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acter AI每月活躍用戶擁420萬直近ChatGPT 估值上看60億美元二度融資
據媒體上周五(9月29日)報導,生成式AI獨角獸企業「Character AI」正在籌集數億美元的新資金,這筆交易可能將這家新創公司的估值推至50億至60億美元之間。Character AI是生成式AI領域的早期寵兒,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興趣。不過,談判還處於早期階段,仍有可能破裂。今年3月份,Character AI完成了一筆1.5億美元的融資,由美國私人風險投資公司安德里森.霍羅維茲(A16z)領投,這筆投資也使其估值達到10億美元。顯然如今的估值有了很大的提升,據稱在與投資者的早期對話中,曾一度討論過高達100億美元的估值。先前有報導稱,市場研究公司Similarweb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Character AI在美國iOS和Android的App已擁有420萬的每月活躍用戶,就快追上ChatGPT的近600萬每月活躍用戶。Character AI成立於2021年,由前谷歌員工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創立,兩人都曾參與谷歌大模型LaMDA的研發。與ChatGPT最大不同的一點在於,用戶可以在Character AI內任意選擇或者設計喜歡的角色或個人作爲聊天對象。今年稍早,該公司開始提供每月10美元的訂閱服務c.ai+,使用戶可以更快地訪問其聊天應用和新功能。隨著AI估值的攀升,一些投資者懷疑風險投資公司是否應該為大型語言模型提供資金,比如Character AI建立的模型,考慮到開發和運營這種專業技術的巨大計算成本。一些業內人士認爲,這些新創公司尋求戰略投資者的支持更有意義,像是微軟已經向OpenAI投資了超100億美元。

杭州亞運/美女主播林奕雯外型打造 AI主播E-Win現身「第19屆杭州亞運」
「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將於明(23日)正式開幕,華視新聞資訊台將針對亞運賽事推出特別報導,更安排全台首位體育AI主播進行賽會連線播報,一起為中華隊加油。在本屆亞運會中華隊僅以1面金牌之差,即可成就亞運第100面金牌之榮耀,究竟會是由哪位選手奪下首面金牌,可以說是令人相當地期待,包含挑戰衛冕的體操「鞍馬王子」李智凱、羽球一姐戴資穎等皆是奪金最佳人選。體育主播林奕雯已抵達杭州亞運現場,將為民眾帶來最新賽事消息。(圖/華視提供)擁有多年體育播報經驗的主播林奕雯這次身負重任前往杭州,雖曾有到日本職棒採訪春訓及2017臺北世大運的經驗,她表示因應國際賽會採訪規定,記者還須向大會提出各種採訪許可申請,獲得許可後才能領取媒體證進入場館進行採訪,而且本次場館間移動的範圍特別廣,賽事種類也較多,對於中華隊選手出賽的時間及各場館的位置都必須事先做好功課。華視除體育三姝主播林奕雯、鄭雅芳及林淳霈於亞運期間全程備戰外,華視新聞特藉由本次賽會將安排首位AI體育主播E-Win進行代班,本次的AI體育主播是華視新聞與新創公司首次合作打造,採用第五代AI主播的模型,以主播林奕雯的外型進行打造,本次合作雖在建模製作上花費較多的時間,但人像細緻度也相對提高許多。主播林奕雯笑說:「看到E-Win時,其實有種說不出的微妙感。」AI體育主播日前在華視新聞臉書上進行命名票選活動,引起民眾的高度討論,最後雀屏中選的名字是E-Win,除了有奕雯的諧音外,E有科技e化的意思,而Win(贏)也象徵台灣好手贏得勝利。E-Win將會以不同造型在「亞運英雄Fighting」特別單元中亮相,甚至與杭州真實的本尊進行「雙奕雯主播」連線報導。亞運特別報導敬請鎖定華視新聞早上10點新聞搶先報及下午5點整點新聞。

大咖生技ETF3/蔡明興新藥股買最多! 開發金超車國泰富邦這二檔
富邦金(2881)董座蔡明興這十年來相挺生技業,成為鑽石生技(6901)創始股東,還投資發起人路孔明創辦的中天(4128)與合一生技(4743)(原投資泉盛,後與合一合併)兩家公司,近20年來,金控與蔡明興本人都積極參與生醫產業策略性投資支持新創公司育成與培植,旗下人壽、富邦金控創投等,至少已投入逾160億元。2014年蔡明興以個人名義與鑽石生技投資公司捐贈共1.5億元,成立永續經營之「臺大鑽石種子基金」,扶植新創鼓勵研發,亦是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的捐資者,2021年起擔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的顧問。CTWANT調查,從中天到鑽石投資的欣耀生醫、合一生技、醣基生醫等,蔡明興可說是一網打盡家家都有投資,以這些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資料來看,蔡明興家族各持股為1.22%、9.38%、7.36%、1.83%;蔡明忠與蔡明興相同,除了個人投資鑽石之外,對中天、合一則各持股1.21%、1.51%。合一股價在2020年曾從25元飆漲到7月最高點476.5元,主要是因宣布與丹麥國際大藥廠利奧製藥LEO Pharma A/S共同簽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新藥FB825」合作研發,以5.3億美元全球獨家授權協議,以及ON101(WH-1)糖尿病足慢性傷口潰瘍新藥三期臨床試驗第二次期間分析結果達標等因素所致;目前股價來到186元。進一步觀察多家生技股的前十大股東,富邦金子公司富邦人壽名列其中知名企業者,有持股中天3.8%、合一2.02%,還有保瑞(6472)的2.60%、葡萄王(1707)的7.05%、大江(8436)的4.40%、東洋(4105)的3.67%,從開發癌症新藥股、保健保養品、醫美到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大廠都涵括。昱展新藥為美時化學前董事長林東和於2016年所創,富邦金、開發金皆有投資。(圖/翻攝自昱展新藥官網)富邦金控創投除了鑽石生技,還有投資昱展新藥(6785)的6.18%,為特殊學名藥廠美時化學(1795)前董事長林東和於2016年所創,以美國FDA 505 (b)(2)法規路徑,開發含鴉片類成癮症、難治型憂鬱症、慢性癌痛及帕金森氏症等長效藥物。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則與蔡明興都是十年前同時投資鑽石,2021年同年受聘為生策會顧問之外,還邀請他的外甥女婿、「生技界併購王」之稱的保瑞(6472)董座盛保熙為台新金子公司分享生技產業脈動,台新金並與保瑞共同成立規模約30億元健康基金與保瑞生技,鎖焦併購創新生產製造(CDMO)事業佈局;旗下的健檢中心與盛弘集團以換股策略結盟,跨足精準醫療業。吳東亮今年還選進生策會理事,並於其擔任理事長的工商協進會中提案成立「生技醫療產業研究委員會」,力推該產業,另外也投資研發抗癌新藥的生華科(6492),該公司共同創辦人之一即為親家胡定吾。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除了投資隱形眼鏡晶碩(6491)2.60%之外,國泰創投對漢達(6620)也曾持股達1.14%,係以藥物劑型及處方設計為基礎之研發型特色專業製藥,聚焦於505(b)(2)新藥以及高技術門檻之利基型學名藥的公司,已有胃食道逆流學名藥、多發性硬化症用藥等在美國上市銷售。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也曾投資美時達0.54%、中國信託創投對台康生技持股1.47%;開發金控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轉投資的「中華開發生醫創業投資」則與富邦金創投同樣看中昱展新藥,投資更高達12.08%,與國泰創投都有投資過的漢達也曾多達4.94%,就連中華開發創投也曾投資漢達有2.13%。另外,大江生醫集團旗下的大江基因(6879),主攻基因檢測與幹細胞、免疫細胞等產品研發製造等,在2022年私募普通股案,佳世達(2352)即投資5.45億元參與。

