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擬供烏「貧鈾彈」 普丁:如屬實將以牙還牙…傳將在白俄部署核武
目前有消息指出,英國政府有意提供「貧鈾彈」給烏克蘭,用來打擊俄羅斯的裝甲部隊。而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回應「如真的發生,俄國將會以牙還牙」。與此同時,25日也傳出俄羅斯將在白俄羅斯部署核武,這也是自1996年以來,俄羅斯首次在境外部署核武。根據《Cbs News》報導指出,英國政府於20日證實,將會提供含有貧鈾(depleted uranium,又稱衰變鈾)的彈藥給烏克蘭。據了解,貧鈾是一種核燃料或核武器在核能縮過程中的副產物,放射性約為天然鈾的60%。但由於具備高密度特性,相當適合製作成穿甲彈,能夠輕易穿透戰車、裝甲等物。但由於貧鈾仍具備有一定放射性,對使用的士兵、發射地當地的居民是種有毒物質,因此一直飽受爭議。也因為如此,感覺,但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則強調,貧鈾彈並非是核武,只是一種傳統武器,更回擊「目前唯一談論到核武問題的國家,是俄羅斯,提供貧鈾彈目的就是協助烏克蘭自我防衛」。雖然英國政府不斷解釋,但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回應「俄羅斯境內有數十萬顆貧鈾彈,而且從來沒有使用過」,普丁還強調「這類武器(指貧鈾彈)是對人類、環境最有害且危險的武器」。對於英國計畫提供貧鈾彈一事,普丁也表示「如果真的發生,那麼俄羅斯將會以牙還牙,畢竟西方已經開始使用具有核成分的武器」。而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普丁於25日宣布,目前已經與白俄羅斯達成協議,將在白俄的領土上部署戰術核武。普丁受訪時也輕描淡寫的表示「這並沒有什麼,美國多年以來也做類似的事情,長期在同盟國的領土上 部署核武」。報導中也指出,所謂的「戰術核武」與一般核武不同,一般核武具備有摧毀城市的能力,但戰術核武主要是要在戰場上完成「特定任務」,而目前尚不清楚俄羅斯的戰術目標的具體內容為何。報導中也提到,蘇聯於1991年解體時,還有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與哈薩克四個國家中部署核武。而四國於1992年5月商定,所有核武均搬遷回俄羅斯,並且在1996年完成核武的轉移。

俄最大「洲際導彈引擎」製造工廠爆炸! 美媒:恐影響產量
俄羅斯國營媒體《塔斯社》援引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Ministry ofEmergency Situations)的消息指出,一間位於雅羅斯拉夫爾(Yaroslavl)的汽車工廠在當地時間23日下午1點30分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消防隊從火場中救出7人,另有218人在現場人員的疏散下成功逃生。該工廠據稱是俄羅斯軍備引擎及齒輪箱的最大製造商之一,包括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引擎的生產。綜合《新聞週刊》、《每日郵報》的報導,俄羅斯的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YaroslavlMotor Plant)號稱是俄國最大的多用途柴油引擎、離合器、齒輪箱以及備用零件製造商,光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就有300多款車型及特殊用途產品配備其生產的發動機。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同時還是俄國陸軍引擎與齒輪箱的最大製造商之一,並負責生產可安裝核彈頭的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的引擎。據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說法,白楊-M是俄羅斯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為11000公里。然而,該工廠近日卻驚傳火警,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該工廠冒出陣陣濃煙。消防人員接獲通報後隨即趕往現場,並成功救出7名受困民眾,在此之前則有218人已自行逃生,火勢也順利獲得控制。對此,俄國部落客兼分析師內斯米揚(Anatoly Nesmiyan)也在Telegram上指出,「有重要的東西著火了!」但他並未詳細說明是什麼。報導稱,雅羅斯拉夫爾汽車廠的火災可能會對普丁造成打擊,尤其俄國國防部21日才在一份最新聲明中表示,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已下令要將精準導引武器(Precision-guidedmunition)的產量提高一倍。

澤倫斯基視察刻松 預告烏軍即將反攻
