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汽車
    • 美旅
    • 3C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曹興誠頻發抗中言論 聯電:不再評論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昨(5)日大動作捐款30億元新台幣(約1億美元)加強國防,也呼籲企業界響應,遭中國列為台獨份子,其實近年來曹興誠頻扛抗中大旗,聯電指出:「曹先生不是榮譽董事長,不再評論相關議題。」業界傳出今年4月時聯電憂心他影響公司觀感,早撤銷曹榮譽董事長頭銜,曹興誠自2007年辭去聯電董事長之後,即轉任榮譽董事長。聯電在1980年創立,是台灣第一家晶圓廠,外界仍相當倚重他的專業與看法,昨日記者會被問及地緣政治動盪情況,是否會影響台灣半導體業發展,他認為台廠企業經營靈活有彈性,足以應付。至於美國晶片法案,是否會動搖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地位,曹興誠認為,影響當然會有,但預期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地位在5-10年內,不會有太大變化。至於20年前力捧的中國市場,甚至力推《兩岸和平共處法》;曹興誠認為,過去榮景確實吸引許多台商前去投資,但中國內部問題越來越多,精明的台商早就轉移市場。面對聯電表示已不是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處之泰然,今日對媒體回應,退休久了,他也沒有聯電持股,外界還是習慣稱呼他「榮譽董事長」,但他在外面不用、也不需要這頭銜,拿掉很好,不用給聯電惹麻煩,以免影響聯電股東權益。

publish-icon 08月06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曹興誠30年前積極赴陸成「西進先鋒」 態度轉變關鍵曝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宣布捐30億加強台灣國防安全,並對對岸大肆抨擊,大陸國台辦今回應,曹興誠所言所行歪曲事實,代表不了台灣工商界與廣大民眾,註定枉費心機。外界也好奇,曹30年前原是西進急先鋒,如今為何態度丕變?曹興誠過去看好中國市場、協助成立晶圓廠和艦,甚至大動作力推《兩岸和平共處法》以及呼籲進行統一公投,如今卻後悔到中國,協助發展半導體,聯電集團也漸向美方靠攏。雖曹興誠說捐款,不為名也不為利;對政治、選舉也沒興趣,單純厭惡中共。然而他的政治立場,似乎隨聯電在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定位不同而轉變。1990年時任聯電董事長的曹興誠看好中國廣大腹地,積極赴陸發展,但協助成立晶圓廠和艦因為被疑機台與經營高層來自聯電,讓他與公司數年遭到司法調查;2014年,聯電和中國政府合作成立廈門聯芯,但高昂折舊費用令聯電虧損;連今年初甫落幕的涉侵美光營業機密案,也是因聯電涉及大陸晉華竊取開發32奈米DRAM技術,高層遭檢方起訴,美方也將晉華案定位為國安威脅、對中貿易戰的開端。聯電今年初和美光和解,並傳出赴美設車用晶片廠傳聞,聯家軍也積極與美靠攏,聯發科近期更傳出打進蘋果錶供應鏈,上月聯發科與英特爾攜手合作成熟製程,為半導體業投下一顆震撼彈。一位不願具名的產業分析師指出,半導體業是高資本支出行業,又需要專利與技術、客戶關係,要打造自有產能不易,做到獲利更不簡單,聯電赴中20多年,因經營策略或做法,得到的虧損與官司比獲利還多,加上中國積極扶植自有半導體供應鏈,可能成為聯電如今從西進轉而向美靠攏的主要原因。

publish-icon 08月06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螺絲鬆了?華視9度出包! 聯電榮譽董事長名字誤植成「曾」興誠