大咖生技ETF1/創始股東17倍獲利驚人?鑽石二檔投資給門票進場 這一家科技廠最有實力
鑽石生技(6901)今天(19日)掛牌上市,單純一家沒有產品的投資公司能從去年興櫃到今年上市成為話題,股價一度飆到300元,40萬人搶抽新股鎖住160億元資金,除了包含四位金融傳產創始大股東獲利17倍令人稱羨,正籌設兩家上百億投資公司將有電子科技企業家加入,也備受關注。「我很感謝大股東們一路支持,二話不說一口氣答應加入。2013年成立後到2019年都沒有發放股利,投資生技新藥研發道路很漫長,心臟要很大顆才能耐得住等待」鑽石生技投資發起人、董事長路孔明道出公司設立迄今「十年磨一劍」甘苦,他也是中天(4128)、合一(4743)生技的創辦人。路孔明口中感謝的大股東即是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以及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正如蔡明興在今年2月生策會年會致詞時說,「生技產業的潛力遠大於金融業」,光是富邦金控創投、富邦人壽投資生技產業逾160億元。尹衍樑早在二十多年前即挹注生技業,像是中裕何大一雞尾酒療法治療愛滋病、浩鼎乳癌藥等最為股民熟悉。現已返台擔任主管、擁有美國多家大藥廠新藥研發經驗專家分析說,「尹衍樑先生是一位擁有多項專利者的開發者,更能體會研發生醫產品耗費智慧心力的過程,且他與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等生技前輩情感累積,讓他對生技界了解愈深厚。」「生技醫藥業研發產品一旦成功上市即受到專利、特許業保護,circle壽命長,但也因等待時間長,『要有智慧、眼光、耐心』及承受不一定能走完臨床試驗的風險。」這一名專家說。鑽石生技投資公司是由中天、合一生技創辦人路孔明發起而成立,會取名「鑽石」是取自行政院2009年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18日股價以66元作收。(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鉅亨網)鑽石生技在2020年受惠投資的三家公司合一生技與醣基、欣耀生醫的股價上漲獲利,至2022年累計稅後淨利達97億元,共發放9.58元股利;但也因其股價波動影響,今年上半年虧損。而富邦蔡家、台新吳家十年前,因鑽石生技延伸投資觸角到生技業,加上2013年、前中研院長現為生策會理事長翁啟惠發起成立的「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成員除了潤泰、富邦、台新重疊之外,還有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等。「金融界大咖不約而同2013年聚集在這兩處,應是行政院2009年推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2012年終止籌設大型生技創投基金後,促使生技產業、學界等向外尋求研發資助所致。」一名新藥公司總經理說。CTWANT調查,鑽石生技成立十年來,從籌資40億元,歷經三次增資二次減資,到目前實收資本額74.93億元,此次上市前已再現金增資44.88億元到位,共投資過20家生醫公司,並支持六所大學、機構的(中研院、台大、清大、北醫、國防、中興)研發計畫而衍生出的七家新創公司。目前最新投資組合十家,兩家上櫃合一生技(4743)、欣耀生醫(6634),其他準備興櫃轉上市、創新板上市、興櫃或是進入臨床、授權、併購等,包括醣基生醫(6586)、永笙生技(StemCyte)、地天泰農業生技、優億、原創生醫、EyeYon、Bilayer Therapeutics、Theia Medical;資金投資國內外占比為8:2。這一家公司扮演起天使投資人角色,扶植新創公司歷經種子輪、A輪…到上市櫃,透過併購、銷售股權等獲利方式,被股民形容是企業家才能做起來的「自組生技ETF」,且因多屬早期投資,目標更是打造生技獨角獸,非一般ETF的分散風險;也因為鑽石生技在新藥投資占60%,醫療器材占20%,其他包含細胞治療、農業生技等占20%,關注「細胞治療、核酸藥物、農業生技」等,都成了投資人選股參考指標之一。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從2012年3,590億元,增加到2021年6,665億元,複合年成長率約為7.1%。(示意圖/生技中心提供)CTWANT記者比對鑽石生技公開資料,觀察到台新吳東亮、潤泰尹衍樑的投資公司近一個月來各增持股權約0.05%~0.1%;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個人與富邦創投持股較三個月前,則各稍減0.02%~0.04%。目前鑽石生技投資揭露的前十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中天生技持股28.76%,其次為合一生技15.93%;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各14.33%,再加上富邦金創投4.98%等,泛富邦就達33.64%。台新金控則由台新創業投資、台新資產管理各持股9.66%、0.79%共10.45%,董事長吳東亮夫人彭雪芬的允德公司占比2.38%,加上吳家掌控的昶禾2.39%、兆亨實業0.95%,泛台新金則持有16.17%;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匯弘投資持股則為1.03%。總計富邦、台新兩大金控與大股東個人、公司等在鑽石生技投資占比共49.77%,加上中天、合一、潤泰等共持股95.55%,增資後股數強制集保近85%,換算流通在外股權約占增資後股本15.7%;證交所規定其內部人及前十大股東上市屆滿2年後,每屆滿6個月可領回四分之一,滿4年後始得全數領回。機殼大廠可成的定存等資金多達千億元,董事長洪水樹也正積極尋找拓展到生技產業領域標的。(圖/報系資料照)至於哪一家金融業、電子科技公司或企業家,會加入鑽石明年第一季籌資逾百億元的投資公司(一號、二號投資)?CTWANT調查,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現在是工商協進會理事長,也是生策會理事;以生策會理事會成員來看,包括機殼大廠可成董座洪水樹,可成現在握有定存等資金千億元,洪董就跟記者透露過正尋找生技投資或併購標的。國泰金控旗下國泰創投已有三成資金投入到生技業,董事長蔡宏圖今年受邀為生策會顧問之外,也傳出參與全福生技董座林羣的安富一號基金,加上台新金吳東亮與保瑞盛保熙去年推出健康基金等,預估一波波新錢不斷湧入到生技圈,既可催生疾病新藥,同時等待研發成功帶來的獲利爆發力。人在美國波士頓研發中心開會的藥華醫藥執行長林國鐘,19日越洋連線跟CTWANT記者說,藥華藥成軍23年來,有來自各界及企業家們支持,他和做傳統新藥研發的公司團隊都十分感恩,現在看到電子科技業加入生技業,運用其研發專業將可更加提升醫材技術品質,共同打國際盃。