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近期股價陷入低檔整理,儘管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6月8日投書媒體,仍無法有效拉抬股價,16日台積電進行季除息2.75元,儘管當天遇上美國升息干擾,台積電除息秒填息後,仍不敵大盤拉回漲幅收斂。17日更因為美股走跌,台積電也陷入500元保衛戰,盤中還一度見到4字頭。投資人該如何看待?是否可以趁機布局?「或許股價短線因為美國升息,資金抽離而偏弱,但長期仍是可觀察切入。」亞洲投顧分析師鄭偉群認為,「台積電基本上的競爭優勢仍在,加上高階訂單也是幾乎無敵手。」鄭偉群表示,面對韓國三星、美國英特爾的夾擊,台積電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地位依然相當穩固,像是蘋果的M1、M2晶片,都還是由台積電負責生產供應,其他家代工廠也只能望其項背。亞洲投顧分析師鄭偉群認為,台積電基本面競爭優勢仍在,蘋果的M1、M2晶片都還是由台積電負責生產。(圖/apple提供、報系資料照) 存股達人陳重銘則是在臉書上發文指出,以本益比的角度來看,台積電長期站穩500元應該沒有問題!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7.82元,全年預估33元,目前本益比僅約16倍左右,已回到疫情前水準,跟近5年的平均本益比19倍相比,並不高。對於投資人的建議,陳重銘指出,從台積電過去走勢可以看出,其股價往往跟隨著業績走,但是投資人應該提前在第2、3季布局,等待第4季的業績創下高峰,然後在隔年第1季逢高獲利了結。華冠投顧分析師劉烱德指出,之前台積電公布的第一季財報,如果以用獲利估值來計算台積電合理價位,台積電6月14日收盤價513元,落在5年本益比區間(13.1倍到27.4倍)的偏低區,代表從獲利角度來看,公司股價來到5年來的中間偏低價位。如果公司未來營運成長性與過去5年差不多,則目前股價略顯低估。存股達人陳重銘則是認為,以本益比的角度來看,台積電長期站穩500元應該沒有問題!(圖/CTWANT資料照)技術面看切買賣點,今年2月11日高點650元為台積電由多翻空的趨勢確認點,將其連接5月31日高點560元,可畫出一條下降趨勢線;將下降趨勢線向下平移至3月8日低點561元,可進一步畫出一個規律的下降通道。先前5月10日台積電前小波低點505價位,則剛好是此下降通道下軌交會的關鍵轉折處。由此推估,台積電股價短線關鍵支撐就落在505元,但如一旦跌破,則價格將再次落下至下降通道的下軌線,約在465元附近。只不過近期因為面臨美股科技股重挫,讓台積電估值出現修正,加上殖利率偏低,建議投資人此時適合逢低佈局,475元左右可短線慢慢逢低建立持股部位。
中華獨立董事協會於5月26日舉辦「2022 ESG永續發展路徑論壇」,目的為倡議國際2050淨零排碳,創造永續新價值,論壇更邀請科技、金融、房仲產業的先行者,分享多年永續心法,為其他企業規劃永續路徑帶路,線上論壇吸引近600多名企業成員踴躍參與。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駱秉寬表示,氣候變遷是全球關注議題,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金管會於今年3月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自2023年起將有118家資本額100億以上上市櫃及45家鋼鐵水泥業必須在年報上揭露個體公司碳盤查結果,2027年全體上市櫃公司需揭露溫室氣體盤查,並在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查證,因此此次論壇希望由ESG模範企業以大帶小,拋磚引玉供其它企業參考。立法委員林楚茵也出席並肯定許多企業的減碳作為走在政府法規前,包括台達電子加入RE100 承諾2030年全球廠辦100%使用再生能源,信義房屋不僅是不動產經紀業的龍頭,更多年落實ESG、培育相關人才,國泰金控與彰化銀行更是金融業永續的領頭羊,對於科技、金融、房仲業都有產業領導意義。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副局長蔡麗玲也表示,未來10年,全球的金融政策發展都會與ESG息息相關,因此金管會要要求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的原因在於,健全市場制度,公司不是只有EPS或本益比,並讓外資知道台灣上市櫃公司永續價值可和國際接軌。而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也與彰化銀行總經理周朝崇於企業領袖-ESG永續高峰會談中,分享信義房屋的永續發展過程,周俊吉表示,以信義房屋而言,用電碳排佔了9成以上,因此除了力行節能減碳、導入綠色採購等,更思考「綠色能源系統管理」。一開始是從總部大樓出發,2012年引進日本UBITEQ節能管理系統,針對整棟大樓的溫度、照明等各種能源耗用進行監控,並依照總部大樓的溫控標準,請各分店配合執行並觀察其電費支出,若是電費明顯超支,相關單位為該分店汰舊換新、更新節能設備。周俊吉表示,信義房屋也針對集團人均碳排放量進行盤查與計算,從2010年到2021年,信義房屋的人均用電碳排放量減幅高達66.2%,更進一步計算每一筆房仲服務交易的碳排量(服務碳足跡),自2015年到2021年,每一筆的服務碳足跡下降了58.3%。效益更大的是,在每筆服務碳足跡下降的同時,我們過去6年的營收成長幅度高達1倍以上。除此之外,信義房屋去年花了14億在東馬買了環灘島,作為零碳實驗基地,希望進階目標可達成「零碳排營運」,讓島上的水資源、廚餘剩食、日常運輸等都達到零碳目標,並希望複製這些經驗帶回台灣,也提供其他同在努力減排的企業參考,希望帶給利害關係人一個「永續好生活」,開啟共好創新的可能性。
