氣候變化、疫情嚴重都有相關,未來要想辦法讓年輕人多生小孩。雲林縣5年前的出生數約4500人至4700人,2021年已降到3830人歷史新低,去年更銳減到3340人,以斗六市新生兒最多有506人,其次是全縣人口成長率最高的麥寮鄉474人、虎尾鎮有352人、西螺鎮237人。2022年年全縣出生數最低的是褒忠鄉42人、東勢鄉58人、林內鄉78人、大埤鄉81人、水林鄉82人、台西鄉96人,共有6個鄉新生兒未達100人。雲林縣近幾年來每年死亡人數約7000人左右,去年竟高達8579人。民政處表示,雲林縣自2008年以來,已連續15年死亡數高於出生數。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去年死亡人數創新高與人口老邁、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因素有關,最近參加公祭,聽家屬透露亡者過世前確診,類似狀況的人數偏高,她對此感到憂心,已經責成衛生局注意並分析死亡原因。張麗善表示,提高出生率似乎並非加碼生育補助就能鼓吹得動,3C科技世界來臨後,人的想法已有很大的差異,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一個人過得好就好,即使結婚也希望享受兩人世界,有傳宗接代家庭倫理觀念的人愈來愈少。她說,她除一直想怎麼減輕年輕人的負擔,也灌輸年輕人現在多生小孩未來成功機率會更大,因為生一個小孩,家庭就多一個成員,多一分才氣、多一分機會,生一個小孩就像創造一個事業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是「人才製造機」,人才可以自己製造。
財政部昨(7日)公布2022年12月及全年的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出口金額357.5億美元、年減12.1%,不僅連4個月負成長,創下20個月新低;隨著廠商備料趨於審慎及原物料價格普遍回跌,進口309.6億美元、年減11.4%,呈現進出口雙雙衰退的情況。2022年下半年出口吹冷風,去年第4季出口1118.1億美元,較2021年同季衰退達8.6%,但由於上半年動能強勁,去年出口總額4795.2億美元,仍創下歷史新高水準。展望1月的出口,財政部官員坦言,出口不理想會遞延,加上春節連假達10天,連5黑不在話下。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去年第二季是出口高峰,隨著國際經濟基本面鬆動,出口張力由強轉弱,第三季急速收縮至3.4%,第四季轉入下行軌道、年減8.6%,中止連續9季正成長,主因為塑化與基本金屬等傳產貨類外銷持續萎縮,加上積體電路以外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產品需求轉淡,11項主要出口貨類呈現全面下挫。下半年出口值低於上半年,近7年來重現旺季不旺。受通膨、升息和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經濟火力減損,以及中國大陸新冠疫情有擴大跡象,使得產銷運行受到干擾,此外,終端需求疲軟不振,供應鏈積極調整庫存,國際景氣能見度下降,原物料行情普遍從高檔滑落,帶動國內廠商備料態度審慎。不過,若從一整年度來看,我國對日本、東協、美國、歐洲的出口規模均創下新高,年增率分別為15.1%、14.8%、14.3%、6.8%,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則減1.6%;反映在市場結構中,對美出口比重較前一年提升1個百分點、來到15.7%,對陸港占比下降3.5個百分點,至38.8%,分別為18年來的高點和低點。升息必要之惡,讓全球經濟步入衰退,而台灣經濟成長主要靠出口拉抬經濟命脈,和全球供應鏈綁在一起,出口不理想恐將遞延到1月份,由於今年春節連假高達10天,工作天數較去年1月相比減少5天,1月的預估年減幅度介於負20~24%之間,水準值介於304~320億美元,來自春節干擾極大,待2月份整體觀察才能確定收縮情況。展望今年想好轉,也得看先大國升息腳步何時能停歇。
特斯拉周五(6日)早盤股價開低走高,收盤上漲2.5%至113美元,最低跌至101.8美元大跌逾7%,創2年多新低。因其對中國生產的Model 3和Model Y電動汽車再度降價,為3個月內第2次在中國降價,大砍24%,同時推出更高端的Model S和Model X。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需求疲軟,以及中國對手車商比亞迪、小鵬和蔚來汽車等公司在大眾和高檔市場的競爭加劇。根據特斯拉中國官網,國產的Model Y起售價降至259900元(約37875美元),創下這款車型中國市場歷史最低價,比美國網站標出的65900美元起售價便宜43%。Model 3的起售價上調至229900元,比美國便宜約30%。特斯拉表示,新推出的Model S中國售價為78.9萬元,Model S Plaid是特斯拉速度最快的車型,售價101萬元,百公里起速僅需2.1秒。Model X SUV售價為87.9萬元,Model X Plaid車型售價在104萬元,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交付。去年特斯拉已經有過降價促銷。中國國內大眾和高端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本土品牌比亞迪、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以及外資品牌保時捷和梅賽德斯奔馳等都在爭奪市場份額。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去年累計銷量13.3萬輛、年增47.25%;蔚來汽車12.2萬輛、年增33.97%;小鵬汽車12.08萬輛、年增23.03%。整體來看,蔚小理去年總銷量基本相當,相對而言,理想汽車進步較大。而曾經作為2021年的銷冠,小鵬汽車去年沒有延續好運勢,主要在於產品力不足導致。目前小鵬P7上市三年未曾更新,競品卻層出不窮,小鵬 P7 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其次,被寄予厚望的小鵬G9於去年9 月上市後,遭遇銷量折戟,未能承擔起小鵬汽車的銷量重任。曾有「中國版特斯拉」之稱的小鵬,主力產品P7和G9價格帶與現在的特斯拉高度重疊。不賺錢的小鵬原本就已逐漸在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競爭中落隊,關於2023年起中國取消新能源車補貼的政策,小鵬汽車則是推出限時保價政策因應,凡在去年12月31日24時前完成訂金支付的訂單,可享受2022年新能源補貼,而上牌時間導致的補貼差額由小鵬汽車承擔。去年12月,特斯拉中國的出貨量創下5個月最低水平,去年擴建的特斯拉上海工廠也向歐洲地區出口電動汽車。汽車製造商通常以促銷優惠方案來控制庫存,但是去年,由於訂單強勁,特斯拉一直能夠保持售價穩定,甚至提高價格。特斯拉近期特意降低日本、南韓、澳洲最暢銷車款Model Y和Model 3的售價之舉,是為了刺激上海生產中心汽車產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