藥華藥今年4月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籌資141億元)接觸不少摩根斯坦利銀行等美國投行,林國鐘觀察,國際資金正尋找新標的,「許多訊息顯示資金正流入台灣、韓國、新加坡為主的亞洲市場,尤其看好政府等公私部門大力扶持的生技產業,將如昔日政府扶植的半導體、電子、紡織、塑化等有蓬勃發展。」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成功搭建台日平台!加速新創業者落地服務,積極建構投資生態系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以下稱「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今年三月正式開幕,展開台日新創串連及協助投資戶跨境發展,旗下的投資戶FunNow及Amazing Talker更入選台灣新創國家隊「NEXT BIG」,在國發會帶領下,多家投資戶共同參與今日(14日)的「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Japan-Taiwan Startup Summit)」。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成立至今,為台灣新創團隊引入在地資源,加速落地日本的時程,已成為最新台日新創交流平台的新起點。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指出,國發會近年來對於新創產業大力支持並整合資源,協助臺灣新創事業在全球舞臺上嶄露頭角,開發資本為台灣新創產業重要串連平台,自然陪伴新創夥伴一起衝刺。南怡君進一步指出,開發資本投資領域多元,也有國際化的投資團隊,在規劃企業進軍海外策略、提供金融服務及後勤供應鏈資源的經驗豐富,因此能在新創團隊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給予中肯建議、指引方向與分享資訊,降低營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發揮「海外同鄉會」的在地支援功能效果顯著,是新創進軍國際市場的最佳夥伴,也將持續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開發創新基金總經理郭大經表示,中華開發資本旗下創新基金於2017年成立創新加速器,瞄準網路雲端、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次世代電子商務等四大領域進行投資;同時提供創業導師資源、企業資源媒合及各類創業課程,提供台灣新創公司一站式成長所需資源,六年來舉辦的活動近七百場。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接待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新創參訪團,成功搭建台日平台。(圖/中華開發資本提供)延伸台灣經驗,開發創新基金總經理郭大經觀察,對於新創來說,除了資金挹注外,資源、人才與知識的國際鏈結亦為成功關鍵,而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作為投資戶在日本的「家」已展現實際效益,不僅提供工作及實體活動空間、相關商務諮詢、支援服務,也舉辦了多場跨國、跨界活動,協助台灣與日本創投及新創團隊進行深度交流。郭大經指出,開發創新加速器在日本做為資源對接平台,進一步發展新創生態系,是台灣新創產業前進日本的起點,未來影響力及服務範圍將擴及開發資本生態圈中其他夥伴,且不排除結合日本資金及企業,投資台、日標的。今年國發會再度帶領國內新創團隊參與「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Japan-Taiwan Startup Summit)」,中華開發創新基金多家新創投資戶也同時與會,藉此機會擴大資源人脈。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亦於昨日(13日)接待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新創參訪團,透過當地新創服務業者提供落地服務諮詢,相互交流。郭大經強調,中華開發將以一貫為投資戶服務的平台精神,串連台日雙方關係,使台灣新創邁進日本市場,順利開打國際盃。

機器人理財1/資產規模已衝逾73億元!這三家銀行拚「智能投資理財」最多
隨ChatGPT熱潮帶動AI話題,「機器人理財」再受關注。自六年前開放機器人理財,去年第二季起逐季成長,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16家投信投顧、銀行等加入,規模衝逾73億,年增32%,客戶數近17萬人,金管會考慮規模愈加擴大,擬將監管升級,從業者自律改為納入法規,最高處罰1500萬元。就金管會修法將演算法等納管審查等,CTWANT詢問多家業者皆表「樂觀其成」,除了防弊,亦因演算法屬廠商之商業機密,金融業無法全面了解其中之運作原理,若能在主管機關監管幫助下,在導入相關金融科技時更能強調其適法性外,並建議仍應避免過嚴苛之限制而在引入新興科技時面臨巨大阻礙,間接剝奪了一般民眾享受便利金融服務的權利。金管會在2017年6月開放「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首家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即是王道銀行在同年7月推出的「王道機器人」,投信投顧、銀行等業者相繼投入,其中阿爾發投顧問是國內第一家專門以機器人理財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王道銀行於2017年率先業界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利用大數據系統演算並依據客戶的風險屬性與投資偏好精算出適當的投資組合,客戶可自由選擇單筆投資或是定期定額投資,且最低1,000元即可參與投資。目前王道銀行機器人理財商品組合有王道機器人、配息機器人及安聯品牌機器人等三類;其中,配息機器人著重於滿足有現金流需求的客戶,王道機器人、品牌機器人則較著重於滿足有資本利得需求及特定品牌偏好的客戶。何謂「機器人理財」?將A I人工智慧、大數據資料庫技術導入理財顧問服務,依用戶投資目標及可承受風險,提供客觀投資組合建議,協助用戶理財與資產管理的自動化服務。2021年金管會放寬「自動化再平衡交易」後,若實際投資偏離預期目標時,就能透過機器人理財的「自動在平衡機制」導正投資路徑。華南好基智以諾貝爾得主馬可維茲所提出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為基石,圖中左三為華南金控董事長張雲鵬。(圖/華南銀行提供)通常一般民眾投資理財除了自己選擇標的操盤,或是透過理專建議等,也可以考量透過機器人理財,前二者都是人為主動選股,而機器人理財則是標榜不受市場情緒或個人主觀因素影響。根據證期局統計,目前從事「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也就是大家一般所稱的「機器人理財」共有16家業者,包括3家投信(復華、野村、群益)、4家投顧(富蘭克林、鉅亨、中租、阿爾發)、9家銀行(王道、兆豐、國泰世華、永豐、華銀、一銀、新光、合庫、中信銀)。翻開過往資料,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零接觸」的機器人理財是有成翻倍成長,資產管理規模到2022年9月成長至59.21億元,使用人數破15萬人,相較2021年初規模,足足成長一倍。期局副局長張子敏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止,國內已有16家業者開辦自動化投資顧問業務的資產規模,已達到73.2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今年以來成長16.7%,客戶數近17萬人。資產規模則從去年第二季開始就逐季呈現正成長,從去年第二季底的55.43億元,逐季成長至今年第二季底的73.25億元,今年首季季成長9.94%、第二季成長6.17%。截至6月底,資產管理規模前三大為國泰世華銀行「國泰智能投資」的18.86億元、第一銀行的「e-First智能理財」15.34億元及華南銀行的「華南好基智」7.47億元。