台股周五終場大盤收在16144.85點,一周上漲312.31點,漲幅1.97%,台積電股價受到外資賣壓減輕上漲3.7%小回到530元,相較本波最低點505元明顯上揚。法人分析,考量大環境沒變,建議一方面可緊盯投信動態,加上過去的經驗,反攻的時間可能在這個點是最佳時間。永豐投顧對於台股下周表現,建議可觀察「破底反彈,摸索前進」、「類股輪動,注意投信動向」、「大環境沒變,注意系統風險」與「短線偏多,爆量退場」這四個面向,評估「有機會繼續推進,還要特別注意成交量,倘若市場心態開始偏多,交投升溫即應退場」。永豐投顧進一步分析,台股本波最低點在5月12日,主要是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高,美股出現大跌所致。在此之前,美股跌勢主要在科技股,下調本益比,但此後調整的箭頭指向消費等類股,台股科技股反彈。其實反彈主要是籌碼與技術性因素,建議在低度參與的環境中搶短,仍應抱持謹慎。上周櫃買指數表現突出,足證資金大幅往中小型、成長股流動,這反映過去大跌過程中,中小型股的股價修正幅度大,有超跌與籌碼輕的優勢,不過這種優勢很短暫,主導的又是偏好電子股的法人,建議緊盯投信動態。全球股市在連漲三年後,今年本來就不容易表現,如今卻面對更多不利因素:俄烏戰爭、高通膨、升息縮表與上海封城防疫,上述因素環環相扣,卻沒有一個完全解除。所以就算股價修正幅度滿足,反攻的時間也還沒到,以過去經驗看,第三季是最佳時間,選股建議以科技股優先,可考慮追隨投信腳步。指數區間看16000點至16600點。
美國科技股在空軍大開殺戒下,台股跟著慘兮兮,尤其權值股台積電(2330),明明財報漂亮前景大好,仍遭外資大逃殺。「台積電520元是一種call訊(買進訊號)?」成了理財社群近日最新焦點。CTWANT記者採訪多位法人,得到相同答案:「相當好的進場時機」「可分批進場分散風險」。近期台股回檔中,最令股民不解的個股,就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股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今年開春沒多久,1月17日股價就衝上688元,一副要挑戰700元的態勢,沒想到隔天就一路拉回,5月10日最低跌到505元,儘管當天台積電繳出第1季財報,合併營收4910.8億元,年增率35.5%;稅後純益2027.3億元,年增率45.1%,創歷史新高,12日仍以505元收盤,跌幅達26.6%。美系外資報告看好聯發科今年在5G高階晶片的發展。(圖/黃威彬攝)另一大權值股、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2454)股價跌幅更大,從1215元一度跌破800元整數關卡,跌幅超過30%,網通晶片大廠瑞昱(2379)今年以來也從將近600元一度跌到370元,驅動IC廠聯詠(3034)也從540元跌到350元。其中聯發科第1季稅後純益334.13億元,年增率29.6%創新高,股價卻硬生生破底。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股價跌越兇,股東人數卻不增反減,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今年初台積電股東總人數還不到90萬人,到了5月則驟增到130萬人,其中1000股以下的零股股東,從51.5萬人增加到81.4萬人。聯發科與台積電一樣,股價越跌股東人數越多,尤其是零股股東人數,從年初的6.2萬人,5月初已經來到12.7萬人,幾乎倍增。也就是說,存股族的動作絲毫未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螞蟻雄兵們依然奮勇向前。也因此,台積電股價近日跌破「520行情」時,各理財社群隨即出現「這是call訊(買進訊號)嗎?」連知名Pocast主持人股癌謝孟恭在聯發科股價大跌時,因堅持看好聯發科前景,還被粉絲虧為「發哥大多頭」。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指出,現在正是進場台積電與聯發科的好時機。(圖/報系資料照)而究竟現在是不是最佳進場時點?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告訴CTWANT記者,「目前台積電、聯發科這兩檔在近期都已經是在相對低點的位置。」「從基本來看,這兩大半導體相關題材仍相當好,短期雖有震盪,但長期投資來看相對穩健,因此建議可逢低布局。」「雖說目前美股升息、通膨的危機尚未解除,不過,這些市場恐慌情緒已慢慢在消化當中,且從近期的股市來看,科技股已經慢慢地止跌回升,這也意味著股價開始回穩。」