俄國總統普丁高調走訪克里米亞半島與烏東頓巴斯(Donbas)占領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不遑多讓,大膽直搗戰事前線,23日從烏東巴赫姆特(Bakhmut)附近軍事陣地,轉往部分區域仍受俄軍控制的烏南刻松(Kherson)首府,誓言重建住宅和民用基礎設施。兩軍在烏國境內多處持續激戰,烏克蘭陸軍總司令席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表示,烏軍「很快」將發起規畫已久、為期4個月的反攻。澤倫斯基在一段自拍影片中說道,他正在刻松視察,「由於俄軍全面入侵,波薩德-波克羅夫斯克村(Posad-Pokrovske)的房屋和民用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我與當地人討論他們面臨的問題及需求。我們將恢復和重建一切被破壞的東西。」他並授勳駐守烏軍,感謝他們為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犧牲奉獻。據官員說法,當地居民陸續回流,城鎮百廢俱興。刻松兩周前才遭俄軍接連砲擊,造成6人死亡、2人受傷。澤倫斯基22日則到訪巴赫姆特附近的軍事陣地。巴赫姆特是俄軍入侵以來,兩軍交戰時間最長的地點。該城戰前約有8萬人,如今只剩斷瓦殘垣。烏克蘭陸軍總司令席爾斯基23日誓言,將對巴赫姆特附近「筋疲力竭」的俄軍發動逆襲。他指出,俄國在這條戰線的主要戰力來自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 ),「侵略部隊的人力和裝備雖已減損,仍未放棄不惜代價攻占巴赫姆特的希望。」席爾斯基說:「俄軍絕不手軟的結果是軍力大幅減弱,筋疲力竭,很快我軍就能利用這個機會發動逆襲。」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烏南頓內茨克州市鎮阿夫迪夫卡(Avdiivka)的軍事行政首長巴拉巴希(Vitalii Barabash)表示,當地正遭受俄軍猛烈攻擊,官員憂心這座市鎮可能成為巴赫姆特第二,同樣從有大型金屬冶煉廠的工業鎮淪為荒城。另外,英國威廉王子22日罕見突訪波蘭與烏國邊界,探訪駐守當地的英國及波蘭部隊,讚揚他們「為支持烏克蘭人民及他們的自由進行合作」。威廉還在當地會見波蘭國防部長布拉查克(Mariusz Blaszczak),觀看軍事裝備展示,並探視烏克蘭難民,聆聽他們的經歷。

美國傳尊重宏國與陸建交 立委籲蔡政府外交應中間、務實、彈性
民眾黨團總召邱臣遠、幹事長張其祿今(22)天開記者會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習普會」,中俄關係越趨緊密,美中緊張態勢升溫,美國也傳出「尊重」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美中之間的角力關係牽動著台灣,再再凸顯民進黨政府在外交事務上過度傾斜的問題,呼籲蔡政府在美中對抗態勢下,應採取「中間、務實、彈性」的外交策略,必須調整外交策略方針,以應對大國競爭帶來的挑戰,避免全面對抗或完全妥協的兩難困境,務實開啟多方對談與合作,盡可能將台灣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最大化。邱臣遠表示,執政黨常將外交做為大內宣,反讓外交系統逐漸喪失穩定性,為了鞏固與宏都拉斯的外交,副總統賴清德去年一月擔任特使出訪宏國總統卡斯楚的就職典禮,當時對方就表達有財政困難,但行政院長陳建仁與外交部長吳釗燮不該完全把問題歸咎中國「銀彈外交」,應避免激化矛盾與對立、加深台灣與宏國人民之間的不信任感,執政黨必須理解外交事關國家生存空間,不應淪為國內大內宣的工具,外交部更應持續爭取台宏友好,並重新審視我國外交方針與邦交國情況。張其祿說,從蔡英文政府執政7年斷交8國,即便有美國《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台北法案),兩岸在外交上確實已在「熱戰」階段,執政黨長期依靠美國、祭出抗中保台的外交策略,換來的就是連續幾個斷交國宛如「變了心的女友,一去不回頭」,目前宏都拉斯及巴拉圭與台邦誼都拉了警報。張其祿說,蔡總統3月底將出訪中美洲友邦,同時過境美國與眾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同時又有捷克眾議院院長及英國台英國會小組主席史都華訪台,台灣與美國、歐洲等國關係到了史上最佳;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0日抵達莫斯科,開啟第九次以國家主席身分對俄羅斯的國事訪問,中俄關係持續深化、抱團取暖,對抗歐美的態勢將更加明顯,台灣的處境位於鬥爭前緣,面對強國的角力,應以「中間、彈性、務實」,善用台灣已有的經濟及科技優勢及關鍵地位,確實保障台灣人民的生存及利益,才是台灣應有的外交策略方向。