機器人理財3/美股債組合ETF報酬率33%!警察辭公職轉跑道阿爾發僅是這一因
目前國內相關機器人、智能理財業者所推的產品來看,提供民眾投資的門檻從1000元起跳,使用費率的年費率從0.5%到1%,假設投入單筆30萬元資金,約需每年支付業者約2600元不等的信託管理費。此外,國泰世華銀「國泰智能投資」主推股債配置基金、ETF,一銀「e-First智能理財」以資產配置方式提供10種不同股債比例投資組合建議,每個投資組合包含8到10檔基金,華南銀「華南好基智」也是以基金為主。台北富邦銀行「奈米投」以海內外ETF為主,阿爾發機器人理財則主打美股等全球ETF。CTWANT記者採訪到阿爾發投顧協理蔡至誠,他今年30歲出頭,三年前他辭去警察派出所所長公職,投入金融業,而他過去在大學就學期間,每月省吃儉用存下大半生活費作為入門投資成本,但他沒有進場台股,而是僅僅選擇二檔「美股ETF」VT、BND為標的,讓他四年來賺進60萬元大紅包。至於他為何會選擇進入阿爾發服務,「研究理財後,我思考未來職涯規劃而投入金融業,加上阿爾發也是以美股ETF為主要提供民眾商品,與我的想法謀和,且透過機器人大數據分析,較為容易入門,也能避免情感上的衝突。」蔡至誠並分享自己選擇投資的阿爾發90/10組合(美股、債券的占比,屬於積極型的)績效,從2020年迄今的報酬率為15%,2023年以來的報酬率為10.52%。由於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會依照民眾投資屬性而提供不同配置商品組合,蔡至誠進一步透露說,除了上述兩檔他個人會長期關注的美股ETF的VT、BND之外,同時他還會了解VTI、VEA、VSS、VNQ以及VNQI這五檔ETF。新創公司開發「智能理財人臉辨識理財規劃系統」,刷一下人臉秒給股債組合建議,並告知每個月存多少錢,到65歲時就可能存到千萬元。(圖/業者提供)蔡至誠說,民眾選擇機器人理財,也是願意接受「被動投資」一種方式,協助民眾可以透過科學化的投資方式,不用一直看盤,不用一直選擇買賣點,也不必一直進進出出市場,就能把時間專注在自己生活中人生中更有意義的事情。由於各家機器人理財商品的績效並未公開揭露,根據CTWANT本次採訪王道、國泰世華、第一銀行、華南銀行與阿爾發投顧等五家業者所開辦的相關智能理財業務的投資報酬率,以阿爾發的13種股債組合從公司成立以來的報酬率在3.39%~33.77%(為保守型美股債券占比3:7與積極型美股債券占比9:1的組合表現),2023年今年以來則約在6%~10%;華南好基智每日9種投資組合平均報酬率7.64%。第一銀行「e-First智能理財」自2020年10月成立至今已逾51,000人參與投資計畫,投資金額至8月已達24億元,期間歷經俄烏戰爭、美國快速升息的不利影響,10種投資組合報酬率皆為正數,績效最佳投資組合逾17%;國泰智能投資在2022年市場大幅修正下,資產管理規模有逾20%成長幅度;王道銀行三大類機器人的投資組合績效普遍領先全球股、債配置各半的投資組合(以MSCI全球股票指數及全球債券指數各半計算)。費用方面,多家機器人理財服務收取淨投資總額不到1%年費率之平台使用費(或稱信託管理費,按月持有日計算),有的免收申購手續費及信託管理費,民眾參與前可多加了解比較。

50歲富綢新思路1/這家紡織老廠連13年發股利 董座不怕碳+數位焦慮「AI部署像給工廠吃維他命」
紡織行業經營持續面臨挑戰,近年有的轉型房地產活化資產,有的借殼賣出,甚至鬧經營權紛爭,而50年前從大稻埕起家的台灣富綢(1454)一連發13年股利,在去年庫存陰霾中持續發出0.25元現金股利,相較無法獲利的同業實屬不易,還老驥伏櫪,續推新仿毛彈性機能布料品牌ElasLana,要搶攻全球都會休閒市場。CTWANT記者日前專訪台灣富綢董事長莊燿銘,他親訴這間股本只有13億,生產基地堅守台灣、在海外沒有設廠,去年營收18億元、年增14%,不靠業外收入堅守紡織本業,且一連13年合計發放4.26元股利的亂世生存本領。富綢創辦人是張哲生、1973年成立於大稻埕,「那時候人造纖維技術剛出來,織成的布料光亮輕薄,像富貴人家才用得起的蠶絲綢緞一般、就叫『富貴綢』公司的名字也是這麼來的。」莊燿銘告訴記者,富綢創辦人在80年代拆分事業,原在台南經營布行的父親入股,莊燿銘從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在1989年進公司、從業務開始歷練。「公司用兩項產品起家,一是西裝內裡布『塔夫塔(TaffetaFabric)』,這也是富綢的英文名字;另一個是能做成傘布的『春亞紡(Pongee)」』,後來延續發展出的『緹花』令富綢成為台灣三大緹花廠之一,品質不輸日本和服」,莊燿銘表示。台灣紡織業在70年代是出口創匯尖兵,大好光景在2000年後變調,2001年紡織品出口金額126億美元、去年僅剩88.4億美元。遇上中國扶植紡織業、東南亞發展輕工業,加上國際品牌客戶要求赴越南設廠,台灣紡織受重創出口銳減,「台灣織機在2000年有4萬台,現在不到2萬台,產量規模減少。」莊燿銘形容,存活下來的紡織業找到了第二春,就是能「讓人穿了好舒服」的機能性紡織品。台灣富綢廠房外觀有歷史感,廠內乾淨清潔且自動化程度高。(圖/取自臉書)台廠如何掌握機能性紡織纖維製造技術?莊燿銘分析,關鍵在於台灣自有纖維開發能力、又與終端客戶有很好關係、且保留上中下游完整供應鏈,不只是做代工,更以策略聯盟方式緊密連結。「快時尚崛起,電商改寫紡織生態,每個人都要穿出自己樣子,商品越來越分眾,生產彈性化更重要。」他解釋,台灣最大優勢是提供一條「價值鏈」,像富綢這類中型紡織公司,有加工絲廠、織布廠能一條龍研發各式布款,可為客戶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此外,富綢採取客戶多元化策略,避開重壓單一客戶的風險。「每個客戶對營收貢獻5%,多元分散」,莊燿銘說,因為一半以上客戶來自日本,富綢的產品貼著市場趨勢走,從中高價位、正式服裝,走向輕薄、抑菌,近5年進一步從細丹尼及纖維材料變化下功夫。「這趨勢在311大地震後(2011年)更明顯,之前日本上班族出門都是西裝革履,近10年來他們漸漸不繫領帶、穿著訴求輕便簡約,高機能性、仿天然纖維,針織流行告一段落,最近又開始流行起梭織。」去年由總經理接掌董座大位的莊燿銘,在匯率、疫情、物流大亂、疫後通膨原物料飛漲下,猶能一連13年發股利未間斷,去年再度發出0.25元股利。面臨新的減碳任務,莊燿銘今年更訂下「紗、織、染整條供應鏈合起來,兩年目標減碳2萬噸」目標。「工廠將過去高耗能設備轉換成低耗能、拉高潔淨能源使用比例、使用低碳原料、生產效率更高,光是一套5台、新型日本TMT假撚機就1億5000萬元,還有機連網、AI自動排程、自動驗布、生產數據優化管理、瑕疵原因分析、提高良率等全面數位建置等,2年來累積資本支出上億元。」這一本帳,莊燿銘清楚數算。身兼絲織公會理事長的莊燿銘更能體會,中小型紡織同業的「碳焦慮」、「數位焦慮」,「像是更換鍋爐,一套都是上千萬,未來若被要求使用綠電又需要更大投資與成本,紡織業者若屆臨退休、下一代沒意願接棒,『看不到未來』的情況下,很容易有收掉的念頭。」對於同業的焦慮,這位紡織老將給了一個心法,「不是為科技而科技、為減碳而減碳,背後思考很重要」,莊燿銘形容,「AI部署,像給工廠吃的維他命,讓老公司循環運作更順暢。」經驗老練與老客戶關係緊密的富綢,今年6月底富綢50歲生日晚會上,還發表結合纖維的彈性與羊毛舒適感的新布料品牌ElasLana,依然保有新創公司的充沛活力。