黃文清建議,小散戶若仍有疑慮,可從長期立場投資,定期定額零股買進,慢慢買分散投資風險。華冠投顧分析師謝宗霖表示,台積電近期的股價回檔來到兩年線附近,甚至還一度跌破,回顧台積電的歷史,上次跌破兩年線的是在2020年3月,接下來的台積電就開始止跌回升,「以台積電今年的獲利,一般普遍預估每股稅後純益將在30-33元,由此計算,台積電的本益比已經回落到16倍左右,具備長線的投資價值。」華冠投顧分析師謝宗霖提到,台積電近期的股價回檔來到兩年線附近,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圖/取自謝宗霖臉書)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日前也在網路節目上分析,如果以10年平均本益比(P/E Ratio)來看,台積電較合理的是20倍,再乘上台積電今年的每股盈餘(EPS)約30元,因此「台積電的相對較佳買點是600元,跌破600元就該買。」
台股兩大權值股台積電與聯發科股價跌跌不休,百萬小股民不解,「外資明明看好,為何還賣超?」「到底要賣到何時?」不願具名的本土法人告訴CTWANT記者,「由於美國持續升息,外資應該會再賣超,保守估計會持續兩個月以上。」事實上,無論本土或外資券商多看好這兩大權值股。台積電10日公布4月合併營收1,725.61億元、創單月新高,預計第二季合併營收介於176-182億美元,以28.8元匯價計算,折合新台幣5069.8-5241.6億元,續創新高,尤其台積電握滿車用晶片、HPC訂單,5、6月有望開出好成績,可望達到財測高標。美系外資報告也看好聯發科,特別是在5G透過高階晶片市佔、三星委外比重,以及非智慧機規格提升,今明年5G產品出貨量、營收可望有分別年增4成、7成的水準,對目標價格1225元維持不變。然今年以來,外資仍大舉賣超台積電60萬張,股價從1月17日的688元一路走跌,到5月12日以505元收盤,四個月來跌幅達26.6%,市值蒸發4.2兆元;聯發科的處境與台積電雷同,今年以來遭外資賣超8.3萬張,股價自今年年初以來約下跌30%。美國聯準會5月4日宣布升息2碼。(圖/聯準會提供)為何外資持續大量賣超台積電與聯發科,看似沒完沒了?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雖然外界預估美國通膨有望在下半年獲得緩解,但聯準會5月4日宣布升息2碼,預期6月至少還會再升2碼,在此狀況下,外資難免會開始大動作進行資金的調整。「而在其他股市相對不穩定下,台積電與聯發科自然成了外資優先賣出的目標。」黃文清解釋,最主要的因素是,台積電及聯發科分居台股第一及第三大權值股,在市場流通性大,基本面相對穩定,外資若有資金移動需求,通常會優先以穩健的股票進行操作。統一期貨投顧部專業協理廖恩平分析,市場對下游廠商消化庫存的速度仍有疑慮,因為先前拉貨拉的不少,而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沒有以往那麼快,更重要的是,美國啟動升息下,市場對股價有新估值。 統一期貨投顧部專業協理廖恩平點出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2大隱憂。(圖/余弦妙攝)廖恩平以「高登模型」(股利折現法,是評價股權價值的一種方法)公式解釋,「傳統投資市場評價股價的報酬率,會以央行的基準利率為參考,當基準利率往上拉高,市場期望的報酬率就會更高,此時股價必須更便宜,才能滿足市場期望的報酬率。」據此,不少外資券商的對內報告,就台積電或聯發科等權值股,在升息條件下,重新估算目標價。「有法人直接點出,外資對台積電目標價格應該是落在440元,主要還是受到美國的基準利率往上調升的關係,對外資而言,500元還是偏高的價格,外資應該會再持續賣超一段時間,而這個波動區間有可能還會持續2個月以上。」一位不願具名的法人說。觀察各家投資機構的研究報告,大多數推估台積電今年的EPS約落在28-33元,若取中間值30元來推算,由於台積電過去本益比的下檔區間約落在15到20倍,且台股目前表現也還算穩定,「可以推估450-600元之間皆是適合入手的目標價格。」該法人透露。「短期內投資人不需悲觀看待行情,按照目前狀況看來為震盪打底,時間拉長後仍有多頭機會。」黃文清建議投資人,俄烏戰爭以來科技族群明顯跌深,可伺機勇於進場布局,等待下半年多頭行情。廖恩平則認為,恐怕要等到第3季台股才有可能止穩,更悲觀一點則是要到第3季末。
「很多股民雖然一次買不起一張動輒50-60萬的台積電,但是透過零股交易,也是可以成為台積電的股東。」存股達人陳重銘指出,「台積電雖然股價下跌,但獲利有成長,可以慢慢布局。」台積電股價不振之際,陳重銘建議,「投資人也可以買進含積量高的ETF,例如富邦台灣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台灣50(0050)、00850、元大台灣ESG永續(00891)、富邦台灣半導體(00892)等。」台股中多檔持有半導體類股的EFT近期也逐漸浮現投資價值。(圖/報系資料照)陳重銘分析,台積電每年業績高峰都是在下半年,因為跟著蘋果推新機,加上下半年本來就是歐美消費旺季,現在台積電股價拉回,「投資人可趁現在淡季時播種,到年底獲利數字公布後,股價反應後再收割。」對於近期台積電的股價震盪,陳重銘則認為,這是因為受到短線資金挪移的影響,美國升息讓原本外資的低利率資金不再如先前划算,而將資金抽離台股,台積電因為股價飆升不少,讓外資荷包滿滿,正好直接獲利了結。