華視今(24日)再次出包,在播放政論節目《三國演議》預告時,下方字幕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誤植為「曾」興誠,與鏡面正中間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形成有趣的對比。對此,華視向本報表示此片段為節目預告,並不是正片內容,相關人士已在第一時間進行修正更改。有網友發現失誤後,立即在PTT上發文討論,「剛剛看華視新聞在訪談曹興誠,結果字幕好像怪怪的...是我眼花嗎?有沒有八卦?」隨即引起一陣討論,「幫別人改姓」、「華視又是你」、「可能字幕組是外國人,對繁體中文不熟」,也有網友舉出先前遭改名的蔡英文總統,酸說「EE都沒說話了」、「華視愚樂台」。華視自上月20日至今,已累積9次出包,包括20日早上7點、9點跑馬燈出現「共軍飛彈襲台」、「大屯火山爆發」等不實訊息,24日午間新聞報導「總統滿意度」時,又將行政院長蘇貞昌官銜誤植為「總統」,29日播報美國職棒新聞,又將美聯中區的球隊隊徽搞錯,明尼蘇達雙城隊徽誤植成芝加哥白襪隊,白襪隊徽則誤植成堪薩斯皇;30日,華視新聞側邊的跑馬燈資訊,打著錯誤訊息「上海日增1181萬例,確診近1個月新低」,將新增1萬多例的上海疫情硬是多加上1000多萬例。本月3日,12點40分播報新聞時,下方標題竟將蔡英文總統誤植為「蔡EE」;14日又將副總統陳建仁頭銜誤植為「美副總統」;18日播報新聞時,卻出現「張善政出戰 鄭運鵬認:桃園"藍>綠"必敗」的亂碼文。

publish-icon 05月2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吸金詐欺、侵占6億股款 廖了以前女婿200萬交保

前昱冠資訊公司董事長江建正,涉嫌自2017年起,指使公司主管製作假財報,營造AI事業前景可期,可望上市櫃,誘使聯電曹興誠、京元電李金恭、可成洪水樹等商界聞人入股投資,吸金詐欺、侵占股東股款共6億元,檢調約談後今諭令江200萬元交保,限制出境出海。江建正的前妻是前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的大女兒廖敏旬,廖女也是昱冠公司的董事,但假財報詐騙事件爆發後,江已和廖女離婚,廖女目前尚無涉案事證。檢調獲報,江建正在2011年成立昱冠資訊,經營人工智慧(AI)、智慧物連網等開發與服務,但營運不佳,急需資金周轉,開始向大老闆們遊說投資,2016年間,更用假財報美化獲利,吸引到可成公司簽約合作,除可成和京元電高階主管入股,聯電曹興誠也以個人身分投資。檢調昨約談江建正4人、訊後今諭令江以200萬、監察人劉珮君50萬元交保,涉案人彭湘妤、巫孟璇各以50萬元、10萬元交保。

publish-icon 11月11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聯電華麗轉身2/拒絕新進製程誘惑 改善體質後積極擴展市占

9月2日晚上,聯電(2303)突然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原來是宣布與面板驅動IC封測廠頎邦(6147)進行換股聯盟。雖然外資認為這樁結盟效益有限,需長時間才能看到貢獻,但在資深股民眼中,「現在的聯電,和以前的聯電『不一樣』!」聯電宣布與驅動IC廠頎邦結盟,外資普遍認為結盟效益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圖/翻攝自頎邦官網)20多年前,聯電與台積電(2330)並列晶圓雙雄,歷經「和艦案」(赴大陸投資遭查辦5年,最後高層獲判無罪)後,聯電元氣大傷,股價、獲利長年處於低檔區。但從2019年開始,聯電就不太一樣,獲利開始回升、股價也動起來,今年漲更兇,完全走出昔日陰霾。聯電的不一樣,要從2017年7月採行「共同總經理制」說起。聯電內部員工對本刊記者透露,王石和簡山傑兩位總經理上任後,與董事長洪嘉聰決定進行一連串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決定放棄先進製程,聚焦客戶重點產品與服務上。」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左二)與兩位共同總經理王石(左一)及簡山傑(右二)一起推動此次改革。(圖/中時資料庫)王石曾表示:「聯電的客戶群縮小,但先進製程每個世代,產能的投資成本愈來愈高。」並直言,「由於過去的過度投資,聯電必須要維持產能利用率高達9成以上,才能夠賺錢」,「以前我們是用犧牲獲利,來換取營收成長。」這個重大決定,使得聯電不再跟進7奈米、5奈米等先進技術,也就不用再砸巨資購買動輒數百億甚至千億元、貴森森的設備,以8奈米以上等現有製程技術為主,專注調整優化產品組合、提升稼動率即可。攤開聯電近3年資產負債表即可發現,聯電每股淨值從2018年的17.28元,一路攀升,到今年第1季還回到20元之上;更重要的是流動資產,包括手上現金、有價證券等,同期間也從1411.93億元,到今年第2季來到2078.33億元,大幅增加47%。「雖然是洪董下的決定,但最主要執行者還是兩位總經理。」聯電資深員工開心地說,「這幾年對公司最大的改變,就是開始賺錢了,員工紅利、福利也多了起來。」隨聯電2019年每股盈餘(EPS)為0.82元,2020年EPS成長到2.42元,聯電每年在3月、8月發放分紅,今年每名員工平均約領16.79萬元,比去年平均7.55萬元增加1.2倍。「這(手上現金變多)是聯電得以跟頎邦聯盟的另一主因。而看準此波晶片缺料潮,為爭取優質客戶更多的訂單、同時擴增市占率,未來不排除還有其他策略聯盟。」消息人士透露。看來,聯電還有戲。