CEO老學長挺大同3/備15億銀彈蓋新大樓 7公頃綠地資產活化拚年收6億治校
2020年大同公司(2371)易主,坊間不時就有大同大學遷校傳聞,就在8月17日,大同大學西北角,位於民族西路上的「挺生大樓」都審過關,預計斥資15億元興建,2026年完工,遷校賣地傳言不攻自破。大同大學積極活化資產,「2031年要達成每年自產6億元校務經費」,有著大同公司廠長歷練的校長何明果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信心滿滿立下目標。就在通過都審的當天下午,何明果和副校長吳志富帶著CTWANT記者巡校園,從學校大門一路穿越白宮,眼前滿是綠意,「前面室內體育場,以及籃球場、網球場這塊,未來都將是新大樓的基地。」何明果說。未來「挺生大樓」基地就位在臨淡水線和民族西路的轉角,規劃地上8層、地下2層建築,樓地板面積約7500坪,將規劃智慧型多功能教室、國際會議廳、羽球及籃球場,另外臨民族西路將有咖啡廳、書店等街邊店,高樓層則有育成廠商進駐,預計2026年完工。吳志富透露,民國80多年,前校長林挺生就有興建計畫,設計圖也都畫好了,但當時認為學生人數不多,用不到這麼多空間,所以計畫被擱置,「現在我們重新修改設計圖,建築風格時尚,也符合現在的法規,我們很多建築都是『尚志』為名,是紀念林挺生的爸爸,這棟樓會叫『挺生大樓』,紀念林挺生。」不過翻開大同大學地圖,東北角也有一棟「挺生大樓」,何明果解釋,是因為林挺生百歲冥誕,當時學校沒有錢來蓋房子,所以先把原本的電機大樓改名挺生大樓來紀念他,等到新大樓落成,名字會再改回電機大樓。大同大學最醒目的便是外觀如羅馬萬神殿的「尚志教育研究館」,又有「白宮」美名,吸引不少拍攝婚紗、COSPLAY取景。「台北市中山北路如同日本東京的表參道,未來新大樓完成後,就會和白宮一樣,成為最亮眼的地標!」大同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朱成志滿心期待地說,大同大學位於市中心黃金地段,如有效經營,可創造學校永續辦學的財源。大同大學及高中部占地7公頃,有不少綠蔭,如城市之肺,何明果說,中山區有一半的保護樹木,都在大同大學裡,新大樓的規劃開發,都要避開這些保護樹木。(圖/方萬民攝)不過他也強調,目前學校與大同公司雖然座落於同一個街廓,但各自土地產權清楚,兩者是完全獨立的個體,即便未來要做整合性開發,也不會賣任何一塊地,學校也不會變小,「以往每年各種遷校傳言,都是穿鑿附會的謠言,大同大學不搬家的立場是不可能變的!」實際走往大同大學最深處,即可見大同公司的廠區卸貨碼頭。據了解,全區共10公頃,大同公司3公頃、大同大學6公頃、高中部占1公頃。雖然沒有圍牆、圍欄的劃分,但關係人都清楚,「線都在彼此心裡!」何明果說,「其實社會大眾,甚至很多校友都搞不清楚學校跟公司的關係,兩者有共同的創辦人,創辦人捐了很多大同公司的股票給大同大學及大同高中,使得大同大學和高中成為公司的股東,但我們專注辦教育,不參與公司經營,公司經營的好,我們就會獲利。」目前大同大學和高中占大同公司約4%股權。大同大學積極做資產活化,有目的性的找收入來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創新育成中心,據了解,目前進駐大同大學的廠商已達50家,依照專業性分散在各個教學大樓中,每年可為學校帶來6000萬元的收益。大同大學強調學生實作能力,綜合大樓1樓是設計學院的學習工廠,24小時開放讓學生使用,一名學生正在做滑板;2樓則有廠商進駐,並展示以3D列印製作的各種商品。(圖/方萬民攝)何明果與吳志富帶著記者來到綜合大樓,「這裡是設計學院和機械、機材系的實習工廠,這裡集結了跟智慧製造相關產業進駐。」走進1樓,有金工區、噴漆房、木工房、燒窯區、攝影棚、雷雕室、玻璃纖維加工室,一名學生就拿著看似滑板的原型體,正在金工區打磨著。「這裡像是共享工廠,學生只要登記就能使用裡面的機器設備,進駐的育成廠商也能免費使用機台,同學有機器不會操作沒關係,隨時都有學長姊可以問。」緊接著上到2樓,吳志富介紹,「這層樓共匯聚9家3D列印的生產和設計公司,形成一種3D列印的聚落,除了可印塑料,還有可印金屬的3D列印設備。」整棟綜合大樓可說是臥虎長龍,有台灣最大的3D列印公司極印公司、全球最大的學步車製造廠貫新企業的設計團隊,台灣虛擬網紅產業的先趨羊咩咩整合行銷,曾承接台北市政府跨年活動影像媒體,大家在裡面互相激盪。這樣的產業聚落散落在大同的各個教學大樓中,例如另外一棟尚志大樓,則是吸引不少電商上下游進駐。綜合大樓2樓像是商辦或共享辦公室,大小不同的空間中,孕育著一家家新創公司,一旁還有多個會議室,目前進駐大同大學的育成廠商已多達50家。(圖/方萬民攝)何明果解釋,「我們學生少,可用空間非常多,學校大樓樓地板面積共3.8萬坪,以我們未來的學生數,1.6萬坪就遠遠超過需求,其他空間用來進行產學合作研究、育成中心,提供新創廠商進駐,不僅可做為同學的實習工廠,還能增加學校育成輔導的收入,把學校、研究中心、育成中心整合在一起,創造一個學習的生態池,真正落實業界接軌。」吳志富也在一旁說,「廠商進駐也會帶進市場最新的專業設備,有機會讓同學觀摩學習及操作;學校也聘用廠商擔任業師為同學上課,他們能當我們的業師很開心,因為可以在學校就挑選人才。」「我們對資產活化的收入目標是2026年後要實現3億,2031年要實現到每年6億元。」何明果曾任大同公司廠長、系統事業群及能源事業部副總,他帶著業界資歷要讓大同大學不靠補助也能收支平衡,他信心滿滿的說,「創辦人林尚志、林挺生還是留給我們很大資產,未來如何透過校園經營讓它每年產生6億營運經費,是我校長的責任,我是很有把握!」

高虹安「詐領助理費46萬」被起訴 北檢批:公私不分、壓榨下屬
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在立法委員任內涉詐領助理費46萬元,台北地檢署起訴書指出,高虹安行為構成貪污治罪條例之公務員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罪、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公費助理陳奐宇、黃惠玟、陳昱愷及王郁文為共犯,高虹安等5名被告因一行為觸犯二罪名,從重依貪污罪論罪。北檢認為,本案詐領助理酬金(薪資)的方式,是將助理月薪以少報多,多報的差額須要繳回;助理加班費除高虹安每月同意給予的「獎金」可實際領取外,其他申報加班費差額均應配合繳回供高虹安自行決定運用,因此被告向立法院申報的金額與助理實際可領取的金額不符,顯屬不實。此外,高虹安身為立法委員,具有審核決定如何分配其辦公室各公費助理酬金及同意核給助理加班費的權限,但高虹安自始無意給予助理虛(浮)報差額的金額,而是透過將願意配合繳回的助理,以虛(浮)報、總額報滿的方式向立法院請領助理酬金、加班費至法定上限金額後,扣除高虹安實際要給予助理實領的薪資及「獎金」後,要求助理繳回差額,核屬詐取財物的行為。立法院按月撥付至高虹安薪資帳戶的問政相關業務費用共計7萬餘元,未見她將此拿出用於辦公室相關事務。高虹安將助理加班費報滿至8萬4872元後,再將酬金差額、加班費與獎金差額要求助理繳回,挪作他用,明顯有私用於她個人支出項目,顯見主觀上有不法所有意圖。本案高虹安將虛(浮)報的助理酬金及加班費作為其委員辦公室運作支出及其私人使用,均於法不合。