習普聲明 通過和談解決烏危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繼續第2天的訪俄行程,重頭戲「習普會」在21日下午登場,中俄代表團舉行正式會談,討論深化雙邊關係、經濟合作、國際局勢及烏克蘭危機等一系列問題,並預計簽署重要聯合文件。昨天上午,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時表示,已邀請俄國總統普丁今年訪華。普丁與習近平昨天下午在克里姆林宮進行小範圍會談,接著中俄代表團進行擴大會談。根據新華社昨日午夜快訊,中俄元首簽署聯合聲明,強調通過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在元首會談中,習近平表示,雙方合作領域不斷擴大,早期收穫已經顯現,更多合作正全面推進。他願同普丁一道,對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作出規畫部署,助力兩國各自發展振興。俄中打算成立北方海路工作機構普丁則在多處觸及俄遭西方制裁的議題,指俄中打算就「北方海路」項目建立工作機構,有合作潛力。俄國尋求拓展這條經由北極水域的航線,以利其能源項目向亞洲出口。他還稱,願意支持中國企業取代離開俄國的企業,並應鼓勵俄中以本國貨幣相互結算的實踐。據俄方先前透露,中俄會簽署兩份重要聯合文件,一是關於兩國關係進入「新時代」宣言,另一份是講述發展中俄關係至2030年的經濟合作計畫。俄方官員日前稱,中俄會談議題包括軍事技術和能源領域的合作,俄國防部長蕭依古及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也在與會之列。然而,按照對等原則,中國新任防長李尚福應該出席,但大陸官媒並未提及李尚福有陪習訪俄,可能是刻意低調處理雙方軍事合作。習:繼續為推動政治解決發揮作用法新社指出,烏克蘭對習訪俄感到憂心,擔心中國最終可能決定向俄提供武器,進而影響烏戰結果。美媒引述匿名的烏克蘭高層官員指,正與中國磋商安排習近平與烏總統澤倫斯基的通話,以討論北京提出的烏克蘭方案,但他也補充稱目前未有定案。習近平會見俄總理米舒斯京時表示,「昨天(20日),我正式邀請普丁總統在今年方便時,訪問中國。」他提及,今年大陸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普丁曾參加前兩屆論壇。習還說,中國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將繼續「優先看待中俄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呼籲延續雙方總理定期會晤的傳統。米舒斯京也已接受訪華邀請。20日傍晚,習近平與普丁先舉行一對一非正式會談和晚宴,持續了4個半小時。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說,中方同俄方加強戰略協作的大方向堅定不移。儘管普丁尚未宣布是否再尋求連任,習近平則談到俄國明年將舉行總統選舉,他堅信俄國人民一定會繼續支持普丁。提到烏克蘭問題,習近平表示,中方願繼續為推動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他強調,越是困難重重,越要為和平留下空間;越是矛盾尖銳,越不能放棄對話努力。普丁表示,俄方已認真研究《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對和談持開放態度。布林肯批中 為俄提供外交掩護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批評說,習近平訪俄並會晤普丁,是為俄國犯下的戰爭暴行提供「外交掩護」。他還表示,中國的和平提議包含美國「長期以來支持的內容」,但如果主張停火止戰,而未包括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那就是拖延戰術,或者是在「支持批准俄國的征服行動」。加拿大副總理方慧蘭也說,俄侵烏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強烈挑戰,中國需要注意俄烏戰爭的利害關係,並稱普丁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對於布林肯聲稱中方為俄提供「外交掩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回應道,中國既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又不是危機的當事方,也沒有向衝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美方沒有資格對中方指手畫腳,更無權向中方甩鍋推責。

中俄簽2份聯合聲明 習:我願同你一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國總統普丁當地時間21日下午共同簽署兩份聯合聲明,旨在深化兩國關係及推動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發展。應普丁之邀,習近平於20至22日赴俄進行國是訪問(state visit)。兩人在鎂光燈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表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關係始終保持蓬勃健康穩定發展的勢頭。兩國政治互信、利益交融、民心相通不斷深化,經貿投資、能源供給、人文地理等領域合作持續推進。