publish-icon 09月20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修法肥富人2/藝術品拍賣收入豐厚課稅僅1.2% 辛苦創作者卻需繳至少多3倍稅金

報稅季節即將來臨,也讓替富人減稅議題敏感。回顧馬政府時期曾推動遺贈稅修法,被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立委痛批替富人減稅,如今民進黨政府要修改文獎條例,讓藝術品交易收入改為分離課稅,也遭學者及藍委質疑是替富人減稅,引發誠實納稅的一般民眾高度關切。現行《所得稅法》,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的藝術品拍賣所得,需計入綜合所得稅,實質稅率在○.三%到二.四%之間;文獎條例修正案則是扣除拍賣成本後,以成交價的六%計算純益所得,再按二○%稅率分離課稅,實質稅率為一.二%,比起綜合所得稅的二.四%,足足低了五成。長期關注「稅賦公平正義」的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指出,文獎條例修正案一旦三讀通過,同樣售出一幅十萬元的畫作,藝術商或收藏家的財產交易所得是六千元(十萬元乘以六%),再按二○%稅率分離課稅,稅賦僅一千二百元(六千元乘以二○%);反觀出售該畫作的藝術家,十萬元扣除法定的三○%「費用率」(成本)後,剩下的七萬元必須依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五%至四○%,繳交三千五百元至二萬八千元不等的稅金。陳國樑砲轟,這般減稅方案明顯獨厚富人、懲罰藝術創作者,怎可能將台灣打造成國際藝術中心?他並質疑,贊成修法者一直拿香港藝術品交易所得課稅○.五%、北京課稅二%來主張降稅,卻避談兩岸稅制方式、精神都不同,「大陸採分離課稅,台灣則採綜合所得稅,若只拿兩岸稅率高低做比較,就是斷章取義、混淆視聽。」曹興誠收藏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2019年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港幣2.07億元(時約新台幣8.28億元)成交,創下同類型琺瑯器全球拍賣最高價紀錄。(圖/翻攝自搜狐)一名拍賣業者表示,台灣收藏家不願在本地拍賣收藏品,說穿了就是香港、大陸的稅賦低於台灣,加上無需擔心隱私被稅務機關洩漏;不過,隨著香港實施《國安法》,許多台灣有錢人飛到香港、大陸參加拍賣會時開始「心驚驚」,才遊說政府降稅,方便自己在台交易,「富人如果認為在台灣交易比較安全,又不願意多繳些稅,一般納稅人怎麼可能服氣?」台灣藝術拍賣產業本身競爭力不弱,台灣的收藏家實力更在亞洲也居於領導地位,拍賣史上最貴的近現代書畫、畫家齊白石在1925年的巨作「山水十二條屏」在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以9.3億人民幣(約當時新台幣42億元)成交,就是由台灣收藏家送到北京拍賣。部分支持修法的立委認為,一旦拍賣所得改採分離課稅、拍賣家必須負擔的稅賦大幅降低,會願意將藏品送回台灣拍賣,但也有聲音質疑,台灣拍賣家寧可將藏品送到海外拍賣的原因很多,包括當地國際化程度、收藏客的財力、藝術環境等等都有關係,即使降稅也未必就一定會回台拍賣藏品。