另外,助理黃惠玟、陳奐宇、陳昱愷於偵查中均自白犯罪,自承知悉申報的金額與實際領到的酬金、加班費不符,並知悉要將差額繳回的用途;王郁文雖否認犯罪,他也認知是「幫忙領加班費」出來,因此認定助理均知情並配合高虹安詐領款項。以下為北檢今天公布起訴高虹安等5人的起訴書內容:臺北地檢署偵辦被告高○安等人涉嫌貪污治罪條例等相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茲簡要說明如下:壹、偵查結果一、詐領助理酬金、加班費案(一)被告高○安、陳○宇、黃○玟、陳○愷、王○文等5人均提起公訴被告高○安、陳○宇、黃○玟、陳○愷、王○文所為,均係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2款公務員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物罪、刑法第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嫌罪嫌。(二)被告李○庭不起訴處分。二、資策會提告高○安涉嫌背信案被告高○安不起訴處分。贰、詐領助理酬金、加班費案一、簡要犯罪事實(一)高○安自民國109年2月1日起,擔任立法院第十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台灣民眾黨籍),為依法令服務於國家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公務員。陳○宇為高○安委員辦公室主任、黃○玟為辦公室行政主任(負責襄助行政及人事薪資等業務)、陳○愷為辦公室法務主任、王○文為辦公室公關主任,自109年2月1日起,由高○安分別以每月新臺幣(下同)7萬元、6萬2,000元、6萬元、4萬6,000元之酬金聘僱,均為高○安依立法院組織法第32條規定聘用之公費助理。(二)緣立法院組織法第32條第1項規定「立法委員每人得置公費助理八人至十四人,由委員聘用;立法院應每年編列每一立法委員一定數額之助理費及其辦公事務預算。公費助理與委員同進退;其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所規定之相關費用,均由立法院編列預算支應之。」立法院於109年度分別編列「公費助理」工作計畫(編號3304010203)預算供立法委員聘用公費助理,協助立法委員處理各項問政、服務選民,及「問政相關業務」工作計畫(編號3304010206)預算供立法委員為民服務,協調中央及地方事務所需各類事務開銷。「公費助理經費」每位委員公費助理8至14人每月酬金42萬4,360元、加班值班費每位委員公費助理8至14人每月8萬4,872元,上開經費係由立法院編列支應立法委員聘用助理依勞基法所生之實際費用,為公費助理在職務上取得之報酬,非屬立法委員薪資之一部分,亦非對於立法委員個人之實質補貼。另立法院亦編列有「問政相關業務經費」每位委員每月7萬9,072元。(三)高○安明知上開立法院所編列「公費助理經費」,係供支應各立法委員聘用公費助理給付之酬金、獎金、加班值班費之用,不得流用非屬前揭費用之支出,如辦公室、服務處等開銷或私用。又明知立法院編列之「問政相關業務經費」,每月合計7萬9,072元,係供各委員選民服務及考察等事項,亦可供助理協助委員處理各項問政、服務選民所用,每月係直接撥付其受領立法委員薪資之帳戶。詎其每月除受領上開「問政相關業務經費」7萬9,072元外,尚領有委員薪資19萬餘元,財團法人永○教育慈善基金會(下稱永○基金會)另每月支應10萬元予歷○網路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歷○公司)協助其從事立法委員職務,且其擁有銀行存款達千萬餘元,具有相當之財力,竟未思將上開撥入其個人帳戶之「問政相關業務經費」或以其個人財產支應委員辦公室等開銷,反以其委員身分要求下屬公費助理黃○玟等人配合,以虛報或浮報助理每月受領酬金、加班值班費(下稱加班費)至上開預算上限金額(即酬金42萬4,360元、加班費8萬4,872元),將虛報或浮報酬金差額、加班費差額供其自行決定用途及運用。於109年2月27日前,先與黃○玟謀議,視助理實際聘用異動情形,針對特定助理以超出其等受聘約定之酬金進行調配達到預算上限金額,並以特定助理名義浮報加班費至預算上限金額後,再由黃○玟告知陳○宇、王○文,欲以其等及黃○玟名義浮報助理酬金及加班費,超出其等受聘約定之助理酬金及每月實際可領取加班費之差額,高○安並無給予之意而要其等配合繳回供高○安自行決定用途及運用,經陳○宇、王○文同意後,高○安、黃○玟、陳○宇及王○文即共同基於職務上詐取財物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犯意聯絡,自109年2月27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為下列行為:1、黃○玟依高○安指示,接續自109年3月起至109年11月止,視高○安聘用助理之異動情形計算高○安委員辦公室助理實際酬金總額,與立法院補助之助理酬金總額之差額後,將陳○宇、黃○玟、王○文實際助理酬金之7萬元、6萬2,000元、4萬6,000元之數額虛灌每人每月數千元至1萬元不等之金額,並不實填寫在「立法院立法委員自聘公費助理遴聘異動表」上,由高○安在「立法委員(親自簽名)」欄簽名後,向立法院浮報助理酬金(金額如起訴書附表一所示)。2、高○安每月僅同意核給之陳○宇、黃○玟、王○文數千元不等之加班費,並將每人可實領數額以「獎金」名義告知黃○玟,由黃○玟先行計算立法院編列給助理之每月加班費餘額後,未核實而填載「立法委員公費助理延長工時、國定假日、特休假應休未休工資及其他相關經費請領名冊」之不實加班費數額(如起訴書附表二所示「申報」欄位),而陳○宇、王○文、黃○玟均明知上開請領名冊所載申報之不實加班費數額,除了高○安同意核給之「獎金」數額外,並非其等可實際領取,仍於上開請領名冊上簽名,再由高○安於立法委員(親自簽名)欄簽名表示高○安已核定支付,向立法院虛報或浮報上開助理之加班費(金額如起訴書附表二所示)。3、黃○玟於109年7月某日,計算(6)月份之加班費餘額後仍有剩餘,由高○安指示黃○玟向陳○愷告知,欲以陳○愷名義浮報加班費,超出高○安同意核給之加班費「獎金」差額,須繳回供高○安自行決定用途及運用,經陳○愷同意後,陳○愷與承前犯意之高○安、黃○玟共同基於職務上詐取財物及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犯意聯絡,由黃○玟填載陳○愷之109年6月、10月、11月份「申報」欄位之1萬3,333元、1萬7,417元、9,416元等不實加班費數額,陳○愷明知不實仍授權黃○玟於「立法委員公費助理延長工時、國定假日、特休假應休未休工資及其他相關經費請領名冊」上蓋章,再由高○安於立法委員(親自簽名)欄簽名表示高○安已核定支付,向立法院虛報或浮報陳○愷之加班費(金額如起訴書附表二所示)。4、高○安、黃○玟、陳○宇及王○文推由黃○玟以上開不實酬金及不實加班費,按月向立法院虛報或浮報,致使不具實質審查權之立法院辦理會計、出納業務職員,登載於職務上所掌管製作之「付款憑單」、「委員助理薪資發放明細表」、「公費助理勞工退休金暨勞保、健保按月提(扣)繳明細」,致立法院陷於錯誤,將前揭虛報或浮報款項如數撥至陳○宇等人銀行帳戶後,依黃○玟扣除因虛報或浮報金額致助理勞保及健保繳費之增加之金額,計算其等應繳回差額65萬1,842元,由陳○宇等人配合領出交與黃○玟或由陳○宇、王○文自行保管(下稱零用金),以供高○安自行決定用途及運用;惟實際繳回金額為62萬5,238元(理由如起訴書附表五備註欄所載,包括酬金共8萬4,126元、加班費共54萬1,112元),扣除實際用於支付公費或私聘助理薪資、獎金共16萬5,208元(如起訴書附表六),總計詐得46萬30元(即62萬5,238元-16萬5,208元=46萬30元),而將之私用於不得以「公費助理經費」支應,原應由高○安個人支付之零用金支出(舉例如餐飲、禮品、花藍、紅包、高鐵、計程車等交通、住宿、油資、裝潢費、冰箱、咖啡機、衛生紙等辦公室用品、文具、餐具等),甚至個人使用(雙眼皮貼、衛生棉、洗頭、卸妝棉補充包、頭痛藥、台大醫藥費、高○安個人餐費等)之支出,足以生損害於立法院對於補助立法委員遴用助理所編列助理費預算管理之正確性。