他說:「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我同普丁總統、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總理進行了很好的交流,達成很多重要共識。雙方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共識進一步加強,合作早期收穫已經顯現,更多合作正全面推進。」習近平說,今年是中國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此同時。俄國也正推進2030年前國家發展目標。他表示,雙方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我願同你一道,對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作出規劃部署,助兩國各自發展振興。」

習普會互稱「親愛朋友」促膝長談4個半小時 BBC:鏡頭外並非如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21日)飛抵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了長達4.5小時的會談。習近平在會中提及烏克蘭問題時,重申勸和促談的立場,但坦承「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普丁則感謝北京採取「平衡的態度」,並稱俄方對政治外交方式持開放態度。不過,向來特別反中的BBC也表示,受時差影響的習近平似乎在會中略顯疲態。據BBC的報導,習近平20日下午乘專機飛往莫斯科,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賓儀式。習發表書面講話稱,期待同普丁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新時期中俄戰略協作和務實合作擘畫藍圖。普丁與習近平21日下午正式會晤,討論北京提出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12點聲明,文件中重申中方12項既定立場,表示支持盡快恢復直接對話,最終達成全面停火。習近平強調,「和平與理性的聲音將不斷匯集,大多數的國家都支持緩和俄烏的緊張局勢、主張和談,且反對火上澆油。」普丁則表示,「您曉得的,我們向來準備好協商,我們將討論所有問題,包括您的建議。」但BBC則指出,雖然中俄兩國領導人互相稱呼對方為「親愛的朋友」。然而,兩人在鏡頭外並非表現得那麼積極,且似乎是時差的關係,習近平在會中略顯疲態。此外,美方也在17日警告,中國的和平計劃可能是一種「拖延戰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指出,「習近平在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丁發出逮捕令幾天後前往俄羅斯,這表明中國不認為需要追究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它甚至不譴責他們,而是寧願提供俄羅斯繼續犯下這些罪行的外交掩護。」他還補充,「若俄羅斯軍隊沒有撤出烏克蘭領土,那這種停火的呼籲將有效地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為。」此前,布林肯就一直指控中國可能會軍援俄羅斯。報導稱,基輔當局一向對中國小心翼翼,雖然西方盟友公開質疑中國上月推出的和平提案,但烏克蘭至今仍謹慎表達歡迎。烏國國防情報局代表尤索夫(Andriy Yusov)也在當地時間20日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正在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打臉美國媒體近日對中國軍援俄羅斯的指控。

習近平挺普丁連任2024 再提中國版「烏克蘭和平計畫」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21日)飛抵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了長達4.5小時的會談,且兩人預計會在22日再度舉行正式會晤。習近平在會中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有著相似的目標」,他還支持普丁2024年連任俄國總統。對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聲稱,習普會已表明中國打算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提供外交掩護,而不是予以譴責。據CNN的報導,習近平表示:「誠然,我們兩國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目標。我們為各自國家的繁榮付出努力…我們可以合作且共同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很高興應您的邀請能再次造訪俄羅斯。