陳重銘強調,台積電本業表現依然相當好,今年第1季不僅每股稅後純益7.82元創新高,透露淡季不淡的營運榮景訊息,「法人普遍認為台積電今年獲利可達30元,本益比僅16倍,股價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待外資賣超告一段落後,股價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投資人要做的就是分批低接,剩下就是耐心等待買盤歸隊。」台積電受到外資撤出影響,股價已來到長期投資的價位。(圖/台積電提供)陳重銘建議,台積電股價目前相對低檔,投資人可利用定期定額方式買入,尤其之前成本買在600元附近的投資人,可緩步逢低加碼,漸進式攤平成本。如果手邊無閒置資金加碼的投資人,那就緊抱股票就好,等股價回升時再獲利了結。至於ETF部分,陳重銘也指出,若是見到周KD來到20之下的低檔鈍化區間,也可以開始分批逢低建倉,如果看到周KD出現黃金交叉再加碼,也是不錯的投資方式。就上述的幾檔ETF,富邦台灣半導體(00892)及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目前周KD已在20以下呈現低檔鈍化,兩檔EFT價格也在13元附近。而富邦台灣50(006208)、富邦公司治理(00692)、元大台灣50(0050)、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周KD才開始進入20的低檔區,還可以再觀察一下。
券商公會統計,第一季複委託新增開戶數達24.7萬戶,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4%,美股投資佔比從74%升至76%,儘管市場震盪拉回,第一季整體成交金額1.02兆較去年同期減少21%,開戶數反而大幅增加,永豐金證券分析投資人注意到這個時機點與善用數位工具。根據券商公會統計,新增開戶數從去年第一季19.9萬戶,成長至24.7萬戶,增幅達24%,在零售市場中,又以非專業投資人的增幅佔最大宗。在投資市場的佔比方面,隨著美股本益比回到近年低檔,吸引投資人進入,第一季美股交易比重上升,由去年第一季的74%升至今年第一季的76%;另外,固定收益佔比10%。永豐金證券表示,2021年在美股表現火熱激勵下,市場全年複委託成交金額4.32兆台幣,創下歷史新高。近期市場下跌主要受到戰爭因素、通膨高漲及市場預估FED將快速升息影響,俄烏開戰部份原物料狂飆,衝擊市場表現複委託交易量減少。永豐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泓睿指出,開戶數卻逆勢衝出佳績,應該是市場震盪回跌,吸引等機會找買點的投資人佈局中長期投資策略。先前漲幅較大的二手車價格已見回弱跡象,預期通膨近期有機會見高點,加上升息步伐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到2.5%以上時,可能放緩或暫停,最近受殖利率快速拉高而大跌的股市及債市投資價值浮現。
外資連續第三年提款台股約1.7兆元,但內資買盤順勢承接共同對抗外資,趁著4月台股二波急殺,最低來到16,219點波段低點,內資買盤大舉湧入,股東人數飆新高,百萬股東的台積電及中鋼,到4月底止股東數各飆高至132.93萬人及109.23萬人,雙雙寫下歷史新高,其中,台積電股東數一個月內就暴增10萬人。據統計,台積電、聯電、聯發科、中鋼、華邦電、臺企銀、大魯閣、開發金、仁寶、陽明、新光金等11家公司,4月股東數大增2~10萬戶。且從各月月底股東人數來看,股東數全飆上歷史新高。上述11家公司,多屬於大型成長、權值龍頭、高殖利率股,只有大魯閣不是,主因4月間傳出股東會紀念品誘人,且零股投資人都可領股東會紀念品,因而帶動股東數狂增。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從上述股東數大增的個股來看,多屬於績優股,獲得存股族喜愛,近年來國內投資人投資觀念已與以前大不相同,投資人較少買投機股。台積電及中鋼是目前台股股東數唯二突破百萬人,受到盤中零股交易上路的帶動,去年3月底台積電股東人數首度越過百萬人,追過百萬股東的中鋼,才短短一年的時間,台積電股東數已經直逼133萬人,中鋼則才剛超過109萬人,顯示這波台股大跌中,確實吸引了超過10萬股東「錢」進護國神山台積電。從股東數排序,接下來聯電91.53萬人居第三高,鴻海82.58萬人第四高,開發金、群創、友達、中信金等,都各達50~78萬人以上,這8家擁有50萬以上股東大軍的公司。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表示,近日已有部分IC設計股、IP矽智財相關個股股價跌勢領頭踩煞車,台股有望逐漸穩定,以台積電來說,今年獲利每股上看34元,聯發科本益比也掉到10倍附近,逢低是績優龍頭股加碼時機。