publish-icon 04月13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修法肥富人3/高人指點跳過財委會?推減稅不碰《所得稅法》改從文化部下手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召委吳思瑤強力主導修訂《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打破多年來藝術品拍賣所得課徵「綜合所得稅」的規定,一旦修法三讀,藝術商或收藏家未來將可適用「分離課稅」,稅賦大幅降低,據了解,長期以來,包括財力雄厚的大收藏家、拍賣公司及部分藝文媒體推動藝術品拍賣所得收入降稅,都踢到鐵板,但這次「幾乎就要大功告成」,傳出幕後有高手操盤。「這次修法,背後定有高人指點!」一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委有感而發地說,教育委員會有一大半新科立委,對於「拍賣藝術品課稅」議題相當陌生,根本還來不及仔細研究法條,就被吳思瑤牽著走。一名從事藝術品交易的業者透露,此次修法是「利益團體」聯袂委請一位親綠重量級財經媒體人出馬遊說,也是該媒體人獻策,綠委才從文化部下手,降低修法阻力。「那個媒體人長期主張『不應開徵富人稅』,還倡導『富人降稅』對台灣經濟的諸多好處。」根據現行《所得稅法》,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的藝術品拍賣所得,需計入綜合所得稅,實質稅率在○.三%到二.四%之間;文獎條例修正案則是扣除拍賣成本後,以成交價的六%計算純益所得,再按二○%稅率分離課稅,實質稅率為一.二%,比起綜合所得稅的二.四%,足足低了五成。然而,弔詭的是,文獎條例修正案僅適用透過拍賣取得藝術品的收藏家,拿出作品展售的藝術家仍被視為「執行業務所得」,依然會被課徵綜合所得稅,待遇可說是天壤之別。曹興誠收藏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2019年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港幣2.07億元(時約新台幣8.28億元)成交,創下同類型琺瑯器全球拍賣最高價紀錄。(圖/翻攝自搜狐)

publish-icon 04月13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唯一現役半導體老兵」蔡明介:聯發科今天營收破百億美元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15日出席竹科40周年活動,並獲頒傑出成就貢獻獎。蔡明介表示,台灣半導體產值已經躍昇全球第二,聯發科全年營收也將首度衝破100億美元關卡,期待未來有更多優秀年輕人才懷抱當年我們一樣的熱忱,投入這充滿挑戰的產業,這也是做為得獎者中,唯一「現役的半導體老兵」最大的期望。竹科40周年活動15日進入第二天,舉行「竹科40傑出成就貢獻獎」頒獎典禮。蔡明介致詞時表示,很榮幸能獲頒此獎,非常謝謝主辦單位對他過去40年來的工作肯定。45年前蔡明介參加工研院電子所積體電路技術轉移專案,要感謝當年決策者時任總統府資政的孫運璿和時任總統府資政的李國鼎等人的前瞻性產業政策和科學園區的規劃,才得以促成之後聯電、台積電的成立,新竹科學園區以良好的經營環境,吸引了許多國內外科技人才,開啟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時代。蔡明介說,「謝謝張創辦人、施董、曹董等前三位得獎者」做為產業開路先鋒的貢獻,替產業打下深厚基礎。在聯電時期,我跟隨曹興誠學到企業管理與競爭策略之道。蔡明介指出,預計2020年聯發科營收可超過100億美元,更進一步提昇公司的產業地位。這一路走來,面對許多挑戰,能與公司的優秀主管和同仁一起努力,克服困難,也是他個人最感欣慰的事。蔡明介表示,2020年台灣整體半導體產值在全球位居第二,今年的疫情更見證了半導體科技產品是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相比40年前,我們在資金人才、管理、技術市場各方面都已具優勢基礎,而未來半導體技術仍會有許多創新和應用,待探索與突破。蔡明介表示,也期待有更多優秀年輕人才懷抱當年一樣的熱忱,投入這個充滿挑戰的產業,追求個人成長與持續產業榮景。