俄羅斯是我連任中國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家。」同時,習近平還表示支持普丁連任俄國總統,「我知道俄羅斯明年舉行總統大選。在您的堅定領導下,俄羅斯的發展有了顯著增進。我相信俄國人民會繼續強力支持您。」習近平也提到,中國「高度重視」中俄關係,兩國可以合作以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普丁稍早也告訴習近平,俄國願討論中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他說:「您曉得的,我們向來準備好協商,我們將討論所有問題,包括您的建議。」習近平也強調,「和平與理性的聲音將不斷匯集,大多數的國家都支持緩和俄烏的緊張局勢、主張和談,且反對火上澆油。」更指出,「衝突最終需要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此前,中國外交部已在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一週年時,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被視為中國版「烏克蘭和平計畫」。文件中重申中方12項既定立場,表示支持盡快恢復直接對話,最終達成全面停火。對此,布林肯則指出,「習近平在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丁發出逮捕令幾天後前往俄羅斯,這表明中國不認為需要追究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它甚至不譴責他們,而是寧願提供俄羅斯繼續犯下這些罪行的外交掩護。」此前,布林肯就一直指控中國可能會軍援俄羅斯。但烏克蘭國防情報局代表尤索夫(Andriy Yusov)卻在當地時間20日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正在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習近平重申俄烏戰爭和談立場 但強調「複雜問題無法簡單解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展開為期3天的國是訪問,20日傍晚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一對一「非正式」會晤並共進晚宴。有鑑於北京日前提出俄烏衝突「停火止戰」主張,烏克蘭密切關注習此行,盼北京推動結束俄烏戰爭。在抵俄前,習近平與普丁互相在對方官媒上發表署名文章,針對烏克蘭危機,習重申勸和促談立場,但也坦承「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普丁則感謝中國採取「平衡的態度」,並稱俄方對政治外交方式解決持開放態度。習普20日共進晚宴 今正式會談習近平20日下午乘專機抵達莫斯科,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賓儀式。習發表書面講話稱,期待同普丁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新時期中俄戰略協作和務實合作擘畫藍圖。陪同出訪官員包括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分的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身分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秦剛等。克宮表示,普丁與習近平今(21)日下午正式會晤,討論北京提出的停止俄烏衝突方案。20日稍早,習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踔厲前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談到烏克蘭危機,習表示,中方始終著眼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習近平表示,前不久,中國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吸納了各方合理關切,體現了國際社會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但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他寫道,相信「堅持平等、理性、務實對話協商,就一定能找到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合理途徑。」普丁:俄中關係達歷史最高水平普丁也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俄羅斯和中國——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克宮官網刊登了其英語版本。