台股5月展望會是如何,法人以「利空全然反應,但資金回頭需要時間」一句話詮釋等待觀望心情,並提出「外資賣過頭」等4點觀察重點,預期5月下旬或6月後的可能進展。永豐投顧分析,金融市場四大問題「FED政策、通膨壓力、俄烏戰爭、中國疫情仍在進行式」,美股就如同2004~2006年升息期間,在升息前後半年期間,股市都處於不穩定格局。再者,中國封城影響供應鏈,中概股4月營收表現不佳,影響股市資金回流速度,故預期5月下旬或6月後,俟市場習慣Fed升息步調後,配合上市櫃公司供應鏈恢復正常,資金才會慢慢重回股市,故預估2Q指數區間看16,200~17,400點。永豐投顧並以「外資賣過頭」、「美股及台股評價分析,本益比皆接近歷史低點」、「參照過去升息循歷史,升息前後,股市低潮期約6個月」、「Fed縮表,估將歷時4年」等共4點,提出台股5月展望分析說明。首先,在「外資賣過頭」部分,今年以來至4/27日止,不到4個月的時間,外資已賣超台股7,091億元,若自2020~2022年4/27以來,則外資賣超上市台股達1.76兆元,不但把2009年以來的買超全賣光,還多賣了1,194億元,以持股比例來看,4/27外資持有大盤比例為40.36%,已低於2020全球疫情大發時外資持股比例40.43%。外資在貨幣政策轉向的同時,以韓股及台股為提款機,其在台股抽離的資金尤為嚴峻。再者,「美股及台股評價分析,本益比皆接近歷史低點」一項,今年以來至4/27日止,在諸多利空接踵而來情況下,道瓊-8.5%、S&P500-12.4%、Nasdaq-20.7%,與台股連動性強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則是重挫26.7%,台股跌幅雖僅有10.5%,主要是因金融類股+5.77%及生技股+1.56%撐盤之故,電子股跌幅在15.64%,尤其半導體族群跌幅高達18.7%、光電族群跌幅更新高達26.31%。永豐投顧認為,一連串的利空驚慌過程中,標普跌落年線之下,費城半導體及Nasdaq指數更是跌至2年線附近,本益比的修正已達低點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以標普500指數來看最做低點來到4,114,相當本益比18.2倍,與2020年全球疫情大爆發時的17.9倍接近,費半指數4/27低點2,875點,本益比16.3倍則與2013~2021年平均低點16.1倍接近,況且,半導體今年成長幅度尚有33%,2023年亦有12%的成長空間,至於台股部分,若以2015年企業獲利是個位數增長,且下半年出現衰退,當時PE最低11.9,以此保守推估大盤低點16,255。再以殖利率角度來看,17,000點,台股殖利率4%,傲居全球之冠,對照過去殖利率達4%附近股市PE低點為2015年11.9倍,故無論是以殖利率或是本益比角度,台股已接近合理價值。參照過去升息循歷史,升息前後,股市低潮期約6個月來看,2000年以來,美國歷經3次升息循環,分別為1,999~2,000年由3.25%升至6.5%、2004~2006年由1%升至5.25%及2017~2019年由0.75%升息至2.25%,以2004~2006年升息經驗來看,升息初始階段,市場恐懼,股市領領跌(6月升息,3月-9月股市低迷)。在升息2次之後,市場適應,加之GDP及企業獲利成長,S&P500開始上揚。企業獲利出現衰退的前一季度,股市開始劇烈下挫,之後呈現不穩定狀態。當CPI從高點回落,升息接近尾聲,股市開始走長多格局。把時間拉長來看,初始升息,股市位階最低(如現在),只要GDP正成長,長期仍是向上格局。至於升息何時結束?當年是CPI回落至3%,升息停止,美股開始走出長紅。永豐投顧還指出,Fed縮表,估將歷時4年。疫情前Fed資產規模為3.75兆美元,自疫情開始美國灑錢救市,如今Fed資產規模已近9兆,以Fed最快於5月起縮表950億美元計算,2022年縮表約6700億元,2023年為1.14兆美元,直至2025年才能結束縮表,而永豐投顧估算,2022年縮減6,700億美元的資金收縮效果,相當升息一碼。以四季度的多空因素來看,目前已提前反應多項利空,展望後勢的投資策略,永豐投顧認為Fed升息縮表動作積極已攤在陽光下,若以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歷史經驗來看,當時連續升息17次,利率由1%上升至5.25%,CPI雖壓抑下來,但卻因為利率升至5.25高水準,造成民眾房貸壓力,最終引發2007年次貸危機,殷鑑不遠,相信Fed升息腳步雖快,但利率水準不致提高至威脅到經濟成長,但烏俄戰事是變數,若戰事嚴峻,俄國動用核武,則全球股市恐再次受到驚嚇。
星展銀行(台灣)今天(19日)公布2022年第二季投資展望「風暴中的良策」,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無須擔憂停滯性通膨,仍維持「看好」美股之外,也調升中國股市觀點至看好,但「看淡」歐股。 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表示,美國聯準會邁開升息的步伐,加上市場對歐洲央行即將結束量化寬鬆的預期,讓投資人擔心股市即將進入熊市。星展集團分析,從歷史經驗觀察,升息並不會對股市造成顯著的影響。1963年以來的數據顯示,相較於利率政策,經濟成長動能是否持續,方與股市表現呈現正相關。目前市場普遍預估美國2022年GDP成長可達3.7%、企業獲利可望來到15.8%,展望2022年第二季,星展集團維持股優於債的觀點。陳昱嘉指出,股票市場端,考量中國官方釋出訊息,表示將採取措施支持經濟,且2021年初以來,中國股市歷經大幅修正,前瞻本益比較全球股市折價37%,風險報酬相對理想,因此星展調升中國股市觀點至看好。