publish-icon 12月16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打臉外資砍單說! 劉德音:台積電明年上半年會更好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15日表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及貿易制裁的關係,庫存的定義有新的解釋,不能用過去的看法來看,半導體庫存增加是未來供應鏈正常現象,不擔心有超額下單問題。對於外資預期台積電明年上半年5奈米利用率將大幅下滑,劉德音回應表示,明年上半年景氣會比往年的正常季節性表現更好,內部也沒有看到砍單或產能利用率下滑情況發生。竹科管理局舉辦40周年慶祝活動,15日頒發傑出成就貢獻獎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昔日晶圓雙雄且王不見王的張忠謀、曹興誠同台,成為業界矚目焦點。劉德音表示,兩人同台很好也很自然,他們兩人經營理念曾有不同,但今天見面同台互動很自然。創辦人張忠謀傳承給台積電所有價值觀、經營理念、公司治理,是台灣產業很值得觀察的重點,讓許多產業不會陷為家族產業或台灣產業,而是成為世界的產業,也不會是一代產業,而是可持續進步的產業,這是張忠謀對台灣及園區最大的貢獻。

publish-icon 12月15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雙王破冰!曹興誠主動握手張忠謀 世紀同框畫面曝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15日於新竹喜來登,將頒發傑出成就貢獻獎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張忠謀、曹興誠先後到場,曹興誠致詞前,也先與台上的張忠謀握手致意,成為全場關注焦點,張忠謀事後僅表示,雙方問好。張忠謀、施振榮、曹興誠、蔡明介被視為科技4巨頭,昔日張與曹被稱為晶圓雙雄,且許久「王不見王」,15日兩人同場又同台,成為科技界關注的重點。張忠謀先拄著拐杖到場,他表示自己因關節炎,行動較為不便,希望吃了消炎藥後沒事。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左一)、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二)、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右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右一)獲頒傑出成就貢獻獎,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中)頒獎。(圖/中國時報莊旻靜攝)曹興誠為第3個獲獎者,獲獎後、致詞前還特別先向張忠謀握手致意,張忠謀也立即起身回握,晶圓雙雄再度同框,也使在座者驚呼,成為全場焦點。張忠謀致詞時表示,土地對於廠商來說,特別是新創業的廠商尤為重要,他也舉當時台積電創業時期,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向他要地一事為例,凸顯土地的重要性。曹興誠則指,未來水、電也成為科技發展的一大重點,他建議不妨可於台灣建立海水淡化廠,用以解決竹苗枯水時期竹科缺水問題,曹興誠也語重心長指出,雖然台灣主流看法是反核,但以長遠來看,再生能源仍難解決電力需求,核能有其重要性。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也一一頒獎給張忠謀、施振榮、曹興誠、蔡明介等人,他也表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具有領先技術,現占有先機,也期望未來能持續領先。科技部長吳政忠則表示,雖有covid-19影響,不過竹科似乎未受波及,去年產值為2.6兆,今年1至10月已有2.44兆,尤其以半導體及電腦周邊成長最多。

publish-icon 12月15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曹興誠解密昔日倡西進 今日後悔去中國投資答案

近年生活重心在佛法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法鼓山一場以「聖嚴師父啟發下的佛法研究心得演講-大道至簡的佛法」演講會後交流問答時,被聽眾問到關於自己收藏藝術品、昔日西進與今日的後悔問題,別名八不居士的曹興誠回答也充滿「禪」意,惹得現場數百位聽眾呵呵大笑。一位觀眾問:「過去您說『從不後悔西進』,但是最近又說『後悔去中國投資』,不知道有什麼衝突?曹興誠用一個笑話回答,他說:「有個有學問的教授坐在一輛長程火車上,有點無聊,看到旁邊坐一個鄉下人,想逗逗他,跟他說我們來打個賭:『我問你1個問題,你答不出來,你給我10 元,你問我1個問題,我答不出來,我給你500元。』」鄉下人就答應賭下去。教授問鄉下人說:「從地球到月亮距離多少公里?」鄉下人拿了10元給教授,並說:「我那知道。」教授對鄉下人說:「該你問了。」鄉下人問:「請問什麼動物上山4條腿,下山3條腿?」教授想了想想不出答案,拿了500元出來,鄉下人收了錢說:「我睡覺了。」教授追問:「你剛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鄉下人又拿出 10元出來給教授。全場數百人哄堂大笑之際,曹興誠接著說:「我那知道!」

publish-icon 11月08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低潮16年1/華為禁令聯電翻身!員工人人領萬元紅包 主管爽分20億