普丁稱習為「老朋友」,對習普會「寄予厚望」。他指俄中關係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質量上甚至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聯盟,其中沒有主從,沒有任何限制或禁忌話題。普丁在文中展現出對華府的強烈不滿,「美國對俄國和中國採取雙重遏制政策,企圖遏制任何不屈服美國指令的國家,愈加橫行。」普丁指責西方挑起烏克蘭危機,並斷言北約也試圖擴張至亞太地區。普丁說,美國目標是「遏制我們兩國的發展」,俄中合作是重要的制衡。普丁感謝中國「對烏克蘭問題採取平衡的態度」,理解其歷史背景和真實的原因。俄方歡迎中國願意在解決危機方面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他寫道,俄方對戰爭的「政治外交方式解決」持開放態度,但烏克蘭和西方對「考慮到當前的地緣政治現實」的談判不感興趣。白宮稱中俄為利益結合 非相愛普丁文中傳達的訊息顯而易見,要想讓俄國考慮談判,首先要將烏東和烏南已侵占領土置於它的控制之下。普丁指出,俄方已經看過中方提出的烏克蘭解決方案,會予以討論。烏克蘭國安會祕書長丹尼洛夫則在社交網寫道,「要成功落實中國和平計畫的方式,是俄國部隊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從烏克蘭領土撤退或投降。」白宮國安會議發言人柯比形容,中俄是「為利益而結合,並非相愛」。他19日受訪時還稱,中俄兩國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感到不滿,「想在全球範圍內改寫遊戲規則」。他重申美方不接受俄烏停火建議,稱當前局勢下任何和平倡議均不可接受。對於海牙國際刑事法院日前向普丁發出逮捕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日則稱,該法院應尊重國家元首依據國際法享有的管轄豁免,避免政治化和雙重標準。

習近專機抵達莫斯科 會晤普丁進行為期3天訪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已經抵達莫斯科(Moscow)伏努科沃國際機場(Vnukovo airport),這是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領導人首次訪問其鄰國和親密盟友。根據央視新聞報道,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莫斯科。 習近平應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邀請,今天至周三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預計將會先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共進午餐後,再進行非正式的一對一會談。雙邊代表團則會在明(21)日進行正式談話。根據外媒報導,就在普丁被通緝後,習近平堅決出訪俄羅斯,北京方面形容這次訪問是「和平之旅」,預期能在俄烏戰爭促進和談;另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習近平似乎是試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全球政治家,並把中國形塑成能夠影響全球事件的和平使者,目的就是挑戰美國領導的全球秩序。

不鳥逮捕令…普丁開車突訪馬立波 開戰後首次赴烏佔領區
國際刑事法院近日以戰爭罪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出逮捕令,但他在18日晚間突然訪問了烏克蘭港口城市馬立波(Mariupol),這也是他自戰爭開打來首度訪問頓巴斯地區,他親自在晚間開車,還和當地居民聊天,這被視為對逮捕令的蔑視。據《衛報》報導,普丁突然訪問馬立波,是他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第一次訪問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佔領區,他想表達對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的蔑視。俄羅斯官媒稱,普京先坐直升機飛往馬立波,參觀完城市後,還開著自己的車參觀了幾個地點,並與當地居民交談,聽取了一份關於該市重建工作的報告。普丁跟民眾聊天。據了解,馬立波在去年5月的一場戰爭中淪陷,俄軍毀了鋼鐵廠,這是烏軍在該市的最後據點。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說,俄羅斯轟炸馬立波婦產醫院,已觸犯了戰爭罪。而普丁18日也有前往離馬立波不遠的克里米亞半島,紀念俄羅斯吞併半島9週年。基輔當局表示,自去年2月以來,已有1.6萬多名烏克蘭兒童被驅逐到俄羅斯,很多人被安置在社福機構和寄養家庭中。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姆汗(Karim Khan)說,如果普丁踏上該法院任何一個成員國,他會被逮捕。報導指出,普丁沒有對逮捕令發表看法,但這也加深他在國際上的孤立,儘管他不太可能馬上被審判,因為俄羅斯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克里姆林宮認為,這是無效的。此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將訪俄和普丁見面,此行將重申兩國領導人的牢固關係,並為莫斯科提供一個機會,強調它並未被孤立。據悉,習近平的訪問被解讀為對普丁的支持,習近平稱,普丁是他最好的朋友。報導稱,習近平也想向各國證明,他也可以成為制約普丁的力量,阻止他在烏克蘭部署核武器。