歐洲方面,由於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依賴度高,衝突持續導致的供應風險和能源價格上揚,將侵蝕企業獲利,因此看淡歐股。美國股市部分,在全球數位化趨勢的支撐下,星展認為大型科技公司的成長並不會因貨幣政策收緊而改變,且這些大型科技類股在近期賣壓中也持續表現穩健。在對美國經濟成長前景樂觀的預期下,星展維持對美股,尤其是科技型類股看好的觀點。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股票和非投資等級債券已分別下跌約11.9%和7.4%,讓投資人對市場氛圍緊張不已;然而,從1990年以來的重大軍事衝突經驗來看,全球股市在軍事衝突期間平均上漲38%,且俄羅斯僅占全球GDP的1.8%。因此,相較於對經濟的影響,俄烏衝突帶來的威脅將是能源價格持續飆升,以及相繼而來的通膨問題。
7日晚間9點,台灣最受矚目的科技業獨角獸電動機車大廠Gogoro正式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敲鐘掛牌,盤前市值達到23.3億美元(約新台幣668億元),身穿黑色皮衣的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帶著Gogoro(GGR)所有高階主管以遠距視訊現身,敲鐘典禮致詞中,他再次向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表達感謝。Gogoro去年9月與SPAC(公開交易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公司「PPGH」達成併購協議,今年3月底完成併購,4月5日正式以GGR掛牌,掛牌首日股價卻鬧出「烏龍事件」,Yahoo Finance、Google等第3方股價平台將原本的股票以及存續公司GGR的股票視為2種,並比照傳統IPO的交易邏輯,引用、收盤價,因此出現10%的跌幅。為此Gogoro產品長彭明義6日在特別臉書上發文解釋,那斯達克是將PPGH與GGR的歷史股價串接在一起,因此股價是上漲10%。5日盤中股價一度攀升到17.59美元,但在掛牌當天鬧出烏龍,許多外媒報導股價下跌超過10%,但實際上是上漲10%。 Gogoro產品長彭明義在臉書上解釋,第3方股價平台將傳統IPO的邏輯帶入,導致GGR股價下跌超過10%的烏龍訊息傳出。(圖/報系資料庫、翻攝自Nasdaq官網)作為台灣電動機車龍頭的Gogoro(睿能創意),多數民眾對它的認識就是製造電動機車的新創公司,但實際上創辦人陸學森最初發想的商業模式並非賣電動機車,而是能源公司,賣的是Gogoro Network換電系統,但沒有電動機車,換電系統根本賣不了,在成了台灣電動機車市場的領頭羊後,Yamaha、宏佳騰、台鈴、PGO以及中華eMOVING加入Gogoro Network後,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換電聯盟才逐漸成形。根據監理站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機車掛牌數為809,176台,電動機車總數為93,106台,佔比12.07%;其中Gogoro繳出 73,934台成績單,在電動機車市場中佔比79.4%,目前台灣電動機車市場有多達95%的電動機車都是PBGN聯盟。Gogoro由陸學森以及在微軟、HTC共事超過20年的同事Matt Taylor,在2011年創立,種子基金由尹衍樑投資4千萬美元、王雪紅投資1千萬美元,共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14億元)。但Gogoro的發展並非一路順風,在2015年推出首台Gogoro量產車時,高達12至13萬元的定價讓各界罵翻,網友直言「不如去買6萬元的125機車,省下來的6萬當作維修、油資」、「有錢人不會買、年輕人也買不起,到底要賣給誰?」,3個月後宣布降價20%,在推出與一般機車差不多價格的產品才平息各界的罵聲。在2016年時,與德國博世集團旗下子公司Coup進行合作,在歐洲地區投放5,000台Gogoro 1、2代電動機車,但因營運成本過高,短短3年該計畫就被停止,最後所有機車都被封存。2020年時,許多Uber Eat、Food Panda美食外送員因聽信賣車業務的話術,購入Gogoro機車以及吃到飽方案,但因里程數過高遭到開罰,許多外送員已經貸款買車,且換電方案也被綁約24至36個月,Gogoro Network最後妥協只要連續2個月不超過1,600公里就可繼續使用吃到飽方案。美食外送員曾誤信賣車業務的話術,以為吃到飽方案可以合法商用,遭到Gogoro Network開罰。(資料照/黃威彬攝)同年也傳出許多Gogoro車主,換不到滿格電的訊息,讓外界猜測是不是現有的換電系統已經滿足不了龐大的電動車族群,但產品長彭明義當時Show出單日能源供給、需求的數據比對,指出數據上並沒有供不應求的情形,最後將換電APP內的可視半徑3公里站點更新為5公里,讓用戶更容易找到換電站才暫時解決問題。一直到今天Gogoro的累積總里程數已經達到54.5億公里以上、電池交換次數達2.8億次,PBGN的用戶數也成長到45萬人以上,順利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後,也將進入大陸、印尼市場。Gogoro雖然尚未揭露詳細的財報,但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總營收達到3.26億美元(約新台幣91.28億元)(未審計),2022年營收目標更高達5億美元(約新台幣140億元)。針對Gogoro的投資建議,路透熱點專欄作者Jennifer Hughes認為,在電動車產業中,Gogoro的表現相對疲弱,但順利上市後,原始投資人們投資淨利已達6億美元(約新台幣168億元),若以2023年的預估營收計算,股價本益比達2.8倍,顯然股價還有成長的空間。