二、量刑意見(一)建請法院審酌被告高○安擁有傲人之學經歷,曾擔任鴻○公司中階主管,每月領有立法委員月薪19萬餘元及問政費用7萬餘元、銀行存款達1,200萬餘元,永○基金會並支應每月10萬元予歷○久公司協助被告高○安從事立委職務,財力豐厚,竟分毫不用上開問政相關業務經費,反壓榨憚於其權勢之下屬助理配合共同虛報、浮報酬金、加班費,向立法院詐取該院編列之「人事費」,流用於委員辦公室及個人私用等支出,足認被告高○安公私不分,貪圖小利,為支應其他開銷操控助理薪資而詐得公費助理費用,且犯後態度不佳,卸責予助理,請妥予量刑,並宣告褫奪公權,以示警惕。(二)被告黃○玟、陳○宇、陳○愷於偵查中自白犯行,態度良好,無獲得犯罪所得,均請依貪污治罪條例第8條第2項前段、刑法第31條第1項但書規定減輕其刑。另被告黃○玟係依照被告高○安指示做事,供出一切犯罪情況並提供事證,被告陳○宇及陳○愷身為勞工,配合雇主之行為及決定,請再依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並請宣告1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給予緩刑宣告,以勵自新。三、沒收本案被告詐領之犯罪所得46萬30元,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宣告沒收,如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四、被告李○庭不起訴處分理由摘要被告李○庭雖於109年2月至110年3月間,每月領有2萬餘元至5萬餘元不等之助理酬金,但因其確有實際從事助理工作,且工作內容核屬助理範疇,即難以其另有其他兼職,而認有詐領公費助理費用之犯行,應認其罪嫌不足。叁、資策會提告高○安涉嫌背信案一、簡要告訴意旨被告高○安自97年7月14日起至107年5月14日止,任職告訴人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下稱資策會)擔任副工程師、專案經理、組長等職,從事技術研究、輔導廠商等工作,竟為下列行為:(一)於101年至102年利用至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洽談技術合作研發出差之機會,在上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卻未依照規定說明出差行程變更一事,使告訴人資策會仍支付薪資72萬8,920元及差旅費72萬7,904元予被告。(二)被告與顏○泰等人曾組成團隊,於103年間參加告訴人舉辦之創業競賽獲得優勝,並獲頒獎金200萬元,嗣顏○泰成立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公司)並與告訴人簽立「科專研發成果授權契約」,約定科○公司支付授權金500萬元,取得告訴人之技術,授權期間為103年9月24日至106年9月23日,且科○公司另與告訴人簽署合作備忘錄,約定雙方擬於103年至108年間,簽訂授權金總計1,500萬元之「科專研發成果授權契約」。詎被告違反利益衝突迴避,於上開授權契約簽立後3年內投資科○公司40萬元,且科○公司事後未能支付前揭備忘錄預定之授權金1500萬元,致告訴人受有損害。(三)被告未依資策會同仁會外兼職辦法申請在科○公司兼職擔任業務處處長,卻於104年10月14日至18日,以科○公司業務處處長身分出席在新加坡舉辦之「2015年度M2M新創公司獎」頒獎典禮時,向告訴人請領差旅費4萬4,003元。(四)科○公司於105年間,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行動製造管理和優化平台」之發明專利,惟該發明係使用告訴人授權之技術,其衍生之專利權應歸屬於告訴人;然被告竟將自己登記為專利發明人、科○公司為申請人,並經智慧財產局核准科○公司為該發明專利權人,致告訴人受有損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第342條背信罪嫌。二、不起訴處分理由摘要(一)被告至美國出差期間,確有從事資策會主管所交辦之工作、提交出差報告說明工作成果,自難認被告有何施用詐術領取差旅費或薪資之情。資策會內部之主管,於當時均知悉被告同時在辛辛那提大學出差工作及就學一事,且其101年至103年間之考績評定結果分別為優、優及特優等情,難認被告於出差期間同時進修博士學位,有何造成告訴人損害之情。(二)被告未因投資科○公司取得不當利益,且科○公司嗣後未能按備忘錄簽立總計1,500萬元授權金之授權契約,係因技術變遷快速、科○公司資金不足等因素所致,與被告無關。(三)被告確係經告訴人主管指派至資策會間接持股之科○公司從事輔導工作,被告在科○公司所從事之工作即屬其為告訴人工作之一部分,且被告未領取科○公司薪資報酬,難認有兼職之情形。又被告赴新加坡參加頒獎典禮,獎盃上亦刻有資策會之英文,堪認其參加典禮亦係為告訴人領取獎項,從事提升告訴人聲譽之工作,其向告訴人支領差旅費,即難認有背信行為。(四)本案發明專利並非被告職務上完成之發明,且該發明專利之專利權人登記為科○公司,亦查無確有侵害告訴人權利之處,告訴人所指,應為其與科○公司間授權契約爭議之民事糾紛,尚難據此主張被告不法而具有背信犯行。

新創公司爆營運危機!向員工借薪70% 公司:延遲薪水已補發
北市一間成立4餘年的新創公司,主打AI運動課程,更與中華電信5G聯名,卻在日前被員工爆料指出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公司要向員工「借薪70%」,引發員工不滿,而該公司日前也發出聲明強調,有關本次勞資爭議事件,目前已在7日將延遲發放的薪資全數補上。該公司強調,該公司為技術型公司在運營、研發、人事成本都屬於高投入,新創公司營收不易,此次事件公司已深度檢討並與股東們商討未來營運策略方向,有關此次勞資爭議事件的處理上,確有不周之處,未來在營運管理上將以更嚴格的標準自我要求。他們指出,此次的薪資問題造成各界及員工困擾,再次向各方公開致歉,後續也將重新調整方向站穩腳步繼續努力,以更符合社會各界的期待。聲明稿全文:針對本次勞資爭議事件,社會各界對優力勁聯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評與指導,優力勁聯全都瞭解,就本次事件造成各方諸多紛擾,敝司深感抱歉,也願意虛心接受社會各界的指教。 本次勞資爭議事端因本公司應收帳款未準時入款,導致員工薪資延遲發放,造成員工不便,謹此向所有員工們致歉!關於延遲發放薪資,本公司已於8月7日(一)下午3時補上延遲發放之薪資,並一一告知員工們請其確認。優力勁聯是技術型公司在運營、研發、人事成本都屬於高投入,新創公司營收不易,此次事件本公司已深度檢討並與股東們商討未來營運策略方向,在本次事件的處理上,確有不周之處,未來在營運管理上將以更嚴格的標準自我要求。此次的薪資問題造成各界及員工困擾,敝司再次向各方公開致歉,我們也將重新調整方向站穩腳步繼續努力,以更符合社會各界的期待。以上說明。

公司要借薪1/新創公司爆營運危機 欠薪還要員工同意「借薪70%」