習普會牽動國際秩序 時機、意義格外引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3月20日到俄羅斯進行3天正式訪問。雖然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會面過40次,但因俄烏戰爭久而未決,中美關係又日見低迷,因此這次「習普會」,無論時機、意義、成果,都格外為人關注。中俄峰會當然不能只放在雙邊關係的框架裡觀察,一定要拉高視角從國際政治的大格局俯視,庶幾見其全貌。北京宣布習近平訪俄的消息是在3月17日,距離3月10日中國宣布成功調停沙烏地與伊朗復交才剛滿1周,因此努力想把習近平此行順勢包裝成中國為弭兵止戰所做一系列努力的一部分,塑造習是和平促進者的新形象。這是一種國際宣傳,但也有國際秩序典範轉移的底蘊。因中國調停沙伊復交,證明中東國家在多極的世界裡可以有美國以外的更多選擇。中國加強與沙烏地合作,也不只是深化雙邊關係,更要與沙國的主權基金一起對中東與北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讓他們不再完全依賴西方。其實不只是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甚至印度,在俄烏戰爭上也並非皆與美歐同調,可見一個多極化的國際秩序正在胎動,這就是很多觀察者指出的「典範轉移」。但西方卻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習近平的俄國之行。美歐認為習此行是為俄國送暖的。因為17日宣布習近平訪俄當天,國際刑事法院正式指控普丁犯下戰爭罪,對他發出逮捕令;北約歐洲盟國決定對烏克蘭提供戰機;土耳其同意芬蘭加入北約,這都證明普丁愈來愈孤立。所以姑不論習是否會承諾對俄提供武器,只要兩國抱團愈抱愈緊,就會讓中國和俄國一樣,都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站在對立面。在西方眼裡,世界就是支持侵略和反對侵略兩邊,沒有日趨多極的典範轉移。西方認定中國是要拉攏與西方不睦的國家,如俄國與伊朗,一起挑戰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秩序,因此西方必須加以圍堵。他們也認為沙伊復交根本經不起考驗,中國沒有促和的能耐。對於中國想調停俄烏戰爭,西方的批評主要在兩點。一是中國立場看似中立,但卻是親俄的假中立。第二,美國算準習近平在莫斯科一定會呼籲俄烏雙方停火,所以先發制人,表示此時停火,無異追認俄國的侵略,這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歐盟也表示要停止戰爭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俄國撤軍,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主權獨立。所以習近平此行想在調解俄烏戰爭上有任何進展,怕是不可能的了。然而細究中國提出解決俄烏戰爭的12點方案,也確有執行難度。如第1點尊重主權,這必須撻伐俄國侵略;第2點重視各國合理的安全利益與關切,這又必須同情俄國,兩點在執行時的平衡就很難拿捏。所以在政治面,西方不可能成全習近平調停俄烏戰爭成功,讓他由破壞秩序者變成和平締造者;在技術面,中國方案也真不是那麼容易平衡落實。所以習近平此行縱有全球格局的恢弘企圖心,但最後的成果可能還是只能落在雙邊關係的加強之上了。(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被通緝不影響興致!普丁視察克里米亞 紀念回歸9週年
才剛被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Court,ICC)通緝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Putin)於當地時間18日突然親自造訪克里米亞(Crimea)的兒童中心與藝術學校,還與塞凡堡(Sevastopol)市長拉茲沃茲哈耶夫(Mikhail Razvozhayev)會面,以慶祝克里米亞半島回歸俄國9週年紀念日。此為俄烏戰爭開戰以來,普丁首次訪問該地。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去年12月,普丁曾駕車前往連接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本土的克里米亞大橋(Crimean Bridge),以視察該座橋梁在去年10月8日發生爆炸事件後的修復成果,但普丁當時並未踏上克里米亞本土。