俄烏二度停火協議告吹,美歐研擬禁運俄羅斯石油加大制裁手段,停滯性通膨危機蠢蠢欲動,台股7日終場收17,178點,大跌557點,一舉摜破半年線及年線,寫下六大紀錄,包括:外資單日賣超創史上次高、投信連24買及官股券商單日買超金額雙創新猷、指數大跌創史上第八大跌點、新台幣匯率大貶創近11個月新低,及台積電成外資最佳提款機,市值失守15兆元。空軍突襲台股7日寫六大紀錄地緣政治風險逐漸升級成能源危機,引發市場對於通膨加劇的恐慌,外資7日上演大逃殺戲碼,美國西德州原油與布蘭特原油已相繼來到2008年以來高點。因恐慌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危機捲土重來,投資人爭相出脫持股,信用交易融資餘額單日減肥48.16億元至2,690.33億元,融資維持率下滑至156.44%。亞股7日災情慘重,台股也因資金大舉出逃,股匯雙殺,不僅加權指數重挫557點,改寫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以來最大跌點,以及歷史第八大跌點紀錄,年線、半年線、200日均線等長期均線同時遭摜破,留下128點跳空缺口;新台幣同步重貶1.3角,跌破28.2元關卡,創近11個月新低。籌碼方面,外資單日大賣823.72億元,創歷史次高,僅低於去年2月26日因美債殖利率快速飆升、股市長線乖離率達到歷史高點,以及MSCI季度調整盤後生效,被動型基金資金調動,外資單日狂賣944.07億元的歷史紀錄;其中權王台積電作為外資主要提款對象,7日大舉賣超342.85億元,占比逾四成。外資決心出走內資也無力回天,儘管投信連24日買超台股合計677.98億元,超越2007年連續26日最長買超紀錄時所創下的652.61億元紀錄,且官股券商單日大買167.68億元,同樣改寫歷史最大單日買超金額,皆未能阻止指數回測今年低點。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認為,考量俄烏衝突仍未化解、近期原物料價格高漲情況將加重通膨疑慮及美國聯準會(Fed)後續升息力道,國際股市疲弱氛圍下,台股隨月線高檔交叉向下的修正走勢仍需時間方可化解,因此指數上半年再行創高機率降低,短線急跌或有跌深反彈機會,屆時建議調節減碼,靜待外在利空鈍化、中長期技術指標修正告段落後,再行低接回補中長線部位。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同樣表示,目前整體盤勢氛圍保守,建議投資人採取高現金比例,持股以高殖利率、低本益比等防禦性概念股為主。
「永遠不要浪費市場修正布局的機會!」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表示,聯準會貨幣緊縮初期,市場波動度仍將偏高,這是市場修正帶來的投資機會,可伺機布局長期成長題材標的。凱基投顧投資顧問部也表示,在升息循環初期,原物料、工業和能源等週期性產業表現較佳,價值股在升息前後幾個月同樣表現亮眼,價值股普遍是成熟產業,獲利較穩定的大型公司,配息也較佳。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分析,這次政策收緊階段視為經濟恢復正常的必經過程,市場修正時,應保持理性,他建議採取投資組合策略是大型科技企業(Big Tech),「由於近期市場修正導致前瞻本益比已下滑到負一個標準差,優質股可望有較佳的表現之外,還可考慮有風險分散與保持韌性的黃金。」星展銀行(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認為,可關注全球數位化、中國市場等題材,看好美股、歐股,以及科技型基金、可漲價轉嫁成本有獲利的奢侈品等消費類股。(圖/星展銀提供)陳昱嘉還說,可考慮配置風險較低的收益型資產,像是不動產信託、BBB/BB評級債券、高股息股票、中國大型銀行股、歐洲綜合能源公司,以及相對風險較高的成長型資產,像是5G、在家上班WFH、雲端運算/工業自動化、半導體與IC設計、電子商務、電競/運動休閒、全球醫療保健類股、中國A股與景氣復甦等題材。由於今年的投資難度相對較高且波動加大,兆豐銀行財富管理團隊認為,小資族可以透過基金或者ETF等一籃子的資產來參與市場,比較不會因禁不住震盪而出場。市場的選擇上,建議應著重於基本面穩健,具抗通膨特性的資產,比方說具備元宇宙、電動車題材,訂單能見度高的半導體產業,同時,作為半導體重要供應鏈的台股市場也是值得把握的投資標的。因此建議小資族可以透過配置具配息特性的資產,來打造穩健的被動收入,其中相對看好高收益債及REITs,是可受惠於景氣復甦,承受通膨干擾以及利率風險的資產,而對於風險承受度相對較低的投資人,亦可考慮透過平衡型或多重資產基金來佈局。