一紙美國針對大陸「華為」的禁令,讓躺平16年的「聯電」股價,如逢驚蟄般從冬眠中醒來,精神抖擻地翻了一倍多,從15元飆上32元。10月底聯華電子(聯電)舉辦10年來首場運動會,發給全球約2萬名員工每人1萬元紅包;本刊調查,3周前,聯電還信託6萬3千多張、市值共逾20億元的股票,做為30位主管的紅利及犒賞。受到轉單效益激勵,聯電股價7月以來應聲上揚,10月23日更一度站上34元新高。(圖/翻攝自元大行動精靈App)陸美貿易戰下,隨著美國對大陸通訊設備龍頭「華為」及大陸晶片龍頭「中芯國際」(中芯)祭出禁令,半導體龍頭「台積電」領著台股攻上1萬3千點高點;這波漲勢中,半導體2軍聯電意外成了新主力,不但從旁助攻,有時還帶頭領軍,股價從7月的15元一路衝破20元、30元關卡,九月還以11萬多張躍居十大法人買超第1名。聯電日前宣布發給全球約2萬名員工每人1萬元獎金,總計將發出約2億元的大紅包。(圖/聯電提供)聯電的股價可說是「冬眠」了16年,靜悄悄得讓投資人快要遺忘。2004年2月,聯電股價登上32.24元後即不斷下滑,2008年7月還出現6.8元低點,其他日子則大多在10元上下。因此,這次聯電股價覺醒,不但投資人開心,聯電內部上下同樣興奮不已。10月30日聯電舉行10年來第一場運動會,董事長洪嘉聰宣布,全球約2萬名員工,人人發給1萬元紅包。美國總統大選加速陸美貿易戰及美國對大陸科技業者限制,帶動聯電等台廠受益。(圖/中新社)不只基層員工受激勵,聯電高層更是樂享「利」多。本刊調查,聯電10月14日公告申報持股信託共6萬3千多張,市價總值逾20億元。而這「巨量」的信託股票,源自於今年6月至8月間聯電執行庫藏股(公司買回已發行的股票存放)10萬5千張,平均價格為15.98元,並在8月底開放30位主管級員工以16元價格認購,做為分紅犒賞。美國制裁中芯,掀起一波轉單潮,聯電成最大受惠者。圖為中芯上海廠。(圖/翻攝自中芯官網)若申報信託的6萬3千多張持股,順利在聯電股價30元到32元區間處分,總獲利將高達9億多元,對於聯電主管16年來歷經營運低潮的辛苦與委屈,一切都值得了。中芯主力產能為8吋晶圓廠,0.15及0.18微米製程占比最高。(圖/翻攝自中芯官網)而令人好奇的是,聯電犒賞高層的認股時程,與聯電股價大解套的二大逆轉關鍵──「侵害營業祕密案」和解及美國對中芯的禁令,都落在6到10月間,彼此無疑有著緊密關聯。走出營運低潮,聯電今年第3季營收以448.7億元創下12年來新高。(圖/翻攝自聯電官網)而聯電在曹興誠子弟兵洪嘉聰領軍下,因陸美貿易戰一舉解開昔日「西進」緊箍咒,大訂單不求自來,預計滿載接單足足兩年;聯電正規劃擴充12吋及28奈米製程產能,總經理簡山傑亦透露:「對於併購日本東芝8吋廠,抱持開放態度。」

publish-icon 11月04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低潮16年2/美制裁中芯前輕放美光案 與聯電和解拉攏台半導體勢力