雖然國際刑事法院17日才指控普丁觸犯戰爭罪,正式對其發出逮捕令,然而ICC的局限性眾所皆知,除了沒有法警,亦不能對犯嫌進行缺席審判,全仰賴《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123個締約國合作。因此,這並沒有影響普丁前往克里米亞視察的行程。據俄羅斯官媒釋出的畫面顯示,普丁在莫斯科任命的塞凡堡市長拉茲沃茲哈耶夫的陪同下,參觀了該座黑海港口的重要城市。塞凡堡是沙俄帝國西南方出海口最重要的港口,還曾是蘇聯海軍黑海艦隊的基地。拉茲沃茲哈耶夫在Telegram上發文稱,普丁將透過視訊出席一所兒童藝術學校的開學典禮,「普丁總統來了,他親自來訪,還自行駕車。在這樣充滿歷史意義的日子裡,總統與塞凡堡和克里米亞的人民同在。」在國際社會大多不承認公投結果的情況下,俄羅斯於2014年從烏克蘭手中正式併吞克里米亞。

ICC仰賴締約國配合 普丁被判入獄的機會近趨於零
國際刑事法院(ICC)向俄國總統普丁發出逮捕令後,使其淪為與蘇丹遭罷黜的前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巴爾幹屠夫」塞爾維亞前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同等級的人物。然而ICC的局限性眾所皆知,除了沒有法警,亦不能對犯嫌進行缺席審判,全仰賴《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123個締約國合作。未來除非普丁外訪時,有任一締約國願將其逮補並引渡到荷蘭海牙,或是俄國出現政權更迭,否則普丁被判入獄的機會近趨於零。俄國與烏克蘭都非《羅馬規約》締約國,但烏國接受ICC管轄。莫斯科第一時間就對普丁和總統專員利沃瓦-貝洛瓦的逮捕令提出反駁,稱俄國在任何情況都不會把本國公民引渡到海牙。ICC院長霍夫曼斯基(Piotr Hofmanski)表示,ICC正在盡「作為法院」之責,但實際執行則「取決於國際合作」。前美國國務院戰爭罪行問題無任所大使芮普(Stephen Rapp)表示,只有普丁外訪,「就有被捕的機會。這永遠不會消失。」但《華爾街日報》、法新社認為,涉及在任國家領袖的案件時,有些締約國可能不願意配合。《紐約時報》指出,只要能不被捕,ICC即可能永遠訴究不到被告。美國作為反俄陣營之首,官員卻不願公開對ICC的決定歡呼,美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甚至在面對記者提問時直接轉身離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國際刑法教授沙達特(Leila Sadat)告訴《美國之音》,考慮到華府與海牙法院過去的緊張時期,「他們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的立場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歷任政府多對美軍可能受到ICC審判感到擔憂,這種擔憂尤其在2012年ICC決定就塔利班、阿富汗政府軍和美軍可能犯下的戰爭罪啟動訴訟程序達到高峰。前美國總統川普甚至在2020年對時任ICC首席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和法院的其他高級官員實施制裁,直到總統拜登上任後才解禁。

比搶走工作還可怕 OpenAI執行長認「人工智慧出現這情況」恐危害全世界
OpenAI日前發表新一代GPT-4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在提高精準性及生成能力同時,支援圖像辨識和文本輸入,人工智慧(AI)真正「超越」人類的世界似乎即將到來。不過,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認為,當前的AI技術仍很大程度「受制於人」,但如果類似GPT模型的技術被錯誤的人使用,可能會世界帶來極大危害。阿特曼日前接受《abc》專訪時自豪「這是人類迄今最偉大的技術」,這項技術將重塑人類對當前社會的認知,但也可能帶來真正的危險,未來人工智慧將深入生活與經濟,但擁有相同技術但具危險意圖的「其他人」,可能藉此對世界產生危害,例如大規模網路攻擊、散布假訊息。阿特曼認為,要阻止這類情形發生,除了開發者要具備良知,也必須跟政府及監管機構定期溝通,避免人工智慧被用於錯誤的地方,這也是為何ChatGPT不會回答如何製作炸彈的原因。他坦言,自己曾因此擔心到徹夜難眠,與自嘲:「人們應該為我們對此感到害怕而放心。」不過,阿特曼仍擔心這項「非常受人為控制的工具」,未來可能出現俄國總統普丁2017年向俄羅斯學生說的,「誰在人工智慧競賽中獲勝,就有可能統治世界」的情境,因為不是每個掌握類似技術的人都會自我限制。阿特曼也呼籲人們不應過分信賴當前的AI模型,現有技術仍存在邏輯推演的「幻覺問題」,模型會過分自信陳述虛構的事實,但他相信推理引擎將突破這個問題,且雖然AI應用在人類世界已有數十年,但如果AI的進化間隔從數十年縮短成幾年,可能會帶來一些令人擔心、尤其是就業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