凱基投顧投資顧問部也建議投資人善用ETF,投資組合透明,採取被動式操作,尋求貼近指數表現的報酬,例如Vanguard價值股ETF (VTV),追蹤CRSP美國大型價值股指數(CRSP US Large Cap Value Index)的表現,價值型股票主要是以股息、穩定性為考量目標,因此投資這類型股票也被認為是較安全的方式。另一檔為iShares羅素1000價值股ETF (IWD)。市場多認為ETF、基金等標的是小資族規避升息風險,可優先參考投資選項,個股題材包含元宇宙、金融股等。右為HTC在2021年11月發表音樂元宇宙。(圖/趙文彬攝、123RF)另一面對通膨高漲和升息壓力以「高殖利率」選股,台股有高殖利率優勢,聚焦獲利動能仍可延續企業進行防禦。從全球GDP預估情況來看,經濟成長趨勢仍持續向上,但成長的高峰期已過,因此須提高投資風險考量。中信銀則對金融市場熟悉度不高或敏感度不足,但又想參與投資的小資族,可先透過基金和指數型ETF來做投資,並可利用匯率操作增加避險部位或機會布局,亦可透過外幣存款享受較佳收益。可優先布局低波動、抗通膨或抗利率標的,包括低存續期間複合債或以抗波動為訴求的平衡型基金;若想危機入市參與股市投資,可優先考量有定價力優勢產業或企業,及直接受惠通膨或升息基金或ETF,主要布局在金融、地產、品牌優勢,其中品牌優勢公司具有護城河能力,且具成本轉嫁能力並維持高毛利及獲利的公司。元大投信則認為,對小資族來說「基金、ETF」相對容易入手。例如共同基金一般定期定額每月3000元起,業者並提供定期定額的「日日扣」,每月有31個交易日可以選擇,想要週週扣、每隔10天扣一次、連續幾日扣款都可以設定。此外,基金的電子交易機制功能很多,可以設定損益出場點,以達到停利、停損目的;並可根據資產報酬率或與前次淨值相比,做「加減碼扣款設定」;若有存錢目標,還可以啟用「買回設定」,一旦累積到設定目標金額就自動買回到帳戶。
台股農曆年後怎麼走?市場法人分析展望金虎年,受到年假資金效應反應完後及紅包行情預期下,可望量能進一步增溫,後市仍可期。群益基金經理人王耀龍表示,2022年開年台股由台積電及金融股領軍一度創下18619新高水準,但隨全球股市下行跌破萬八測試支撐力道,主要重災區集中於IC設計、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車等高本益比族群。市場修正幅度及速度顯示已有過度反應升息及地緣政治等國際利空,故此時操作策略可採分批逢低佈局策略偏多操作,看好族群包含半導體先進製程相關、雲端伺服器、低基期景氣循環股如記憶體、被動元件、航運等。元大ETF研究團隊則分析,存股與傳統買股賺價差的概念不同,比起價格變動存股族更重視配息,以求在退休後享有穩定現金流。以元大高股息ETF(0056)為例,1月21日下跌1.56%,激發成交量單日大增2.6倍;2021年5月11日台股因台灣疫情重挫,0056下跌3.3%,成交量較前一日更成長6.9倍。2020年3月全球疫情爆發,0056多日下跌2.5%至6.2%不等,更創下歷史第一、第二的單日15.7萬、15.6萬張成交量。此外,2021年10月22日因除息1.8元下跌,也吸引逢低買盤,當日成交量攀升到14.9萬張,創歷史單日第三大量。
牛年即將於今(26)日封關,元月來指數已跌逾500點,跌得投資人心慌慌,三大投資專家一致指出,農曆年台股長達11天休市,期間將有烏俄地緣戰爭風險、美貨幣政策改變箭在弦上、疫情持續燃燒等諸多利空干擾,建議投資人要嚴控風險、低持股過年,抱股以防禦型的金融股及高殖利率股為首選。外資25日狂砍473億元台股金虎年將於2月7日開盤,期間共休市11天,而照常開市的歐美股市表現,將直接影響台股開紅盤表現;這波台股已修正約千點,過去每逢台股跌破季線,都是逢低加碼的好機會,但這次適逢即將農曆年封關,許多投資人選擇先賣再說,外資25日狂砍473.45億元,幾乎殺紅了眼。近期官股積極逢低加碼權值龍頭股,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若台股封關期間,國際沒有太大利空,台股開紅盤後是有機會反彈,建議投資人可以持股五成,可持有受惠於升息的金融股及油價彈升的塑化股,例如兆豐金、第一金及開發金,以及台塑、台塑化及南亞等績優龍頭股。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分析,美聯準會(FED)轉鷹擬提前於3月升息,從過去美國進入升息循環經驗來看,股市都會在前後出現震盪,使得第一季台股因而波動加大,由於近來不少中小型股跌幅已大,很多個股也被超賣,因而行情要回穩需要一些時間,建議投資人要控制風險屬性。長假期間恐兵荒馬亂朱晏民建議投資人只要抱股一半以下,約2~3成持股就好,保守投資人抱股以二類防禦型股票為主,一是本益比低(10倍以下)、高殖率(8~9%以上)股,如電腦組裝股及顯卡股等,二是受惠升息的金融股。若是風險承受較高的投資人,則可考慮布局晶圓代工股。台股急跌、外資大賣,讓市場對第一季行情偏保守,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目前除了財報佳的利多之外,國際及台灣不確定因素太多,包括烏俄地緣戰爭風險、美FOMC即將召開貨幣政策調整會議、全球疫情持續,再加上長達11天的長假效應,市場兵荒馬亂、外資大賣,許多不確定、不可預料的事,不建議投資人抱股賭開紅盤行情。黎方國強調,投資人應七成現金、三成股票,抱股宜以防禦型股票為主,如受惠升息題材、利差可望擴大的銀行業務為主的金融股,以及高殖利率股。