近期聯華電子(聯電)最開心的除了訂單接到明年外,無疑是纏訟多年的美光案終於「落幕」,聯電認罪協商,延宕兩年多的案件用1個多月時間就完成開庭審判,原本數千億的罰款最後以17億收場。侵害營業祕密案是2017年間,聯電被控協助大陸「晉華集成電路」竊取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Micron)DRAM 製程,此案在台中地方法院耗時甚久,換了兩位審判長,新審判長法官游秀雯接手後,突然加速,只花1個多月時間就完成程序,在今年6月12日裁罰聯電1億元。十月三十一日,聯電在清華大學舉辦睽違十年的運動會,董事長洪嘉聰(左2)宣布發給全球每位員工各一萬元紅包。(圖/聯電提供)這個判決成為美國法院加速審判同一宗侵害營業祕密案的重要關鍵。兩周後,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也開庭審議,聯電迅速認罪,原本恐面臨5,600億元的鉅額賠償金,立馬大減為17億元,10月29日全案落幕。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認為,聯電在侵害營業祕密案得以和解,背後有美國鞏固半導體勢力的政治考量。(圖/報系資料庫)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佩真認為,這次美國法院「輕輕放下」,接受聯電提出的和解,美國政府贏了面子,聯電得到裡子;美國政府的態度軟化,凸顯台廠在美陸科技角力戰中的重要性,加上半導體是國家等級拉攏的產業,不排除有政治因素的考量。同時,美國反陸的貿易禁令,目標也從華為轉向中芯。儘管美國沒有公開禁令,但10月4日中芯發出公告指出「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證實此事。和艦科技是聯電西進大陸的灘頭堡,但目前仍未來帶來收益。圖為2018和艦科技參與大陸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圖/報系資料庫)隨後,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指稱,美國對中芯的斷供,影響恐大於對晉華集成電路與華為。中芯由於設備跟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EDA)來自美國,禁令下幾乎無法動彈,手上6成多的大陸客戶及1成6的美國客戶全受影響。美國制裁中芯,掀起一波轉單潮,聯電成最大受惠者。圖為中芯上海廠。(圖/翻攝自中芯官網)中芯主力產能為8吋晶圓廠,0.15及0.18微米製程占比最高。(圖/翻攝自中芯官網)中芯受美制裁後,受惠最大者,正是先進製程技術同樣在14奈米的聯電。「中芯的大陸客戶轉單給聯電的態勢儼然成形,聯電大陸廠的重要性已經不一樣了。」一名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中芯公告內文證實,美國限制出口設備、配件與原物料給中芯。美國對中芯的制裁牽動供應鏈,掀起一波轉單潮,聯電成最大受惠者。(圖/翻攝自中芯官網)西進大陸後看似走衰運的聯電,今年在美全面抵制大陸下,突然「出大運」。而此番大逆轉前,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去年底一席「每天講『一個中國』,台灣沒有活路。」「如果能重來,我希望我們沒有到大陸協助設廠。」等語,已透露訊息。聯電因侵害美光科技DRAM製程,遭美國法院起訴,月前以17億元達成和解。(圖/翻攝自新浪新聞網)

publish-icon 11月04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低潮16年3/不爽台積電!西進大陸又遭政府卡 曹興誠切心當新加坡人