新創公司爆營運危機!北市一間新創公司將運動結合AI科技,專注在平台內容開發,販售線上健身課程,不但與中華電信5G聯名,還獲得中華電信5G創新應用大賽冠軍,近日卻被員工爆料公司發不出薪水,還要向員工「借薪」70%。如今多數員工打算離職組成自救會,同時通報勞工局,預計在8月9日召開勞資協調會,希望能將薪水拿回來。這家主打AI運動科技公司創立於2019年,看準疫情後的運動宅商機,主打運動能像電玩娛樂一樣有趣,開發出沉浸式光影律動智慧健身課程,讓民眾無須購買高價格主機或配備,就能精準藉由心率偵測與人體動作捕捉,紀錄個人肢體準確度,相關課程在中華電信、凱擘與台灣大寬頻等平台上架,似乎前景看好。但員工A小姐向本刊爆料指出,她在4月時因公司「業務版圖擴大」被招募進入,孰料進來後才得知,公司早在今年初就因營運狀況不佳對高階主管減薪,7月時不但發不出薪水,更直接發出通知,要員工簽下協議書,同意公司向員工「借款薪資70%,年利率20%,最遲在今年10月底還款」,希望員工在這段時間內可以「繼續衝大業績,以期公司能正常營運並提早償還薪資借款」。該公司要求員工簽下協書,同意「借薪」70%,並持續3個月。(圖/當事人提供)A小姐表示,她入職後公司便以滿員不再招聘為由,停止招募新員工,而當初入職時營運長更畫出大餅,強調公司相關健身課程目前除在新加坡上線外,未來也將在香港上線。此外,公司更與中華電信長期合作,還是中華電信的5G應用服務商,她才會信任公司營運發展,成為團隊一員,孰料試用期都還沒過,公司竟要向員工「借款」。A小姐也透露,公司的營運狀況原本就不佳,發薪日很不正常,若老闆有錢發薪水,就會在10日發薪,若發不出薪水就改在15日發薪,如今員工卻連本來就應該要拿到的薪水都拿不到,公司卻還打著「借款」的名義要他們簽下協議書。她指出,目前公司員工總共約20、30人左右,若以薪資4萬元來算,簽下協議書後每月僅能拿到1.2萬元,且多數人在台北生活還都有小孩,讓她忍不住感嘆「到底要怎麼活?」而公司僅不斷強調,只要後續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合作案過了就能有錢,仍無法安撫住惶惶人心。本刊致電該公司詢問是否確有員工指控的欠薪、借薪、營運不善等相關情事,該公司人員表示主管都不在公司,要等主管進公司了解之後才能加以回應,但直至本刊截稿前仍未獲得回覆。該公司營運長不斷強調公司已在新加坡上架,但有新入職員工的試用期都還沒到,公司就面臨經營危機。(圖/翻攝自該公司官網)

公司要借薪2/聯名原子少年僅募資14萬元 知情人士爆:訂閱數超低
北市一間運動科技新創公司近日驚爆欠薪,還要向員工「借薪」70%,檢視該公司的發展歷程發現,其相關課程不但在中華電信上架,還曾獲得2021年的5G創新應用大賽冠軍,更與選秀團體《原子少年》合作募資,但實際上該公司產品的訂閱收入「少到連一個員工的薪資都付不出來」。該間公司於2019年成立,主打線上運動,開發沉浸式光影律動智慧健身課程,也順利在2020年以互動體感健身上架凱擘與台灣大寬頻,並在1年後與中華電信合作,將AR運動課程聯名產品上市,以5G特性結合手機鏡頭捕捉人體骨骼點,分析民眾運動動作及時給予校正回庫與數據追蹤,同年底還拿下高雄新創大賽金獎與中華電信5G創新應運大賽冠軍。這家公司與各地方市政府合作,相關課程也與中華電信合作、上架,似乎前景看好。(圖/報系資料照)該公司不僅僅在大賽中屢次獲獎,後續更與北市府、高市府合作建置虛擬健身坊與運動AI健康體感互動,今年更與資策會合作,進行「系統整合國際輸出與全球鏈接拓展計劃」,在6月中旬於洛杉磯舉辦「北美數位科技應用媒合會」,展現數位領域卓越實力。此外,該公司在今年7月13日與原子少年合作,推出舞蹈教學AI課程「原子少年T-POP舞蹈速成班」,藉著土星成員的光環,搶攻年輕族群的運動市場,募資計畫上線至今已募得14萬餘元,總計有84人參與募資。有員工爆料指出,該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課程訂閱數相當低迷,少到連一個員工的薪資都不付出。(圖/報系資料照)儘管該公司前途看似一片光明,卻在7月發不出薪水還無預警向員工「借薪」,讓不少員工相當錯愕。有知情人士透露,公司不斷畫大餅,強調拿下了多個政府單位合作案,但公司實際上的課程訂閱數卻相當低迷,「訂閱數低到連一個員工的薪水都付不出來」。本刊致電該公司詢問是否確有員工指控的欠薪、借薪、營運不善等相關情事,該公司人員表示主管都不在公司,要等主管進公司了解之後才能加以回應,但直至本刊截稿前仍未獲得回覆。

公司要借薪3/公司欠薪還畫大餅 員工爆營運長曾涉惡意倒閉
北市一間新創公司將運動結合AI科技販售線上健身課程,近日卻被爆出發不出員工薪水,還要向員工「借薪」70%。有知情人士加碼爆料指出,該公司的吳姓營運長曾任「輕適能投資控股公司」執行長,其當時所任職公司事後卻無預警倒閉,因而被投資人控告涉嫌捲款詐欺。知情人士指出,對於公司向員工「借薪」一事,公司內人心惶惶,不少員工組成自救會捍衛自己權益,但過程中卻意外發現公司的現任吳姓營運長曾任輕適能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涉嫌惡意倒閉,讓員工心中蒙上一層陰影。本刊調查,輕適能公司開設號稱全台最大女性專屬健身房的「輕適能健身中心」,為求迅速展店、上市櫃,召開說明會向大眾募資後,民眾投入近5000萬元買下4.8萬股,但2019年明明還在宣揚展店目標,卻在隔年無預警倒閉,讓投資人不僅沒賺,5000萬元更收不回來,氣得怒告賴姓公司負責人與吳姓執行長涉犯詐欺、背信、違反商業會計法等罪。該新創公司今年6月曾與資策會合作,於洛杉磯展現數位領域卓越實力,如今卻因營運狀況不佳,發不出薪水。(圖/報系資料照)法院審理後,最終認為吳姓執行長並未以輕適能控股公司上市上櫃,邀約投資人投資,且輕適能公司起初營運正常,直到後續因展店速度過快,經營不善,最終虧損倒閉,何況投資本來就一定有風險,投資人無法明確舉證指出其權益受損與吳姓執行長有關,判投資人敗訴。對比如今新創公司現況,該新創公司對外不斷拓展版圖,今年6月還與資策會合作,於洛杉磯舉辦「北美數位科技應用媒合會」,展現數位領域卓越實力,也讓員工忍不住擔心類似情景會不會重演,目前已通報勞工局,預計將在8月9日召開勞資協調會議。本刊致電該公司詢問是否確有員工指控的欠薪、借薪、營運不善等相關情事,該公司人員表示主管都不在公司,要等主管進公司了解之後才能加以回應,但直至本刊截稿前仍未獲得回覆。

新創公司募資平台推「AI貓砂盆」涉抄襲 經發局回應了
有新創公司日前在募資平台推出聲稱自家研發的智能貓砂盆,不過該公司遭質疑從名稱、產品商標及宣傳廣告都與某大陸公司幾乎一樣,過去還曾獲選新北群募輔導計畫,主辦的新北市經發局挨批審查不嚴謹;經發局強調,該公司今年在募資平台推出的貓沙盆,非2021年獲輔導計畫的產品。新創公司「CATLINK」6月13日在募資平台推出產品「S1 Pro智能貓砂機」,至今已集資超過1530萬餘元,不過有網友指控,這款產品不僅與另一款由大陸公司推出的產品雷同,連公司名稱也一模一樣,質疑是從大陸進口、代理商品,或根本就是大陸公司的子品牌,更點出該公司聲稱自己拿到新北市的群募輔導計畫,批評經發局審查隨便。新北市議員鄭宇恩指出,該團隊不僅是2021年新北群募輔導計畫的錄取團隊,更是青年局「新北創力坊」第16及17期的進駐團隊,市府應查明真相,若一切符合市府政策,應協助廠商對外說明,但若市府審查未臻詳盡導致疏漏,也應研擬對策,重振新創界對新北創力坊和群募輔導計畫的信任。該品牌的公司營運長蔣煥表示,貓砂盆產品的核心晶片由台灣團隊與半導體IC廠商生產,模具則由中國工廠製造,且本次募資沒有使用任何政府新創輔導資源,更沒有任何「台灣製造」的違法不實資訊。經發局指出,該公司2021年獲得輔導上架的是另款貓砂盆產品,與今年在募資平台推出的產品不同;青年局則表示,所有入駐青創基地的團隊,皆經專業投資人審查企業商業模式與產品實力,若資料與事實不符,青年局將要求退出育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