對台灣半導體從無到有,早期奠定台灣半導體產業鏈架構,聯華電子(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可以說是第1人,但是他靈活、反應快、沒乖乖聽政府的話,在政策開放前就布局大陸,卻成為他更上層樓的阻礙。曹興誠19年前執意西進大陸,導致官司纏身,如今他改口「每天講『一個中國』,台灣沒有活路。」這位昔日的半導體梟雄,現以「八不居士」自稱,忙著宣講佛法;曾受困於大陸的聯電,則因陸美貿易大戰受惠,已接單到2年後,走出低潮。嚴格說來,台灣半導體業發展的領頭羊應是曹興誠。曹興誠1947年在台中清水出生,交大管科所碩士畢業後進入工研院,是第一批赴美學習半導體技術移轉的種子。1980年台灣第一家積體電路公司聯電成立時,曹興誠主動爭取由工研院轉任聯電副總經理,後歷任總經理、董事長。2001年聯電在大陸蘇州投資和艦科技(左圖),時任董事長曹興誠(右圖左)、副董事長宣明智(右圖右)遭起訴違反商業會計法及背信罪,經歷多年官司纏身。(圖/翻攝自聯電官網、報系資料庫)加入聯電兩年後,曹興誠飛到美國,向準備要回台擔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的張忠謀提議聯電走純晶圓代工,但不被接受,1987年後,行政院開發基金出資成立台積電,張忠謀出任董事長,竟以專業代工為核心業務讓曹興誠相當氣憤。曹興誠領軍的聯電,初期以IC設計結合生產製造起家,即所謂的整合元件製造廠(IDM),直到1995年轉型為晶圓代工廠後,將IC設計分割出「聯發科」、「聯詠」等,但這一步整整晚了台積電8年。2000年時,在0.18微米製程贏過台積電的聯電,卻因與「IBM」、「英飛凌」合作開發0.13微米的製程不順利,從此被台積電甩開。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右)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在台灣半導體界有「晶圓雙雄」美名。(圖/報系資料庫)此外,90年代曹興誠認為「沒有廣大的腹地,無法成為工業大國」,看準大陸市場的潛力,2001年在大陸蘇州投資「和艦科技」,在兩岸政治緊張氛圍下,「和艦案」惹出大風波,負責人徐建華(曾任聯電晶圓廠副廠長)遭重罰200萬元、限期撤資、收押禁見及限制出境等,曹興誠與時任聯電副董的宣明智等人也被以背信罪起訴,付出官司纏身的慘痛代價。「雖然最後高等法院更審無罪定讞,行政院也開放投資與併購大陸晶圓廠,聯電於2012年買下和艦,但曹興誠已辭去董事長,心灰意冷地轉籍新加坡,終結了聯電等於曹興誠的世代。」一位聯電老員工說。而聯電這些年在大陸的際遇,則被台灣經濟研究院南台灣專案辦公室主任高仁山形容為「掉入大陸戰略的養套殺」,迄今仍無盈餘貢獻。位列全球百大收藏家的曹興誠,收藏藝術品超過30年,自喻對藝術的鍾情就像「談戀愛」。(圖/佳士得提供)

publish-icon 11月04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低潮16年4/聖嚴師父啟蒙佛法 半導體梟雄改當「八不居士」全台巡迴

昔日的半導體梟雄,現以「八不居士」自稱,目前與宗教團體合作忙著宣講佛法。10月27日,本刊記者採訪到曹興誠,人稱「半導體梟雄」的他,謙和地說,他現在不再提聯電、和艦或西進,「我只講佛法!」並向本刊記者介紹他的新身分是「八不居士」。「八不」是哪八不?曹興誠解釋:「不大不小企業家,不多不少收藏家,不高不低佛學家,不得不說為大家。」「企業家、收藏家、佛學家、為大家」,解釋了他過去到現在的身分,「不大不小、不多不少、不高不低、不得不說」則說明佛法中不分別、不比較、恰如其分的中道及慈悲胸懷,更是不深不淺的修行心得,與不濃不淡的生命質感。曹興誠與佛結緣甚早,「2000年3月5日,聖嚴師父請我和他公開對談『科技與佛教』,啓發了我學佛的興趣。」曹興誠表示:「學佛精神是穿越表相、探索實相,這與科技精神相同。」如同《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近年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宣揚佛法上。(圖/報系資料庫)「我皈依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由外表至內心,由有相到無相。皈依只是學佛的開始;如果不繼續努力思考和修行,皈依就只是裝裝樣子而已。」經過禪修,曹興誠說:「我的轉變是心胸變大,煩惱減少,生活變得平靜恬淡。許多朋友說我現在比較和藹可親,不像以前看起來那麼高冷、不易親近。」近年曹興誠出席公開場合,都是演講用科技方法學佛。(圖/翻攝自大愛電視YouTube影片〈科學視角談佛法─科技大老曹興誠靜思講座〉)看到學佛後的曹興誠,聯電榮譽副董宣明智說:「他愈來愈開心,以前媒體形容他是梟雄,他還會回應,他現在提都不提了,放下了。你現在看他,臉上的線條柔和許多。」對此,曹興誠的解讀是:「佛教給你一個比較寬廣的角度看人生,真空了以後,妙有就出來了。」今年年底前,他還要忙3場佛學講座。位列全球百大收藏家的曹興誠,收藏藝術品超過30年,自喻對藝術的鍾情就像「談戀愛」。(圖/佳士得提供)

publish-icon 11月04日, 2020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